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法院判決房
① 法院判決房子的事情
一、你的情況屬於抵押貸款購房,也就是常說的按揭
你的公司還不了貸款,銀行自然是有權主張抵押權的。也就是收回房子進行拍賣,以拍賣款優先收回銀行的貸款。剩餘的那部分款項,當然是你公司的。
二、你是以公司名義貸款購房的
因此不存在在執行過程中,要給公司留什麼必要的生活必需品,或者說唯一的一套住房不能執行的問題。這些規定是針對個人。
三、你母親出庭
你母親在公司里是什麼身份,應該是股東吧。你大概也是股東,如果有你的授權,你母親大概就能代表整個公司了。你出不出庭,對最後的判決沒有什麼多大的關系,我相信在審理過程中,你母親一定是與你保持電話聯系的。
四、一套小房子,是怎麼回事?
承辦法官一開始說,給你們一套小房子,可能是通過計算,現在的這套別墅的評估價,在歸還你們欠的銀行貸款後,剩餘的款項大概值一小套房子。所以建議你們不要拿錢了,直接就拿一套小房子吧。
事實上,如果你剩餘的款項不值一套小房子,法官怎麼會白給你一套?你現在等著拿剩餘的錢也一樣的!
五、法官為什麼要建議你家拿一套小房子?
因為別墅也不好拍賣,不是馬上就有人要的,而別墅的整個評估價,是遠遠超過你們欠銀行的錢的,如果法院查封,那就涉嫌超標了。所以建議你如果法院要查封拍賣,那你就提出這是超標查封,而且要求馬上給你剩餘的錢。
天上哪會掉餡餅砸你頭上,法院會白給你一套小房子的?
其實你拿到剩餘的錢後,自己就可以自由地再買一套的!幹麼非要一套法院指定的房子?
② 法院判決的房子如何過戶
對於經法院判決的房子,在判決生效後,過戶的方法有二種:
1、由雙方直內接到所容在地的房管局,依據法院判決書和相應的資料進行過戶。
2、如果對方不主動配合過戶的,可以向法院申請執行,由法院依據相關法律規定進行強制過戶。
法律依據:
1.《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六條 規定:
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也可以由審判員移送執行員執行。
2.《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一條 規定:
在執行中,需要辦理有關財產權證照轉移手續的,人民法院可以向有關單位發出協助執行通知書,有關單位必須辦理。
③ 法院判決的沒有購房合同的房屋依照什麼手續進行房產登記
法院的判決就是房產登記的依據。正常情況下,房產登記需要依據有效的合同和購房交款發票等資料。沒有購房合同,法院通過判決確定房產的歸屬,且法院的判決具有法律效力,是進行房產登記的最重要依據(相當於購房合同)。
④ 只有法院判決書的房子能買嗎,如果能買,是否可以貸款買
不能買,,因人民法院或者仲裁委員會生效的法律文書、合法建造房屋、繼承或者受遺贈取得房屋所有權,權利人轉讓該房屋所有權或者以該房屋設定抵押權時,應當將房屋登記到權利人名下後,再辦理房屋所有權轉移登記或者房屋抵押權設立登記。
因人民法院或者仲裁委員會生效的法律文書取得房屋所有權,人民法院協助執行通知書要求房屋登記機構予以登記的,房屋登記機構應當予以辦理。房屋登記機構予以登記的,應當在房屋登記簿上記載基於人民法院或者仲裁委員會生效的法律文書予以登記的事實。
(4)什麼是法院判決房擴展閱讀
產權人按照房產的性能,作用對房屋加以利用的權利;使用權的行使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1)無損於房屋的本質。
(2)按照房屋的自然性能、經濟性能和規定的土地用途使用。
(3)遵守法律和公共道德,不損害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權益。
⑤ 法院判決取得的房產房屋所有權什麼時候可以得到
法律分析:以法院、仲裁委裁判方式取得的房產,可以不受不動產物權登記限制,自法律文書生效時取得房屋所有權。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二百二十九條 因人民法院、仲裁機構的法律文書或者人民政府的徵收決定等,導致物權設立、變更、轉讓或者消滅的,自法律文書或者徵收決定等生效時發生效力。因此,法院判決取得的房產,自法律文書生效時取得房屋所有權。
⑥ 法院判決房產歸乙方,包含屋內財物嗎
房產不包括屋內物品。
⑦ 法判房和打官司官司贏了法院判給你的房間有什麼區別
看房或打了官司,官司贏了,法院判給你房子有些細節嗎?這肯定得法院判頭,自己打官司贏的是比兩碼事,他們性質不同
⑧ 法院判決繼承房產的規定是什麼,是怎麼回事的
子女屬於法定繼承人的第一順序,不需要准備證據,依據法律,即可繼承專。
《繼承法》第十條屬 遺產按照下列順序繼承:
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繼承開始後,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
本法所說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子女和有扶養關系的繼子女。
本法所說的父母,包括生父母、養父母和有扶養關系的繼父母。
本法所說的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異母或者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養兄弟姐妹、有扶養關系的繼兄弟姐妹。
⑨ 法院判決房產歸屬要具體什麼條件
法院在判斷夫妻房產歸屬上的規定為:1、劃分主要根據出資人、出資份額;2、雙方協議約定、按揭貸款方式;3、是否涉及贈與、孩子歸屬的判定;4、雙方在婚姻存續過程中有無過錯。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五條男女雙方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約定應當採用書面形式。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適用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二條、第一千零六十三條的規定。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的約定,對雙方具有法律約束力。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約定歸各自所有,夫或者妻一方對外所負的債務,相對人知道該約定的,以夫或者妻一方的個人財產清償。《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條離婚時,夫妻的共同財產由雙方協議處理;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據財產的具體情況,按照照顧子女、女方和無過錯方權益的原則判決。對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經營中享有的權益等,應當依法予以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