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國際法官的選舉

國際法官的選舉

發布時間: 2022-05-28 17:53:08

Ⅰ 美國聯邦法院法官怎樣產生

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們的任命規則,不論是美國首席大法官還是其他最高法院大法官,都是相同的。根據美國1787年憲法規定,包括美國首席大法官在內的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們由總統提名,參議院批准,總統任命。

1、提名

一般來說,當新總統選舉後,他的團隊就要開始准備可能的最高法院大法官候選人的檔案了。因為美國憲法和法律並沒有規定最高法院大法官們有什麼任職資格,因此他們准備的候選人不僅僅是法官,還可能是政治家,甚至是其他人。這個名單不僅包括全美周知的全國性人物,也還會包括不那麼知名的。

他們通過分析這些候選者的裁決結果、公開文章、演講以及其他相關材料,來了解他們的價值觀和對憲法的認知。除此之外,還要考慮年齡、健康情況、種族、性別,受教育程度以及是否能為參議院接受等因素。

一旦最高法院大法官出現空缺,就比如說2018年6月27日,已81歲高齡的最高法院大法官安東尼·肯尼迪宣布7月31日辭職,大法官出缺,總統就開始與其幕僚討論候選人問題,當然參議員也可以像總統提出建議。反過來,白宮也會游說關鍵參議員投贊成票。

當初步名單被擬定後,總統會聯系可能的候選人,並詢問他(她)對在最高法院任職的意願。總統的幕僚們會給候選人們發一份表格進行填寫。他們也會拜訪候選人以審查他的稅務記錄和僱傭記錄。而聯邦調查局則會對候選人進行全面的調查。在總統會見候選人之前,如果某個候選人從未見過總統那麼首先由白宮官員對其進行面試。

當然,這個候選人名單通常會提交給美國律師協會徵求意見。美國律師協會的聯邦司法委員會則對候選人的司法能力進行調查,並給出評估,評估結果為「突出合格」、「很合格」、「合格」以及「不合格」四等,向司法部提出報告。

這一報告是總統據以提名的重要參考。一般來說,美國律師協會聯邦司法委員會對下級法院的法官候選人有時候會做出不合格的評價,但對大法官候選人,不論多麼不合格,都不會做出不合格的評價。總統所在黨的領袖、在職大法官都可以對總統的提名產生影響。

在做出最終決定後,總統會通知候選人為總統正式宣布而做好在媒體面前公開露面的聲明。候選人隨後將會與參議員們會面,並准備聽證會。

2、確認與任命

參議院接到總統的提名後,由司法委員會舉行聽證會,並邀請各方人士就被提名者是否適合大法官工作提出意見。一般美國律師協會聯邦司法委員會主席會到會作證。按照慣例,被提名者要避免透漏太多他在有關最高法院可能面臨的案件上的態度。在聽證會結束時,參議院司法委員會會就是否同意將候選人提交參議院大會全院投票。

一旦司法委員會通過提名,並提交給參議院全體大會,參議院就需要對候選人進行投票了。參議院是否接受總統的提名只要參議院全院大會以簡單多數票批准或者否決總統的提名即可。

當然,總統在國會參議院全院大會實際確認投票開始之前,是可以撤回提名的。通常總統在這一階段撤回提名是因為參議院很顯然會否決他的提名。

從1975年到今天,從提名到參議院到最終投票的平均天數是67天。其原因一是因為國會認為大法官現在在美國政治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了;另一個原因則是因為候選人的選擇的政治化傾向越來越大。1925年以前,候選人從來都沒接受過質詢,而從1955年以來,每位被提名人的參議院司法委員會的聽證會時間變得越來越長。

3、總結

總體來說一旦參議院投票確認通過某位候選人的提名,參議院的秘書就會確認這一決議並將其轉交給白宮。總統在接到參議院的結果後就會簽署任命文件,並在新的大法官上任前蓋上司法部印璽。文件的時間決定了大法官在最高法院的席次。接下來就是候任大法官宣誓就職儀式。

只有在宣誓後,新任大法官才能正式開始履行其職務。

(1)國際法官的選舉擴展閱讀:

大法官特定職責

《美國憲法》第一條第三款規定: 首席大法官在總統被彈劾過程中主持參議院。共有三位大法官使用過此項權利,分別是1868年安德魯·約翰遜彈劾案中的薩蒙·P·蔡斯;1999年比爾·柯林頓彈劾案中的威廉·哈布斯·倫奎斯特和2019年唐納德·特朗普彈劾案中的小約翰·羅伯茨。

同時,根據《美國憲法第二十五修正案》 ,副總統兼任參議院議長,因此首席大法官在副總統彈劾過程中同樣主持參議院。但是,迄今為止,還未有副總統被彈劾過。

首席大法官被認為是最有資歷的法官。因此,他總是在各種案件討論或投票會議中任主席、首先發言並對整個討論產生重要影響。

此外,首席大法官還主持美國總統就職儀式,雖然這一傳統已超出了美國憲法對大法官的職責規定。首席大法官是美國最高法院的掌權人。

Ⅱ 安理常任理事國對國際法院的法官選舉是否享有否決權

A.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對國際法院法官的選舉不具有否決權 B.國際法院法官對涉及其國籍國的案件,不適用迴避制度,即使其就任法官前曾參與該案件

Ⅲ 中國女法官當選國際法院法官這件事,反映了什麼

中國女法官當選國際法院法官這件事,反應了我國的綜合國力已經在世界上佔有很大的席位。國際法院法官今年在九月聯合國總部舉行了換屆選舉,填補降在2021年出現的五個空缺法官席位。現任國際法院副院長、中國法官薛捍勤當選。這對於我國人民來說,是一個不小的鼓舞,一方面說明薛捍勤的能力很強,另一方面說明在中國綜合國力的推動下,中國已經在世界上佔有了重要的位置,這也表明,國際社會對我國已經認可了。

三、國際法院是聯合國重要機關之一。

國際法院是唯一具有管轄權的歐變形國際司法機構,總部設立在荷蘭海牙,是聯合國的主要機關之一 ,負責審理各國就國家之間的爭端向國際法院提交的訴訟案件。並可就聯大等機構提交的法律問題發表咨詢意見。每三年改選三分之一,薛捍勤的上任,也給我國帶來了很高的榮譽。

Ⅳ 中國女法官當選國際法院法官,你怎麼看待這件事

聯合國國際法庭傳回喜訊,中國女法官成功連任!
據聯合國消息,當地時間11月11日到12日,國際法院法官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換屆選舉,填補將於2021年出現的5個空缺法官席位。現任國際法院副院長、中國法官薛捍勤再度當選!


恭賀薛捍勤法官連任成功!
經過兩輪投票,聯大及安理會同步公布了當選者名單,中國女法官薛捍勤,成為2021年新任國際法院法官之一。

現年55歲的薛捍勤女士,是我國資深的高級外交官與知名國際法學者,不僅具有豐富的外交和國際法實踐經驗,並且在學術上造詣深厚。早年,她在北京大學學習國際法,後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深造,獲法學碩士、博士學位,她曾作為中國代表,出席過許多重要的國際會議,主持過很多雙邊、多邊的國際談判。

2010年5月,薛捍勤女士當選聯合國國際法委員會會議主席,為委員會歷史上首位亞洲女性主席;同年6月,她當選國際法院首位中國籍女法官;2018年2月,當選國際法院副院長。

國際法院由15名不同國籍的法官組成,任期9年,可連選連任,每三年改選三分之一。這次繼續連任後,薛捍勤女士的任期很可能將長達9年,至2029年左右結束!


段潔龍大使當選海洋法法庭法官
除了薛捍勤女士這次連任之外,8月24日,《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30次締約國會議舉行,我國駐匈牙利大使段潔龍,高票當選《國際海洋法》的法庭法官。

今年,我們中國人能夠當選這兩個不同的國際法庭法官,其實殊為不易,因為美國那邊是不高興的。美國助理國務卿史迪威曾發表言論,敦促所有參與《國際海洋法》法庭法官選舉的國家,仔細評估中國候選人的資格。

Ⅳ 對於國際法院法官,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是否享有否決權

對於國際法院法官的選舉,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不享有否決權。

Ⅵ 國際法院的法官怎麼產生

法律分析:法官由大會和安全理事會選舉產生。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法》 第二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前款所稱行政行為,包括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行為。

Ⅶ 怎麼看待中國女法官當選國際法院法官

你好,我覺得這個女法官的能力應該是非常強的,也就是因為能力強,他才能當選國際法院的法官,跟男女沒有關系。

Ⅷ 關於國際法院法官的選舉

國際法院復15名法官由選舉產生制,任期九年,可連選連任。
國際法院是聯合國的主要司法機關,由聯合國進行選舉。
法官由大會和安全理事會選舉產生。在大會,《國際法院規約》締約國但不是聯合國會員國的國家(目前是瑞士和諾魯)獲准參加選舉;在安全理事會,不得對此選舉行使否決權。這兩個機關同時但單獨進行投票。[注: 一般於秋季在紐約進行選舉。]候選人必須在這兩個機關獲得絕對多數票才能當選。這通常需要進行多次投票。
為確保法院的組成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連續性,15名法官的任期不都是同日屆滿。每三年改選法院三分之一的法官。三年一次(通常在秋季)選舉的法官於次年2月6日上任,這一天是國際法院首批法官於1946年就任的日子。如果法官在任內亡故或辭職,應盡快舉行特別選舉,當選法官接著完成所余任期。
國際法院法官提名程序:為使提名程序不受政治考慮的影響,候選人不是由政府直接提名,而是由常設仲裁法院的法學家團體(「各國團體」)提名,沒有參加常設仲裁法院的國家,其候選人名單應由以同樣方式成立的團體提出。每一法學家團體所提候選人人數不得超過四人,其中屬於本國國籍者不得超過二人,其餘候選人可來自任何國家。

Ⅸ 有哪幾位中國人擔任過國際法院的法官

1、王寵惠

王寵惠(1881.10.10.-1958.3.5),字亮疇,祖籍廣東省東莞市,出生於香港荷李活道75 號的道濟會堂。王寵惠是近代中國第一張新式大學文憑的獲得者,曾任中華民國外交部長、代總理、國務總理,並為海牙國際法庭任職中國第一人。

2、鄭天錫

鄭天錫(1884-1970,Cheng Tien-Hsi),字雲程,號茀庭,廣東香山縣人(今中山市三鄉鎮雍陌村) 。中國著名法學家、外交家。 倫敦大學法學系畢業,曾任大理院大法官,多所大學法學教授,司法官次長,國際聯盟法官,民國最後一任駐英大使。

3、徐謨

徐謨(1893-1956),字叔謨,筆名平章,江蘇蘇州人,原籍江蘇吳縣人,曾任國際法院法官,是首位出任國際法院法官的中國人。

4、顧維鈞

顧維鈞(1888年1月29日-1985年11月14日),字少川,漢族,江蘇省嘉定縣(今上海市嘉定區)人,畢業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是中國近現代史外交家。

1912年回國後,任袁世凱總統英文秘書、內閣秘書、外務部顧問和憲法起草委員等職。後任中華民國國務總理攝行大總統職,國民政府駐法、英大使,聯合國首席代表、駐美大使,海牙國際法院副院長;被譽為「民國第一外交家」。

5、倪征燠

倪征燠[yù](1906年7月—2003年9月2日),中國第一位國際大法官,我國著名的法學家。1984年,倪老以他高尚的品格和資深的閱歷當選為聯合國國際法院法官,成為新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享受到國際司法界最高榮譽的國際法官。

6、史久鏞

史久鏞,男,著名國際法學家。1926年10月9日生於浙江寧波。早年就讀於上海聖約翰大學,獲政治學學士學位,後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修法學,獲國際法學碩士學位,1951年畢業後留校從事國際法學研究。

1994年2月6日,任聯合國國際法院大法官,2000年2月至2003年2月任國際法院副院長,2004年2月6日當選聯合國國際法院院長。這也是自聯合國國際法院1946年成立以來首位中國籍法官擔任院長。

7、薛捍勤

薛捍勤,女,中國山東省人,資深外交官和國際法專家,2010年5月12日當選聯合國國際法委員會主席,2010年6月29日當選國際法院法官。

Ⅹ 國際法院的法官如何選舉

國際法院是聯合國的主要司法機關,其15名法官由聯大和安理會選舉產生,任期九年,可連內選連任。每三容年改選該法院三分之一的法官。按照議事規則,候選人需獲得超過半數的絕對支持方可當選國際法院法官。

國際法院設在荷蘭海牙,是《聯合國憲章》規定的聯合國主要司法機關。國際法院由15名不同國籍的法官組成。

(10)國際法官的選舉擴展閱讀:

根據法院規約,法官均為「品格高尚並在各自國傢具有最高司法職位之任命資格或公認為國際法之法學家」。法官由聯合國大會和安理會同時選舉產生,候選人必須在大會和安理會均獲超過半數的絕對多數票後才能當選。

為使提名程序不受政治考慮的影響,國際法院法官候選人不是由政府直接提名,而是由常設仲裁法院的法學家團體提名。

熱點內容
律師職業險 發布:2025-02-04 18:20:05 瀏覽:116
什麼情況下有法律援助 發布:2025-02-04 17:44:37 瀏覽:221
滿城哪有律師 發布:2025-02-04 17:12:56 瀏覽:863
房產聯系人承擔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2-04 16:52:25 瀏覽:256
刑法宮廷劇 發布:2025-02-04 15:59:01 瀏覽:588
經濟法自然人 發布:2025-02-04 15:43:42 瀏覽:739
行政法庭審筆錄 發布:2025-02-04 15:22:21 瀏覽:280
民事訴訟法是民告官嗎 發布:2025-02-04 15:06:06 瀏覽:876
國家法官學院新校區 發布:2025-02-04 14:39:00 瀏覽:126
2014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考試試題 發布:2025-02-04 14:26:57 瀏覽: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