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能的法官
『壹』 最高法前院長肖揚自殺了是真的嗎
假的。
肖揚於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03年至2008年,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中共第十五屆、十六屆中央委員。最高人民法院院長任內,肖揚致力於司法改革;在基層人民法院曾進行過諸多試驗:如北京朝陽區法院的訴前調解與和解機制改革,天津法院在司法救助上的探索等。
『貳』 擇日宣判,是不是有一個中國特色法官這么無能猶猶豫豫拿不定主意嗎職業素養何在
你的意思是不需慎重,不需合議,然後才彰顯職業素養?
感謝您沒有從事司法工作
希你明白,如果是刑事案件,無論是原故還是被告,判決結果可能是改變他們一輩子的事情
如果是民事或者行政案件也不應該輕易判決的
另,覺得你自己的祖國不爽,請離開
如果覺得自己有能力讓自己祖國向更好的方面發展請自己行動
沒事在網上瞎說建議你玩游戲或者出門去看看陽光
『叄』 怎樣對付法院執行庭的法官
法院應該有辦法
如果有的話,可以先執行該部分。 1,找到被告住所地(起訴書或者保險合同),申請法院強制執行,可以搜查。
2,如果還找不到,法院有權利凍結被告人的銀行賬戶,並進行劃撥。
3,如果你們是被車撞了,可以要求保險公司按照第三者責任險先行賠付,之後保險公司可以向肇事人追償,但不能因為肇事人逃避而拒絕賠付。可以起訴保險公司。
4,可以考慮與執行有關的犯罪,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執行判決裁定失職罪。如果可以收集到相關證據,可以從側面督促該執行盡快完成。 可以向法院執行庭申請強制執行。 向法院執行廳申請強制執行。 1。向法院執行庭申請強制執行.
2。積極尋找被告可供執行的財產線索,比如:財產、銀行存款帳號等等
3。要求保險公司先行賠付,符合規定不陪,起訴保險公司 這種情況太多了
法院也是無能啊
他們就是欺負老百姓!!!! 判決生效1個月後向法院執行廳申請執行。需帶的材料:身份證,判決書原件及復印件,執行費(原告先行墊付,後由被告交付),到法院當時再填寫一份申請執行文件即可 向法院執行廳申請強制執行,接下來諸如凍結被告帳戶上的資金等等一系列的事,法院有義務去執行。天網恢恢,壞人終有一天會招報應的,你不用太著急。 通緝他 你這個有點麻煩,又牽涉保險公司,只有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先要墊付執行費,是根據你的索賠金額按一定比例交,執行後由被告人再還給你。不過這裡面太復雜,如果有熟人在法院就快些。我們前面打了一場官司,贏了,被告也不還錢,追了好多次,每次去他不是說沒有,要麼你一去他就跑了,沒法,我叫老公到執行庭申請強制執行,雖然有熟人也收了兩年多才擠牙膏似的收回了借款。現在欠錢的是大爺,憑你個人根本沒法,要麼你僱人打他,但這還是得花錢,出了人命,你還得負責,所以最穩妥的就是強制執行 繼續告他,起訴他。 你好!看了你的簡述我給你以下幾個提議:1. 向法院申請要求強制執行!
2. 如果被告跑了,你可以要求其直系親屬代為償還!(我記得好像法律條文中有那麼寫的,我也不能確定)3.你最好找個律師咨詢咨詢,因為他們比較專業對於此類案情也比較熟悉能替你討回公道!4.實在不行那就把保險公司也告上去,特別是對於他說的:『保險公司說是那被告的車子的剎車有問題,我們不予以賠償。」這句話根本就是不經大腦思考,一點專業水平也沒有!車輛保險是什麼呀?讓他回去再多念幾年書吧!以上建議僅供參考!! 最有效的方法是向法院申請執行。 1.你可以向法院提供一些被執行人可供執行的財產,房產等. 2.如果判決書上的判決有涉及到保險公司的話,你可以申請執行保險公司,要沒有你就是找也不管事3.如果上面的兩條都行不 通的話你只有向法院提出申請,按拒不執行判決罪,讓公安機關介入對被執行人進行追捕.當然這也是需要時間,有個過程在里邊的. 向法院申請強自執行 1.到法院去要求用被告人的固定資產進行賠負!
2.如不夠可以請公安部門對被告人實施通緝! 1 .要求保險公司承擔應該承擔的賠付義務。
2。積極尋找被告可供執行的財產線索,比如:財產、銀行存款帳號等等
3。要求保險公司先行賠付,符合規定不陪,起訴保險公司 他肯定有固定資產,可以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由於你的描述不是很完整,所以我只能大概猜測你的情況:是不是被告撞了你,或者開車撞壞了你的什麼東西,總之是給你帶來不小的損失。不然被告不會跑的。 這種情況下,你首先 應該確認一下,你知道的被告有什麼固定財產,比如,房子、汽車。最好能了解一下他的財產狀況 ,方便法院強制執行。 另外,你也可了解一下相關保險法律。看看你的損失是不是應由保險公司賠付。當然,最好咨詢一下律師。期待你能找到被告,或者他良心發現主動回來。 可以找人揍他一頓 看他換簿環 先找律師咨詢一下,他們對此比較熟悉,跟法院也好打交道.
我記得我回答過這樣一個問題,真的沒辦法的,除非你有證據他在那裡有財產 根據婚姻法的規定,夫妻一方有債務,另一方對此有連帶清償責任.
你最好將保險合同拿到手,不然無法為你解答.是財產保險合同還是財產保險合同中的責任保險合同.如果是責任保險合同,在起訴時你就應將保險公司以第三人的名義同時提起訴訟;如果是商業保險,看一下保險條款中的除外責任. 現在的問題是你在起訴時有沒有將保險公司列為被告,如起訴時已列為被告的話,那保險公司也是被執行主體,那麼現在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了,法院可直接執行保險公司的。如沒列保險公司為被告那現在被告跑了你只能向法院提供被告的去向和可供執行的財產了。 你說的情況可能法院的判決書中只有被告沒有保險公司吧?
如果這樣的話,你只能申請法院強制執行被告的財產,如果被告跑了,你可以向法院提供他的財產下落。如果提供不出來,法院也查找不到他的財產的話,執行就很困難了。你要積極打聽和查找被告財產情況,包括他家庭財產的情況,都是執行的范圍,並經常向執行法官要求執行,現在全國范圍的執行難,說實在的,你找到財產下落了,再找法官找的勤了,有關系了,執行就快一些。
另外,實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你自己可以要求法院與保險公司協調,看能否符合保險賠付的情況,如果符合,先讓法院將賠付凍結。如果被告人長期不回,他的家人也不行使保險賠償權利的話,你也可以依合同法的規定代位行使權利。
『肆』 在一個法庭上,法官有一個無能人的稱呼,請問「無能人」的法律定義
就是法官在法庭上沒有任何行為,只是單純的作為一個主持者,指控和辯護由檢察官和律師完成,判斷由陪審團完成,而法官無任何法律上的行為。
這是西方法庭的一種模式,在19世紀的時候比較普遍,現在由於糾問式和控制式的回歸,無能人的法庭模式已經越來越少了。
『伍』 遵循先例原則的內容與特點
內容摘要:遵循先例是英國一項基本的司法原則,在英國信仰先例遵循先例是由其制度、民族性和法官職業化特點等原因形成的。遵循先例在司法過程有其存在的價值,但我國還不宜把它作為一項司法原則。
關 鍵 詞:遵循先例 民族性 法官職業化
遵循先例是英美普通法系先例原則中一個最為通用的術語,是拉丁語Stare decisis et non quieta morere 的縮略語。遵循先例意指某個法律要點一經司法判決確立,便構成了一個日後不應背離的先例。
遵循先例基本內容
遵循先例即"以相似的方法處理相似的案件,並遵循既定的法律規則與實踐。"[1] 在現代英國普通法的實際操作中,這項原則相當復雜,一般來說它包涵了以下幾個要點:歐洲法院在解釋歐共體法時所作的判決對所有英國法院具有拘束力。上議院的判決對所有英國法院有拘束力,但它自己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不遵守自己先前的判決。上訴法院的判決對所有下級法院有拘束力,除特別情況外其民事分院必須遵循自己的先前判決,刑事分院在很多情況下並不那麼嚴格遵循自己先前判決。高等法院的判決對所有下級法院有拘束力,但對其自身無拘束力。不同分庭之間一般會相互尊重對方作出的判決,但如果認為先前一項判決有錯誤,則可以不遵循先例。所有下級法院均受以上高級法院判決的約束,它們的判決對其他任何法院及其自身無拘束力。先例的拘束力大體包括縱橫兩個方面。縱的方面是指上下級法院之間,下級法院必須嚴格遵守上級法院先前的判例,一個受先例拘束的法官往往是極不情願作出其判決,正如巴克利(Buckley)大法官在1915年物產經紀有限公司訴奧林比阿油渣餅有限公司案中所表述的那樣:"我想不出任何理由認為我自己宣布的判決是正確。相反,如果我有權按照自己的看法,依靠自己的推理,我將說它是錯的。但我受先例的約束--當然遵循先例是我的責任,我感到必須宣告我不得不作出的判決。"[2] 黑爾什姆(Halisham)大法官曾嚴厲批評下級法院規避上級法院先例的做法:"事實是我希望永遠不需要再這樣說了--在這個國家存在的法院等級制度中,每一個下級法院,包括上訴法院在內,都必須嚴格接受上級法院的判決。"[3] 先例的橫向拘束力是指同一法院或同一級法院先例的效力問題,這種效力與縱向效力不同,其基礎不是出於法院的等級結構而是導源於"法官的禮讓"。但遵循先例也有例外,為了確保案件的公正在普遍遵循先前判決的同時,如果認為有必要,可以違背先前的判決。[4]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一個有拘束力的判決並非每個組成部分都可成為先例加以引用,只有判決的核心部分"判決理由"(ratio decidendi)才對今後的裁判有拘束力,至於其"附帶意見"(obiter dicta)僅有說服力而無拘束力。
遵循先例歷史成因
遵循先例在普通法系國家是有其獨特原因:主要包括政治制度;民族性和思維特點及獨特法官職業化路進形成的。從政治體制上看在諾曼底公爵征服英國以前,英國是處於不同領主統治之下,各個領主在其領地之內適用不同的法律。英國沒有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使得英國法律適用極不統一。在1066年諾曼底公爵征服英國以後,英國開始有了強有力的中央政府,為了進一步加強王權,宣示國王的權威,國王開始派譴代理人到各地巡迴審判。試圖用統一的法律制度打擊封建割據勢力,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當這些巡迴法官返回維斯特敏斯特之後,他們在一起討論案情、交換法律意見,彼此承認各自的判決,並約定在以後巡迴審判中加以適用。在其後兩百多年中,遵循先例的原則逐漸形成,至十三世紀末法官在處理案件時就不斷援用先例,到十六世紀遵循先例已被作為慣例確立下來。十九世紀後半期,隨著法院組織的改革和統一以及系統權威判例匯編的出現,遵循先例原則得以正式確立。
英國人的民族特點也適合遵循先例原則的長成,英國人民族性中最顯著的特徵是主實踐重行動,他們看重的是實際、講究的是效果。他們做事依賴直覺、本能和經驗,經驗主義是這個民族性的最好表述。英國經驗主義哲學家洛克聲稱:一切知識都來自感覺和反省,而非天賦或先驗。英國人的民族性決定了英國人不喜歡嚴格意義上的成文法典,在某種程度上他們懷疑經過高度系統化、抽象化的法典。因為嚴格意義上的法典是由一系列經過高度抽象化、系統化、理性化的法律條文組成,從這些精細的法律條文之中已很難窺見現實生活的原貌,許多法律規范是依據理性預先假定設立的,這種遠離現實生活形而上學體繫上的成文法典,不僅令人難以把握,甚至令人懷疑其真實可靠性程度。這就決定了英國人不可能對成文法太感興趣,相反判例是司法活動的先前判決,是對以往案件的真實處理,是法律干涉生活的有效證明。它是活的法,看得見摸得著,由於英國人具有重實踐看後果的特徵,在遇到生活糾紛需要法律裁判的時候他們不是看理論上怎樣說的,而是看法官是如何處理的。先例對於英國人來說是傳統是過去是經驗,而經驗就是對曾經發生事情的感性把握。他們認為過去的東西所以能夠流傳下來,必定是可靠實用的,邏輯可以是思想法則,而經驗才是實踐的結晶。先例是過去案件中作為法律淵源的先前司法判決,是以前法官處理相同或相關案件經驗結晶。英國人的思維習慣是向後看,他們傾向保守、珍視傳統,實質是因為他們注重經驗,注重實用,這就決定了英國人對先例特別偏愛也容易遵循。法國文學批評家安德烈·莫洛亞在《英國人》一書中說:"在英國先例統治著裁判官和政治家,在這個國家判斷是非是判例而非理念。"
法官成長的路進也決定了他們容易遵循先例:早期的英國王室法官是由牧師擔任,到十四世紀左右,開始從辯護律師中挑選法官。而律師是在普通法熏陶和訓練下成長起來的,他們的學業來自對法院訴訟的聆聽。即使後來的律師學院成立,其教學方式也是以法庭模擬為內容的職業訓練,法官與律師的行會式教育與職業的行業化,是遵循先例和法官造法原則的產物,反過來也為遵循先例和法官造法的發展提供了保障。在中世紀英國,師出同門的法官和律師對制定法不僅不感興趣,而且由於制定法常被國王用來謀取特權或施行高壓政策的手段,造成了當時與國王具有不同利益法官與律師對制定法的抵觸,在他們看來制定法至少是反常的法律現象,科克大法官更把普通法視為"兇猛的暴君",[5] 這就反過來促使法官和律師對遵循先例的偏愛。
遵循先例司法價值
任何一項司法制度和訴訟原則必須具有各自的司法價值,才具有生命力。遵循先例的價值在於將一定確定性和可預見性規則引入私人活動及商業活動之中,為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趨利避害,爭取利益最大化提供了一個參照標准。遵循先例對法官專斷能起到約束作用,在英美國家,由於恪守三權分立原則,法官獨立性很強,同時他可以自由心證,相對大陸法系法官來說擁有更大的自由裁量權。這種自由裁量權僅靠職業道德來約束,缺乏硬性的法律手段限制是很危險的,難以防止法官成為"法律殺手"。我們不能確保每個法官皆堯舜,都公正無偏私地處理案件。遵循先例原則減少了法官作出偏袒和偏見判決的可能性。"如果美國廢除了先例原則,那麼在未被制定法所規定的整個人際關際領域中、法官就會按照他們個人的旨趣和個人的是非觀去自由行事"。[6] 這種狀況無益於維持人們對法律的尊重、也無助於保持公眾對司法機的廉潔性所具有的信任。為了防止法官犯罪錯誤,有必要用遵循先例這張無形的網對法官判決進行約束。遵循先例可以提高辦理司法業務的速度,促進司法工作的效率。遵循先例可以節約時間和法官的精力,與此相關訴訟周期縮短可以減少當事人的訴訟費用。卡多佐法官曾言:"如果過去的每個判例在每個新案件中都要被重新討論,而且一個人無法在走在前面的人所奠砌可靠基礎上砌他自己的磚,那麼法官勞動就會被增加到幾乎使他垮掉的地步。"[7] 遵循先例使法官的一些重復勞動成為不必要,大大提高訴訟效率,這對把時間等同於金錢的英美國家人來說特別有認同感。遵循先例的精髓乃是相同的情況相同對待,這與人們追求平等的正義感相吻合。卡爾·盧埃森認為先例在法律中的效率所以提高,乃是通過"那種奇妙且幾乎是普遍的正義感實現。這種正義感強烈要求,在相同情形中所有人都應得到同樣的對待.
價值有正負之分,遵循先例同樣有其負價值:由於先例的日積月累、數量繁多,法官實際上是無法全面了解,勢必會造成某些錯誤。先例相互之間也會存在一定的沖突,這就為那些曲解法律意圖偏袒一方當事人不公正裁判的法官提供了借口,我國歷史上曾出現"欲其生附生議,欲其死附死比"曲解法律出入人罪的法官。再者遵循先例乃是用過去的判決理由裁判今天的案件,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同樣也不會存在兩個判決理由完全相同的案件,用過去的判決理由來裁判今天的案件難免會造成不公。遵循先例所關注的是平等,這種平等乃是一個過去判例與現在案件之間的平等,但平等的觀念會隨社會變遷而變化。公平裁判就其本質而言關注的是空間上的平等,即按當代價值判斷來平等地對待兩個人或兩起情形。何況一個早期的判例可能是由一個水平差而無能的法官作出,因而遵循先例並不能必然保證法官的公正裁判。總之,普通法國家遵循判例、信仰判例是有其客觀歷史原因、民族特點和法官職業隊伍特點決定的。
遵循先例可否作為它山之石
遵循先例能否作為它山之石,在我國加以借鑒。必須考慮以下幾個問題:借鑒判例能否促進公正審判,法治統一?能否約束法官專斷裁判?
遵循先例目的是使法官在裁判案件時做到相似案件相似處理,在量刑上司法上做到法制統一和平衡,但這里有一個前題那就是法官必須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和豐富的審判經驗和技能。因為判例日積月累數量繁多,對何謂相似案件不同的法官也會見仁見智,得出不同結論。法官在尋找判決理由和附帶意見往往是根據自己的知識、經驗去理解和收集。由於視角不同,法官就可能在不相似的案件搜尋到自己需要的判決理由,也可能在相似的案件中找不到相似的判決理由,相似案件相同處理的另一個前題是不同時代的不同法官必須具有相同的認知水平和相同價值觀並採用相同的評價標准,這樣才能保證案件處理的前後一致,做到法治統一,而這無論是從理論還是實踐上看都是不可能的。從實踐層面看,遵循先例並不總是能保持法治統一,我國早在宋代就有引例斷案的規定,"例"即斷案成例,通過引例斷案賦予成例以法律效力,其結果造成以例破律,嚴重傷害了法治統一,並且官吏上下其手"欲其生則附生議,欲其死則死比。"這就說遵循先例並不能必然導出法治統一和法官的公正裁判。當然宋代的引例斷案與英美法中的遵循先例是有許多不同,但從中還是能說明遵循先例與法治統一,二者之間沒有必然聯系。相反如果法官沒有高尚的職業道德,遵循先例反為其出入人罪提供一個合法的借口,而我們無法保證在中國本土上每個法官皆堯舜。還是沈家本說得深刻:"雖有貞觀之法,但無貞觀之吏,法欲善而不能。"任何一項制度盡管其十分完善,但還必須有高尚的人來執行,才能使其功能得到應有的發揮。
遵循先例的基本功能在於限製法官專斷,問題在於我國法官有資格有條件專斷嗎?由於我國體制與普通法系國家有明顯不同,法官職業化特點也大相徑庭。我國法官的獨立性和權威遠不如普通法系國家法官,法官專斷的前題是法官獨立,法官有權威,我國由於體制上、歷史上的各種原因,我國法官獨立裁判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法官權威形成還是路漫漫其修遠。因而我國法官還不具備專斷的資格和條件,既然專斷的前題都不具備,約束法官也就無從談起,相反如果遵循先例,一些有悖訴訟規律諸如二審提前介入,請示匯報的做法又會乘虛而入,而這會嚴重沖擊正在成長的法官獨立和法官權威,因而我國目前還不宜設置遵循先例制度。
『陸』 怎麼處理不公正的法官
一、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第四十六條規定,法官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應當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的;
2、隱瞞、偽造、變造、故意損毀證據、案件材料的;
3、泄露國家秘密、審判工作秘密、商業秘密或者個人隱私的;
4、故意違反法律法規辦理案件的;
5、因重大過失導致裁判結果錯誤並造成嚴重後果的;
6、拖延辦案,貽誤工作的;
7、利用職權為自己或者他人謀取私利的;
8、接受當事人及其代理人利益輸送,或者違反有關規定會見當事人及其代理人的;
9、違反有關規定從事或者參與營利性活動,在企業或者其他營利性組織中兼任職務的;
10、有其他違紀違法行為的。
法官的處分按照有關規定辦理。
二、第四十七條規定 ,法官涉嫌違紀違法,已經被立案調查、偵查,不宜繼續履行職責的,按照管理許可權和規定的程序暫時停止其履行職務。
(6)無能的法官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第二十條規定,法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依法提請免除其法官職務:
1、喪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
2、調出所任職人民法院的;
3、職務變動不需要保留法官職務的,或者本人申請免除法官職務經批準的;
4、經考核不能勝任法官職務的;
5、因健康原因長期不能履行職務的;
6、退休的;
7、辭職或者依法應當予以辭退的;
8、因違紀違法不宜繼續任職的。
『柒』 現在的法官真可笑,說次要責任就是30%
法律對於主要責任和次要責任到底分配比例是多少,沒有明確規定!這個屬於法版官的自由裁量權權范圍內的問題。就像法律規定判刑5年以上10年以下一樣,那到底是5年?6年?7年?還是10年?
法官的「交通事故認定書次要責任就是規定一定要賠30%」說法不恰當,沒有什麼「一定」。
只不過在司法實踐中,一般都是「三七」開。這是一個慣例。就像有自首等減輕情節的,一般5到10年就判5年,情節非常惡劣的就判10年一樣,95%的法官都這么操作,所以也沒有不妥。所以你說「這個法官很可笑」也是不合理的。
『捌』 執行法官不作為怎麼辦
1、執行難是抄一個普遍的問題,大多數情況下法官也無能為力,事實上很多時候會需要當事人提供財產線索;
2、至少你可以要求法官去查詢各大銀行賬號,或者查封被執行人的不動產財產;
3、如果你覺得不是客觀原因,而是法官有問題,那麼可以去法院投訴,或者向政法委、市人大去投訴。
『玖』 肖申克監獄里都是無罪的人嗎
肖申克監獄里的人並不都是無罪的人。
安迪杜福瑞(男主,銀行家)確實沒有殺害妻子和情夫,所以他說自己無罪。
但雷德(監獄里的萬事通)以為他和監獄里其他犯人一樣,只是不承認自己罪行。他說」肖申克監獄里每個人都是無罪的「意思是說這里沒人會自己承認或認為自己有罪,並不是說他們真的沒有犯罪。
他們覺得自己不應該在這人間地獄。(雷德自己確實懺悔了,所以他說」除了我之外「,他承認自己有罪)
(9)無能的法官擴展閱讀:
肖申克的救贖,即是整個監獄進行的自我救贖。
可以這樣理解,這個監獄就是整個社會的縮影,生活在社會的人都認為自己是無罪的,所以獄友都認為肖申克里沒有罪人,但基督教義認為,人生而有原罪,所以需要自我救贖,這是自己對生命的一種救贖。
通過安迪不斷的努力,每個人從麻木不仁的適應所謂的「監獄體制」,到對自由對希望產生了力量和追求,這是真正意義上的救贖。同樣,這也是基督教義提倡的通過救贖來洗清原罪。因此當湯米入獄時,安迪笑著說「這里沒有罪人了」。
另一方面,這句話也是安迪自己說給自己的,他剛入獄時,在法律意義上是無罪的,因此他也認為自己無罪。但從最後越獄前對RED說的話,可以看出,他後來認識到對於妻子的死亡他是有過錯的,而通過長達19年在監獄里不計回報的努力,他認為自己的生命已經得到救贖,因此也越獄了。
無謂的過錯和19年的牢獄,這不是世人眼中合不合理、值不值得的問題,而是作者對於「人生意義是什麼、生命意義是什麼」一種哲學層面的探索和詮釋!
在原著里,雷德的意思更明朗:我相信我說過,監獄里每個犯人都聲稱自己無辜。他們只是碰上了鐵石心腸的法官、無能的律師、警察的誣告,而成為受害者,再不然就是運氣實在太壞了。盡管他們手按《聖經》宣誓,但卻口是心非,像電視佈道家那樣信口開河而已。
大多數囚犯都不是什麼好人,無論對自己或對別人,都沒什麼好處,他們最大的不幸,就是被生到這世上來。我在肖申克的那些年中,盡管許多人告訴我他們是無辜的,但我相信其中真正無辜的人不超過十個,安迪·杜佛尼就是其中之一。不過我是經過了很多年才真正相信他的無辜。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肖申克的救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