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古田法院
㈠ 福建古田葯業套取資金近3千萬被罰,葯企被罰對普通人來說有什麼好處
葯品行業一直是我國廣大老百姓非常重視的一個行業,因為葯品行業直接關乎民生社稷,關乎人民生命健康問題,關乎老百姓的生活和生存問題。所以我國一直對葯品行業的亂象給予重視,並進行嚴厲打擊。在中國網財經4月13日報道,財政部發布了對葯品質量信息的檢查,正式通報了一些醫葯企業信息質量檢查的結果。據公告,有很多醫葯企業存在使用虛假發票票據套取資金替代使用的問題;或者是虛構業務事項,利用醫葯推廣公司套取資金問題;又或者是設置不規范的會計核算問題等。其中檢查發現福建古田葯業有限公司因業務推廣費為名義,向其他的一些有限公司支付了3000多萬元套現之後,財政部依法對福建古田葯業有限公司處以5萬元的罰款。
㈡ 古田四路橋口法院
古田四路橋口區法院
地址:219路;541路;550路
㈢ 福建4人拒服兵役如何處罰的
蕉城區人民政府關於對2017年4名拒服兵役人員進行處罰的通告指出,林某煒,男,初中學歷,蕉城區霍童鎮人;李某源,男,中職學歷,漳灣鎮人;王某榮,男,高中學歷,金涵鄉人;周某培,男,城南鎮人。4人於2017年9月自願參軍到部隊服役,到部隊後4人思想消極、怕苦怕累,不願接受部隊紀律約束,以不適應部隊工作、學習和生活等種種理由,多次向部隊提出申請不願在部隊服役,經所在部隊、區徵兵辦、鄉鎮武裝部以及其家人反復做思想工作,明確指出拒服兵役嚴重危害及應承擔的相關法律責任,4人思想毫無轉變,始終拒絕留隊服役,均被所在部隊退回。
今年3月份,寧德古田縣人民法院對兩名古田籍「95後」青年因拒服兵役,未自動履行法院裁定義務,該院依法將陳某、趙某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自本判決書生效之日起三年內,以上兩青年不得錄(聘)用為機關、團體、事業單位和國有企事業職工,不得辦理出國出境、升學手續。
在處罰通告中,屬地政府首先說明了新兵拒絕服兵役的事實,然後對他們作出了嚴厲的處罰。其中值得引以為戒的是,拒服兵役人員失信、戶籍欄備注「拒服兵役」,這意味著跟隨一生的身份證明證件本上,永遠留下了不光彩的一幕。軍營有利於鍛造堅韌不拔的意志、敢為人先的勇氣、勇挑重擔的擔當意識,是強者的夢想舞台,是有志者的事業平台,是遠航者的出征碼頭。好男兒當兵去,讓最美的芳華為祖國綻放吧!
㈣ 古田縣法院審判員魏振惠的所有判決書
2014年以後的生效判決可以在最高院的中國裁判文書網上查詢,2014年以前的判決需要專到做出判決的法院屬查詢。
2014年1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在互聯網公布裁判文書的規定》正式實施。該司法解釋明確,最高法在互聯網設立中國裁判文書網,統一公布各級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文書;中西部地區基層人民法院在互聯網公布裁判文書的時間進度由高級人民法院決定,並報最高法備案。
中國裁判文書網:http://www.court.gov.cn/zgcpwsw/
㈤ 古田縣黃田鎮法院電話號碼
摘要 您好,很高興為您服務呢。我是網路合作夥伴,擅長行政法.民法、刑法,合同法!我已經看到您的問題了,正在給您整理回復,您也可以提供更多有效的信息,以便我更好給您解答呢
㈥ 寧德市中級人民法院的基層法院
古田法院現有12 個內設機構(包括刑庭、民一庭、民二庭、行政庭、林業庭、少年庭、立案庭、審監庭、執行局、政治處、辦公室、監察室和行裝科),1個直屬機構(法警隊),2個派出機構(鶴塘人民法庭、黃田人民法庭),1個派駐機構(紀檢組)。
近年來,該院曾先後被省委、省政府評為文明單位,全省法院信息化工作先進集體、全省法院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集體、全省法院檔案工作先進集體,全市法院先進集體、全市優秀法院。 地址:古田縣六一四中路185號 郵編:352200 福安法院位於福建省東北部福安市,轄區面積1880平方公里,轄2個省級畲族經濟開發區、18個鄉鎮、3個街道,總人口63萬人,其中畲族人口6萬多人。法院下設 13個內設機構,1個直屬機構,1個基層人民法庭,共有編制107個,在職幹警96人。
近年來,福安法院緊緊圍繞「公正司法,一心為民」的工作指針,始終抓好審判工作,年結案3000件左右;不斷加強隊伍管理,隊伍素質不斷提升;探索完善法院管理,有效推進工作落實,各項工作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還培養和樹立了全省十佳法庭賽岐人民法庭、全省優秀青少年維權崗少年審判庭和全國法院指導人民調解先進個人、全國人民法庭優秀法官等一大批先進集體和個人。 地址:福建省福安市新華北路55號 郵編:355000 蕉城法院現有幹警93人,其中,具有法官職稱的有66人,占幹警總數的70.97%;具有本科以上學歷的79人,占幹警總數的84.95%。該院現有13個內設機構(包括刑庭、民一庭、民二庭、行政庭、林業庭、少年庭、立案庭、審監庭、執行局、辦公室、政治處、監察室和行裝科),1個直屬機構(法警隊),1個派出機構(霍童人民法庭),1個派駐機構(紀檢組)。
2006年以來,蕉城法院先後被市委、市政府評為第十屆市級文明單位、榮獲區委區政府頒發的「平安建設先進集體」稱號;霍童法庭被省委、省政府評為省級文明單位,並獲得「寧德市市級青年文明號」榮譽稱號,三都海上巡迴法庭被省政府評為全省普法宣傳教育先進單位,霍童法庭與三都海上巡迴法庭分別被市法院評為全市優秀法庭和全市先進單位。 地址:寧德市蕉城區站前路45號 郵編:352100 周寧法院的前身是周寧縣政府司法科,成立於1949年10月。1953年1月21日正式成立周寧縣人民法院。1955年4月經縣政府批准成立審判委員會。1968年2月至1972年10月被實行軍事管制,職能遭到破壞。1972年10月1日恢復建制。1983年後該院相繼設立多個庭室。2003年4月,經周寧縣委機構編制委員會批准,有13個內設機構(包括刑事審判庭、民事審判第一庭、民事審判第二庭、行政審判庭、林業審判庭、少年審判庭、立案庭、審判監督庭、執行局、辦公室、政治處、司法行政裝備科、監察室),1個直屬機構(司法警察大隊),1個派出機構(咸村人民法庭),1個派駐機構(紀檢組)。目前共有幹警44人,其中審判員19人;本科35人,專科9人。
近年來,該院以創建「學習型、服務型、公正型、節約型」法院為目標,各項工作凸顯新亮點、取得新成效,先後被評為「福建省維護國防利益和軍人軍屬合法權益工作先進集體」、「集體三等功」、「全市優秀法院」、「先進基層黨組織」等,1人次受到最高人民法院表彰。 地址:周寧縣獅城鎮龍潭街55號 郵編:355400 福鼎法院現有幹警90人,其中,具有法官職稱的有47人,占幹警總數的52.22%;具有本科以上學歷的有67人,占幹警總數的74.44%。 該院現有13個內設機構(包括刑庭、民一庭、民二庭、行政庭、林業庭、少年庭、立案庭、審監庭、執行局、辦公室、政治處、監察室和行裝科),1個直屬機構(法警隊),3個派出機構(前岐、白琳、秦嶼人民法庭),1個派駐機構(紀檢組)。
近年來,該院先後被省委政法委、人事廳評為人民滿意的政法單位,省高院評為全省十佳法院、全省優秀法院、全省法院隊伍建設先進單位,寧德市委、市政府評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市法院評為全市優秀法院,並榮立集體三等功2次。 地址:福鼎市市府路121號 郵編:355200 霞浦法院現有幹警86人,其中,法官50人,占幹警總數的 58.14%;具有本科以上學歷的57人,占幹警總數的 66.28%。該院現有13 個內設機構(包括刑庭、民一庭、民二庭、行政庭、林業庭、少年庭、立案庭、審監庭、執行局、辦公室、政治處、監察室和行裝科),1個直屬機構(法警隊),1個派出機構(三沙人民法庭),1個派駐機構(紀檢組)。
近年來,該院先後被評為全省「十佳」法院,市級文明單位,連續五年被評為全市法院系統學術研討會組織工作先進獎,民事審判崗位競賽團體第一名等。 地址:霞浦縣松港街道福寧大道41號 郵編:355100 柘榮法院現有幹警47名,其中,法官25人,占幹警總數的53.19%;本科以上學歷34人,占幹警總數的75%。該院現有13個內設機構(包括刑庭、民一庭、民二庭、行政庭、林業庭、少年庭、立案庭、審監庭、執行局、辦公室、政治處、監察室和行裝科),1個直屬機構(法警隊),1個派出機構(雙城人民法庭),1個派駐機構(紀檢組)。
近年來,柘榮法院曾先後被評為「全省法院隊伍建設先進單位」,「全省法院人民陪審員工作先進集體」、「省級園林單位」等。 地址:柘榮縣興業路46號 郵編:355300 壽寧法院的前身是壽寧縣政府司法科,成立於1949年10月。1954年10月,壽寧法院正式成立,審判業務從縣政府獨立出來。文革中,該院職能與建制一度遭受破壞,1972年恢復建制。1981年後該院相繼成立多個庭室,至今共有13個內設機構(包括刑庭、民一庭、民二庭、行政庭、林業庭、少年庭、立案庭、審監庭、執行局、辦公室、政治處、監察室和行裝科),1個直屬機構(法警隊),1個派出機構(斜灘人民法庭),1個派駐機構(紀檢組)。共有幹警57人,其中審判員36人;法學碩士1人,本科35人,大專19人。
近年來,該院先後被省法院評為「文明窗口先進單位」、「指導調解工作先進單位」、「先進政工集體先進單位」;連續8屆被評為市級「文明單位」等。 地址:壽寧縣北鳳巷4號 郵編:355500
㈦ 公考寫作 組合拳 沖鋒槍 先手棋,用法的詞有哪些
深秋的八閩,綠意盎然,空氣清新。作為森林覆蓋率持續位居全國第一,全國唯一水、大氣、生態環境質量全優的省份,福建被譽為「山海畫廊,人間福地」。
從綠色福建、生態福建到清新福建,一以貫之的是綠色施政理念。在此背景下,福建法院堅持理念先導、機制先行、模式先試和品牌先創,舉司法之力加大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力度,形成符合省情、可復制、可推廣的生態司法保護之「福建樣本」。
理念先導:
補種復綠的三贏效應
10月8日,龍岩市永定區法院生態資源審判庭庭長林燦崗來到古竹鄉陂子角村,回訪盧大娘復綠補種情況。放眼望去,因大火留下的滿山瘡痍已化為滿眼綠意。去年11月,盧大娘到農田幹活,將鏟好的稻草堆成堆並點火燃燒,不慎引發森林火災,導致155畝林地受損。永定法院積極促使盧大娘與被毀山場林權所有人簽訂了補種協議,最終對盧大娘從寬處理,以失火罪依法判處其緩刑。
這是我省自實施補種復綠生態補償機制以來的成功實踐案例。
「補種復綠的做法源於生態修復司法理念。在這一理念的指引下,實現刑罰的懲罰功能,使被損環境得到盡快修復,還促使罪犯早日回歸社會,可謂"一判三贏"。」全國人大代表、省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張玉珍告訴記者。
長汀,曾是我國四大水土流失嚴重地之一。為防止生態案件一判了事,當地法院創新生態環境犯罪案件「判後三督促」機制,即督促被告人落實修復義務、督促所發司法建議的落實、督促被判處緩刑人員落實承諾。通過此舉,當地近96%的被毀林地重披新綠。省人大代表、長汀縣水土保持站站長彭紹雲說,長汀的生態文明建設,離不開法院的保駕護航。
生態修復理念發端於「林」,又不止步於「林」。全省法院將單純的林業林權保護拓展到全面的生態環境保護,探索從森林延伸到空氣、水流、海域、灘塗、礦產資源等領域的生態司法保護模式。
下轉第7版(上接第1版)
機制先行:
公益訴訟的制度安排
10月29日,由北京市朝陽區自然之友環境研究所、福建省綠家園環境友好中心以原告身份提起,「史上最嚴」新《環保法》實施後全國首例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在南平中院落槌。
專家指出,該案是個積極信號,預示著環境公益訴訟立案難的老問題將開始瓦解。媒體紛紛將此案視為「中國環境民事公益訴訟走向規范化和制度完善的分水嶺」,標桿意義明顯。
生態公益訴訟的制度設計,讓更多的公民和社會組織意識到,運用新《環保法》賦予的權利和義務,手握利劍保護自己的家園,讓無序生產、無視生態的污染企業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
早在公益訴訟相關法律規定尚未明朗、訴訟主體尚不明確情況下,我省法院就先行一步,積極探索生態公益訴訟工作機制,嘗試以林業主管部門、環保公益組織作為原告提起生態公益訴訟,為國家挽回巨額經濟損失。公益訴訟入法後,我省法院進一步暢通訴訟渠道,積極健全完善受案范圍和訴訟程序等相關機制,對公益訴訟所涉訴訟主體資格、舉證責任、訴訟費用及禁令判決等實踐性問題進行探索,鼓勵、推動環境公益訴訟有序開展,推動生態公益訴訟改革落地。
模式先試:
專業審判的改革紅利
去年5月,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教授楊聖雲有了一個新的身份——省高院生態環境審判技術咨詢專家。這意味著,今後,他將與其他11名環境資源專家一道,參與省高院生態環境疑難法律問題「把脈」,為審理生態環境重大疑難案件提供專業技術支撐。
專家建言、智庫助力,讓我省生態審判專業化特色日漸凸顯。
早在1982年,我省就率先成立覆蓋全省的林業審判庭,為守護中國最綠省份築牢法治屏障。隨著環境資源約束趨緊,涉及生態各類案件日趨復雜,原有林業審判庭收案范圍窄小,已難以適應生態案件審判工作的需要。省高院生態環境審判庭庭長祝昌霖告訴記者,以往除林業外的其他涉生態環境資源各類案件分散在刑事、民事、行政審判庭受理。這種模式下,司法尺度難以統一,法律矯正功能的合力難以聚集。於是,一場生態環境資源審判專業化改革在全省持續推進——
地處閩東山區的柘榮法院率先發力。隨著2007年「國家級生態示範區」落戶當地,柘榮法院應勢而為,成立全省首個生態環境審判庭;
2010年5月,漳州中院成立全國首個中級法院生態資源審判庭;
2014年5月,省高院成立全國首個高級法院生態資源審判庭。
改革後的全省法院生態資源審判庭,推行集中管轄制度,對涉及生態環境資源的刑事、民事、行政和非訴執行等各類案件統一歸口管理。涉及生態的刑事案件就擴大到如破壞森林植被等31類,民商事糾紛案件擴大到涉及大氣、水、雜訊、放射性、土壤等環境污染責任等18類,解決了過去審判資源閑置不均、審理標准寬嚴不一等問題。
截至目前,我省法院已設立生態環境資源審判庭65個、專門合議庭17個,生態環境資源審判人員達300餘人,審判機構數、生態法官人數、辦結生態環境資源案件數,均居全國法院首位。
品牌先創:
綠色司法的民心戰略
一輛車、一枚國徽、三五張桌椅,這是古田縣法院生態車載巡迴法庭的全部家當。車載巡迴法庭開進山村、駛入集市,讓國徽閃耀在大樹下、法槌聲響在弄堂里。
幾年前,古田縣寶峰村前任村幹部瞞著村民,將村裡千畝松木林賤賣。就在此時,生態車載巡迴法庭駛進村莊,法官林章平向村民支招——走訴訟渠道。後來,歷經4個月,古田法院作出判決,認定前任村幹部未經村民代表大會通過,擅自賤賣村裡財產,程序違法,合同無效。
生態是我省最具競爭力的優勢之一,全省法院以生態司法保護為主品牌,大力推進生態司法品牌戰略。
各地法院不斷創新生態司法便民模式,在重點林區、景區、礦區、自然保護區、海域等設立生態巡迴法庭、辦案點、服務站142個,法官利用節假日、農閑時間等開展巡迴辦案、法制宣傳,就地立案、就地開庭、就地調解、就地宣判,讓老百姓感到「法律就在身邊、法院就在家門口」。
針對生態環境糾紛日益多元化、利益難平衡的特點,我省各地法院建立矛盾糾紛訴(訪)前化解工作機制,設立訴前調解室、調解聯絡點,形成村、鄉、縣、市四級生態環境矛盾糾紛化解網路。同時,將調解模式從單一向聚合轉換,將調解階段從訴前向訴中、判後各個環節延伸,將調解類型從涉林向涉生態環境資源各個領域拓展,使大量涉生態環境矛盾糾紛案件更多以和諧方式得以解決。2011年以來,全省訴前化解涉生態類糾紛3966件,促進了林區、生態區的穩定和發展。
㈧ 古田副縣長林國定
林國定,古田縣桃溪村人氏,自幼天資聰慧,在仕途道路上,因為知識源博,有勇有謀,曾經擔任民國時期福建省寧德市古田縣副縣長兼法院院長,為古田縣早期經濟發展以及社會公平正義與法制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不幸的是,在1949年,國軍潰敗,而身為國民黨高級官員的他,難逃劫難,在趕往乘船到台灣的路上,受到葉氏迫害,葉氏以其父威逼,因為孝敬父母的他,為了葉氏不去殺害自己的父母,而又輾轉回到古田,這一回,正中了葉氏的陷阱,於1949年被抓並迫害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