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宣判
Ⅰ 法院判決書一般多久下來
法院判決書下來的時間如下:
民事判決書當庭宣判的,應當在十日內發送判決書,定期宣判的,宣判後立即發給判決書。刑事判決書當庭宣告判決的,應當在五日以內將判決書送達當事人和提起公訴的人民檢察院,定期宣告判決的,應當在宣告後立即將判決書送達當事人和提起公訴的人民檢察院。民事糾紛的法院調解書一般在調解協議簽訂後後十天內作出並送達給雙方當事人。對於民事糾紛案件,法院經調解結案的,法院會出具民事調解書,不出具民事判決書民事訴訟一般六個月結案發判決書,刑事訴訟最多三個月就結案發判決書。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六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准。人民法院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
人民法院審理公訴案件,應當在受理後二個月以內宣判,至遲不得超過三個月。對於可能判處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帶民事訴訟的案件,經上一級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長三個月,因特殊情況還需要延長的,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八條 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六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准。第一百六十一條 第一百六十一條規定,人民法院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八條 人民法院審理公訴案件,應當在受理後二個月以內宣判,至遲不得超過三個月。對於可能判處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帶民事訴訟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條規定情形之一的,經上一級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長三個月;因特殊情況還需要延長的,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Ⅱ 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後多久下判決書
法律分析:中院開庭後多久出判決:第一,如果是中院審理的一審公訴案件,則應當在受理後的二個月以內作出判決,最遲不得超過三個月,但是對可能會判處死刑的案件或有附帶民事的案件,在經過上一級法院批准後,可延長三個月,還有特殊情況需延長,則要報最高法批准。第二,如果是二審,審限是二個月,經過批准也可延長。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八條 人民法院審理公訴案件,應當在受理後二個月以內宣判,至遲不得超過三個月。對於可能判處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帶民事訴訟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條規定情形之一的,經上一級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長三個月;因特殊情況還需要延長的,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批准。人民法院改變管轄的案件,從改變後的人民法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計算審理期限。人民檢察院補充偵查的案件,補充偵查完畢移送人民法院後,人民法院重新計算審理期限。
Ⅲ 法院判決流程
法院判決流程分為開庭、法庭調查、法庭辯論、被告人最後陳述、評議、審判五個階段。
【法律分析】
法院判決流程第一步為開庭。開庭前需准備:各人進場,書記員點清當事人是否到齊並宣布法庭紀律,隨後法官們進場,全體起立,坐下後,審判長敲法錘,宣布開庭,簡述案由。當事人介紹審判人員,告知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義務,詢問當事人有沒有要迴避的,沒有的就繼續進入下一輪,有則需要延期審理。第二步法庭調查。由公訴人讀起訴書或原告讀起訴狀,原告有代理人的要讀代理詞,同時被告自我辯護,有代理人的,代理人宣讀辯護詞或答辯詞。接下來雙方輪流舉證,並就證據能否被採納或其證明力大小互相辯論。第三步法庭辯論。等雙方都舉證完完,審判長宣布結束法庭調查,開始法庭辯論,公訴人、被告人或雙方當事人及其代理人輪流發表對自己有利的對案件的處理意見。第四步被告人做最後陳述或雙方當事人作最後發言。當審判長認為事實都辯清楚了之後,會結束法庭辯論,進行這一環節。第五步合議庭退庭評議。評議內容是討論如何判案,此環節為保密環節。最後當庭宣判或宣布定期宣判。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九十條 公訴人、辯護人應當向法庭出示物證,讓當事人辨認,對未到庭的證人的證言筆錄、鑒定人的鑒定意見、勘驗筆錄和其他作為證據的文書,應當當庭宣讀。審判人員應當聽取公訴人、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意見。
第一百九十一條 法庭審理過程中,合議庭對證據有疑問的,可以宣布休庭,對證據進行調查核實。人民法院調查核實證據,可以進行勘驗、檢查、查封、扣押、鑒定和查詢、凍結。
Ⅳ 法院判決的法律依據是什麼
不包括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第一百三十八條判決書應當寫明:(一)案由、訴內訟請求、爭議的容事實和理由;(二)判決認定的事實、理由和適用的法律依據;(三)判決結果和訴訟費用的負擔;(四)上訴期間和上訴的法院。判決書由審判人員、書記員署名,加蓋人民法院印章。
Ⅳ 法院一審後多久宣判
【法律分析】
一般情況人民法院審理一審刑事案件時,自收到起訴書到作出最終的判決,其間可以有十七個月(6+3+8=17)以上的審理期限。
法院,是世界各國普遍設立的國家機關。主要通過審判活動懲治犯罪分子,解決社會矛盾和糾紛,維護公平正義。人民法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審判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設立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軍事法院等專門人民法院。其審理案件,除法律規定的特別情況外,一律公開進行。被告人有權獲得辯護的機會。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代表國家獨立行使審判權,不會受到任何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或者其他的干涉。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二百零二條 人民法院審理公訴案件,應當在受理後二個月以內宣判,至遲不得超過三個月。對於可能判處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帶民事訴訟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條規定情形之一的,經上一級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長三個月;因特殊情況還需要延長的,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九十九條 公安機關辦理治安案件的期限,自受理之日起不得超過三十日;案情重大、復雜的,經上一級公安機關批准,可以延長三十日。為了查明案情進行鑒定的期間,不計入辦理治安案件的期限。
Ⅵ 不服最高人民法院判決怎麼辦
如果你對省高院的終審判決不服,可以向省高院或最高院申請再審,也可以到檢察機關申訴。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八條規定: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
《民事訴訟法》第10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規定實行兩審終審制度。所謂兩審終審制度是指某一案件經過兩級人民法院審判後即告終結的制度。
法院審判案件,就審判程序而言是兩審終審制,就法院體系而言是四級兩審制。兩審終審制,就是一起案件經過兩級法院審判終結審判的制度。也就是說,地方各級法院對於按照審判管轄權的規定對由它審判的第一審(初審)案件做出判決或裁定以後,若當事人不服,可以在法定期限內向上一級法院提起上訴;若同級的檢察院不服,可以在法定期限內向上一級法院提起抗訴。上一級法院有權受理針對下一級法院第一審判決或裁定不服的上訴或抗訴,有權經過對第二審案件的審理,改變或維持第一審法院的判決或裁定。這時,上級法院的第二審判決、裁定,就是終審判決、裁定,當事人不得上訴。審級制度的實質是要求審判必須按審判程序嚴格進行,不得越級審理案件。
兩審終審制度主要針對發生了民事權利義務爭議的訴訟案件,這里強調訴訟案件,法院審理的案件分為兩類,一類是需要經過普通程序或者簡易程序的訴訟案件,另一類是非因民事法律關系發生具體爭議而請求法院確認一定的事實狀態的非訴訟民事案件。
針對訴訟程序適用兩審終審制度,而非訴訟民事案件適用一審終審,主要包括人民法院適用特別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審理的案件。
兩審終審制是指一個刑事案件,經過兩級人民法院審判即告結束的制度。刑事訴訟法第10條規定:「人民法院審判案件,實行兩審終審制。」根據這一規定,對於人民法院作出的第一審刑事判決或裁定,被告人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人民檢察院認為有錯誤的,可以提起抗訴;但對於第二審人民法院作出的判決和裁定,被告人不服的不得再提起上訴,同級人民檢察院也不得提起二審抗訴,除死刑案件外,二審判決或裁定一經作出立即發生法律效力。兩審終審制的例外是:最高人民法院是我國的最高審判機關,它作出的判決或裁定是終審的判決或裁定,不得上訴或抗訴;死刑案件除了適用普通程序,還適用特殊程序,即死刑復核程序,只有經過死刑復核程序後,二審關於死刑的判決才能發生法律效力。
實行兩審終審制有利於及時糾正錯誤的裁判,有利於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進行監督,維護國家法制的統一。由於兩審終審審級不多,可以方便訴訟參與人參加訴訟,防止案件因久拖不決而影響結案效率,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Ⅶ 人民法院判決案件的結果有哪幾種
法律分析:1、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2、判決撤銷或者部分撤銷,並可以判決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為;
3、判決被告在一定期限內履行職責;
4、判決被告履行給付義務;
5、判決確認違法,但不撤銷行政行為;
6、判決確認行政行為無效;
7、判決責令被告採取補救措施;給原告造成損失的,依法判決被告承擔賠償責任;
8、判決變更處罰數額;
9、判決被告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責任;
10、判決給予補償。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二百零四條 在法庭審判過程中,遇有下列情形之一,影響審判進行的,可以延期審理:(一)需要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物證,重新鑒定或者勘驗的;(二)檢察人員發現提起公訴的案件需要補充偵查,提出建議的;(三)由於申請迴避而不能進行審判的。
Ⅷ 法院開庭是不是當庭宣判還是要等一兩個星期在告訴你結果
不一定當庭審批的
、法院宣判有兩種,一種是當庭宣判的,一種是定期宣判的。
2、當庭宣判的是在十日內發送判決書,定期宣判的是在宣判後立即法給判決書。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規定如下:
第一百四十八條 人民法院對公開審理或者不公開審理的案件,一律公開宣告判決。
當庭宣判的,應當在十日內發送判決書;定期宣判的,宣判後立即發給判決書。
宣告判決時,必須告知當事人上訴權利、上訴期限和上訴的法院。
宣告離婚判決,必須告知當事人在判決發生法律效力前不得另行結婚。
(8)人民法院宣判擴展閱讀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中關於刑事訴訟的宣判時間規定如下:
1、第二百零八條人民法院審理公訴案件,應當在受理後二個月以內宣判,至遲不得超過三個月。對於可能判處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帶民事訴訟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條規定情形之一的,經上一級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長三個月;因特殊情況還需要延長的,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人民法院改變管轄的案件,從改變後的人民法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計算審理期限。
人民檢察院補充偵查的案件,補充偵查完畢移送人民法院後,人民法院重新計算審理期限。
2、第二百零二條宣告判決,一律公開進行。
當庭宣告判決的,應當在五日以內將判決書送達當事人和提起公訴的人民檢察院;定期宣告判決的,應當在宣告後立即將判決書送達當事人和提起公訴的人民檢察院。判決書應當同時送達辯護人、訴訟代理人。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政府法制信息網—《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Ⅸ 人民法院判決時限
【法律分析】
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審結當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必須在法定期限內提出。法定期限內當事人未提出申請的,即喪失了請求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生效法律文書以實現實體權利的權利。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三十五條 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六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