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昌邑北孟法院

昌邑北孟法院

發布時間: 2022-06-09 06:04:55

① 昌邑市北孟鎮太平村有多少常住人口

北孟鎮位於昌邑市南部,面積105平方公里,耕地10萬畝,轄51個行政村,總人口4.2萬。該鎮南依膠濟鐵路,北靠309國道,省道下小路縱貫南北,濟青高速公路和正在修建的省一級公路濰膠公路橫穿東西。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區位優勢得天獨厚,商貿物流服務便捷。2005年全鎮實現工業總產值9.6億元,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11.2億元,完成財政收入527.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198元,森林綠化覆蓋率達到21.3%。
北孟鎮是正在崛起的工業重鎮。民營經濟發展迅速,工業項目聚集區位於下小路兩側,佔地面積2000畝。曹戈庄民營經濟小區現已聚集企業48家,織機500多台,累計完成投資超過1.6億元。全鎮形成了以紡織業為主,紙箱製造加工、農副產品加工、有機飼料加工、工藝鏡框加工等五大產業齊頭並進的良好格局。北孟鎮是傳統的農業強鎮,土地肥沃,地下水資源充沛,豐富的農業資源和突出的產業優勢,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目前,以花生、大蒜、蔬菜、西瓜、林果、大棚果、葡萄、梨棗、中葯材等經濟作物為主的標准化生產基地已達60000畝,「九龍屯」牌大蒜已成功注冊商標。10000畝大蒜基地被省農業廳認定為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

② 從濰坊怎樣坐車去昌邑丈嶺和北孟

1、從火車站坐68路公交車到峽山水庫,然後在坐去昌邑的客車,到北孟下車,再從那坐去塔爾埠的車到丈嶺下車。

2、直接從小商品城坐去塔爾埠的車,途經北孟和丈嶺。

③ 昌邑縣北孟鎮塔爾堡村

北孟鎮沒有塔爾堡村,塔爾堡作為一個曾經的鄉,已經劃歸峽山區了。

④ 北孟鎮的沿革

1955年設北孟區,後改公社,1983年設鄉。1996年,面積105平方千米,人口4.3萬,轄北孟一村、北孟二村、小營、後劉家營子、中李家營子、孫家營子、前李家營子、前劉家營子、前李家埠、上坡、杜盧、魏馬、太平村、朱家巷子、大望仙庄、小望仙庄、葛家七溝、前周家七溝、金戈庄、後周家七溝、西祝仙屯、東祝仙屯、李家莊子、池後、池前、朱家屯、高家莊子、後朱家莊子、朱家村、馬家廟子、九龍屯、前朱家莊子、宋家屋子、溫胡、朱家七溝、曲家七溝、范家屋子、東官莊、西官莊、李戈庄一村、李戈庄二村、李戈庄三村、侯家屯、千戈庄、黃家莊、西角蘭、東角蘭、小南孟、大南孟、曹戈庄、常興屯51個行政村。
2007年,將原丈嶺鎮的45個村(即2001年行政區劃調整前原塔耳堡鎮轄區)並入北孟鎮。
2009年,將昌邑市北孟鎮的橫路屯、大陳、大石門等3個村,劃歸坊子區太保庄鎮管轄。原丈嶺鎮位於昌邑市南部,距市區38千米。膠濟鐵路貫穿東西。境內西漢高陽侯國故址、高陽侯墓,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50年為朱陽區,1956年設丈嶺鄉。1958年設立丈嶺公社、塔耳堡公社,1983年改設丈嶺鄉、塔耳堡鎮,1993年丈嶺撤鄉設鎮。
1996年,丈嶺鎮面積48平方千米,人口2.7萬,轄丈嶺站、張家埠、西下坡、東下坡、東七里蘭、南王家莊、宮家屯、戴家埠、羅家埠、牛脊埠、於家屯、石龍河、新興、西龍灣、東龍灣、丈嶺街、劉河埠、萬家屯、西老莊、老東庄、老西庄、尹家屯、解家莊、葛家莊、康家屯、王新莊、西齊家屯、西白家營、東白家營、後孫家莊、前孫家莊、張家屯、中武蘭、邱家莊、姚家莊、梁家莊、後武蘭、鮑家屯、保太官莊、前武蘭40個行政村;塔耳堡鎮面積72平方千米,人口3.5萬,轄塔耳堡、萬和屯、田戈庄、高家屯、老匙溝東、老匙溝西、薛家莊、鳳凰屯、凰瑞埠、石牛廟、北麻灣、南麻灣、金李埠、東麻灣、山西、山東、朱陽前村、朱陽後村、上河頭、孫家上疃、郭家上疃、初家上疃、毛家屯、前陳家莊、朱甫、馬家上疃、苗家上疃、平正屯、李家井、岳家官莊、東齊家屯、岳家屯、黑埠頭、許家屯、麻姑庄、范家邱、大陳、大石門、橫路屯、東石門、韓家高陽、高家莊、高陽東村、高陽西村、大庄45個行政村。2001年,撤銷塔耳堡鎮,並入丈嶺鎮。2007年,撤銷丈嶺鎮,將原丈嶺鎮的40個村(即2001年行政區劃調整前原丈嶺鎮轄區)與太保庄鄉合並設立太保庄鎮,將原丈嶺鎮的45個村(即2001年行政區劃調整前原塔耳堡鎮轄區)並入北孟鎮。
所轄村代碼370786111(85村):~201東龍灣村 ~202西龍灣村 ~203丈嶺站村 ~204宮家屯村 ~205西下坡村 ~206東下坡村 ~207張家埠村 ~208東七里蘭村 ~209南王家莊村 ~210牛脊埠村 ~211新興村 ~212於家屯村 ~213石龍河村 ~214劉河埠村 ~215萬家屯村 ~216尹家屯村 ~217後孫家莊村 ~218前孫家莊村 ~219鮑家屯村 ~220保太官莊村 ~221東白家營村 ~222西白家營村 ~223邱家莊村 ~224姚家莊村 ~225梁家莊村 ~226中武蘭村 ~227前武蘭村 ~228康家屯村 ~229王新莊村 ~230西齊家屯村 ~231解家莊村 ~232葛家莊村 ~233戴家埠村 ~234羅家埠村 ~235老東村 ~236老西村 ~237西老莊村 ~238張家屯村 ~239丈嶺街村 ~240後武蘭村 ~241田戈庄村 ~242高家屯村 ~243凰瑞埠村 ~244鳳凰屯村 ~245萬和屯村 ~246老匙溝東村 ~247老匙溝西村 ~248薛家莊村 ~249朱陽前村 ~250朱陽後村 ~251上河頭村 ~252石牛廟村 ~253塔爾堡村 ~254孫家上疃村 ~255郭家上疃村 ~256初家上疃村 ~257馬家上疃村 ~258苗家上疃村 ~259山西村 ~260前陳家莊村 ~261朱甫村 ~262東麻灣村 ~263北麻灣村 ~264南麻灣村 ~265金李埠村 ~266岳家官莊村 ~267毛家屯村 ~268李家井村 ~269東齊家屯村 ~270岳家屯村 ~271大石門村 ~272東石門村 ~273大陳村 ~274橫路屯村 ~275韓家高陽村 ~276周家莊村 ~277高陽東村 ~278高陽西村 ~279大庄村 ~280麻姑庄村 ~281范家邱村 ~282平正屯村 ~283許家屯村 ~284黑埠頭村 ~285山東村

⑤ 昌邑的建制沿革

據北孟鄉千戈庄出土文物考證,屬龍山文化,這里早在四千多年前,就有人類繁衍生息,從事生產活動。
夏其地屬青州領域。《史記·夏本紀》載:「海、岱惟青州。」即泰山以東至海是青州。
商為萊國地。
周昌邑市有鄑、密、邶殿、都昌和棠鄉。
春秋庄公四年(公元前690年)齊滅紀後所置,以作別都。故城在今中學、師范、醫院一帶,《左傳·襄公二十八年》載:「與晏子邶殿,其鄙六十,弗受。」其處曾名古城,今西有村名辛弋(原新郭),北有村名城後,系城郭之所在地。
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滅齊歸秦。置縣,屬膠東郡(又說齊郡)。今飲馬以南之地區屬琅琊郡。
西漢都昌、密鄉、平城、膠陽曾為侯國,後國除為縣,屬北海郡;又置下密,屬膠東國。
東漢屬膠東國。漢末,管亥率黃巾軍轉戰縣內,孔融御黃巾軍屯兵於都昌。《山東通志》載:「袁譚據青州,功北海相孔融於都昌,融敗走東山。」
三國都昌、下密 屬青州北海國。
西晉武帝(司馬炎)泰始元年(公元265年)兩縣歸晉。初屬北海郡,太安後屬齊郡。密鄉及其以南之地區為城陽郡淳於縣地。懷帝永嘉四年(公元310年),戰亂,邑歸漢(前趙)。
東晉元帝建武元年(公元317年),建都建康(今南京)後,先後歸後趙(公元323年)、前燕(公元356年)、前秦(公元370年)、後燕(公元387年)和南燕(公元399年)所有。孝武帝太元八年淝水之戰後(公元383—387年)和劉裕擊退南燕兩度歸東晉。
南北朝劉宋被廢,寄治青州。北魏時,自青州還故治,屬北海郡。北齊徙置於今昌樂市 。
隋開皇七年(公元587年)置。故址在縣城西南二十里,浮糠河(今瀑沙河)東岸,南逄鄉內。屬濰州。
唐初置訾亭、華池、膠東、平城和下密,尋省入北海。
五代北海縣地,先後歸後梁(公元907年)、後唐(公元923年)、後晉(公元936年)、後漢(公元946年)和後周(公元960年),隸屬同唐。
宋,據《宋書·地理志》記載:「建隆三年(公元962年),經青州北海縣建為北海軍。置昌邑隸之。」自此始有昌邑之名。縣由北海唐安鄉析置。乾德三年(公元965年)改屬濰州。縣城亦移於昌故城東另建。
金天會五年(1127年)歸金。屬山東東路濰州。昌邑市建有到萊州、密州和濰州的交通孔道,沿道立寨多處。
元屬山東東西道宣慰司益都路總管府濰州。
明洪武十年(1377年)省入濰縣。二十二年(1389年)復置。改屬萊州府平度州。有北部濱海設漁兒鎮(今漁爾堡)巡檢司。崇禎十三年(1640年)縣城改建,易土為磚。始行隅、社制。
清初屬萊州平度州。雍正十二年(1734年)改屬萊州府。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設四隅、四鄉、一0六社。宣統二年(1910年),改行區的建制。
1913年(民國二年)裁府。屬膠東道,設十個區。
1925年,屬膠萊道。
1928年廢道,直屬山東省。
1938年2月12日,日軍占據縣城後,國民黨縣政府遷移今流河鄉旗桿元家。1938年屬魯南道。1938年屬第十七行政督察區。
1939年後,流亡平度、高密等地。屬第十三行政專員公署。
1940年7月,改屬萊濰道。抗日戰爭勝利後消亡。
1941年,縣人民政府在瓦城成立,直轄縣境北部地區,屬膠東區西海專區。
1942年7月,改屬清河區清東專區。
1944年5月,與濰北縣合並,名昌濰縣。屬渤海區第五專區。
1945年6月復分,改屬膠東區西海專區。1945年8月,原昌邑第十區劃入平度和高密,又分置該縣。轄今宋庄及其以南之地區。1945年8月,分出昌南縣後,轄今圍子鎮和南逄鄉以北地區,分設十二個區。1945年改屬第十七行政專員公署,縣政府與專員公署駐流河。
1948年秋,政府機構由馬渠移駐縣城。屬西海專區。初為昌南行署,十月改建縣人民政府,先後駐西郭家莊子、北孟和飲馬。設十二個區,屬西海專區。
1950年改屬昌濰專區。
1956年4月1日,昌南縣並入,設十四個區。
1958年2月,撤區並鄉,改建四鎮二十一鄉;同年9月,成立十五處人民公社。
1967年昌濰專區改名昌濰地區。
1983年8月,公社改建鄉、鎮,有一鎮十九鄉。
1981年為濰坊地區。
1983年,濰坊地區更名濰坊市,昌邑隸屬不變。
1993年7月2日,撤銷昌邑縣龍池鄉,設立龍池鎮;撤銷青鄉鄉,設立青鄉鎮;撤銷卜庄鄉,設立卜庄鎮,撤銷倉街鄉,設立倉街鎮;撤銷丈嶺鄉,設立丈嶺鎮。
1994年,經國務院批准撤縣設市,直屬山東,暫時由濰坊市代管。
1995年,昌邑市轄13個鎮、9個鄉:都昌鎮、柳疃鎮、青鄉鎮、龍池鎮、卜庄鎮、倉街鎮、飲馬鎮、塔耳堡鎮、岞山鎮、石埠鎮、圍子鎮、下營鎮、丈嶺鎮、李家埠鄉、夏店鄉、東冢鄉、宋庄鄉、南逄鄉、流河鄉、雙台鄉、太保庄鄉、北孟鄉。
1996年12月27日,撤銷昌邑市北孟鄉、李家埠鄉,設立北孟鎮、李家埠鎮。
1997年7月4日,撤銷都昌鎮,分別設立奎聚、都昌兩個街道辦事處。1997年7月9日,撤銷宋庄鄉,設立宋庄鎮
2001年,昌邑市進行行政區劃調整:李家埠鎮劃歸奎聚街道,青鄉鎮劃歸柳疃鎮,南逄鄉劃歸都昌街道,下營鎮和東冢鄉劃歸夏店鄉,倉街鎮劃歸圍子鎮,流河鄉劃歸石埠鎮,塔耳堡鎮劃歸丈嶺鎮。
2006年,昌邑市轄2個街道、11個鎮、2個鄉:奎聚街道、都昌街道、柳疃鎮、龍池鎮、夏店鎮、卜庄鎮、圍子鎮、宋庄鎮、石埠鎮、飲馬鎮、北孟鎮、岞山鎮、丈嶺鎮、雙台鄉、太保庄鄉。
2007年,昌邑市將2個街道、11個鎮、2個鄉調整為2個街道、6個鎮、1個鄉:撤銷雙台鄉,並入都昌街道;撤銷夏店鎮,並入卜庄鎮;撤銷宋庄鎮,並入圍子鎮;撤銷石埠鎮、岞山鎮,並入飲馬鎮;撤銷丈嶺鎮,將原丈嶺鎮的40個村與太保庄鄉合並設立太保庄鎮。
2007年,將太保庄鎮、岞山鎮、丈嶺鎮劃歸濰坊市峽山生態經濟開發區。昌邑市面積由1578.7平方公里下降至1470平方公里。
2008年,將部分村莊的歸屬鄉鎮做了調整。如原屬於北孟鎮的小營村劃入飲馬鎮。
2009年恢復下營鎮,同時成立石埠經濟發展區。
2010年,昌邑市撤銷圍子鎮設立圍子街道。

⑥ 濰坊市昌邑北孟鎮土地確權是哪裡確權的

農村宅基地使用權確權。
為加強農村宅基地管理,保護宅基地使用權人的合法權益,將有關事項通告如下:本次確權登記發證的范圍為城市規劃區外的農村村民宅基地使用權,城市規劃區內及列入遷村並點、增減掛鉤的村莊暫緩登記發證,本次農村宅基地使用權確權登記發證工作分期分批進行,採取試點先行、逐步推進的方法,申請時間自通告之日起至2012年12月31日止。
申請人應提交的資料:土地登記申請書,由申請書人填寫,申請人的身份證明、身份證或戶口簿、戶籍證明,土地權屬來源證明,地籍調查表、宗地圖,地上附著物權屬證明,其他需提供的證明材料。

⑦ 請教山東省濰坊市昌邑市的歷史沿革

歷史文化悠久 昌邑秦時設縣,宋朝定名,有2200多年的建縣歷史,史稱鄑邑,北海,都昌。1994年7月撤縣設市。 古稱鄑邑、都昌。春秋時設城邑,本齊之都昌邑,漢因置都昌縣。唐朝時,稱北海。宋建隆三年(962年),稱昌邑,以邑在漢之都昌城,故名。1994年6月10日,撤銷昌邑縣,以原昌邑縣的行政區域設立縣級昌邑市。 1993年7月2日,撤銷昌邑縣龍池鄉,設立龍池鎮;撤銷青鄉鄉,設立青鄉鎮;撤銷卜庄鄉,設立卜庄鎮,撤銷倉街鄉,設立倉街鎮;撤銷丈嶺鄉,設立丈嶺鎮。 1995年,昌邑市轄13個鎮、9個鄉:都昌鎮、柳疃鎮、青鄉鎮、龍池鎮、卜庄鎮、倉街鎮、飲馬鎮、塔耳堡鎮、岞山鎮、石埠鎮、圍子鎮、下營鎮、丈嶺鎮、李家埠鄉、夏店鄉、東冢鄉、宋庄鄉、南逄鄉、流河鄉、雙台鄉、太保庄鄉、北孟鄉。 1996年12月27日,撤銷昌邑市北孟鄉、李家埠鄉,設立北孟鎮、李家埠鎮(魯政函民字[1996]62號)。 1997年7月4日,撤銷都昌鎮,分別設立奎聚、都昌兩個街道辦事處(註:以原都昌鎮北海路以東的行政區域設立奎聚街道辦事處,以原都昌鎮北海路以西的行政區域設立都昌街道辦事處),將雙台鄉的北褚、南褚、東褚、前埠、後埠5個行政村,南逄鄉的劉埠、王逄2個行政村,李家埠鎮的高家道照、長埠2個行政村劃歸都昌街道辦事處管轄(魯政函民字[1997]28號)。1997年7月9日,撤銷宋庄鄉,設立宋庄鎮(魯政函民字[1997]31號)。 2000年,昌邑市轄2個街道、15個鎮、6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683182人,各鄉鎮人口: 奎聚街道 52339 都昌街道 37342 李家埠鎮 29325 柳疃鎮 30103 青鄉鎮 19711 龍池鎮 25526 下營鎮 7909 卜庄鎮 31930 圍子鎮 41922 倉街鎮 27408 宋庄鎮 30513 石埠鎮 30738 飲馬鎮 44560 北盂鎮 39933 昨山鎮 35531 丈嶺鎮 24907 塔耳堡鎮 32513 南逢鄉 22445 雙台鄉 31126 東冢鄉 18481 夏店鄉 20300 流河鄉 17850 太保庄鄉 30770 2001年,昌邑市進行行政區劃調整:李家埠鎮劃歸奎聚街道,青鄉鎮劃歸柳疃鎮,南逄鄉劃歸都昌街道,下營鎮和東冢鄉劃歸夏店鄉,倉街鎮劃歸圍子鎮,流河鄉劃歸石埠鎮,塔耳堡鎮劃歸丈嶺鎮。 截至2002年12月31日,全市總面積1812平方千米。轄2個街道、11個鎮、2個鄉,818個行政村(居委會)。年底全市總人口68.03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9.54萬人。 2003年,全市總面積1812平方千米。轄15個鄉(鎮、辦事處),818個行政村(居委會) 。年底全市總人口67.7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3萬人。 2006年,昌邑市轄2個街道、11個鎮、2個鄉:奎聚街道、都昌街道、柳疃鎮、龍池鎮、夏店鎮、卜庄鎮、圍子鎮、宋庄鎮、石埠鎮、飲馬鎮、北孟鎮、岞山鎮、丈嶺鎮、雙台鄉、太保庄鄉。 2007年,昌邑市將2個街道、11個鎮、2個鄉調整為2個街道、6個鎮、1個鄉:撤銷雙台鄉,並入都昌街道;撤銷夏店鎮,並入卜庄鎮;撤銷宋庄鎮,並入圍子鎮;撤銷石埠鎮、岞山鎮,並入飲馬鎮;撤銷丈嶺鎮,將原丈嶺鎮的40個村(即2001年行政區劃調整前原丈嶺鎮轄區)與太保庄鄉合並設立太保庄鎮,將原丈嶺鎮的45個村(即2001年行政區劃調整前原塔耳堡鎮轄區)並入北孟鎮。 2007年,將太保庄鎮、岞山鎮、丈嶺鎮(連同峽山及峽山水庫)劃歸濰坊市峽山生態經濟開發區(還包括飲馬的幾個村)。 2008年,將部分村莊的歸屬鄉鎮做了調整。比如原屬於北孟的小營村劃分給飲馬鎮。

熱點內容
婚姻法那條最不合理 發布:2025-02-02 09:08:55 瀏覽:272
違反行政法規導致合同無效 發布:2025-02-02 09:08:22 瀏覽:482
廣州市天河法院 發布:2025-02-02 08:55:03 瀏覽:363
工資隨意更改勞動法怎麼辦 發布:2025-02-02 08:06:44 瀏覽:595
模範法官胡國運的妻子 發布:2025-02-02 07:59:34 瀏覽:234
貴陽有名離婚律師 發布:2025-02-02 07:43:16 瀏覽:515
有關禁毒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2-02 07:28:50 瀏覽:350
香港律師資格考試 發布:2025-02-02 06:53:18 瀏覽:335
新民事訴訟法涉外基層法院 發布:2025-02-02 06:45:22 瀏覽:789
港府司法復核 發布:2025-02-02 06:25:04 瀏覽: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