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院判決法

法院判決法

發布時間: 2022-06-05 21:46:32

法院判決流程

法院判決流程分為開庭、法庭調查、法庭辯論、被告人最後陳述、評議、審判五個階段。
法律分析
法院判決流程第一步為開庭。開庭前需准備:各人進場,書記員點清當事人是否到齊並宣布法庭紀律,隨後法官們進場,全體起立,坐下後,審判長敲法錘,宣布開庭,簡述案由。當事人介紹審判人員,告知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義務,詢問當事人有沒有要迴避的,沒有的就繼續進入下一輪,有則需要延期審理。第二步法庭調查。由公訴人讀起訴書或原告讀起訴狀,原告有代理人的要讀代理詞,同時被告自我辯護,有代理人的,代理人宣讀辯護詞或答辯詞。接下來雙方輪流舉證,並就證據能否被採納或其證明力大小互相辯論。第三步法庭辯論。等雙方都舉證完完,審判長宣布結束法庭調查,開始法庭辯論,公訴人、被告人或雙方當事人及其代理人輪流發表對自己有利的對案件的處理意見。第四步被告人做最後陳述或雙方當事人作最後發言。當審判長認為事實都辯清楚了之後,會結束法庭辯論,進行這一環節。第五步合議庭退庭評議。評議內容是討論如何判案,此環節為保密環節。最後當庭宣判或宣布定期宣判。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九十條 公訴人、辯護人應當向法庭出示物證,讓當事人辨認,對未到庭的證人的證言筆錄、鑒定人的鑒定意見、勘驗筆錄和其他作為證據的文書,應當當庭宣讀。審判人員應當聽取公訴人、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意見。
第一百九十一條 法庭審理過程中,合議庭對證據有疑問的,可以宣布休庭,對證據進行調查核實。人民法院調查核實證據,可以進行勘驗、檢查、查封、扣押、鑒定和查詢、凍結。

② 法院判刑的時候是根據什麼判的

法律分析:法院判刑是根據刑法的相關規定來實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任務,是用刑罰同一切犯罪行為作斗爭,以保衛國家安全,保衛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保護國有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擔的刑事責任相適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二百零一條 對於認罪認罰案件,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判決時,一般應當採納人民檢察院指控的罪名和量刑建議,但有下列情形的除外:

(一)被告人的行為不構成犯罪或者不應當追究其刑事責任的;

(二)被告人違背意願認罪認罰的;

(三)被告人否認指控的犯罪事實的;

(四)起訴指控的罪名與審理認定的罪名不一致的;

(五)其他可能影響公正審判的情形。

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量刑建議明顯不當,或者被告人、辯護人對量刑建議提出異議的,人民檢察院可以調整量刑建議。人民檢察院不調整量刑建議或者調整量刑建議後仍然明顯不當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作出判決。

③ 法院判決的法律依據是什麼

不包括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第一百三十八條判決書應當寫明:(一)案由、訴內訟請求、爭議的容事實和理由;(二)判決認定的事實、理由和適用的法律依據;(三)判決結果和訴訟費用的負擔;(四)上訴期間和上訴的法院。判決書由審判人員、書記員署名,加蓋人民法院印章。

④ 法院判決書下來了後的流程

法院判決書下來之後如果對判決的結果有任何的不服,那麼是可以提出異議的,但提出的時間也只有十五天,只要在規定的時間之內提出來,並擁有合法的證據,那麼就可以讓法院受理自己的請求。
法律分析
判決書下來後,進行的程序是:1、15天內,決定是否上訴,民事判決書通常會有十五天的上訴期,在此期間,原被告雙方都可以進行上訴。2、若上訴,則進入二審程序,若雙方均未上訴,則判決生效,具有給付義務內容的案件會進入履行期,在此期間,負有履行
義務的一方應當時履行相關給付義務。3、履行期過後之後,若負有履行義務一方的當事人沒有及時履行相關的義務,則另一方當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則進入強制執行程序。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但二審判決即為終審判決,當事人不得再上訴。對二審判決若有異議,認為程序、實體上有錯誤時,可提起再審(我國稱為審判監督程序)。審判監督程序的啟動有三種形式:當事人申請再審,法院決定再審,檢察院抗訴進行再審三種。通常判決會有十五天的上訴期,在此期間無論是哪一方當事人對判決不服都可以提起上訴。上訴期過了之後,如果各方當事人均未上訴,則判決生效,具有給付義務的案件會進入履行期,在此期間負有履行義務的一方要及時履行相關義務。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六十四條 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⑤ 法院判決依據法律還是法規

法律分析:可見,民事法院所作出的任何一種判決,其依據必然是我國的法律制度。當然,每一起不同的民事糾紛當中,法院的判決依據在這里根本就無法一概而論。程序法只是用來約束民事法院的審判工作,民事糾紛關鍵還是要參考相應的實體法進行判決的,毫無法律依據的判決是不產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依據的法律依據是與各種民事法律,法規,司法解釋等等,理論上的問題就沒有必要再探討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六十一條 人民法院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

第一百四十九條 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六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准。

⑥ 法院的判決書和調解書有什麼區別

法院判決書和調解書區別如下:
1、解決糾紛的方式不同。
民事調解書反映的是人民法院依法進行調解,促成雙方當事人自願、合法地達成協議的內容。
民事判決書反映的則是人民法院依法以判決的形式解決糾紛的內容。
2、體現的意志不同。
民事調解書在合法的前提下,主要體現了雙方當事人的意志,是人民法院依法對雙方當事人自願達成的協議的確認。
民事判決書則體現了人民法院的意志即國家的意志。
3、發生法律效力的時間不同。
民事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後,即具有法律效力。
民事判決書只有在上訴期過後,當事人不上訴的情況下才發生法律效力。
4、適用的條件不同。
民事調解書是人民法院依法進行調解,促成當事人自願、合法達成解決糾紛的協議而予以認可時適用的法律文書。
民事判決書則是人民法院對案件經過審理,就案件依法作出判決時適用的法律文書。
5、反映的內容及其文書格式不同。
民事調解書的格式較為簡單,內容扼要。
民事判決書的格式較為復雜,且內容詳實。
調解書是指人民法院製作的確認雙方當事人協議內容的法律文書。它是法律應用寫作研究的重要文種之一。是仲裁庭或仲裁員根據經過調解雙方達成的協議製作的記載該調解結果的具有約束力的法律文。
判決書有一審程序的民事判決書、二審程序的判決書和審判監督程序的民事判決書等幾種類型。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四條 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第二百三十六條 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也可以由審判員移送執行員執行。
調解書和其他應當由人民法院執行的法律文書,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

熱點內容
婚姻法那條最不合理 發布:2025-02-02 09:08:55 瀏覽:272
違反行政法規導致合同無效 發布:2025-02-02 09:08:22 瀏覽:482
廣州市天河法院 發布:2025-02-02 08:55:03 瀏覽:363
工資隨意更改勞動法怎麼辦 發布:2025-02-02 08:06:44 瀏覽:595
模範法官胡國運的妻子 發布:2025-02-02 07:59:34 瀏覽:234
貴陽有名離婚律師 發布:2025-02-02 07:43:16 瀏覽:515
有關禁毒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2-02 07:28:50 瀏覽:350
香港律師資格考試 發布:2025-02-02 06:53:18 瀏覽:335
新民事訴訟法涉外基層法院 發布:2025-02-02 06:45:22 瀏覽:789
港府司法復核 發布:2025-02-02 06:25:04 瀏覽: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