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台下
Ⅰ 法庭里坐的一排法官都叫什麼 出庭審判時台上坐著什麼人
普通程序的法庭是三個法官,中間那個叫審判長,其他兩位是審判員,也可能是人民陪審員。在做筆錄的是書記員。
簡易程序的法庭就只有一個審判員,和書記員。
一、開庭審理的程序
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民事案件,必須嚴格依照法定程序進行。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開庭審理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一)庭審准備
庭審准備是人民法院在正式對案件進行實體審理之前,為保證案件審理的順利進行而進行的各項准備工作。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庭審准備的內容包括:
1、傳喚當事人,通知其他訴訟參與人出庭參加訴訟。人民法院應當在開庭3日前將傳票送達當事人,將出庭通知書送達其他訴訟參與人,傳票和通知書應當寫明案由、開庭的時間和地點,以確保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為參加庭審做好准備。
2、對公開審理的案件,人民法院應當在開庭3日前公告當事人的姓名、案由和開庭的時間、地點。公告可以在法院的公告欄張貼,巡迴審理的可以在案發地或其他相關的地點張貼。其目的是加強新聞媒體和社會公眾對人民法院審判活動的了解和監督,確保案件審理的公正和效益。
3、查明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是否到庭,宣布法庭紀律。正式開庭審理之前,由書記員查明原告、被告、第三人、訴訟代理人、證人、鑒定人、翻譯人員等是否到庭,並向審判長報告。同時宣布法庭紀律,告知全體訴訟參與人和旁聽人員必須遵守。
4、開庭審理時,由審判長核對當事人,核對的順序是原告、被告、第三人,核對的內容包括姓名、性別、年齡、民族、籍貫、工作單位、職業和住所。當事人是法人和 其他組織的,核對其法定代表人和主要行政負責人的姓名、職務。
對於訴訟代理人應當查明其代理資格和代理許可權。核對完畢由審判長宣布案由,宣布審判人員、書 記員名單,告知當事人有關的訴訟權利義務,詢問當事人是否提出迴避申請。
(二)法庭調查
法庭調查的主要任務是,審判人員在法庭上全面調查案件事實,審查和核實各種證據,為正確認定案件事實和適用法律奠定基礎。依照民事訴訟法和最高法院《民訴證據若干規定》,法庭調查主要包括兩個內容:一是當事人陳述;二是出示證據和質證。
1、當事人陳述
2、出示證據和質證
(三)法庭辯論
法庭辯論是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在合議庭的主持下,根據法庭調查階段查明的事實和證據,闡明自己的觀點和意見,相互進行言詞辯駁的訴訟活動。
法庭辯論是辯 論原則最生動和最集中的體現。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針對法庭調查階段審核的事實和證據,圍繞案件爭執焦點,互相進行口頭辯論,爭取合議庭作出有利於自己的 裁判。同時,通過辯論,審判人員能夠掌握案件的關鍵所在,有助於查清案件事實,分清是非責任。
(四)案件評議和宣告判決
這是開庭審理的最後階段,是合議庭根據已經查明的事實和證據,依照法律和政策,分清是非,明確責任,作出判決並宣告判決結果,從而解決當事人之間民事爭議的階段。
二、法庭筆錄
法庭筆錄是書記員對開庭審理活動的記錄。製作法庭筆錄,應當按照開庭審理各個階段的順序客觀、真實、全面地記載庭審的全部過程,由合議庭成員和書記員簽名。
法庭筆錄由書記員宣讀,也可以告知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當庭或者在5日內閱讀。法庭筆錄經宣讀或閱讀,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認為記錄無誤的,應當 在筆錄上簽名或蓋章;拒絕簽名、蓋章的,記明情況附卷;認為對自己的陳述記錄有遺漏或者差錯,申請補正的,允許在筆錄後面或者另頁補正。
三、審結期限
《民事訴訟法》第135條對普通程序的審結期限作了如下規定:「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6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 由本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6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准。」
由於民事訴訟法對需要再次延長而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準的期限沒有明確,因而,從 理論上講,適用普通程序審理民事案件沒有最長的期限。2000年9月起施行的最高法院《關於嚴格執行案件審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規定》彌補了這一立法缺陷。
根據這一司法解釋的規定,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第一審民事案件,期限為6個月;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應當在審理期限屆滿10日前向本院院長提出申請,經本院 院長批准,可以延長6個月,還需延長的,應當在審理期限屆滿10日前報請上一級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再延長3個月。
(1)法官台下擴展閱讀
開庭審理是普通程序中最基本和最主要的階段,是當事人行使訴權進行訴訟活動和人民法院行使審判權進行審判活動最集中、最生動的體現,對人民法院正確審理民事案件具有重要的意義。
1、開庭審理能夠確保人民法院審判權的正確行使。通過開庭審理,審判人員按照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對民事案件的事實進行客觀的認定,對證據進行全面的審核,分清是非責任,對民事案件作出公正的處理,從而實現人民法院的審判職能。
2、有利於對審判活動的有效監督。開庭審理將案件的審理過程置於群眾的監督之下,增加了審判活動的透明度,有利於保證案件處理的公正性。
3、有利於保護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和實體權利。民事訴訟法對開庭審理中當事人各項訴訟權利及其行使的方式作了充分的規定,開庭審理有利於當事人充分行使訴訟權利,自覺履行訴訟義務,保證庭審活動的順利進行,最終保護了當事人的民事實體權利。
4、有利於充分發揮開庭審理的教育作用,擴大法制宣傳效果。
Ⅱ 如何做好法官助理工作
隨著我國當前司法改革的全面深化,法官員額制改革、法官助理配備已全面開展起來。筆者結合擔任法官助理的實踐經歷,提出對法官助理輔助辦案的幾點想法。
一、明確法官助理的定位
法官助理是協助法官辦理審判輔助性事務的人員,其主要職能是根據法官的指導撰寫裁判文書和辦理法官交代的其他審判輔助性事務。法官助理應將自己置身於審判崗位,以一名承辦法官辦理案件的態度、視角來履職,協助法官辦理案件。但法官助理必須意識到自己並不是法官,不享有案件裁決權力,不能替代法官辦案。所以,法官助理必須遵從法官的裁判意見,服從法官的指令。
二、新任法官助理的著手點
新任法官助理首要是熟悉法官的審判方式和裁判風格,了解法官在長期審判過程中形成的審判思路和裁判習慣,我們可稱之為法官的裁判技藝或裁判藝術。法官的這種裁判藝術,將深刻影響法官助理之後的司法職業生涯。從法官助理的職業發展角度上看,要盡量保證一名法官助理在固定的一段時期內跟隨一名法官辦案,形成法官與法官助理的良性互動。此外,新任法官助理,需要根據法官承辦的案件情形,熟悉常用的相關的法律、法規、司法解釋和法院內部規范等。
三、法官助理的工作過程
以民事案件為例,可劃分為庭前准備階段、庭審階段和裁判文書撰寫階段。庭前准備階段,法官助理拿到新案件後,要在第一時間內進行案卷初步審查,檢查案件材料是否齊全,了解原告陳述的基本案情,預判案件辦理難度。必要時,可以送交法官,討論案件相關情況。在安排書記員完成案件排期送達工作後,在開庭前要詳細閱卷,整理審判思路,理清基本案情,預判案件的發展以及裁判結果,審查案卷材料是否完備等。在開庭前,將案卷送交法官,並藉此與法官進行案情交流,提出個人意見。庭審階段,法官助理應重視庭審的親歷性,根據撰寫裁判文書的需要,聽取、記錄當事人意見、法官對案件證據的認定。此外,還需要幫助書記員記錄庭審。裁判文書撰寫階段,法官助理需要全面閱卷,了解案件事實,明確裁判方向,根據法官的裁判結果撰寫裁判文書。在撰寫裁判文書過程中,法官助理應該依據法律規定,在全面審查案件證據材料的基礎上草擬裁判文書,這可能與法官的裁判結果有所偏差,所以必須及時通過與法官探討進行修正,將自己對案件的意見反饋給法官,供法官決斷。草擬完成的裁判文書,需要交由法官反復校核,並最終決定。
四、處理好審判工作關系
由法官、法官助理、書記員構成的審判模式,形成了一個相對固定的審判團隊,是團隊就需要講究配合、協作。單純就案件審理工作來說,法官助理和書記員是圍繞法官來完成審判工作的,所以需要按照法官的指令來從事審判工作。而法官助理與書記員之間,則不存在指令,必須達成良好的溝通。
(作者單位: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人民法院)
來源網址:http://news.xinhuanet.com/legal/2017-02/08/c_129470745.htm(標題:如何做好一名法官助理)
Ⅲ 法庭上法官坐的桌子叫做什麼
法桌。
1993年頒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法庭的名稱、審判活動區布置和國徽懸掛問題的內通容知》中所規定的內容即:「審判活動區正中前方設置法台,法台的面積應滿足審判活動的需要,高度為20至60厘米。法台上設置法桌、法椅,為審判人員席位。審判長的座位在國徽下正中處,審判員或陪審員分坐兩邊。法桌、法椅的造型應莊重、大方,顏色應和法台及法庭內的總體色調相適應,力求嚴肅、莊重、和諧。法台右前方為書記員座位,同法台成45°角,書記員座位應比審判人員座位低20至40厘米。審判台左前方為證人、鑒定人位置,同法台成45°角。法台前方設原、被告及訴訟代理人席位,分兩側相對而坐,右邊為原告席位,左邊為被告座位,兩者之間相隔不少於100厘米,若當事人及訴訟代理人較多,可前後設置兩排座位;也可使雙方當事人平行而坐,而向審判台,右邊為原告座位,左邊為被告座位,兩者之間相隔不少於50厘米」。
Ⅳ 民事法庭的座位安排是怎樣 急急急急急急急
法庭座位安排固定不變的是:法庭旁聽席正對面的正中間是審判長,審判長兩邊是審判員、人民陪審員,書記員坐在審判人員席位的下前方。
民事訴訟:在以上不變座位的情況下,審判人員座位的兩邊,一邊是原告席,另一邊是被告席,證人席一般是正對審判人員,翻譯人員席位不固定。
(4)法官台下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三十九條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民事案件,由審判員、陪審員共同組成合議庭或者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合議庭的成員人數,必須是單數。
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民事案件,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理。
陪審員在執行陪審職務時,與審判員有同等的權利義務。
第四十條人民法院審理第二審民事案件,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合議庭的成員人數,必須是單數。
發回重審的案件,原審人民法院應當按照第一審程序另行組成合議庭。
審理再審案件,原來是第一審的,按照第一審程序另行組成合議庭;原來是第二審的或者是上級人民法院提審的,按照第二審程序另行組成合議庭。
Ⅳ 古代對男人的5個尊稱
令尊、陛下、麾下、節下、閣下。
1、令尊
解釋:令尊,稱對方父親的敬詞。
出處:唐李公佐《南柯記》:「王曰:『前奉令尊命,不棄小國,許令次女瑤芳奉事君子。』生但俯伏而已,不敢致詞。」
白話釋義:「王說:『前奉令您,不拋棄小國,允許二女兒瑤芳侍奉君子。』生只要俯伏而已,不敢致詞。」
2、陛下
解釋:對帝王的尊稱,譯為」您「。陛下的「陛」指帝王宮殿的台階。「陛下」原來指的是站在台階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進言時,不能直呼天子,必須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後來「陛下」就成為與帝王面對面應對的敬稱。
3、麾下
解釋:古代對將帥的一種尊稱。
出處:《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獨二人及從奴十數騎馳入吳軍,至吳將麾下,所殺傷數十人。不得前,復馳還。」
白話釋義:「只有兩個人以及從奴十餘個騎兵沖入吳軍中,到吳將旗下,所殺死殺傷幾十人。不能前進,又跑回來。」
4、節下
解釋:古時對將帥的尊稱。
出處:《晉書·殷仲堪傳》:「願節下弘之以道德,運之以神明,隱心以及物,垂理以禁暴。」
白話釋義:「我希望您大力的以道德,運輸的以精神,隱心用和物,慕容垂理用來禁止暴力。」
5、閣下
解釋:閣下為對「您」的敬稱,與足下意思相近。古代常見於口語,近代至現代則多用於書籍信函中。目前人們在書信(尤其是公函、業務相關書信)中仍然使用閣下來稱呼彼此。
但是由於「您」一字的代替,慢慢地「閣下」一詞多用於外交場合。香港的法院於1997年主權移交後對法官的稱呼由「法官大人」轉為「法官閣下」。
Ⅵ 法庭座次的問題 由來
法庭上怎樣排座次
法庭有兩個空間。一個是現實空間,即在一定的房屋內(特殊情況下是露天的),有特定的物的設置以及不同的人扮演不同角色;另一個是虛擬空間,它是在現實空間之上,由法律程序的展開,控辯活動的推進以及法官對案件實體的心證形成等要素和線索構成,即所謂「法的空間」。虛擬空間系觀念的構成物,它以現實空間為基礎,又與現實空間具有一定的「同構性」。刑訴法學者研究庭審,包括研究程序的展開、追訴和對案件實體心證的形成方式及原因,這是對虛擬空間的探索和構築。而對於法庭現實空間的研究則往往被這些程序法學者所忽略。
法庭空間的一般特性可以稱其為庄嚴性。這種庄嚴性表現在法庭建築的庄嚴肅穆,法庭設置的秩序明確以及法庭器具的意蘊嚴肅。再配以儀式化的活動,使國家審判權威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體現。法庭空間設置中最關鍵的因素是各訴訟角色的位置與相對關系,其設置和安排的方式被司法的理念和制度所決定,另一方面又反過來以其文化和心理的作用對程序進行甚至審判的結局產生某種影響。總的看來,在法庭空間設置上,反映現代民主和訴訟合理化觀念的設置方式是法官居中同時其位置高於訴訟兩造,以示相對於兩造的「居於其間、踞於其上」,即審判中心和審判至上。控辯雙方相對設置,體現出平等觀念。而證人位置則要考慮便於各方觀察和審查等技術性問題。大致說來能兼顧價值和技術的法庭設置方式較為合理。
然而,反映不同法律體系的不同理念,法庭布局和設置可能出現差別。其中有三個問題較為突出:
第一個問題,法官位置該不該高出一截。從各國的情況看,法官席的奠基普遍高於其他席位。這種設置有兩重意義:一是體現法庭尊嚴,象徵法官在法庭上的崇高地位;二是從上面可以居高臨下,觀察整個法庭內各種發生的情況,便於法官把握法庭實施訴訟指揮。但在法官及法院在社會和司法體制中的地位有爭議時,這種具有象徵意義的法庭設置方式也可能發生爭議。如1996年3月我國修改刑訴法後,就法庭設置中法官席是否應高於檢察官和辯護人席,就有不同意見並引起爭議,後來有關機關出來協調,確認法官席高一些是必要的,並發文確定。
第二個問題,檢察官的位置設在何處。指檢察官應不應當與辯護律師平起平坐。在歐洲大陸,某種國家主義和職權主義的理念使檢察官的法庭位置可能高於辯護律師。在改革前的波蘭,法庭的一端是一個高約兩英尺的講台(與歐洲大陸各國相似),在講台上有一張長方形的大桌,在桌後面坐著參加庭審的法官們,在桌的右端坐著書記員,檢察官則坐在桌子的左端。講壇前的地面右側有一張長凳是被告坐席,辯護律師坐在他前面,以便能自由交談。在左側有兩張長凳,一張給私人控訴者或民事原告,另一張給他們的律師。證人席位於審判席的前面。在德國和法國,檢察官與辯護方在審判庭上也是有區別的。例如中國刑訴法學者代表團1993年11、12月訪問法國、德國,所見德國布蘭登堡州中級法院法庭以及法國重罪法庭布局,檢察官均是坐在法官一側,而不是與辯護律師在庭下相對而坐。法國、德國檢察官坐在法官一側,顯示其為官方「護法人」的身分,表現了某種職權主義的理念。
在義大利,過去檢察官作為司法官員,和審判官一起坐在台上,律師坐在台下。1988年義大利新刑訴法出台,新法改變了過去的法官職權主義訴訟形式而向當事人主義靠攏,檢察官位置下移,與律師相對。
第三個問題:被告人應當坐在哪裡。這主要是指,被告人是作為訴訟兩造之一,即辯護方的實質主體,與辯護人坐在一起,還是與辯護律師分離,作為受審的對象單獨設席。
在對抗制訴訟中,被告人與辯護人坐在一起,一方面是體現與控訴方至少在形式上是處於平等的地位,另一方面也便於被告人與辯護人之間的溝通,以有利其辯護。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借鑒對抗體制改革司法制度,但被告人與蘇聯時期一樣,仍須坐在周圍有法警監視的「被告人席」上,這使得辯護律師幾乎不可能與其委託人進行有效地抗辯協商,因而有學者評價改革不徹底。在我國刑事訴訟中,被告人作為受審對象面對法官,他與檢察官和自己的辯護律師保持同樣的距離,同樣也是檢察官和辯護律師的調查對象。這種設置與我國刑事訴訟中被告不享有沉默權,他作為證據來源需要回答法庭提問因而不完全具備主體地位有關。因此,應當說我國刑事審判中的法庭設置只有檢察官與辯護律師的形式平等而並未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控辯雙方的平等。如果下一步我國設置被告人有權保持沉默的制度,現行法庭布局也許應當改變。
Ⅶ 法庭的布局應該是什麼樣子的,都有誰 比如法官。。。
有審判員,陪審員,書記員,雙方當事人以及代理人,法警和其他人員,具體的人數編制按照案件所適用的程序,但是審判人員為單數。
Ⅷ 民事案件庭審中法官可以走下審判台詢問嗎
庭審過程中都是錄音錄像的,有可能法官詢問原告某些問題,一般不會的
Ⅸ 三台八座是什麼意思
泛指高官重臣。
三台八座,漢語成語,拼音是sān tái bā zuò,意思是泛指高官重臣。出自《岐路燈》。
成語出處 《岐路燈》第六十回:「這叫做『獅象捍門』,三台八座都是有分的。」
成語用法
作賓語、定語;用於比喻句。
(9)法官台下擴展閱讀
近義詞: 高官厚祿,漢語成語,
拼音是gāo guān hòu lù,泛指職位高,待遇優。
出自《荀子·議兵》。
成語辨析 【近義詞】賓客盈門
【反義詞】門可羅雀
成語用法 聯合式;作主語、賓語;含貶義。
Ⅹ 法庭的座位安排
需要看是哪種訴訟。刑事訴訟與民事訴訟、行政訴訟的座位安排不同。
不變的部分是專:法庭旁聽席正屬對面的正中間是審判長,審判長兩邊是審判員、人民陪審員。書記員坐在審判人員席位的下前方。
民事訴訟、行政訴訟:審判人員座位的兩邊,一邊是原告席,另一邊是被告席。證人席一般是正對審判人員。翻譯人員席位不固定。
刑事訴訟:審判人員座位的兩邊,一邊是公訴人席,另一邊是辯護人席。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方座位一般與辯護人座位在一起,如果人數特別多,可能會另外安排。刑事訴訟的被告人坐在正對審判員的方向,旁聽席位與審判人員席位中間,挨著旁聽席第一排。證人席位一般在中間。翻譯人員席位不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