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綿竹法院宋輝

綿竹法院宋輝

發布時間: 2022-06-01 21:18:45

1. 抗震救災英雄事跡(詳細)

一場突襲巴蜀的7.8級大地震,撼動了大半個中國,牽動了整個神州。這些天,我們無不為抗災一線奮不顧身的幹部群眾子弟兵所感動,我們無不為來自四面八方的踴躍捐助而欣慰,我們無不為深處困境積極自救互助的災區人民所震撼。在強震中,災區人民雖然有失去家園、親人的痛苦和淚水,但他們更有與無情天災抗衡拼搏、與苦難同胞共度難關的堅毅和真情。在我們向災區人民表達關切慰問、行使救援義舉時,讓我們向災區人民表達我們最崇高的敬意。

所謂震災無情人有情,5·12汶川大地震中,災區人民身體力行涌現出的一幕幕鏡頭,讓我們深受感動,充滿敬意,熱淚盈眶。

——500多次餘震把400多萬成都市民逼上了街頭,5月12日的成都之夜卻是個充滿溫情和關愛的特別夜晚。街面上十分安靜,沒有人大聲喧嘩,更沒有人吵鬧。當晚深夜,前來武侯區林蔭街獻血屋獻血的人排隊站滿整條街。

——「我們不能等,不能靠,首先要自救,路通了,黨和政府各種救災物資才能到來。」元茨頭村,是甘肅重災區文縣境內受破壞最嚴重的村莊之一。震災後,村民相互幫助搭起各種臨時避難棚;上至60多歲的老人下至10多歲的孩子,都扛著鐵鍬钁頭到村口搶修山路。

——「只要人在就有希望,我還是會在政府的幫助下自救,開展生產。」13日中午,面對被巨石砸爛、房頂坍塌的民房,水富縣復興村村民老楊如是說。水富縣是雲南省受震災最為嚴重的縣城,鄉村道路路基塌方、牆體斷裂、涵洞受損、泥石流頻發。

強震中,這樣的鏡頭讓我們清晰地看到了災區人民臨危不亂、平穩有序、從容樂觀的精神狀態,也看到了他們積極主動自救抗災、為國分憂為政府解難的拼搏熱情。災難並不可怕,怕的是沉浸於喪親之痛難以自拔,怕的是飽受苦難之後無法振作,怕的是迷茫於驚嚇之中慌亂以對。面對嚴重的災情,災區人民沒有被嚇跨倒下,沒有失去美好的信念,他們正擦乾淚水用自己的雙手創造明天。中華民族自強不惜、頑強拼搏的精神在這里又一次得到了升華,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向這些純朴、勤勞、勇敢的災區人民表達敬意呢?

——「以後你要好好報答你爸爸哦,沒有他你可能就完了。」12日晚10時左右,都江堰聚源中學學生王克出現在成都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王克父親當日不顧自己安危,雙腿跪地,經過4小時的努力,用雙手狠命地從夷為平地的教學樓里挖出了兒子。

——「我不行了,你快離開這里!照顧好孩子,好好生活下去。」「老公,不要放棄,馬上就會有人來救你!」13日上午,都江堰金鳳鄉政府家屬區里,朱芙蓉流著淚朝廢墟里呼喊,鼓勵丈夫譚剛義堅持下去。地震發生20小時後,譚剛義被武警官兵從廢墟中刨了出來。

——「我們會不會死?」「不會。」「我們要盡量活下去。肯定有人來救我們的。」12日地震後,被埋在廢墟中的都江堰聚源中學初三一班學生黃月,在黑暗中拉住了同學張楊的手,互相鼓勵,兩只手緊握在一起,直到下午6點左右被救出來。

強震中,這樣的鏡頭讓我們深深體會了災區人民身邊親情、愛情、友情的真摯溫暖和巨大力量,因為有「情」,我們義無反顧,挺身而出;因為有「情」,我們真心依靠,共度難關;因為有「情」,我們互相勉勵,生死相連。毫無華麗辭藻的話語,毫無驚天動地的壯舉,一個「情」字卻讓我們潸然淚下,讓我們由衷地敬佩眾多災區人民展現出的人性光輝。「不拋棄、不放棄」,這句曾在熱播電視劇《士兵突擊》中被億萬中國人熟知的經典語錄,我們在此刻是否有更深的體會和感觸呢?

——「我意識到可能是地震,准備出門看看。」12日下午,家住重慶合川南津街書園的21歲木工劉世偉,在地震發生的七、八分鍾之內,主動將樓內近10名退休老職工背下樓逃生。
——「我們發現他的時候,他雙臂張開著趴在課桌上,身下死死地護著四個學生,四個學生都活了!」13日22時12分,四川德陽市東汽中學教師譚千秋的遺體從廢墟中扒出來,這雙曾傳播無數知識的手臂,在地震發生的一瞬間從死神手中奪回了四個年輕的生命。

——「病人在,我們在!」12日下午2時36分左右,第一波震感過去,川大華西醫院第一住院部11樓重症監護室(ICU)病房恢復安寧,該科30多名護士、10多名醫生立下誓言。

強震中,這樣的鏡頭則讓我們看到了災區內鄰里、師生、醫患之間關系的和諧,沒有鄰里間的小肚雞腸,有的是尊老愛老救人危難的熱心扶助;沒有對無良師德的拷問,有的是大愛無聲的永恆記憶;沒有醫患關系的緊張,有的是以病患安危為中心的高度責任感。強震突襲,災區人民用行動讓和諧的真諦更加完美真實,用行動讓善良品德和職業操守熠熠生輝。我們有什麼理由不珍惜這患難之中見真情的和諧,有什麼理由不為災區人民危難之中顯現出的人格魅力而傾倒呢?

在5·12汶川大地震中,類似的鏡頭還有很多很多,催人淚下的故事也有很多很多。眾多的災區人民正在用自己的真情實舉,書寫一部展現中華民族人性光芒、與災害斗爭的抗爭史。「房子裂了、塌了,我們還可以再修。只要人在,我們就一定能夠度過難關,戰勝這場重大自然災害。」溫總理在都江堰災區現場的話語,依舊回盪在我們耳邊。讓我們真誠地為災區人民祈禱,向災區人民致敬!

詩人艾青有一句詩,「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我只不過是一個為生計而忙碌的小民,沒有詩人那種偉大的境界,但這幾天,一股莫名的情緒在我心裡流動,令我不自覺地惦念著那片天空,那片土地,那片土地上的芸芸眾生。5月12日,一個令所有中國人終生難忘的日子。這一天,蒼天無情,成千上萬人再也仰望不到當晚的星空,明日的太陽。看到無數條鮮活的生命在地震中瞬間消失,看到倖存者失去親人後在雨中撕心裂肺地哭喊,一股熱淚沖破自己塵封已久的眼睛,奪眶而出。在殘酷的自然面前,人的生命就像風中搖擺的蘆葦,是如此的脆弱。對同胞災難中的感同身受,讓所有感性的中國人掉下了哀傷的眼淚。

「他們的災難,是為而你發生。」這句哲人說的話,在安定年代人們或許未能深明其中真義,但在多災多難之秋,隱晦在深處的人性光輝便會驟然閃耀,指引著人們用黑色的眼睛去尋找光明。舉國同悲的汶川大地震,我們看到了一種力量,在全國民眾身上凝聚,我們看到了一種刻骨銘心的愛,在全國民眾心裡蔓延。這個時候,沒有任何其他雜音,只有逝者默念,為傷者祈禱,為生者祝福的聲音;這個時候,神州大地處處都在重復著同一種動作,傳遞著同一種心聲,每個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為受難同胞獻上一點愛心。而在災區發生的一個個感人的細節,更是讓我淆然淚下,這一次是因感動而流淚。

深夜的德陽市漢旺鎮,冷雨凄厲,悲聲四處。在東汽中學的坍塌教學樓里,救援人員發現一位教師雙臂張開著趴在課桌上,在他身下的是四名還活著學生,望著已經遇難的教師而哭泣。我們應該永遠記住這位老師的名字——譚千秋,面對這突如其來的災難,譚老師卻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抵擋塌下的天花板,把生命留給學生,把死亡留給自己。他心中的愛,正如他的名字那樣,千秋流淌。

在綿陽的一個援救現場,一所學校的主教學樓坍塌了大半,100多個孩子被壓在了下面。戰士們在廢墟中已經搶出了十幾個孩子和三十多具屍體。然而就在搶救到最關鍵的時候,突然教學樓的廢墟發生再次坍塌,再進入廢墟幾乎等於送死。但幾個戰士還是要往裡鑽,這時坍塌就發生了,那幾個往裡鑽的戰士馬上被其他的戰士死死拖住,一個戰士跪了下來大哭,對拖著他的人說,「你們讓我再去救一個,求求你們讓我再去救一個!我還能再救一個!」

這樣的催人淚下的故事,在那片神傷的天空中吹奏出一曲曲感人的樂章,而在同一片天空下,神州大地上全國民眾守望相助的悲憫情懷、以及傳遞著溫暖的行動,同樣令人觸動。災難後,我們看到平時錙銖必較的計程車司機們,放下手中生意,自發地奔赴災區幫助救災;我們看到生活在最底層的農民工來到獻血屋前排隊,「抗震救災人人有責,沒有錢就『出點血』。」;甚至以拾垃圾為生的老婆婆都要為災區捐上自己辛苦賺來的一元幾角錢……誰說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減弱,誰說我們的國民意志力薄弱,看看溫總理那悲切而堅定的臉容,這是我們中華民族充滿溫情而又堅毅性格的最好體現。有了這種性格,我們還有什麼困難不能克服,還有什麼災難不能戰勝的呢?

我們生活的世界正如我們棲居的地球那樣,表面堅冷,內心炙熱。發生在災難背後的一幕幕溫情故事,告誡著我,不要再為自己的冷漠,找個「世界冷漠」的理由;不要再讓自己的麻木,找個「生活奔波」的理由。因為這個世上有一種刻骨銘心的愛,就像太陽,不管晴天雨天,都會從東方升起。我們唯一要做的,是撥開天空的烏雲,把陽光當成溫暖我們每一顆心靈的永恆力量。讓隱晦在深處的人性光輝盡情閃耀吧!無論是安定年代,還是災難年代。

1.從重慶趕來北川的王川,原本來尋找在此打工的妻子,卻驚喜得知妻子已經平安無事回到家中。但看到這番悲慘的場面後,王川想:「反正都來了,就幫忙做點事情。」於是,在救援的人群中,多了一個及時伸出援手的人。他從已經人去屋空的五金店找來千斤頂,一個人來到曲山小學施救。直到昨天下午,又一批來自重慶的特警趕來的時候,王川還在被困學生李月身旁忙活著
抗震救災的感人事跡

一,地震瞬間老師拽出最後一個智障生 2008-05-16 16:42

昨天上午,31歲的都江堰新建小學謝老師在一片廢墟中,扒出了裝有學生聯絡方式的U盤。「5·12」地震使這個小學遭遇巨大不幸,數百名學生被埋在倒塌的樓下。不幸中的大幸是:小學里的17個智障學生、26個聾啞學生全部倖存。

家長不敢回憶倒塌場景

15日,都江堰市,晴。此時,距離災難發生已3天。

最初,找到位於市區中心的新建小學時,通往校舍的那條泥濘小路格外顯眼,黃色的濕土插著一幅油畫。畫里是潔白的小花。走進校舍,空氣中有股異味刺鼻。這是生命曾經存在,而又突然消失的味道。

走進原來的校舍,正對著大門的四層教學樓只殘留約四分之一,黑板裸露在外。

操場很大,還有籃球架。能夠想像,在災難驟然來臨前,這里曾經歡聲笑語,生龍活虎。如今,只有幾個家長還回到學校看看。他們不太敢詳細描述教學樓轟然倒塌的那一刻,更不敢回想,自己的娃兒身入險境的場面。

新建小學共有學生600多人。經現場初步清點,安全撤離到操場的學生有近400人。不過,地震發生時,學校的17個智障學生、26個聾啞學生全部倖存。

這是一個奇跡。

危險瞬間教師拽出智障生

15日的都江堰市區,通訊仍時斷時續。輾轉之間,終於找到了負責新建小學特殊教育班的老師謝罡。後者今年31歲,有個8歲的男娃。在他的教師生涯中,有15年給了這些智障生和聾啞學生。

「地震發生時,盲啞班正在教學樓旁邊一棟平房上課。」謝罡回憶,正是這樣增加了學生脫險的可能性。「我想,平房比樓房倒塌速度要慢一些。學生有時間逃生。」他說,當時自己一轉身,背後的教學樓就垮了,「很快!」

學校老師見狀,趕緊讓學生出來。其中智障生問題很大。謝罡還記得最後一個智障生小馬脫險的場面。劇烈搖晃的那一刻,小馬還坐在教室里。「那時有個老師大叫,小馬,趕緊出來。」

不過,小馬還是沒有反應。謝罡就沖進去,一把把小馬拽了出來。地震後,為了保護倖存的學生,老師們自發圍成了一個圓圈。

在一片廢墟中,「圓心」是學生,外圍是老師。情況一穩定,聾啞學生和智障生的家長被告知,帶孩子們回家吧。有幾個沒有家長接的,老師們護送他們去了各自的親戚家。

為方便重逢,廢墟里挖資料

接下來幾天,謝罡和其他老師們一直在新建小學的廢墟里尋找,日日夜夜。男老師24小時日夜待命,女老師則要求每天固定時間集合,應對突發事件。

昨天上午,謝罡又去了一趟學校。在一片廢墟中,他扒出了一個U盤。那裡存著他的一些個人資料,還包括所有特教學生的聯系方式。

謝罡說,雖說學生們被安全疏散了,在不大的都江堰市區里,找到他們也挺方便。可是如果有更多的聯系方式,那麼,今後新建小學重建後,師生彼此的「重逢」就會更加容易了。

「『新建』的每個老師都這么想。」謝罡說。

二,北川縣委辦樓坍塌3名幹部喝尿熬過75小時 2008-05-16 16:36

在汶川大地震中,北川縣是受災最嚴重的地區,北川縣縣長稱,該縣許多幹部在地震中遇難或失蹤。北川抗震救災總指揮、綿陽市委副書記易傑介紹,北川有1萬餘人在地震中喪生,向外轉移災民1萬多人,尚有數百人在廢墟中等待救援。目前,在北川縣城裡,有近4000人的救援隊正在展開救援。北川中學附近區域及縣城救援現場的移動通信信號已經恢復,大大方便了各級指揮和救援機構的通訊。

北川縣公安局折損2/3

北川縣6名副縣長中,3人遇難,3人失蹤。縣醫院的160名醫護人員,僅存4人。縣級機關幼兒園的孩子至今還壓在河邊那座垮塌的房屋裡。

北川縣縣長經大忠家中的6個親人,3人遇難,3人下落不明,他從廢墟中爬起來後,立即投入前線指揮中心。

事發當天,北川縣中隊看守所有42名戰士、35名服刑人員瞬間被埋在垮塌的房屋下。

幾名在哨位上倖存的戰士和武警北川縣中隊的司務長李遠志一起,將有生命危險的25名服刑人員迅速向外地輸送。沿途見到受傷的群眾,他們就伸手施救,一共救起60名群眾,這是北川地震中的第一批獲救者。

昨天,四川省公安廳公布,原本擁有144人的北川縣公安局,僅倖存47人,他們大多都失去了親人。

3幹部喝尿熬過75小時

昨天下午5時13分,北川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張周凱被成功解救出來,與張周凱同時獲救的還有北川縣政法委副書記李貴川、北川縣綜治辦主任崔代全,此時距地震發生已近75小時。

地震發生後,5層高的北川縣委辦公大樓瞬間整體坍塌,張周凱和數十名同事被壓在了廢墟中。

昨天下午1時40分,救援人員在縣委辦公樓廢墟搜索的時候,聽見有人呼喊救援。武警官兵馬上通過細小的縫隙將一些水和食物塞進去,並確認了現場有3名倖存者。

經過4個小時的救援,17時13分,張周凱等3人被成功救出。現場的醫護人員檢查發現,3人均沒有重傷,身體狀況較好。

被解救上來的3人褲子幾乎全被撕裂,不過除了滿身塵土和一些輕微外傷之外,幾乎沒有什麼重傷, 思維非常清晰,都能正常說話。「我們一直在積極自救!」李貴川說,12日下午1時30分時,他和崔代全到張周凱4樓的辦公室商量事情,地震發生後,因為辦公室是整體傾斜,他們3人被一塊較大的預制板遮擋了一下。

被掩埋後,3人隨即開始自救。「我們一直在不斷扒土,3個人就到了一起,扒著扒著摸到了飲用水瓶,有水可以喝了。」昨午下午,李貴川說,在純凈水喝完之後,「我們就喝尿,還是繼續扒, 聽見有人走過就呼喊救命」。

三,抗震救災感人故事:總理摔倒手臂出血怎能不令我流淚
作者:挖範文 更新時間:2008-5-16 8:45:12

被壓在廢墟下的300多名學生很危險,在一次營救失敗後,溫總理冒雨攀上瓦礫堆,組織再次營救。10時20分,即時報道突然顯示,「啊!總理摔倒了!」,「老爺子的手臂受傷出血了,他把要給他包紮的醫務人員推開了。」(5月15日 《廣州日報》)

讀到這里,我不由得熱淚盈眶,深為溫總理的忘我精神所感動。

溫總理,抗震救災的一線總指揮,一位年屆六十多歲的老人,在餘震不斷的救災現場,以忘我的精神在瓦礫成堆的廢墟上奔波,甚至急得親自動手救人。摔倒了、爬起來,手臂受傷出血也不讓醫生包紮,而是讓醫生去搶救受傷災民。此情此景,怎能不讓我們為之感動。倘若是我們自己的父母,哪一個兒女不為之揪心?!

從災情發生的那一天起,溫總理便在第一時間抵達災區,在臨時搭起的帳篷中指揮抗震、救災、救人。在被掩埋的小學廢墟旁,總理用嘶啞、哽咽的話語,向廢墟中的孩子喊話。一位在現場的記者通過QQ發出即時報道稱:「年過花甲的總理已經哭得不成樣子了。」其實,不是溫總理不堅強,而是心繫人民的總理為眼前的災難而心痛,這是熱愛人民的好總理此時此刻的真情流露。

哪裡災民最多,哪裡險情最嚴重,溫總理就指揮到哪裡。我們看到在抗震救災最嚴峻的時刻,各路救援隊伍,克服千難萬險,以最快的速度奔赴災區,震區已有6萬多人被救出。我們感受到了抗震救災的勇氣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全國人民不會被這一重大災情所嚇倒,更不會被眼前出現的悲情所摧垮。我們堅信,有黨和政府的堅強領導,有全國各族人們的努力援助,抗震救災一定會取得勝利!

四,災區戰士「三過家門而不入」 2008-05-16 16:46

「媽,不要哭了!還有我嘛!」14日晚上,從重慶趕回家的大一學生宋輝站在自家房屋的瓦礫上和媽媽相擁在一起,泣不成聲。距離地震發生近3天後,宋輝第一次和失去聯系的母親見了面。

宋輝的家在四川省綿竹市拱星鎮柏樹村,突如其來的大地震完全改變了這里的模樣。宋輝的家變成了一片廢墟,「連一間房都沒有剩下。」宋輝父親工作的礦山所在地「兩座山峰撞在了一起」,他的父親至今生死不明。從來沒有經歷過如此大地震的宋輝,從學校趕回家尋找自己的父母。

綜合新華社、央視、人民網消息,劉海健、何濤、竇豐昌、吳波、陳鑫欣、陸勇報道

14日6時30分,重慶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的大一學生宋輝踏上了回家的路程。宋輝的家在四川省綿竹市拱星鎮柏樹村,也是此次地震的重災區之一。

震後3天無法聯系

7時50分,宋輝坐上了從重慶北開往成都的特快列車。和宋輝同行的還有另外兩名同學,他們的家也都在四川地震災區。

14日11時50分,宋輝到達了成都市火車站。火車站廣場上熱鬧非凡,不少成都市民都聚集在火車站的廣場上。宋輝沒有停留,連忙趕到了昭覺寺汽車站,買到了去四川省德陽市的大巴車票。這是宋輝回家必須要經過的一站,到了德陽市後,他才能再轉車去綿竹市。

在等車的時候,宋輝吃了一點東西。車站里了聚集了大量從各地趕回四川的人,他們有著一個共同的目的,就是一定要回家看看親人是否安全,看看家變成了什麼樣子。

13時40分,宋輝趕到了德陽市長途汽車站,同樣這里也聚集了大批正准備趕回家的人。趕到德陽的宋輝得到了一個最新的消息,他的一些親人已經被接到德陽市的黃許鎮,他又准備趕往黃許。

傍晚時分,在黃許國家糧食儲備庫內的院子里,不少人正忙著搭帳篷,宋輝83歲的老奶奶剛剛被接到了這里。在這里,宋輝得到了家人進一步的消息,母親仍然守在已經變成了廢墟的家裡。

19時,宋輝決定要趕回家,奶奶叮囑了他一句,「記得要安慰好你的娘。」

從德陽市往綿竹市的道路上,地震所造成的災情不斷呈現在宋輝的面前。越靠家的地方,房屋倒塌得越嚴重。「我心情挺緊張的,不知道會是什麼情況。」

父親沒有任何消息

晚21時,宋輝終於到了自己的家綿竹市拱星鎮柏樹村,宋輝的家位於村裡的一個大院子里,院子里除了住有宋輝一家人外,宋輝父親的5兄弟也同住在院子里,這是一個家族的大家庭。

誰也想不到的是,此次宋輝離家上學僅3個月後,他再次回來時,家已經不存在了,眼前看到的是一片廢墟。宋輝踩著一片瓦礫進入家,整個宋家的大院全塌在了田地里,一間房都沒有剩下。

母親突然聽到了宋輝的喊聲,有些慌張地踩著磚塊跑了過來,母子倆頓時抱頭痛哭。在此次大地震發生後,一連三天宋輝和母親都沒有對方的消息,而此時還有一個更壞的消息傳來,由於地震,宋輝的父親宋彥忠工作的地點清平鄉的磷礦所在地「兩個山峰已經撞在了一起」,宋彥忠至今沒有任何消息。

在同住在院子里的幾個親戚看來,宋彥忠生還的希望已經不大了,「我們只是不敢當著她老婆的面說,怕她傷心。」

五,17歲男孩廢墟中挖掘30多小時自救成功
2008-05-16 16:39

人物檔案
馬志成,17歲
地點汶川

每一名能被送到醫院的患者都經歷了難以想像的艱辛。17歲的馬志成是不幸中的幸運兒。地震發生當天,家住彭州市銀廣溝的他跟隨家人到汶川走親戚,在親戚家中,災難發生了。

馬志成所在的房屋整個坍塌,坐在堂屋靠里的他在跑到房梁處時,被壓在了梁下。跑出房屋的親人發現,他被埋在了廢墟中。

親人們的呼喊很快引來了劫後餘生的人們,驚恐之中,人們迅速開始用手刨挖,據說天上當時下著暴雨,馬志成親戚家的房屋在山腳下,剛挖開一點,山上的泥沙就不斷被雨水沖刷下來。

人們在雨中挖了30多個小時,雨越下越大,隨時有發生泥石流的可能,救援者不得不強行將馬志成的親人拖離現場。

5個小時後,雨水漸弱,人們再次返回現場,卻驚訝地發現——馬志成已經自己爬出了廢墟,躺在了泥水中。據馬志成自己說,被掩埋後,房梁雖然壓住了他,但形成了一個小空間,他能夠活動手臂,也能摸到全身的各部位。在等待了幾個小時後,他開始一點點朝一個方向挖掘,一直不斷地用手挖,最後竟然爬了出來。在爬出來的那一刻,他感覺再也沒有了力氣,只有躺在地上等待救援。事後估算,馬志成在黑暗中自己用手至少挖掘了30多個小時。

馬志成出來時,武警官兵已經徒步翻山越嶺趕到了汶川。當地已經沒有條件對馬志成進行醫療救治,人們決定將他抬到就近有條件的地方治療。沿途53名官兵接力,經過兩天兩夜不間斷地奔跑,期間又經歷了數次餘震,馬志成終於被抬了出來,送到了最近的一個醫院,最後被送到了成都市龍泉驛區航天醫院。

看著馬志成,很多醫護人員都流淚了,面對每一個被送來的患者我們都不能不動容,必須全力以赴救助他們

2. 感動人的事跡

歲半小學生從地震廢墟下背出兩名同學
6月10日,依然滿臉稚氣的林浩出現在大地震後的汶川縣映秀鎮街頭。這個9歲半的小學生在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中,表現出與其年齡不相稱的成熟和勇敢,不僅在廢墟下組織同學們唱歌增加勇氣,而且還救出兩名同學。 5月12日那天,汶川縣映秀鎮漁子溪小學2年級的31名學生中,僅有10人在地震後倖免於難。這10名學生中,有兩人都是被同班同學林浩冒險救出的。林浩成為了汶川地震中年紀最小的救人英雄。 虎頭虎腦的林浩,一笑還會露出小豁牙。地震發生時他和同學們都往外跑,但被板子砸倒在地。「當時石板後面傳來一個女同學的哭聲。我就告訴她,別哭了,我們一起唱歌吧。大家就開始唱學校教的歌。最後一首《大中國》唱完後,女同學不哭了。」 兩個小時後,小林浩開始慢慢挪動身子向外爬。由於個子小,他幾經努力終於爬出了廢墟。 小林浩向記者描述當時的情景:「我使勁爬,使勁爬,終於爬出來了。爬出來,我看到一個女同學昏倒在走廊上,就轉身把她背出去了。背出去交給校長,校長又把她交給她的媽媽背走了。後來我又爬回去,又把另外一個男同學背出來交給校長,他也被父母背走了。」林浩講述自己救人過程的時候顯得非常鎮定,「我背得動他們,我開始爬出來的時候,身上沒有傷,後來爬進去背他們的時候才受傷的。」 小林浩在映秀留守了2天,找到了自己的表妹和兩個姐姐。走了7個小時的山路後,他們來到了都江堰,而後又輾轉到成都找到了在那裡的堂哥。19日,小林浩和姐姐、表妹被送到了四川省兒童活動中心。 因為救同學,小林浩的頭部多處被砸破,左手臂嚴重拉傷,志願者每天都用熱毛巾為他熱敷。志願者張朝芝說:「小林浩剛來時和父母聯系不上,情緒很不好。後來聯繫上了在外打工的父母,孩子才平靜下來。」 被問到為什麼要這么做時,小林浩說:「我是班長。」從那天起,四川省兒童中心的人都叫他「小班長」。 據映秀鎮中心小學副校長張春東介紹,由於映秀鎮在地震遭受毀滅性打擊,林浩可能會轉到省內其他地方繼續完成學業

3. 宋輝是個專業的設計師嗎宋輝有什麼榮譽呢。

根據人人網查詢結果顯示有3865人叫宋輝的。然後在網路可以查詢到的比較知名的宋輝有雲南財大學畢業生、上永機電創始人、本鋼電廠會計師、西南大學教師、河南電視台攝像、鞍山師院高職院長、寧夏醫科大學教師、贛州市章貢區人民法院刑事庭庭長、貴州省甕安縣中坪鎮黨委書記、內蒙古扎蘭屯市政府秘書長和綿竹市人民法院副院長,好象沒有那個有很多榮譽的設計師啊。

4. 抗震救災英雄事跡

一場突襲巴蜀的7.8級大地震,撼動了大半個中國,牽動了整個神州。這些天,我們無不為抗災一線奮不顧身的幹部群眾子弟兵所感動,我們無不為來自四面八方的踴躍捐助而欣慰,我們無不為深處困境積極自救互助的災區人民所震撼。在強震中,災區人民雖然有失去家園、親人的痛苦和淚水,但他們更有與無情天災抗衡拼搏、與苦難同胞共度難關的堅毅和真情。在我們向災區人民表達關切慰問、行使救援義舉時,讓我們向災區人民表達我們最崇高的敬意。

所謂震災無情人有情,5·12汶川大地震中,災區人民身體力行涌現出的一幕幕鏡頭,讓我們深受感動,充滿敬意,熱淚盈眶。

——500多次餘震把400多萬成都市民逼上了街頭,5月12日的成都之夜卻是個充滿溫情和關愛的特別夜晚。街面上十分安靜,沒有人大聲喧嘩,更沒有人吵鬧。當晚深夜,前來武侯區林蔭街獻血屋獻血的人排隊站滿整條街。

——「我們不能等,不能靠,首先要自救,路通了,黨和政府各種救災物資才能到來。」元茨頭村,是甘肅重災區文縣境內受破壞最嚴重的村莊之一。震災後,村民相互幫助搭起各種臨時避難棚;上至60多歲的老人下至10多歲的孩子,都扛著鐵鍬钁頭到村口搶修山路。

——「只要人在就有希望,我還是會在政府的幫助下自救,開展生產。」13日中午,面對被巨石砸爛、房頂坍塌的民房,水富縣復興村村民老楊如是說。水富縣是雲南省受震災最為嚴重的縣城,鄉村道路路基塌方、牆體斷裂、涵洞受損、泥石流頻發。

強震中,這樣的鏡頭讓我們清晰地看到了災區人民臨危不亂、平穩有序、從容樂觀的精神狀態,也看到了他們積極主動自救抗災、為國分憂為政府解難的拼搏熱情。災難並不可怕,怕的是沉浸於喪親之痛難以自拔,怕的是飽受苦難之後無法振作,怕的是迷茫於驚嚇之中慌亂以對。面對嚴重的災情,災區人民沒有被嚇跨倒下,沒有失去美好的信念,他們正擦乾淚水用自己的雙手創造明天。中華民族自強不惜、頑強拼搏的精神在這里又一次得到了升華,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向這些純朴、勤勞、勇敢的災區人民表達敬意呢?

——「以後你要好好報答你爸爸哦,沒有他你可能就完了。」12日晚10時左右,都江堰聚源中學學生王克出現在成都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王克父親當日不顧自己安危,雙腿跪地,經過4小時的努力,用雙手狠命地從夷為平地的教學樓里挖出了兒子。

——「我不行了,你快離開這里!照顧好孩子,好好生活下去。」「老公,不要放棄,馬上就會有人來救你!」13日上午,都江堰金鳳鄉政府家屬區里,朱芙蓉流著淚朝廢墟里呼喊,鼓勵丈夫譚剛義堅持下去。地震發生20小時後,譚剛義被武警官兵從廢墟中刨了出來。

——「我們會不會死?」「不會。」「我們要盡量活下去。肯定有人來救我們的。」12日地震後,被埋在廢墟中的都江堰聚源中學初三一班學生黃月,在黑暗中拉住了同學張楊的手,互相鼓勵,兩只手緊握在一起,直到下午6點左右被救出來。

強震中,這樣的鏡頭讓我們深深體會了災區人民身邊親情、愛情、友情的真摯溫暖和巨大力量,因為有「情」,我們義無反顧,挺身而出;因為有「情」,我們真心依靠,共度難關;因為有「情」,我們互相勉勵,生死相連。毫無華麗辭藻的話語,毫無驚天動地的壯舉,一個「情」字卻讓我們潸然淚下,讓我們由衷地敬佩眾多災區人民展現出的人性光輝。「不拋棄、不放棄」,這句曾在熱播電視劇《士兵突擊》中被億萬中國人熟知的經典語錄,我們在此刻是否有更深的體會和感觸呢?

——「我意識到可能是地震,准備出門看看。」12日下午,家住重慶合川南津街書園的21歲木工劉世偉,在地震發生的七、八分鍾之內,主動將樓內近10名退休老職工背下樓逃生。
——「我們發現他的時候,他雙臂張開著趴在課桌上,身下死死地護著四個學生,四個學生都活了!」13日22時12分,四川德陽市東汽中學教師譚千秋的遺體從廢墟中扒出來,這雙曾傳播無數知識的手臂,在地震發生的一瞬間從死神手中奪回了四個年輕的生命。

——「病人在,我們在!」12日下午2時36分左右,第一波震感過去,川大華西醫院第一住院部11樓重症監護室(ICU)病房恢復安寧,該科30多名護士、10多名醫生立下誓言。

強震中,這樣的鏡頭則讓我們看到了災區內鄰里、師生、醫患之間關系的和諧,沒有鄰里間的小肚雞腸,有的是尊老愛老救人危難的熱心扶助;沒有對無良師德的拷問,有的是大愛無聲的永恆記憶;沒有醫患關系的緊張,有的是以病患安危為中心的高度責任感。強震突襲,災區人民用行動讓和諧的真諦更加完美真實,用行動讓善良品德和職業操守熠熠生輝。我們有什麼理由不珍惜這患難之中見真情的和諧,有什麼理由不為災區人民危難之中顯現出的人格魅力而傾倒呢?

在5·12汶川大地震中,類似的鏡頭還有很多很多,催人淚下的故事也有很多很多。眾多的災區人民正在用自己的真情實舉,書寫一部展現中華民族人性光芒、與災害斗爭的抗爭史。「房子裂了、塌了,我們還可以再修。只要人在,我們就一定能夠度過難關,戰勝這場重大自然災害。」溫總理在都江堰災區現場的話語,依舊回盪在我們耳邊。讓我們真誠地為災區人民祈禱,向災區人民致敬!

詩人艾青有一句詩,「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我只不過是一個為生計而忙碌的小民,沒有詩人那種偉大的境界,但這幾天,一股莫名的情緒在我心裡流動,令我不自覺地惦念著那片天空,那片土地,那片土地上的芸芸眾生。5月12日,一個令所有中國人終生難忘的日子。這一天,蒼天無情,成千上萬人再也仰望不到當晚的星空,明日的太陽。看到無數條鮮活的生命在地震中瞬間消失,看到倖存者失去親人後在雨中撕心裂肺地哭喊,一股熱淚沖破自己塵封已久的眼睛,奪眶而出。在殘酷的自然面前,人的生命就像風中搖擺的蘆葦,是如此的脆弱。對同胞災難中的感同身受,讓所有感性的中國人掉下了哀傷的眼淚。

「他們的災難,是為而你發生。」這句哲人說的話,在安定年代人們或許未能深明其中真義,但在多災多難之秋,隱晦在深處的人性光輝便會驟然閃耀,指引著人們用黑色的眼睛去尋找光明。舉國同悲的汶川大地震,我們看到了一種力量,在全國民眾身上凝聚,我們看到了一種刻骨銘心的愛,在全國民眾心裡蔓延。這個時候,沒有任何其他雜音,只有逝者默念,為傷者祈禱,為生者祝福的聲音;這個時候,神州大地處處都在重復著同一種動作,傳遞著同一種心聲,每個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為受難同胞獻上一點愛心。而在災區發生的一個個感人的細節,更是讓我淆然淚下,這一次是因感動而流淚。

深夜的德陽市漢旺鎮,冷雨凄厲,悲聲四處。在東汽中學的坍塌教學樓里,救援人員發現一位教師雙臂張開著趴在課桌上,在他身下的是四名還活著學生,望著已經遇難的教師而哭泣。我們應該永遠記住這位老師的名字——譚千秋,面對這突如其來的災難,譚老師卻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抵擋塌下的天花板,把生命留給學生,把死亡留給自己。他心中的愛,正如他的名字那樣,千秋流淌。

在綿陽的一個援救現場,一所學校的主教學樓坍塌了大半,100多個孩子被壓在了下面。戰士們在廢墟中已經搶出了十幾個孩子和三十多具屍體。然而就在搶救到最關鍵的時候,突然教學樓的廢墟發生再次坍塌,再進入廢墟幾乎等於送死。但幾個戰士還是要往裡鑽,這時坍塌就發生了,那幾個往裡鑽的戰士馬上被其他的戰士死死拖住,一個戰士跪了下來大哭,對拖著他的人說,「你們讓我再去救一個,求求你們讓我再去救一個!我還能再救一個!」

這樣的催人淚下的故事,在那片神傷的天空中吹奏出一曲曲感人的樂章,而在同一片天空下,神州大地上全國民眾守望相助的悲憫情懷、以及傳遞著溫暖的行動,同樣令人觸動。災難後,我們看到平時錙銖必較的計程車司機們,放下手中生意,自發地奔赴災區幫助救災;我們看到生活在最底層的農民工來到獻血屋前排隊,「抗震救災人人有責,沒有錢就『出點血』。」;甚至以拾垃圾為生的老婆婆都要為災區捐上自己辛苦賺來的一元幾角錢……誰說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減弱,誰說我們的國民意志力薄弱,看看溫總理那悲切而堅定的臉容,這是我們中華民族充滿溫情而又堅毅性格的最好體現。有了這種性格,我們還有什麼困難不能克服,還有什麼災難不能戰勝的呢?

我們生活的世界正如我們棲居的地球那樣,表面堅冷,內心炙熱。發生在災難背後的一幕幕溫情故事,告誡著我,不要再為自己的冷漠,找個「世界冷漠」的理由;不要再讓自己的麻木,找個「生活奔波」的理由。因為這個世上有一種刻骨銘心的愛,就像太陽,不管晴天雨天,都會從東方升起。我們唯一要做的,是撥開天空的烏雲,把陽光當成溫暖我們每一顆心靈的永恆力量。讓隱晦在深處的人性光輝盡情閃耀吧!無論是安定年代,還是災難年代。

1.從重慶趕來北川的王川,原本來尋找在此打工的妻子,卻驚喜得知妻子已經平安無事回到家中。但看到這番悲慘的場面後,王川想:「反正都來了,就幫忙做點事情。」於是,在救援的人群中,多了一個及時伸出援手的人。他從已經人去屋空的五金店找來千斤頂,一個人來到曲山小學施救。直到昨天下午,又一批來自重慶的特警趕來的時候,王川還在被困學生李月身旁忙活著
抗震救災的感人事跡

一,地震瞬間老師拽出最後一個智障生 2008-05-16 16:42

昨天上午,31歲的都江堰新建小學謝老師在一片廢墟中,扒出了裝有學生聯絡方式的U盤。「5·12」地震使這個小學遭遇巨大不幸,數百名學生被埋在倒塌的樓下。不幸中的大幸是:小學里的17個智障學生、26個聾啞學生全部倖存。

家長不敢回憶倒塌場景

15日,都江堰市,晴。此時,距離災難發生已3天。

最初,找到位於市區中心的新建小學時,通往校舍的那條泥濘小路格外顯眼,黃色的濕土插著一幅油畫。畫里是潔白的小花。走進校舍,空氣中有股異味刺鼻。這是生命曾經存在,而又突然消失的味道。

走進原來的校舍,正對著大門的四層教學樓只殘留約四分之一,黑板裸露在外。

操場很大,還有籃球架。能夠想像,在災難驟然來臨前,這里曾經歡聲笑語,生龍活虎。如今,只有幾個家長還回到學校看看。他們不太敢詳細描述教學樓轟然倒塌的那一刻,更不敢回想,自己的娃兒身入險境的場面。

新建小學共有學生600多人。經現場初步清點,安全撤離到操場的學生有近400人。不過,地震發生時,學校的17個智障學生、26個聾啞學生全部倖存。

這是一個奇跡。

危險瞬間教師拽出智障生

15日的都江堰市區,通訊仍時斷時續。輾轉之間,終於找到了負責新建小學特殊教育班的老師謝罡。後者今年31歲,有個8歲的男娃。在他的教師生涯中,有15年給了這些智障生和聾啞學生。

「地震發生時,盲啞班正在教學樓旁邊一棟平房上課。」謝罡回憶,正是這樣增加了學生脫險的可能性。「我想,平房比樓房倒塌速度要慢一些。學生有時間逃生。」他說,當時自己一轉身,背後的教學樓就垮了,「很快!」

學校老師見狀,趕緊讓學生出來。其中智障生問題很大。謝罡還記得最後一個智障生小馬脫險的場面。劇烈搖晃的那一刻,小馬還坐在教室里。「那時有個老師大叫,小馬,趕緊出來。」

不過,小馬還是沒有反應。謝罡就沖進去,一把把小馬拽了出來。地震後,為了保護倖存的學生,老師們自發圍成了一個圓圈。

在一片廢墟中,「圓心」是學生,外圍是老師。情況一穩定,聾啞學生和智障生的家長被告知,帶孩子們回家吧。有幾個沒有家長接的,老師們護送他們去了各自的親戚家。

為方便重逢,廢墟里挖資料

接下來幾天,謝罡和其他老師們一直在新建小學的廢墟里尋找,日日夜夜。男老師24小時日夜待命,女老師則要求每天固定時間集合,應對突發事件。

昨天上午,謝罡又去了一趟學校。在一片廢墟中,他扒出了一個U盤。那裡存著他的一些個人資料,還包括所有特教學生的聯系方式。

謝罡說,雖說學生們被安全疏散了,在不大的都江堰市區里,找到他們也挺方便。可是如果有更多的聯系方式,那麼,今後新建小學重建後,師生彼此的「重逢」就會更加容易了。

「『新建』的每個老師都這么想。」謝罡說。

二,北川縣委辦樓坍塌3名幹部喝尿熬過75小時 2008-05-16 16:36

在汶川大地震中,北川縣是受災最嚴重的地區,北川縣縣長稱,該縣許多幹部在地震中遇難或失蹤。北川抗震救災總指揮、綿陽市委副書記易傑介紹,北川有1萬餘人在地震中喪生,向外轉移災民1萬多人,尚有數百人在廢墟中等待救援。目前,在北川縣城裡,有近4000人的救援隊正在展開救援。北川中學附近區域及縣城救援現場的移動通信信號已經恢復,大大方便了各級指揮和救援機構的通訊。

北川縣公安局折損2/3

北川縣6名副縣長中,3人遇難,3人失蹤。縣醫院的160名醫護人員,僅存4人。縣級機關幼兒園的孩子至今還壓在河邊那座垮塌的房屋裡。

北川縣縣長經大忠家中的6個親人,3人遇難,3人下落不明,他從廢墟中爬起來後,立即投入前線指揮中心。

事發當天,北川縣中隊看守所有42名戰士、35名服刑人員瞬間被埋在垮塌的房屋下。

幾名在哨位上倖存的戰士和武警北川縣中隊的司務長李遠志一起,將有生命危險的25名服刑人員迅速向外地輸送。沿途見到受傷的群眾,他們就伸手施救,一共救起60名群眾,這是北川地震中的第一批獲救者。

昨天,四川省公安廳公布,原本擁有144人的北川縣公安局,僅倖存47人,他們大多都失去了親人。

3幹部喝尿熬過75小時

昨天下午5時13分,北川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張周凱被成功解救出來,與張周凱同時獲救的還有北川縣政法委副書記李貴川、北川縣綜治辦主任崔代全,此時距地震發生已近75小時。

地震發生後,5層高的北川縣委辦公大樓瞬間整體坍塌,張周凱和數十名同事被壓在了廢墟中。

昨天下午1時40分,救援人員在縣委辦公樓廢墟搜索的時候,聽見有人呼喊救援。武警官兵馬上通過細小的縫隙將一些水和食物塞進去,並確認了現場有3名倖存者。

經過4個小時的救援,17時13分,張周凱等3人被成功救出。現場的醫護人員檢查發現,3人均沒有重傷,身體狀況較好。

被解救上來的3人褲子幾乎全被撕裂,不過除了滿身塵土和一些輕微外傷之外,幾乎沒有什麼重傷, 思維非常清晰,都能正常說話。「我們一直在積極自救!」李貴川說,12日下午1時30分時,他和崔代全到張周凱4樓的辦公室商量事情,地震發生後,因為辦公室是整體傾斜,他們3人被一塊較大的預制板遮擋了一下。

被掩埋後,3人隨即開始自救。「我們一直在不斷扒土,3個人就到了一起,扒著扒著摸到了飲用水瓶,有水可以喝了。」昨午下午,李貴川說,在純凈水喝完之後,「我們就喝尿,還是繼續扒, 聽見有人走過就呼喊救命」。

三,抗震救災感人故事:總理摔倒手臂出血怎能不令我流淚
作者:挖範文 更新時間:2008-5-16 8:45:12

被壓在廢墟下的300多名學生很危險,在一次營救失敗後,溫總理冒雨攀上瓦礫堆,組織再次營救。10時20分,即時報道突然顯示,「啊!總理摔倒了!」,「老爺子的手臂受傷出血了,他把要給他包紮的醫務人員推開了。」(5月15日 《廣州日報》)

讀到這里,我不由得熱淚盈眶,深為溫總理的忘我精神所感動。

溫總理,抗震救災的一線總指揮,一位年屆六十多歲的老人,在餘震不斷的救災現場,以忘我的精神在瓦礫成堆的廢墟上奔波,甚至急得親自動手救人。摔倒了、爬起來,手臂受傷出血也不讓醫生包紮,而是讓醫生去搶救受傷災民。此情此景,怎能不讓我們為之感動。倘若是我們自己的父母,哪一個兒女不為之揪心?!

從災情發生的那一天起,溫總理便在第一時間抵達災區,在臨時搭起的帳篷中指揮抗震、救災、救人。在被掩埋的小學廢墟旁,總理用嘶啞、哽咽的話語,向廢墟中的孩子喊話。一位在現場的記者通過QQ發出即時報道稱:「年過花甲的總理已經哭得不成樣子了。」其實,不是溫總理不堅強,而是心繫人民的總理為眼前的災難而心痛,這是熱愛人民的好總理此時此刻的真情流露。

哪裡災民最多,哪裡險情最嚴重,溫總理就指揮到哪裡。我們看到在抗震救災最嚴峻的時刻,各路救援隊伍,克服千難萬險,以最快的速度奔赴災區,震區已有6萬多人被救出。我們感受到了抗震救災的勇氣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全國人民不會被這一重大災情所嚇倒,更不會被眼前出現的悲情所摧垮。我們堅信,有黨和政府的堅強領導,有全國各族人們的努力援助,抗震救災一定會取得勝利!

四,災區戰士「三過家門而不入」 2008-05-16 16:46

「媽,不要哭了!還有我嘛!」14日晚上,從重慶趕回家的大一學生宋輝站在自家房屋的瓦礫上和媽媽相擁在一起,泣不成聲。距離地震發生近3天後,宋輝第一次和失去聯系的母親見了面。

宋輝的家在四川省綿竹市拱星鎮柏樹村,突如其來的大地震完全改變了這里的模樣。宋輝的家變成了一片廢墟,「連一間房都沒有剩下。」宋輝父親工作的礦山所在地「兩座山峰撞在了一起」,他的父親至今生死不明。從來沒有經歷過如此大地震的宋輝,從學校趕回家尋找自己的父母。

綜合新華社、央視、人民網消息,劉海健、何濤、竇豐昌、吳波、陳鑫欣、陸勇報道

14日6時30分,重慶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的大一學生宋輝踏上了回家的路程。宋輝的家在四川省綿竹市拱星鎮柏樹村,也是此次地震的重災區之一。

震後3天無法聯系

7時50分,宋輝坐上了從重慶北開往成都的特快列車。和宋輝同行的還有另外兩名同學,他們的家也都在四川地震災區。

14日11時50分,宋輝到達了成都市火車站。火車站廣場上熱鬧非凡,不少成都市民都聚集在火車站的廣場上。宋輝沒有停留,連忙趕到了昭覺寺汽車站,買到了去四川省德陽市的大巴車票。這是宋輝回家必須要經過的一站,到了德陽市後,他才能再轉車去綿竹市。

在等車的時候,宋輝吃了一點東西。車站里了聚集了大量從各地趕回四川的人,他們有著一個共同的目的,就是一定要回家看看親人是否安全,看看家變成了什麼樣子。

13時40分,宋輝趕到了德陽市長途汽車站,同樣這里也聚集了大批正准備趕回家的人。趕到德陽的宋輝得到了一個最新的消息,他的一些親人已經被接到德陽市的黃許鎮,他又准備趕往黃許。

傍晚時分,在黃許國家糧食儲備庫內的院子里,不少人正忙著搭帳篷,宋輝83歲的老奶奶剛剛被接到了這里。在這里,宋輝得到了家人進一步的消息,母親仍然守在已經變成了廢墟的家裡。

19時,宋輝決定要趕回家,奶奶叮囑了他一句,「記得要安慰好你的娘。」

從德陽市往綿竹市的道路上,地震所造成的災情不斷呈現在宋輝的面前。越靠家的地方,房屋倒塌得越嚴重。「我心情挺緊張的,不知道會是什麼情況。」

父親沒有任何消息

晚21時,宋輝終於到了自己的家綿竹市拱星鎮柏樹村,宋輝的家位於村裡的一個大院子里,院子里除了住有宋輝一家人外,宋輝父親的5兄弟也同住在院子里,這是一個家族的大家庭。

誰也想不到的是,此次宋輝離家上學僅3個月後,他再次回來時,家已經不存在了,眼前看到的是一片廢墟。宋輝踩著一片瓦礫進入家,整個宋家的大院全塌在了田地里,一間房都沒有剩下。

母親突然聽到了宋輝的喊聲,有些慌張地踩著磚塊跑了過來,母子倆頓時抱頭痛哭。在此次大地震發生後,一連三天宋輝和母親都沒有對方的消息,而此時還有一個更壞的消息傳來,由於地震,宋輝的父親宋彥忠工作的地點清平鄉的磷礦所在地「兩個山峰已經撞在了一起」,宋彥忠至今沒有任何消息。

在同住在院子里的幾個親戚看來,宋彥忠生還的希望已經不大了,「我們只是不敢當著她老婆的面說,怕她傷心。」

五,17歲男孩廢墟中挖掘30多小時自救成功
2008-05-16 16:39

人物檔案
馬志成,17歲
地點汶川

每一名能被送到醫院的患者都經歷了難以想像的艱辛。17歲的馬志成是不幸中的幸運兒。地震發生當天,家住彭州市銀廣溝的他跟隨家人到汶川走親戚,在親戚家中,災難發生了。

馬志成所在的房屋整個坍塌,坐在堂屋靠里的他在跑到房梁處時,被壓在了梁下。跑出房屋的親人發現,他被埋在了廢墟中。

親人們的呼喊很快引來了劫後餘生的人們,驚恐之中,人們迅速開始用手刨挖,據說天上當時下著暴雨,馬志成親戚家的房屋在山腳下,剛挖開一點,山上的泥沙就不斷被雨水沖刷下來。

人們在雨中挖了30多個小時,雨越下越大,隨時有發生泥石流的可能,救援者不得不強行將馬志成的親人拖離現場。

5個小時後,雨水漸弱,人們再次返回現場,卻驚訝地發現——馬志成已經自己爬出了廢墟,躺在了泥水中。據馬志成自己說,被掩埋後,房梁雖然壓住了他,但形成了一個小空間,他能夠活動手臂,也能摸到全身的各部位。在等待了幾個小時後,他開始一點點朝一個方向挖掘,一直不斷地用手挖,最後竟然爬了出來。在爬出來的那一刻,他感覺再也沒有了力氣,只有躺在地上等待救援。事後估算,馬志成在黑暗中自己用手至少挖掘了30多個小時。

馬志成出來時,武警官兵已經徒步翻山越嶺趕到了汶川。當地已經沒有條件對馬志成進行醫療救治,人們決定將他抬到就近有條件的地方治療。沿途53名官兵接力,經過兩天兩夜不間斷地奔跑,期間又經歷了數次餘震,馬志成終於被抬了出來,送到了最近的一個醫院,最後被送到了成都市龍泉驛區航天醫院。

看著馬志成,很多醫護人員都流淚了,面對每一個被送來的患者我們都不能不動容,必須全力以赴救助他們

5. 大地震感人事跡

512的感人事跡
5.12地震中的感人故事
2010年04月21日 星期三 17:48
一)妻子被埋,有空去看一眼

16日下午,都江堰二王廟。

一輛警摩停放在路邊,一些大樹仍搖搖欲墜,險情不斷。路邊,站著一名警察。他叫張健,47歲,都江堰市公安局民警。「請行走在道路中間。」張健對經過身邊的每個人都要送上一句叮囑。

這句話,他在幾個小時內已說了上百次。

他與群眾交流時,總是神色鎮定,而自己的內心痛苦又有誰知道,因為他的妻子在此次地震中遇難。張健告訴記者,「12日下午發生地震時,我正在二王廟一帶值勤。災難暴發,受傷遊客不計其數。有人躺在地上呻吟,有人奄奄一息……場面完全可用"恐怖"形容,一點也不誇張。」張健立刻攔截路上一些車輛,有私家車,有客車,陸續將傷者抱上車。警服上、手上、臉上都是鮮血,他用自己的一雙手救援了100多名受傷群眾。

天黑,山靜。這時,張健獲知噩耗,他的妻子死了。「我當時腦海里一片空白,什麼都不敢去想。」他輕聲地說。張健的妻子肖素蓮在中國銀行營業部上班,位於都江堰蒲陽路。地震發生之後,銀行大樓頃刻間全部塌陷下去。與肖素蓮上班的多名同事同時遇難。

當晚9時,都江堰城區在災後一片漆黑,無聲無息,惟有悲傷。張健站在塌陷的大樓前,顯得格外孤獨。他一個人,不說話。「那一時刻,妻子的面容在我腦海里時隱時現,想哭也哭不出來。」他說。張健擦乾眼淚,點燃一支香煙。看著手中的打火機,再次勾勒起他對妻子的思念。打火機是在幾年前,張健過生日時,妻子贈送給的生日禮物。如今,它成為永久紀念的東西。

14日中午12時,張健幾口吃完一盒方便麵,來到蒲陽路。利用短暫的間隙時間,看看被埋廢墟中的妻子。他站了幾分鍾之後,又返回二王廟值勤。

14日下午,張健第二次來到蒲陽路看看妻子。因張健妻子被砸的面目全非,屍體被挖出來之後,根本無法辨認。15日,屍體被火化。

「妻子被埋時間太長了,我有時間就來陪陪她,以後再也沒有機會了……」張健話音未落,他腰間的對講機響了,得知前方又出現險情,要求張健馬上支援。「對不起,我得走了。」他駕駛著摩托車消失在大山腰,背影越來越遠模糊。

汶川地震中12大英雄人物——「摘下我的翅膀,送給你飛翔」

1、消防戰士荊利傑:捨身救人立三等功 跪地大哭「再救一個」

消防戰士跪地落淚:求求你們讓我再去救一個

5月12日3時10分左右,綿竹市消防大隊陳軍帶領消防中隊第一時間趕往武都小學實施救援。

武都小學的教學樓坍塌了大半部分,下面至少埋壓了100多個師生。雖然沒有特勤工具,但戰士們很快徒手展開救援。19歲的荊利傑第一個奔向了廢墟,開始了長達3天時間的救援。

餘震不斷發生,鋼筋和樓板搖搖欲墜,殘存的牆體時不時往下掉,荊利傑全然不顧。手掌磨破了,手指頭出血了,腳底被鋼筋刺破了,荊利傑卻一刻也沒有停下來。13日,上天落淚了。雨中,荊利傑和戰友們仍然沒有停歇。

13日上午10時許,就在搶救到最關鍵的時候,突然教學樓的廢墟在餘震和吊車的操作中發生了巨大的晃動,樓板在搖,牆體在垮……二次坍塌!危險!快撤!消防指揮部下達了命令。

荊利傑從廢墟中鑽了出來。就在此時,他聽到廢墟中有個男孩在呼救!他轉身就要奔向廢墟,餘震再次襲來,並引發了更大面積的坍塌。戰友們和群眾把荊利傑死死拉住,拖到了安全地帶。

荊利傑跪在了地上。就在跪下去的那一瞬間,他哭著大喊:「我知道很危險,我知道進去了就可能回不來,但是求求你們,讓我再去救一個吧!我還能再救一個!」

現場所有人都哭了……

荊利傑本人說過,自己不知道到底救了多少人,但是他腦海里想的唯一一件事就是:救人,趕快救人!

2、13歲女生何翠青:救出10多名同學自己被壓廢墟下50小時 失去右腿

何翠青:被救出的「救人英雄」

5月12日地震發生時,四川省青川縣木魚中學初一13歲的女生何翠青本已走出宿舍,當她意識到發生了地震,不是迅速逃生,而是跑進宿舍,將十多名還在午休的同學從床鋪上搖醒逃生,自己卻失去最佳逃生時間,被壓在廢墟下。50個小時後,她憑著巨大的求生慾望和驚人毅力,在救援人員的幫助下獲救。 何翠青是木魚中學最後一個被救學生,由於重物長時間擠壓肌肉組織壞死而永遠失去了右腿。記者問這位堅強的女孩「你後悔嗎?」她搖著頭哽咽地說:「不後悔,後悔的是我沒有能救出更多的同學」。

人民教師向倩:身體被砸了成三段,而她雙手環抱將三名學生緊緊摟於胸前

廢墟中,龍居小學女教師向倩一手摟住一個學生,緊緊地擁在自己身下,像母親護衛著自己的孩子!她的身體已經斷為三段,人們怎麼也無法掰開她那緊緊摟住學生的雙手!在場所參與救助的人員均被向倩老師這種捨身就義、保護學生的英雄之舉感動得淚流滿面,自發朝向倩老師鞠躬致敬。

原本,只需兩秒種便可離開教室,到達安全地帶,但當她在疏散學生們離開教室時,看到兩個手足無措的學生,向倩義無反顧地大步跨近學生,一手摟住一個,朝門外沖去,可此時,整座教學樓已轟然垮塌,向倩和幾個學生一起被埋在了廢墟中……

3、11歲女孩康潔:跳樓自救後返回救出多名老師

一個小女孩在汶川地震時孤身跳下6樓成功自救,隨後又返回廢墟里救出了好幾個老師。這個女孩就是11歲的康潔。

4、5月14日,解放戰士在四川北川縣中學的廢墟里尋找幷呼喚活著的師生。 受汶川地震影響,四川北川中學的教學樓倒塌,眾多師生被埋在倒塌的校舍中。

當汶川縣映秀鎮的群眾徒手搬開垮塌的鎮小學教學樓的一角時,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一名男子跪仆在廢墟上,雙臂緊緊摟著兩個孩子,兩個孩子還活著,而他已經氣絕!由於緊抱孩子的手臂已經僵硬,救援人員只得含淚將之鋸掉才把孩子救出。這就是該校29歲的老師張米亞。「摘下我的翅膀,送給你飛翔。」多才多藝、最愛唱歌的張米亞老師用生命詮釋了這句歌詞,用血肉之軀為他的學生牢牢把守住了生命之門。

5、 林浩,9歲半,地震前在映秀鎮漁子溪小學讀小學二年級。地震發生的那一刻,他正走在教學樓的走廊上,被上面滑落下來的兩名同學砸倒在地。「我使勁爬,使勁爬,終於爬出來了。爬出來,我看一個女同學昏倒在走廊上,我就跑回去了,把她背出來了,拿給校長,校長把他拿給家長了。後來我又跑回去把另一個同學抱出來了,拿給校長,校長把他拿給家長,他也被父母背走了。」林浩在講述自己救人的時候顯得非常鎮定,聲音很稚嫩,連用幾個「拿」字,他就是在平平靜靜地敘述這件事情,稚嫩的童聲帶著鄉音。

7、「救—媽媽!救—爸爸!」小女孩雯欣張大嘴巴不停地號哭,雙手死死抓住抱她的鄰居的肩膀。淚水,鼻涕,全部流了出來。

她只有一歲半,說話還不清晰。地震之後,四天里,她再也沒有聽到過爸爸媽媽的聲音,哪怕一個字。

沒有人告訴她,媽媽(映秀小學老師嚴蓉)在救下了13個學生後,再也不會回來;而爸爸,依然音訊全無。

8、月16日是王剛42歲的生日,但搶險要緊,救人關鍵,生日早就拋在了腦後。這天一大早,王剛又開始了一天的忙碌。上午9時許,省抗震救災指揮部派出的運送救援物資和接送人員的直升機降落在卧龍鎮臨時停機坪,王剛帶領民警負責現場的警戒任務。

悲劇發生在9時37分。在救援直升機卸載救災物資過程中,高速旋轉的尾翼悄然逼近一位正在直升機旁攝影的女記者,來不及過多的言語,王剛縱身一推……

王剛犧牲時,身邊的戰友從他身上找到一疊皺巴巴的平安紙條,這些紙條大小、材質不一,有的甚至是煙盒、收銀條。每一個信息,都可能讓正在備受煎熬的親人松一口氣。

犧牲的當天,王剛准備將這些寫滿了思念和牽掛的紙條交給直升機上的飛行人員帶出去。而他的突然殉職,平安紙條成了他的遺物。

在生死邊緣,他把生的希望讓給了別人。

9、在5月12日發生的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德陽東汽中學教師譚千秋為了保護四位學生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面對災難,人的本能就是逃生。但是,在這次地震發生時,正給幼兒園大班輔導的紅岩鎮中心小學周汝蘭老師沒有拋棄她的學生而逃生,而是一次、二次、三次、四次沖進教室搶救學生,直到全班52名學生成功脫離危險。地震過去了,看著整整齊齊蹲在地上的孩子們,周汝蘭的淚水和著汗水頓時噴涌而出。

幾天來,神州大地傳誦著幾個人的名字:譚千秋、張米亞、苟曉超、吳忠洪、杜正香……他們還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人民教師。災難降臨的那一刻,他們把生的希望留給學生,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那一刻,我們更深刻感受到「為人師表」的真正含義。

10、 5月22日電 5月22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公安部聯合作出決定,授予「最堅強警花」蔣敏被授予「全國公安系統一級英雄模範」榮譽稱號。

抗震救災斗爭中,蔣敏同志在驚悉母親、女兒等10名親人不幸遇難的噩耗後,強忍失去親人的巨大悲痛,毅然堅守工作崗位,日夜奮戰在抗震救災第一線。

11、在5月12日發生的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德陽東汽中學教師譚千秋為了保護四位學生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地動山搖。他弓著身子,張開雙臂緊緊地趴在課桌上,伴著雷鳴般的響聲,冰雹般的磚瓦、灰塵、樹木紛紛墜落到他的頭上、手上、背上,熱血頓時奔涌而出;他咬著牙,拚命地撐住課桌,如同一隻護衛小雞的母雞,他的身下蜷伏著四個倖存的學生,而他張開守護翅膀的身軀定格為永恆……」

12、袁文婷,一個算得普普通通女孩的名字,如果不是這場災難,沒有多少人知道她是誰,一位來自於汶川震災地區什邡市師古鎮民主中心小學一年級的一位教師。

汶川震災發生時,袁文婷所在的民主中心小學的校舍也遭遇了嚴重的破壞,災難發生時,教室里的很多孩子都嚇得呆坐著,不知所措。為了最大限度的減少孩子們的傷亡,袁文婷一次又一次沖進教室,柔弱的雙手抱出了一個又一個孩子。當她最後一次沖進去後,三層的教學樓轟然倒塌……媒體用這樣的語言美麗地記錄了袁文婷最後的時光——「青春定格在26歲」。

就因為袁文婷的為了不讓正處於花朵般的孩子們凋謝,她才一次又一次沖入危險的教室共救出13名孩子。
面對如此巨大的天災,袁文婷能夠如此鎮定,救護孩子,不亞於那些戰場上堵槍眼、炸碉堡的英雄,袁文婷完全可以作為人道主義精神的崇高楷模。

6. 抗震救災小英雄

「清清,那個美麗好學的女孩,你們看見沒有?」在救助現場,鎣華鎮中學初一一班班主任陳全紅一直關心著一個名叫鄧清清的女孩子:在她心中,這個貧困家庭里的小女孩,人窮志不窮,常在回家路上打著手電筒看書。
在亂石堆中,每看到一具學生的屍體被挖抬出來,陳全紅就會默默流淚,「他們一天前還是活蹦亂跳的,咋一下子就變成了這樣呢?」
終於,鄧清清被武警水電三中隊的搶險官兵救了出來。讓陳老師與官兵們感動的是,這個女孩被救出時,還在廢墟裡面打著手電筒看書。她說:「下面一片漆黑,我怕。我又冷又餓,只能靠看書緩解心中的害怕!」她的誠實如同她的堅強一樣,讓聽者無不動容。陳全紅一下子哭了,抱著清清連說:「好孩子,只要你能活著出來,就比什麼都好。」
與鄧清清一樣,另一名被壓在廢墟里名叫羅瑤的女孩子在手腳受傷的情況下,一遍遍地哼著樂曲,靠著頑強的「鋼琴夢想」激勵自己不要入睡,結果她贏了死神。

7. 512大地震感人事跡

1.從重慶趕來北川的王川,原本來尋找在此打工的妻子,卻驚喜得知妻子已經平安無事回到家中。但看到這番悲慘的場面後,王川想:「反正都來了,就幫忙做點事情。」於是,在救援的人群中,多了一個及時伸出援手的人。他從已經人去屋空的五金店找來千斤頂,一個人來到曲山小學施救。直到昨天下午,又一批來自重慶的特警趕來的時候,王川還在被困學生李月身旁忙活著
抗震救災的感人事跡

一,地震瞬間老師拽出最後一個智障生 2008-05-16 16:42

昨天上午,31歲的都江堰新建小學謝老師在一片廢墟中,扒出了裝有學生聯絡方式的U盤。「5·12」地震使這個小學遭遇巨大不幸,數百名學生被埋在倒塌的樓下。不幸中的大幸是:小學里的17個智障學生、26個聾啞學生全部倖存。

家長不敢回憶倒塌場景

15日,都江堰市,晴。此時,距離災難發生已3天。

最初,找到位於市區中心的新建小學時,通往校舍的那條泥濘小路格外顯眼,黃色的濕土插著一幅油畫。畫里是潔白的小花。走進校舍,空氣中有股異味刺鼻。這是生命曾經存在,而又突然消失的味道。

走進原來的校舍,正對著大門的四層教學樓只殘留約四分之一,黑板裸露在外。

操場很大,還有籃球架。能夠想像,在災難驟然來臨前,這里曾經歡聲笑語,生龍活虎。如今,只有幾個家長還回到學校看看。他們不太敢詳細描述教學樓轟然倒塌的那一刻,更不敢回想,自己的娃兒身入險境的場面。

新建小學共有學生600多人。經現場初步清點,安全撤離到操場的學生有近400人。不過,地震發生時,學校的17個智障學生、26個聾啞學生全部倖存。

這是一個奇跡。

危險瞬間教師拽出智障生

15日的都江堰市區,通訊仍時斷時續。輾轉之間,終於找到了負責新建小學特殊教育班的老師謝罡。後者今年31歲,有個8歲的男娃。在他的教師生涯中,有15年給了這些智障生和聾啞學生。

「地震發生時,盲啞班正在教學樓旁邊一棟平房上課。」謝罡回憶,正是這樣增加了學生脫險的可能性。「我想,平房比樓房倒塌速度要慢一些。學生有時間逃生。」他說,當時自己一轉身,背後的教學樓就垮了,「很快!」

學校老師見狀,趕緊讓學生出來。其中智障生問題很大。謝罡還記得最後一個智障生小馬脫險的場面。劇烈搖晃的那一刻,小馬還坐在教室里。「那時有個老師大叫,小馬,趕緊出來。」

不過,小馬還是沒有反應。謝罡就沖進去,一把把小馬拽了出來。地震後,為了保護倖存的學生,老師們自發圍成了一個圓圈。

在一片廢墟中,「圓心」是學生,外圍是老師。情況一穩定,聾啞學生和智障生的家長被告知,帶孩子們回家吧。有幾個沒有家長接的,老師們護送他們去了各自的親戚家。

為方便重逢,廢墟里挖資料

接下來幾天,謝罡和其他老師們一直在新建小學的廢墟里尋找,日日夜夜。男老師24小時日夜待命,女老師則要求每天固定時間集合,應對突發事件。

昨天上午,謝罡又去了一趟學校。在一片廢墟中,他扒出了一個U盤。那裡存著他的一些個人資料,還包括所有特教學生的聯系方式。

謝罡說,雖說學生們被安全疏散了,在不大的都江堰市區里,找到他們也挺方便。可是如果有更多的聯系方式,那麼,今後新建小學重建後,師生彼此的「重逢」就會更加容易了。

「『新建』的每個老師都這么想。」謝罡說。

二,北川縣委辦樓坍塌3名幹部喝尿熬過75小時 2008-05-16 16:36

在汶川大地震中,北川縣是受災最嚴重的地區,北川縣縣長稱,該縣許多幹部在地震中遇難或失蹤。北川抗震救災總指揮、綿陽市委副書記易傑介紹,北川有1萬餘人在地震中喪生,向外轉移災民1萬多人,尚有數百人在廢墟中等待救援。目前,在北川縣城裡,有近4000人的救援隊正在展開救援。北川中學附近區域及縣城救援現場的移動通信信號已經恢復,大大方便了各級指揮和救援機構的通訊。

北川縣公安局折損2/3

北川縣6名副縣長中,3人遇難,3人失蹤。縣醫院的160名醫護人員,僅存4人。縣級機關幼兒園的孩子至今還壓在河邊那座垮塌的房屋裡。

北川縣縣長經大忠家中的6個親人,3人遇難,3人下落不明,他從廢墟中爬起來後,立即投入前線指揮中心。

事發當天,北川縣中隊看守所有42名戰士、35名服刑人員瞬間被埋在垮塌的房屋下。

幾名在哨位上倖存的戰士和武警北川縣中隊的司務長李遠志一起,將有生命危險的25名服刑人員迅速向外地輸送。沿途見到受傷的群眾,他們就伸手施救,一共救起60名群眾,這是北川地震中的第一批獲救者。

昨天,四川省公安廳公布,原本擁有144人的北川縣公安局,僅倖存47人,他們大多都失去了親人。

3幹部喝尿熬過75小時

昨天下午5時13分,北川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張周凱被成功解救出來,與張周凱同時獲救的還有北川縣政法委副書記李貴川、北川縣綜治辦主任崔代全,此時距地震發生已近75小時。

地震發生後,5層高的北川縣委辦公大樓瞬間整體坍塌,張周凱和數十名同事被壓在了廢墟中。

昨天下午1時40分,救援人員在縣委辦公樓廢墟搜索的時候,聽見有人呼喊救援。武警官兵馬上通過細小的縫隙將一些水和食物塞進去,並確認了現場有3名倖存者。

經過4個小時的救援,17時13分,張周凱等3人被成功救出。現場的醫護人員檢查發現,3人均沒有重傷,身體狀況較好。

被解救上來的3人褲子幾乎全被撕裂,不過除了滿身塵土和一些輕微外傷之外,幾乎沒有什麼重傷, 思維非常清晰,都能正常說話。「我們一直在積極自救!」李貴川說,12日下午1時30分時,他和崔代全到張周凱4樓的辦公室商量事情,地震發生後,因為辦公室是整體傾斜,他們3人被一塊較大的預制板遮擋了一下。

被掩埋後,3人隨即開始自救。「我們一直在不斷扒土,3個人就到了一起,扒著扒著摸到了飲用水瓶,有水可以喝了。」昨午下午,李貴川說,在純凈水喝完之後,「我們就喝尿,還是繼續扒, 聽見有人走過就呼喊救命」。

三,抗震救災感人故事:總理摔倒手臂出血怎能不令我流淚
作者:挖範文 更新時間:2008-5-16 8:45:12

被壓在廢墟下的300多名學生很危險,在一次營救失敗後,溫總理冒雨攀上瓦礫堆,組織再次營救。10時20分,即時報道突然顯示,「啊!總理摔倒了!」,「老爺子的手臂受傷出血了,他把要給他包紮的醫務人員推開了。」(5月15日 《廣州日報》)

讀到這里,我不由得熱淚盈眶,深為溫總理的忘我精神所感動。

溫總理,抗震救災的一線總指揮,一位年屆六十多歲的老人,在餘震不斷的救災現場,以忘我的精神在瓦礫成堆的廢墟上奔波,甚至急得親自動手救人。摔倒了、爬起來,手臂受傷出血也不讓醫生包紮,而是讓醫生去搶救受傷災民。此情此景,怎能不讓我們為之感動。倘若是我們自己的父母,哪一個兒女不為之揪心?!

從災情發生的那一天起,溫總理便在第一時間抵達災區,在臨時搭起的帳篷中指揮抗震、救災、救人。在被掩埋的小學廢墟旁,總理用嘶啞、哽咽的話語,向廢墟中的孩子喊話。一位在現場的記者通過QQ發出即時報道稱:「年過花甲的總理已經哭得不成樣子了。」其實,不是溫總理不堅強,而是心繫人民的總理為眼前的災難而心痛,這是熱愛人民的好總理此時此刻的真情流露。

哪裡災民最多,哪裡險情最嚴重,溫總理就指揮到哪裡。我們看到在抗震救災最嚴峻的時刻,各路救援隊伍,克服千難萬險,以最快的速度奔赴災區,震區已有6萬多人被救出。我們感受到了抗震救災的勇氣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全國人民不會被這一重大災情所嚇倒,更不會被眼前出現的悲情所摧垮。我們堅信,有黨和政府的堅強領導,有全國各族人們的努力援助,抗震救災一定會取得勝利!

四,災區戰士「三過家門而不入」 2008-05-16 16:46

「媽,不要哭了!還有我嘛!」14日晚上,從重慶趕回家的大一學生宋輝站在自家房屋的瓦礫上和媽媽相擁在一起,泣不成聲。距離地震發生近3天後,宋輝第一次和失去聯系的母親見了面。

宋輝的家在四川省綿竹市拱星鎮柏樹村,突如其來的大地震完全改變了這里的模樣。宋輝的家變成了一片廢墟,「連一間房都沒有剩下。」宋輝父親工作的礦山所在地「兩座山峰撞在了一起」,他的父親至今生死不明。從來沒有經歷過如此大地震的宋輝,從學校趕回家尋找自己的父母。

綜合新華社、央視、人民網消息,劉海健、何濤、竇豐昌、吳波、陳鑫欣、陸勇報道

14日6時30分,重慶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的大一學生宋輝踏上了回家的路程。宋輝的家在四川省綿竹市拱星鎮柏樹村,也是此次地震的重災區之一。

震後3天無法聯系

7時50分,宋輝坐上了從重慶北開往成都的特快列車。和宋輝同行的還有另外兩名同學,他們的家也都在四川地震災區。

14日11時50分,宋輝到達了成都市火車站。火車站廣場上熱鬧非凡,不少成都市民都聚集在火車站的廣場上。宋輝沒有停留,連忙趕到了昭覺寺汽車站,買到了去四川省德陽市的大巴車票。這是宋輝回家必須要經過的一站,到了德陽市後,他才能再轉車去綿竹市。

在等車的時候,宋輝吃了一點東西。車站里了聚集了大量從各地趕回四川的人,他們有著一個共同的目的,就是一定要回家看看親人是否安全,看看家變成了什麼樣子。

13時40分,宋輝趕到了德陽市長途汽車站,同樣這里也聚集了大批正准備趕回家的人。趕到德陽的宋輝得到了一個最新的消息,他的一些親人已經被接到德陽市的黃許鎮,他又准備趕往黃許。

傍晚時分,在黃許國家糧食儲備庫內的院子里,不少人正忙著搭帳篷,宋輝83歲的老奶奶剛剛被接到了這里。在這里,宋輝得到了家人進一步的消息,母親仍然守在已經變成了廢墟的家裡。

19時,宋輝決定要趕回家,奶奶叮囑了他一句,「記得要安慰好你的娘。」

從德陽市往綿竹市的道路上,地震所造成的災情不斷呈現在宋輝的面前。越靠家的地方,房屋倒塌得越嚴重。「我心情挺緊張的,不知道會是什麼情況。」

父親沒有任何消息

晚21時,宋輝終於到了自己的家綿竹市拱星鎮柏樹村,宋輝的家位於村裡的一個大院子里,院子里除了住有宋輝一家人外,宋輝父親的5兄弟也同住在院子里,這是一個家族的大家庭。

誰也想不到的是,此次宋輝離家上學僅3個月後,他再次回來時,家已經不存在了,眼前看到的是一片廢墟。宋輝踩著一片瓦礫進入家,整個宋家的大院全塌在了田地里,一間房都沒有剩下。

母親突然聽到了宋輝的喊聲,有些慌張地踩著磚塊跑了過來,母子倆頓時抱頭痛哭。在此次大地震發生後,一連三天宋輝和母親都沒有對方的消息,而此時還有一個更壞的消息傳來,由於地震,宋輝的父親宋彥忠工作的地點清平鄉的磷礦所在地「兩個山峰已經撞在了一起」,宋彥忠至今沒有任何消息。

在同住在院子里的幾個親戚看來,宋彥忠生還的希望已經不大了,「我們只是不敢當著她老婆的面說,怕她傷心。」

五,17歲男孩廢墟中挖掘30多小時自救成功
2008-05-16 16:39

人物檔案
馬志成,17歲
地點汶川

每一名能被送到醫院的患者都經歷了難以想像的艱辛。17歲的馬志成是不幸中的幸運兒。地震發生當天,家住彭州市銀廣溝的他跟隨家人到汶川走親戚,在親戚家中,災難發生了。

馬志成所在的房屋整個坍塌,坐在堂屋靠里的他在跑到房梁處時,被壓在了梁下。跑出房屋的親人發現,他被埋在了廢墟中。

親人們的呼喊很快引來了劫後餘生的人們,驚恐之中,人們迅速開始用手刨挖,據說天上當時下著暴雨,馬志成親戚家的房屋在山腳下,剛挖開一點,山上的泥沙就不斷被雨水沖刷下來。

人們在雨中挖了30多個小時,雨越下越大,隨時有發生泥石流的可能,救援者不得不強行將馬志成的親人拖離現場。

5個小時後,雨水漸弱,人們再次返回現場,卻驚訝地發現——馬志成已經自己爬出了廢墟,躺在了泥水中。據馬志成自己說,被掩埋後,房梁雖然壓住了他,但形成了一個小空間,他能夠活動手臂,也能摸到全身的各部位。在等待了幾個小時後,他開始一點點朝一個方向挖掘,一直不斷地用手挖,最後竟然爬了出來。在爬出來的那一刻,他感覺再也沒有了力氣,只有躺在地上等待救援。事後估算,馬志成在黑暗中自己用手至少挖掘了30多個小時。

馬志成出來時,武警官兵已經徒步翻山越嶺趕到了汶川。當地已經沒有條件對馬志成進行醫療救治,人們決定將他抬到就近有條件的地方治療。沿途53名官兵接力,經過兩天兩夜不間斷地奔跑,期間又經歷了數次餘震,馬志成終於被抬了出來,送到了最近的一個醫院,最後被送到了成都市龍泉驛區航天醫院。

看著馬志成,很多醫護人員都流淚了,面對每一個被送來的患者我們都不能不動容,必須全力以赴救助他們

8. 四川抗震救災感人的小故事

剛剛接通了一位采訪過我的四川記者朋友的電話,她剛剛從綿竹退下來,這個嬌小的丫頭在電話里和我講了她眼見的情況,她只用了四個字形容,就是:「世界末日。」她說她幾乎無法工作,眼淚就沒有停過,太慘了,一片一片的廢墟,到處是哭喊的聲音,救援隊發了瘋一樣的救人,然而往往救不了,跟著去的攝影只了拍一張照片,就扔下相機去幫忙,因為那情景讓你不可能站著看著。
她和我說,她在一個學校現場看到了她永遠不會忘記的一幕,學校的主教學樓坍塌了大半,當時正在上課,幾乎有 100多個孩子被壓在了下面。全是小學生。一些似乎是消防隊員的戰士在廢墟中已經搶出了十幾個孩子和三十多具屍體,看著那些小小的,帶著紅領巾卻再也無法睜開眼睛的孩子,她說她突然覺得自己說話的勇氣都沒有了。
然而就在搶救到最關鍵的時候,突然教學樓的廢墟因為餘震和機吊操作發生了移動,隨時有可能發生再次坍塌,再進入廢墟救援十分的危險,幾乎等於送死,當時的消防指揮下了死命令,讓鑽入廢墟的人馬上撤出來,要等到坍塌穩定後再進入,然而此時,幾個剛才廢墟出來的戰士大叫又發現了孩子。
幾個戰士聽見了就不管了,轉頭又要往裡鑽,這時坍塌就發生了,一塊巨大的混凝土塊眼看就在往下陷,那幾個往裡轉的戰士馬上給其他的戰士死死拖住,兩幫人在上面拉扯,最後廢墟上的戰士們被人拖到了安全地帶,一個剛從廢墟中帶出了一個孩子的戰士就跪了下來大哭,對拖著他的人說你們讓我再去救一個,求求你們讓我再去救一個!我還能再救一個!
看到這個情形所有人都哭了,然而所有人都無計可施,隻眼睜睜的看著廢墟第二次坍塌。後來,那幾個小孩子還是給挖出來了,但是卻只有一個還活著,看著那些個年輕的戰士抱著那個倖存的小女孩在雨中大叫著跑向救援所在的帳篷的時候,她已經泣不成聲。
我無法想像這在電話中已經如此驚心動魄的情形在當時是怎麼樣一個悲壯的場面,我只知道這是真實的,而且,在現在,在震中地區,這樣的事情還在重復的發生著,就在今夜,我坐在舒適的房間內,第一次意識到我是否應該做些什麼,雖然我不可能到現場去,但是我是否應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於是我眼含著眼淚,首先發了這一篇博文,我知道這篇博文無法帶來什麼實際的幫助,但是,這是我想到的最便捷的,我所能立即做到的第一件事情,一篇文雖然沒有力量,但是至少我可以讓更多的人關注這件事情。只有完成了第一件事情,才有第二件,第三件。
天佑中國,人間有愛。朋友們,無論你們身邊有任何的條件,只要是能幫助災區的,希望我們都馬上付之行動,莫以善小而不為,一篇文章,一元捐款,都是一種支持,2008註定是榮耀與災難交輝的一年,災難的是中國人的土地,榮耀的是中國人的心。

棉被當救生繩 媽媽胸前護兒逃生
李奎年僅20歲的兒媳婦才初為人母100天,面對巨大的災難,母愛的天性使然,讓這個年僅20歲的年輕媽媽爆發出了驚人的魄力與果敢。前天下午,她本是抱著剛滿一百天的兒子和其他6個親屬去中醫院探望剛做媽媽的堂嫂,就在中醫院天搖地動即將被撕裂成廢墟的千鈞一發之際,她抓起旁邊病床上的棉被,撕成一條條的布條,然後系成救生繩,一頭系窗戶,一頭利索地把懷中的兒子捆在懷中,爬出5樓婦產科病房的窗戶,順著救生繩往下滑,她和兒子都順利逃生。

那一刻,他張開雙臂護住4個學生
深夜的德陽市漢旺鎮,冷雨凄厲,悲聲四處,呼嘯而過的救護車最能給人帶來一絲慰藉,那意味著又有一個生命在奔向希望。
5月13日23時50分,救護車的鳴笛聲響徹漢旺鎮——中國地震應急搜救中心的救援人員在德陽市東汽中學的坍塌教學樓里連續救出了4個學生。
「我侄女是高二一班的學生,要不是有他們老師在上面護著,這4個娃兒一個也活不了!」被救女生劉紅麗的舅舅對記者說。
「那個老師呢?」
「唉……他可是個大好人,大英雄噢!」說著,劉紅麗舅舅的眼圈紅了。他告訴記者,那是一位男老師,快50歲了。
13日一早,設在學校操場上的臨時停屍場上,記者從工作人員手中的遺體登記冊里查到了這位英雄教師的名字——譚千秋。他的遺體是13日22時12分從廢墟中扒出來的。
「我們發現他的時候,他雙臂張開著趴在課桌上,身下死死地護著四個學生,四個學生都活了!」一位救援人員向記者描述著當時的場景。
譚老師的妻子張關蓉正在仔細地擦拭著丈夫的遺體:臉上的每一粒沙塵都被輕輕拭去;細細梳理蓬亂的頭發,梳成他生前習慣的發型。譚老師的後腦被樓板砸得深凹下去……
當張關蓉拉起譚千秋的手臂,要給他擦去血跡時,丈夫僵硬的手指再次觸痛了她脆弱的神經:「昨天抬過來的時候還是軟軟的,咋就變得這么硬啊!」張關蓉輕揉著丈夫的手臂,慟哭失聲……
就是這雙曾傳播無數知識的手臂,在地震發生的一瞬間從死神手中奪回了四個年輕的生命,手臂上的傷痕清晰地記錄下了這一切!
「那天早上他還跟平常一樣,6點就起來了,給我們的小女兒洗漱穿戴好,帶著她出去散步,然後早早地趕到學校上班了。這一走就再也沒回。女兒還在家裡喊著爸爸啊!」張關蓉泣不成聲。
「譚老師是我們學校的教導主任,兼著高二和高三年級的政治課。」陪著張關蓉守在譚老師遺體旁的同事夏開秀老師說,「在我們學校的老師里他是最心疼學生的一個,走在校園里的時候,遠遠地看到地上有一塊小石頭他都要走過去撿走,怕學生們玩耍的時候受傷。」

9. 敬畏法律從我做起的徵文600字

敬畏法律,是實現依法治國的前提。但是,就是有那麼一些人,總覺得自己就是法,就是天,想做什麼做什麼。即使自己違法犯法,也還是理直氣壯。10月6日晚,四川省綿竹市人民法院副院長宋輝因為酒駕被查,不但口出狂言,甚至還訴諸暴力,與巡警大隊隊員發生肢體沖突,並多次毆打協警。雖然其職務已被暫停,當地紀委已展開調查。但是,作為法院副院長,對法律絲毫不敬畏的言行,帶給我們的思考是多方面的。
作為法院的副院長,如果說宋輝不懂法那肯定是小瞧人家。如果人家不懂法,怎麼能當上法院副院長呢?即使人家原來真的不懂法,但是在法官群里生活久了,整天耳濡目染,對法律說不上精通,也該略知一二啊。那麼為什麼明明自己違法,不但不接受處罰,反而做出口出狂言、毆打協警的事情呢?這說明,在這位法院副院長的內心深處,法律是讓別人遵守的,自己不應該包括在內。一旦有人讓自己遵守法律,就是對自己特權的藐視。宋輝懷著這樣的特權思想,焉有不動怒之理!宋輝不是個案,時下像他這樣對法律毫無敬畏之心的大有人在。他們中間既有官員,也有平民百姓。只不過是表現不同而已。同樣是酒駕,如果當事人換成平民百姓,他喝得再多,也絕對不敢口出狂言、毆打協警。而是習慣地打開手機,找關系來擺平。形式雖然不一樣,但性質卻是一致,就是藐視法律。我們在譴責宋輝這樣的官員對法律缺少敬畏的同時,更應該問一下自己是否敬畏法律。依法治國,要求每一個人都必須在思想上劃出紅線、在行為上明確界限,真正敬法畏紀、遵規守矩。敬畏法律要從我做起!

熱點內容
婚姻法那條最不合理 發布:2025-02-02 09:08:55 瀏覽:272
違反行政法規導致合同無效 發布:2025-02-02 09:08:22 瀏覽:482
廣州市天河法院 發布:2025-02-02 08:55:03 瀏覽:363
工資隨意更改勞動法怎麼辦 發布:2025-02-02 08:06:44 瀏覽:595
模範法官胡國運的妻子 發布:2025-02-02 07:59:34 瀏覽:234
貴陽有名離婚律師 發布:2025-02-02 07:43:16 瀏覽:515
有關禁毒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2-02 07:28:50 瀏覽:350
香港律師資格考試 發布:2025-02-02 06:53:18 瀏覽:335
新民事訴訟法涉外基層法院 發布:2025-02-02 06:45:22 瀏覽:789
港府司法復核 發布:2025-02-02 06:25:04 瀏覽: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