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官迴避制度的意義

法官迴避制度的意義

發布時間: 2022-05-30 01:15:17

① 刑事訴訟中的迴避制度具有怎樣的意義

刑事訴訟中的迴避,是指偵查人員、檢察人員、審判人員等因與案件或案件的當事人具有某種利害關系或其他特殊關系,可能影響刑事案件的公正處理,而不得參加辦理該案的一項訴訟制度。刑事迴避具有意義:
(一)確保刑事案件得到客觀公正的處理。這是迴避制度的實體意義。刑事訴訟的主要目的之一在於,確保公安司法人員在及時、准確地查明案件事實真相的前提下,正確適用刑事實體法,使有罪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受到公正的定罪和判刑,使無罪者免受定罪和判刑。
(二)確保當事人在刑事訴訟過程中受到公正的對待。這是迴避制度的程序意義。刑事訴訟不僅要產生公正的處理結果,而且要使當事人各方均受到公正的對待。
(三)確保法律制度和法律實施過程得到當事人和社會公眾的普遍尊重。

② 在刑事訴訟中實行迴避制度有何重要意義

實行迴避的根本目的,在於保證公安司法人員能夠客觀公正處理案件,防止先入為主或徇私舞弊。迴避制度的意義主要表現為:(1)有利於刑事案件得到客觀公正的處理,這是迴避制度的實體意義;(2)有利於當事人在刑事訴訟中受到公正的對待,這是迴避制度的程序意義;(3)迴避制度的實施及其所保障的程序公正價值,還可喚起社會公眾對法律制度和法律實施過程的普遍尊重,從而有助於法治秩序的建立和維護。

③ 迴避制度的法官任職是什麼意思

迴避制度的法官任職意思是:法官之間有夫妻關系、直系血親關系、三代以內旁系血親以及近姻親關系的,不得同時擔任的一些職務。

職務如下:

(一)同一人民法院的院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

(二)同一人民法院的院長、副院長和審判員、助理審判員;

(三)同一審判庭的庭長、副庭長、審判員、助理審判員;

(四)上下相鄰兩級人民法院的院長、副院長。

第十七條法官從人民法院離任後二年內,不得以律師身份擔任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法官從人民法院離任後,不得擔任原任職法院辦理案件的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

法官的配偶、子女不得擔任該法官所任職法院辦理案件的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最高人民法院2011年發布《關於對配偶子女從事律師職業的法院領導幹部和審判執行崗位法官實行任職迴避的規定(試行)》。

第一條人民法院領導幹部和審判、執行崗位法官,其配偶、子女在其任職法院轄區內從事律師職業的,應當實行任職迴避。本規定所稱法院領導幹部,是指各級人民法院的領導班子成員及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

本規定所稱審判、執行崗位法官,是指各級人民法院未擔任院級領導職務的審判委員會委員以及在立案、審判、執行、審判監督、國家賠償等部門從事審判、執行工作的法官和執行員。

本規定所稱從事律師職業,是指開辦律師事務所、以律師身份為案件當事人提供訴訟代理或者其他有償法律服務。 在許多案件當中,法官或者代理人,就有違背此規定的,可以依法提出迴避的申請。

迴避的理由因案件的性質不同而有所不同,在法定范圍內的人員,如果具備以下情形之一的,應當迴避:

(1)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的近親屬。

(3)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

(4)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處理案件的。迴避方式有兩種自行迴避與申請迴避。

④ 申請法官迴避的後果

法律分析:律師申請法官迴避後,需要進行根據實際情況由法院決定是否迴避,符合條件的應當迴避處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四十五條 當事人提出迴避申請,應當說明理由,在案件開始審理時提出避事由在案件開始審理後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提出。被申請迴避的人員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迴避的決定前,應當暫停參與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採取緊急措施的除外。

⑤ 什麼是司法迴避

我是一名法學的學生,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你~

法官迴避制度
1、 審判人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迴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權要求他們迴避:
(1) 本案的當事人或者與當事人有直系血親、三代以內旁系血親及姻親關系的;
(2) 人或者其近親屬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3) 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勘驗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
(4) 本案的訴訟代理人、辯護人有夫妻、父母、子女或者同胞兄弟姐妹關系的;
(5) 人與本案當事人之間存在其他利害關系,可能影響案件公正處理的。

2、 審判人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要求迴避,但應當提供相關證據材料;
(1) 未經批准,私下會見本案一方當事人及其代理人、辯護人的;
(2) 為本案當事人推薦、介紹代理人、辯護人,或者為律師、其他人員介紹辦理該案件的;
(3) 接受本案當事人及其委託的人的財物、其他利益,或者要求當事人及其委託的人報銷費用的;
(4) 接受本案當事人及其委託的人的宴請,或者參加由其支付費用的各項活動的;
(5) 向本案當事人及其委託的人借款、借用交通工具、通訊工具或者其他物品,或者接受當事人及其委託的人在購買商品、裝修住戶以及其他方面給予的好處的。

以上規定所稱的審判人員是指本院院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審判員、助理審判員。

人民陪審員、書記員、翻譯人員、司法鑒定人員、勘驗人員的迴避,參照審判售貨員迴避的有關內容執行。

檢察官及警官迴避制度也基本相同,不再列舉.

司法實踐中,迴避制度好像幾乎不能實行吧?
這個說法有偏頗之處,法律既然規定了迴避制度就是為了實施,當然真正的實施也要靠大家的努力,如果當事人發現上述規定表現在您的辦案人身上時,可以依法申請迴避,但除法定迴避的情形(第1條)外,其他迴避的理由要提供證據.

比如發現對方當事人與辦案人員的私下(請客吃飯等),可以提供證人證言或其他視聽材料等證據,相信能行使您的權利.

⑥ 開庭時要求法官迴避,法院如何處理

審核申請的理由是否符合規定,符合就迴避,不符合駁回申請

⑦ 法官 迴避

法律分析:法官迴避為了保證法官不因血緣關系、親屬關系或者其他特定關系而對其履行職責產生不良影響,在其所任職務、任職地區和執行公務等方面,作出限制性規定的一種人事管理制度。法官迴避以親屬迴避為中心,包括任職迴避、公務迴避和地區迴避三種。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 第二十四條 法官的配偶、父母、子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官應當實行任職迴避:(一)擔任該法官所任職人民法院轄區內律師事務所的合夥人或者設立人的;(二)在該法官所任職人民法院轄區內以律師身份擔任訴訟代理人、辯護人,或者為訴訟案件當事人提供其他有償法律服務的。

⑧ 法官是被告的親戚,是否應該迴避

現實困惑

張三和李四因為房屋產權糾紛而訴至北京市某區基層人民法院。但在開庭審理前,張三卻得知,該案的審判長是李四的表哥。在這種情況下,張三應該怎麼做才能保證自己得到公正的判決呢?律師點評

本案涉及民事訴訟中的迴避制度。所謂迴避,是指可能影響案件公正審理的人不應該參加與本案訴訟相關的活動。根據我國法律規定,可能迴避的人員有審判人員、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迴避的理由有:是本案當事人或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近親屬;與本案有利害關系;與當事人、訴訟代理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審理的;等等。其他關系指如叔侄、妯娌、連襟、妻弟、兄嫂或朋友、仇人等。迴避申請須在案件開始審理時提出並要說明理由,在案件審理後才知道的可以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提出。在本案中,審理案件的審判長是被告李四的表哥,符合「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近親屬」的規定,因此,張三可以據此申請審判長迴避,以保證自己能得到一個公正的判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四十四條審判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迴避,當事人有權用口頭或者書面方式申請他們迴避:(一)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近親屬的;(二)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三)與本案當事人、訴訟代理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公正審理的。

審判人員接受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請客送禮,或者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當事人有權要求他們迴避。

審判人員有前款規定的行為的,應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前三款規定,適用於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四十三條審判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迴避,當事人有權申請其迴避:(一)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近親屬的;(二)本人或者其近親屬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三)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翻譯人員的;(四)是本案訴訟代理人近親屬的;(五)本人或者其近親屬持有本案非上市公司當事人的股份或者股權的;(六)與本案當事人或者訴訟代理人有其他利害關系,可能影響公正審理的。

第四十四條審判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有權申請其迴避:(一)接受本案當事人及其受託人宴請,或者參加由其支付費用的活動的;(二)索取、接受本案當事人及其受託人財物或者其他利益的;(三)違反規定會見本案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四)為本案當事人推薦、介紹訴訟代理人,或者為律師、其他人員介紹代理本案的;(五)向本案當事人及其受託人借用款物的;(六)有其他不正當行為,可能影響公正審理的。

特別提醒

迴避制度是指為公平和正義起見,法官和其他有關人員,在法律規定的情況下,退出對案件的審理的制度。設立迴避制度,直接目的在於排除與案件有利害關系的法官參與案件的審理過程,以保證案件得到公正審判。同時對於消除當事人的疑慮,維護法律的權威,也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⑨ 迴避制度的法官任職迴避制度

迴避制度的法官任職意思是:法官之間有夫妻關系、直系血親關系、三代以內旁系血親以及近姻親關系的,不得同時擔任的一些職務。

職務如下:

(一)同一人民法院的院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

(二)同一人民法院的院長、副院長和審判員、助理審判員;

(三)同一審判庭的庭長、副庭長、審判員、助理審判員;

(四)上下相鄰兩級人民法院的院長、副院長。

第十七條法官從人民法院離任後二年內,不得以律師身份擔任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法官從人民法院離任後,不得擔任原任職法院辦理案件的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

法官的配偶、子女不得擔任該法官所任職法院辦理案件的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最高人民法院2011年發布《關於對配偶子女從事律師職業的法院領導幹部和審判執行崗位法官實行任職迴避的規定(試行)》。

第一條人民法院領導幹部和審判、執行崗位法官,其配偶、子女在其任職法院轄區內從事律師職業的,應當實行任職迴避。本規定所稱法院領導幹部,是指各級人民法院的領導班子成員及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

本規定所稱審判、執行崗位法官,是指各級人民法院未擔任院級領導職務的審判委員會委員以及在立案、審判、執行、審判監督、國家賠償等部門從事審判、執行工作的法官和執行員。

本規定所稱從事律師職業,是指開辦律師事務所、以律師身份為案件當事人提供訴訟代理或者其他有償法律服務。 在許多案件當中,法官或者代理人,就有違背此規定的,可以依法提出迴避的申請。

迴避的理由因案件的性質不同而有所不同,在法定范圍內的人員,如果具備以下情形之一的,應當迴避:

(1)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的近親屬。

(3)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

(4)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處理案件的。迴避方式有兩種自行迴避與申請迴避。

⑩ 法律中的迴避的特徵是什麼

法律中的迴避的特徵是法律的相關規定。
迴避制度是為了保證案件的公正審判,而要求與案件有一定利害關系的審判人員或其他有關人員,不得參與本案的審理活動或訴訟活動的審判制度,是現代各國訴訟法普遍確立的一項訴訟制度。迴避制度的建立,旨在確保審判人員或其他人員在訴訟中保持中立無偏的地位,使當事人受到公正的對待,尤其是獲得公正審判的機會,避免案件錯判、誤判的發生。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 28 條對審判人員迴避的情形作出了明確的規定:(一)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是當事人的近親屬的;(二)本人或者他的近親屬和本案有利害關系的;(三)擔任過本案 的證人、鑒定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四)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處理案件的。刑事訴訟法第 29 條還規定:「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察人員不得接受當事人及其委託的人的請客送禮,不得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及其委託的人。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察人員違 反前款規定的,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要求他們迴避。」
民事訴訟法第 45 條對審判人員迴避的規定是:(一)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近親屬;(二)與本案有利害關系;(三)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公正審理的。前款規定,適用於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
最高院在於 2001 年 10 月頒布的《法官職業道德基本准則》第 3 條規定:法官在審判活動中,除了應當自覺遵守法定的迴避制度外,如果認為自已審理某案件時可能引起公眾對該案件公正裁判產生合理懷疑的應當提出不宜審理該案件的請求。 ‍

熱點內容
出售非賣品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2-04 11:24:23 瀏覽:189
公司頒布規章制度後的結束語 發布:2025-02-04 10:37:18 瀏覽:907
上市公司監事會主席法律責任 發布:2025-02-04 10:37:10 瀏覽:358
勞動合同法第十九條確定 發布:2025-02-04 10:35:44 瀏覽:605
招募刑辯法律援助律師 發布:2025-02-04 10:08:03 瀏覽:559
網路輿論與司法審判 發布:2025-02-04 10:02:38 瀏覽:631
2016年訴訟法收費標准 發布:2025-02-04 09:55:14 瀏覽:841
商法之商 發布:2025-02-04 09:23:02 瀏覽:154
工商局合同科向群眾宣傳合同法 發布:2025-02-04 09:09:19 瀏覽:363
疫情防控司法所 發布:2025-02-04 08:50:42 瀏覽: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