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判決後還能調解么
『壹』 判決生效後能否和解
法律分析:法院是先調解一次或者兩次,如果雙方不同意才下達判決書。當事人有和解權利,法律規定當事人有和解的自由裁量權。另外雙方可以私下和解,雙方撤訴還可以退部分訴訟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九十五條 人民法院受理申請後,經審查,符合法律規定的,裁定調解協議有效,一方當事人拒絕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不符合法律規定的,裁定駁回申請,當事人可以通過調解方式變更原調解協議或者達成新的調解協議,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貳』 終本案件以後可以和解嗎
法律分析:可以。執行案件終結本次執行程序後,只要雙方當事人申請,案件承辦法官仍然可以組織調解。只要案件能夠順利執結,法官多做調解工作就是合法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五十三條 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的共同訴訟,可以由當事人推選代表人進行訴訟。代表人的訴訟行為對其所代表的當事人發生效力,但代表人變更、放棄訴訟請求或者承認對方當事人的訴訟請求,進行和解,必須經被代表的當事人同意。
第五十四條 訴訟標的是同一種類、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在起訴時人數尚未確定的,人民法院可以發出公告,說明案件情況和訴訟請求,通知權利人在一定期間向人民法院登記。
向人民法院登記的權利人可以推選代表人進行訴訟;推選不出代表人的,人民法院可以與參加登記的權利人商定代表人。
代表人的訴訟行為對其所代表的當事人發生效力,但代表人變更、放棄訴訟請求或者承認對方當事人的訴訟請求,進行和解,必須經被代表的當事人同意。
人民法院作出的判決、裁定,對參加登記的全體權利人發生效力。未參加登記的權利人在訴訟時效期間提起訴訟的,適用該判決、裁定。
『叄』 判決生效後可以和解嗎
法律分析:在刑事案件中,判決下來後是不能調解的。不過,在法定的公訴案件中,沒下判決之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誠悔罪,通過向被害人賠償損失、賠禮道歉等方式獲得被害人諒解,被害人自願和解的,雙方當事人可以和解。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二百八十八條 下列公訴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誠悔罪,通過向被害人賠償損失、賠禮道歉等方式獲得被害人諒解,被害人自願和解的,雙方當事人可以和解:(一)因民間糾紛引起,涉嫌刑法分則第四章、第五章規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二)除瀆職犯罪以外的可能判處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過失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內曾經故意犯罪的,不適用本章規定的程序。
『肆』 法院判決後債務人提出和解可以嗎
法律分析:可以和解。《民事訴訟法》第230條規定:在執行中,雙方當事人自行達成和解協議的,執行員應當將協議內容記入筆錄,由雙方當事人簽名或者蓋章。一方當事人不履行和解協議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雙方當事人的申請,恢復對原生效法律文書的執行。
法院判決宣判後在上訴期內調解成功,仍可出調解書取代法院判決書。法院是為了解決糾紛,充分降低雙方當事人的矛盾激化。宣判的判決書、裁定書在上訴期內,屬於未生效法律文書,應該更多地考慮當事人的感受與意見,必須更多地關注社會公眾的感受與見解,因此民事權利任何時候都可以調解。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三十條 在執行中,雙方當事人自行和解達成協議的,執行員應當將協議內容記入筆錄,由雙方當事人簽名或者蓋章。申請執行人因受欺詐、脅迫與被執行人達成和解協議,或者當事人不履行和解協議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當事人的申請,恢復對原生效法律文書的執行。
第二百三十四條 人民法院製作的調解書的執行,適用本編的規定。
『伍』 二審判決後可以調解嗎
法律分析:二審的判決結果是最終的判決,所以是不會進行調解的,而法院在進行二審前,雙方同意的是可以進行調解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七十二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可以進行調解。調解達成協議,應當製作調解書,由審判人員、書記員署名,加蓋人民法院印章。調解書送達後,原審人民法院的判決即視為撤銷。
『陸』 民事訴訟判決後生效後可以和解嗎
法律分析:可以調解。
調解是指案件雙方當事人在法院主持的調解下,達成調解協議,並由法院製作調解書的活動。
法院判決宣判後在上訴期內調解成功,仍可出調解書取代法院判決書。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三十條 在執行中,雙方當事人自行達成和解協議的,執行員應當將協議內容記入筆錄,由雙方當事人簽名或者蓋章。一方當事人不履行和解協議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雙方當事人的申請,恢復對原生效法律文書的執行。
『柒』 判決生效後還可以和解嗎
法律分析:具體要看實際情況而定。可以對一審法院作出的裁定不服上訴的,可以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二條:第二審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可以進行調解。調解達成協議,應當製作調解書,由審判人員、書記員署名,加蓋人民法院印章。調解書送達後,原審人民法院的判決即視為撤銷。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七十二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可以進行調解。調解達成協議,應當製作調解書,由審判人員、書記員署名,加蓋人民法院印章。調解書送達後,原審人民法院的判決即視為撤銷。
『捌』 經濟糾紛判決後可以調解嗎
民事經濟糾紛裁決後還能調解:
1、可以達成執行和解。執行和解,指在法院執行過程中,雙方當事人經過自願協商,達成協議,結束執行程序的活動;
2、和解的內容,可以是一方自願放棄一部分或全部權利,也可以是一方滿足另一方的要求,還可以是雙方都作一些讓步;
3、和解雖然發生在雙方當事人之間,是雙方自己的事,但也要符合一定的條件,即這種和解必須基於雙方當事對雙方當事人達成的和解協議,人民法院執行員應當將協議內容記入筆錄,由雙方簽名或蓋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九十六條
調解達成協議,必須雙方自願,不得強迫。調解協議的內容不得違反法律規定。第九十三條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根據當事人自願的原則,在事實清楚的基礎上,分清是非,進行調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