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良法院
1. 介紹幾個人物傳記電影(像巴頓將軍那樣的)
香乃爾 Coco Chanel
伊麗莎白之黃金年代 Elizabeth: The Golden Age
公爵夫人 The Duchess
女王 The Queen
年輕的維多利亞 The Young Victoria
玫瑰人生 The Passionate Life of Edith Piaf
鳩占鵲巢:王室雙姝 The Other Boleyn Girl
2. 水滸傳里108將的武功排名
秦明
第十位、秦明。 籍 貫:山後開州。綽 號:霹靂火。 星 號:天猛星。。秦明性格火爆,性如烈火,每遇戰事總是沖在最前,有萬夫不當之勇 一觸即跳。
董平
第九位、董平。董平是河東上黨郡人氏,官拜東平府兵馬都監,善使雙槍,有萬夫不當之勇,人稱雙槍將。他相貌俊朗,儀表堂堂,而且心靈機巧,"三教九流,無所不通,品竹調弦,無有不會",有"英勇(金聖嘆本作英雄)雙槍將,風流萬戶侯"之稱。董平的馬上功夫應該算是梁山五虎將中最俊俏的一位,但其馬下功夫卻較弱,最終也死於步戰。
孫立
第八位、孫立。原是登州兵馬提轄,綽號「病尉遲」。慣使武器長槍、虎眼竹節鞭,鞭和槍使用純熟,但是其他武器也不弱,單鞭大戰五虎上將之一雙鞭呼延灼,三十合平分秋色;大戰斃殺遼國先鋒寇鎮,實力不俗。
魯智深
第七位、魯智深。姓魯名達,出家後法名智深,人稱花和尚。為人愛恨分明,見義勇為,扶危濟困,嫉惡如仇。在渭州為救弱女子金翠蓮,他三拳打死惡霸鎮關西,被官府追捕。逃亡途中,經金翠蓮的丈夫趙員外介紹,魯達到五台山文殊院落發為僧,智真長老說偈賜名曰:「靈光一點,價值千金。佛法廣大,賜名智深。」
武松
第六位、武松。:急俠好義、剛猛不屈。嫉惡如仇、正義、勇敢(對蔣門神)恩怨分明,知恩圖報(對宋江,對施恩),不向惡勢力低頭(怒殺西門慶)。攻遼時,武松攻破太陽陣,一刀砍斷耶律得重的馬頭,再將其擊殺。論戰爭生存能力,武松當為第一。
楊志
第五位、楊志。楊志是宋代名將楊繼業的嫡孫。楊家忠良輩出,在把寶刀傳給楊志的同時,將報國之志也融入了楊志的血液里。曾任殿帥府制使,因失陷花石綱丟官。後在東京謀求復職不果,窮困賣刀,殺死潑皮牛二,被刺配大名府,得到梁中書的賞識,提拔為管軍提轄使,他護送生辰綱,結果又被劫取,只得上二龍山落草。三山聚義後加入梁山,在梁山排第十七位,上應天暗星,位列馬軍八驃騎兼先鋒使。征方臘時病逝於丹徒縣,追封忠武郎。
呼延灼
第四位、呼延灼。宋朝開國名將鐵鞭王呼延贊嫡派子孫,祖籍並州太原(今屬山西太原),上樑山之前為汝寧郡都統制,武藝高強,殺伐驍勇,有萬夫不當之勇。
至於前三位,應該是關勝,林沖,盧俊義,讀
3. 瀟湘冬兒唐歌的結局
瀟湘冬兒《唐歌》的結局:開放性結局,李世民當上皇帝,在他尋找蘇曉禾的過程中,隨從五一說,也許她只是不想被人找到,於是他便放手了。
原文最後一章:
下了一夜的雨在早上終於停了下來,曉禾躺在暖融融的錦被裡,把臉朝向裡面,單薄的背脊背對著來人,一動不動.
李智雲站在帳內,一身遠行在即的裝束,頭上戴著沉重的鐵盔.顯得颯爽且英氣.他這樣站著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卻一直不曾上前去叫醒她,只是這樣靜靜的看著,微薄的日頭漸漸的從地平線下升了起來.外頭的號角聲齊齊的響著,李智雲知道那是催促他離去的聲音,他,就要走了.
該怎樣與她解釋呢?騙她的話他已經不想再說了.終於他微微的閉上的眼睛,輕聲道:"等著我!".然後猛的轉身,掀開簾子就走了出去.
孫鷺然站在帳外,見他出來,不由得鬆了一口氣.
李智雲眉目堅挺,目光如炬,孫鷺然微微的笑了起來,他彷彿又看到了一年前的那個凌厲決斷,談笑點兵的少年將領.所有的一切都已過去.出了這個營帳,他就真正具備了成為一代亂世君主的王者風范.孫鷺然緩緩的回過頭來,看向那個始終安靜不動的帳幕,遠遠的,帳幕被掀開了一角,一雙干凈的眼睛,幽幽的望了出來.
號角齊鳴,戰馬長嘶,李智雲高居於馬上,雨後的潮濕空氣凝聚在空氣中,久久不願散去.四下里白霧茫茫,一切都看不分明.
李智雲驀然揚鞭躍馬,轉瞬間就沖出了大營,眾軍一片歡騰.留守的數萬大軍齊聲歡呼,大聲叫道:"預祝燕王殿下馬到成功!"
聲音激盪豪越,沖破雲霄.
營帳內的眼睛淚光一閃,就頹然的閉上,大帳內的地席溫暖,曉禾坐在地上,忍了許久的眼淚終於忍不住的落了下來.
或許,這就算是永別了吧.
她手中緊握著一卷明黃色的布帛,顏色刺目,九龍奔騰,印著大唐帝國的當朝玉璽.上面除了宣布賜封李智雲為燕王的通文之外,還有另外兩個足以讓天下人高興的消息,李唐和隋朝楊家聯姻,楊如兒嫁與秦王李世民為側妃,楊吉兒嫁與燕王李智雲為側妃.近期上路,准備回京,待河東戰事一了,就在京城完婚.落款是李淵的親筆題字,世為姻親,永結兩好.
曉禾不由得低低的笑了起來,想起當晚李智雲和李淵的對話中,李淵的一直說著大隋公主,卻一直沒有提起過她蘇曉禾的名字,只是她和李智雲兩人一廂情願的認為說的就是她自己.現在想想,的確是失誤的大了.
曉禾從地上站了起來,剛要去洗臉梳洗,突然帳幕一掀,李世民一身青衫就走了進來.
曉禾淡淡的看了他一眼,卻什麼也沒說.她用手拘起一捧水,就撲在臉上,頓時覺得清爽了許多.
李世民見她神情冷淡,也不說些什麼。只是幾步走上前來,拿出兩封信交到她的手上,沉聲說道:"我知道你不會答應去我的秦王府,可是一旦你回到長安,必定會有危險,太子和元吉都不會放過你.父皇雖說會護著你,卻也不見得會萬全.這兩封信,你分別交給杜如晦和李靖,他們一定會護你周全的."
曉禾抬眼看了看他,伸手接過了那信,看了兩眼,就揣進了懷里,低聲道:"多謝秦王殿下."
李世民微微苦笑,"長安桎梏繁雜,其實這里也是一樣,生在人世,就總是有很多的東西牽絆著你,讓你事事都不能順心如願.其實很多時候,不要一門心思的認死理,退一步想就會有另一番天地.你說對嗎?"
曉禾眉目不動,卻淡淡的笑了起來,"王爺說的是."
李世民輕笑,微微搖了搖頭,"你定會怪我趁人之危,可是昨晚若是我不去向父皇要來你,他必然會將你許給太子,楊家和李家聯姻,勢在必行.父皇是不會放過這樣輕易得到楊家忠良的機會的.qǐζǔü我本以為智雲會要你,可是沒想到父皇會把揚吉兒許給他.既然如此,也不算我強行拆散你們的因緣了."
曉禾低頭頷首,也不說話。李世民見了長嘆了一口氣,就掀開簾子要離去.
"王爺!"曉禾突然叫了一聲.
李世民驚喜的回過頭來,只見曉禾緩緩的向他拜了下去.
"王爺,看在曉禾也曾和你共患難的情分上,將來,如果燕王做錯了什麼事,請你想想曉禾,不要怪罪他,記住他是你的弟弟,得饒人處且饒人."
李世民眉梢一挑,聲音低沉道:"你這話什麼意思?"
曉禾說道:"朝廷有令,後宮女子不得干政,曉禾一次求你,也是最後一次求你."
李世民微微笑了起來,說道:"我不會答應這種假設的事情,你若是想保著他,不如就跟著我,等到將來他出事的時候再給他求情."說罷,轉身就走了出去.
看著他的身影被微微晃動的帳幕擋住,曉禾霎時覺得身子一陣酸軟,就倒在了地上,她緩緩的自地上站起身來,緊緊的咬著嘴唇.心中默想,智雲,我能為你做的就只有這么多了,以後你一路珍重.
武德三年三月,李淵秘密駕臨河東李智雲大營內,救了被困雀鼠谷的李世民,譴走了立下浩大戰功的李智雲,暗中處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偷襲人馬,又在李唐,突厥和隋家楊室之間架起了聯姻的繩索.河東下了諭旨招告天下,劉武周求生的最後一道保障被毀,二十天之後,完全失去了突厥的支持.一時激憤之下,竟派宋金剛的殘兵敗將攻打浩州的唐軍大營.
李世民帶著部下將士,打的宋金剛節節敗退,然而就在兩放人馬戰的不可開交的時候,龍門一代的流民竟然轟進城來,與浩州城內的百姓里應外合,把戰場鬧的一團糟糕.李家為了得民心,不開殺戒,可是宋金剛哪裡顧的了這么多,每抓到俘虜,然不分官兵百姓,一律斬首.
立時,遭到了大批亂民的圍攻,李家不費一兵一卒就輕易的瓦解了宋金剛的部隊.
就在兩方人馬戰的難解難分的時候,一隊百人的兵馬卻在河東邊境急奔著,遠遠的跑了五日才停了下來,一名白面男子走上前來,替給曉禾一個包袱,沉聲道:"就送姑娘到這里了."
曉禾淡笑道:"多謝這位大哥."
那人一愣,隨即搖頭道:"屬下只是一個小兵,不敢當姑娘這樣稱呼."
曉禾輕笑,卻也不再堅持,只是說道:"你們這樣送我逃出來,回營不怕出事嗎?"
那人答道:"姑娘放心,都已經安排好了.這些人都是屬下的親信,不會泄露出去的.
曉禾點了點頭道:"替我謝謝你們家先生."
那人一愣,然後才道:"姑娘果然聰明,前途漫漫,姑娘一個人保重了."
曉禾點了點頭,就轉過身去,上了一匹停在一邊的戰馬,賓士而去,孤身單騎,漸漸的隱沒在清晨的薄霧之中.
那人愣愣的看著曉禾遠去的身影,不由得輕嘆一聲,果然是個奇女子,也難怪讓大唐兩個最優秀的皇子傾心.只是此一去,前途難測,命運坎坷,這樣一個弱質女流,在這樣的亂世戰火中該怎樣生存呢?
那人緩緩搖了搖頭,卻也知道擔心也是沒有用的,他對著身後的部下一招手,指著旁邊戰馬上的糧食飲水說道:"大家先休息一下,吃點東西,一會上路."
眾人聽了號令,紛紛席地而坐,吃了起來,從昨天夜裡到現在人人都是拚命趕路,沒有進食,此時人人狼吞虎咽,大聲咀嚼.一人拿著干糧走上前來,對著那領隊的說道:"將軍,你也吃吧."
那被稱做將軍的男子面色凄楚,擺了擺說,也不說話,那人見了,就知趣的退開坐到一邊,自己吃了起來.
日頭已漸漸升上空中,可是這伙人卻仍是沒有啟程.偌大的荒野上只有將軍一人站在那裡,看著四下里自己的兵丁橫七豎八的倒在那裡,不由得沉重的吸了一口氣.過了許久,才慢慢的走上前去,抽出戰刀對著那些彷彿沉睡了過去的兵丁,一人劃上幾刀,刀刀見血,人人斃命.
雖沒人反抗,可是由於人數眾多,等到將軍做完這些的時候,日頭已經漸漸的沉了下去.不知道為什麼,他此刻竟然比真正上了戰場還要疲累.可是他知道自己不能睡,他直起身子,身上全是鮮血,他用力的抹了一把臉,然後將刀鋒對著自己驀然一刀斬在了肩膀處.
戰馬狂嘶,一騎人馬向著唐軍大營奔騰而去.
身後留下的是無數唐朝士兵的鮮血和精魂.
夕陽,殘敗如血.
是夜,唐軍大營傳來噩耗:宋金剛奸細入營,擄走將要成為秦王妃的楊家公主楊如兒,也就是河東救世濟人的女仙蘇曉禾,大將孔領武發現,率軍追出五百里,無奈寡不敵眾,大敗而歸,座下三百兵丁盡數喪命.孔領武回來報告這事之後,畏懼軍法嚴懲,自殺而亡.李世民大怒,率五萬大軍從浩州出發,一路追殺宋金剛,不飲不食,連追三日,連破敵軍八道烽火線,宋金剛軍隊大敗,被斬首三千級.
只是,稀里糊塗的宋金剛卻不知道對方如此拚命追殺了原因,帶著二十餘人倉皇逃竄,李世民下達死令,遍尋天下,懸賞宋金剛的人頭.
劉武周大勢已去,亦率500騎棄並州北走投奔突厥,不久,因欲謀歸馬邑,事情泄露,被突厥殺死。
不久,尉遲敬德以介休、尋相以永安,相繼來降。秦王得敬德,任他為右一府統軍,率領舊眾八千,與諸營相參。
不可一世的劉武周在李世民的鐵蹄下,終於大敗而亡.河東的亂世戰火終於熄滅.百姓得以休養生息.數月後,從突厥傳來消息,逃跑了的宋金剛無路可去之後竟也投靠了突厥,卻無緣無故的被始畢可汗所殺.天下大定,李世民將河東事務拖以李仲文,自己領軍返回長安,受到了長安百姓的熱情擁戴,軍威之隆,聲勢之強,民心之盛,一時無兩.
兩月後,李智雲帶著突厥公主回歸長安,李淵親帥百官出城迎接.舉國歡慶.
然而,歷史沸騰的舞台上,卻自此少了一個人的身影,那些關於她的故事和傳說也漸漸的消失殆盡,似乎大家都已經忘了,那個曾經在河東一代呼風喚雨,建立功勛,閃爍著悲天憫人奪目光輝的女子就這樣悄無聲息的消失在了人們的視野之中.
偶爾,只有河東那些受過她恩惠的百姓們,方才記著,曾經有一個心地純善,眉眼可親的女仙,幫助他們度過了生死難關,如今,百姓吃飽穿暖了,女仙就回天上了.
這個故事慢慢演變,就成了女仙撒豆成兵,親率大軍,幫助秦王殿下攻城略地,掃盪河東的義舉.
百姓感念她的恩義,慢慢的編出了一套舞蹈歌曲來紀念這位女仙.只是被當地的官員得知,為了取悅權傾朝野的秦王李世民,大肆宣揚此舞,徵召樂師編撰修改,進獻朝廷.
這舞蹈均又男子演義,只是居中卻有一女子身穿戎裝,一臉溫和的站在李世民身邊,載歌載舞.
官員媚笑道:"這舞由愛戴王爺的百姓所編,歷時一年有半,實為張顯王爺恩義."
李世民見狀,大笑一聲,就退朝而出,閉門三日不見來人.
李淵高居廟堂之上,含笑宣布免去河東百姓三年賦稅,更賜此民舞名為:秦王破陣舞.
河東百姓感恩帶德,叩謝天恩.
於燕地鎮守的燕王李智雲聽了屬下的來報,不由得苦笑一聲,拿起酒壺滿飲了一口,醉醺醺的笑道:"河東女仙,好一個河東女仙!"
言罷,一滴眼淚恍然滑了下來.
身邊的王妃頡羅公主一愣,忙上前來攙扶,卻被李智雲一把甩開,只聽他大笑著沖出大堂,站在庭院之中,高聲道:"八千里路功名塵土,終日沉睡庸庸碌碌,曉禾,你在天上看著我嗎?"
孫鷺然站一旁站起,手中拿著一疊書信,他緩緩的走了出去,放在李智雲的手中,沉聲道:"秦王終日埋首歌舞,被奪了兵權,聖上招燕王殿下回京."
李智雲一愣,面色陡變,一會,方才緩緩的抬起頭來,對著漆黑的夜幕低笑著:"曉禾,是你在天上又來助我了嗎?"
孫鷺然一愣,大堂內的頡羅公主緩緩的回過頭去,只見那個前隋公主卻靜靜的落下淚來.
大唐,風雲迭起.
盛世在戰火中煅燒,終有一日,會閃出奪目的光輝.只是在這之前,卻有那麼多的鮮血要撒在這片渾濁的後土上.
蘇州城外,一名青衫公子緩緩的從一家店鋪里走出來,旁邊一名小廝連忙上前說道:"公子,還是沒有."
那公子嘆了口氣,低聲道:"去揚州."
那小廝一急,急忙道:"駙馬,我們已經找了一年半了,從北到南走了大半兒,要有消息早就有消息了.你還要繼續找下去啊,況且人家都是姑娘已經死了.怎麼就你這么認死理?我們這次來蘇州是辦事的,再不回去公主要擔心的。"
那公子一笑:"她不會這么容易就死的."
那小廝還想說什麼,可是看那公子的神情,卻一時說不出來,只好向旁邊的馬車一招手,就扶著那看起來有些病弱的公子上車.
小廝在一旁小聲的嘟囔著:"找到了又能怎麼樣,要是沒死就是藏起來了,找到了人家樂意嗎?"
那公子身子一震,驀然回過頭來,那小廝一驚,連忙跪下顫聲道:"小的多嘴了."
許久,那公子卻微微一笑,招他起來,說道:"我們回京."
小廝一愣,問道:"不去揚州了?"
"不去了."聲音從車子裡面傳了出來.
小廝一樂,跳上了戰馬,馬車就慢慢的行了起來.
公子在裡面緩緩的閉上了眼睛,"曉禾,既然離去是你的選擇,或許也是你最好的結果,我尊重你,只希望你一切都好,一生平安."
蘇州城外,一騎車馬緩緩而行,天下太平,已不再遙遠.
一晃眼,幾多年,故人猶在,往事依稀.
命運轉折,一切安好?
作品介紹:
隋末,天下大亂,戰火紛紛,強雄持三尺青鋒爭逐天下,百姓惶惶,卑賤如草。醫大女生意外穿越,一腳踏入尚在襁褓之中的李唐王朝。
作者介紹:
瀟湘冬兒,80後女,生長於白山黑水之間。瀟湘書院當家花旦,新生代網路寫手,「新穿越」小說代表作家。她用自己的靈魂書寫著一個又一個感人心肺的故事。愛旅行的她將所見沉澱於心底,又將思緒飛馭其上;她將時間寫進文字,將現實融入夢想;她在人生旅途中跋涉感知,編撰獻於他人的寫意人生。
4. 水滸傳里關於楊志的典故的梗概
楊志,在梁山好漢中排名第十七位,
梁山軍馬里做馬軍八虎騎兼先鋒使,排行第三。林沖來到梁山,王倫不容,要他先下山取「投名狀」殺一人上山。不想正巧碰見青面獸楊志,兩人拔刀大戰三十餘回,不分勝負。原來楊志是楊老令公楊家將的後代,本來是殿帥府制使,因押送花石綱在黃河裡翻了船畏罪逃避。與林沖不打不相識,被王倫一起邀上樑山。但楊志一心想到東京找個官做,不肯入伙。楊志在東京花光了身上的錢,只好去賣祖傳寶刀,與潑皮牛二發生爭吵,不得已殺了牛二,被發配到大名府充軍。為梁中書護送生辰綱去東京,又被晁蓋等所劫。楊志無奈
和魯智深打上二龍山,殺了鄧龍,做了山寨之主。後歸了梁山。
5. 陳琳的學術成果
編著出版的著作和教材
陳琳著 《數字影像技術》(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
陳琳主持建設《數字影像技術立體化數字教學資源》,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電子音像出版社ISBN978-7-89469-769-1,2011年(獲全國多媒體教育軟體大賽一等獎,2011年)
陳琳、趙錫安、李忠、徐明、鄭權等《聾人手語900句》,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獲第二屆全國教育影視優秀作品大賽二等獎,2011)
陳琳主編《信息化時代教育技術應用與創新——第八屆教育技術國際論壇論文集》,電子工業出版社,2009年8月,163萬字
王運武、陳琳著《中外教育信息化比較研究》,電子工業出版社2008年6月,37萬字
陳琳主編 《現代教育技術》,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47萬字(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江蘇省精品教材,已發行近10萬冊)
陳琳著 《數字影像技術》,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月,40萬字(教育部高等學校教育技術學教學指導委員會組織編寫)
陳琳參編 《大學攝影選修課教程》,浙江攝影出版社,2006年1月(全國高校攝影聯合會組織編寫)
陳琳著 《大學攝影創新教程》,浙江攝影出版社2004年2月,30萬字 (獲中國教育技術協會一等獎,已發行數萬冊)
陳琳主編 《現代教育技術》,河海大學出版社,2002年第2版(獲全國高校優秀暢銷書二等獎,徐州市哲學社會科學成果一等獎,第二版發行約10萬冊)
陳琳編著 《美能達照相機選購使用指南》,浙江攝影出版社2002年第2版,24萬字
陳琳編著 《數字照相機》,江蘇科技出版社2002年1月版,15萬字
陳琳參編 《攝影師職業資格培訓教材》,中國攝影出版社,2000年12月版,50萬字
陳琳編著 《美能達照相機選購使用指南》,浙江攝影出版社,2000年第1版24萬字
陳琳編著 《135單反照相機》,浙江攝影出版社,2000年10月版,14萬字
陳琳參編 《實用攝影手冊》,福建科技出版社,2000年版,30萬字
陳琳編著 《攝影新知識指南》,江蘇人民出版社,1999年3月版,22萬字
陳琳編著 《最新照相機使用問答》,浙江攝影出版社,1999年9月版,25萬字
陳琳編著 《數字照相機性能選購使用》,電子工業出版社,1999年10月版
陳琳著 《數字攝影》,浙江攝影出版社,1998年10月版,19萬字(獲江蘇省高校攝影著作獎,全國首部系統論述數字攝影的著作)
陳琳編著 《現代攝影器材問答百題》,福建科技出版社,1997年版,18萬字
陳琳編著 《攝影實用手冊》,江蘇人民出版社,1996年1月版,14萬字
陳琳、楊鴻德主編《現代教育技術》,河海大學出版社,1994年第1版
陳琳、高文虎著《投影技術與投影教學》,南京出版社,1994年1月版,18萬字
楊家良、陳琳、吳中江主編《電化教育教程》,河海大學出版社,1991年1月版,20萬字
陳琳參編 《電化教育簡明教程》,江蘇教育出版社,1989年,22萬字
發表的論文(1997年以後的主要部分)
《中國高校教育信息化發展戰略與路徑選擇》,《教育研究》,2012年4期《創新與引領:教育技術學碩士生培養改革的探索與實踐——以江蘇師范大學為例》,《現代教育技術》,2012年8期《終身學習信息資源建設的戰略意義與模式創新》,《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2年4期(與李凡,王矗,殷旭彪,陳耀華,蔣艷紅,趙偉林合作)《創建數字化學習資源公建眾享模式研究》,《中國電化教育》,2012年1期(與王矗,李凡,蔣艷紅,陳耀華合作)《新一代信息技術催生廣告新形式探析》,《現代傳播》,2012年4期《促進深層學習的網路學習資源建設研究》,《電化教育研究》,2011年12期(與李凡,王矗,殷旭彪,陳耀華,蔣艷紅,趙偉林合作)《高校教材建設的時代性要求研究》,《現代教育技術》,2011年11期(與蔣艷紅,李凡,王矗合作)《網路發言人制度傳播優勢探析》,《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1年12期(與丁曄,王健合作)《從2010年世博會看電影傳播新形式新發展》,《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1年2期《有效網路閱讀資源建設研究》,《情報雜志》,2011年1期《影像畫面構成設計研究》,《影像技術》,2010年6期 《教育技術學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中國電化教育》,2010年10期(2010年獲中國教育技術協會論文一等獎,人大復印資料《教育學》2011-4全文轉載)《基於網路的學科信息傳播平台——學科網構建研究》,《電化教育研究》,2010年12期(與王運武,徐華平合作)《立足學科建設,創建教育技術學人的數字化學術家園——中國教育技術學科網建設回顧與展望》,載《深化教育技術研究與實踐——2010教育技術國際研討會論文集》,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年出版
《中國教育技術改革發展三十年》,《電化教育研究》,2009第2期,教育學——人大復印資料- 2009-07全文復印(與王運武合作)
《基於實踐的聾教育數字化資源建設思考》,《中國電化教育》,2009第3期(與周惠穎,徐華平,王運武合作)
《我國教育游戲研究述評及展望開放教育研究》,《開放教育研究》,2009年5期(與研究生張琪合作)
《媒介生態學視角下的數字短片發展探究》,《電影文學》,2009年12期(與研究生 張偉合作)
《現代教育技術公共課課程改革與創新實踐研究》,《現代教育技術》,2009年7期(與張琪合作)
《應用促進公平:特殊教育中的信息技術研究進展》,《中國電化教育》,2009年4期(與研究生周惠穎合作)
《網路閱讀心理的不良傾向及其調整》,《中小學電教》,2009年5期(與研究生 王健合作)
《基於〈聾人手語900句〉論多媒體電子書的製作》,《現代教育技術》,2009年4期(與研究生 杜榮良合作)
《聾人手語動畫開發的實踐研究——以〈手語100句〉的開發為例》,《現代教育技術》,2009年2期(與胡永斌和研究生張匯芬合作)
《蘇北地區基礎教育信息化跨越式發展戰略研究》,《中國電化教育》,2008第12期
《改革教育技術本科教育 培養基礎教育信息化人才》,《現代教育技術》,2008年12期
《關於中國教育技術學科建設與專業建設的思考》,《現代教育技術》,2008年第8期 (與研究生合作)
《多視角下的教育信息化透視》,《開放教育研究》,2008年第3期(與研究生合作)
《從CSSCI看新世紀中國教育技術學科地位的變化》,《電化教育研究》,2008年2期
《教育技術學碩士研究生招生變化透視》,《現代教育技術》,2008年2期(與研究生合作)
《從CSSCI看〈電化教育研究〉的學術影響》,《電化教育研究》,2008年1期(與研究生合作)
《移動學習——未來聾生學習的新視窗》,《中國教育信息化》,2007年24期(與研究生合作)
《景影差異論》,《影像技術》,2007年1期
《攝影用光創意手法論》,《影像技術》,2007年6期
《中國教育技術學學科地位的世紀提升》,《中國電化教育》,2007年9期
《觀念為先、能力為上、創新為本——教師教育類專業現代教育技術課程教材建設的實踐與體會》,《電化教育研究》,2007年9期
《中國攝影學科的困境及出路》,《美術與設計》,2007年3期
《中國教育技術本科教育中的問題及對策》,《現代教育技術》,2007年6期
《中國教育信息化必須防止的傾向性問題》,《電化教育研究》2007年第4期
《開創信息技術類課程新的「干線式」教學方法》,《中國電化教育》2007年第5期
《從微觀層面著眼課堂多媒體教學的優化》,《中國電化教育》2006年第12期
《教育技術碩士研究生招生現狀斷層掃描》,《電化教育研究》2006年第11期(與研究生合作)
《數字影像技術課程的創設與教學》,《電化教育研究》2006年第3期
《數字化拍攝中的清晰表現》,《中國電化教育》2006年第4期
《遭遇數字尷尬》,《大眾攝影》2006年7期
《數字拍攝中噪波的產生與消除》,《影像技術》2006年第1期
《教育游戲發展的思考》(學術版),《教育信息化》2006年第9期(與研究生合作)
《信息技術對攝影藝術的影響》,《文藝研究》2005年第10期
《數字影像解析度的均衡匹配》,《電化教育研究》2004年第12期
《網路課程質量速度統一觀》,《電化教育研究》2004年1期
《數字影像獲取中的色彩控制》,《影像技術》2004年4期
《數字照相機規范》,《影像技術》2004年1期
《數碼相機操作與使用》,《影像材料》2004年4期
《影樓數字化戰略》,《影像材料》2003年第6期、2004年1期
《中國教育信息化優化發展之戰略思考》,《電化教育研究》2003年第1期
(獲中國教育技術研究會論文一等獎)
《課堂演示型多媒體課件的優化製作》,《中國電化教育》2003年第1期
《數字相機國際語言解析》,《中國攝影》2003年第10期
《數字影像的色彩控制》,《中國攝影》2003年第11期
《專業掃描儀特殊修飾功能的利用》,《中國攝影》2003年第8期
《數碼攝影中的曝光控制》,《照相機》2003年第1期
《專業型數碼相機「專」在何處》,《攝影與攝像》2003年第1期
《幾種數碼彩擴方法的比較》,《照相機》2003年第7期
《信息技術對攝影深層次影響的思考》,《影視技術》2003年第1期
《數字影像輸出催生數字相紙》,《影像技術》2003年第1期
《數字影像銀鹽相紙化的途徑與要求》,《影像技術》2003年第3期
《數字照相機成像晶元》,《影像材料》2003年第2、5期
《數字相紙優勢談》,《影像材料》2003年第2期
《中國教育信息化優化發展之戰略思考》,《鹽城師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1期,《高等學校文科學報》2003年3期收錄
《網路課件質量速度統一觀》,《自然科學研究》2003年第1期
《數字照相機色彩分割記錄方式與特點》,《影像技術》2003年第4期
《TIPA給我們的啟示》,《影像材料》2002年第6期
《多媒體教學異常現象原因及解決辦法》,《遠程教育雜志》2002年第6期
《大學攝影教學改革之路該如何走》,《高校攝影理論研討會論文集》2002年
《構建未來教師現代教育技術能力培養新體系》,全國師范院校電教專業委員會年會交流,獲二等獎
《關注數碼膠卷》,《攝影與攝像》2002年第7、8期
《試探動畫的教學功能與數字化製作》,《中國電化教育》2001年第2期
《音頻數字化媒體與加工處理數字化》,《中國電化教育》2001年第4期
《現代教育媒體的數字化整合》,《中國電化教育》2001年第12期
《攝影教學的革命》,《影像材料》2001年第6期
《聚焦數字影像新技術》,《影像材料》2001年第3期
《構建師范生現代教育技術能力培養新體系》,《鹽城師院學報》2000年第3期
《單反數字照相機的特殊操作與設定》,《中國攝影》2000年第1期
《全面認識專業閃光燈的特殊功能》,《中國攝影》2000年第2期
《試探構建網路影展體系》,《中國攝影》2000年第9期
《投影片數字化製作方法再探》,《感光材料》2000年第1期
《數字攝影熱點問題探討》,《感光材料》2000年第2、3、4、5、6期
《數字照相機特殊性能指標辨析》,《攝影與攝像》2000年第1期
《試探數字照相機用存儲媒體的特色與使用》,《照相機》2000年第2期
《試探數字照相機的特殊結構與組成》,《照相機》2000年第9、10期
《數字音頻產品與應用》,《電聲技術》2000年第12期
《幻燈片復制技術》,《教育傳播與技術》1998年第1期
《關於數字照相機在教育中應用的探討》,《電化教育研究》1999年第6期
《數碼相機的特殊使用》,《攝影與攝像》1999年第1、2、3、4期
《試探數字照相機選購要點》,《照相機》1999年第1期
《計算機屏幕影像拍攝》,《感光材料》1999年第2期
《數碼照相機解析度辨析》,《攝影與攝像》1999年第5期
《數字照相機特有功能縱橫》,《攝影與攝像》1999年第7、8期
《專業數字攝影設備的種類與選擇》,《照相機》1999年第9期
《關於高師院校現代教育技術課程改革的思考》,《鹽城師院學報》1999年第4期
《色調分離多次曝光製作彩色投影片》,《感光材料》1998年第1期
《數字相機性能綜觀》,《感光材料》1998年第2期
《投影片數字化製作方法初探》,《感光材料》1998年第3期
《數字攝影新發展掃描》,《感光材料》1998年第5期
《數字攝影概論》,《人像攝影》98年1、2、3、4、5、6、7、8、9、10、11、12期
99年1、2、3、4、5、6、7、8、9、10、11、12期
《數字影像系統新景觀》,《照相機》1998年第2期
《關於數字攝影特色的思考》,《照相機》1998年第3期
《影像穩定功能鏡頭透視》,《照相機》1998年第9期
《分區套式多次曝光製作彩色投影片》,《電化教育研究》1998年第1期
《數字攝錄一體機縱橫》,《中國電化教育》1998年第6期
6. 「銜環結草」這個典故是怎麼來的,出自哪個朝代
銜環結草是由兩個詞結合而來,有兩個典故。一個是春秋時期,晉國大夫魏顆沒有按照父親的遺願讓小妾陪葬而讓她改嫁,小妾的父親的靈魂在戰場上把草打結絆倒秦國大將杜回幫助魏顆取勝來報答。另一個是東漢人楊寶救了一隻受傷的黃雀,等黃雀傷好後叼來了四個玉環來報答楊寶救命之恩。
7. 楊家將楊延輝的老婆孩子是誰如何評價楊四郎此人
有些人說楊四郎辜負了楊家滿門忠良之名,在被俘虜去敵國之後,不思故土,最後竟然娶了敵國公主為妻。是背叛了君主的信任,辜負了金刀老令公楊業的栽培,玷污了楊家忠良之名。在楊門女將都知道上戰場保家衛國之時,楊四郎卻沉浸在敵國的榮華富貴之中。
在楊家還有妻子兒女,殷切的盼望他的歸來的時候,娶了敵國公主為妻,真是渣男中的戰斗機。不守大節不守小義,當不了楊家忠義子孫之名。
當然與也有人說,楊四郎最後被俘虜,卻沒有選擇自盡,是因為他對宋朝君主和姦臣橫行的朝堂徹底失望。在見證了自己的父兄一個接著一個的死去之後,楊四郎心灰意冷,即使被俘虜到了敵國,也不想想辦法回到故土,徒惹心傷了。而他在遼國與金娥公主相遇,金娥公主的善良大度,讓他不忍心傷害。楊四郎最後在遼國與金娥公主成親,是社會大環境所致。
8. 楊氏家族和潘氏家族之間的矛盾
從前有一個姓楊的叫楊志的人,他跟武松是好好朋友,武松有一個哥哥叫武大郎,武大郎的老婆姓潘,叫潘金蓮
9. 京劇「四郎探母」的故事簡介
內容
楊四郎延輝在宋、遼金沙灘一戰中,被遼擄去,改名木易,與鐵鏡公主結婚。十五年後,四郎聽說六郎掛帥,老母佘太君也押糧草隨營同來,不覺動了思親之情。但戰情緊張,無計過關見母,愁悶非常。公主問明隱情,盜取令箭,四郎趁夜混過關去,正遇楊宗保巡營查夜,把四郎當做奸細捉回。六郎見是四哥,親自松綁,去見母親等家人,大家悲喜交集,抱頭痛哭。只是匆匆一面,又別母而去。一名《四盤山》,又名《北天門》。此劇是生、旦唱腔成就較高的傳統戲之一。《坐宮》是其中一折。
藝術成就
《四郎探母》又名《北天門》,取材於楊家將故事,但情節卻與《楊家將演義》有所不同。小說中的楊四郎戰敗被擒後降遼招親,是為了伺機報仇。後來果然策應宋軍破遼。該劇的作者卻在原小說的基礎上進行了加工改造,有意淡化戰爭氣氛,重點渲染人物之間的人倫親情。因而長期以來對此劇褒貶不一。貶之者認為:這出戲同情和美化了「叛國投敵」的楊四郎,宣揚了「叛徒哲學」,有辱楊家將「一門忠烈」的形象,應當否定,甚至禁演;而褒之者認為:楊四郎的「叛徒」罪名,事出有因、查無實據,屬於「冤假錯案」,應予平反。盡管對該劇的思想傾向有不同的評價,但褒貶雙方對《四郎探母》的藝術成就都一致公認。該劇結構嚴謹,情節順暢,環環相扣,一氣呵成。對人物感情的描寫,很有深度,在「人情」二字上做足了文章。在兩軍對陣、劍拔弩張的背景下,身陷異邦的楊四郎夤夜冒著殺身之禍偷跑出關探望母親。漫長的十五年骨肉離別,短暫的一夜團聚,楊四郎在聲聲更鼓的催促下,依次與家中親人相見,說不盡的離愁別恨、思念之情,卻又才相聚,又分離。
作者淋漓盡致地抒發了母子、夫妻、兄弟之間的種種人倫之情,蒼涼凄楚,哀婉動人。該劇人物不少,行當配置相當整齊,唱念安排得當,唱腔也豐富而優美。尤其《坐宮》一場,幾乎囊括了西皮唱腔的全部板式,通過板式的變化、多層次地揭示了人物的情緒變化,是一出極著名的生、旦唱工戲。這一場的開始,四郎思母心切,但老母既近在咫尺,又好似遠在天涯;鐵鏡公主想為丈夫排遣憂悶,便與他閑聊,並猜測心事。在這一段戲里,唱腔用的是舒緩柔和的慢板。接下來,四郎對公主講明了自己的真實來歷和想見老母一面的心情,公主大為意外。這時唱腔隨之加快,轉上搖板、原板和快板。公主表示願意幫助四郎,但「怕你一去不回還」;四郎則急切地保證信守諾言,以至跪下盟誓。這時唱腔進一步催快,特別是兩人的大段對唱層層遞進、一氣呵成、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二人的激動心情。
總觀全劇,對四郎、公主和其它重要人物的情感刻畫都很鮮明、生動。正因如此,民族之間的殘酷爭戰對人的正常親情所造成的巨大損害,就更讓人思索不已。作為一部情感刻畫很深、唱腔藝術成就也很高的作品,很多京劇演員都喜歡演唱《四郎探母》。它還常常成為名家的聯袂演出的大合作戲。
10. 古代十分講究門第,那麼不能通婚的姓氏有哪幾個
通婚,亦作「 通昏 」。在我國古代,曾有7對姓氏是不允許通婚的,甚至有3對姓氏的族人,更是寫進了族譜。第一對姓氏:朱、李。第二對:楊氏、潘氏。第三對:岳姓與秦姓。後四對就不得而知了,或許是因為沒寫進族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