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魯國偉法院

魯國偉法院

發布時間: 2022-06-08 09:33:38

『壹』 曹丕:「今之文人,魯國孔融文舉,廣陵陳琳孔璋

當今的文人,(也不過)只有魯人孔融孔文舉、廣陵人陳琳陳孔璋、山陽人王粲王仲宣、北海人徐幹徐偉長、陳留人阮?阮文瑜、汝南人應德璉、東平人劉楨劉公乾等七人。這「七子」,於學問(可以說)是(兼收並蓄)沒有什麼遺漏的,於文辭是(自鑄偉辭)沒有借用別人的,(在文壇上)都各自像騏驥千里賓士,並駕齊驅。

『貳』 魯國國都在今天什麼地方

在山東省曲阜。

曲阜,古為魯國國都,孔子故里,被譽為「東方聖城」、「東方耶路撒冷」。地處山東省西南部,北距省會濟南135公里。東連泗水,西抵兗州,南臨鄒城,北望泰山。

總面積895.9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5.45萬人 (2016年)。山東省省轄縣(市)之一,行政區劃屬濟寧。

曲阜2016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GDP) 413.69億元,財政總收入33.98億元,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 273.16億元,實際利用外資1.11億元 。

曲阜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的故鄉。曲阜還坐落著世界儒學研究與交流中心孔子研究院。1982年,曲阜被評為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1991年,被國家旅遊局評為中國旅遊勝地40佳;1994年,孔廟、孔府、孔林列入聯合國《世界遺產名錄》;1997年,國家旅遊局又把曲阜確定為中國35個王牌旅遊城市之一。

1998年12月,被命名為第一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2004年,被評為中國文物工作先進市;2007年,孔廟、孔府、孔林被評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2017年10月,被住建部命名為國家園林城市。曲阜也同時進入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及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強。2017中國年度文化影響力城市。

(2)魯國偉法院擴展閱讀:

魯國,周朝的諸侯國,國君為姬姓,侯爵,首封國君為周武王弟弟周公旦之子伯禽。

西周初年周公輔佐天子周成王東征滅掉了夥同武庚叛亂的奄國,受封於奄國故土,由於周公要留在鎬京輔佐周成王,於是讓自己的長子伯禽代為赴任,建立魯國,國都為曲阜。

魯國始封時疆域較小,「封土不過百里」,後來陸續吞並了周邊的極、項、須句、根牟等小國,並奪佔了曹、邾、莒、宋等國部分土地,成了「方百里者五」的大國。

國力最強時其疆域北至泰山,南達徐淮,東至黃海,西抵定陶一帶,其統治核心區大都位於今山東省濟寧市境內,亦包括泰安南部寧陽,菏澤東部單縣、鄆城,臨沂平邑等市縣。為周王朝控制東方的一個重要邦國。

魯桓公、魯庄公、魯僖公時期是魯國最為強盛的時期,一度與齊國爭奪東方的霸主,魯僖公更曾領導諸侯抗衡過楚成王與晉文公。直至戰國初期,仍有數個諸侯國向魯國進貢。

魯國先後傳二十五世,三十四位君主,歷時790年。魯頃公二十四年(公元前256年),魯國為楚考烈王所滅。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曲阜

『叄』 對於人才濟濟的魯國,為何沒有成為戰國七雄中的一員呢

戰國七雄指的是,齊楚秦燕趙魏韓七個諸侯國,當時這7個國家經過春秋後期的兼並戰爭獲取了大量的土地人口和資源正是進入強國之列,那當時人才眾多的魯國,為什麼沒有成為頂尖的強國呢?魯國最終是如何被滅亡的?

另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魯國地理位置不利於它向外擴張,魯國和齊國都在如今的山東省境內,魯國在強盛時期曾經一度和齊國展開爭奪東方的霸主,但是隨著齊國經濟實力,軍事實力強大之後,魯國已經沒有擴張的空間了,而且還需要經常防備齊國的進攻,對自己的國力損耗非常的大,到了戰國初期之後,魯國處於齊國、魏國、楚國的包圍之下,已經沒有還手之力,甚至連自保都很困難了,最終被薎忘了。

『肆』 孔子在幾歲時真正從政,在魯國當了

在魯從政 ①管理內政 孔子51歲時.被任命為中都宰.只一年時間.就路不拾遺.夜不閉戶.遠近各國聽到這消息.都來參觀.並且向他請教. 第二年.他被升為司空.專管全國建設.不久調任司寇.相當於現代的法院院長.後在55歲左右仕途失意.以後再也沒有為官. ②外交勝利 公元前500年.孔子作為主持禮儀的副使.參加了齊景公提議舉行的齊魯兩國之間的夾谷之會.當他看到齊國組織一批人企圖製造混亂.劫持魯定公的時候.挺身來到齊景公面前.指責齊國失禮.當時周禮是諸侯的行為准則.失禮即成為丑聞.齊景公見勢不妙.當即承認錯誤.揮退眾人.齊人不肯就此罷休.在起草盟約時提出.如果齊國有事出兵.魯國必須派300乘兵車相助.否則就是破壞盟約.孔子針鋒相對地提出.齊國必須歸還強占魯國的汶陽之田.否則也是破壞聯盟.孔子就是這樣利用周禮和自己的勇敢機智.頂住了強齊的外交攻勢.為魯國爭得了榮譽和利益. ③改革碰壁 夾谷之會的勝利.提高了孔子的威望.迎來了他政治生涯的頂峰. 於是.季孫氏便讓孔子出任代 理宰相職務.孔子勤於政務.且以身作則.樹立了良相 形象.與季孫氏密切配合.融洽合作.使魯國的政治形勢有明顯改觀.但是.當時的 魯國.定公虛位.三卿擅權.家臣控主.為了維護國政權威.加強公室的權勢.使國君真正成為國家的最高主宰.公元前498年.孔子向魯定公提出拆毀家臣管理都邑的計劃.這一計劃的實質.是打著打擊家臣的旗號.通過拆毀三卿作為自己政治中心和軍事要塞的都邑.實現抑三家而強公室.當時.由於三卿都受到或擔心家臣的叛亂.故支持孔子的墮都計劃.於是.孔子拆毀了季孫氏和孟孫氏的都邑.但孟孫氏家臣公斂處父說破要害.指出都邑是孟孫氏家的保障.於是.孟孫氏陽奉陰違.暗中抵制拆毀都邑的計劃.魯定公氣憤之下.派遣武裝包圍都邑.想攻克之後強行拆毀.但卻大敗而歸.孔子墮三都的計劃被迫終止. ④失意去魯 在孔子墮三都的計劃中途夭折的時候.又接連出現了兩件對他不 利的事情.一是由於夾谷之會的失利.加之擔心魯國的強盛.齊景公接受大夫黎祖的獻計.派人給魯國送來美女與駿馬.魯定公與季孫氏欣然接受後.沉醉於女樂中.三月不理朝政.不見孔子.二是魯公郊祭.按慣例.儀式結束後.要把祭肉分給大臣.每次都有孔子一份.但這次卻有意沒有給孔子.使孔子感到憤懣.失意的孔子於是決定辭去職務.離開魯國.希望到其他諸侯國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
 

『伍』 魯國的三虎將都是誰其中誰的領兵能力最為厲害

魯國就是現在的山東省,而作為山東著名的三虎將分別是張仁初、賀東生和梁興初,他們都有著卓越的戰功,被後人親切的稱為魯國三虎將。而三虎將的領兵能力都很強,我認為最強的就是張仁初,因為張仁初以一個營的兵力硬生生的打敗了敵人一個團,而且還活捉了敵人的團長,這種能力讓人敬佩。在戰爭時期還有著很多優秀的將領不為人所知,能留下姓名的也是少之又少,在那個時期的戰士都是經過戰火洗禮的,每天都面對著生死抉擇,而作為三虎將的三位將領,更是披荊斬棘、看破生死,立下了汗馬功勞,為現在社會的和平做出了豐功偉績,作為中國人民,我們應該感謝這些英雄的偉大付出,下面我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三虎將。

一、張仁初

張仁初曾經擔任686團的營長,在抗戰時期,張仁初率部隊參加鄆城樊壩戰役,在此次戰斗中,以一個營的力量硬生生的打敗了敵軍的一個團,而且還活捉了敵軍的團長,敵軍後續又派出了8000人的部隊,和張仁初的部隊戰鬥了一天一夜,張仁初硬是把敵人打退,戰斗中共計擊殺了敵軍1300多人,可謂是戰功輝煌。

那麼你認為三虎將裡面誰最厲害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陸』 孔子名什麼字什麼什麼時期魯國人是我國古代偉加的什麼假什麼假是什麼家學派創始人被稱為什麼

孔子 名丘,字仲尼,
東周春秋末期魯國人
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被稱為至聖先師孔聖人

『柒』 魯國 叔孫豹 生平

叔孫豹:

叔孫豹,春秋時魯國大夫。叔孫為氏,名豹,謚為「穆子」,故史書中亦曰「叔孫穆子」、「穆叔」,是魯叔孫得臣之子。叔孫豹於《左傳》中最早見於成公十六年(前575),昭公四年補記了此前的事跡。襄公五年(前568)季文子死後,因季武子年少,叔孫豹曾有幾年執魯國之政,其他時間主要管魯國的外交,即昭公元年叔孫豹所說「叔出季處」(季孫氏守國主政,叔孫氏出使)。季孫為上卿,主國政;而叔孫為亞卿,主盟會、聘問以至用兵,其職掌頗同於《周禮》中之人行人。叔孫豹用事期間,魯國免去了不少禍患與屈辱。他維護魯國的地位與聲望,協調大國,團結小國,於極為復雜的政治斗爭中使魯國保持安定,極為不易。他甚至為了維護魯國的安全和統治集團內部的穩定與團結,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無論外交陳辭、賦詩言志、接受宴享,皆能不辱國格,不失人格;不當有者不爭,當有者不讓;說話、行事不卑不亢,正正堂堂,實屬難能可貴。
據《左傳》記載:魯大夫叔孫豹回答范宣子問什麼是死而不朽時說:「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叔孫豹所謂的「三不朽」是指一個人在道德、事功、言論的任何一個方面有所建樹,傳之久遠,他們雖死猶生,其名永遠立於世人之心,才是不朽。有副著名楹聯:「五百年間氣,三不朽偉人。」能做到死而不朽,可謂偉人。
《左傳》、《國語》中多次寫到叔孫豹賦詩,或讓樂工誦詩,或言談中引用詩句之事,從中可以看出春秋中期以前貴族們學詩用詩的情況,如賦詩的類型、方法和原則等。有些地方還寫到叔孫豹解說詩意,反映出其一定的詩學、美學觀念。他是貴族、大夫,同時也是一位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人。因為當時尚無私家講學的風氣,所以他實際上也就是春秋中葉傑出的詩學家。

『捌』 求關於春秋時期魯國和齊國的一些名人名將的信息~~

看看史記nbsp;nbsp;左傳吧找到的只有這么多了魯國:魯國是周朝諸侯國之一,魯國的第一代國君是周公旦的兒子伯禽,都城曲阜,在泰山以南,略有今山東省南部,兼涉河南、江蘇、安徽三省之一隅。伯禽下傳九代到武公九年時,魯國發生變故,直到後來周宣王立魯孝公為止。孝公下傳兩代到隱公、桓公時,魯國再次發生政變。桓公之後到魯庄公時期,魯國多次與齊國發生戰爭。庄公兒子愍公、厘公時期,魯發生慶父之亂。厘公下傳兩代到宣公時,襄仲殺嫡立庶,從此三桓強盛。宣公下傳三代到昭公時期,三桓發兵攻擊魯君,魯國公室從此名存實亡。昭公之後的定公、哀公都是被三桓逼到國外流亡死去的。魯悼公以後魯國漸漸衰落,到第33位國君頃公二十四年(前249年)是,魯國被楚國滅亡。1(左丘明)春秋時史學家。魯國人。一說復姓左丘,名明;一說單姓左,名丘明。雙目失明,曾任魯太史。與孔子同時,或謂在其前。相傳《左傳》為其所著,又傳《國語》亦出其手。2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後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創始人。魯國人。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提出了「仁」的思想,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3nbsp;蘆衣順母nbsp;nbsp;閔損,字子騫,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門中以德行與顏淵並稱。他生母早死,父親娶了後妻,又生了兩個兒子。繼母經常虐待他,冬天,兩個弟弟穿著用棉花做的冬衣,卻給他穿用蘆花做的「棉衣「。一天,父親出門,閔損牽車時因寒冷打顫,將繩子掉落地上,遭到父親的斥責和鞭打,蘆花隨著打破的衣縫飛了出來,父親方知閔損受到虐待。父親返回家,要休逐後妻。閔損跪求父親饒恕繼母,說:「留下母親只是我一個人受冷,休了母親三個孩子都要挨凍。「父親十分感動,就依了他。繼母聽說,悔恨知錯,從此對待他如親子。4百里負米nbsp;nbsp;nbsp;nbsp;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父母死後,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萬鍾之多。坐在壘疊的錦褥上,吃著豐盛的筵席,他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說:「即使我想吃野菜,為父母親去負米,哪裡能夠再得呢?「孔子贊揚說:「你侍奉父母,可以說是生時盡力,死後思念哪!「(《孔子家語·致思》)nbsp;5nbsp;嚙指痛心nbsp;nbsp;nbsp;曾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稱「曾子「,以孝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裡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曾參於是接見客人,以禮相待。曾參學識淵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修養方法,相傳他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後世儒家尊他為「宗聖「。nbsp;6公孫儀:《史記·循吏列傳》作公儀休,春秋時魯穆公的相nbsp;魯國宰相公儀休非常喜歡吃魚,有一天,公儀休正和他的學生交談,有人送來兩條鮮活的大鯉魚,公儀休婉言謝絕了。他的學生不解地問:「老師,您不是很喜歡吃魚嗎?現在有人送魚來,您為什麼不接受呢?「公儀休答道:「正因為喜歡吃魚,所以才不能收人家的魚,如果我收了人家的魚,那就要照人家的意思辦事,這樣就難免要違反國家的法律,如果犯了法,成了罪人,還能吃得上魚嗎?現在想吃魚就自己買,不是一直有魚吃嗎?「nbsp;公儀休的這番話朴實直白,卻發人深省。君子愛財,應取之有道,公儀休便是楷模。nbsp;7nbsp;鮑叔牙(生卒不詳)nbsp;魯國平陽(今新泰市汶南鎮鮑庄)人,春秋時齊國大夫,以知人善任著稱。8顏子(前521~前490)春秋末年魯國人,孔子最賞識的弟子。名回,字子淵,品行卓冠群科。早卒,孔子極悲慟。後被封建統治者尊為「復聖」。nbsp;9魯班nbsp;公輸氏,名般,亦作班、盤,春秋時魯國人。我國古代著名建築工匠,後世建築工匠、木匠尊為「祖師」。nbsp;顏回nbsp;閔損nbsp;冉雍nbsp;冉耕nbsp;冉求nbsp;言偃nbsp;宰予nbsp;仲由nbsp;端木賜商nbsp;公冶長nbsp;曾□nbsp;顓孫師nbsp;顏高nbsp;巽□nbsp;nbsp;蘧瑗nbsp;nbsp;nbsp;公西赤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司馬牛nbsp;nbsp;nbsp;齊國:今山東省東北部,面臨大海,是周王朝開國功臣姜尚(姜太公)的封國。都城設在臨淄(今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1管仲(本人不是齊國人,在齊國做官,衛國人)管仲(nbsp;?-公元前645年),名夷吾,字仲,春

『玖』 儒家創識人是誰

春秋後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創始人。名丘,字仲尼。魯國人。 先世為宋國貴族,因避內亂移居魯國。父叔梁紇,母顏氏。魯襄公二十二年(前551)生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魯國是周公兒子伯禽的封地,素有禮樂之邦之稱。至春秋末,禮樂仍保持完好。魯國根深蒂固的禮樂傳統對孔子有深刻的影響。孔子幼時常以陳俎豆、設禮容為戲。早年喪父,家境中落,年輕時曾做過管糧倉、管放牧的小官。30餘歲時開始授徒講學。魯昭公二十六年(前516),魯國內亂,孔子不滿季氏為首的三桓擅權,一度離魯至齊,不久返回。開始整理詩、書、禮、樂,招收弟子日多,影響愈大。魯定公九年(前501),出任中都宰,頗有政績。後升為司空和大司寇。魯定公十年齊魯夾谷之會,孔子相禮,魯國兵禮並用,收回被齊國侵佔的鄆、灌及龜陰之田。定公十三年,孔子為維護公室,建議毀季孫氏、叔孫氏、孟孫氏等三家都邑,季孫氏、叔孫氏、費被毀後,孟孫氏以武力對抗,孔子計劃失敗。以後魯國政局有變,孔子見理想難以實現,遂帶領弟子離開魯國,開始了周遊列國的飄泊生涯,時孔子55歲。孔子14年中先後到過衛、陳、宋、蔡、楚等國,向各諸侯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但均不見用。魯哀公十一年(前484),季康子以幣迎孔子,孔子歸魯,時年68歲。魯哀公和季康子雖常向孔子問政,但終不起用。孔子晚年致力於教育,整理《詩》、《書》等古代典籍,刪修《春秋》。其學生將其思想言行記載在《論語》中。哲學思想孔子所處春秋時代是奴隸制社會向封建制社會轉變的時期,孔子思想中充滿新與舊的矛盾,反映了大變動時代的精神風貌。天命鬼神觀孔子繼承了傳統的天命鬼神觀,視天為萬有的主宰和人格神,認為天命主宰著人的生死,也決定著社會的治亂。他主張「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言」,「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但同時他又否定周時盛行的占卜活動,提出「天何言哉,四時行焉,五穀生焉」,認為天命就蘊含在自然事物的運行之中。所以他主張「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論語》記載孔子「不語怪、力、亂、神」,並且說「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迴避了關於人死後是否變鬼的問題。

『拾』 春秋戰國時期魯國的名人有誰

1(左丘明)春秋時史學家。魯國人。一說復姓左丘,名明;一說單姓左,名丘明。雙目失明,曾任魯太史。與孔子同時,或謂在其前。相傳《左傳》為其所著,又傳《國語》亦出其手。
2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後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創始人。魯國人。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提出了「仁」的思想,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熱點內容
婚姻法那條最不合理 發布:2025-02-02 09:08:55 瀏覽:272
違反行政法規導致合同無效 發布:2025-02-02 09:08:22 瀏覽:482
廣州市天河法院 發布:2025-02-02 08:55:03 瀏覽:363
工資隨意更改勞動法怎麼辦 發布:2025-02-02 08:06:44 瀏覽:595
模範法官胡國運的妻子 發布:2025-02-02 07:59:34 瀏覽:234
貴陽有名離婚律師 發布:2025-02-02 07:43:16 瀏覽:515
有關禁毒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2-02 07:28:50 瀏覽:350
香港律師資格考試 發布:2025-02-02 06:53:18 瀏覽:335
新民事訴訟法涉外基層法院 發布:2025-02-02 06:45:22 瀏覽:789
港府司法復核 發布:2025-02-02 06:25:04 瀏覽: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