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最新動態
㈠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關於稅務行政案件起訴期限問題的電話答復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關於稅務行政案件起訴期限問題的電話答復
(1990年12月27日)
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
你院行審文字(90)第42號關於稅務行政案件起訴期限的請示報告收悉。經研究,同意你院意見,即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三十八條第二款的規定:「申請人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暫行條例規定當事人不服稅務機關復議裁決的起訴期限為三十日。因該條例屬於行政法規,不屬於法律,故應適用行政訴訟法規定的起訴期限。如果稅務復議裁決交代起訴期限為三十日,當事人在接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後至三十日以前向人民法院起訴的,應視為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提起訴訟。
此復
附: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關於稅務行政案件起訴期限的請示報告
(行審文字(90)第42號)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
我省十堰市中級人民法院請示,行政訴訟法第三十八條第二款規定:「申請人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而《稅收徵收管理暫行條例》第四十條規定:「……申請人對答復不服的,可以在接到答復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前者是法律,後者是法規,二者規定的起訴期限不同,應如何確定。
我院審判委員會討論認為,依照法律高於行政法規效力的原則,應按行政訴訟法確定的十五日執行。同時認為,行政訴訟法的本意是為了充分保護當事人的訴權,行政管理相對人大多是依照具體行政行為所依據的法律、法規規定的起訴期起訴。我們的意見是,在當前沒有作出法律解釋和司法解釋的情況下,具體行政行為交代起訴期為三十天的,應該受理;沒有交代起訴期的,按十五天的時限受理。
以上意見妥否,請批示。
1990年12月21日
㈡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應當允許檢察院派書記員隨檢察長或檢察員出庭支持公訴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應當允許檢察院派書記員
隨檢察長或檢察員出庭支持公訴的通知
(1986年11月7日)
法(司)通〔1986〕3號
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
近接最高人民檢察院轉來湖北省人民檢察院刑事檢察處和遠安縣人民檢察院兩位同志的信,反映有的法院拒絕檢察院派書記員隨檢察長或檢察員出庭辦理記錄工作一事。經我們研究認為,雖然刑事訴訟法、人民法院組織法和人民檢察院組織法對檢察院可否派書記員隨檢察長或檢察員出庭支持公訴問題未作明確規定,但從審判實踐來看,檢察院派書記員隨檢察長或檢察員出庭有利於工作,應當允許。
特此通知
㈢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破產清算組在履行職責過程中違約或侵權等民事糾紛案件訴訟管轄問題的批復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破產清算組在履行職責過程中違約或侵權等民事糾紛案件訴訟管轄問題的批復》已於2004年6月17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317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04年6月28日起施行。
二00四年六月二十一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破產清算組在履行職責過程中違約
或侵權等民事糾紛案件訴訟管轄問題的批復
(2004年6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
第1317次會議通過法釋[2004]5號)
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
你院鄂高法[2003]383號《關於破產清算組在履行職責過程中違約或侵權等民事糾紛案件訴訟管轄問題的請示》收悉。經研究,答復如下:
企業被宣告破產後,清算組因履行清算職責對他人違約或者侵權引起的民事訴訟,發生在破產程序終結之前的,由受理破產案件的人民法院管轄,在破產程序中一並處理。
此復。
㈣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關於對再審改判前因犯新罪被加刑的罪犯再審時如何確定執行的刑罰問題的電話答復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
關於對再審改判前因犯新罪被加刑的罪犯再審時
如何確定執行的刑罰問題的電話答復
(1989年5月24日)
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
你院鄂法研(1988)33號《關於對再審改判前因犯新罪被加刑的罪犯再審時應如何確定執行的刑罰問題的請示報告》收悉。經研究,答復如下:
原則上同意你院意見,即對於再審改判前因犯新罪被加刑的罪犯,在對其前罪再審時,應當將罪犯犯新罪時的判決中關於前罪與新罪並罰的內容撤銷,並把經再審改判後的前罪沒有執行完的刑罰和新罪已判處的刑罰,按照刑法第六十六條的規定依法數罪並罰。關於原前罪與新罪並罰的判決由哪個法院撤銷,應視具體情況確定:如果再審法院是對新罪作出判決的法院的上級法院,或者是對新罪作出判決的同一法院,可以由再審法院撤銷;否則,應由對新罪作出判決的法院撤銷。對於前罪經再審改判為無罪或者免予刑事處分的,其已執行的刑期可以折抵新罪的刑期。執行本答復中遇有新的情況或問題,請及時報告我們。
## 附: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
關於對再審改判前因犯新罪被加刑的罪犯再審時
應如何確定執行的刑罰問題的請示報告
(鄂法研(1988)33號)
最高人民法院:
我省法院在審判實踐中,經常碰到對再審改判前因犯新罪被加刑的罪犯在再審時難以確定其執行的刑罰的問題。我們認為,對再審改判前因犯新罪被加刑的,再審時應按刑法第六十六條的規定,將前罪經再審改判而未執行完的刑罰同後罪所判處的刑罰合並,依照數罪並罰的原則,決定執行的刑罰。
但上述作法中存在兩個問題:一是對罪犯犯新罪時的判決中關於新罪與前罪並罰的內容是否撤銷?同哪幾個法院撤銷?二是對前罪再審改判無罪或者免予刑事處分的,其已執行的刑期是否應當折抵新罪的刑期?我們認為,對同一犯罪事實不能有兩個相互矛盾的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並立,再審改判時,對罪犯犯新罪進行判處的判決中關於新罪與前罪並罰的內容應當撤銷。如果再審法院與對新罪作出判決的是同一法院,或者再審法院是對新罪作出判決法院的上級法院,上述內容由再審法院撤銷;若不是,則由對新罪作出判決的法院撤銷為宜,前罪經再審改判為無罪或免予刑事處分的,其已執行的刑期與新罪判處的刑罰雖然所依據的不是同一事實,但考慮到罪犯是不應受到的限制自由,因而將原已執行的刑期折抵新罪的刑期比較合理。
當否,請指示。
1988年9月20日
㈤ 湖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湖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議事規則》的決定(2021)
一、將第一條修改為:「為了保障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以下簡稱常委會)依法行使職權,規范常委會組成人員的議事行為,提高議事質量和效率,根據憲法和法律的有關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規則。」二、增加兩款作為第二條第二款、第三款:「常委會組成人員應當自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常委會組成人員應當忠於憲法,維護憲法權威,履行法定職責,忠於祖國,忠於人民,嚴守國家秘密,密切聯系省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和人民群眾,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三、將第三條修改為:「常委會應當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健全思想引領、學習在先的工作機制。
「常委會會議審議議案、決定問題時,應當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堅持實事求是,堅持依法辦事,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堅持集體行使職權。」四、將第二章章名修改為「會議的准備和召開」。五、將第五條修改為:「常委會會議每兩個月至少舉行一次。遇有特殊情況,主任會議可以決定適當提前或者推遲召開會議。
「會議一般採取現場出席的方式召開,特殊情況下,經主任會議決定,可以採取電視電話或者網路視頻的方式召開。
「常委會會議由主任召集並主持,主任因故不能出席會議時,可以委託副主任召集並主持會議。」六、將第七條第二款修改為:「常委會秘書長根據常委會年度工作計劃和實際情況,召集省人大常委會、省人民政府、省監察委員會、省高級人民法院、省人民檢察院有關負責人聯席會議,研究提出常委會會議的建議議題,經常委會主任或者主持會議的副主任確定後,提請主任會議決定。重要議題經常委會黨組會議研究同意後,提請主任會議決定。」七、將第九條中的「辦公廳」修改為「有關辦事機構」。八、將第十條修改為:「常委會組成人員或者列席會議的人員,應當按時出席或者列席常委會會議。因下列原因之一不能參加會議的,應當按照規定請假:
「(一)參加中央、國家層面重要會議和活動的;
「(二)參加省委重要會議和活動的;
「(三)參加因公出國(境)訪問活動的;
「(四)參加公共衛生應急、搶險救災或者處理事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事關社會穩定等突發事件的;
「(五)因病住院、行動不便等不能參加會議的;
「(六)其他特殊原因不能參加會議的。
「常委會有關辦事機構應當定期通報出席或者列席人員參加常委會會議的情況。」九、增加一條作為第十一條:「在常委會會議舉行前,有關專門委員會和常委會有關工作機構應當組織調研、視察等活動,為常委會會議審議做好准備。」十、將第十一條改為第十二條,第一款修改為:「常委會舉行會議時,下列人員列席會議:
「(一)省人民政府、省監察委員會、省高級人民法院、省人民檢察院的主要負責人;
「(二)不是常委會組成人員的專門(工作)委員會組成人員;
「(三)常委會副秘書長,常委會有關工作機構和辦事機構以及省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的負責人;
「(四)設區的市、自治州、直管市和神農架林區人大常委會主任或者副主任;
「(五)縣(自治縣、不設區的市、區)人大常委會主任;
「(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和省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七)主任會議決定的其他人員。」十一、將第十二條改為第十三條,修改為:「向常委會提出議案或者報告工作的單位,其主要負責人應當到會作議案的說明或者專項工作報告。」十二、將第十三條改為第十四條,第二款修改為:「全體會議和聯組會議,由主任或者副主任主持;分組會議由各組召集人輪流主持。」十三、將第十四條改為第十五條,在其中的「省人民政府、」後增加「省監察委員會、」。十四、將第十六條改為第十七條,在第一款中的「有關方面的負責人」後增加「和公眾」;第二款修改為:「會議通過的地方性法規、決議、決定和人事任免事項等,應當及時在湖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報、湖北人大網和湖北日報上刊載。」
㈥ 湖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湖北省人民代表大會議事規則》的決定(2021)
一、將第二條修改為:「省人民代表大會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實行民主集中制原則,充分發揚民主,嚴格依法辦事,集體行使憲法、法律賦予的職權。」二、增加一條,作為第三條:「省人民代表大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全過程人民民主,始終同人民保持密切聯系,傾聽人民的意見和建議,體現人民意志,維護人民利益,接受人民監督。」三、將第三條改為第四條,修改為:「省人民代表大會會議一般於每年第一季度舉行。會議召開的日期、地點,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以下簡稱常務委員會)決定並予以公布。
「遇有特殊情況,常務委員會可以決定提前或者推遲召開會議。提前或者推遲召開會議的日期不能在當次會議上決定的,可以另行決定,或者授權常務委員會主任會議決定並予以公布。
「常務委員會認為必要,或者有五分之一以上代表提議,可以臨時召集省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四、將第四條改為第五條,第二款修改為:「每屆省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本屆省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以下簡稱代表)選舉完成後的兩個月內,由上屆常務委員會召集。」五、將第五條改為第六條,刪去第二款、第三款。六、將第六條改為第七條,第一款第一項修改為:「(一)提出會議議程草案」。七、將第七條改為第八條,修改為:「常務委員會應當在省人民代表大會舉行會議的三十日前,將開會日期和建議會議討論的主要事項通知代表。在省人民代表大會會議舉行前,常務委員會可以組織代表研讀討論擬提請審議的法規草案,徵求代表的意見,並通報會議擬討論的主要事項的有關情況。
「常務委員會、省人民政府、省高級人民法院、省人民檢察院應當在省人民代表大會舉行會議前,將擬提請審議的工作報告及說明發給代表,徵求意見。
「臨時召集的省人民代表大會會議不適用前兩款規定。」八、將第八條改為第九條,第一款中的「駐鄂解放軍代表單獨組成代表團」修改為「駐鄂人民解放軍和人民武裝警察部隊的代表組成一個代表團」。九、將第十一條改為第十二條,第二款修改為:「除每屆省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外,省人民政府組成人員,省監察委員會、省高級人民法院和省人民檢察院的負責人一般不擔任主席團成員職務。」十、將第十二條改為第十三條,第一款第二項中的「各委員會」修改為「各專門委員會」。十一、將第十三條改為第十四條,第一款、第二款中的「召集」修改為「召集並主持」;刪去第三款第三項。十二、將第十四條改為第十五條,第二款修改為:「主席團會議討論重大的專門性問題時,主席團常務主席可以召集有關機關負責人參加會議,匯報情況,回答問題。」十三、增加一條,作為第十七條:「出席省人民代表大會會議是代表的法定職責。
「代表應當按時出席會議,遵守會議紀律,依法履行職責。代表因病或者其他特殊原因不能出席的,會前由選舉單位向常務委員會辦理書面請假手續;會議期間由代表團向秘書處辦理書面請假手續。未經批准兩次不出席省人民代表大會會議的,依法終止其代表資格。
「秘書處應當向主席團報告代表出席會議的情況和缺席的原因。」十四、將第十五條改為第十八條,第一款第一項修改為:「(一)不是代表的省人民政府組成人員、省監察委員會主任、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第三項修改為:「(三)不是代表的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的負責人」;第四項修改為:「(四)常務委員會決定列席會議的其他有關機關、團體的負責人」。
第三款修改為:「省人民政府、省監察委員會、省高級人民法院、省人民檢察院的列席人員,應當按照會議的安排和要求,列席會議,聽取意見。」十五、將第十七條改為第十九條,第一款中的「省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公開舉行」修改為「省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公開舉行,會議議程、日程和會議情況予以公開」。
刪去第二款。十六、將第十八條改為第二十條,修改為:「省人民代表大會舉行會議,應當按照務實、高效的原則合理安排會期和會議日程。會議期間,各代表團應當按照會議日程進行審議。
「代表在各種會議上的發言,由秘書處整理紙質或者電子簡報印發會議,並可以根據本人要求,將發言記錄或者摘要以紙質或者電子形式印發會議。
「省人民代表大會全體會議可以旁聽。旁聽辦法由常務委員會另行規定。」
㈦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信用社違反規定手續退匯給他人造成損失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批復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信用社違反規定手續退匯給
他人造成損失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批復
(1988年10月18日法(經)復<1988>45號)
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
你院鄂法(1988)經字第25號請示收悉。關於信用社違反《中國人民銀行結算辦法》辦理退匯造成損失是否應當作為訴訟主體參加訴訟並承擔民事責任問題,經研究,答復如下: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十二日,湖北省農牧工商聯合公司電匯92000元貨款給湖北省建始縣高店子鎮收購站。後因該收購站無貨可供,雙方於一九八六年元月三日到花園鄉信用社辦理了匯款手續,信用社收取了匯費,結算了全部貨款利息,發出了蓋有信用社公章和其負責人私章的「收購站退匯湖北省農牧工商聯合公司貨款92036.70元」的匯款證明,該證明由聯合公司帶回武漢。同年元月四日,收購站獨自到花園鄉信用社要求撤銷匯款,信用社負責人在未收回原匯款證明的情況下撤銷了匯款,收購站即將該款項支解,使聯合公司蒙受了經濟損失。
花園鄉信用社違反《中國人民銀行結算辦法》第十條第七項「匯款單位對匯出款項,要求退匯時,應備正式函件、攜帶原匯款回單向匯出行申請退匯」的規定,不僅沒有「准確及時地辦理結算」將貨款及時匯給收款人,反而在未收回自己出具的匯款證明、申請人手續不全的情況下辦理了退匯手續,從而給收款人聯合公司造成了經濟損失。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經一百零六條第一款和第二款規定之精神,可以將信用社作為訴訟當事人,依法追究其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