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華鎣市人民法院

華鎣市人民法院

發布時間: 2022-06-07 20:14:02

❶ 購買華鎣市聖之佳天下的商品房,聖之公司在簽訂合同的時候,有一個附加協議是兩管三線的費用

應該維權,請各位多多幫忙出出注意!也敬請大家多多關注事態進展!我也是華鎣聖之的一位購房者,也是其中的受害者,敬請大家支持,謝謝!

❷ 華鎣市村幹部唐明才違紀違法判多少年

如果法院已經判決,可以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上查到刑事判決書。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在互聯網公布裁判文書的規定》
第一條 人民法院在互聯網公布裁判文書,應當依法、全面、及時、規范。
第二條 中國裁判文書網是全國法院公布裁判文書的統一平台。各級人民法院在本院政務網站及司法公開平台設置中國裁判文書網的鏈接。
第三條 人民法院作出的下列裁判文書應當在互聯網公布:
(一)刑事、民事、行政判決書;
(二)刑事、民事、行政、執行裁定書;
(三)支付令;
(四)刑事、民事、行政、執行駁回申訴通知書;
(五)國家賠償決定書;
(六)強制醫療決定書或者駁回強制醫療申請的決定書;
(七)刑罰執行與變更決定書;
(八)對妨害訴訟行為、執行行為作出的拘留、罰款決定書,提前解除拘留決定書,因對不服拘留、罰款等制裁決定申請復議而作出的復議決定書;
(九)行政調解書、民事公益訴訟調解書;
(十)其他有中止、終結訴訟程序作用或者對當事人實體權益有影響、對當事人程序權益有重大影響的裁判文書。

❸ 【起訴通】陽令貸款惡意拖欠一案,案件已申請排期開庭。特此通知當事人相關庭前准備事項:《一》本人撰寫

摘要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十七條 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民事案件,但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十八條 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民事案件: (一)重大涉外案件二)在本轄區有重大影響的案件三)最高人民法院確定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第一百一十九條 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二)有明確的被告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❹ 華鎣市公安局民警袁建明為什麼被逮

——華鎣「7.18」搶劫、敲詐勒索案偵破紀實

2008年8月24日,華鎣市人民法院以搶劫罪、敲詐勒索罪分別判處湯常明、何躍、鄭一強、卓靈、汪月有期徒刑8年、6年零6個月、6年零6個月、4年、1年,並分別處罰金2000元。

紅色計程車開往何方

2007年7月18日下午2時37分,華鎣市公安局110指揮中心接到一名叫汪月(男,22歲,江蘇省建湖縣人)的年輕男子打來的報警電話:他們4人在華鎣市陽光旅館遭人捆綁後身上財物被洗劫一空。犯罪嫌疑人已逃之夭夭,女朋友季容也突然失蹤不知去向……

案發後,華鎣市公安局迅速成立了以局長陳雲棟任組長、副局長徐雲華任副組長的專案組,抽調刑大技術中隊法醫戴君益、痕檢人員鄧順斌、雙河派出所袁建明、蔣陳和雙河刑警中隊精幹警力30餘人迅速開展現場勘查。民警詢問受害人、調查走訪周圍群眾、調看雙河城區主要路段監控錄像、摸排轄區重點人口和「兩勞」釋放人員……通過詢問、排查、技術偵控等偵查手段,專案組在第一時間內了解到7月18日下午3時左右,有一個小夥子從陽光旅館出來帶了一位年輕女子乘坐一輛紅色計程車走了,其外貌特徵和受害人陳述的犯罪嫌疑人相近。根據這一信息,專案組分析斷定犯罪嫌疑人逃走的方向是廣安,因為華鎣的計程車當時為藍色,而只有廣安的計程車是紅色。所以,專案組放棄了對第一現場的摸排,把偵查方向轉移到廣安。

兵分兩路到廣安

陳雲棟、徐雲華帶領刑警大隊、雙河刑偵中隊以及雙河派出所的袁建明、蔣陳等偵查員人員到達廣安後,陳雲棟將參戰人員分成兩路:一路民警在廣安警方的大力支持下,有針對性的對進出廣安的主要路口和汽車站、火車站、收費站設立武裝檢查點,全力堵防犯罪嫌疑人外逃,並在碼頭、賓館、茶樓、發廊、煤場、網吧、夜總會、出租房、錄像廳以及犯罪嫌疑人可能藏身的地方進行了全面清查;另一路民警根據受害人的指控:犯罪嫌疑人是他們初認識而且印象不深的廣安、華鎣本地青年的口音和對犯罪嫌疑人外貌的描述,會同廣安市公安局的刑偵骨幹在電腦上進行模擬畫像,然後讓受害人辨認。

專案組在偵破上實行了「二路合圍,漸進收縮」的偵查方案。通過近6個小時緊張有序的艱苦偵查,7月18日晚9時,徐雲華、袁建明等偵查員在廣安新泰賓館打開了突破口,他們在住宿旅客中發現了異常:幾個有犯罪前科的華鎣籍青年頻繁出現在賓館大門口,但尚不能確定就是偵查人員要找的犯罪嫌疑人。就在這時,受害人通過模擬畫像辨認,從26個畫像中指認了兩個犯罪嫌疑人,而這兩個犯罪嫌疑人正是徐雲華、袁建明等人在新泰賓館住宿旅客中發現的有犯罪前科的華鎣籍青年湯常明(男,21歲,華鎣市人)、何躍(男,17歲,華鎣市人)。

出奇制勝在賓館

偵查員鎖定了湯常明、何躍兩名犯罪嫌疑人在新泰賓館後,為了弄清准確的客房樓層、房號和進出通道、准確把握犯罪嫌疑人的人數、動態,決定由一名偵查員化妝成旅館服務員,借故問住宿時間敲門入室探看情況。結果,在306房間內發現了五男一女,房間內煙霧繚繞、桌子上堆放著幾盒方便麵。幾名犯罪嫌疑人見到服務員後神態顯得有些緊張。據此,專案組決定收網。7月18日晚11時許,在廣安市公安局的大力支持下,華鎣市公安局在新泰賓館,一舉將湯常明(男,21歲,華鎣市人)、何躍(男,17歲,華鎣市人)、鄭一強(男,20歲,華鎣市人)、卓靈(男,17歲,華鎣市人)4名犯罪嫌疑人抓獲,被綁架人質季容(女,17歲,江蘇省建湖縣人)成功解救,並當場收繳手機3部、人民幣1800元以及邊刀、布條、繩索等作案工具。

害人者反被暗算

為了防止串供、突破全案,專案組對犯罪嫌疑人進行了突擊審訊,經審訊,湯常明等人交待:廣安區的陳新(男,19歲,高中文化)今年6月份從華鎣中學高中畢業後,到成都「五月花」技校讀書學習計算機,在「五月花」技校期間陳新認識了河南商丘的汪洪(男,20歲,高中文化)。之前,汪洪在上海打工時又認識了江蘇省建湖縣的汪月(男,22歲,高中文化),而汪月與江蘇建湖縣17歲的女青年季容又是有一年多時間的戀愛關系。2007年7月11日,汪月在網上與在成都的汪洪聯系:准備到華鎣來找工作。7月13日,汪月與季容從江蘇先到成都和汪洪見了面,通過汪洪介紹,汪月、季容又認識了陳新。汪洪、汪月、季容、陳新在成都期間,二汪背著季容叫陳新在廣安或華鎣給季容找個「場子」(指發廊)上班,陳新就打電話聯繫到找湯常明,並與湯常明約定7月17日下午16時在華鎣市的華鎣山廣場見面。

7月17日下午16時,陳新帶著汪月、汪洪、季容三人在華鎣山廣場與湯常明見面後,湯常明又叫來自己的兄弟伙鄭一強(男,20歲,華鎣市人)、何躍、卓靈(男、17歲,華鎣市人)與汪月等人一起,由陳新出錢安排大家吃飯喝酒、唱歌跳舞,一直耍到深夜12點後,湯常明一行8人才到華鎣陽光旅館開了四個房間住宿。在陽光旅社住下後,湯常明就把陳新叫到自己的房間來,喊陳新先交2000元的介紹費,陳新說今天太晚了明天給他們說。

陳新離開後,湯常明、鄭一強、何躍等人就商量說,如果他們不交介紹費,我們就搶汪月、汪洪、季容3人身上的錢。

第二天一早,湯常明又把陳新叫到自己的房間來說介紹費的事情,並告訴陳新:如果汪月他們不交介紹費就搶錢的事,陳新表示同意,並說如果要搶,就把他也捆起來。隨後,湯常明等人就先把陳新捆起來,住在隔壁房間的汪洪見陳新遲遲沒有回房,就到湯常明的房間去找,結果剛一進去還沒回過神來就被湯常明等人捆住手腳、堵住嘴;而住在汪洪隔壁房間的汪月聽說汪洪去了湯常明的房間,他又到湯常明的房間去找汪洪,汪月去了湯常明的房間後也被捆住手腳、堵住嘴。汪月、汪洪、季容三人在受到湯常明等4人持刀威脅後,三人身上的現金1800餘元和3部手機被搶走。

湯常明等4人搶了汪月等3人的財物後,又進一步實施新的犯罪行為:由鄭一強、何躍、卓靈等人在陽光旅社看守汪月、汪洪、陳新;湯常明強行將季容帶到廣安新泰賓館進行控制。隨後,鄭一強、何躍、卓靈將汪月、汪洪、陳新3人甩在陽光旅社後,又到廣安新泰賓館與湯常明會合,並威逼季容說出家中電話號碼後,遂向季容家索要贖金2.8萬元。

誰知,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正當湯常明等人做著2.8萬元美夢時,卻被公安機關一網打盡。

汪月為了貪財企圖出賣自己的女朋友,結果偷雞不成蝕把米;湯常明等人與陳新串通一氣,趁機搶劫、綁架外地人,結果玩火自焚,最終落入法網。真可謂: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文中涉案人員均系化名)。(據廣安日報/彭懷林 王曉菲)

❺ 法院如何立足訴訟調解健全「大調解」工作機制求解答

最高人民法院提出了「和諧司法」的理念,並要求全國各級法院大力推行和諧主義訴訟模式,努力創建和諧的訴訟秩序,著力維護和諧的司法環境。要實現這一要求,立足訴訟調解健全「大調解」工作機制無疑是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加強法院調解,將調解從民事案件向刑事附帶民事、行政案件以及執行案件延伸,大力推行民事調解、刑事附帶民事調解、行政協調以及執行和解等和諧的辦案方式,充分利用法院審判職能並發揮社會資源建立「大調解」工作格局,去年以來,我院共審結案件1519件,其中調解1215件,調解結案率80%,不僅在法律程序上解決糾紛,而且能最大限度的消除不和諧因數,從而讓社會關系恢復或者達到一種真正的和諧狀態。 一、樹立「大調解」工作新目標 (一)以定紛止爭為目標。定紛止爭是司法的基本功能,也是司法所應達到的基本目標。採用判決的方式結案對當事人來說,是一種被動性的定紛止爭,是一種形式上的定紛止爭。而調解結案則是在雙方當事人的參與下,自願協商,相互妥協達成的一致,是一種主動性的、實質性的定紛止爭。調解結案的案件,不僅要力爭從根源上解決當事人之間的紛爭,使當事人真正從內心裡服調息訴,而且還要通過調解促進當事人之間關系的穩定和改善,從而充分體現出調解有別於判決的價值所在。 (二)以案結事了為目標。調解案件決不能僅僅滿足於把案件辦理完畢,簡單地追求調解率和結案率,而是要通過做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使糾紛能得到妥善解決,當事人之間的矛盾能得以真正化解,確保案件不留「後遺症」。要把「事能不能了」作為考評調解效果和法官調解能力的一個最根本的標准。 (三)以勝敗皆服為目標。採用判決的方式結案不易讓雙方當事人都心服口服,而調解則以其獨特的過程和方式,為達到勝敗皆服的目標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調解案件的過程中,一定要充分發揮好這一優勢,著力提高調解藝術,通過合理的引導,努力實現雙方當事人的「雙贏」 二、構建調解工作新機制、拓寬糾紛解決渠道 全面加強調解工作不能靠簡單下達目標任務來實現,要用制度來促進調解工作取得大的突破。 (一)構建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就是以根本上化解矛盾糾紛為目標,以調解、和解、協調等多種方式並舉,全面實現訴訟調解與人民調解、行業調解、行政調解及其他社會組織調解等非訴調解工作的銜接及良性互動,從而形成的矛盾糾紛化解工作系統。保障這種機制有效運行,就要求人民法院搭建三個糾紛分流平台,一是緊緊依靠當地黨委的領導和政府的支持,搭建各種社會力量的合力平台;二是加強對人民調解的指導和培訓工作,搭建訴訟調解與人民調解的銜接平台;三是充分發揮輿論導向作用,搭建人民群眾積極尋求非訴解決糾紛的引導平台。通過三個糾紛分流平台,拓展矛盾糾紛的化解渠道,避免各類糾紛都靠法院裁判的情況發生,從而保證人民法院真正起到化解社會矛盾糾紛的主力軍作用。 (二)建立委託調解工作機制。所謂委託調解工作機制,是在民事訴訟文書委託送達制度的基礎上建立的,就是指基層人民法院及所屬的人民法庭,委託基層政權組織中的人民調解委員會,負責民事案件中訴訟文書的送達、組織當事人調解等項工作的具體落實。該項制度的設立不僅能夠很好地解決送達難問題,而且能夠充分發揮民調組織在解決民事糾紛中的積極能動作用。民調組織人員在送達訴訟文書的過程中,可以疏導當事人對人民法院審判案件的抵觸情緒,開展庭前調解工作,緩和雙方當事人之間的敵對立場,幫助人民法院進行訴訟調解工作。特別是民調組織人員熟悉當地情況,可以更方便的了解當事人發生糾紛的起因、過程以及責任,還可以深入了解當事人的心裡情緒,因此其在送達訴訟文書的過程中,就可以做當事人的思想工作,為法院進行訴訟調解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從而提高調解成功率。 (三)建立並完善調解激勵機制。為了能夠有效激活矛盾糾紛調解主體的內在動力,提高調解工作的積極主動性,除進行必要的思想動員外,還必須建立完善的調解激勵機制,以制度推動調解工作的有序開展。一是案件立案前,就鼓勵當事人自願選擇非訴方式解決糾紛;二是建立非訴民調主體的指導培訓機制,提高非訴調解的合法有效率和當事人主動履行率;三是依靠政府的支持,建立非訴民調主體的經濟補償機制,提高從事民調工作的積極性;四是完善法院內部的調解激勵機制,使廣大幹警能夠堅決貫徹落實「能調則調」的矛盾糾紛解決方式。通過以上激勵機制,進一步推進民事調解工作規范化、制度化進程,提高各類調解主體的工作積極性和責任感,最大程度的徹底化解社會矛盾。 (四)實行先行調解和全程調解機制。將調解置於訴訟過程中每一階段和環節之首,作為辦案人員開展工作的必經程序,同時將調解貫穿於訴訟的全過程和不同的訴訟階段,根據案件特點,選擇合適的時機進行調解,不放過任何一個調解機會,以使案件盡可能得到調解。如在送達起訴狀副本和應訴通知書時進行「送達調」;詢問被告答辯時進行「答辯調」;雙方當事人同時到庭後進行「即時調」;庭前准備階段在交換證據時進行「聽證調」;庭審階段進行「庭審調」;同時法院發揮雙方委託代理律師作用,促使當事人庭外和解,進行「庭外調」;以及在定期宣判送達前,應一方當事人請求進行「庭後調」。通過全程調解,實現立案階段分流一批、准備階段終結一批、庭審階段化解一批、宣判之後平息一批的效果。 三、創新調解工作方法、順利化解矛盾糾紛 調解不同於判決的簡單說理和法律論證,其不僅要求調解人員具備良好的理論功底,而且要求調解人員必須具備豐富的調解方法和調解藝術。而每個人的調解方法和調解藝術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形成的,它需要不斷的積累和探索,所以,要提高審判人員的調解技能,就需要鼓勵審判人員去探索屬於他們自己的調解藝術和調解方式除 做好訴訟調解工作,不僅要在觀念上、機制上更新,更要善於總結與開拓有效的調解方法。實踐中總結的「比照案例調解法」、「親情調解法」、「委託調解法」、「趁熱打鐵調解法」、「冷處理調解法」等方法,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掌握必要的調解方法外,還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要准確把握調解自願原則。調解從根本上來說,仍然是當事人自願的基礎上,協商解決糾紛的一種方式。在正常情況下,不應當存在強制調解。首先就調解主體、調解程序、調解結果等方面的選擇上,還要尊重當事人的意願;其次法官調解主要是通過行使釋明權,來消除當事人對事實、法律的誤解,平衡雙方的利益;第三,通過非訴調解組織、律師及有影響力的第三人調解,主要還是倚賴其權威、影響力、社會資源等對當事人施加影響、幫助、引導作用,並非限制當事人的意志自由;第四,自願原則是制約強制調解的最好制度保障,避免以調解為借口損害當事人的利益。 (二)要准確把握調解與判決的關系。我們在強調調解的同時,還要注意把握好調解與判決的辯證關系,貫徹「能調則調、當判則判、調判結合、案結事了」的要求,依法調整社會關系,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和諧。在調解工作中,不能違背當事人的意志強制調解,不能久調不決、拖延訴訟,更不能以調解為名,片面為一方的利益而壓制另一方當事人。 (三)堅持民主原則。調解過程中的民主原則,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指要保證雙方當事人之間地位的平等,全面地、平等地聽取雙方當事人的意見,確保協商過程的民主。調解協議的達成應是雙方當事人平等參與、自願協商的結果,而不是一方當事人利用其某些方面的優勢地位,使另一方當事人屈就的結果。另一方面是指人民法院進行調解,應根據情況和需要,廣泛吸收有關單位和個人協助或參與,充分利用各種社會資源解決矛盾和糾紛。當前,要特別注意發揮好人民陪審員在調解中所起的作用,在調解過程中大力弘揚司法民主。 四、更新調解工作理念、全面加強調解工作 首先要從構建和諧社會的大局考慮,認清法院所應當承擔的積極的社會責任。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是時代的主題,是黨的十七大報告的核心和靈魂。當前,我國正處在經濟發展和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也是社會矛盾的多發時期。要實現社會和諧,就必須以化解社會矛盾、增加和諧因素為主要任務。雖然僅靠法院的努力尚不能解決全部社會矛盾糾紛,但是,司法的社會化要求法院成為糾紛解決的主力,從而推動糾紛多元化解決機制的一體化建立,保障訴訟調解、行政調解、人民調解等各種糾紛解決方式,在實踐中互相配合、互相協調,以共同解決現實當中的矛盾糾紛,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其次要以實現「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有機統一」為目標,正確認識加強調解工作的合理性。我們司法活動的一個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實現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有機統一。法律效果可以理解為案件裁判在形式上的合理,社會效果可以理解為糾紛解決在實質上的合理。法官在同一程序中很難達到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真正統一,而只有當事人自願協商達成糾紛解決的協議,才能實現這一目標。因此,我們應當通過加大調解工作力度,最大限度以調解結案,從而全面實現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有機統一。 第三要從人民群眾法、情、理相互交融的傳統中,來樹立調解是解決糾紛最佳方式的價值取向。調解制度在我國具有深厚的傳統,其作為解決民事糾紛的一種主要方式一直在發揮著重要作用。隨著我國民事審判方式改革的深入進行,從舉證責任入手,逐步向程序正規化和當事人主義的目標漸進,調解制度也經歷了「調解為主」到「著重調解」再到「根據自願合法的原則調解」的淡化過程,大量的案件都是「一判了之」,很容易給人造成「司法萬能」的印象,也給國家機關和其他社會組織造成一種印象,就是解決矛盾糾紛是法院一家的事情。這直接導致眾多社會矛盾糾紛都涌到法院,嚴重削弱了法院解決矛盾糾紛的能力。這與人民群眾要求盡快、徹底解決糾紛的願望相背離,而調解恰恰能夠滿足人民群眾的這一需求。 第四要從繼承和發揚我國優良司法傳統的角度,認識做好調解工作就是司法為民的體現。陝甘寧邊區時代的「馬錫五審判方式」,其主要特點就是「深入農村、依靠群眾、方便人民、審判與調解相結合」,它符合我國鄉土、情理社會的特徵,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也被人民群眾受接受。用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來界定,本質上就是司法為民。我國的社會經濟雖然經過劃時代的飛躍發展,但鄉土人情的社會特徵並沒有發生根本變化,人民群眾對司法的需求仍然是「和為貴」。做好調解工作就是從根本上來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就是司法為民。 五、目前調解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首先,調解原則的規定不盡合理。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85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根據當事人自願原則,在事實清楚的基礎上,分清是非,進行調解。這一規定確定了法院調解民事案件的三個基本原則:第一,自願原則;第二,合法原則;第三,查明事實,分清是非原則。這三個基本原則中「查明事實分清是非」原則爭議較大,而前兩原則基本合理,但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忽視當事人權利的錯誤傾向,在此逐一加以分析。 調解的本質特徵是始終尊重當事人意志,使當事人在自願的前提下參加調解過程,在互諒的基礎上達成共識,從而使糾紛得以解決。自願原則正體現了調解的這一本質特徵,作為調解的基本原則之一,本不應有任何異議,但如前所述,我國調解制度採用的是職權主義原則,調解是作為法院的一種結案方式,法官在調解過程中起主導作用,導致了法官的作用大而當事人作用小,法官主動而當事人消極,法官權力大而當事人權利小的職權主義訴訟格局,使得法律規定的自願原則難以很好的實現,在司法實踐中經常出現非自願的強制調解現象。調解由於其簡便快捷,成為許多法官青睞的結案方式,為了追求高結案率違背當事人意志進行調解或迫使當事人接受非自願達成的調解方案。 調解追求的不是法律上的公平合理,合法原則是為了防止損害第三方利益的惡意調解。如果當事人自願放棄部分權利以盡快解決糾紛,也是其兩相權衡之後,認為於己有利而決定的。因而應尊重當事人對自己權利的處分,不應以法律錯誤或顯失公平為由干預調解。 查明事實,分清是非無助於調解的達成,也並不現實。案件事實與是非是否清楚實際上與調解的合法性或有效性並沒有必然聯系。因為若強調事實清楚分清是非則須進行嚴格調查,從而耗時、耗資,犧牲程序利益。當事人選擇調解方式解決其爭議,是由於調解的經濟效益,而非查明事實,分清是非。過於強調查明事實,分清是非混淆了調解與審判的區別,缺乏實際操作性。 (二)調解程序的設定不健全。 1、庭前調解的適用條件不規范、不明確。法院調解可在訴訟終結前的任何階段進行,法官啟動調解程序的隨意性較大,承辦法官與合議庭認為必要時可以隨時組織當事人調解,造成訴訟調解中法官中心地位和主導作用過於突出,雙方當事人訴訟權利受到一定壓制,當事人自由選擇糾紛解決方式的訴訟權受到侵害,同時也為「強制調解」、「恣意性調解」留下了廣泛的空間,失去法院調解所具有的獨特的公正價值。因此,有必要對調解的前提條件作一個更明確、更具體化、更適合司法實踐的規定,使之符合公開原則之規定。 2、在調解的主體上,目前法律並沒有規定具體的調解主體。《民訴法》第86條規定人民法院進行調解可以由審判員一人主持,也可由合議庭主持,但從司法實踐看,為提高辦案效率,法院調解幾乎百分之百由審判員一人主持。即使是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合議庭進行調解也僅僅是流於形式,實際上是由承辦人一人說了算。這就容易造成辦人情案、關系案,甚至造成嚴重侵犯一方當事人權利的情況。 3、在調解的期限上,法律沒有明確的規定。《民訴法》規定,「調解不成的應及時判決」,但並未規定調解的期限,往往是當事人已經就某一事實明確表態不能接受調解,而法院僅僅以調解沒有期限的規定進行拖延,使當事人在心理上造成疲態,從而不得不接受調解的結果。 4、調審合二為一。我國法院調解實行的是調審結合模式,即調解與審判相互結合,調解和審判可以動態轉換、交互運行,這種調解模式和運轉機制有避免重復勞動、提高審判效率的優勢,但從另一角度看,調審結合的調解模式在實踐中必然引起調解和審判二者價值的矛盾與沖突。由於調解人員具有雙重身份及地位上的優勢,以合意為基礎的調解常常演變為法官主持引導下的強制性調解,並直接給當事人形成心理上的壓力,影響當事人自由合意的形成,結果是以調解形式得出判決結果。 5、法官的自由裁量權得不到有效限制。我國《民事訴訟法》第88條規定「調解達成協議,必須雙方自願、不得強迫。調解協議的內容不得違反法律規定,」同法第91條規定:「調解未達成協議或者調解書送達前一方反悔的,人民法院應當及時判決」。然而,由於案件審理期限和法官的情感原因,盡管當事人也可以拒絕在協議上簽字,但其付出的代價可能是無法估算的,那就是「審而不決」,或是在同一法官審判時得不到公正判決。 法院是國家的審判機關,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解決社會矛盾糾紛,同時法院還肩負著構建和諧社會的社會責任,二者必須相互交融,法院的作用才能更好的發揮。只有樹立這樣的理念,才能做好調解工作,才能從根本上讓社會和當事人成為最終的受益者。(華鎣市人民法院院長 蔣偉林)

❻ 案外人提供擔保如何確定財產保全當事人

雷某受某建築公司雇請從事雜工工作,在工作工程中從三樓摔下,後鑒定為二級傷殘。雙方協商未果,雷某訴來法院要求建築公司賠償其傷殘賠償金、精神撫慰金、後續治療費等各項損失共計120萬元。訴訟過程中,雷某申請財產保全,要求凍結建築公司存款120萬元或者查封、扣押其相應價值的財產。雷某的財產保全案受理後,建築公司提供了秦某的房屋作擔保,秦某也自願提供其房產作擔保,並書寫了自願擔保承諾書。請問能否查封秦某的房產?若能對秦某的房產採取保全措施,財產保全案當事人應如何列? 【主要觀點】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條規定,人民法院對於可能因當事人一方的行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決難以執行或者造成當事人其他損害的案件,根據對方當事人的申請,可以裁定對其財產進行保全、責令其作出一定行為或者禁止其作出一定行為。同時該法第一百零二條規定,保全限於請求的范圍,或者與本案有關的財物。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條規定保全財產的范圍似乎僅限於被申請人的財產,但第一百零二條並未禁止對案外第三人的財產採取保全措施。我認為,法無禁止即自由,財產保全被申請人可以提供案外第三人的財產作擔保,只要案外第三人自願將其所有的財產作為擔保物採取凍結、查封、扣押等保全措施,一旦出現判決難以執行或者造成申請人其他損害的情形,即可執行被保全的財產。不管是保全誰的財產,只要達到了保全的目的,使最終的裁判得到執行,就可以進行保全。 如果案外第三人的財產可以保全,那麼當事人怎麼列?而且有人不明白,申請保全的訴訟案件的當事人(一般是被告),但保全的又是案外第三人的財產,首尾不相符,原因何在?經過上面的分析,我認為保全案外人的財產在實體上是沒有問題的,現在主要研究程序上怎麼操作。由於法律上沒有明確規定,司法實踐中出現了一些爭議,主要有兩種處理意見:一是列案外第三人為被申請人,直接裁定保全案外人的財產;二是列訴訟案件當事人為被申請人,但要在保全裁定中闡明案外人自願提供擔保,裁定保全案外人的財產。 本人贊同第二種處理意見,理由是:訴訟案件的申請人在申請財產保全之前不可能知道保全誰的財產,即使知道也沒有理由申請保全案外第三人的財產,因此訴訟案件的申請人只能申請保全本案當事人的財產,而不能申請保全案外第三人的財產。同時,案外第三人不是訴訟案件的當事人,不能將其列為保全案件的被申請人。在保全裁定書中應作如下類似表述:本院在審理原告訴被告××糾紛一案中,原告於×年×月×日向本院提出財產保全申請,要求凍結、查封、扣押被告價值×元的財產。同時,案外人××自願將其所有的××(財產)為被告提供擔保,並書寫了承諾書。裁定如下:凍結、查封、扣押××(案外人)價值×元的財產。 綜上所述,上述案例中可以查封秦某的房產,但財產保全裁定應列被告(建築公司)為被申請人。 (作者單位:四川省華鎣市人民法院)

❼ 重慶主城有幾大區,最繁華的是哪幾個區

1、重慶主城市區為9個行政區組成的重慶主城市區,通常稱之為「主城九區」;包括:渝中區、沙坪壩區、江北區、南岸區、大渡口區、九龍坡區、渝北區、巴南區、北碚區。

2、重慶主城區內有五大商圈,分別為:解放碑步行街(渝中區)、南坪步行街(南岸區)、觀音橋步行街(江北區)、沙坪壩三峽廣場(沙坪壩區)、楊家坪步行街(九龍坡區)。這其中又以渝中區和江北區更為繁華。

(7)華鎣市人民法院擴展閱讀

重慶晚報訊經國務院批准(《國務院關於同意重慶市調整部分行政區域劃分的批復》國函[2011]129號),撤銷萬盛區和綦江縣,設立綦江區;撤銷雙橋區和大足縣,設立大足區。截至目前,我市區縣將由原來的40個變成現在的38個。

據了解,行政區劃調整後,綦江區所轄行政區域內的戶籍人口數將達到120餘萬,大足區所轄行政區域內的戶籍人口將達到100餘萬。同時,萬盛區、雙橋區、綦江縣、大足縣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分別行使職權到綦江區、大足區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主席團選舉產生為止。萬盛區、雙橋區、綦江縣、大足縣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分別履行職責到新機構成立為止。

據悉,兩個新區分別設立綦江區人民代表大會和大足區人民代表大會。2012年1月20日前,將選出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時間和召開第一次人民代表大會的時間,與全市縣鄉兩級人大換屆選舉工作同步進行

參考資料:

人民網 重慶調整行政區

❽ 呂強的介紹

呂強,於一九八五年參加工作進入華鎣市法院,先後任書記員、助審員、審判員、副庭長、庭長,現任華鎣市法院副院長,該同志無論是在參加工作伊始擔任書記員期間,還是在擔任中層部門領導乃至院領導期間,都體現了一個共產黨員、一個人民公僕的高貴品質,一個業務型、專家型法官的亮麗風采。呂強同志進入法院工作十七年來,在鄉鎮人民法庭的時間長達十三年,其中書記員一職一干就是七、八年,但卻從無怨言,在平凡崗位上默默奉獻著自己的青春。一九九九年四月,華鎣法院根據廣安市中院和華鎣市委的工作統一安排,開展了「競爭上崗,優化組合」的人事制度改革活動,呂強在競爭經濟庭庭長崗位一職時,贏得了全院大多數幹警的認同,從而開始了新的戰斗歷程。

❾ 四川華鎣市高興鎮花廟嘴村1組79號這家人的兒子,沒想到我身份證掉了,被他撿了,拒不歸還

他撿了你的身份證不還,你可以報警求助。如果有證據證明是他撿的,你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他,要求他返還。

❿ 私人賣陰沉木是不是合法的

私人賣陰沉木是違法行為。

因為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七十九條規定,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隱藏物,歸國家所有。接收單位應當對上繳的單位或者個人,給予表揚或者物質獎勵。拾得遺失物、漂流物或者失散的飼養動物,應當歸還失主,因此而支出的費用由失主償還。

但是另外一種觀點認為,烏木買賣應合法化,因為烏木不是植物化石,也不是礦產,更不是文物,直接適用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和礦產資源法、文物保護法並不合適。它也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埋藏物、隱藏物,直接適用民法通則、物權法的規定也不合適。

所以,為便於政府加強監管,國家相關部門應盡快明確烏木的法律解釋問題,建議盡快出台「烏木保護法」,這樣才能更好保護「這筆財富」。

(10)華鎣市人民法院擴展閱讀:

如果依據《民法通則》來判斷,買賣烏木是違法的,因為烏木屬於國有。其中第七十九條規定,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隱藏物,歸國家所」。而埋在東江河底淤泥中的烏木,理應為無主埋藏物。對這種埋藏物,群眾若發現後應當上繳,接收單位應對上繳單位或者個人,給予表揚或者物質獎勵。

有些地區,警方根據上述法律對「有人盜竊國家財產」的報案不予立案,也不會追究發現者等人的責任,因為「他們沒有違法」。但是買賣就不同了,買賣後可能會被起訴或追究責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網路-烏木

人民網-烏木應歸屬國家:發現人獎勵不能少

熱點內容
婚姻法那條最不合理 發布:2025-02-02 09:08:55 瀏覽:272
違反行政法規導致合同無效 發布:2025-02-02 09:08:22 瀏覽:482
廣州市天河法院 發布:2025-02-02 08:55:03 瀏覽:363
工資隨意更改勞動法怎麼辦 發布:2025-02-02 08:06:44 瀏覽:595
模範法官胡國運的妻子 發布:2025-02-02 07:59:34 瀏覽:234
貴陽有名離婚律師 發布:2025-02-02 07:43:16 瀏覽:515
有關禁毒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2-02 07:28:50 瀏覽:350
香港律師資格考試 發布:2025-02-02 06:53:18 瀏覽:335
新民事訴訟法涉外基層法院 發布:2025-02-02 06:45:22 瀏覽:789
港府司法復核 發布:2025-02-02 06:25:04 瀏覽: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