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預處罰通知書
A. 法院處罰通知書郵寄送達沒送到退回的還視為送達嗎
法院處罰通知書郵寄送達,沒送到退回法院也會認定已經送達。
B. 收到法院拘留決定書了怎麼辦啊
你好,收到法院拘留決定書,若是刑事拘留應當准備好日常用品,若是行政拘留則應當履行法院判決判處的責任和義務。
行政拘留是指對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一般違法行為,給予的一種最嚴厲制裁,屬於行政處罰的一種。治安拘留最高期限為15日。合並執行拘留的期限不得超過20天。
刑事拘留是指公安機關或人民檢察院在刑事案件偵查中,對現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暫時採取的強制措施。公安機關對於被拘留的人,應當在拘留後的二十四小時以內進行訊問。若被拘留人被批准逮捕,則依據《刑事訴訟法》審理,若審理後被無罪釋放,被逮捕人可以申請國家賠償。刑事拘留不是處罰或者制裁。所以,收到拘留通知書只是有坐牢的風險,不一定必然坐牢。此時最好的辦法是盡快委託辯護律師展開會見和辯護,盡可能爭取無罪或者罪輕的刑罰結果,或者至少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權不受侵犯。
【相關法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八十二條:公安機關對於現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一)正在預備犯罪、實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後即時被發覺的;(二)被害人或者在場親眼看見的人指認他犯罪的;(三)在身邊或者住處發現有犯罪證據的;(四)犯罪後企圖自殺、逃跑或者在逃的;(五)有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可能的;(六)不講真實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七)有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十條:治安管理處罰的種類分為:(一)警告;(二)罰款;(三)行政拘留;(四)吊銷公安機關發放的許可證。對違反治安管理的外國人,可以附加適用限期出境或者驅逐出境。
C. 法院罰款決定書如何執行
對於法院做出的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復議。《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六條第三款規定: 罰款、拘留應當用決定書。對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復議一次。復議期間不停止執行。
D. 人判刑坐牢了,法院還寄罰款通知書,這罰款要交嗎
你不交罰款,那你判刑坐牢的家人在監獄里做工就是義務勞動,所創造的財富肯定要來抵消這個罰款的
E. 處罰通知書和處罰決定書有什麼區別
處罰通知書和處罰決定書的區別:含義不同,作用不同。
一、含義不同:
行政處罰決定書:行政管理機關針對當事人的違法行為,在經過調查取證掌握違法證據的基礎上,製作的記載當事人違法事實、處罰理由、依據和決定等事項的具有法律強制力的書面法律文書。
行政處罰告知書:只是起到告知的作用,不同於行政處罰決定書,沒有一定的法律效力。行政處罰決定書是行政管理機關針對當事人的違法行為,在經過調查取證掌握違法證據的基礎上,製作的記載當事人違法事實、處罰理由、依據和決定等事項的具有法律強制力的書面法律文書。
二、作用不同:
前者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而後者只是起到一個通知作用,如果對行政處罰告知書中的一些內容有異議,是可以拒簽並向上申請重新處理。行政處罰告知書和決定書之間的間隔期限一般是要間隔三天以上,是提出聽證的期限。
特點
行政處罰決定書是最重要的行政處罰文書,具有嚴肅性、強制性和對當事人的拘束力,也是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當事人財產的依據之一。行政處罰決定書的製作要件,法律法規有著嚴格的規定和要求,這些規定和要求,對行政處罰決定書的措詞、內容、格式和規范化等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保證了行政處罰決定書的質量,保護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行政處罰決定書
F. 收到行政處罰告知書;罰款合理;合法嗎
處罰是合理的,以為你們的證沒有辦下來,別人的可能辦好了,即使人家,沒有辦好,行政機關不處罰也不能作為你們超門窗經營不受行政處罰不依據。但是如果你不服,可以在收到處罰通知的三個月內到人民法院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G. 法院罰款沒交給下了個執行通知書是什麼意思
執行通知書就是通知你交納罰款的。
最高法院規定,法院作出罰款決定後,還必須編立執行案號,向被罰款人送達執行通知書。
最高人民法院印發的《關於人民法院案件案號的若干規定》及配套標準的通知中有較為明確細致的規定。
H. 法院對行政處罰告知書和決定書的編號要求一致嗎
行政處罰的案件,有些需要告知(其中有聽證告知、處罰告知等),不同情況的案件告知程序不一樣,而文號一般是按順序排的,所以告知文號和處罰文號很難一致。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只要行政處罰過了復議、訴訟期,就可以啊。。。。
I. 收到處罰通知書幾日內可以提出行政復議行政訴訟
行政復議:《行政復議法》
第九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可以自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十日內提出行政復議申請;但是法律規定的申請期限超過六十日的除外。
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當理由耽誤法定申請期限的,申請期限自障礙消除之日起繼續計算。
行政訴訟:《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四十一條 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訴權或者起訴期限的,起訴期限從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訴權或者起訴期限之日起計算,但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最長不得超過2年。
復議決定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訴權或者法定起訴期限的,適用前款規定。
第四十二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知道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內容的,其起訴期限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計算。對涉及不動產的具體行政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20年、其他具體行政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5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