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年輕的法官
⑴ 梅博士是誰
梅汝敖
⑵ 請問這人是誰啊
人人,我只看見他是個外國人,至於說是誰?我是不知道的,因為我不在外國生活
⑶ 急! 美國首席大法官約翰·羅伯茨的資料
小約翰·格洛佛·羅伯茨(John Glover Roberts, Jr.,1955年1月27日-)是美國律師、法學家、及政治人物。他目前是第17任美國首席大法官。加入最高法院前,他是美國哥倫比亞特區巡迴上訴法庭法官。羅伯茨以前花14年於司法實踐,並在共和黨當局的美國司法部和白宮律師辦公室任職。
2005年7月19日美國總統布希提名他為最高法院大法官,替代即將辭職的中立派人士、最高法院法官桑德拉·黛·奧康瑙(Sandra Day O'Connor)。2005年9月5日,布希總統撤回了羅伯茨原來的提名,重提名羅伯茨為美國首席大法官,接替9月3日去世的威廉·倫奎斯特。
英文版內容太多了,這里放不下具體看參考資料的網址
這里只提供簡介
John Glover Roberts, Jr. (born January 27, 1955) is the 17th and current Chief Justice of the United States. He has served since 2005, having been nominated by President George W. Bush after the death of former Chief Justice William Rehnquist. He is usually considered to be a judicial conservative.
Roberts grew up in northern Indiana and was ecated in a private school before attending Harvard College and Harvard Law School, where he was managing editor of the Harvard Law Review. After being admitted to the bar, he served as a law clerk for William Rehnquist before taking a position in the Attorney General's office ring the Reagan Administration. He went on to serve the Reagan Administration and the George H. W. Bush administration in the Department of Justice and the Office of the White House Counsel, before spending fourteen years in private law practice. During this time, he argued thirty-nine cases before the Supreme Court.
In 2003, he was appointed as a judge of the D.C. Circuit by President George W. Bush, where he served until his nomination to be an Associate Justice of the Supreme Court. When Chief Justice Rehnquist died before Roberts's confirmation hearings, Bush renominated Roberts to fill the newly vacant center seat.
⑷ 美國現任最高法院大法官是哪九位
1、小約翰-羅伯茨 John G. Roberts, Jr
2005年9月由布希總統提名,參議院批准通過,羅伯茨就任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第17任首席大法官。他也是美國兩個世紀以來最年輕的首席大法官。
2、安東尼亞-斯卡利亞 Antonia Scalia
自1986年起擔任此職,是目前服務時間最長和最資深的大法官。其父為西西里移民,其母也是義大利裔美國人。
1986年被羅納德·里根任命為大法官,接替升任首席大法官的威廉·倫奎斯特。斯卡利亞被普遍認為是最高法院最保守的大法官,反對實踐主義司法,支持約束主義司法。
他以比較嚴謹的態度解釋國會制定的法律,以比較寬的態度解釋州和地方的法律,除非後者與聯邦法律或保守的憲政原則相違背。
3、安東尼-肯尼迪 Antony M. Kennedy
羅納德·里根總統提名肯尼迪為最高法院法官,且他在1988年正式成為最高法院大法官。自桑德拉·戴·奧康納退休後,肯尼迪常被認為是最高法院中唯一的搖擺票,在很多投票5:4的案件中處於關鍵地位。他立場傾向中間偏右。
4、克拉倫斯-托馬斯 Clarence Thomas
美國法學家,自1991年以來擔任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是最高法院繼瑟古德·馬歇爾後第二位黑人法官,是最高法院的保守派之一。
5、露絲-金斯伯格 Ruth Bader Ginsburg
1993年,美國最高法院懷特大法官退休,最高法院出現了空缺。當時柯林頓政府的女司法部長珍妮特·雷諾向柯林頓舉薦金斯伯格。參議員以96票對3票通過了金斯伯格的確認。
1993年8月10日金絲伯格宣誓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二位女性、第一位猶太人女性最高法院大法官。
6、斯蒂芬-布雷耶 Stephen Breyer
斯蒂芬-布雷耶畢業於馬薩諸塞州的哈佛大學,並獲得法律學位。他曾任職於政府部門及學術界,並從1980年至1990年擔任聯邦上訴法院第一巡迴審判庭法官,且於90年至1994年晉升為上訴法院首席大法官。
比爾·柯林頓總統提名布雷耶為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法官,在1994年正式成為最高法院大法官。他被認為是最高法院的自由派。
7、塞繆爾-阿利托 Samuel A. Alito, Jr
2006年1月31日被喬治·沃克·布希任命為最高法院大法官。阿利托曾就讀於普林斯頓大學及耶魯大學法學院,1990年被老布希任命為第三巡迴上訴法院法官。
他是第110位最高法院大法官,接替退休的桑德拉·戴·奧康納,被認為是最高法院的保守派。
8、索妮婭-索托馬約爾 Sonia M. Sotomayor
2009年8月6日美國參議院以68票贊成、31票反對的表決結果,批准了聯邦上訴法院女法官索尼婭·索托馬約爾擔任最高法院法官的提名。美國總統奧巴馬在提名通過後說,他相信索托馬約爾能勝任這一職務。
8月8日 索尼婭·索托馬約爾宣誓就任美國最高法院法官,接替6月退休的法官戴維·蘇特,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拉美裔最高法院法官。
9、埃琳娜-凱根 Elena Kagan
2010.8.6 總統巴拉克.奧巴馬為埃琳娜.凱根進入最高法院在東廳舉行慶祝晚宴之前,於總統辦公室簽署委任狀。
⑸ 美國現任最高法院大法官是哪九位,他們的立場派別是什麼
美國現任最高法院大法官是以下九位,他們的立場派別如下所示:
1、首席大法官羅伯茨1955年出生在紐約,他一直擔任聯邦首席大法官。是最高法院的自由派。
⑹ 中國最年輕的法官是誰
什麼來級別的法官啊,是縣的,還是源市的,還是省的,還是中央的?
縣市級別的年輕法官還是比較多的,30多歲左右.你想當最年輕的法官不錯,有志向,但不努力是當不上的,一定要努力,學習肯定要好不然沒有文憑,公務員都考不上那就更不要說當法官了,努力吧
⑺ 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大法官
羅伯茨
⑻ 中國最年輕的法官多少歲
18歲,不滿18歲不可以當法官,所以從理論上說,至少要滿18歲才可以當法官。望採納
⑼ 誰是當今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
小約翰·羅伯茨,1955年1月27日出生。羅伯茨先後在哈佛大學獲得了文學士(1976年)和法學博士學位(1979年)。畢內業後容先是擔任第二上訴巡迴法院的亨利·肯尼迪法官的書記官,1980年又擔任時任最高法院大法官的倫奎斯特的書記官。1981-1982年,曾擔任里根政府司法部長的特別助理。1982-1986年,擔任里根政府的白宮法律顧問。1986-1989年,在華盛頓特區當律師執業。1989-1993年,出任司法部副部長。1993-2003年,重執律師業達10年。2003年被任命為哥倫比亞特區巡迴上訴法院法官。
2005年經布希總統提名,並獲參議院高票通過,於9月29日就任美國最高法院第17任首席大法官。
補充你的問題:John Glover Roberts
⑽ 美國法官畢業演講上灌"毒雞湯"
約翰·羅伯茨領養了一兒一女,在兒子的初中畢業典禮上致辭,同時贈送每個畢業生由大法官簽名的憲法,令人回味!並說「人們唯有遭遇不公時,才知道公正的價值」,約翰·羅伯茨大法官,在他兒子初中畢業典禮上的致辭,引起美國社交平台上刷屏並討論。
演講詞:
"通常,畢業典禮的演講嘉賓都會祝你們好運並送上祝福。但我不會這樣做,讓我來告訴你為什麼。」「在未來的很多年中,我希望你被不公正地對待過,唯有如此,你才真正懂得公正的價值。」「我希望你遭受背叛,唯有如此你才領悟到忠誠之重要。」「抱歉的說,我會祝福你時常感到孤獨,唯有如此你才不會把良朋益友視為人生中的理所當然。"
「我祝福你人生旅途中時常運氣不佳,唯有如此你才意識到概率和機遇在人生中扮演的角色,進而理解你的成功並不完全是命中註定,而別人的失敗也不是天經地義。"
「當你失敗的時候,時不時地,我希望你的對手會因為你的失敗而幸災樂禍,唯有如此才能讓你意識到有風度的競爭精神之重要。」
「我祝福你會被忽視,唯有如此,你才會意識到傾聽他人的重要性。」「我祝福你遭受切膚之痛,唯有如此,才能讓你感同身受,從而對別人有同情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