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法官和法官的區別
⑴ 執行法官和法官區別
法律分析:執行法官是負責判決執行的 屬於法官的一種。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 第四十六條 法官實行員額制。法官員額根據案件數量、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人口數量和人民法院審級等因素確定。
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員額由最高人民法院商有關部門確定。地方各級人民法院法官員額,在省、自治區、直轄市內實行總量控制、動態管理。
⑵ 審判法官和執行法官的區別
法律分析:法院的審判法官(審判員)和執行法官(執行員)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區別:
1、定義不同
前者在人民法院審判案件所組成的合議庭中,是負責組織審判活動的審判人員;
後者屬於人民法院執行機構,是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專門負責有關執行事項的人員。
2、目的不同
前者設立的目的在於完成人民法院的工作職責,審判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
後者設立的目的是根據當事人的申請和審判人員的移交,開展執行工作,實現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財產給付內容。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三十九條 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民事案件,由審判員、陪審員共同組成合議庭或者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合議庭的成員人數,必須是單數。
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民事案件,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理。陪審員在執行陪審職務時,與審判員有同等的權利義務。
第二百二十四條 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以及刑事判決、裁定中的財產部分,由第一審人民法院或者與第一審人民法院同級的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執行。法律規定由人民法院執行的其他法律文書,由被執行人住所地或者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執行。
⑶ 執行員和執行法官的區別
法律分析:執行人員包括:執行員、代理執行員(執行法官助理)、書記員、速錄員、法警。審判人員包括:審判員、代理審判員(可以是法官助理,也可以單獨辦案)、書記員、速錄員。代理執行員(執行法官助理)制度只在部分法院試行,書記員不需要通過司法考試也可以通過內部考試而任命為代理執行員(執行法官助理),該職務只在執行局有效,並且不能行使裁決權,只能行使執行實施權。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第二條 法官是依法行使國家審判權的審判人員,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軍事法院等專門人民法院的院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和審判員。
⑷ 審判法官和執行法官是一個人嗎
法律分析:執行法官和審判法官不能是同一人任職,但調解結案當即履行的,審判法官可向當事人辦理執行事宜。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三十六條 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也可以由審判員移送執行員執行。調解書和其他應當由人民法院執行的法律文書,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
⑸ 陪審法官與執行法官有什麼區別
完全是兩個性質,陪審法官也就是我們通常意義上的的審判員,當然審判員也有可能擔任主審法官,審判員全程參與案件的審理過程!
執行法官是指案件審理終結後,對生效的判決進行執行的法官!
⑹ 法院的審判法官和執行法官有什麼區別
法院的審判法官是審理案件的,會對案件的經過和結果有一個宣判的權利,還有審判的權利。他是可以做最後決定了 ,執行法官是在案件被宣判判定以後,讓執行法官來執行這個結果
⑺ 什麼是執行法官跟法官有神嗎區別 希望能夠給個比較具體的回答
執行法官的職責則是負責對已生效判決的執行。
法官是指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產生,在司法機關(一般指法院)中依法行使國家審判權的審判人員,是司法權的執行者。在不同法系的國家中法官的角色不盡相同,但要求都是不偏不倚、不受他人影響或制肘、剛正無私地根據法律判案。
在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第二條明文規定「法官是依法行使國家審判權的審判人員,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軍事法院等專門人民法院的院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審判員和助理審判員。」
⑻ 強制執行法官跟判決法官是一個人嗎
絕對不是一個人。審判和執行是法院的兩個科室,各自負責不同的業務。
在庭上宣判的法官是庭審法官,只管審理案子。
而執行法官是根據生效的判決書內容進行相關處理工作。
說到底一個只審案子,一個只管執行處理。
⑼ 請問開庭法官和執行法官的區別是什麼
法院開庭,在很多人眼裡是一件非常神聖的事情,尤其是在審理刑事案件的時候,關於法官,更是給刑事審判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開庭法官和執行法官在開庭前要做什麼,要做什麼准備工作,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對於刑事案件的法律,法官做什麼時,實際上是按照嚴格的法律規則來做的,並不像我們認為的那樣靈活,實際上法官就像走路一樣,如果有路,只要按照導航,在這里行走。在一個案件中,法官實際上在審判前要做很多工作,因為作為一個法官,只要開庭前把工作做好,這樣在審判時,才不會不著急,為了做出公正的判決,這是法律明確規定的程序,也是法官必須做的工作。
開庭法官和執行法官在法庭上有三個不同之處:不同的定義,前者是人民法院組成合議庭,負責組織審判活動的法官;執行機關屬於人民法院的執行機關,是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專門負責有關執行事務的工作人員。目的是完成人民法院的工作,審理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後者設立的目的是根據當事人的申請和司法人員的移交,開展執行工作,實現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財產支付內容。不同方式,前者,除可以由一人依法單獨審理的簡單案件外,一般應由本人審理,陪審團依法組成合議庭;必要時,可以依法採取強制執行措施,對執行提出異議的,案件工作人員有權依照法定程序處理。
⑽ 法院的審判法官和執行法官有什麼區別
法院的審判法官(審判員)和執行法官(執行員)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區別:
1、定內義不同
①前容者在人民法院審判案件所組成的合議庭中,是負責組織審判活動的審判人員;
②後者屬於人民法院執行機構,是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專門負責有關執行事項的人員。
2、目的不同
①前者設立的目的在於完成人民法院的工作職責,審判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
②後者設立的目的是根據當事人的申請和審判人員的移交,開展執行工作,實現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財產給付內容。
3、方式不同
①前者除簡單案件依法可由一人獨任審判外,一般應由自己或自己和陪審員依法組成合議庭審判案件;
②後者在執行活動中,根據需要可依法採取強制執行措施,而案件人員如對執行提出異議,其有權依照法定程序作出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