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正超法院
Ⅰ 鞍山市人民法院的內設機構
黨組書記、 院 長 任俐春
黨組副書記、常務副院長 劉 新 黨組成員、紀檢組長 淳建國 黨組成員、 副院長 陳殿成 黨組成員、 副院長 雒榮廣 黨組成員、 副院長 張忠月 副院長 王劍穎 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 曾思宇 黨組成員、執行局局長 王克文 專職審委會委員 李繼軍 正局級調研員 曾凡英 副局級副調研員 王京全 副局級副調研員 曹兆春 副局級副調研員 董世昌 副局級副調研員 沈福森 副局級副調研員 費顯貴 副局級副調研員 王培娟 辦 公 室 主 任 王鋼 副主任 陳坪 政治部副主任兼法官管理培訓處處長 劉維志 政治部副主任兼老幹部工作辦公室主任 張殿琛 政治部組織人事處處長 梁常莉 政治部法官管理培訓處處長 劉仕山 審判管理辦公室 主 任 楊承國 副主任 馬芳芳 研究室 主 任 杜爾莉 副主任 王祥江 立案一庭 庭 長 李文范 副庭長 朱 安、楊俊福 立案二庭 庭 長 李 偉 副庭長 周 艷 信訪辦 主 任 劉振濤 副主任 於德水、衣曉鵬 刑事審判第一庭 庭 長 錢 雷 副庭長 王季穎、張代勇 刑事審判第二庭 庭 長 秦 政 副庭長 胡 穎、施小鵬 民事審判第一庭 庭 長 高言讓 民事審判第二庭 庭 長 徐剛健 副庭長 王長順、尤學軍 民事審判第三庭 庭 長 郭兆春 副庭長 李群、齊志斌 行政審判庭 庭 長 喬 軍 副庭長 張軍 審判監督庭 庭 長 顧紅霞 副庭長 孟麗鴻 執 行 局 副局長 吳世鋼 執行一庭 庭 長 董洪岩 副庭長 金 峰、張 輝 執行二庭 庭 長 張曉偉 副庭長 海志群 司法技術處 處 長 趙忠凱 副處長 徐 波 司法行政裝備管理處 處 長 孫 武 副處長 盧 紅、隋玉平 監 察 室 主 任 於洪霞 代表委員聯絡辦 副主任 王家國、 陳 石 機關黨委 副書記 陳 利 司法警察支隊 支隊長 劉仕山 副支隊長 劉 剛 法官分院 教務長 於 萍
Ⅱ 湖南一男子車被偷卻被小偷告上法庭,要求車主賠償十萬,最後法院咋判的
湖南一男子車被偷卻被小偷告上法庭,要求車主賠償十萬
湖南嶽陽,徐先生遇到了一件糟心事。他的車被人偷了,但接下來發生的事,更讓他震驚,他竟被偷車賊給告了,小偷要他賠償醫葯費數十萬。一天晚上,徐先生發現自己家的摩托車被盜了,而車里還放著父親的存摺和身份證。徐先生意識到麻煩大了!於是,他馬上報警。
報警後,徐先生還是不放心。雖然希望渺茫,但本著死馬當活馬醫的想法,徐先生還是開著自己的小車到街頭巷尾尋找起來。就這樣,徐先生在馬路上轉悠了一個多小時,沒有任何發現。正當他准備放棄的時候,徐先生突然看見一輛十分眼熟的摩托車從身邊開過。他定睛一看,這不就是自家的車嗎,車牌一模一樣。
最終,法院認定徐先生不用承擔賠償責任,判決駁回了小偷的全部訴訟請求。本案的過程雖然曲折,但結果是正義的,違法犯罪就要付出代價!
Ⅲ 女兒偷賣父親2435萬元別墅,父女倆對簿公堂,這錢該歸誰
一、父親買房登記在女兒名下,女兒悄悄賣房徐先生家住京城,育有一女,家境殷實,資產頗豐,他在購買一套300多平的別墅時,為了規避風險,將房屋所有權登記到女兒小徐名下。而當時為2004年,女兒年齡為15歲,並沒有成年,他就一直用這套房屋開辦茶館,對其進行實際的使用。
在2005年時,徐先生跟自己的妻子離婚,他跟女兒的感情也出現了疏遠。在小徐年滿18歲之後,她直接偷偷的把這套房子賣掉,獲得了2435萬元,這一情況她並沒有跟自己的父親進行協商。
最後:房屋贈與和借名購房是兩碼事,大家要注意區分。更要的是,家庭關系更要好好維持啊,一家人鬧這么大的動靜,還真是令人唏噓。
Ⅳ 高校能否作為行政主體 作為行政訴訟的被告 有相關司法解釋嗎 有真實案例嗎請列舉。
【高校能否作為行政主體?】能。
【作為行政訴訟的被告?】能。
【有相關司法解釋嗎?】有。《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有真實案例嗎?】有。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
行政判決書
(2011)行提字第12號
申請再審人(一審原告、二審上訴人)甘露。
委託代理人湛中樂,北京大學教授。
委託代理人湛中卓,北京市眾天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申請人(一審被告、二審被上訴人)暨南大學。
法定代表人胡軍,該校校長。
委託代理人李伯橋,該校教師。
委託代理人陸宇星,廣東勝倫律師事務所律師。
申請再審人甘露因訴被申請人暨南大學開除學籍決定一案,不服廣東省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2007)穗中法行終字第709號行政判決和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2010)粵高法行監字第6號駁回再審申請通知,向本院申請再審。本院經審查後認為原生效判決可能存在適用法律錯誤的情形,以(2010)行監字第1023號行政裁定提審本案。本案提審後,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甘露的委託代理人湛中樂、湛中卓,暨南大學的委託代理人李伯橋、陸宇星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廣東省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2007)穗中法行終字第709號終審判決認定以下事實:甘露原系暨南大學華文學院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2004級碩士研究生。2005年間,甘露在參加現代漢語語法專題科目的撰寫課程論文考試時,提交了《關於「來著」的歷時發展》的考試論文,任課老師發現其提供的考試論文是從互聯網上抄襲,遂對其進行批評、教育後,要求重寫論文。甘露第二次向任課老師提供的考試論文《淺議東北方言動詞「造」》,又被任課老師發現與發表於《江漢大學學報》2002年第2期《東北方言動詞「造」的語法及語義特徵》一文雷同。2006年3月8日,暨南大學作出暨學[2006] 7號《關於給予碩士研究生甘露開除學籍處理的決定》,給予甘露開除學籍的處分。甘露不服,向廣東省教育廳提出申訴,廣東省教育廳於2006年5月16日作出粵教法[2006] 7號《學生申訴決定書》,認為暨南大學對甘露作出處分的程序違反《暨南大學學生違紀處分實施細則》第三十三條的規定,影響甘露的陳述權、申訴權及聽證權的行使,不符合《普通高校學生管理規定》第五十五條、第五十六條的規定,責令暨南大學對甘露的違紀行為重新作出處理。暨南大學收到廣東省教育廳的決定書後,於2006年6月1日將調查談話通知單送達給甘露母親趙小曼,並於當天就甘露違紀事件進行調查。2006年6月2日,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向暨南大學學生違紀處理委員會辦公室建議給予甘露開除學籍的處分。6月6日,暨南大學研究生部向學校領導提交有關給予碩士研究生甘露開除學籍處理報告,建議對甘露作出開除學籍的處理。6月7日,暨南大學將違紀處理告知書送達給甘露母親趙小曼,並製作了告知筆錄。2006年6月13日,趙小曼將陳述、申辯材料交暨南大學。暨南大學也對甘露陳述申辯作了記錄。2006年6月15日,暨南大學學生違紀處理委員會召開會議,決定給予甘露開除學籍的處分,並將給予甘露開除學籍處分的意見提交校長辦公會議進行討論。6月19日,暨南大學召開2006年第16次校長辦公會議,會議決定同意給予甘露開除學籍的處分,並製作了暨學[2006] 33號《關於給予碩士研究生甘露開除學籍處分的決定》(以下簡稱開除學籍決定),對甘露作出開除學籍處分。6月21日,暨南大學將處分決定送達給趙小曼。6月23日,暨南大學又通過特快專遞EMS將開除學籍決定寄送給甘露。2007年6月11日,甘露以暨南大學作出的開除學籍決定沒有法律依據及處罰太重為由,向廣州市天河區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請求撤銷暨南大學作出的開除學籍決定並承擔案件訴訟費。廣州市天河區人民法院以(2007)天法行初字第62號行政判決維持了開除學籍決定。甘露不服提起上訴。
廣東省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終審判決認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的規定,暨南大學有權對受教育者進行學籍管理,實施獎勵或者處分。《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第五十四條第(五)項規定,剽竊、抄襲他人研究成果,情節嚴重的,學校可以給予開除學籍處分。第六十八條規定,高等學校應當根據本規定製定或修改學校的學生管理規定,報主管教育行政部門備案,並及時向學生公布。《暨南大學學生管理暫行規定》第五十三條第(五)項、原《暨南大學學生違紀處分實施細則》第二十五條規定,剽竊、抄襲他人研究成果,情節嚴重的,可給予開除學籍處分。本案中,甘露兩次抄襲他人論文作為自己的考試論文,其行為屬於抄襲他人研究成果,在任課老師已經指出其錯誤行為後,甘露仍然再次抄襲欺騙老師,這種治學態度是很不嚴謹的。暨南大學認為甘露違規行為屬情節嚴重,主要證據充分,甘露認為其行為屬考試作弊的理由不成立,不予採納。在學校處理過程中甘露書面表達了自己的意見,也委託母親接受了暨南大學的調查、進行了申辯,暨南大學處理程序並未影響甘露行使法定權利,甘露認為開除學籍決定程序違法的主張缺乏依據,不予支持。在適用法律方面,暨南大學根據法律授權制定了本校的學生管理規定,並依照該規定對甘露作出開除學籍決定,並無違反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需要指出的是,在《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第五十四條已對開除學籍情形作出規定的情況下,暨南大學在開除學籍決定中沒有引用該規定不妥,但該瑕疵不足以影響開除學籍決定的合法性。綜上,廣東省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認為,廣州市天河區人民法院 (2007)天法行初字第62號行政判決維持暨南大學的開除學籍決定正確。因此,廣東省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判決駁回甘露上訴,維持原判。
後甘露向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該院以(2010)粵高法行監字第6號駁回再審申請通知駁回其再審申請。
甘露向我院申請再審稱:其作為暨南大學2004級碩士研究生在修讀學位課程現代漢語語法專題時,先後兩次上交的課程論文存在抄襲現象屬實。但該課程考試形式是以撰寫課程論文方式進行的開卷考試,抄襲他人論文的行為違反了考試紀律,應按違反考試紀律的規定給予處分。但這種抄襲行為並不是《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第五十四條第(五)項和《暨南大學學生管理暫行規定》第五十三條第(五)項規定所稱的「剽竊、抄襲他人研究成果」的違紀行為。暨南大學適用《暨南大學學生管理暫行規定》第五十三條第(五)項規定給予開除學籍處分認定事實不清、適用法律不當、處分程序不合法,且處分明顯偏重。請求本院撤銷原審判決並撤銷開除學籍決定,責令暨南大學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或者直接將開除學籍決定變更為其他適當的處分,同時賠償因訴訟多年而支出的交通住宿等直接支出費用89601元和因喪失學習機會造成的間接損失及精神賠償100000元。
暨南大學答辯稱:學期課程論文作為研究生修讀課程的考試形式之一,也是研究生在學習期間研究成果的一部分,研究生理應嚴格認真對待。甘露連續兩次的抄襲行為已經嚴重違反了《高等學校學生行為准則》、《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以及《暨南大學學生管理暫行規定》,喪失了作為一名學生所應有的道德品質,應按照《暨南大學學生違紀處分實施細則》進行處理。即便如申請人所述,其行為屬於考試作弊行為,而根據《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第五十四條第四項的規定:「由他人代替考試、替他人參加考試、組織作弊、使用通訊設備作弊及其他作弊行為嚴重的」,仍然可以給予申請人開除學籍處分。因此,開除學籍決定認定事實清楚、定性准確,適用法律正確。請求本院依法維持原審判決,並駁回甘露在原一、二審期間未曾提出的賠償請求。
本院庭審中,雙方當事人對原生效判決所認定的事實均無異議,本院經審查後依法予以確認。
本院在復查期間和提審後,曾先後多次組織雙方當事人進行協調。但暨南大學堅持不自行撤銷開除學籍決定,而甘露則堅持在暨南大學不自行撤銷開除學籍決定情況下,不接受任何形式的經濟補償或者賠償,因而雙方未能達成和解。庭審後,甘露再次向本院書面說明,因已經失去5年最好的光陰,其已不願意回到學校修完學業。
本院認為,高等學校學生應當遵守《高等學校學生行為准則》、《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並遵守高等學校依法制定的校紀校規。學生在考試或者撰寫論文過程中存在的抄襲行為應當受到處理,高等學校也有權依法給予相應的處分。但高等學校對學生的處分應遵守《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第五十五條規定,做到程序正當、證據充足、依據明確、定性准確、處分恰當。特別是在對違紀學生作出開除學籍等直接影響受教育權的處分時,應當堅持處分與教育相結合原則,做到育人為本、罰當其責,並使違紀學生得到公平對待。違紀學生針對高等學校作出的開除學籍等嚴重影響其受教育權利的處分決定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予以受理。人民法院在審理此類案件時,應依據法律法規、參照規章,並可參考高等學校不違反上位法且已經正式公布的校紀校規。
《暨南大學學生管理暫行規定》第五十三條第(五)項規定,剽竊、抄襲他人研究成果,情節嚴重的,可給予開除學籍處分。《暨南大學學生違紀處分實施細則》第二十五條規定,剽竊、抄襲他人研究成果,視情節輕重,給予留校察看或開除學籍處分。暨南大學的上述規定系依據《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第五十四條第(五)項的規定製定,因此不能違背《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相應條文的立法本意。《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第五十四條列舉了七種可以給予學生開除學籍處分的情形,其中第(四)項和第(五)項分別列舉了因考試違紀可以開除學籍和因剽竊、抄襲他人研究成果可以開除學生學籍的情形,並對相應的違紀情節作了明確規定。其中第(五)項所稱的「剽竊、抄襲他人研究成果」,系指高等學校學生在畢業論文、學位論文或者公開發表的學術文章、著作,以及所承擔科研課題的研究成果中,存在剽竊、抄襲他人研究成果的情形。所謂「情節嚴重」,系指剽竊、抄襲行為具有非法使用他人研究成果數量多、在全部成果中所佔的地位重要、比例大,手段惡劣,或者社會影響大、對學校聲譽造成不良影響等情形。甘露作為在校研究生提交課程論文,屬於課程考核的一種形式,即使其中存在抄襲行為,也不屬於該項規定的情形。因此,暨南大學開除學籍決定援引《暨南大學學生管理暫行規定》第五十三條第(五)項和《暨南大學學生違紀處分實施細則》第二十五條規定,屬於適用法律錯誤,應予撤銷。一、二審法院判決維持,顯屬不當,應予糾正。鑒於開除學籍決定已生效並已實際執行,甘露已離校多年且目前已無意返校繼續學習,撤銷開除學籍決定已無實際意義,但該開除學籍決定的違法性仍應予以確認。甘露在本院再審期間提出的其在原審期間未提出的賠償請求,本院依法不予審查。
綜上,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一條第二項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五十七條第二款第(二)項的規定,判決如下:
一、撤銷廣東省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2007)穗中法行終字第709號行政判決和廣州市天河區人民法院 (2007)天法行初字第62號行政判決;
二、確認暨南大學暨學[2006]33號《關於給予碩士研究生甘露開除學籍處分的決定》違法。
一、二審案件受理費共計人民幣100元,由被申請人暨南大學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郭修江
審 判 員:段小京
代理審判員:耿寶建
二О一一年十月二十五日
書 記 員:徐 超
Ⅳ 揭秘,什麼樣的人能入選最高人民法院首批員額法官
對審判委員會委員、現任或曾任巡迴法庭主審法官按要求審查後,提請遴選委員會審議入額。
對審判員採取考核方式,擇優入額。
對助理審判員採取業績考核為主、考試為輔的方式擇優入額。
Ⅵ 最高人民法院黨委成員名單
截止2020年11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黨委成員名單:周強、賀榮、李少平、姜偉、高憬宏、馬世忠、劉海泉、楊萬明、賀小榮。
人物簡介:
1、周強
周強,男,漢族,1960年4月生,湖北黃梅人,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首席大法官。
2、賀榮
賀榮,女,漢族,1962年10月生,山東臨邑人,最高人民法院黨組副書記、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長(正部長級)、一級大法官。
3、李少平
男,漢族,1956年10月生,山西武鄉人,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二級大法官。
4、姜偉
男,漢族,1957年3月生,山東龍口人,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二級大法官。
5、高憬宏
高憬宏,男,漢族,1959年8月生,遼寧凌源人,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第三巡迴法庭分黨組書記、庭長、二級大法官。
6、馬世忠
馬世忠,男,漢族,1962年4月生,山東濰坊人,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
7、劉海泉
劉海泉,男,漢族,1964年10月出生,山東諸城人,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最高人民法院紀檢監察組組長、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成員。
8、楊萬明
楊萬明,男,漢族,1961年1月生,山西昔陽人,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二級大法官。
9、賀小榮
賀小榮,男,漢族,1963年11月生,陝西子洲人,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二級大法官。
(6)徐正超法院擴展閱讀:
最高人民法院成立於1949年10月22日,辦公大樓現位於北京市東城區東交民巷27號。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審判機關,最高人民法院以維護憲法法律尊嚴為己任,秉持司法為民之理念,致力於構築法治社會基礎,構建公正高效權威的司法制度。
自成立以來,最高人民法院以司法裁判發正義之聲,以司法解釋行法治之策,把握時代脈動,體察社會需要,滿足人民期望,弘揚法治精神,是憲法法律的忠誠守護者。
依照《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設立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審判機關,負責審理各類案件,制定司法解釋,監督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並依照法律確定的職責范圍,管理全國法院的司法行政工作。
根據《憲法》、《人民法院組織法》及相關法律,作為國家最高審判機關,最高人民法院審理下列案件:
一、審理法律規定由它管轄的和它認為應當由自己審判的第一審案件。
二、審理對高級人民法院、專門人民法院判決、裁定的上訴、抗訴、申請再審與申訴案件。
三、審理最高人民檢察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出的抗訴案件。
四、核准本院判決以外的死刑案件。
五、依法審理國家賠償案件,決定國家賠償。
六、核准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的案件。
除審判案件外,最高人民法院還負責統一管理、統一協調全國法院的執行工作。目前,每年全國法院受理大量申請強制執行案件。這些案件主要由地方人民法院執行。最高人民法院設立執行局,負責這項工作的管理、監督、協調。
Ⅶ 上海楊浦法院執行庭工作人員工作失誤如何投訴
看失誤的性質,一般輕微的可以向該院的紀檢監察室或是上級法院的紀檢監察室投回訴,也可以向政府答效能辦投訴;嚴重的還可以向紀檢委舉報。
法院紀檢監察室門口或是什麼地方一般會設投訴舉報信箱的
投訴也要有理由和證據的,如果捏造、陷害也會受到相應處罰的
Ⅷ 上海浦東區人民法院的成員 職務名單
齊奇
滬浙兩地高院領導互調 齊奇代理浙江高院院長
2007-12-28 08:35:09 中國新聞網
搜索更多 高院 的資訊 >>>
應勇赴上海高院任職
都市快報12月28日報道省十屆人大常委會第36次會議昨天下午閉會。會議接受應勇因工作調動辭去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職務,任命齊奇為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代理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職務。
因任職年齡已到,免去楊育林的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職務;免去徐友國的省高級人民法院審判員職務。
批准陳海鷹為麗水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免去吳春蓮的省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檢察委員會委員、檢察員職務;免去鄭則啟的省人民檢察院檢察員職務。
今年55歲的齊奇籍貫是貴州安順,出生在上海,華東政法學院法律專業畢業,現任職務是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黨組副書記。
齊奇的青少年時代比較坎坷。他15歲至25歲,就遭受政治迫害,被關押、批鬥,蹲過監獄,並在上海市徐匯區湖南街道人防工地監督勞動。
1979年9月至1983年7月,齊奇進入華東政法學院學習;大學畢業後,分配到上海市人民檢察院工作;1993年10月至1995年4月,任上海市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1995年4月至2001年6月,擔任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成員,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院長、黨組書記、審判委員會委員;2001年6月至今,任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黨組副書記、審判委員會委員。
組織部門對齊奇的評價是:為人朴實,處事低調,作風民主,注意聽取不同意見,秉公辦事,對自己要求比較嚴格。
已調任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任職的應勇發表了離別感言。他說,浙江是生他養他、成就他的地方,正是由於組織培養,才使他從一名基層民警成長為領導幹部,無論走到哪裡,他會始終對家鄉深懷眷戀之情。(本文來源:都市快報 作者:記者陳文龍)
Ⅸ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土改時獻產且產權早已轉移的房屋,現在要求返還不應支持的復函》
一、當事人的基本情況:
申訴人:(原審原告、二審上訴人)晉貞軒,男,39歲,漢族,濟源市邵原鎮趙疙瘩村人。
二審委託代理人:徐貴春,趙許明,均系鄭州市邙山區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申訴人:(原審被告、二審被上訴人)濟源市邵原鎮人民政府。
法定代表人:王生亮,男,40歲,濟源市邵原鎮鎮長。
委託代理人:王有凡,男,56歲,濟源市邵原鎮機關幹部。二、案情及處理經過:
解放前,晉家7口人,有窯洞四孔、瓦房3間,生活比較富裕。1946年當地解放後,晉家3間瓦房分給細戶李雲恆、馬福錄各一間半。因當時邵原以外的其它地區仍被敵人佔領,故李、馬不敢居住。由於房子空著,晉家便又將此房佔用。1950年春土改時,晉家被劃為中農成份,領了土地房產證。土地證載明:人7口、房3間、窯4孔、地基:叄分陸厘陸。同年冬季土改復查,晉貞軒之父晉錄仁參加了在南窯村召開的群眾反奸除霸大會,在回家路上他給農會組長馬起功說:「我看這次要擺治我吧,我占那3間房,算不算倒算?那3間房我不要了,與我沒事算了。」隨即將房騰出。從此之後,該房先後由學校、村公所、小鄉政府、信用社、管理區長期佔用。1972年,該房破損,邵原鎮政府對此房進行了翻修。晉貞軒的祖父晉福平(1972年病故),父親晉錄仁(1979年病故)均未提出異議。1986年邵原鎮以1400元又將此房和另外兩間房出賣給趙疙瘩村委會。1986年11月,晉貞軒以土改時3間房屋確權給其家,是其父親借給公家佔用為由,向鎮政府提出要房,為此雙方發生爭執。經縣房管所調查處理,所爭執的3間仍歸邵原鎮政府所有。晉不服,於1987年8月起訴到縣法院。縣法院經調查在世的農會幹部認為,原告之父解放後獻出3間瓦房,邵原鎮政府已執業30多年,且進行過翻修,其父親,祖父生前均未提出異議,邵原鎮政府翻修此房,原告亦未阻止,應視為默認,原告提出要房無理,不予採納,判決雙方訴爭的3間瓦房歸鎮政府所有。晉不服判決,上訴焦作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以晉家獻房30餘年未有異議,應視為放棄為由,判決維持原判。晉以原由,申訴省高級人民法院。三、院審判委員會意見:
第一種意見:
維持一、二審判決,3間房屋歸鎮政府所有。其理由:晉錄仁於1950年將房獻出,應視為贈予。盡管當時有其歷史背景,但獻房行為是其主動的,並無強迫。邵原鎮政府(即原管理區)取得產權的行為是合法的,該房由學校、村公所、管理區等執業36年,並在執業期間進行了落地翻修,其祖父、父親在世時,均未提出異議,應視為放棄。根據《民法通則》第72條第2款的規定,為維護社會秩序的穩定性,該房屋不應變動。
第二種意見:
房屋應歸晉家所有,若原物不存在,可折價補償。其理由:晉家「獻房」」和幾十年未提出退房問題,均出於政治上的原因,並非自願,所以「獻」」不能成立,產權不能轉移。1950年的《土地改革法》第7條規定:「保護中農(包括富裕中農在內)的土地及其他財產,不得侵犯。」晉家是中農不能侵犯中農的利益。晉「獻房」是違心的,此房若歸公不符合當時的土改政策。所以,房屋應歸晉家,若原物不存在,可折價適當予以補償。
審委會多數同志傾向於第二種意見。當否,請批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