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公司法解釋
❶ 公司法司法解釋四全文的具體條款有哪些
法律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司法解釋四全文的具體條款內容包括公司決議效力、股東知情權、利潤分配權、優先購買權和股東代表訴訟等內容,具體條款由於數量過多不一一贅述。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若干問題的規定(四)》第一條 公司股東、董事、監事等請求確認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董事會決議無效或者不成立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
第二條 依據公司法第二十二條第二款請求撤銷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董事會決議的原告,應當在起訴時具有公司股東資格。
❷ 公司法司法解釋三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三)》 於2010年12月6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504次會議通過,自2011年2月16日施行。解釋(三)具體從如下六個方面進行設計:一是落實公司成立前債務的責任主體;二是確立典型非貨幣出資到位與否的判斷標准及救濟方式;三是界定非自有財產出資行為的效力;四是明確未盡出資義務(包括未履行出資義務或未全面履行出資義務)和抽逃出資的認定、訴訟救濟的方式以及民事責任;五是規范限制股東權利的條件和方式;六是妥善平衡名義股東、股權權屬的實際享有者以及公司債權人間的利益。
(2)最高人民法院公司法解釋擴展閱讀
根據2013年12月28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的決定和修改後重新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修改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的決定》 於2014年2月17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607次會議通過,對《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三)》進行第一次修訂,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為確保民法典實施進行司法解釋全面清理的工作安排,《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修改〈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破產企業國有劃撥土地使用權應否列入破產財產等問題的批復〉等二十九件商事類司法解釋的決定》 已於2020年12月23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823次會議通過,對《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三)》進行第二次修訂,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❸ 司法解釋三
公司法解釋三指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三)》,是2010年12月6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504次會議通過,自2011年2月16日施行的司法解釋。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若干問題的規定(三)》
為正確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結合審判實踐,就人民法院審理公司設立、出資、股權確認等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作出如下規定。
第一條
為設立公司而簽署公司章程、向公司認購出資或者股份並履行公司設立職責的人,應當認定為公司的發起人,包括有限責任公司設立時的股東。
❹ 我國公司法司法解釋有哪些
公司法司法解釋有:《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一)》《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三)》等。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二)》第一條
單獨或者合計持有公司全部股東表決權百分之十以上的股東,以下列事由之一提起解散公司訴訟,並符合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二條規定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
(一)公司持續兩年以上無法召開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公司經營管理發生嚴重困難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三)》第一條
為設立公司而簽署公司章程、向公司認購出資或者股份並履行公司設立職責的人,應當認定為公司的發起人,包括有限責任公司設立時的股東。
❺ 公司法司法解釋四是什麼
法律分析:為正確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結合人民法院審判實踐,現就公司決議效力、 股東 知情權、利潤分配權、優先購買權和股東代表訴訟等案件適用法律問題作出如下規定。公司股東、董事、監事等請求確認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董事會決議無效或者不成立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依據公司法第二十二條第二款請求撤銷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董事會決議的原告,應當在起訴時具有公司股東資格。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四條 公司法第一百五十一條規定的180日以上連續持股期間,應為股東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時,已期滿的持股時間;規定的合計持有公司百分之一以上股份,是指兩個以上股東持股份額的合計。
❻ 公司法司法解釋四全文有哪些
公司法司法解釋四全文的具體條款內容包括公司決議效力、股東知情權、利潤分配權、優先購買權和股東代表訴訟等內容,具體條款由於數量過多不一一贅述。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若干問題的規定(四)》第一條
公司股東、董事、監事等請求確認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董事會決議無效或者不成立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
第二條
依據公司法第二十二條第二款請求撤銷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董事會決議的原告,應當在起訴時具有公司股東資格。
❼ 最高院公司法司法解釋三的內容是什麼
法律分析:第一條為設立公司而簽署公司章程、向公司認購出資或者股份並履行公司設立職責的人,應當認定為公司的發起人,包括有限責任公司設立時的股東。第二條發起人為設立公司以自己名義對外簽訂合同,合同相對人請求該發起人承擔合同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公司成立後對前款規定的合同予以確認,或者已經實際享有合同權利或者履行合同義務,合同相對人請求公司承擔合同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第三條發起人以設立中公司名義對外簽訂合同,公司成立後合同相對人請求公司承擔合同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公司成立後有證據證明發起人利用設立中公司的名義為自己的利益與相對人簽訂合同,公司以此為由主張不承擔合同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但相對人為善意的除外。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三)》
第一條 為設立公司而簽署公司章程、向公司認購出資或者股份並履行公司設立職責的人,應當認定為公司的發起人,包括有限責任公司設立時的股東。
第二條發起人為設立公司以自己名義對外簽訂合同,合同相對人請求該發起人承擔合同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公司成立後對前款規定的合同予以確認,或者已經實際享有合同權利或者履行合同義務,合同相對人請求公司承擔合同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三條 發起人以設立中公司名義對外簽訂合同,公司成立後合同相對人請求公司承擔合同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公司成立後有證據證明發起人利用設立中公司的名義為自己的利益與相對人簽訂合同,公司以此為由主張不承擔合同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但相對人為善意的除外。
❽ 公司法解釋三有哪些內容
公司法解釋三的內容包括發起人為設立公司以自己名義對外簽訂合同的責任;債權人訴訟請求權;出資人出資義務;股東抽逃出資;股權歸屬;股權轉讓後辦理變更登記等。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若干問題的規定(三)》第二條
發起人為設立公司以自己名義對外簽訂合同,合同相對人請求該發起人承擔合同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公司成立後對前款規定的合同予以確認,或者已經實際享有合同權利或者履行合同義務,合同相對人請求公司承擔合同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