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光市人民法院
① 請問安徽滁州明光市的朋友,明光法院怎麼樣
到明光汽車站打的5元就到了,明光最有名的就是酒了,老明光1980不錯的。可以喝兩杯!
寧洛高速和京滬鐵路都經過明光,住宿就嘉山賓館。
② 法律上侮辱人格的定義是什麼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規定,侮辱罪,是指使用暴力或者以其他方法,公然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八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
(2)明光市人民法院擴展閱讀
案例:
近日,明光市人民法院成功調解了一件辱罵他人引發的賠償糾紛案。
原來,當地居民小玲懷疑丈夫在外可能與他人有染,通過多方打聽和觀察,將懷疑對象放在同住一街道上的李某身上。
去年8月的一天,小玲和妹妹路遇李某,怒火中燒的小玲當即質問對方,李某予以否認,小玲和妹妹便對其進行辱罵和廝打。李某氣不過,跑到小玲家中喝下農葯,後經搶救脫險住院治療。
李某出院後便起訴到法院,要求小玲賠償其醫療等費用9000多元。經法院調解,雙方達成協議,小玲給付李某賠償款4000元。
③ 滁州張八嶺屬於哪個法院管轄
滁州張八嶺就是屬於明光市人民法院管轄。
滁州張八嶺就是屬於明光市人民法院管轄。
④ 張松堅的受賄案
今年56歲的張松堅曾經在滁州市南譙區和滁州市所屬的明光市當過黨委書記,前後達10年之久,這也是其「賣官」最為瘋狂的10年。據檢察機關指控,張松堅在任明光市市委書記期間,先後收受132名黨政幹部的賄賂款物摺合人民幣207萬元,其中絕大多數請托都是為了個人的職務升遷和崗位調整。在來者不拒式地收受好處後,張松堅基本上都能滿足請托者的意願——鄉鎮、市直單位甚至市委、市政府的班子成員崗位,基本上被其「網羅俱盡」。
公訴機關指控﹕被告人張松堅在任滁州市南譙區常務副區長﹑區長﹑區委書記和明光市委書記﹑滁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期間﹐利用職務之便﹐在企業改制﹑幹部任用﹑分配安置﹑土地轉讓及開發等領域中為他人謀取利益。其中﹐收受明光華亞加亞工業園董事長周某﹑明光酒業公司董事長王某等9名企業人員賄賂款208萬元﹑購物卡2萬元﹔收受明光市黨政幹部丁某等132人賄賂款204.9萬元﹑購物卡2.1萬元﹔收受滁州市南譙區黨政幹部﹑公司企業人員21人賄賂款15.6萬元﹑購物卡2.98萬元。
公訴機關認為﹐被告人張松堅身為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之便為他人謀取利益﹐非法收受周某等162人共計現金428.5萬元﹑購物卡7.08萬元﹐其行為已構成受賄罪。遂依法提起公訴。
2011年7月6日,經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二審,對原滁州市人大副主任、明光市委書記張松堅,因涉嫌受賄罪,被淮南市中級法院一審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的判決作出終審裁定,駁回張松堅的上訴,維持原判
受賄案列
用人權是縣(市、區)委書記最為重要的一項權能,這從近年來落馬的縣(市、區)委書記中「賣官」幾乎成為一道不變的風景就可以得到證明。張松堅也不例外,不過,他賣起官來更為張狂和觸目驚心。
張松堅在滁州市南譙區和明光市當書記的10年間,正是其「賣官」最為瘋狂的10年。據法院終審認定,張松堅任職於明光市期間,先後收受了132名黨政幹部的賄賂,賄賂所得贓款占其受賄總額的將近一半。這132名幹部中,絕大多數所請托的都是為了個人的提拔升遷或者調整到好一點的崗位。在來者不拒式地收受好處後,張松堅基本上都能滿足請托者的意願——鄉鎮、市直機關甚至市委市政府的班子成員崗位,基本上都被其一個蘿卜一個坑地安插殆盡。
丁某原是明光市泊崗鄉鄉長,2004年至2008年,先後6次共送給張松堅13萬元後,便從鄉長升任鄉黨委書記、明光市工業園區管委會主任(副處級)。而原任泊崗鄉黨委書記的劉某,為得到職務上的升遷及感謝張松堅的關照,先後5次共送給張松堅5.5萬元。2004年2月,在張松堅的安排下,劉某任明光市政府辦公室主任。
同樣是在泊崗鄉,原任該鄉黨委副書記的馬某為了感謝張松堅將其提拔為太平鄉鄉長,於2004年中秋節前送給張松堅5000元。2005年春節後,馬某為了任鄉鎮黨委書記,送給張松堅1萬元,2006年3月,張松堅安排馬某任柳巷鄉黨委書記。2006年上半年,為了能當上明光市副市長,馬某又送給張松堅2萬元,2007年初,在張松堅的關照下,馬某當選為明光市副市長。就這樣,送一次提拔一次,張松堅共收受馬某賄賂4萬元。
張松堅不僅對鄉鎮、市直單位的幹部任職說了算,就是一些想進入政府班子的人也得看其臉色。除後來當上副市長的馬某外,明光市政協原副主席郝某為了感謝張松堅幫助其當選明光市副市長,以及在工作中給予的關照,於2004年至2007年共送給張松堅3萬元。
對於掌管著「個人進步」的市委書記,不僅要想辦法巴結,而且萬萬得罪不起。時任明光市招信鎮鎮長的陳某,為了緩和與張松堅的緊張關系,並希望得到他的關照,不得不「忍氣吞聲」送給張松堅1萬元。池河管理所原所長夏某也是出於這一考慮,送給張松堅2萬元;後來又為了在明光市西徐碼頭上訪事件中不受處理,夏某特地跑到張松堅住處送去1萬元。
在調任明光市委書記後的5年裡,張松堅批發官帽時為什麼會如此明目張膽?辦案人員分析說,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在南譙區任職期間的所作所為未被及時發現和受到查處,以至於讓他越來越無所顧忌。據法院認定,1997年2月至2003年3月,張松堅先後收受南譙區19名黨政幹部賄賂款物近15萬元。
1997年6月至2003年,時任南譙區財政局副局長的項某先後被提拔擔任南譙區財政局局長、南譙區副區長等職,而項某8次共送給張松堅3.1萬元。2001年初,張松堅將光某提拔為南譙區農業局局長,為了表示感謝,光某送給張松堅7000元的購物卡。1998年至2003年,原任南譙區糧食局局長的楊某為了感謝張松堅將其提拔為南譙區區長助理、南譙區副區長,6次共送給張松堅現金及購物卡1.4萬元……
任兩地書記,賣官10年,張松堅幾乎沒有受到任何監督制約,他也因此突破了官德的底線,變得更加驕狂起來。
關照了企業也養成了「唯我獨尊」
在用人上大搞批發的張松堅,在管經濟上也經常是「大手筆」。據法院終審認定,張松堅在明光市任職期間,僅在企業土地徵用、變更、開發,購買酒廠及企業稅收等方面幫助協調,就收受8家企業的9名老總的賄賂200餘萬元。
2004年至2007年,明光華亞加亞工業園董事長和總經理為了在土地徵用、變更、開發等事宜上得到張松堅的幫助,送給他35萬元。2006年至2007年,明光某酒廠老總為了感謝張松堅在其購買酒廠及協調企業稅收等事情上的關照,3次共送給張松堅60萬元,每次都是20萬元。倪某是明光市一家消防器材廠的董事長,為了感謝張松堅在該廠改制及徵用土地方面給予的關照,分4次送給張松堅60萬元,最少的一次也有10萬元。
明光市有一家油脂企業,該公司董事長很想讓自己的企業進入明光市工業園區,為此,他將5萬元現金放在茶葉盒內送給張松堅。這一招果然管用,兩個月後,在張松堅的幫助下,該公司順利進入工業園區。此後,該公司董事長為了請張松堅幫助協調公司的土地盡快得以拍賣,又送給張松堅5萬元。
金某是浙江商人,在明光市成立了一家房地產開發公司,為得到及感謝張松堅在其開發明光浙玉花園項目過程中給予的幫忙和關照,分5次送給張松堅26萬元。
對手下的幹部頤指氣使,收下錢後又「體貼入微」,把能辦的不能辦的事都給辦了;與商人老總稱兄道弟,收下錢後又「鞍前馬後」,服務了一方經濟的同時,個人也撈得個盆缽滿盈。正是在這樣的玩權弄權之中,張松堅完成了獨步一方、唯我獨尊、說一不二的「人生嬗變」。
⑤ 這起非訴行政案件被執行人如何行使救濟途徑
某企業徵用某鄉鎮土地,由於未交納耕地佔用稅被該鄉財稅部門發出限期交納通知書。因該企業未能按期交納,該鄉財稅部門申請法院強制執行。法院受理後由行政庭進行審查,行政庭認為該具體行政行為合法,作出准予強制執行裁定。後該鄉財稅部門申請法院強制執行。法院受理後,執行庭執行人員依法凍結了該企業帳戶35萬元。凍結帳戶第二天該企業向法院執行庭提交書面異議,認為企業徵用的土地為國有土地,不應交納耕地佔用稅,要求法院裁定終止執行,解除凍結。對該企業的提出的異議理由應如何處理,被執行人如何行使救濟途徑法院存在幾種不同意見。分歧
第一種意見:法院應繼續執行。理由是非訴行政案件的執行依據是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經法院進行合法性審查並作出准予強制執行裁定後便可強制執行。民訴法第202條關於執行異議針對的是執行為是否合法,解決的是程序問題,而本案法院的執行行為即凍結執行措施不無不當。《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關於辦理執行異議、復議案件若干規定(試行)》規定列舉了可以提出執行異議的執行行為情形。本案當事人質疑的對象不是執行行為而是本案的執行根據即具體行政行為,故被執行人提出的異議不屬民訴法第202條的規定的執行異議,法院應繼續執行。
第二種意見:啟動執行監督程序。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第131條規定:上級法院發現下級法院執行的非訴訟生效法律文書有不予執行事由,應當依法作出不予執行裁定而不製作的,可以責令下級法院在指定的時限內作出裁定,必要時可直接裁定不予執行。本條旨是上級法院發現下級法院據以執行的生效法律文書有錯誤時,指令下級人民法院予以糾正,而下級法院執行中發現問題也可以自行糾正。為此,對該企業提出的執行異議應該啟動執行監督程序,由執行機構進行執行聽證,對行政機關具體行為進行審查。異議理由成立的,作出撤銷原准予強制執行的裁定;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被執行人異議。
第三種意見:本案當事人可以依據民訴法第202條規定提出執行異議。執行機構對當事人提出的異議進行審查,理由成立的,原裁定錯誤,作出新的裁定糾正,原裁定正確的,裁定駁回申請人的申請。當事人不服裁定的,可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內向上一級法院申請復議。
第四種意見:本案應由被執行人提出要求撤銷法院作出的准予強制執行的裁定的申訴,由法院負責審查申訴部門進行審查,並按照審判監督程序處理。理由是,當事人對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裁定不服,可以通過申訴途徑予以解決。申訴權是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不管是作為申請執行人還是被執行人對人民法院作出的非訴行政裁定不服,均可以通過申訴途徑尋求救濟。本案被執行人提出的異議不是針對法院作出的凍結該企業在銀行的存款,而是針對申請人某鄉財產所作出的限期繳納耕地佔用稅通知書這個具體的行政行為。而該具體行政行為經法院行政庭審查認為合法,以法院名義作出了准予強制執行的裁定,該裁定一經送達即發生法律效力。被執行人若通過審判監督程序,撤銷了法院作出的准予強制執行的裁定,即可實現了其異議的目的,否則,執行機構應繼續執行。該案不能啟動執行監督程序。因為執行監督程序是上級法院發現下級法院確有錯誤的情況下行使的一種監督權利。下級法院如何糾正據以執行的生效法律文書的錯誤,也應按法律規定的程序辦理。評析
筆者同意第四種意見。理由是現行的法律及司法解釋中對於非訴行政執行案件當事人的法律救濟途徑未作明確規定。行政機關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非訴行政執行案件往往是成批量的,人民法院的審查也僅僅是書面的,只有明顯違法才能裁定不許強制執行。實踐中行政審判庭的審查往往比起規定的標准還要寬松,且人民法院作出的准予強制執行的裁定一經送達立即生效,所以很難避免有不正確的裁定作出。如果被執行人對人民法院作出的非訴行政執行裁定不服,而裁定確有錯誤的情況下,在現行法律和司法解釋沒有明確規定的情況下,一是可以從廣義上理解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九十七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除依照行政訴訟法和本解釋外,可以參照民事訴訟的有關規定)。對確有錯誤的准予強制執行裁定可通過審判監督庭進行審理,予以糾正。二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第133條規定:上級法院在監督、指導、協調下級法院執行案件中,發現據以執行的生效法律文書確有錯誤,應發書面通知下給法院暫緩執行,並按照審判監督程序處理。
綜上,法院執行機構無權審查並作出撤銷或變更本院生效的准予強制執行的裁定書。本案當事人是針對執行依據提出異議,不是針對執行人員的執行行為提出的異議,所以不能按照民訴法第202條的規定處理本案被執行人提出的異議。被執行人若認為本案准予強制執行裁定確有錯誤,可以提出執行異議,其救濟途徑應由法院負責審查申訴部門進行審查,並按照審判監督程序處理。(作者單位:安徽省明光市人民法院)
⑥ 本案能否替代履行
判決生效後,因被告乙未自動履行義務,原告甲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分歧: 本案在執行過程中,被執行人乙委託他人書寫了致歉信,內容經法院審核符合要求後,在「××小區」商住樓售樓處附近予以張貼。但申請人甲認為該行為不可由他人替代履行,理由是行為與人身存在密切聯系,被執行人叫別人替代履行,申請人的權利沒有得到切實維護,也是對生效判決的不尊重,故要求被執行人本人親自書寫致歉信並張貼。評析: 筆者認為,本案的行為可以替代履行,被執行人已完成生效法律文書指定的行為,該案可以作結案處理。 第一、行為是否可以替代履行,法律並沒有絕對統一的標准,甚至同一行為在不同情況下其可替代性也不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第60條規定,被執行人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中指定的行為的,人民法院可以強制其履行。對於可以替代履行的行為,可以委託有關單位或他人完成,因完成上述行為發生的費用由被執行人承擔。對於只能由被執行人完成的行為,經教育,被執行人仍拒不履行的,人民法院應當按照妨害執行行為的有關規定處理。 第二、本案是「以張貼致歉信的方式」向原告甲賠禮道歉。致歉信作為一種載體如同將道歉的文字在媒體上播發或刊登,同樣能達到眾所周知的目的,並能在一定范圍內消除影響。本案中的被執行人已經委託他人書寫了致歉信並張貼在法院指定的地點,達到了判決要求為原告消除影響、恢復名譽之目的,所以該行為可以替代履行。 第三、本案判決書的主文並沒有要求被告乙向原告甲當面作出賠禮道歉的行為,如果是當面道歉,則非由被執行人本人實施,具有不可替代性,如果由第三人代為履行,其效果與被執行人親自履行有著較大差異。因此,本案致歉信的內容只要經法院審核符合要求,即可由被告委託他人代為張貼,此行為符合判決書的主文要求。(作者單位:安徽省明光市人民法院)
⑦ 請問05508777225這個號碼是安徽省明光市人民法院的號碼嗎
歸 屬 地: 安徽省滁州市
運 營 商: 中國電信(固定電話)
固話區號: 0550
只能查到是滁州的電話號碼,至於是不是你說的法院的電話號碼,
就要你自己打電話去問了。
⑧ 江永躍:刑訴法修改後如何審查羈押必要性
修改後的刑事訴訟法第93條規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逮捕後,人民檢察院仍應當對羈押的必要性進行審查。對不需要繼續羈押的,應當建議予以釋放或者變更強制措施,有關機關應當在十日以內將處理情況通知人民檢察院。」賦予了檢察機關對逮捕後羈押必要性作進一步審查的權力,其目的在於強化檢察機關對羈押措施的監督、降低羈押率,保障嫌疑人的合法權利。但是對於羈押必要性審查程序的啟動、審查標准、方式以及權利救濟等具體操作流程,並沒有作詳細的規定,缺乏可操作性。筆者認為,檢察機關應當結合刑訴法修改的精神和檢察工作實際,對該制度進行細化和完善,以便於具體執行。
一、羈押必要性審查程序的啟動
修改後的刑訴法第93條規定了羈押必要性的審查主體是檢察機關,但是對於由誰來啟動這個程序,修改後的刑訴法並沒有加以規定。筆者認為:
(一)檢察機關作為法律監督機關,可以依職權主動審查。
1、偵查羈押階段羈押必要性審查。對偵查活動的監督是檢察機關偵查監督科的一項重要工作職責,所以偵查羈押階段的羈押必要性審查應當由偵查監督科來履行。由於目前檢察機關特別是某些基層檢察機關偵查監督部門案多人少矛盾突出,對作出逮捕決定的案件全部進行羈押必要性審查不太現實。但是可以在捕後偵查羈押階段,針對特定案件,如:(1)案情重大敏感、社會關注度高案件或者未成年人、在校生犯罪案件,在審查逮捕階段因為特定原因必須作出逮捕決定的;(2)具有刑事和解空間的輕傷害案件、交通肇事等過失犯罪案件,在審查逮捕時,由於被害人及其親屬情緒過於激動,無法達成刑事和解而必須作出逮捕決定。對於上述兩類案件,檢察機關作出逮捕決定以後,偵查監督部門應該對犯罪嫌疑人的羈押必要性予以隨時跟蹤監督,一旦發現有影響羈押情形發生或存在,應立即啟動羈押必要性審查程序,從而更進一步保障犯罪嫌疑人的權利。
2、審查起訴階段羈押必要性審查。檢察機關的審查起訴部門,應當將羈押必要性審查作為案件審查的一部分。在告知被告人權利義務時應當告知被告人有權提請檢察機關啟動羈押必要性審查程序。案件承辦人在審查案件過程中需要對被告人適用強制措施是否正確和適當進行審查,發現不應當繼續羈押的,應當及時啟動羈押必要性審查程序。
3、審判階段羈押必要性審查
現行刑事訴訟法和修改後的刑事訴訟法都規定,人民法院可以決定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司法實踐中,當刑事案件進入審判階段後,人民法院將處於取保候審、監所居住等不在押被告人直接決定逮捕收監的案件為數不少,對此,檢察機關也應當對其捕後羈押必要性予以審查。檢察機關公訴部門依職權應當對刑事案件的審判活動予以監督。人民法院對被告人作出逮捕決定是審判活動的一部分。建議修訂後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規定人民法院在決定逮捕被告人的同時,應當通知人民檢察院的公訴部門。公訴部門接到通知後應立即啟動羈押必要性審查,如果發現被告人沒有違反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的相關規定,應當要求人民法院變更強制措施或釋放。
4、檢察機關監所部門羈押必要性審查。監所檢察部門是刑事訴訟監督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工作任務是依法對刑罰執行和監管活動實行監督。所以,監所檢察部門在整個刑事訴訟階段如發現被逮捕羈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患有影響繼續羈押的嚴重疾病的、生活不能自理等不宜繼續羈押的,以及在監管期間有突出表現、悔罪表現明顯,不再有社會危險性的,監所檢察部門應當啟動羈押必要性審查程序。
(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辯護人可以申請被動審查。
修改後的刑訴法第95條規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辯護人有權申請變更強制措施。為了將該條規定落到實處,辦案機關應當在進入各自訴訟階段後及時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該項權利及舉證事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辯護人自宣布逮捕後,根據犯罪嫌疑人的認罪態度、積極退贓或主動賠償損失、有悔罪表現等相關情況,有權隨時申請羈押必要性審查。同時為了避免隨意提請審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一方應當同時提供其不具有繼續羈押必要性的相關事實材料。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根據家庭生活情況,也可以申請羈押必要性審查,如: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可以根據監管條件的加強而申請解除對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羈押;因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近親屬在其被羈押期間死亡或發生其他意外,導致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成為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撫養人等。
二、羈押必要性的審查方式
為了全面准確查明羈押必要性事實,減少羈押的行政審批色彩,彰顯程序正義,檢察機關在進行羈押必要性審查時除了依據自身的職責進行必要的調查外,還要聽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辯護人的意見,同時也應當聽取被害人意見,特別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請被動審查的案件,檢察機關甚至可以考慮啟動聽證程序,圍繞羈押必要性,由各方充分表達意見。由於羈押必要性審查必須考量偵查、審判工作需要,並且只有偵查機關、人民法院對訴訟進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身及社會危險性有充分了解,因此檢察機關進行羈押必要性審查還應當充分聽取偵查機關和人民法院的意見。
三、羈押必要性審查的標准
羈押必要性審查其實也是逮捕必要性審查的延續,可以參照逮捕的適用條件,同時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期間的表現,結合案件事實證據和法律政策適用變化,案件證據固定及訴訟進展情況,犯罪嫌疑人犯罪性質、犯罪情節、主觀惡性、悔罪表現、監護條件等情況,綜合評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無繼續羈押必要性。在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實供述犯罪事實,採取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等措施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前提下,可以視為不具有繼續羈押必要性。如:依法可能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已經羈押的期限與可能判處刑期基本相當的;未成年人犯罪、在校學生犯罪案件,在逮捕時不具備監管條件但現在已經具備的;交通肇事、輕傷害案件,逮捕時沒有達成刑事和解現在已經和解並實際履行完畢的;等等。
四、羈押必要性審查的結果
修改後刑事訴訟法第93條規定:「有關機關應當在十日以內將處理情況通知人民檢察院」。由此可見,在羈押必要性審查過程中,檢察機關不能直接決定釋放或變更強制措施,只能建議逮捕措施的提請機關決定釋放或變更,並對予以釋放或變更強制措施情形予以監督,以體現訴訟職能和訴訟監督職能分離,利於辦案部門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作出相應的決定。但是該條文沒有規定監督對象即有關機關的具體義務以及不履行義務時應承擔的法律後果,使得檢察機關的監督缺乏法律的剛性保障,筆者建議對此應當盡早出台相關司法解釋對具體操作問題進行明確。
五、羈押必要性審查結果的救濟
任何一種法律權利如果缺少救濟就形同虛設。羈押措施是直接限制或剝奪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它使得一個在法律上處於無罪地位的公民喪失或者基本喪失了從事正常社會活動的必要條件。羈押必要性審查制度雖然直指司法實踐中存在超期羈押頑症和不必要關押問題,目的在於對逮捕的合法性和羈押的必要性進行審查,其根本目的是在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和自由,防止公權力對公民權利的侵害。為了使「尊重和保障人權」這一新刑訴法的任務等到實現,筆者認為應當建立羈押必要性說理制度。無論是繼續羈押還是解除羈押,都應當將理由和依據對當事人雙方進行必要的解釋,特別是不能忽視被害人權益的保護,從而提升檢察機關執法行為的公信力。檢察機關與有關機關之間也應當建立說理制度,檢察機關經審查認為在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需要繼續羈押,在建議有關機關予以釋放或變更強制措施的同時應當附書面說明理由;如果有關機關不同意檢察機關建議的,也應當向檢察機關書面說明理由,檢察機關經審查認為理由成立的,如果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辯護人申請審查的,檢察機關予以告知。檢察機關經審查理由不成立的,可以通知有關機關對沒有繼續羈押必要性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予以釋放或變更強制措施,有關機關應當執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對羈押必要性審查結果不服的,均有權向同級人民檢察院申請復議,或向上一級人民檢察院申訴。安徽省明光市檢察院 副檢察長 江永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