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鄰權糾紛法院
① 土地相鄰權糾紛的處理程序是怎麼樣的
一、土地相鄰權糾紛的處理程序是:由當事人各方自願協商,和平解決之間的爭端。如果協商無法解決,當事人各方可以共同請求人民調解組織,對他們之間的爭議進行調解。最後,在當事人各方無法協商或協商不成,調解失效的情況下,當事人可以訴請法院,請求法院依照法律程序來解決。
二、【法律依據】:《物權法》第八十四條不動產的相鄰權利人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則,正確處理相鄰關系。第九十二條不動產權利人因用水、排水、通行、鋪設管線等利用相鄰不動產的,應當盡量避免對相鄰的不動產權利人造成損害;造成損害的,應當給予賠償。
② 法院對相鄰權糾紛一般怎麼處理
解決相鄰權糾紛方式:
1、在社區居委會、人民調解委員會的幫助下,協商解決;
2、可以通過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來解決。
但真正從根本上解決相鄰權糾紛更多的是靠尊重。相鄰關系的種類很多,法律很難對各種相鄰關系都作出具體的規定,而且在這一方面,法律並不是全部具有強制性的。「比如,鄰居在公共通道上堆了雜物,影響你出行了。協商不成,你去法院告,法院判了,強制執行,鄰居把雜物移走了,從起訴到執行完畢,可能半年時間過去了。你以為事情結束了,可過一陣,鄰居又把雜物堆出來了,這時你就犯愁了,是不是再打官司重告一次呢?」其實,有些相鄰權糾紛看似處理方法很簡單,但是在實踐中往往有不可操作性。法律的最終目的是將人們的一切行為納入到秩序的軌道。靠什麼納入?我認為需要的是法律所體現的影響力和權威,也就是說對法律的尊重要真正融入到我們的內心甚至血液中去。另一方面也要靠鄰里之間的尊重,這在處理相鄰權糾紛中顯得尤為重要。有句古話說得好:「冤家宜解不宜結,一場官司一世仇」。我們在拿起法律武器維護合法權益時,也應當注意方式、方法,妥善解決相鄰關系糾紛,以營造和諧的鄰里關系。
③ 相鄰權糾紛如何處理
相鄰權糾紛的起訴流程為:
1、在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交起訴狀,並按照被告人數提出副本,書寫起訴狀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起訴,由人民法院記入筆錄,並告知對方當事人;
2、起訴狀應當記明原、被告的身份信息,訴訟請求和所根據的事實與理由,證據和證據來源,證人姓名和住所。
【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條
起訴應當向人民法院遞交起訴狀,並按照被告人數提出副本。書寫起訴狀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起訴,由人民法院記入筆錄,並告知對方當事人。
第一百二十一條
起訴狀應當記明下列事項:
(一)原告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聯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別、工作單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等信息;
(三)訴訟請求和所根據的事實與理由;
(四)證據和證據來源,證人姓名和住所。
④ 如果到法院打因為鄰居佔道的官司,需要多少費用
人民法院訴訟費收費標准:1、離婚案件,每件交納50-300元。涉及財產分割的,財產總額不超過20萬元的,不另收費。超過20萬元的,超過部分按0.5%交納。2、侵害姓名權、名稱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的案件,每件交納100元。
法律分析
人民法院訴訟費收費標准:
1、離婚案件,每件交納50-300元;涉及財產分割的,財產總額不超過20萬元的,不另收費;超過20萬元的,超過部分按0.5%交納。
2、侵害姓名權、名稱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的案件,每件交納100元。
3、其他非財產案件,每件交納50元。
4、知識產權糾紛案件,沒有爭議金額的,每件交納500元至1000元;有爭議金額的,按財產案件的收費標准交納。
5、行政案件按下列標准交納:
(1)治安行政案件,每件交納30元;
(2)專利行政案件,每件交納400元;
(3)其他行政案件,每件交納100元;有爭議金額的,按財產案件收費標准交納。
6、勞動爭議案件,每件交納50元。
7、破產案件,按照破產企業財產總值,依照財產案件收費標准計算,減半交納,但最高不超過10萬元。
8、申請執行案件,執行金額或者價額在1萬元以下的。每件交納50元;50萬元以下的按標的×0.5%+50交納;50萬元以上的按標的×0.1%+2000交納。
9、申請訴訟保全措施,保全財產的金額或者價額不滿1千元的,每件交30元;財產保全金額1千元至10萬元的按財產保全額×1%+20元計算;超過10萬元的,按財產保全額×0.5%+520元交納。
10、其他訴訟費按最高人民法院的訴訟收費辦法收取。
11、對不予受理、駁回起訴、管轄權異議的裁定不服提出上訴的,受理費每件為50元。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八條 當事人進行民事訴訟,應當按照規定交納案件受理費。財產案件除交納案件受理費外,並按照規定交納其他訴訟費用。當事人交納訴訟費用確有困難的,可以按照規定向人民法院申請緩交、減交或者免交。收取訴訟費用的辦法另行制定。
⑤ 相鄰權糾紛處理依據
法律分析:相鄰權是各位業主都會享有的權利,相鄰部分,任何職員不得隨意動用,在現實生活中。存在著一些業主,為了一己私利,侵犯他人相鄰權的情形,針對此種現象,權益受到侵權的業主,是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二百九十條 不動產權利人應當為相鄰權利人用水、排水提供必要的便利。
對自然流水的利用,應當在不動產的相鄰權利人之間合理分配。對自然流水的排放,應當尊重自然流向。
第二百九十一條 不動產權利人對相鄰權利人因通行等必須利用其土地的,應當提供必要的便利。
第二百九十二條 不動產權利人因建造、修繕建築物以及鋪設電線、電纜、水管、暖氣和燃氣管線等必須利用相鄰土地、建築物的,該土地、建築物的權利人應當提供必要的便利。
第二百九十三條 建造建築物,不得違反國家有關工程建設標准,不得妨礙相鄰建築物的通風、採光和日照。
第二百九十四條 不動產權利人不得違反國家規定棄置固體廢物,排放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土壤污染物、雜訊、光輻射、電磁輻射等有害物質。
第二百九十五條 不動產權利人挖掘土地、建造建築物、鋪設管線以及安裝設備等,不得危及相鄰不動產的安全。
第二百九十六條 不動產權利人因用水、排水、通行、鋪設管線等利用相鄰不動產的,應當盡量避免對相鄰的不動產權利人造成損害。
⑥ 鄰居間發生相鄰權糾紛怎麼處理
鄰居間的相鄰權糾紛可以通過和解、協商、仲裁、訴訟處理。雙方應按照互相協作、兼顧利益的原則私下進行和解,和解不成可提請第三方加以協商解決;協商不成時應從有利於有效合理的使用財產、有利於生產和生活出發交由指定機構進行仲裁;仲裁仍未解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法律依據】
《仲裁法》第二條
平等主體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發生的合同糾紛和其他財產權益糾紛,可以仲裁。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二條
當事人起訴到人民法院的民事糾紛,適宜調解的,先行調解,但當事人拒絕調解的除外。
《民法典》第二百八十八條
不動產的相鄰權利人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則,正確處理相鄰關系。
⑦ 相鄰權怎麼起訴
法律分析:相鄰權糾紛屬於民事訴訟,應該向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起訴。1、遞交訴訟狀;2、法院經審查受理後將起訴書副本送達被告;3、被告在十五日內提交答辯狀,法院在五日內將答辯狀副本送達原告;4、決定開庭審理的案件,法院在三日前通知當事人並公告;等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二十條 起訴應當向人民法院遞交起訴狀,並按照被告人數提出副本。
書寫起訴狀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起訴,由人民法院記入筆錄,並告知對方當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