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遲遲不判
1. 判決書遲遲不下來怎麼辦
法律分析:可向本院院長或者上一級人民法院要求其盡快作出判決。因過失延誤辦案,造成嚴重後果的,給予警告至記大過處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二十四條 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以及刑事判決、裁定中的財產部分,由第一審人民法院或者與第一審人民法院同級的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執行。
法律規定由人民法院執行的其他法律文書,由被執行人住所地或者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執行。
第二百二十五條 當事人、利害關系人認為執行行為違反法律規定的,可以向負責執行的人民法院提出書面異議。當事人、利害關系人提出書面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書面異議之日起十五日內審查,理由成立的,裁定撤銷或者改正;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當事人、利害關系人對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復議。
第二百二十六條 人民法院自收到申請執行書之日起超過六個月未執行的,申請執行人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上一級人民法院經審查,可以責令原人民法院在一定期限內執行,也可以決定由本院執行或者指令其他人民法院執行。
第二百三十一條 在執行中,被執行人向人民法院提供擔保,並經申請執行人同意的,人民法院可以決定暫緩執行及暫緩執行的期限。被執行人逾期仍不履行的,人民法院有權執行被執行人的擔保財產或者擔保人的財產。
2. 法官久拖不判怎麼辦
對於法官久拖不判的。當事人可以依據法規予以處置的;根據法律規定,民事案件的審理期限一般不超過6個月,案件久托不判的情況在各地法院都有,只有不超過法定期限作為當事人只有催促法官盡快結案;如果超過法定期限你可以投訴到院領導或上級法院及檢察院。
訴訟實踐不同於訴訟時效,訴訟時效規定的是您的勝訴權在多長時間內受保護,訴訟期間則是指具體訴訟行為應當在什麼期限內完成。
下面是民事訴訟法規定的主要訴訟期間:
第46條:當事人提出迴避申請,應當說明理由,在案件開始審理時提出;迴避事由在案件開始審理後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提出。
第93條第2款:申請訴前財產保全的,申請人在人民法院採取保全措施後十五日內不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解除保全。
第113條:被告答辯,應當在收到人民法院發送的起訴狀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答辯狀。
第135條、146條: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一審民事案件,應當在受理後六個月內審結;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應當在三個月內審結。
第147條:當事人不服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提起上訴。不服第一審裁定的上訴期限為十日。
第159條:不服判決提出上訴的二審民事案件,應當在受理上訴後三個月內審結;不服裁定提出上訴的,應當在三十天內審結。
第182條:當事人申請再審的期限為二年。
第219條:申請執行的期限,雙方或者一方當事人是公民的為一年,雙方是法人或其他組織的為六個月。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第107條:執行案件,一般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執行結案,但中止執行的期間應當扣除。
3. 法院一直不判怎麼回事
法律分析:法院超過法定期限,遲遲不判決,是違法行為。當事人可以向其法院的督察部門投訴。也可以向檢察院投訴,檢察院對民事審理有監督權。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四十九條 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六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准。
4. 案子法院一直不判怎麼解決
法律分析:根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當中規定的內容可以得知,如果當事人認為法院審結期限違反了法律規定的,是可以依照法律法規提起上訴或者申請,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案件到了法院那邊,它是會在規定的時間進行審判,給當事人一個理想的答案,讓當事人能夠清楚案件發生的事情,同時給當事人一個合理的結果。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六十四條 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第一百九十九條 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或者當事人雙方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申請再審的,不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
5. 法院開庭後一直不下判決書怎麼辦
1、你說的是一審還是二審啊?
2、一審如果用的是什麼程序?
這些你都應該要知道才能曉得8各月是否合法。
一審:簡易程序,最長是3個月
普通程序,6個月,院長批准可以再延長6個月,也就是說12個月那是正常。如果再經上一級法院批准,可以無限延長。
二審:3個月,延長無期限(法律沒說明究竟延長多久,但可以延長,院長批准即可)
再審:那就看再審用的是什麼程序,什麼程序跟什麼程序的期限。
解決方案:1、多於本案書記員聯系,了解情況,不了解情況,解決起來很被動。
2、如果法院依法延長的,你也就沒什麼好說的了。
3、但是可以向上一級法院反映,上級法院對下級法院有指導職能,或者向檢察院反映,檢察院有監督職能。地方人大對法院有監督職能,甚至能責令他們重新審。
6. 請問開庭後法官遲遲不下判決書怎麼辦
抄如法院無故拖延審理,當事人可以向上級人民法院投訴,上級人民法院應當責令改正,並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一、簡易程序
人民法院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
二、普通程序
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六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准。
三、當庭宣判的,應當在十日內發送判決書;定期宣判的,宣判後立即發給判決書。
司法依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一條、第一百四十九條
7. 法院拖著我的案子一直不判,我該怎麼辦
人民法院審判案件有相應的審判期限的規定,比如在一審案件中,如果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第二審案件應在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審理案件的二審法院院長批准。所以法院審理案件應按照法定期限審結,對超審限辦案的,可向其上級領導或者法院的監督部門反映,符合給予行政處分條件的,應給予行政處分。同時,人民檢察院有對民事訴訟活動實行法律監督的義務,也可以向人民檢察院反映。
相關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九條 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六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准。
第一百六十一條 人民法院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
第一百七十六條 人民法院審理對判決的上訴案件,應當在第二審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
人民法院審理對裁定的上訴案件,應當在第二審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內作出終審裁定。
第十四條 人民檢察院有權對民事訴訟實行法律監督。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嚴格執行案件審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規定》第二十條各級人民法院應當將審理案件期限情況作為審判管理的重要內容,加強對案件審理期限的管理、監督和檢查。
第二十一條各級人民法院應當建立審理期限屆滿前的催辦制度。
第二十二條各級人民法院應當建立案件審理期限定期通報制度。對違反訴訟法規定,超過審理期限或者違反本規定的情況進行通報。
第二十三條審判人員故意拖延辦案,或者因過失延誤辦案,造成嚴重後果的,依照《人民法院審判紀律處分辦法(試行)》第五十九條的規定予以處分。
審判人員故意拖延移送案件材料,或者接受委託送達後,故意拖延不予送達的,參照《人民法院審判紀律處分辦法(試行)》第五十九條的規定予以處分。
8. 法院判決書久久不下 案件久拖不判該怎麼辦
法官懂法來卻不按法律辦案?民間借自貸,普通六個月,簡易三個月,可是一拖兩年,接觸法官十四次,開庭六次卻一次也不定案。我交費九千九百一十元,一毛錢也沒要回來。提供七項詳實證椐!所謂朋友借錢到期後就是不還,信任後的欺騙!維權有難度!公平正義更難獲得!難道這就是懲惡揚善嗎?法律為民!以法治國!空喊口號!黨中央號召:讀法!懂法!守法!守了半天法,需要維權了!法!不-起作用了!…………!!!
9. 為什麼法院開庭了遲遲不下判決書
法律分析:開庭後不出判決書的原因最主要就是因為審理期限沒到。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四十九條 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六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准。
第一百六十一條 人民法院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