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設立的法院是
❶ 澳門設立的法院是什麼級別
澳門法院的種類及來審級
澳門自法院分為第一審法院、中級法院及終審法院。
一 第一審法院包括初級法院和行政法院。
1)、初級法院由民事法庭、刑事起訴法庭、輕微民事案件法庭、刑事法庭、勞動法庭、家庭及未成年人法庭組成。大部分的一審案件皆由其管轄。
2)行政法院有管轄權解決行政、稅務及海關方面的法律關系所生的爭議
二 中級法院主要審理對第一審法院的裁判提起上訴的案件;及法律規定由其作為一審法院的案件。
三終審法院為法院等級中的最高機關,其主要職責為:
1) 審理上訴審
2) 依據訴訟法律的規定統一司法見解;
3) 法律規定由其作為一審法院的案件。
Amy wang
www.macaolegal.com
❷ 澳門司法制度的簡介
論文摘要:澳門特區與香港特區都享有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其司法機關均自成體系,但是兩地在司法機關的范圍、法院體系、審判原則、法官制度等方面存在諸多不同。澳門特區司法制度與內地司法制度都是有關行使審判權和法律監督權的制度,但從本質上看,前者是資本主義的司法制度,後者則是社會主義的司法制度,它們在具體制度方面既有共性,又有差別。
在澳門即將回歸祖國之際,探討澳門特別行政區與我國其他地區司法制度的異同,對於深入理解「一國兩制」的方針具有現實意義。
一、澳門特區司法制度與香港特區司法制度的比較
澳門特別行政區與香港特別行政區都享有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其司法機關均自成體系。但是,由於法制傳統的不同,兩地在司法制度上存在著不少差異。
(一)司法機關的范圍不同
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司法機關只包括各級法院,而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司法機關除各級法院外,還包括檢察院。香港原有的司法體制是以英國的司法體制為母本的。由於英國歷來是將刑事檢控職能歸於行政系統,不設立獨立的檢察機構。因此,在原香港,主管刑事檢控的機關一直屬於港英政府的律政司管轄。這樣,根據中英聯合聲明關於原在香港實行的司法體制,除因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終審法院而產生的變化外,予以保留的精神,香港基本法所規定的司法機關就只包括法院,而行使檢察職能的律政司仍舊納入行政系統之列。澳門現行的司法體制則是建立在葡萄牙的司法體制基礎之上的。葡萄牙設有獨立的檢察官公署,檢察官公署作為司法機關的組成部分,享有自主權和法律規定的檢察職能。秉承葡萄牙司法體制的傳統,澳門不但有檢察院的設置,而且檢察院被列入司法系統。這樣,澳門基本法仍規定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司法組織中設立檢察院,檢察院得立於其他機關之外。
(二)法院體系的不同
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法院體系,一方面是按地區設立的,另一方面又按法院的功能設置。在地區一級,設立有裁判司署法庭和區域法院;在全港范圍內設立了一個高等法院,在高等法院之上,設立有一個終審法院。此外,香港特別行政區還根據專屬管轄原則依法設有獨立於其他法院之外,受理某一方面訴訟案件的專門法庭,如土地法庭、勞資審裁處等。
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法院原則上是按審級設置,即澳門特別行政區只設立初級法院、中級法院和終審法院。在初級法院內可根據需要設立若干專門法庭。此外,澳門特別行政區也按法院功能設立行政法院,管轄行政訴訟和稅務訴訟,同時保留了原刑事起訴法庭的制度。
可見,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的層次較澳門特別行政區法院的層次多,這是由兩地地域、人口的不同狀況決定的。而行政法院的設置和刑事起訴法庭制度則是澳門特別行政區司法制度的特色,這些制度具有大陸法系司法體制的一貫傳統,在澳門已運作多年,為廣大居民所熟悉,因而在澳門特別行政區法院體系中得到了保留。
(三)審判原則的不同
從香港基本法和澳門基本法的有關規定看,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奉行的某些審判原則是澳門特別行政區司法制度中所不予要求的。
1、遵循先例的原則。長期以來,香港實行的是普通法的司法制度。普通法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成文法只是法官可予適用的法律的一部分,以判例法形式表現出來的普通法、衡平法,也是法律的重要淵源之一。由於普通法、衡平法都是法官在司法判決中積累起來的司法原則,因此,法官在判案時,就應當遵循過去法官在判決同類案件時所確立的司法原則,這便是普通法系國家和法官在適用法律時所應遵循的一個基本原則,即遵循先例的原則。根據香港基本法的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各級法院在適用法律時仍應堅持這一原則。而澳門特別行政區法律制度屬大陸法系,其法院在審理案件時主要依據制定法,無須奉行遵循先例原則。
2、陪審制度的原則。香港基本法第86條規定:「原在香港實行的陪審制度的原則予以保留法院在受理刑事案件時由陪審員參與庭審並認定案件事實的制度。」其原則包括:擔任陪審員有資格的限制和要求;原則上,只有最高法院原訟庭受理刑事訴訟案件時才實行陪審;香港居民有應召出任陪審員的權利和義務。上述陪審制度的原則作為司法制度的基本原則之一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得到了保留。而澳門特別行政區司法制度中不實行陪審制度,自然不會遵守陪審制度的有關原則。
(四)法官制度的不同
1、法院院長資格的不同。出任香港特別行政區高等法院和終審法院的首席法官者不得具有外國居留權,而對於出任澳門特別行政區終審法院院長者則無此限制。香港基本法的上述規定是針對英國政府單方面搞「居英權」計劃而作出的,目的在於限製取得居英權及其他國家居留權的人士,擔任高等法院和終審法院的首席法官。澳門的情況則不同。根據葡萄牙國籍法,凡在澳門出生的居民均有權取得葡萄牙國籍。相當一部分澳門居民中的中國公民都具有葡萄牙的居留權。鑒於這是歷史形成的問題,澳門基本法沒有要求終審法院院長在就職時,不得具有外國居留權。但為了避免可能引起的雙重效忠問題,澳門基本法採取了變通性的措施,即終審法院院長在就職時必須宣誓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就使得終審法院院長在任職時不得使用或利用外國的居留權,不致產生雙重效忠問題。與之不同的是,香港基本法沒有規定高等法院和終審法院的首席法官應宣誓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因為不得具有外國居留權的限制已經達到了這一目的。
2、法官任免的不同。香港特別行政區終審法院法官和高等法院首席法官的任命,須由行政長官徵得立法會的同意,而在澳門特別行政區無類似做法。香港特別行政區終審法院首席法官的免職,由行政長官根據其任命的不少於5名當地法官組成的審議庭的建議,並徵得立法會同意後,予以決定。終審法院法官和高等法院首席法官的免職,也須由行政長官徵得立法會的同意。而澳門特別行政區終審法院院長和法官的任命無需取得立法會的同意,其免職由行政長官根據立法會議員組成的審議委員會的建議決定,也不必徵得立法會的同意。3、法官任用的不同。香港基本法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前在香港任職的法官均可留用。而澳門基本法無類似規定,因為中葡聯合聲明並未規定原有法官可以留用,澳門現在的法官也基本上都屬葡萄牙編制。
二、澳門特區司法制度與內地司法制度的比較
從性質上看,澳門特區司法制度與內地司法制度都是有關行使審判權和法律監督權的制度。從本質上看,前者是資本主義的司法制度,後者則是社會主義的司法制度。它們之間既有共性,又有差別。
(一)審判制度
1、法院的法律地位。我國內地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法院作為行使國家審判權的機關,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其負責,受其監督。法院與政府、檢察院具有平行的憲法地位,但處於人民代表大會這一國家權力機關之下。澳門特別行政區法院則與政府、立法會、檢察院均處於平等地位,不對其他任何機關負責或受其他機關監督。
2、法院體系。內地法院體系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含基層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和高級人民法院,在特定區域還設立了農墾法院、林區法院及經濟技術開發區法院等)和專門人民法院(含軍事法院、海事法院、鐵路運輸法院等)。可見,我國內地法院審級完備,建制完整。而澳門特別行政區法院僅包括初級法院(另在一審層次設有行政法院和刑事起訴法庭)、中級法院和終審法院三個層次,且均為單一設置。
3、法院職權。就法律解釋權而言,在內地,僅最高人民法院有權對審判過程中如何具體適用法律的問題進行解釋,其解釋對下級法院具有約束力。但這種解釋不是指法官個人在個案審判中對所適用法律的解釋,而是指最高法院就審判實踐中所遇到了法律適用問題所作出的指示性解釋,並且這種解釋通常產生於對基層法院或中級法院、高級法院的個別請示的批復。而在澳門特別行政區,各級法院均依法享有法律解釋權,這種司法解釋實際上是法官個人在具體判案時對法律條文所進行的解釋,但它不具有普遍的約束力。此外,內地法院享有的司法建議權(即法院在審理案件時,若發現不屬於人民法院主管的不法行為,有權向相應的機關提出建議,要求其處理)和基層人民法院享有的指導人民調解委員會工作的職權都是澳門特別行政區法院所不具有的職權。
4、審判原則。內地法院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法院均遵循獨立審判的原則,但其含義有所不同。我國憲法規定,人民法院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及個人的干涉。顯然,法院行使審判權須接受國家權力機關的監督。此外,在法院內部,獨立審判並不表現為法官個人在行使職權上的完全獨立,並且下級法院要受上級法院監督,各級法院和專門法院要統一受最高人民法院監督,對審判委員會就具體案件作出的決定,合議庭必須執行。而在澳門特別行政區,獨立審判不僅意味著法院獨立行使職權,不受其他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的干涉,而且意味著法官在依法進行審判時,不聽從任何命令或指示,法官履行審判職責的行為不受法律追究。就是在法院內部,上級法院對下級法院的審判也無權過問,只有在上訴時才能對該案發表意見。可見,澳門特別行政區法院行使職權時的獨立性是絕對的。
5、審級制度。內地法院實行四級兩審終審制。即地方各級人民法院按照第一審程序對案件的判決和裁定,當事人可以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向上一級人民法院上訴;人民檢察院可以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抗訴。上一級人民法院按照第二審程序進行審理,審理後的判決和裁定除法律規定應由最高人民法院核準的死刑案件外,都是終審的判定和裁定,不得上訴。但如果在上訴期限內不上訴或者不抗訴,那麼第一審的判決和裁定就是終審的判決和裁定。中級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審判的第二審案件的判決和裁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審判的第一審案件的判決和裁定,都是終審的判決和裁定。而澳門特別行政區法院實行三級三審終審制。即當事人不服初級法院和行政法院的裁判,可以向中級法院上訴;如果不服中級法院對上訴所作的裁判,還可向終審法院上訴。當然,終審法院審判的第一審和第二審案件的裁判都是終審的裁判。
6、法官條件。內地和澳門特別行政區都將擔任法官的條件法定化,由法律保障實施,以保證法官的素質。但在具體要求上存在差別。內地法官的任職條件包括政治條件和專業條件,前者要求具備純正的政治品質,後者要求相當程度的法律知識,具備一定的業務水平。澳門特別行政區法官的選用則以其專業資格為首要標准,在學歷及經歷方面均比內地要求高。在國籍要求方面,內地法官必須由中國公民擔任,而澳門特別行政區法官除終審法院院長必須由中國公民擔任外,其他法官無嚴格限制。
7、法官任免。內地各級人民法院的院長由同級的人民代表大會任免(在地方兩屆人民代表大會之間,如果該級人大常委會認為有正當理由需要撤換法院院長,須報請上一級法院報經該法院的同級人大常委會批准),法官則由同級人大常委會任免。而澳門特別行政區各級法院的院長和法官均由行政長官任免,終審法院院長和法官的任免還須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在任期上,澳門特別行政區法官一經任命,即為終身制,除非無力履行其職責不能留任,或行為與其所職務不相稱不宜繼續任用以外,不能被罷免。對內地法官的任期,《法官法》未予明確規定,但各級法院院長是有任期限制的(每屆5年),到期必須換屆選舉。最高人民法院院長連續任職不得超過兩屆。
8、澳門特區終審法院與最高人民法院。澳門特區終審法院與最高人民法院都是享有終審權的法院,二者之間不存在隸屬關系。但是,這並不表明澳門特區終審法院具有與最高人民法院同等的地位。雖然最高人民法院不在澳門特別行政區行使審判權,但它仍然是中國的最高審判機關。雖然澳門特區終審法院有權受理當地各級法院的最後一級上訴,但它在全國法院系統中仍處於地方性法院地位。
(二)檢察制度
1、檢察院的法律地位。在兩地,檢察院都是行使法律監督權的機關。但在內地的國家機關體系中,檢察院居於國家權力機關——人民代表大會之下,與政府、法院互不隸屬,相互獨立。在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政制架構中,檢察院與政府、立法會和法院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
2、檢察院的體系。內地檢察院的組織系統是最高人民檢察院、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包括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檢察院;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檢察院分院,自治州和直轄市人民檢察院;縣、市、自治縣和市轄區人民檢察院;省、縣一級人民檢察院還可在工礦區、農墾區、林區設置人民檢察院,作為派出機構)和專門人民檢察院(包括軍事檢察院、鐵路運輸檢察院和其他專門檢察院)。可見,內地檢察院體系完備,且其設置與各級法院是平行對應的。澳門特別行政區檢察院並沒有參照法院的組織體系設置,而是採取單一系統的運作形式,只設一間檢察院。
3、檢察院的領導機制。就在政治體制中的領導關系而言,內地人民檢察院實行雙重領導體制,即各級人民檢察院對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負責並報告工作;同時,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受上一級人民檢察院的領導,各級人民檢察院和專門人民檢察院統一受最高人民檢察院的領導。在澳門特別行政區,不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不存在檢察院對其他機關負責的問題;同時,由於檢察院是獨一設置,所以也不存在檢察院上下級之間的垂直領導關系。就檢察院內部領導關系而言,兩地均由檢察長統一領導檢察院的工作。此外,為了保證集體領導,內地各級人民檢察院還設有檢察委員會,在檢察長的主持下,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討論決定重大案件和其他重大問題。如果檢察長在重大問題上不同意多數人的決定,可以報請本級人大常委會決定。人大常委會所作出的決定,檢察院應當執行。這種領導體制既考慮了檢察長在檢察院中的地位和作用。又力圖避免一長制的弊端,有利於發揮民主,加強集體監督,保證正確行使權。檢察委員會的設置是中國檢察制度的一個顯著特點。澳門基本法沒有明確規定檢察院的具體組織形式,但澳門檢察制度中沒有集體領導的傳統,由此可以推定:澳門特別行政區檢察院也不會設立類似檢察委員會的集體領導機構。
4、檢察院的職權。(澳門基本法沒有具體列舉檢察院的職權,但筆者有關澳門特別行政區檢察院職權的推定,是根據澳門基本法有關規定的精神及澳門現行檢察院的職權作出的。)兩地檢察院均具有審判監督權、偵查和偵查監督權、公訴權、參與民事訴訟權等職權。在司法解釋方面,最高人民檢察院有權解釋在檢察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的問題,而澳門特別行政區檢察院無權解釋法律。在法律咨詢方面,澳門特別行政區檢察院是行政長官的法律顧問,負責向行政長官就有關法律方面的事情提出意見或建議,而內地人民檢察院無此項職權。
5、檢察院的活動原則。兩地檢察院均奉行法制原則(依法行使職權)、公益原則(維護國家或社會公益利益)、獨立原則(獨立行使職權)。但在獨立原則的具體體現上不盡一致。在內地,檢察院是由國家權力機關產生的,其檢察權的行使必須接受國家權力機關的監督。也就是說,檢察院不可能以絕對分立於權力機關的形式而運作。在澳門特別行政區,檢察院享有和行使高度自治的檢察權,不受任何其他機關的監督,也無須對其他任何機關負責。
6、檢察院的組成。內地各級人民檢察院均由檢察長1人、副檢察長和檢察員若幹人組成。澳門特別行政區檢察院則由檢察長1人和檢察官若幹人組成。
7、檢察人員的任免。內地各級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由同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和罷免,而副檢察長、檢察委員會委員和檢察員,由該檢察院檢察長提請同級人大常委會任免。除最高人民檢察院之外的各級檢察院檢察長的任免,均須報所屬上一級檢察院檢察長提請該級人大常委會批准。澳門特別行政區檢察長的任免由中央人民政府根據行政長官的提名或建議決定。檢察官的任免由行政長官決定。在任期上,兩地的檢察官一經任命,即為終身制,非因法定事由和非經法定程序,不得被免職、降職或辭退。但內地各級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的任期是有限制的,即每屆5年。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連續任職不得超過兩屆。
8、澳門特區檢察院與最高人民檢察院。澳門特區檢察院與最高人民檢察院都是中國的行使檢察權的國家機關,但二者之間存在明顯差異。從本質上看,前者是資本主義性質的檢察機關,後者是社會主義性質的檢察機關。從地位上看,前者是地方性的檢察機關,後者是全國最高檢察機關。在運作上,前者依法獨立行使檢察權,不受任何干涉,後者要受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領導。在管轄上,前者在澳門特別行政區履行職能,後者在內地履行職能,二者互不幹涉。
❸ 港澳法院分為幾級
香港的法院包括終審法院、高等法院(分為上訴法庭及原訟法庭)、區域法院(包括家事法庭)、土地審裁處、回裁判法院(包括少年法庭)、死因裁判法庭、勞資審裁處、小額錢債審裁處和淫褻物品審裁處,各具司法管轄權,就指定范圍內的糾紛作出判決
澳門法院分答為第一審法院、中級法院及終審法院。
一 第一審法院包括初級法院和行政法院。
1) 初級法院由民事法庭、刑事起訴法庭、輕微民事案件法庭、刑事法庭、勞動法庭、家庭及未成年人法庭組成。大部分的一審案件皆由其管轄。
2) 行政法院有管轄權審理行政、稅務及海關方面的法律關系所生的爭議
二 中級法院主要審理對第一審法院的裁判提起上訴的案件;及法律規定由其作為一審法院的案件。
三 終審法院為法院等級中的最高機關,其主要職責為:
1) 審理上訴審;
2) 法律規定由其作為一審法院的案件;
3) 依據法律的規定統一司法見解(類似於內地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
❹ 澳門的詳細信息
澳門概況
地理和人口
地理位置
澳門特別行政區是中國領土的一部份,位於中國大陸東南沿海,地處珠江三角洲的西岸,毗鄰廣東省,與香港相距60公里,距離廣州145公里。本地時間比格林威治子午線時間早8小時。
面積
澳門的總面積因為沿岸填海造地而一直擴大,已由19世紀的10.28平方公里逐步擴展至今日的27.3平方公里,面積約是香港的四十分之一、新加坡的二十三分之一。澳門包括澳門半島、仔和路環兩個離島。半島北面與中國大陸相連,南面分別由嘉樂庇大橋、友誼大橋和西灣大橋與仔連接;至於仔與路環,則由全長2.2公里、6線行車的路連貫公路相接。
人口
在2005年3月底,澳門居民約有46.98萬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超過17,000人。澳門半島北區更為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區之一。
澳門人口近20年快速增長,每年以接近4%的幅度增加。人口的流動性相當大。全年人口流動量高達2,500萬人次。
根據2004年底的統計,澳門人口當中,52% 為女性。在年齡組別方面,17.1% 為15歲或以下,74.8% 介於15到64歲,8.1%為65歲或以上。兩性的平均預期壽命均超過78歲。
2001人口普查顯示,43.5萬居住人口中,中國籍居民佔95%,葡國籍佔2%及菲律賓籍佔1%。
澳門的官方語文分別是中文及葡文。澳門以中文為日常用語的居住人口超過97%,而使用葡萄牙語的人口則為0.7%,其餘人口使用英語、菲律賓語及其它語言。
居澳時間方面,超過80%人口在澳門居住超過十年。至於出生地點,在澳門或是在中國大陸出生的居民各占約45%,在其它地方出生者不足10%。
氣候
澳門的氣候炎熱而潮濕,全年溫差較大, 6月至9月的氣溫可高達攝氏30度以上, 11月至2月則可低至攝氏10度以下,但平均氣溫很少低於攝氏14度。每年的台風季節,澳門都有可能受到來自南太平洋的熱帶風暴影響。
政治體制
澳人治澳 高度自治
中華人民共和國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31條的規定,設立澳門特別行政區,並按照「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方針,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
「澳人治澳」是指由澳門人自主管理澳門。澳門特別行政區的行政機關和立法機關由澳門當地人組成。按照基本法規定,「澳人」就是澳門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包括符合基本法規定條件的中國人、葡萄牙人和其它人。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主要官員、行政會委員、立法會議員、終審法院院長及檢察長必須是澳門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其中部分職位還必須由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國公民擔任 。
「高度自治」是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授權澳門特別行政區依照基本法的規定實行高度自治,中央政府不幹預屬於澳門特別行政區自治范圍內的事務。澳門特別行政區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以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和中央人民政府授予的其它權力。高度自治不等於完全自治,為維護國家的統一,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中央政府保留了必要的許可權。例如,與澳門特別行政區有關的外交事務和防務由中央人民政府負責管理。
行政架構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是澳門的行政機關。政府的首長是行政長官。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設司、局、廳、處。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的主要官員由在澳門通常居住連續滿15年的澳門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國公民擔任。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負責制定並執行政策;管理各項行政事務;辦理基本法規定的中央人民政府授權的對外事務;編制並提出財政預算、決算;提出法案、議案,草擬行政法規;委派官員列席立法會會議聽取意見或代表政府發言。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必須遵守法律,對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負責;執行立法會通過並已生效的法律;定期向立法會作施政報告;答復立法會議員的質詢。
行政長官
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是澳門特別行政區的首長,向中央人民政府和澳門特別行政區負責。
行政長官由年滿40周歲,在澳門通常居住連續滿20年的澳門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國公民擔任。行政長官在本地通過選舉或協商產生,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任期為5年,可連任一次。
行政長官的主要職權包括:領導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負責執行基本法和適用於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其它法律;簽署立法會通過的法案,公布法律;簽署立法會通過的財政預算案,將財政預算、決算報中央人民政府備案;決定政府政策,發布行政命令;制定行政法規並頒布執行;提名並報請中央人民政府任命各司司長、廉政專員、審計長、警察總局局長和海關關長等主要官員,及建議中央人民政府免除上述官員職務;委任部分立法會議員;任免行政會委員;提名並報請中央人民政府任命檢察長,及建議中央人民政府免除檢察長的職務;任免各級法院院長和法官、檢察官、公職人員等;在特定的情況下,有權解散立法會。
行政會
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會是協助行政長官決策的機構,會議由行政長官主持,每月至少舉行一次會議。行政會的委員由行政長官從政府主要官員、立法會議員和社會人士中委任。行政會委員的人數為7至11人。行政長官認為必要時可邀請有關人士列席行政會會議。
立法會
由澳門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組成,大多數議員由選舉產生,除第一屆另有規定外,每屆任期4年。
任期至2001年9月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一屆立法會有23名議員,其中8人由直接選舉產生、8人由間接選舉產生、7人由行政長官委任;2001年10月就職的第二屆立法會有27名議員,其中10名由直接選舉產生、10名由間接選舉產生、7名由行政長官委任,任期至2005年;第三屆及隨後的每屆立法會議員數目為29人,其中12名來自直接選舉、10名來自間接選舉、7名為行政長官委任。
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設主席、副主席各一人。主席、副主席由立法會議員互選產生。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主席、副主席由在澳門通常居住連續滿15年的澳門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國公民擔任。
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行使的職權包括:制定、修改、暫停實施和廢除法律;審核、通過政府提出的財政預算案;審議政府提出的預算執行情況報告;根據政府提案決定稅收,批准由政府承擔的債務;聽取行政長官的施政報告並進行辯論;就公共利益問題進行辯論;接受澳門居民申訴並作出處理等。
在特定情況下,立法會以全體議員三分之二多數通過,可對行政長官提出彈劾案,報請中央人民政府決定。
司法機關
澳門特別行政區法院獨立行使審判權,只服從法律,不受任何干預。澳門特別行政區設立初級法院、中級法院、終審法院。澳門特別行政區終審權屬於澳門特別行政區終審法院。
澳門特別行政區初級法院可根據需要設立若干專門法庭。原刑事起訴法庭的制度繼續保留。
澳門特別行政區設立行政法院。行政法院是管轄行政訴訟和稅務訴訟的法院。不服行政法院裁決者,可向中級法院上訴。
澳門特別行政區各級法院的法官,根據法官、律師和知名人士組成的獨立委員會推薦,由行政長官任命。澳門特別行政區各級法院的院長由行政長官從法官中選任。終審法院院長由澳門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國公民擔任,其任命和免職須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澳門特別行政區檢察院獨立行使法律賦予的檢察職能,不受任何干涉。
廉政公署
澳門特別行政區廉政公署是一個獨立的機構,廉政專員直接向行政長官負責。廉政專員和他屬下的機構擁有法律所賦予的一切權力,其工作不受特區政府任何部門、官員和社會人士的干擾。
為了撲滅貪污和行賄受賄,特區政府採取一系列措施,從肅貪、防範、立法、教育著手,建立一個廉潔法治的社會。
審計署
澳門特別行政區審計署根據基本法設立。審計署獨立工作,不受干預。審計長對行政長官負責。審計署致力完善公共部門的內部監管制度,透過審計工作,發揮對公共行政的促進作用,強化公共財政管理運用效率。
警察總局
警察總局局長於2000年11月由國務院批准委出並於2001年9月就職。警察總局主要任務之一是統一指揮治安警察局與司法警察局,以進一步加強兩個警務機構的合作。根據基本法規定,澳門特別行政區警察總局局長屬主要官員。
海關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根據基本法設立澳門海關,以統一執行規范對外貿易活動及保護工業和知識產權的工作。在設立海關前,有關工作由經濟局與水警稽查局共同負責。海關關長於2000年7月由國務院批准委出並於2001年9月就職。根據基本法規定,澳門特別行政區海關關長屬主要官員。
法律和司法制度
法律制度
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法律制度,建立在法治和司法獨立的基礎上。根據「一國兩制」的原則,特區的法律制度以大陸法為根基。
《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是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憲制性文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制定通過,基本法規定澳門特別行政區實行的制度,確保國家對澳門的基本方針政策得以實施。換言之,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制度和政策,包括社會、經濟制度、有關保障居民基本權利和自由的制度、行政管理、立法和司法方面的制度,以及有關政策,均以基本法的規定為依據。
澳門特別行政區原有的法律、法令、行政法規和其它規范性文件,只要不抵觸基本法,仍繼續生效。
《刑法典》、《刑事訴訟法典》、《民法典》、《民事訴訟法典》、《商法典》是澳門法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份。
有關國防、外交及其它在澳門特區自治范圍以外的事務的全國性法律,可由特區公布或自行立法,在澳門施行。
基本權利保障
《基本法》保障澳門居民享有言論、新聞、出版的自由,結社、集會、遊行、示威的自由,組織和參加工會、罷工的權利和自由,宗教信仰的自由,自由旅行和出入境的自由。《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經濟、社會與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和多項國際勞工公約中適用於澳門的條文繼續有效。
澳門特區繼續遵行各項主要的國際人權公約,包括《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禁止酷刑和其它殘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處罰公約》、《兒童權利公約》和《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
司法制度
《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規定,澳門特別行政區享有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法院獨立進行審判,只服從法律,不受任何干涉。
澳門特別行政區設有初級法院、中級法院和終審法院。澳門的終審權屬於特別行政區終審法院。法院的組織、職權和運作由法律規定。
初級法院可根據需要設立若干專門法庭。特區繼續保留原刑事起訴法庭的制度。
各級法院的法官,根據由法官、律師和知名人士組成的獨立委員會推薦,由行政長官任命。選用法官以其專業資格為標准,符合標準的外籍法官也可聘用。目前有數名資深葡人法官在各級法院服務。
各級法院的院長由行政長官從法官中選任。終審法院院長由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國公民擔任。
檢察院獨立行使法律賦予的檢察職能,不受任何干涉。特區檢察長由澳門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國公民擔任,由行政長官提名,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檢察官經檢察長提名,由行政長官任命。檢察院的組織、職權和運作由法律規定。三名資深葡人檢察官現時受聘於檢察院,其中一人擔任助理檢察長。
經濟發展
經濟概況
澳門是微型海島經濟,經濟規模無可避免地受市場、資源和結構等方面的局限,但仍然是亞太區內極具經濟活力的一員。
隨著博彩旅遊業的增長持續向好,2004年本澳經濟實質增長率達28.0%,以當年價格計算,2004年全年本地生產總值為826.9億澳門元。人均本地生產總值為180,965澳門元,相當於22,620美元,等如香港的97%。
本地生產總值經2004年高速增長後,2005年的增長速度回復正常,繼第一季錄得8.6%的實質增長後,第二季錄得8.2%的增長。
雖然澳門的經濟規模不大,但具有開放和靈活的特點,在區域性經濟中佔有獨特的地位。傳統上,澳門的經濟以出口為主,在加工業進行轉型以適應新時代的同時,服務出口在澳門整體經濟上所佔的比重變得越來越大。
澳門是中國兩個國際貿易自由港之一,貨物、資金、外匯、人員進出自由。特區政府成立後,把維護和完善自由市場經濟制度作為經濟施政的主線,營造受國際社會認同、自由開放、公平競爭和法治嚴明的市場環境,確保經濟制度不受干擾和影響。
2001年3月,世界貿易組織對澳門進行每6年一次的貿易政策審議,在報告中對澳門遵守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予以肯定,指出特區成立以來經濟運作正常,澳門仍然是世界上貿易和投資政策最自由開放的地區之一。
特區政府致力加強對外經濟合作,利用自身獨特的優勢,逐步發展成為珠江三角洲西部地區的服務中心,同時,有效發揮本澳與亞太地區、歐盟、拉丁語系國家,尤其是與葡語國家傳統聯系的優勢,更好地擔當內地與這些國家和地區經濟合作的橋梁。
特區政府經濟總的施政方向是:把握機遇,營造優質的發展環境,增強本澳的競爭優勢,推進區域經濟合作,鼓勵中小企業發展,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提升龍頭產業,穩定傳統行業,扶持新興行業,加快經濟復甦步伐,保持和鞏固本澳經濟發展的勢頭,為本澳經濟長期穩定健康發展奠定堅實的根基。
旅遊博彩業
旅遊博彩業是澳門主要的經濟動力之一,其中包括作為澳門最大直接稅來源的博彩業,及其它如酒店、飲食、零售等行業,對推動澳門經濟的發展相當重要。
迅速發展的旅遊業及服務業是澳門最重要的外匯來源,90年代以來,澳門旅遊業進入蓬勃發展的階段,自1992年起,旅遊業的收入已經超過出口產值。特區政府成立後,旅遊業發展步伐更為迅速。
2005年上半年,旅客入境總數逾892萬人次,較2004年同期增加超過15.4%。訪澳旅客最多的三個市場分別依次是內地(499萬)、香港(265萬)和台灣(74.4萬)。截至2005年6月底,酒店業可供應用客房總數為10,571間,上半年平均入住率為66.48%。
2005年第二季,來澳旅客平均逗留1日,人均消費為1,334元(166.75美元),較2004年同期下跌12%,其中以國內旅客的消費最高,達2,856元(357美元)。
2004年全年旅客入境總數逾1,667萬人次,較2003年的1,189萬人次增加超過40.3%。
近十年來,博彩業在澳門產業結構中的比重一直維持在30%左右,特區成立後,治安穩定,博彩業亦重拾穩定的增長,至2002年上升至澳門整體產業的33.3%。
2005年上半年,澳門的博彩業錄得225.7億澳門元(28.2億美元)的毛收入,約等於拉斯維加斯市同期博彩業收益(37.2億美元)的75.8%,繳納的直接稅近85.2億澳門元(10.7億美元)。
製造業
澳門製造業是以紡織制衣業為主,且以勞動密集和外向型為模式發展,大部份產品銷往美國及歐洲。
製造業在澳門歷史悠久,早期以炮竹及神香為主,而目前仍然是澳門製造業主力的紡織制衣業始於60年代,70年代至80年代進入黃金時期,除紡織制衣業之外,玩具、電子和人造絲花等工業亦蓬勃發展。踏入90年代,澳門受到歐美兩大出口市場經濟疲弱、本地工資上漲的影響,加上新興工業國家在產品價格上的競爭,製造業發展的步伐明顯放緩。
2005年上半年本澳總出口值為73.9億澳門元(9.24億美元),較2004年同期下跌27%,當中紡織品及成衣產品佔比重72.5%。本地產品出口為48.5億澳門元(6億美元),較2004年同期下跌35.8%,再出口總值25.4億澳門元(3.18億美元),較2004年同期下跌1.1%。
以出口市場計算,57%的本地產品銷往美國及歐盟,分別佔45.9%及11.1%。
全球成衣貿易配額制度於今年取消後,澳門的製造業正面臨重大的挑戰。為此,特區政府率先向中央政府提出與珠海合建跨境工業區的概念,以便結合兩地的生產優勢,為製造業提供條件,面對新挑戰。有關計劃獲中央政府批准後,澳門、珠海雙方已初步同意選址澳門西北區的青洲,填海造地,興建跨境工業區,填海及相關工程經已動工,雙方亦已開始招商的工作。
服務業
加強對外經濟合作,包括發展雙邊和多邊經濟關系以及強化區域經濟合作,是特區政府既定的發展策略。
面對中國加入WTO及新一輪改革開放,澳門將利用自身獨特的優勢,逐步發展成為珠江三角洲西部地區的服務中心,為外商到珠江三角洲投資和發展提供合作的平台。
特區政府也繼續加強與新加坡、日本、香港、台灣等地經貿交流與合作。同時,有效發揮本澳與歐盟、拉丁語系國家,尤其是與葡語國家傳統聯系的優勢,更好地擔當內地與這些國家和地區經濟合作的橋梁。
2003年10月,中央政府與澳門特區簽訂了「內地與澳門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同時首屆「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及「國際華商經貿會議」亦先後在澳門舉行,突顯了澳門連接珠江三角洲、葡語國家和世界華商之間的平台作用。在「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上,參與各方簽署了「經貿合作行動綱領」,確立了彼此間的合作,並同意在2006年再在澳門舉行論壇和部長級會議。
就業
二零零五年第二季的勞動人口估計為24.2萬人,其中就業人口佔95.8%,失業人口佔4.2%;勞動力參與率為62.2%,男性及女性的勞動力參與率分別為69.4%及55.7%。
博彩業
博彩業在澳門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19世紀中葉。踏入20世紀,博彩業結合旅遊業的發展,成為澳門經濟支柱之一,更為澳門帶來「東方蒙地卡羅」的稱號。
2004年,澳門的博彩業的毛收入比2003年增長43.4%,錄得423億澳門元(52.9億美元),約等於拉斯維加斯市同期博彩業收益(67.9億美元)的75.8%,繳納的直接稅逾152億澳門元(19億美元)。
2005年上半年,澳門的博彩業錄得225.7億澳門元(28.2億美元)的毛收入,約等於拉斯維加斯市同期博彩業收益(37.2億美元)的75.8%,繳納的直接稅近85.2億澳門元(10.7億美元)。
從專營到開放
自1962年起,澳門旅遊娛樂有限公司取得博彩專營權,經數次續期,專營合約至2001年12月31日屆滿。根據合約規定,專營公司每年向政府繳付博彩稅,稅率經多年修訂,至2001年為專營公司總收入的31.8%。在二十世紀90年代,政府約一半的年度收入來自博彩稅,差不多佔本地生產總值的三分之一。娛樂公司在專營時期的最後數年間,每年毛利都在130億到180億澳門元之間,而政府的博彩稅收入則在42億到59億澳門元之間。
除娛樂場博彩外,澳門的博彩活動還包括賽馬、賽狗、「白鴿票」彩票和近年興起的「足球博彩」。
特區政府成立後,決定待博彩的專營權於2001年底期滿後開放博彩業,藉此發展具競爭力的博彩業,為澳門居民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並且進一步鞏固澳門作為區域內博彩中心的地位。
由於博彩業在澳門經濟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特區政府在整個開放過程,包括成立研究博彩業發展的專責委員會、聘請顧問公司深入研究探討,抑或制定相關的法律及行政法規、招標程序,皆以審慎、嚴謹的態度展開各項工作。
制定系列規范博彩業法規
立法會在2001年8月底正式通過16/2001號法律《娛樂場幸運博彩經營法律制度》。法律除明確界定娛樂場及幸運博彩的意義外,並就批給制度、條件及競投工作等定出多項規定。
在通過《娛樂場幸運博彩經營法律制度》後,政府即著手制訂一系列相關的行政法規,作為對法律的補充,並成立工作小組負責統籌有關工作。
2001年10月31日,行政長官透過批示正式設立「娛樂場幸運博彩經營批給首次公開競投委員會」,以統籌有關招標競投程序的工作,並向行政長官就發出博彩經營牌照作出建議。委員會共有8名成員,由經濟財政司司長譚伯源擔任主席。
競投招標工作於11月2日正式展開,設於博彩監察暨協調局的競投委員會開始接受投資者索取資料及遞交標書。博彩牌照競投招標工作於12月7日結束,競投委員會共收到21份標書。提交標書的公司所代表的資金分別來自本地、香港、美國及馬來西亞等。
對外關系
澳門特別行政區是一個區域性的非主權實體,與世界各國、各地區建立了廣泛和密切的關系。根據基本法的規定,澳門可在經濟、貿易、金融、航運、通訊、旅遊、文化、科技、體育等適當領域以「中國澳門」的名義,單獨地與世界各國、各地區及有關國際組織保持和發展關系,簽訂和履行有關協議。
駐澳領事機構
截至2004年年底,在澳門特區執行領事職務的國家共有69個。其中,葡萄牙和菲律賓在澳門特區均設有總領事館(菲律賓駐澳總領事館未開館,菲駐港總領館暫時在澳門特區執行領事職務)。
駐港總領事館領區包括澳門特區的國家有50個:比利時、德國、瑞典、丹麥、紐西蘭、澳大利亞、加拿大、奧地利、瑞士、芬蘭、奈及利亞、以色列、西班牙、荷蘭、日本、美國、義大利、韓國、印度、法國、智利、波蘭、馬來西亞、俄羅斯、新加坡、泰國、捷克、孟加拉、土耳其、希臘、英國、阿根廷、巴基斯坦、哈薩克、羅馬尼亞、南非、委內瑞拉、秘魯、巴西、哥倫比亞、墨西哥、沙烏地阿拉伯、寮國、匈牙利、安地卡及巴布達、埃及、緬甸、尼泊爾、柬埔寨、越南。
在澳門特區委派名譽領事的國家共12個:馬里、法國、英國、幾內亞、莫三比克、秘魯、不丹、蘇利南、愛沙尼亞、維德角、幾內亞比索、尼日。
駐港名譽領事館領區包括或擴大至澳門特區的國家共8個:坦尚尼亞、盧安達、納米比亞、衣索比亞、烏拉圭、挪威、肯亞、斯里蘭卡。
免簽證待遇
直至目前為止,共有51個國家及12個地區同意給予澳門特別行政區護照持有人免簽證待遇:土耳其、日本、以色列、印尼、南韓、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新加坡、黎巴嫩、蒙古、丹麥、比利時、立陶宛、冰島、西班牙、匈牙利、希臘、克羅埃西亞、波蘭、芬蘭、法國、安道爾、直布羅陀、拉脫維亞、英國、保加利亞、愛爾蘭、挪威、捷克、荷蘭、斯洛維尼亞、斯洛伐克、奧地利、義大利、塞普勒斯、愛沙尼亞、瑞典、葡萄牙、德國、摩納哥、盧森堡、羅馬尼亞、馬爾他、阿魯巴、瓜德魯普、法屬蓋亞那、馬提尼克、荷屬安的列斯、智利、聖皮埃爾島和密克隆島、南非、埃及、留尼旺、馬里、馬約特島、納米比亞、坦尚尼亞、吉里巴斯、法屬波利尼西亞、薩摩亞、瓦利斯群島和富圖納群島、法屬南半球和南極領地。
另外,約旦容許澳門特別行政區護照持有人在抵埗時始實時辦理入境簽證。
亞太地區的合作
特區政府致力加強與東亞地區的夥伴合作關系,藉此推動澳門的經濟發展。其中,日本與新加坡是澳門發展區域合作的主要夥伴。
行政長官何厚鏵先後出訪新加坡和日本,尋求進一步拓展澳門與該等地區在經貿、旅遊、技術和學術上的合作和交流。其中,新加坡民事服務學院與澳門行政暨公職局合作,為澳門各級公務員開辦一系列的培訓課程。
旅遊業
雖然澳門人口只有46萬,但每年接待逾1,000萬旅客,旅遊業是這個城市最重要的經濟支柱。特區政府明確訂定以博彩旅遊業為龍頭、以服務業為主體,其它行業協調發展的經濟政策,鞏固澳門在區域經濟中的獨特角色。
2005年上半年,旅客入境總數逾892萬人次,較2004年同期增加超過15.4%。訪澳旅客最多的三個市場分別依次是內地(499萬)、香港(265萬)和台灣(74.4萬)。截至2005年6月底,酒店業可供應用客房總數為10,571間,上半年平均入住率為66.48%。
2005年第二季,來澳旅客平均逗留1日,人均消費為1,334元(166.75美元),較2004年同期下跌12%,其中以國內旅客的消費最高,達2,856元(357美元)。
2004年全年旅客入境總數逾1,667萬人次,較2003年的1,189萬人次增加超過40.3%。
豐富的旅遊資源
中西文化交融的 城市面貌、不同風俗包容共存的人文環境、以及獨有的博彩娛樂一直是澳門重要的旅遊資源。
澳門素有東方蒙地卡羅之稱,博彩業是澳門旅遊業不可或缺的一環。設於澳門和離島的多間娛樂場,客源亦以入境旅客為主。
特區政府在2001年宣布開放博彩業,並於2002年初,向三家在不同型式的博彩旅遊活動中具有豐富經驗的公司發出博彩經營准照,推動博彩業邁向多元化,以娛樂渡假及會議旅遊等不同特色招徠旅客,使博彩娛樂成為一項具吸引力的旅遊項目。
除此以外,澳門市內別具特色的旅遊景點還有:位於炮台山上的澳門博物館,收藏了展現澳門歷史的物品,並定期舉辦與澳門歷史有關的展覽。此外,多所專題博物館,例如大賽車博物館、葡萄酒博物館、海事博物館、澳門藝術博物館等等,再加上位於新口岸海旁區的觀音像、矗立於路環最高點的漢白玉媽祖像、南灣湖的音樂噴泉,向旅客展現了澳門多姿多彩的不同面貌。
匯聚東西文化風貌
❺ 香港,澳門的法院和檢察院分別叫什麼 急~~~~~~
香港各級法院:區域法院,高地法院,終審法院 檢察機關:律政司
澳門各級法院:初級法院,中級法院,終審法院 檢察機關:檢察院
❻ 澳門的政治體制具體是怎樣的
澳門特區的政治體制
澳人治澳高度自治
中華人民共和國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31條的規定,設立澳門特別行政區,並按照「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方針,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
「澳人治澳」是指由澳門人自主管理澳門。澳門特別行政區的行政機關和立法機關由澳門當地人組成。按照基本法規定,「澳人」就是澳門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包括符合基本法規定條件的中國人、葡萄牙人和其他人。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主要官員、行政會委員、立法會議員、終審法院院長及檢察長必須是澳門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其中部分職位還必須由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國公民擔任。
「高度自治」是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授權澳門特別行政區依照基本法的規定實行高度自治,中央政府不幹預屬於澳門特別行政區自治范圍內的事務。澳門特別行政區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以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和中央人民政府授予的其他權力。高度自治不等於完全自治,為維護國家的統一,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中央政府保留了必要的許可權。例如,與澳門特別行政區有關的外交事務和防務由中央人民政府負責管理。
行政架構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是澳門的行政機關。政府的首長是行政長官。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設司、局、廳、處。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的主要官員由在澳門通常居住連續滿15年的澳門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國公民擔任。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負責制定並執行政策;管理各項行政事務;辦理基本法規定的中央人民政府授權的對外事務;編制並提出財政預算、決算;提出法案、議案,草擬行政法規;委派官員列席立法會會議聽取意見或代表政府發言。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必須遵守法律,對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負責;執行立法會通過並已生效的法律;定期向立法會作施政報告;答覆立法會議員的質詢。
行政長官
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是澳門特別行政區的首長,向中央人民政府和澳門特別行政區負責。
行政長官由年滿40周歲,在澳門通常居住連續滿20年的澳門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國公民擔任。行政長官在本地通過選舉或協商產生,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任期為5年,可連任一次。
行政長官的主要職權包括:領導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負責執行基本法和適用於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其他法律;簽署立法會通過的法案,公布法律;簽署立法會通過的財政預算案,將財政預算、決算報中央人民政府備案;決定政府政策,發布行政命令;制定行政法規並頒布執行;提名並報請中央人民政府任命各司司長、廉政專員、審計長、警察總局局長和海關關長等主要官員,及建議中央人民政府免除上述官員職務;委任部分立法會議員;任免行政會委員;提名並報請中央人民政府任命檢察長,及建議中央人民政府免除檢察長的職務;任免各級法院院長和法官、檢察官、公職人員等;在特定的情況下,有權解散立法會。
行政會
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會是協助行政長官決策的機構,會議由行政長官主持,每月至少舉行一次會議。行政會的委員由行政長官從政府主要官員、立法會議員和社會人士中委任。行政會委員的人數為7至11人。行政長官認為必要時可邀請有關人士列席行政會會議。
立法會
由澳門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組成,大多數議員由選舉產生,除第一屆另有規定外,每屆任期4年。
任期至2001年9月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一屆立法會有23名議員,其中8人由直接選舉產生、8人由間接選舉產生、7人由行政長官委任;2001年10月就職的第二屆立法會有27名議員,其中10名由直接選舉產生、10名由間接選舉產生、7名由行政長官委任,任期至2005年;第三屆及隨後的每屆立法會議員數目為29人,其中12名來自直接選舉、10名來自間接選舉、7名為行政長官委任。
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設主席、副主席各一人。主席、副主席由立法會議員互選產生。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主席、副主席由在澳門通常居住連續滿15年的澳門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國公民擔任。
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行使的職權包括:制定、修改、暫停實施和廢除法律;審核、通過政府提出的財政預算案;審議政府提出的預算執行情況報告;根據政府提案決定稅收,批准由政府承擔的債務;聽取行政長官的施政報告並進行辯論;就公共利益問題進行辯論;接受澳門居民申訴並作出處理等。
在特定情況下,立法會以全體議員三分之二多數通過,可對行政長官提出彈劾案,報請中央人民政府決定。
司法機關
澳門特別行政區法院獨立行使審判權,只服從法律,不受任何干預。澳門特別行政區設立初級法院、中級法院、終審法院。澳門特別行政區終審權屬於澳門特別行政區終審法院。
澳門特別行政區初級法院可根據需要設立若干專門法庭。原刑事起訴法庭的制度繼續保留。
澳門特別行政區設立行政法院。行政法院是管轄行政訴訟和稅務訴訟的法院。不服行政法院裁決者,可向中級法院上訴。
澳門特別行政區各級法院的法官,根據法官、律師和知名人士組成的獨立委員會推薦,由行政長官任命。澳門特別行政區各級法院的院長由行政長官從法官中選任。終審法院院長由澳門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國公民擔任,其任命和免職須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澳門特別行政區檢察院獨立行使法律賦予的檢察職能,不受任何干涉。
廉政公署
澳門特別行政區廉政公署是一個獨立的機構,廉政專員直接向行政長官負責。廉政專員和他屬下的機構擁有法律所賦予的一切權力,其工作不受特區政府任何部門、官員和社會人士的干擾。
為了撲滅貪污和行賄受賄,特區政府採取一系列措施,從肅貪、防範、立法、教育?手,建立一個廉潔法治的社會。
審計署
澳門特別行政區審計署根據基本法設立。審計署獨立工作,不受干預。審計長對行政長官負責。審計署致力完善公共部門的內部監管制度,透過審計工作,發揮對公共行政的促進作用,強化公共財政管理運用效率。
警察總局
警察總局局長於2000年11月由國務院批准委出並於2001年9月就職。警察總局主要任務之一是統一指揮治安警察局與司法警察局,以進一步加強兩個警務機構的合作。根據基本法規定,澳門特別行政區警察總局局長屬主要官員。
海關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根據基本法設立澳門海關,以統一執行規范對外貿易活動及保護工業和知識產權的工作。在設立海關前,有關工作由經濟局與水警稽查局共同負責。海關關長於2000年7月由國務院批准委出並於2001年9月就職。根據基本法規定,澳門特別行政區海關關長屬主要官員
❼ 去澳門基本法,哪個法院是澳門特別行政區設立的法院
澳門有終審法院,中級法院,初級法院,行政法院
❽ 在我國的審判機關有那些
一、人民法院(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專門法院)
二、軍事法院包括按軍區設立的高級法院及其附屬的中級法院。
三、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設立的香港終審法院,高等法院,區法院和原審法院。
四、按照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設立的,初審法院,中級法院,高等法院和終審法院。
(8)澳門設立的法院是擴展閱讀:
中國古代審判機關的稱謂很多,叫法多樣,有時同一名稱的機關在不同朝代,實際職權也不一樣。
唐代是中國封建法律的高峰,在中國古代法律發展史上起了重要的典範作用。唐代的中央審判機關稱大理寺,以卿、少卿為正、副長官,主要負責審理中央百官及京師徒刑以上的案件。
但徒、流案件的判決權只有刑部才能行使,刑部以尚書、侍郎為正副長官。實際上,唐代審判權主要由大理寺和刑部共同行使。
宋初沿襲唐制,在中央,審判機構為大理寺。對大理寺判決復核的機關為刑部。宋太宗時在宮中設置了審刑院,將大理寺、刑部復核的職權歸入審刑院。
宋神宗時,又恢復大理寺與刑部復核的職權。除大理寺、刑部之外宋代還設有御史台,除享有監察權外還享有對官員犯法的審判權,故宋代審判權也主要由大理寺、刑部、御史台共同行使。
元代審判機關是大宗正府,大宗正府掌握審判職權。此時刑部主掌司法行政與審判,部分的行使審判權。由於在元代僧人享有特殊的權利,故元代的審判機關還包括宣政院,是主持全國佛教事務和統領吐蕃地區軍、民事務的中央機關,行使對僧人僧官刑事、民事案件的審判權。
明代審判機關合稱「三法司」即刑部、大理寺、都察院。明代刑部替代大理寺掌管主要的審判業務。
大理寺成為慎刑機關,主要管理對冤案、錯案的駁正、平反。都察院不僅可以對審判機關進行監督,還擁有「大事奏裁、小事立斷」的權利。「三法司」之間一定程度上體現出了職權分離、相互牽制的特點。
清代承襲明代三法司體制,審判機關仍為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但此時三機關的職權與明代大不相同。清代的刑部仍為中央審判機關,但職權范圍遠遠超過明代,不僅享有審判權,還享有復審與刑罰執行的權利。
清代的大理寺地位遠不如前代,其職責主要是復核刑部擬判死刑的案件。都察院是法紀監督機關,既審核死刑案件,另外參加秋審與熱審,還監督百官。
❾ 大陸是兩審終審,那澳門呢
澳門法院為三院三審制,分別為第一審法院,中級法院和終審法院。
❿ 澳門的法律體系如何
澳門現行的社會制度總體上是以葡萄牙的社會制度為模式的。政治、經濟和法律制度均如此。所以,澳門的法律制度也具有明顯的葡萄牙法特徵,它反映在法律淵源、法律結構、司法體系,以及法律操作等方面。
澳門法律由葡萄牙法律、葡萄牙為澳門制定的法律、澳門本身立法機構制定的法律三大部分構成。
葡萄牙法律在澳門的延伸適用,是在1749年後逐漸進行的。1822年葡萄牙第一部憲法中,正式把澳門視為葡萄牙在海外的殖民地之一,並將葡萄牙的法律當然地視作澳門的法律。此後,葡萄牙的一些主要法典陸續被延伸到澳門適用。葡萄牙延伸到澳門的法律主要是民法國家慣常所稱的五大法典,即:《葡萄牙民法典》、《葡萄牙刑法典》、《葡萄牙商法典》、《葡萄牙刑事訴訟法典》、《葡萄牙民事訴訟法典》。此外還有一些小法典,如《民事登記法典》、《物業登記法典》、《殖民地稅收法典》、《農業勞動法典》、《軍事司法法典》等。這些法典延伸到澳門適用,構成了澳門法律制度的框架,而且也奠定了澳門法律制度的基礎。
民法國家或地區的法律通常由公法、私法及介於公法和私法之間的法律三大部類構成。澳門現行法律中屬於私法的法律大體包括:民法典、商法典、公司法典、律師通則、民商及物業登記法以及各種有關民商法律關系的特別法或規章;屬於公法的大體有:澳門組織章程、立法會議員章程、刑法典、司法組織綱要法、刑事訴訟法典、行政程序法典、稅法、文教衛生法等等;介於公法和私法之間的法律大體有:勞動法、經濟法、各種政府有關調控經濟的規章等。
澳門總督根據《澳門組織章程》賦予的立法權,在授權范圍內制訂並發布的規范性文件被稱為法令。法令是除立法會制定的法律之外,澳門最重要的法律形式,在澳門的法律秩序中,法令實際是數量最多的法律。法令的內容多涉及本地區政治、經濟、行政管理、司法制度和文化教育等重大或一般事項。如核准《道路法典》及其規章的法令、《通過極門法院官員通則及澳門司法高級委員會成員及澳門司法委員會成員通則及有關組織》的法令、《設立澳門房屋司》法令、《葯物監管》法令等等。
葡萄牙是民法國家中正式規定判例解釋可以作為法律淵源的國家之一。葡最高法院已制定了許多判例,這些判例有些也延伸到澳門適用。由於澳門高等法院於1993年4月才正式開始運作,所以澳門至今還沒有本身的判例。不過,目前澳門高等法院正在就土地的取得時效制定判例。
澳門法院為兩審終審,法院分為一般審判權法院和專屬法院,前者有高等法院和普通管轄法院,後者為行政法院和審計法院。除了澳門最高法院外,其他澳門法院隸屬於葡萄牙里斯本高等法院的(海外)地區法院,在澳門行使審判權,下設民事法庭、刑事法庭、軍事法庭和合議法庭,依法處理一切民事、刑事、軍事等案件,既不受澳門政府任何干預,也不受葡萄牙政府的阻力或限制。澳門大部分案件可在本地終審,少量案件還要到里斯本終審。
普通管轄法院和刑事預審法院行使第一審的一般審判權。
行政法院行使行政、稅務、海關審判權。
審計法院行使財政審判權,以獨任庭或合議庭的形式運作。對獨任庭的裁判不服,可向合議庭上訴,當審計法院以合議的形式運作時,所作之裁判通常都屬終審裁判,當事人不能再上訴。
高等法院是根據葡萄牙共和國議會於1991年8月通過的《澳門司法組織綱要法》於1993年設立的,是澳門司法體系中的最高機關,負責審理對初級法院裁判的上訴案。最高法院以第二審法院及審查法院的形式運作,對本地區絕大多數案件都有終審權。高等法院設有全會和兩個專門分庭,一個是具有行政、稅務與海關審判權的分庭,一個是具有一般審判權的分庭。
檢察院是代表本地區提起刑事訴訟、維護合法權益的自治機關,澳門實行審檢分立,檢察院獨立履行法律賦予的職務,不受任何干涉。
澳門自1976年具有立法權後,其法律體系也發生了變化,包括葡萄牙為澳門制定的法律,如《澳門組織章程》、《澳門司法組織綱要法》等,以及澳門地區本身管理機關制定的法律,如出版法,教育制度法令等。這些法律都用葡萄牙語寫成,只有立法會制定的重要法律有中文譯本。近年來,隨著澳門司法體系自治化進程的加快,新頒布的法律、法令才有中譯本。
根據澳門基本法規定,澳門回歸後,澳門原有的法律保持基本不變,審判權屬於特區法院,使司法機構本地化,澳門特區終審法院院長和澳門特區檢察長必須由澳門特區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國公民擔任,其餘絕大部分法官仍然可由本地華人法官和外籍法官擔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