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薛姓女法官

薛姓女法官

發布時間: 2022-05-28 13:34:06

『壹』 姓薛的歷史名人有哪些

1999版《辭海》收錄薛氏25例,《中國人名大辭典》
收錄薛氏224例,《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收錄285例。薛姓的歷史名人戰國時宋國有薛居州;漢代有隱士薛公,又有薛宣,郯人,長安令;隋代有著名文學家薛道衡;唐代有名將薛仁貴,龍門人,封平陽郡公,宰相薛元超,著名女詩人薛濤;宋代有宰相薛紹彭,又有薛居正,監修《五代史》;明代有薛王宣,河津人,理學家。
從西漢開始,薛氏歷經三國、兩晉、南北朝至唐千餘年,長盛不衰,歷代被封為王、公、侯爵的17人,縣伯、子、男爵的5人,任朝廷文官宰相的3人,各部尚書、侍郎、御史的68人;武官任大將軍的6人,任將軍的9人;地方封疆大吏中任總管、節度使的15人,任州刺吏、郡太守的83人,任州、郡副職文武官員43人。其中著名人物有後魏鎮南將軍、河東康王薛安都;隋末西秦霸王薛舉;唐初四大書畫家之一的薛稷,唐右威大將軍兼安東都護平陽郡公薛禮(又名薛仁貴),薛禮戰勝九姓突厥於天山,軍中有「將軍三箭定天山之歌」,婦孺皆知。薛禮征東,曾路過棗庄開發區石溝營村,此村即是薛禮路過扎營之地。宋司空《五代史》監修薛居正,宋學者官至大理正的薛季宣;明醫學家薛立齋;清總理衙門大臣薛煥,清出使英法比意四國大臣薛福成,清刑部尚書薛允升;當代教育家薛迅,政治家薛子正,藝術家薛覺先等人,都是影響較大的薛姓名人。

薛岳
抗日戰爭的名將,長沙保衛戰天爐戰法大量殺傷了日軍

『貳』 歷史上姓薛的名人有哪些 上姓薛的名人分布

薛姓的歷史名人戰國時宋國有薛居州;漢代有隱士薛公,又有薛宣,郯人,長安令;隋代有著名文學家薛道衡;唐代有名將薛仁貴,龍門人,封平陽郡公,宰相薛元超,著名女詩人薛濤;宋代有宰相薛紹彭,又有薛居正,監修《五代史》;明代有薛王宣,河津人,理學家。

從西漢開始,薛氏歷經三國、兩晉、南北朝至唐千餘年,長盛不衰,歷代被封為王、公、侯爵的17人,縣伯、子、男爵的5人,任朝廷文官宰相的3人,各部尚書、侍郎、御史的68人;武官任大將軍的6人,任將軍的9人。

地方封疆大吏中任總管、節度使的15人,任州刺吏、郡太守的83人,任州、郡副職文武官員43人。其中著名人物有後魏鎮南將軍、河東康王薛安都;隋末西秦霸王薛舉。

唐初四大書畫家之一的薛稷,唐右威大將軍兼安東都護平陽郡公薛禮(又名薛仁貴),薛禮戰勝九姓突厥於天山,軍中有「將軍三箭定天山之歌」,婦孺皆知。薛禮征東,曾路過棗庄開發區石溝營村,此村即是薛禮路過扎營之地。

宋司空《五代史》監修薛居正,宋學者官至大理正的薛季宣;明醫學家薛立齋;清總理衙門大臣薛煥,清出使英法比意四國大臣薛福成,清刑部尚書薛允升;當代教育家薛迅,政治家薛子正,藝術家薛覺先等人,都是影響較大的薛姓名人。

(2)薛姓女法官擴展閱讀:


知名人物

1、薛舉

河東汾陰(今山西省萬榮)人,隋大業三年(公元617年)曾與其子仁果舉兵,自稱西秦霸王,據隴西之地,率眾三十萬,不久稱帝,遷都天水。後其子繼位,兵敗降唐。

2、薛稷

蒲州汾陰人,唐朝大臣、書畫家。曾官至太子太保、禮部尚書。善畫人物、鳥獸,畫鶴尤為生動,時稱一絕,他的書法與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並稱「唐初四大家」。

3、薛濤

字洪度(770-832),一作宏度,長安(今陝西省西安)人,唐代女詩人,姿容美艷,性敏慧,8歲能詩,洞曉音律,多才藝,聲名傾動一時。父早亡,淪為歌妓。善歌舞、工詩詞,曾創制深紅小箋寫詩,人稱薛濤箋。明人輯有《薛濤詩》。

4、薛溫

字尼卿,道衡兄,河東汾陰(今山西寶鼎)人。仕周至燕都太守。宣政元年(五七八)賜爵齊安縣子。博覽古典,尤善隸書。

5、薛仁貴

薛仁貴 薛禮(614-683年3月24日),字仁貴,漢族,山西絳州龍門修村人(今山西河津市城東十里之遙的修村),唐朝名將,著名軍事家、政治家,道教傳其為白虎星君下凡。

隨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創造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仁政高麗國」、「愛民象州城」、「脫帽退萬敵」等諸方面在軍事、政治上的赫赫功勛。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薛姓

『叄』 薛姓的歷史名人都有哪些

薛姓的歷史名人有薛仁貴、薛岳、薛濤、薛端、薛逢等。
1、薛仁貴:唐朝名將,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名禮,字仁貴,以字行世,生於隋大業九年(613年),卒於唐永淳二年(683年),主要事跡在唐大宗、高宗時期。
2、薛岳:字伯陵,漢族,廣東韶關市樂昌縣九峰鎮小坪石村客家人。原名薛仰岳,因生於中日甲午戰爭期間,因其父敬仰南宋的抗金民族英雄岳飛而起名薛仰岳。薛仰岳後改名薛岳,以示不僅仰慕岳飛更將身體力行。
3、薛濤:字洪度,唐代女詩人,與劉采春、魚玄機、李冶並稱唐朝四大女詩人,與卓文君、花蕊夫人、黃娥並稱蜀中四大才女。薛濤字無女子氣,筆力峻激,其行書妙處,頗得王羲之法;作詩500多首,流傳至今僅存90餘首。
4、薛端:原名沙陁,宇文泰讓改名端,字仁直。西魏、北周時大臣。祖籍河東汾陽,其祖父時遷居馮翊夏陽。薛端少年時專心讀書,不慕功名。北魏孝武帝元修即位時,司空高乾推薦薛端為參軍,並賜爵汾陽縣男。他見當時北魏的政局動盪,戰亂不止,無心從政,即棄官回鄉。
5、薛逢:字陶臣,蒲州河東人,唐代詩人。唐武宗會昌元年(841)辛酉科崔峴榜進士第三人。歷侍御史、尚書郎。因恃才傲物,議論激切,屢忤權貴,故仕途頗不得意。《全唐詩》收錄其詩一卷。《舊唐書》卷一九零,《新唐書》卷二零三皆有傳。

『肆』 薛姓名人有誰

古代薛姓名人

薛廣德,西漢經學家。字長卿,沛郡相(今安徽濉溪西北)人。以魯《詩》教授,彭城龔勝、武原龔舍並從之受學。宣帝時,蕭望之薦其經行,為博士,參與石渠講論。遷諫大夫、御史大夫,敢於直言諫諍。元帝欲御樓船,廣德脫帽勸諫,欲以血污車輪,帝乃止。後辭官歸里終。

薛舉,河東汾陰(今山西省萬榮)人,隋大業三年(公元617年)曾與其子仁果舉兵,自稱西秦霸王,據隴西之地,率眾三十萬,不久稱帝,遷都天水。後其子繼位,兵敗降唐。

薛稷,蒲州汾陰人,唐朝大臣、書畫家。曾官至太子太保、禮部尚書。善畫人物、鳥獸,畫鶴尤為生動,時稱一絕,他的書法與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並稱「唐初四大家」。

薛濤,字洪度(770-832),一作宏度,長安(今陝西省西安)人,唐代女詩人,姿容美艷,性敏慧,8歲能詩,洞曉音律,多才藝,聲名傾動一時。父早亡,淪為歌妓。善歌舞、工詩詞,曾創制深紅小箋寫詩,人稱薛濤箋。明人輯有《薛濤詩》。

薛道衡,隋代詩人。字玄卿(540-609),河東汾陰(今山西省萬榮)人。歷仕北齊、北周。隋朝建立後,任內史侍郎,加開府儀同三司。煬帝時,出為番州刺史,改任司隸大夫。後為煬帝所殺。薛道衡少孤,好學。13歲時,作《國僑贊》,頗有思致,見者奇之。北齊武平年間,以主客郎接待南朝陳使者傅縡。贈詩五十韻,道衡和之,南北稱美,當時著名文人魏收說:「傅縡所謂以蚓投魚耳。」他和盧思道齊名,在隋代詩人中藝術成就最高。有集30卷,已佚。今存《薛司隸集》1卷。《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錄存其詩20餘首,《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錄存其文8篇。事跡見《隋書》、《北史》本傳。

薛大鼎,汾陰人,唐代良吏,曾擔任滄州刺史,開通無棣渠直達大海,被譽為鐺腳刺史。永徽中升任行荊大都督長史。

薛禮,(614-683年3月24日)字仁貴,絳州龍門(今山西省河津)人,唐朝名將,驍勇善戰,善於騎射,道教傳其為白虎星君下凡。他東征「白衣馳敵陣」,大敗高麗;西征「三箭定天山」,鎮住突厥。對鞏固唐王朝的邊疆有很大貢獻。薛仁貴的故事廣為民間流傳,元代戲劇家張國賓寫《薛仁貴衣錦還鄉》雜劇。清代無名氏著有通俗小說《薛仁貴征東》(《唐薛家府傳》)。

薛訥,唐朝名將、左武衛大將軍薛仁貴之子;則天時為攝左武威衛將軍、安東道經略,幽州鎮守經略節度大使;節度使之名從薛訥始;玄宗時任薛訥左羽林軍大將軍。

薛鈺,字溫如,唐河中府寶鼎縣人,中唐時代名吏。《新唐書·薛珏傳》稱其:剛嚴,曉法治。提出選擇官吏時應:求良吏不可兼貴以文學,宜以聖君愛人之本為心。他死後,朝廷廢朝一日,贈工部尚書。

薛居正,北宋史學家。字子平(912-981),浚儀(今河南省開封)人,五代後唐進士,後周時官至兵部侍郎,入宋位至司空,曾監修國史。開寶六年(973年)與盧多遜、扈蒙等撰修《舊五代史》畢,晉平章事。著有《文惠集》等。

薛紹彭,長安人,宋代書法家,工行草書,筆致精潤遒麗,頗得晉唐人法度。與米芾齊名,世稱「米薛」。

薛瑄,山西省河津人,明代著名學者、理學家,官拜禮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學士,入閣參豫機要。著有《讀書錄》、《從政名言》、《薛文清集》等。

薛淏文,明代女畫家,名薛五,又字潤娘,一作潤卿,又字素卿,號雪素、素君,吳(江蘇省蘇州)人,萬曆(1573-1619)間金陵(今江蘇省南京)名妓,生卒年不詳。姿容艷雅,詩、書、琴、棋、簫俱精妙,而馳馬走索、射彈等尤為絕技,以「女俠」自命。著有《南遊草》詩集。

薛文潮,字長綱,號飛澄。清乾隆十八年(1753)九月生於福建省寧德市屏南縣雙溪村,父親開豆腐店,為人勤謹,對子女管教有方。薛文潮有兄弟三人,他是老大,生得粗眉大眼,從小好動,尤喜使刀弄棒。乾隆五十一年,薛文潮被兵部選任寧德千總.乾隆五十二年,薛文潮因軍功召署福州南檯面嶺千總,不久提升守備。乾隆五十三年,荷寇侵擾台灣高山、斗南、雲林等地,此時,擔任台灣中營守備的薛文潮立即調遣兵馬,痛擊侵略者。他身先士卒,英勇殺敵,寇賊潰敗。

薛允升,清末律學家。字克猷,號雲階,陝西省西安人。清咸豐六年(1856年)進士,居官41年中,除出任外官和禮、工、兵部侍郎總計不過10餘年外,其餘30年均在刑部任職,官至刑部尚書。為官清廉,在晚清政治黑暗、衙風腐敗的情況下,他主持刑部,有嚴格的衙規,對受賄賣法者從不寬容。執法如山,不媚權貴,甚至敢於冒犯慈禧太後。善於剖析疑難案件,任職期間平反了大量冤案,拯救無辜,為人稱頌。著有《讀例存疑》、《唐明律合編》。

薛福成,江蘇省無錫人,清外交家、改良主義者,曾作《籌洋芻議》,主張維新變法。歷任浙江寧紹台道、湖南按察使、駐英、法、比、意四國公使。稱贊西方君主立憲,主張發展中國工商業,著有《庸全集十種》。

薛時雨,字慰農,一字澍生,晚號桑根老農。安徽全椒人。咸豐三年(1853年)進士。參李鴻章軍幕,授杭州知府。兼督糧道,代行布政、按察兩司事。著有《藤香館集》,附詞二種:《西湖櫓唱》、《江舟欸乃》。罷官後,主講崇文書院,從游者甚眾。光緒七年(1881年),任全椒觀察使,其時薛時雨主持重修醉翁亭,使其恢復原貌。

薛丙,清嘉慶年間著名棋手,手橘隱居士,上海松江人,象棋名家,幼得名家何克昌指導,棋藝超群,著有排局《心武殘編》,並增訂童聖公原著《梅花泉》,兩書被後世視為棋界經典,解放後有注釋本出版。

薛雪,字生白,吳縣(今江蘇省蘇州)人,清代醫學家,其醫術與同郡葉天士齊名,各有心得,不相上下。他的主要著作有《醫經原旨》6卷等。《濕熱論》是他對濕熱病探索研究的力作,具有真知灼見,全書不逾萬言,但對於濕熱病「感之輕重淺深,治之表裡先後,條分縷析,深切詳明」。他的《濕熱論》與葉桂的《溫熱論》,可以說是闡發濕熱、溫熱病的姊妹篇。

近現代薛姓名人

薛岳,中國國民黨軍軍將領。字伯陵。廣東樂昌人。早年就讀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曾任國民革命軍第五軍軍長、第六路軍總指揮、第一兵團總司令、第九戰區司令長官、徐州「綏靖公署」主任、國民黨政府參軍長、廣東省政府主席兼海南防衛總司令等職。

薛少卿(1910-1991),湖北省監利縣人。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0年轉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

薛克忠(1914-1988),山西省洪洞縣人。「九·一八」事變後,參加抗日義勇軍,1934年參加學潮。1936年在高級師范學校畢業,在安澤縣高級小學教書,參加犧盟會。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參加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1年晉為少將軍銜。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榮獲朝鮮二級國旗勛章、朝鮮二級自由獨立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薛敬之(1435年—1508年),字顯思,號思庵。他天生姿容秀美,美須髯,腹有7顆赤痣,左膊有一胎裏帶來的「文」字,黑入膚裏。5歲即喜讀書,不與同齡小孩玩耍,尊儒重道,鄉人以道學呼之。寶塔高聳擎雲天,三賢故里多俊賢。在臨渭區官底鎮下薛村,長眠著一位我國哲學史上著名的人物,他就是明代關學重要傳人,史稱「關西夫子」的薛敬之。

『伍』 請高手幫助,給薛姓女孩取名,母親姓楊,女孩公元1995年8月7日22:50分出生,八字喜土金。(農歷七月十二)

性別:女
出生:公元2010年1月12日9時26分(陽歷)
農歷:二○○九年十一月廿八日巳時
當月節氣:小寒(1月5日19:6); 中氣:大寒 (1月20日12:24)
生辰八字:己丑年 丁丑月 壬戌日 乙巳時

一、你寶寶的八字命盤

下列是你寶寶的八字命盤。你寶寶是黑狗,出生於黃牛年。 日天干代表你寶寶,所以你寶寶是屬水。
年 (祖先) 月 (父母) 日 (自己) 時 (子孫)
陰土 陰火 陽水 陰木
黃牛 紅牛 黑狗 綠蛇

八字命盤從陰陽干支三合歷取得。上排是天干,由五行「金水木火土」輪流排列。下排是地支,用十二生肖順序排列。十二生肖可轉換成五行。

二、你寶寶的五行得分和喜神

下列算出你寶寶命盤中五行的分數
五行 木 (日主自己) 火 (體智外泄) 土 (錢財享受) 金 (職位壓力) 水 (保護求知)
分數 10.6 19 27.5 11.4 17.6

八字五行得分情況:
金11.4; 水17.6; (同類得分:29)
木10.6; 火19; 土27.5; (異類得分:57.1)
相差:-28.1 綜合旺衰得分:-28.1 八字過弱
八字喜用神:八字過弱,八字喜金,金就是此命的「喜神」。

八字論命是在找五行陰陽的平衡。同類和異類得分基本相同時,五行陰陽較平衡,一生較順利。當同類和異類得分相差過大時,人生八字就過硬或過弱,一生起伏較大。喜神的選擇一般從得分最少的哪一類中選取,此類中值最少的五行就是你的「喜神」或稱「有用之神」。當「喜神」來自流年或大運時,命盤的五行會較平衡。平衡的五行較不會打架。換言之,不愉快的事會減到最低點,那一年就會較幸運。八字就是從這個平衡理論,去分析人一生的起落。這里,我們就選金當做此命的「喜神」。

喜神是金 趨吉避凶的忠言

1、四柱喜金,有利的方位是西方(以父出生地為基準),不利南方,東南;其人喜白色,不利紅色,喜居住坐西朝東的房子,床的放置東西向,床頭在西。

2、取名用字五行屬金的有利。舉例:可用鈺彤,鈺珊,鈺釧。「鈺」:珍寶。

好的名字3個就夠,這3個名字充滿文藝氣息,清麗脫俗。你可以任選其一。名字用金有助催發後天之運,彌補先天五行之不足。如果你有更好的構思,再用我教你的方法為女兒另外取名,相信更有意義。

3、四柱喜金,應從事與金有關的事業或職業為宜,如經營五金器材,粗鐵材或金屬工具材料等方面事業,堅硬事業、決斷事業、主動別人性質的事業,一切武術家、鑒定師(評估師)、拍賣人員、法官、執法人員、總主宰、汽車界、交通界、金融界、工程業、科學界、武術家、開礦界、民意代表、珠寶界、伐木事業。

4、事業發展利西、中西, 不利南、東南。

5、吉祥數字為: 7 8

6 根據五行命理學說,個人的八字是隱秘的,況且網路世界人流復雜,把八字放在網上太久不是很好的方法,如果算出來的結果你認為有那一位回答者令你感到滿意,可以選擇盡快採納。

本人上網為人指點迷津,不求名,不求利,也不要求回報,只求助人。現在你知道了寶寶本身命理的優勢和弱勢,只要善於利用,就可趨吉避凶。不過這只是先天的命理,就算八字過弱都沒關系,想要改變後天的運勢,還是要多行善事,廣種福田,和依靠本身後天的努力,真正想要得到幸福,其實還是要依靠自己的意念!

祝願你的寶寶一生健康快樂,幸福美滿!

順祝你心想事成,一生好運!

(一般的姓名學大師慣用筆劃命名,結果算出了很多人同名不同運的尷尬局面,唯有配合五行命理結合出來的姓名才是獨一無二,效果奇准!)

『陸』 薛姓的由來

一、姓氏源流
薛(Xuē)姓源出有三:
1、出自任姓,為黃帝之子禺陽第十二世孫奚仲之後,以國名為氏。相傳黃帝有二十五個兒子,分別得十二個姓,其中一支叫禺陽的,被封於任地(約今山東省濟寧),得任姓。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和《通志·氏族略》等所載,黃帝之子禺陽封於任,其十二世孫奚仲為夏車正,禹封其於薛國(今山東省薛城),後世子孫以國為氏。曾一度遷邳(今山東省微山西北)。奚仲十二世孫仲虺,在商湯時任左相,復居薛。其裔孫成,徙國於摯,更號摯國。商末,周伯季歷娶摯國之女太任為妻,生姬昌,即周文王。周武王滅商後,又封成的後裔為薛侯。春秋後期,薛國再次遷到下邳(今江蘇省邳縣西南)。薛國歷夏、商、周三朝,共六十四世,至戰國時為齊國所滅,公子登到楚國為官,因以國名為氏。
2、出自媯姓,為虞舜後裔孟嘗君(田文)之後,以封邑名為氏。據《吳錄》所載,孟嘗君是著名的「戰國四公子」之一,其父齊相田嬰被齊緡王封於薛(即任姓薛國舊地),田嬰死後,田文襲封,仍以薛為食邑。至秦滅六國,失封,子孫分散。西漢初,田文之孫田國、田陵到竹邑(今安徽省宿縣北)居住,以封邑命氏,遂為薛氏。
3、出自他姓或他族改姓而來:
① 據《魏書·官氏志》所載,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將鮮卑的復姓叱干氏改單姓薛。
② 出自周文王的姬姓馮氏之後裔。唐時有薛懷義,本姓馮。
③ 據《通志·氏族略》所載,遼西有薛姓。
④ 今滿、蒙、土家、朝鮮族有此姓。
得姓始祖:奚仲。薛姓出自黃帝的任姓,黃帝共有二十五子,分別得十二個姓,其中有一子名禺陽,因被封在任(今山東濟寧市)而得任姓。任姓傳到十二世孫奚仲,奚仲在夏禹時任車正,為車的創造者,居住在薛,稱為薛侯。其後人祖已的七世孫曰成,舉國遷於摯,改號為摯國。商末時,周伯季歷娶摯國女大任為妻,生子姬昌,就是後來的周文王。到武王克商,復封為薛侯。春秋時,齊桓公稱霸諸侯,惟有薛侯不從,被黜為伯爵。春秋後期,薛公子登在楚國做官,薛人遷往下邳(今江蘇邳州),楚懷王賜沛地為其食邑。薛國歷夏、商、周三代,凡六十四世,戰國時亡國,其後子孫以國為氏,稱薛姓。他們尊奚仲為薛姓的得姓始祖。

二、遷徙分布
上文已述,薛姓發祥於今山東薛城,後又遷江蘇邳州。有資料表明,戰國時薛姓已播遷於湖北、湖南、江蘇、河南、河北省境內,如薛公子登的曾孫薛倪曾為楚令尹,薛倪之孫薛鑒,為劉邦獻策滅黥布,薛鑒五世孫薛廣德為漢御史大夫,廣德之孫薛願,因仕宦淮陽太守而落籍當地。薛願嫡孫薛漢之八世孫薛蘭為曹操所殺,其子薛永從劉備入蜀,為蜀郡太守並落籍當地,永之子薛齊在蜀亡後降魏,拜光祿大夫,遷家於河東汾陰(今山西萬榮),世號「蜀薛」。薛齊為河東郡的開基始祖。薛齊的長房長孫恢號「北祖」,長房次孫雕號「南祖」,長房三孫興號「西祖」。三國時,吳國竹邑人薛綜的三個兒子(瑩、孫、兼)皆為太子太傅,謂之吳國三傅,魏國薛夏為天水人,說明已有薛姓徙居今甘肅。晉永嘉之亂,河東人薛推隨中原士族南渡,數傳至薛賀,於南朝梁天監年間徙居福建晉安,是為入閩薛姓始祖。唐初,河南固始人薛使,隨其岳父陳政率軍入閩,從此定居漳州,數傳至薛一平,為漳浦東山開基祖。北宋初年,歙縣薛彥博遷居宜章南關(今湖南宜章縣),是為湘、粵薛姓始祖。其六世孫薛前儒在元時移居廣東樂昌九峰,是為樂昌九峰薛姓世祖。明初,薛姓作為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江蘇、河南、陝西、山東、北京等地。明清兩代,薛姓渡海到台灣者,閩籍較眾。此後,有的又遠播海外。如今,薛姓已廣布全國,其分布以江蘇、山西、陝西、河北、福建等省為多,這幾個地區的薛姓佔到全國漢族薛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三。薛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四十八位的大姓,人口眾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四二。

三、歷史名人
薛 舉:河東汾陰(今山西省萬榮)人,隋大業三年(公元617年)曾與其子仁果舉兵,自稱西秦霸王,據隴西之地,率眾三十萬,不久稱帝,遷都天水。後其子繼位,兵敗降唐。薛道衡:河東汾陰人,隋代著名詩人,累官至司隸大夫。其詩詞藻華艷,邊塞詩較為雄健。明人輯有《薛司隸集》。
薛 稷:蒲州汾陰人,唐朝大臣、書畫家。曾官至太子太保、禮部尚書。善畫人物、鳥獸,畫鶴尤為生動,時稱一絕,他的書法與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並稱「唐初四大家」。
薛 濤:字洪度(770-832),一作宏度,長安(今陝西省西安)人,唐代女詩人,姿容美艷,性敏慧,8歲能詩,洞曉音律,多才藝,聲名傾動一時。父早亡,淪為歌妓。善歌舞、工詩詞,曾創制深紅小箋寫詩,人稱薛濤箋。明人輯有《薛濤詩》。
薛 雪:字生白,吳縣(今江蘇省蘇州)人,清代醫學家,其醫術與同郡葉天士齊名,各有心得,不相上下。他的主要著作有《醫經原旨》6卷等。《濕熱論》是他對濕熱病探索研究的力作,具有真知灼見,全書不逾萬言,但對於濕熱病「感之輕重淺深,治之表裡先後,條分縷析,深切詳明」。他的《濕熱論》與葉桂的《溫熱論》,可以說是闡發濕熱、溫熱病的姊妹篇。
薛 岳:中國國民黨軍軍將領。字伯陵。廣東樂昌人。早年就讀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1918年,任粵軍連、營長。1921年,任孫中山總統府警衛團營長。1923年,調回粵軍,先後任團長、師參謀長。北伐戰爭期間,曾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第1師代理師長。1927年12月,率部參加鎮壓廣州起義,旋任第四軍副軍長。1930年蔣閻馮大戰中,隨張發奎支持馮、閻反蔣,失敗後避居九龍。1933年後,歷任第五軍軍長、第六路軍總指揮等職。1934年1月,率部進犯中央革命根據地。後任第二路軍「前敵」總指揮,所部自湘尾追長征中的紅軍至黔、滇、蜀等省。抗日戰爭時期,任第一兵團總司令、第九戰區司令長官等職,曾率部重創日軍。1946年後,歷任徐州「綏靖公署」主任、國民黨政府參軍長、廣東省政府主席兼海南防衛總司令等職。1950年,所部在海南島與人民解放軍作戰失敗後,逃往台灣省。
薛道衡:隋代詩人。字玄卿(540-609),河東汾陰(今山西省萬榮)人。歷仕北齊、北周。隋朝建立後,任內史侍郎,加開府儀同三司。煬帝時,出為番州刺史,改任司隸大夫。後為煬帝所殺。薛道衡少孤,好學。13歲時,作《國僑贊》,頗有思致,見者奇之。北齊武平年間,以主客郎接待南朝陳使者傅縡。贈詩五十韻,道衡和之,南北稱美,當時著名文人魏收說:「傅縡所謂以蚓投魚耳。」他和盧思道齊名,在隋代詩人中藝術成就最高。其詩雖未擺脫六朝文學浮艷綺靡的余風,有些作品,卻具有一種剛健清新的氣息。如與楊素唱和的《從軍行》,就是較好的邊塞詩。代表作《昔昔鹽》描寫思婦孤獨寂寞的心情,其中「暗牖懸蛛網,空梁落燕泥」一聯,最為膾炙人口,甚至傳說是其引起隋煬帝嫉妒而被殺害的原因。小詩《人日思歸》含思委婉,也是歷來傳誦的名作。有集30卷,已佚。今存《薛司隸集》1卷。《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錄存其詩20餘首,《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錄存其文8篇。事跡見《隋書》、《北史》本傳。
薛大鼎:汾陰人,唐代良吏,曾擔任滄州刺史,開通無棣渠直達大海,被譽為鐺腳刺史。永徽中升任行荊大都督長史。
薛仁貴:絳州龍門(今山西省河津)人,唐朝名將,驍勇善戰,善於騎射,他東征「白衣馳敵陣」,大敗高麗;西征「三箭定江山」,鎮住突厥。對鞏固唐王朝的邊疆有很大貢獻。
薛居正:北宋史學家。字子平(912-981),浚儀(今河南省開封)人,五代後唐進士,後周時官至兵部侍郎,入宋位至司空,曾監修國史。開寶六年(973年)與盧多遜、扈蒙等撰修《舊五代史》畢,晉平章事。著有《文惠集》等。
薛紹彭:長安人,宋代書法家,工行草書,筆致精潤遒麗,頗得晉唐人法度。與米芾齊名,世稱「米薛」。
薛王宣:山西省河津人,明代著名學者、理學家,官拜禮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學士,入閣參豫機要。著有《讀書錄》、《從政名言》、《薛文清集》等。
薛素素:明代女畫家,名薛五,又字潤娘,一作潤卿,又字素卿,號雪素、素君,吳(江蘇省蘇州)人,萬曆(1573-1619)間金陵(今江蘇省南京)名妓,生卒年不詳。姿容艷雅,詩、書、琴、棋、簫俱精妙,而馳馬走索、射彈等尤為絕技,以「女俠」自命。為李征蠻所嬖,畫像傳入蠻峒,傾動蠻中。善書,嘗書《黃庭經》小楷,殊工。長於畫人物,兼白描大士,李日華題其所繪《花里觀音圖》有「慧女春風手,百花指端吐」之句。善山水,尤工蘭竹,下筆迅掃,韻復高勝,無不入神。中年長齋綉佛,數嫁皆不終。傳世作品有《吹簫仕女圖》軸,絹本,水墨,自題:「玉簫堪弄處,人在鳳凰樓。薛氏素君戲筆。」鈐「沈薛氏」、「第五之名」二白文印,現藏南京博物院;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作《蘭石新篁圖》扇頁圖錄於《名家藏扇集》;同年作《蘭石圖》軸藏上海博物館;二十九年(1601年)與馬守真合寫《蘭花圖》卷著錄於《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著有《南遊草》詩集。從藝活動約在萬曆年間。
薛允升:清末律學家。字克猷,號雲階,陝西省西安人。清咸豐六年(1856年)進士,居官41年中,除出任外官和禮、工、兵部侍郎總計不過10餘年外,其餘30年均在刑部任職,官至刑部尚書。為官清廉,在晚清政治黑暗、衙風腐敗的情況下,他主持刑部,有嚴格的衙規,對受賄賣法者從不寬容。執法如山,不媚權貴,甚至敢於冒犯慈禧太後。善於剖析疑難案件,任職期間平反了大量冤案,拯救無辜,為人稱頌。著有《讀例存疑》、《唐明律合編》。
薛福成:江蘇省無錫人,清外交家、改良主義者,曾作《籌洋芻議》,主張維新變法。歷任浙江寧紹台道、湖南按察使、駐英、法、比、意四國公使。稱贊西方君主立憲,主張發展中國工商業,著有《庸全集十種》。
薛時雨:字慰農,一字澍生,晚號桑根老農。安徽全椒人。咸豐三年(1853年)進士。參李鴻章軍幕,授杭州知府。兼督糧道,代行布政、按察兩司事。著有《藤香館集》,附詞二種:《西湖櫓唱》、《江舟唉乃》。罷官後,主講崇文書院,從游者甚眾。光緒七年(1881年),任全椒觀察使,其時薛時雨主持重修醉翁亭,使其恢復原貌。

四、郡望堂號
1、郡望
河東郡:秦初所置,治所在安邑(今山西省夏縣西北),相當於今山西沁水以西、霍山以南地區。東晉時移治今山西永濟蒲州鎮,地域縮小至今山西西南汾河下游至王屋山以西一角。新蔡郡是晉時所設置,治所在今河南新蔡縣,轄地有今河南新蔡、息縣、淮濱及安徽臨泉等縣地。
新蔡郡:即今河南省新蔡。蔡國自蔡遷此,故名。晉惠帝從汝陰郡分出置新蔡郡,即治新蔡(治所在今河南省新蔡)。北齊改廣寧郡。
沛 郡:為漢高帝時設立,其范圍約為今安徽省淮河以北、西淝河以東,河南夏邑、永城及江蘇豐、沛等地。
高平郡:晉時以山陽郡改置,治所在昌邑(今山東省巨野南),相當於今山東金鄉、巨野、鄒縣等地。南朝宋移治高平(今山東省微山縣西北),北齊移治任城(今山東省濟寧市)。
2、堂號
忠諫堂:漢朝時候,沛人薛廣德為御史大夫,敢於直諫。元帝要做樓船供自己玩樂,廣德脫帽子諫阻,如果元帝不聽,他打算光著頭向皇帝車輪上碰。結果皇帝採納了他的諫議。
此外,薛姓的主要堂號還有:「崇禮堂」、「慎德堂」、「三鳳堂」、「河東堂」、「新蔡堂」、「沛國堂」、「高平堂」等。

五、宗族特徵
1、薛姓的故事廣為流傳,使薛姓在老百姓心中成為一個婦孺皆知的姓氏。諸如薛仁貴征東,薛丁山征西,薛剛反唐,乃至薛家媳婦樊梨花移山倒海的神通等等。
2、薛姓字行輩份排列有序。如遼寧錦縣薛姓一支字行為:「繼致順積美,大中其允從。」又如河南新蔡牛灣薛姓的輩份序列為:「孝靈兆慶,守善光宗,恩培世蔭,一道統風。」

====================================================================

【薛姓宗祠通用對聯】

〖薛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鼎鐺重望;
竹邑名公。
——佚名撰薛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代良吏薛大鼎,字重臣,汾陰人。嘗為滄州刺史,浚無棣渠通海,商賈流行,民食其利,被譽 為鐺腳刺史。永徽中遷行荊大都督長史卒謚恭。下聯典指三國吳太子少傅薛綜,字敬文,竹邑人。善辭令,擅詩賦雜論,凡數萬言。

三鳳媲美;
五雋齊名。
——佚名撰薛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代汾陰人薛無敬,少年時與叔父薛收及族兄薛德音齊名,當時號稱「河東三鳳」。武德年間官天策府記室參軍,秦王李世民為皇太子時,任他為舍人。下聯典指東晉竹邑人薛兼,字令長,清廉樸素,器宇軒昂,少年時與紀瞻、閔鴻、顧榮、賀循齊名,號稱「五雋」。入洛陽,任比陽相,後官太子少傅,明帝時,加散騎常侍。

仲虺世澤;
三鳳家聲。
——佚名撰薛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仲虺為黃帝時奚仲之後,商湯時為左相,奚仲居於薛,子孫以為氏。下聯典指唐代薛元敬、薛收、薛德音,並稱「河東三鳳」。

大義首創;
天爵自高。
——佚名撰薛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後魏·薛孝通,平蕭寶夤,首創大義,封藍田縣子。下聯典指後魏·薛聰太,為治書侍御史,文帝欲進其位,聰太固辭。文帝曰:「卿天爵自高,非人爵所能榮也。」

-----------------------------------------------------------------

〖薛姓宗祠五言通用聯〗

翔河東之鳳;
尊關西之師。
——佚名撰薛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代天策府記室參軍薛收,字伯褒,河東汾陰人。十二歲能寫文章,與兩個侄子薛德音、薛元敬並稱「河東三鳳」。歷官秦王府主簿、天策府記室參軍,隨秦王李世民平定劉黑闥有功,封汾陽縣男。曾上書諫阻秦王攻獵。武德中卒。年三十三歲。王哭之慟。下聯典指隋代名官薛道衡,字玄卿,薛收的父親,河東汾陰人。先後在北齊、北周做官。入隋,官至司隸大夫,司台灣省。後被煬帝殺害。其詩詞不達意藻華艷,少數邊塞詩較為雄健。專精好學,素著才名,有詩文集七十卷。

三箭定天下;
一箋傳古今。
——佚名撰薛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代名將薛仁貴(614-683),名禮,絳州龍門人。農民出身,善騎射。太宗時,應募一從軍,屢立戰功,升為右領軍中郎將。後又率軍大敗九姓突劂於天山,軍中有「將軍三箭定天下」的贊歌。後參與進攻高麗的戰爭,留任右威衛大將軍兼安東都護,封平陽郡公。下聯典指唐代女詩人薛濤,字洪度,長安(今陝西省西安)人。父薛鄭官蜀早亡,母孀居貧困,遂淪為歌妓。善歌舞,工詩詞,名士韋皋、元鎮、白居易、杜牧等,均曾與之唱和。居浣花溪,創制深紅小箋寫詩,酬獻名人,人稱薛濤箋。今其地有薛濤井,相傳乃薛濤制箋汲水處。所作情調感傷。明人輯有《薛濤詩》。

懸車宗廣德;
講學紹文清。
——薛時雨撰薛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清代杭州知府薛時雨自題聯。薛時雨(1818-1885),字慰農,又字澍生,號桑根老人,安徽全椒人。清咸豐進士,做過嘉興、嘉善知縣和杭州知府。後主講杭州崇文書院、江寧尊經書院和惜陰書院。著有《藤香館詩刪》等,楹聯多收於《藤香館小品》、《掃葉山房叢鈔》中。

黑潭千載潔;
玉泉一堆香。
——佚名撰薛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雲南昆明黑龍潭畔明代學者薛爾望祠聯。薛爾望不願稱臣於清,率妻兒七人,投黑龍潭而死。

-----------------------------------------------------------------

〖薛姓宗祠七言通用聯〗

六代江山縱臨洮;
一門鸑鷟起人文。
——薛時雨撰薛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清代進士薛時雨自題聯。薛時雨,字慰農,全椒人。知嘉興,有政績。參李鴻章軍幕,授杭州知府。罷官後,主講崇文書院,從游者甚眾。

花箋名碗香千里;
雲影波光活一縷。
——佚名撰薛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成都市薛濤井聯。薛濤井位於望江樓公園建築群內,「薛濤井」三字系康熙三年成都知府冀應熊手書,乾隆六十年翰林院編修周厚轅手書王建《寄蜀中薛濤校書》及己作《薛濤井》詩各一首,刻於石牌旁。望江樓公園座落在成都錦江河畔的一片茂林修竹中,面積170畝,園內岸柳石欄、 波光樓影、翠竹夾道、亭閣相映,是紀念唐代女詩人薛濤的古跡和游覽勝地。園內的崇麗閣、濯錦樓、吟詩樓枕江而立,五雲仙館、泉香榭、枇杷門巷、清婉室、浣箋亭等紀念性建築群,布局精巧,匾聯碑刻頗多。薛濤一生愛竹,為紀念薛濤,後人在園內遍種各類佳竹,薈萃了國內外150餘種竹子。人們把這幽深如海、 清趣無窮的園林,譽為「竹的公園」。

魏宮人神針妙技;
蜀秘書錦箋樂詩。
——佚名撰薛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三國魏·薛靈芸,下聯典指唐·薛濤。

-----------------------------------------------------------------

〖薛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

理學名臣,敬軒重望;
龍門良將,仁貴英風。
——佚名撰薛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名人薛宣的事典。下聯典指唐代名將薛仁貴(614-683),名禮,絳州龍門人。農民出身,善騎射。

論道有靈異,文武雙全成名早;
生白具奇才,詩書並美信譽高。
——佚名撰薛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散曲家薛論道,定興(今屬河北)人。少年時一隻腳殘廢,八歲能文,喜談軍事,後從軍三十餘年,官至指揮僉事。下聯典指清代醫學家、詩書畫家薛雪,字生白,號一瓢,蘇州人。以醫名。詩書畫亦精妙。嘗自題雲:「我自濡毫寫楚詞,如何人喚作蘭枝。風時雨露君看遍,一筆何嘗是畫師。」有《醫經原旨》等著述。

生意此時多,正光轉綠萍、氣催黃鳥;
詩懷何處寄,是人歸雁後、思發花前。
——佚名撰薛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薛氏宗祠聯。全聯典指隋代詩人薛道衡,字玄卿。河東汾陽(今山西省萬榮)人。歷仕北齊、北周,入隋官至司隸大夫。後為煬帝所殺。少孤,好學。北齊武平年間即有詩名。和盧思道齊名,在隋詩人中藝術成就最高。其詩雖未擺脫六朝余風,有些作品卻剛健清新,如邊塞詩《從軍行》。代表作《昔昔鹽》描寫思婦的孤獨寂寞,其中「暗牖懸蛛網,空梁落燕泥」一聯,最為膾炙人口。小詩《人日思歸》含思委婉,也很著名。有集30卷,已佚。今存《薛司隸集》1卷。《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錄存其詩20餘首,《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錄存其文8篇。

吾先人由西蜀來茲,啟十七世門楣,只耕讀相傳,敢遠引皇族奚仲;
予小子自古杭罷郡,承五百年堂構,欲本支勿替,常勉為善士居州。
——佚名撰薛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安徽省全椒縣復興鎮薛氏宗祠聯
薛姓家譜介紹
家乘譜牒,即記錄氏族世系的書,簡言之即家譜,又稱族譜、宗譜、家牒、家乘、世譜,一般多指用來記載宗族世系事跡的歷史典籍或圖表,舉凡姓氏源流、家族遷徙、人口興衰、人物掌故、風土人情都可以入譜,可以說是宗族的發展史。由於家族不同,反映在譜中的內容也各有差異。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家譜的續修、重修,家譜的形制越來越完善,內容也越來越豐富,於是便相應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家譜文化。
薛姓宗族雖然歷史悠久、譜系綿長,但由於歷史上的種種原因,其家族修撰家譜始於何時,今已無從考證。不過從北朝薛安都家族事跡來看,當不晚於魏晉南北朝時期,這與當時盛行的門閥譜系之學有關。目前保存最早的薛氏族譜為唐代人林寶的《元和姓纂》,是書於中唐以前姓氏族望,記載頗詳。其論得姓受氏,多源於《世本》、《風俗通義》、《三輔決錄》及《姓苑》。這些書後世頗多失傳,賴《元和姓纂》之徵引,後世學者方得以了解姓氏梗概。北宋歐陽修等人撰《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時,參考了《元和姓纂》,其《薛姓世系表》較為系統地記述了薛姓二大主支——任姓薛氏、媯姓薛氏的源流始末。
目前存世的家譜多為修譜盛行時期的明清兩代家譜。這些家譜大多有固定的體例和格式,包括譜名、譜序、凡例、譜論、遺像、恩榮錄、先世考、族規家法、禮堂、五服圖、世系、傳記、族產、契據文約、墳塋、字輩譜、續後譜、領譜字型大小等內容,其中譜名、譜序、遺像、先世考、世系、傳記等都是常見的內容,也是各種家譜的中心。

『柒』 關於「薛」這個姓氏的來源、歷史和現狀,有誰知道快啊!

薛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四十八位的大姓,人口眾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四二。

尋根溯源 薛姓來源有三:1、出自黃帝的任姓。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和《通志·氏族略》等所載,黃帝之子禺陽封於任,其十二世孫奚仲為夏車正,禹封其於薛國(今山東薛城),後世子孫以國為氏。2、出自媯姓。據《吳錄》所載,戰國時孟嘗君封於薛,秦滅六國而失其祀,子孫遂為薛姓。3、他姓或他族改姓而來。A、據《魏書·官氏志》所載,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將鮮卑的復姓叱干氏改單姓薛;B、出自周文王的姬姓馮氏之後裔。唐時有薛懷義,本姓馮;C、據《通志·氏族略》所載,遼西有薛姓;D、今滿、蒙、土家、朝鮮族有此姓。

得姓始祖 奚仲。薛姓出自黃帝的任姓,黃帝共有二十五子,分別得十二個姓,其中有一子名禺陽,因被封在任(今山東濟寧市)而得任姓。任姓傳到十二世孫奚仲,奚仲在夏禹時任車正,為車的創造者,居住在薛,稱為薛侯。其後人祖已的七世孫曰成,舉國遷於摯,改號為摯國。商末時,周伯季歷娶摯國女大任為妻,生子姬昌,就是後來的周文王。到武王克商,復封為薛侯。春秋時,齊桓公稱霸諸侯,惟有薛侯不從,被黜為伯爵。春秋後期,薛公子登在楚國做官,薛人遷往下邳(今江蘇邳州),楚懷王賜沛地為其食邑。薛國歷夏、商、周三代,凡六十四世,戰國時亡國,其後子孫以國為氏,稱薛姓。他們尊奚仲為薛姓的得姓始祖。

繁衍播遷 前文已述,薛姓發祥於今山東薛城,後又遷江蘇邳州。有資料表明,戰國時薛姓已播遷於湖北、湖南、江蘇、河南、河北省境內,如薛公子登的曾孫薛倪曾為楚令尹,薛倪之孫薛鑒,為劉邦獻策滅黥布,薛鑒五世孫薛廣德為漢御史大夫,廣德之孫薛願,因仕宦淮陽太守而落籍當地。薛願嫡孫薛漢之八世孫薛蘭為曹操所殺,其子薛永從劉備入蜀,為蜀郡太守並落籍當地,永之子薛齊在蜀亡後降魏,拜光祿大夫,遷家於河東汾陰(今山西萬榮),世號「蜀薛」。薛齊為河東郡的開基始祖。薛齊的長房長孫恢號「北祖」,長房次孫雕號「南祖」,長房三孫興號「西祖」。三國時,吳國竹邑人薛綜的三個兒子(瑩、孫、兼)皆為太子太傅,謂之吳國三傅,魏國薛夏為天水人,說明已有薛姓徙居今甘肅。晉永嘉之亂,河東人薛推隨中原士族南渡,數傳至薛賀,於南朝梁天監年間徙居福建晉安,是為入閩薛姓始祖。唐初,河南固始人薛使,隨其岳父陳政率軍入閩,從此定居漳州,數傳至薛一平,為漳浦東山開基祖。北宋初年,歙縣薛彥博遷居宜章南關(今湖南宜章縣),是為湘、粵薛姓始祖。其六世孫薛前儒在元時移居廣東樂昌九峰,是為樂昌九峰薛姓世祖。明初,薛姓作為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江蘇、河南、陝西、山東、北京等地。明清兩代,薛姓渡海到台灣者,閩籍較眾。此後,有的又遠播海外。如今,薛姓已廣布全國,其分布以江蘇、山西、陝西、河北、福建等省為多,這幾個地區的薛姓佔到全國漢族薛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三。

『捌』 誰知道薛姓的來源

薛(Xuē)姓源出有三:
1、出自任姓,為黃帝之子禺陽第十二世孫奚仲之後,以國名為氏。相傳黃帝有二十五個兒子,分別得十二個姓,其中一支叫禺陽的,被封於任地(約今山東省濟寧),得任姓。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和《通志·氏族略》等所載,黃帝之子禺陽封於任,其十二世孫奚仲為夏車正,禹封其於薛國(今山東省薛城),後世子孫以國為氏。曾一度遷邳(今山東省微山西北)。奚仲十二世孫仲虺,在商湯時任左相,復居薛。其裔孫成,徙國於摯,更號摯國。商末,周伯季歷娶摯國之女太任為妻,生姬昌,即周文王。周武王滅商後,又封成的後裔為薛侯。春秋後期,薛國再次遷到下邳(今江蘇省邳縣西南)。薛國歷夏、商、周三朝,共六十四世,至戰國時為齊國所滅,公子登到楚國為官,因以國名為氏。
2、出自媯姓,為虞舜後裔孟嘗君(田文)之後,以封邑名為氏。據《吳錄》所載,孟嘗君是著名的「戰國四公子」之一,其父齊相田嬰被齊緡王封於薛(即任姓薛國舊地),田嬰死後,田文襲封,仍以薛為食邑。至秦滅六國,失封,子孫分散。西漢初,田文之孫田國、田陵到竹邑(今安徽省宿縣北)居住,以封邑命氏,遂為薛氏。
3、出自他姓或他族改姓而來:
① 據《魏書·官氏志》所載,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將鮮卑的復姓叱干氏改單姓薛。
② 出自周文王的姬姓馮氏之後裔。唐時有薛懷義,本姓馮。
③ 據《通志·氏族略》所載,遼西有薛姓。
④ 今滿、蒙、土家、朝鮮族有此姓。

得姓始祖
奚仲。薛姓出自黃帝的任姓,黃帝共有二十五子,分別得十二個姓,其中有一子名禺陽,因被封在任(今山東濟寧市)而得任姓。任姓傳到十二世孫奚仲,奚仲在夏禹時任車正,為車的創造者,居住在薛,稱為薛侯。其後人祖已的七世孫曰成,舉國遷於摯,改號為摯國。商末時,周伯季歷娶摯國女大任為妻,生子姬昌,就是後來的周文王。到武王克商,復封為薛侯。春秋時,齊桓公稱霸諸侯,惟有薛侯不從,被黜為伯爵。春秋後期,薛公子登在楚國做官,薛人遷往下邳(今江蘇邳州),楚懷王賜沛地為其食邑。薛國歷夏、商、周三代,凡六十四世,戰國時亡國,其後子孫以國為氏,稱薛姓。他們尊奚仲為薛姓的得姓始祖。

遷徙分布
上文已述,薛姓發祥於今山東薛城,後又遷江蘇邳州。有資料表明,戰國時薛姓已播遷於湖北、湖南、江蘇、河南、河北省境內,如薛公子登的曾孫薛倪曾為楚令尹,薛倪之孫薛鑒,為劉邦獻策滅黥布,薛鑒五世孫薛廣德為漢御史大夫,廣德之孫薛願,因仕宦淮陽太守而落籍當地。薛願嫡孫薛漢之八世孫薛蘭為曹操所殺,其子薛永從劉備入蜀,為蜀郡太守並落籍當地,永之子薛齊在蜀亡後降魏,拜光祿大夫,遷家於河東汾陰(今山西萬榮),世號「蜀薛」。薛齊為河東郡的開基始祖。薛齊的長房長孫恢號「北祖」,長房次孫雕號「南祖」,長房三孫興號「西祖」。三國時,吳國竹邑人薛綜的三個兒子(瑩、孫、兼)皆為太子太傅,謂之吳國三傅,魏國薛夏為天水人,說明已有薛姓徙居今甘肅。晉永嘉之亂,河東人薛推隨中原士族南渡,數傳至薛賀,於南朝梁天監年間徙居福建晉安,是為入閩薛姓始祖。唐初,河南固始人薛使,隨其岳父陳政率軍入閩,從此定居漳州,數傳至薛一平,為漳浦東山開基祖。北宋初年,歙縣薛彥博遷居宜章南關(今湖南宜章縣),是為湘、粵薛姓始祖。其六世孫薛前儒在元時移居廣東樂昌九峰,是為樂昌九峰薛姓世祖。明初,薛姓作為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江蘇、河南、陝西、山東、北京等地。明清兩代,薛姓渡海到台灣者,閩籍較眾。此後,有的又遠播海外。如今,薛姓已廣布全國,其分布以江蘇、山西、陝西、河北、福建等省為多,這幾個地區的薛姓佔到全國漢族薛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三。薛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四十八位的大姓,人口眾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四二。

歷史名人
薛 舉:河東汾陰(今山西省萬榮)人,隋大業三年(公元617年)曾與其子仁果舉兵,自稱西秦霸王,據隴西之地,率眾三十萬,不久稱帝,遷都天水。後其子繼位,兵敗降唐。薛道衡:河東汾陰人,隋代著名詩人,累官至司隸大夫。其詩詞藻華艷,邊塞詩較為雄健。明人輯有《薛司隸集》。
薛 稷:蒲州汾陰人,唐朝大臣、書畫家。曾官至太子太保、禮部尚書。善畫人物、鳥獸,畫鶴尤為生動,時稱一絕,他的書法與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並稱「唐初四大家」。
薛 濤:字洪度(770-832),一作宏度,長安(今陝西省西安)人,唐代女詩人,姿容美艷,性敏慧,8歲能詩,洞曉音律,多才藝,聲名傾動一時。父早亡,淪為歌妓。善歌舞、工詩詞,曾創制深紅小箋寫詩,人稱薛濤箋。明人輯有《薛濤詩》。
薛 雪:字生白,吳縣(今江蘇省蘇州)人,清代醫學家,其醫術與同郡葉天士齊名,各有心得,不相上下。他的主要著作有《醫經原旨》6卷等。《濕熱論》是他對濕熱病探索研究的力作,具有真知灼見,全書不逾萬言,但對於濕熱病「感之輕重淺深,治之表裡先後,條分縷析,深切詳明」。他的《濕熱論》與葉桂的《溫熱論》,可以說是闡發濕熱、溫熱病的姊妹篇。
薛 岳:中國國民黨軍軍將領。字伯陵。廣東樂昌人。早年就讀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1918年,任粵軍連、營長。1921年,任孫中山總統府警衛團營長。1923年,調回粵軍,先後任團長、師參謀長。北伐戰爭期間,曾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第1師代理師長。1927年12月,率部參加鎮壓廣州起義,旋任第四軍副軍長。1930年蔣閻馮大戰中,隨張發奎支持馮、閻反蔣,失敗後避居九龍。1933年後,歷任第五軍軍長、第六路軍總指揮等職。1934年1月,率部進犯中央革命根據地。後任第二路軍「前敵」總指揮,所部自湘尾追長征中的紅軍至黔、滇、蜀等省。抗日戰爭時期,任第一兵團總司令、第九戰區司令長官等職,曾率部重創日軍。1946年後,歷任徐州「綏靖公署」主任、國民黨政府參軍長、廣東省政府主席兼海南防衛總司令等職。1950年,所部在海南島與人民解放軍作戰失敗後,逃往台灣省。
薛道衡:隋代詩人。字玄卿(540-609),河東汾陰(今山西省萬榮)人。歷仕北齊、北周。隋朝建立後,任內史侍郎,加開府儀同三司。煬帝時,出為番州刺史,改任司隸大夫。後為煬帝所殺。薛道衡少孤,好學。13歲時,作《國僑贊》,頗有思致,見者奇之。北齊武平年間,以主客郎接待南朝陳使者傅縡。贈詩五十韻,道衡和之,南北稱美,當時著名文人魏收說:「傅縡所謂以蚓投魚耳。」他和盧思道齊名,在隋代詩人中藝術成就最高。其詩雖未擺脫六朝文學浮艷綺靡的余風,有些作品,卻具有一種剛健清新的氣息。如與楊素唱和的《從軍行》,就是較好的邊塞詩。代表作《昔昔鹽》描寫思婦孤獨寂寞的心情,其中「暗牖懸蛛網,空梁落燕泥」一聯,最為膾炙人口,甚至傳說是其引起隋煬帝嫉妒而被殺害的原因。小詩《人日思歸》含思委婉,也是歷來傳誦的名作。有集30卷,已佚。今存《薛司隸集》1卷。《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錄存其詩20餘首,《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錄存其文8篇。事跡見《隋書》、《北史》本傳。
薛大鼎:汾陰人,唐代良吏,曾擔任滄州刺史,開通無棣渠直達大海,被譽為鐺腳刺史。永徽中升任行荊大都督長史。
薛仁貴:絳州龍門(今山西省河津)人,唐朝名將,驍勇善戰,善於騎射,他東征「白衣馳敵陣」,大敗高麗;西征「三箭定江山」,鎮住突厥。對鞏固唐王朝的邊疆有很大貢獻。
薛居正:北宋史學家。字子平(912-981),浚儀(今河南省開封)人,五代後唐進士,後周時官至兵部侍郎,入宋位至司空,曾監修國史。開寶六年(973年)與盧多遜、扈蒙等撰修《舊五代史》畢,晉平章事。著有《文惠集》等。
薛紹彭:長安人,宋代書法家,工行草書,筆致精潤遒麗,頗得晉唐人法度。與米芾齊名,世稱「米薛」。
薛王宣:山西省河津人,明代著名學者、理學家,官拜禮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學士,入閣參豫機要。著有《讀書錄》、《從政名言》、《薛文清集》等。
薛素素:明代女畫家,名薛五,又字潤娘,一作潤卿,又字素卿,號雪素、素君,吳(江蘇省蘇州)人,萬曆(1573-1619)間金陵(今江蘇省南京)名妓,生卒年不詳。姿容艷雅,詩、書、琴、棋、簫俱精妙,而馳馬走索、射彈等尤為絕技,以「女俠」自命。為李征蠻所嬖,畫像傳入蠻峒,傾動蠻中。善書,嘗書《黃庭經》小楷,殊工。長於畫人物,兼白描大士,李日華題其所繪《花里觀音圖》有「慧女春風手,百花指端吐」之句。善山水,尤工蘭竹,下筆迅掃,韻復高勝,無不入神。中年長齋綉佛,數嫁皆不終。傳世作品有《吹簫仕女圖》軸,絹本,水墨,自題:「玉簫堪弄處,人在鳳凰樓。薛氏素君戲筆。」鈐「沈薛氏」、「第五之名」二白文印,現藏南京博物院;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作《蘭石新篁圖》扇頁圖錄於《名家藏扇集》;同年作《蘭石圖》軸藏上海博物館;二十九年(1601年)與馬守真合寫《蘭花圖》卷著錄於《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著有《南遊草》詩集。從藝活動約在萬曆年間。
薛允升:清末律學家。字克猷,號雲階,陝西省西安人。清咸豐六年(1856年)進士,居官41年中,除出任外官和禮、工、兵部侍郎總計不過10餘年外,其餘30年均在刑部任職,官至刑部尚書。為官清廉,在晚清政治黑暗、衙風腐敗的情況下,他主持刑部,有嚴格的衙規,對受賄賣法者從不寬容。執法如山,不媚權貴,甚至敢於冒犯慈禧太後。善於剖析疑難案件,任職期間平反了大量冤案,拯救無辜,為人稱頌。著有《讀例存疑》、《唐明律合編》。
薛福成:江蘇省無錫人,清外交家、改良主義者,曾作《籌洋芻議》,主張維新變法。歷任浙江寧紹台道、湖南按察使、駐英、法、比、意四國公使。稱贊西方君主立憲,主張發展中國工商業,著有《庸全集十種》。
薛時雨:字慰農,一字澍生,晚號桑根老農。安徽全椒人。咸豐三年(1853年)進士。參李鴻章軍幕,授杭州知府。兼督糧道,代行布政、按察兩司事。著有《藤香館集》,附詞二種:《西湖櫓唱》、《江舟唉乃》。罷官後,主講崇文書院,從游者甚眾。光緒七年(1881年),任全椒觀察使,其時薛時雨主持重修醉翁亭,使其恢復原貌。

郡望堂號
1、郡望
河東郡:秦初所置,治所在安邑(今山西省夏縣西北),相當於今山西沁水以西、霍山以南地區。東晉時移治今山西永濟蒲州鎮,地域縮小至今山西西南汾河下游至王屋山以西一角。新蔡郡是晉時所設置,治所在今河南新蔡縣,轄地有今河南新蔡、息縣、淮濱及安徽臨泉等縣地。
新蔡郡:即今河南省新蔡。蔡國自蔡遷此,故名。晉惠帝從汝陰郡分出置新蔡郡,即治新蔡(治所在今河南省新蔡)。北齊改廣寧郡。
沛 郡:為漢高帝時設立,其范圍約為今安徽省淮河以北、西淝河以東,河南夏邑、永城及江蘇豐、沛等地。
高平郡:晉時以山陽郡改置,治所在昌邑(今山東省巨野南),相當於今山東金鄉、巨野、鄒縣等地。南朝宋移治高平(今山東省微山縣西北),北齊移治任城(今山東省濟寧市)。
2、堂號
忠諫堂:漢朝時候,沛人薛廣德為御史大夫,敢於直諫。元帝要做樓船供自己玩樂,廣德脫帽子諫阻,如果元帝不聽,他打算光著頭向皇帝車輪上碰。結果皇帝採納了他的諫議。
此外,薛姓的主要堂號還有:「崇禮堂」、「慎德堂」、「三鳳堂」、「河東堂」、「新蔡堂」、「沛國堂」、「高平堂」等。

宗族特徵
1、薛姓的故事廣為流傳,使薛姓在老百姓心中成為一個婦孺皆知的姓氏。諸如薛仁貴征東,薛丁山征西,薛剛反唐,乃至薛家媳婦樊梨花移山倒海的神通等等。
2、薛姓字行輩份排列有序。如遼寧錦縣薛姓一支字行為:「繼致順積美,大中其允從。」又如河南新蔡牛灣薛姓的輩份序列為:「孝靈兆慶,守善光宗,恩培世蔭,一道統風。」

====================================================================
【薛姓宗祠通用對聯】
〖薛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鼎鐺重望;
竹邑名公。
——佚名撰薛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代良吏薛大鼎,字重臣,汾陰人。嘗為滄州刺史,浚無棣渠通海,商賈流行,民食其利,被譽 為鐺腳刺史。永徽中遷行荊大都督長史卒謚恭。下聯典指三國吳太子少傅薛綜,字敬文,竹邑人。善辭令,擅詩賦雜論,凡數萬言。
三鳳媲美;
五雋齊名。
——佚名撰薛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代汾陰人薛無敬,少年時與叔父薛收及族兄薛德音齊名,當時號稱「河東三鳳」。武德年間官天策府記室參軍,秦王李世民為皇太子時,任他為舍人。下聯典指東晉竹邑人薛兼,字令長,清廉樸素,器宇軒昂,少年時與紀瞻、閔鴻、顧榮、賀循齊名,號稱「五雋」。入洛陽,任比陽相,後官太子少傅,明帝時,加散騎常侍。
仲虺世澤;
三鳳家聲。
——佚名撰薛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仲虺為黃帝時奚仲之後,商湯時為左相,奚仲居於薛,子孫以為氏。下聯典指唐代薛元敬、薛收、薛德音,並稱「河東三鳳」。
大義首創;
天爵自高。
——佚名撰薛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後魏·薛孝通,平蕭寶夤,首創大義,封藍田縣子。下聯典指後魏·薛聰太,為治書侍御史,文帝欲進其位,聰太固辭。文帝曰:「卿天爵自高,非人爵所能榮也。」
-----------------------------------------------------------------
〖薛姓宗祠五言通用聯〗
翔河東之鳳;
尊關西之師。
——佚名撰薛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代天策府記室參軍薛收,字伯褒,河東汾陰人。十二歲能寫文章,與兩個侄子薛德音、薛元敬並稱「河東三鳳」。歷官秦王府主簿、天策府記室參軍,隨秦王李世民平定劉黑闥有功,封汾陽縣男。曾上書諫阻秦王攻獵。武德中卒。年三十三歲。王哭之慟。下聯典指隋代名官薛道衡,字玄卿,薛收的父親,河東汾陰人。先後在北齊、北周做官。入隋,官至司隸大夫,司台灣省。後被煬帝殺害。其詩詞不達意藻華艷,少數邊塞詩較為雄健。專精好學,素著才名,有詩文集七十卷。
三箭定天下;
一箋傳古今。
——佚名撰薛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代名將薛仁貴(614-683),名禮,絳州龍門人。農民出身,善騎射。太宗時,應募一從軍,屢立戰功,升為右領軍中郎將。後又率軍大敗九姓突劂於天山,軍中有「將軍三箭定天下」的贊歌。後參與進攻高麗的戰爭,留任右威衛大將軍兼安東都護,封平陽郡公。下聯典指唐代女詩人薛濤,字洪度,長安(今陝西省西安)人。父薛鄭官蜀早亡,母孀居貧困,遂淪為歌妓。善歌舞,工詩詞,名士韋皋、元鎮、白居易、杜牧等,均曾與之唱和。居浣花溪,創制深紅小箋寫詩,酬獻名人,人稱薛濤箋。今其地有薛濤井,相傳乃薛濤制箋汲水處。所作情調感傷。明人輯有《薛濤詩》。
懸車宗廣德;
講學紹文清。
——薛時雨撰薛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清代杭州知府薛時雨自題聯。薛時雨(1818-1885),字慰農,又字澍生,號桑根老人,安徽全椒人。清咸豐進士,做過嘉興、嘉善知縣和杭州知府。後主講杭州崇文書院、江寧尊經書院和惜陰書院。著有《藤香館詩刪》等,楹聯多收於《藤香館小品》、《掃葉山房叢鈔》中。
黑潭千載潔;
玉泉一堆香。
——佚名撰薛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雲南昆明黑龍潭畔明代學者薛爾望祠聯。薛爾望不願稱臣於清,率妻兒七人,投黑龍潭而死。
-----------------------------------------------------------------
〖薛姓宗祠七言通用聯〗
六代江山縱臨洮;
一門鸑鷟起人文。
——薛時雨撰薛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清代進士薛時雨自題聯。薛時雨,字慰農,全椒人。知嘉興,有政績。參李鴻章軍幕,授杭州知府。罷官後,主講崇文書院,從游者甚眾。
花箋名碗香千里;
雲影波光活一縷。
——佚名撰薛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成都市薛濤井聯。薛濤井位於望江樓公園建築群內,「薛濤井」三字系康熙三年成都知府冀應熊手書,乾隆六十年翰林院編修周厚轅手書王建《寄蜀中薛濤校書》及己作《薛濤井》詩各一首,刻於石牌旁。望江樓公園座落在成都錦江河畔的一片茂林修竹中,面積170畝,園內岸柳石欄、 波光樓影、翠竹夾道、亭閣相映,是紀念唐代女詩人薛濤的古跡和游覽勝地。園內的崇麗閣、濯錦樓、吟詩樓枕江而立,五雲仙館、泉香榭、枇杷門巷、清婉室、浣箋亭等紀念性建築群,布局精巧,匾聯碑刻頗多。薛濤一生愛竹,為紀念薛濤,後人在園內遍種各類佳竹,薈萃了國內外150餘種竹子。人們把這幽深如海、 清趣無窮的園林,譽為「竹的公園」。
魏宮人神針妙技;
蜀秘書錦箋樂詩。
——佚名撰薛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三國魏·薛靈芸,下聯典指唐·薛濤。
-----------------------------------------------------------------
〖薛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
理學名臣,敬軒重望;
龍門良將,仁貴英風。
——佚名撰薛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名人薛宣的事典。下聯典指唐代名將薛仁貴(614-683),名禮,絳州龍門人。農民出身,善騎射。
論道有靈異,文武雙全成名早;
生白具奇才,詩書並美信譽高。
——佚名撰薛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散曲家薛論道,定興(今屬河北)人。少年時一隻腳殘廢,八歲能文,喜談軍事,後從軍三十餘年,官至指揮僉事。下聯典指清代醫學家、詩書畫家薛雪,字生白,號一瓢,蘇州人。以醫名。詩書畫亦精妙。嘗自題雲:「我自濡毫寫楚詞,如何人喚作蘭枝。風時雨露君看遍,一筆何嘗是畫師。」有《醫經原旨》等著述。
生意此時多,正光轉綠萍、氣催黃鳥;
詩懷何處寄,是人歸雁後、思發花前。
——佚名撰薛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薛氏宗祠聯。全聯典指隋代詩人薛道衡,字玄卿。河東汾陽(今山西省萬榮)人。歷仕北齊、北周,入隋官至司隸大夫。後為煬帝所殺。少孤,好學。北齊武平年間即有詩名。和盧思道齊名,在隋詩人中藝術成就最高。其詩雖未擺脫六朝余風,有些作品卻剛健清新,如邊塞詩《從軍行》。代表作《昔昔鹽》描寫思婦的孤獨寂寞,其中「暗牖懸蛛網,空梁落燕泥」一聯,最為膾炙人口。小詩《人日思歸》含思委婉,也很著名。有集30卷,已佚。今存《薛司隸集》1卷。《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錄存其詩20餘首,《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錄存其文8篇。
吾先人由西蜀來茲,啟十七世門楣,只耕讀相傳,敢遠引皇族奚仲;
予小子自古杭罷郡,承五百年堂構,欲本支勿替,常勉為善士居州。
——佚名撰薛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安徽省全椒縣復興鎮薛氏宗祠聯

『玖』 請問<薛>字怎解在百家姓裡面薛姓有哪些傑出人物

薛姓起源媯姓,為虞舜後裔孟嘗君(田文)之後,以封邑名為氏,得姓始祖為黃帝之子禺陽第十二世孫奚仲,後人有以國名為氏。
薛姓發源地有山東濟寧、滕州,山西運城(古河東薛氏)。薛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68位。薛氏以山西、江蘇、陝西、河北、福建等省為多,這幾個地區的薛氏佔到中國漢族薛氏人口的63%。第六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薛氏人口增至為720餘萬,佔全國人口的0.53%,為排行第35位的大姓。
知名人物
薛舉
河東汾陰(今山西省萬榮)人,隋大業三年(公元617年)曾與其子仁果舉兵,自稱西秦霸王,據隴西之地,率眾三十萬,不久稱帝,遷都天水。後其子繼位,兵敗降唐。
薛稷
蒲州汾陰人,唐朝大臣、書畫家。曾官至太子太保、禮部尚書。善畫人物、鳥獸,畫鶴尤為生動,時稱一絕,他的書法與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並稱「唐初四大家」。
薛濤
字洪度(770-832),一作宏度,長安(今陝西省西安)人,唐代女詩人,姿容美艷,性敏慧,8歲能詩,洞曉音律,多才藝,聲名傾動一時。父早亡,淪為歌妓。善歌舞、工詩詞,曾創制深紅小箋寫詩,人稱薛濤箋。明人輯有《薛濤詩》。
薛雪
字生白,吳縣(今江蘇省蘇州)人,清代醫學家,其醫術與同郡葉天士齊名,各有心得,不相上下。他的主要著作有《醫經原旨》6卷等。《濕熱論》是他對濕熱病探索研究的力作,具有真知灼見,全書不逾萬言,但對於濕熱病「感之輕重淺深,治之表裡先後,條分縷析,深切詳明」。他的《濕熱論》與葉桂的《溫熱論》,可以說是闡發濕熱、溫熱病的姊妹篇。
薛道衡
隋代詩人。字玄卿(540-609),河東汾陰(今山西省萬榮)人。歷仕北齊、北周。隋朝建立後,任內史侍郎,加開府儀同三司。煬帝時,出為番州刺史,改任司隸大夫。後為煬帝所殺。薛道衡少孤,好學。13歲時,作《國僑贊》,頗有思致,見者奇之。北齊武平年間,以主客郎接待南朝陳使者傅縡。贈詩五十韻,道衡和之,南北稱美,當時著名文人魏收說:「傅縡所謂以蚓投魚耳。」他和盧思道齊名,在隋代詩人中藝術成就最高。有集30卷,已佚。今存《薛司隸集》1卷。《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錄存其詩20餘首,《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錄存其文8篇。事跡見《隋書》、《北史》本傳。
薛大鼎
汾陰人,唐代良吏,曾擔任滄州刺史,開通無棣渠直達大海,被譽為鐺腳刺史。永徽中升任行荊大都督長史。
薛禮
(614-683年3月24日)字仁貴,絳
薛仁貴
州龍門(今山西省河津)人,唐朝名將,驍勇善戰,善於騎射,道教傳其為白虎星君下凡。他東征「白衣馳敵陣」,大敗高麗;西征「三箭定天山」,鎮住突厥。對鞏固唐王朝的邊疆有很大貢獻。薛仁貴的故事廣為民間流傳,元代戲劇家張國賓寫《薛仁貴衣錦還鄉》雜劇。清代無名氏著有通俗小說《薛仁貴征東》(《唐薛家府傳》)。
薛訥
唐朝名將、左武衛大將軍薛仁貴之子;則天時為攝左武威衛將軍、安東道經略,幽州鎮守經略節度大使;節度使之名從薛訥始;玄宗時任薛訥左羽林軍大將軍。
薛鈺
字溫如,唐河中府寶鼎縣人,中唐時代名吏。《新唐書·薛珏傳》稱其:剛嚴,曉法治。提出選擇官吏時應:求良吏不可兼貴以文學,宜以聖君愛人之本為心。他死後,朝廷廢朝一日,贈工部尚書。
薛居正
北宋史學家。字子平(912-981),浚儀(今河南省開封)人,五代後唐進士,後周時官至兵部侍郎,入宋位至司空,曾監修國史。開寶六年(973年)與盧多遜、扈蒙等撰修《舊五代史》畢,晉平章事。著有《文惠集》等。
薛紹彭
長安人,宋代書法家,工行草書,筆致精潤遒麗,頗得晉唐人法度。與米芾齊名,世稱「米薛」。
薛瑄
山西省河津人,明代著名學者、理學家,官拜禮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學士,入閣參豫機要。著有《讀書錄》、《從政名言》、《薛文清集》等。
薛淏文
明代女畫家,名薛五,又字潤娘,一作潤卿,又字素卿,號雪素、素君,吳(江蘇省蘇州)人,萬曆(1573-1619)間金陵(今江蘇省南京)名妓,生卒年不詳。姿容艷雅,詩、書、琴、棋、簫俱精妙,而馳馬走索、射彈等尤為絕技,以「女俠」自命。著有《南遊草》詩集。
薛文潮
薛文潮,字長綱,號飛澄。清乾隆十八年(1753)九月生於福建省寧德市屏南縣雙溪村,父親開豆腐店,為人勤謹,對子女管教有方。薛文潮有兄弟三人,他是老大,生得粗眉大眼,從小好動,尤喜使刀弄棒。乾隆五十一年,薛文潮被兵部選任寧德千總.乾隆五十二年,薛文潮因軍功召署福州南檯面嶺千總,不久提升守備。乾隆五十三年,荷寇侵擾台灣高山、斗南、雲林等地,此時,擔任台灣中營守備的薛文潮立即調遣兵馬,痛擊侵略者。他身先士卒,英勇殺敵,寇賊潰敗。
薛允升
清末律學家。字克猷,號雲階,陝西省西安人。清咸豐六年(1856年)進士,居官41年中,除出任外官和禮、工、兵部侍郎總計不過10餘年外,其餘30年均在刑部任職,官至刑部尚書。為官清廉,在晚清政治黑暗、衙風腐敗的情況下,他主持刑部,有嚴格的衙規,對受賄賣法者從不寬容。執法如山,不媚權貴,甚至敢於冒犯慈禧太後。善於剖析疑難案件,任職期間平反了大量冤案,拯救無辜,為人稱頌。著有《讀例存疑》、《唐明律合編》。
薛福成
江蘇省無錫人,清外交家、改良主義者,曾作《籌洋芻議》,主張維新變法。歷任浙江寧紹台道、湖南按察使、駐英、法、比、意四國公使。稱贊西方君主立憲,主張發展中國工商業,著有《庸全集十種》。
薛時雨
字慰農,一字澍生,晚號桑根老農。安徽全椒人。咸豐三年(1853年)進士。參李鴻章軍幕,授杭州知府。兼督糧道,代行布政、按察兩司事。著有《藤香館集》,附詞二種:《西湖櫓唱》、《江舟欸乃》。罷官後,主講崇文書院,從游者甚眾。光緒七年(1881年),任全椒觀察使,其時薛時雨主持重修醉翁亭,使其恢復原貌。
薛廣德
西漢經學家。字長卿,沛郡相(今安徽濉溪西北)人。以魯《詩》教授,彭城龔勝、武原龔舍並從之受學。宣帝時,蕭望之薦其經行,為博士,參與石渠講論。遷諫大夫、御史大夫,敢於直言諫諍。元帝欲御樓船,廣德脫帽勸諫,欲以血污車輪,帝乃止。後辭官歸里終。
薛丙
清嘉慶年間著名棋手,手橘隱居士,上海松江人,象棋名家,幼得名家何克昌指導,棋藝超群,著有排局《心武殘編》,並增訂童聖公原著《梅花泉》,兩書被後世視為棋界經典,解放後有注釋本出版。
薛岳
中國國民黨軍軍將領。字伯陵。廣東樂昌人。早年就讀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曾任國民革命軍第五軍軍長、第六路軍總指揮、第一兵團總司令、第九戰區司令長官、徐州「綏靖公署」主任、國民黨政府參軍長、廣東省政府主席兼海南防衛總司令等職。
薛少卿
薛少卿(1910-1991),湖北省監利縣人。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0年轉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
薛克忠
薛克忠(1914-1988),山西省洪洞縣人。「九·一八」事變後,參加抗日義勇軍,1934年參加學潮。1936年在高級師范學校畢業,在安澤縣高級小學教書,參加犧盟會。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參加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1年晉為少將軍銜。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榮獲朝鮮二級國旗勛章、朝鮮二級自由獨立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薛敬之(1435年—1508年),字顯思,號思庵。他天生姿容秀美,美須髯,腹有7顆赤痣,左膊有一胎裏帶來的「文」字,黑入膚裏。5歲即喜讀書,不與同齡小孩玩耍,尊儒重道,鄉人以道學呼之。寶塔高聳擎雲天,三賢故里多俊賢。在臨渭區官底鎮下薛村,長眠著一位我國哲學史上著名的人物,他就是明代關學重要傳人,史稱「關西夫子」的薛敬之。
薛暮橋,上個世紀30年代,作為左翼經濟學團體「中國農村經濟研究會」的主要成員,積極探索中國農村和中國社會的發展道路。抗日戰爭時期,他在山東抗日根據地從事實際經濟工作,成為財經工作的領導者。建國以後,他成為多個重要經濟部門的負責人,參與了第一個五年計劃的編制和「三大改造」,可以說是最早為中國計劃經濟和公有經濟奠基的參與者之一。這些「驕人」履歷並沒有成為禁錮他思想的枷鎖。在「文革」中,他開始對僵化的命令經濟體制以及高投入、低效率的增長方式產生懷疑,並進行了默默的痛苦的思索。
薛剛,江蘇徐州人,文化營銷策劃學創始人,第十二屆徐州市十大傑出青年候選人,第三屆蘇港澳青年精英論壇江蘇代表,2013年被徐州市委組織部、團市委等聯合授予「徐州市傑出青年崗位能手」稱號,應邀為國內多家單位做文化品牌與營銷設計、策劃,多篇辭賦刻文立石,作品散文見諸《光明日報》等,其作品曾在北京、浙江、江蘇、安徽、澳門等地展出,國家教育部部長袁貴仁、江蘇省省長李學勇、團省委書記萬聞華、省教育廳廳長沈健等領導先後考察其團隊設計作品。

『拾』 薛姓名人

1.薛濤(770-832):字洪度。父薛鄖是一京都小吏,安史之亂後居成都,薛濤於唐代宗大歷三年出生。

薛濤幼時即顯過人天賦,八歲能詩,其父曾以「詠梧桐」為題,吟了兩句詩:「庭除一古桐,聳干入雲中」;薛濤應聲即對:「枝迎南北鳥,葉送往來風」。薛濤的對句似乎預示了她一生的命運。十四歲時,薛鄖逝世,薛濤與母親裴氏相依為命,迫於生計,薛濤憑自已過人的美貌及精詩文、通音律的才情開始在歡樂場上侍酒賦詩、彈唱娛客,被稱為「詩伎」。

唐德宗時,朝廷拜中書令韋皋為劍南節度使,統略西南,韋皋是一位能詩善文的儒雅官員,他聽說薛濤詩才出眾,而且還是官宦之後,就破格把樂伎身份的她召到帥府侍宴賦詩,薛濤遂成為成都著名營伎(供鎮守各地的軍事武官娛樂所用的樂伎)。一年後,韋皋惜薛濤之才,准備奏請朝廷讓薛濤擔任校書郎官職,後雖未付諸現實,但「女校書」之名已不脛而走,同時也被世人稱為「掃眉才子」。後來,韋皋因鎮邊有功而受封為南康郡王,離開了成都。繼任劍南節度使的李德裕,同樣非常欣賞薛濤之才,在薛濤的有生之年,劍南節度使總共換過了十一位,而每一位都對她十分青睞和敬重,她的地位已遠遠地超過了一般的絕色紅伎。

當時與薛濤交往的名流才子甚多,如白居易、牛僧儒、令狐楚、輩慶、張籍、杜牧、劉禹錫、張祜等,都與薛濤有詩文酬唱,但真正讓薛濤動了深情的卻是元稹,薛濤初見元稹時已四十二歲,比元稹大十一歲,當時元稹任監察御史,於唐憲宗元和四年春天奉朝命出使蜀地,兩人在蜀地共度了一年。

薛濤在閑雅之餘,常把樂山特產的胭脂木浸泡搗拌成漿,加上雲母粉,滲入玉津井的水,製成粉紅色的特殊紙張,紙面上呈現出不規則的松花紋路,煞是清雅別致,她便用這種紙來謄寫自己作的詩,有時也送些詩箋給友人,人們把這種紙箋稱為「松花箋」或「薛濤箋」。唐人喜用彩箋題詩或書寫小簡,其實都是學了薛濤的樣。

晚年,薛濤在成都遠郊築起吟詩樓,隱居其中,直至唐文宗太和五年逝世,時年六十二歲。當時的劍南節度使段文昌為她親手題寫了墓誌銘,並在她的墓碑上刻上「西川女校書薛濤洪度之墓」。

薛濤詩集名《錦江集》,共五卷,詩五百餘首,可惜未流傳下來。在全唐詩中收錄其詩八十九首。

史存

濤好制小詩,惜其幅大,狹小之,蜀中號薛濤箋。或以營妓無校書之號,韋南康欲奏之而罷,後遂呼之。胡曾詩曰:萬里橋邊女校書,枇杷花下閉門居。掃眉才子知多少,管領春風總不如。--《唐詩紀事》

詩存

井梧吟

庭除一古桐,聳干入雲中。 (父鄖句)
枝迎南北鳥,葉送往來風。 (濤句)

鴛鴦草

綠英滿香砌,兩兩鴛鴦小。
但娛春日長,不管秋風早。

2.薛素素(西元16—17世紀),女,字素卿,又字潤卿,江蘇蘇州人,寓居南京。工小詩,能書,作黃庭小楷。尤工蘭竹,不筆迅捷,兼擅白描大士、花卉、草蟲、各具意態,工刺綉。又喜馳馬挾彈,百不失一,自稱女俠。後為李征蠻所娶。所著詩集名《南遊草》。
薛素素(生卒年不詳),名薛五,字潤娘,號雪素。她是位相貌俊美,而於詩文、書畫、簫、弈、馬術、刺綉等又無所不能的江南名妓。繪畫上的造詣更使她從容地走進文人們的筆墨酬答之中。她「尤工蘭竹,下筆迅掃,各具意態。雖名畫好手,不能過也。」(胡應麟《甲乙剩言》)

女棋手薛素素,她是明代唯一有史料可查的女棋手,她是蘇州人,多才多藝,棋、詩、書、琴、蕭、綉等,無不工絕,有"十能"之稱,是位有才氣的女子

3.薛濤,768~832,字洪度,唐朝長安人,生於大歷五年,卒於大和六年。幼年隨父鄖流寓成都,八九歲能詩,父死家貧,十六歲遂墮入樂籍,脫樂籍後終身未嫁。後定居浣花溪。知音律,工詩詞。創「薛濤箋」。薛濤正式集子叫《錦江集》,共五卷,詩五百餘首,惜未流傳下來。後世各家所本的明本《薛濤詩》一卷,是從《萬首唐人絕句》等選本拼湊起來的。
濤於晚歲遷入城內西北隅之碧雞坊,創吟詩樓,棲息其上。
韋皋鎮蜀之初(貞元元年、公元七八五年),南越獻孔雀一隻,皋依濤意,於使宅開池設籠以棲之。至大和五年(公元八三一年)秋,孔雀死。次年夏,濤亦卒。一些詩詞中提到的「韋令孔雀」也就是指的這段史話。
薛濤字無女子氣,筆力峻激。其行書妙處,頗得王羲之法,少加以學,亦衛夫人之流也。每喜寫己所作詩,語亦工,思致俊逸,法書警句,因而得名。若公孫大娘舞「劍器」,黃四娘家花,托於杜甫而後有傳也。然濤字真跡今皆佚。
薛濤自貞元初被罰赴邊回,即退隱於成都西郊之浣花溪甚久。浣花之人多業造紙,濤惜其幅大,不便寫己所作小詩,因命匠狹小之,又性喜紅色,乃創深紅小箋。後世流行之紅色小八行紙,薛濤箋也。至於稱浣花箋、松花箋、十樣蠻箋為濤箋者,實誤。浣花殆假借地名;松花恐浣花筆誤,況松花嫩綠色;而十樣箋出自北宋。時謝景初於浣花溪專造十色箋(深紅、粉紅、杏紅、明黃、深青、淺青、深綠、淺綠、銅綠、淺雲),號謝公箋。
薛濤井舊名玉女津,「水味甘冽,異於江泉。」乃因井傍錦江,源出江泉,又經砂濾過耳。傳濤造箋系自此井取水,無考。然明藩確取此井之水造紙,且以上貢。康熙三年(公元一六六四年)三月,冀應熊始書薛濤井三字,立石碑於井傍。嘉慶十九年(公元一八一四年),四川總督常明奉敕建雷祖廟於井左,布政使方積與王啟錕等,因建吟詩樓、浣花亭於井右。
居人汲井為酒,名薛濤酒,甚美。但是,薛濤制箋系自所謂薛濤井取水之說,明代始爾,斯已謬矣。清初忽有用薛濤井水釀酒之事,自更與濤無關。但已吟詠不絕,皆附麗而已。
薛濤墳在今成都市東郊、望江樓公園東、錦江之濱,四川大學校園內。
薛濤姿容美艷,性敏慧,8歲能詩,洞曉音律,多才藝,聲名傾動一時。德宗貞元(785~804)中,韋皋任劍南西川節度使,召令賦詩侑酒,遂入樂籍。後袁滋、劉□、高崇文、武元衡、李夷簡、王播、段文昌、杜元穎、郭釗、李德裕相繼鎮蜀,她都以歌伎而兼清客的身份出入幕府。韋皋曾擬奏請朝廷授以秘書省校書郎的官銜,格於舊例,未能實現,但人們往往稱之為「女校書」。後世稱歌伎為「校書」就是從她開始的。薛濤生年不詳。其卒年當在段文昌再度鎮蜀期間,即大和六年(832)至九年(835)之間。舊說她和高駢有交往,考高駢任四川節度,在僖宗乾符元年(874),時代遠不相及,顯誤。
薛濤和當時著名詩人元稹、白居易、張籍、王建、劉禹錫、杜牧、張祜等人都有唱酬交往。居浣花溪上,自造桃紅色的小彩箋,用以寫詩。後人仿製,稱為「薛濤箋」。晚年好作女道士裝束,建吟詩樓於碧雞坊,在清幽的生活中度過晚年。王建《寄蜀中薛濤校書》詩稱道:「萬里橋邊女校書,枇杷花里閉門居。掃眉才子知多少,管領春風總不如。」
在唐代女詩人中,薛濤和李冶、魚玄機最為著名。薛濤的詩,不僅如世所傳誦的《送友人》、《題竹郎廟》等篇,以清詞麗句見長,還有一些具有思想深度的關懷現實的作品。在封建時代婦女,特別是象她這一類型婦女中,是不可多得的。她曾到過接近吐蕃的松州,有《罰赴邊有懷上韋令公》詩,其第一首說:「聞說邊城苦,而今到始知。羞將門下曲,唱與隴頭兒。」對防守邊疆士兵的艱苦生活寄以深切同情。楊慎說它「有諷諭而不露,得詩人之妙」(《升庵詩話》)。《四庫全書總目》也認為她的《籌邊樓》「托意深遠」,「非尋常裙屐所及」。有《錦江集》5卷,今佚。《全唐詩》錄存其詩1卷。近人張蓬舟有《薛濤詩箋》。事跡見《唐詩紀事》、《唐才子傳》。

4.薛偉是我國第一位名震世界樂壇的小提琴家,記者昨天獲悉,旅居海外多年的薛偉中國行音樂會將於17日巡迴到佛山,在瓊花大劇院舉行經典演奏會,他這次的演出還有一個特別之處,就是演奏會的上半場,他將自己主持一個「從音符到音樂」的講座,主講曲目《梁祝》、《美麗的羅斯瑪琳》。

--------------------------------------------------------------------------------------

薛舉:河東汾陰(今山西萬榮)人,隋大業三年(公元六一七年)曾與其子仁果舉兵,自稱西秦霸王,據隴西之地,率眾三十萬,不久稱帝,遷都天水。後其子繼位,兵敗降唐。

薛道衡:河東汾陰人,隋代著名詩人,累官至司隸大夫。其詩詞藻華艷,邊塞詩較為雄健。明人輯有《薛司隸集》。

薛稷:蒲州汾陰人,唐朝大臣、書畫家。曾官至太子太保、禮部尚書。善畫人物、鳥獸,畫鶴尤為生動,時稱一絕,他的書法與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並稱「唐初四大家」。

薛大鼎:汾陰人,唐代良吏,曾擔任滄州刺史,開通無棣渠直達大海,被譽為鐺腳刺史。永徽中升任行荊大都督長史。薛濤: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唐代女詩人,父早亡,淪為歌妓。善歌舞、工詩詞,曾創制深紅小箋寫詩,人稱薛濤箋。明人輯有《薛濤詩》。

薛仁貴: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唐朝名將,驍勇善戰,善於騎射,他東征「白衣馳敵陣」,大敗高麗;西征「三箭定江山」,鎮住突厥。對鞏固唐王朝的邊疆有很大貢獻。

薛居正:浚儀(今河南開封)人,宋朝史學家,官至兵部侍郎,撰修《舊五代史》畢,晉平章事。著有《文惠集》。
薛紹彭:長安人,宋代書法家,工行草書,筆致精潤遒麗,頗得晉唐人法度。與米芾齊名,世稱「米薛」。

薛王宣:山西河津人,明代著名學者、理學家,官拜禮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學士,入閣參豫機要。著有《讀書錄》、《從政名言》、《薛文清集》等。薛雪:江蘇蘇州人,清代醫學家,其醫術與同郡葉天士齊名,曾選輯《內經》原文,成《醫經原旨》,又傳他曾著《濕熱篇》。

薛允升:陝西西安人,清時官至山西按察使、刑部尚書等職,著有《讀例存疑》、《唐明律合編》。

薛福成:江蘇無錫人,清外交家、改良主義者,曾作《籌洋芻議》,主張維新變法。歷任浙江寧紹台道、湖南按察使、駐英、法、比、意四國公使。稱贊西方君主立憲,主張發展中國工商業,著有《庸 全集十種》。

薛岳:廣東樂昌人,國民黨高級將領

另外還有薛欣 薛之謙 薛兆豐 薛寶釵 薛衛東 薛凱琪

熱點內容
北京勞動法病假 發布:2025-02-04 20:26:20 瀏覽:373
行政法由哪兩部分組成 發布:2025-02-04 19:15:17 瀏覽:543
經濟法期末測試卷 發布:2025-02-04 19:07:38 瀏覽:580
錦州法律咨詢在哪裡 發布:2025-02-04 19:05:12 瀏覽:509
律師職業險 發布:2025-02-04 18:20:05 瀏覽:116
什麼情況下有法律援助 發布:2025-02-04 17:44:37 瀏覽:221
滿城哪有律師 發布:2025-02-04 17:12:56 瀏覽:863
房產聯系人承擔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2-04 16:52:25 瀏覽:256
刑法宮廷劇 發布:2025-02-04 15:59:01 瀏覽:588
經濟法自然人 發布:2025-02-04 15:43:42 瀏覽: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