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人民調解和人民法院調解

人民調解和人民法院調解

發布時間: 2022-06-09 13:37:20

司法調解和人民調解的區別

法律分析:(1)調解的性質不同。司法調解是一種法定的訴訟程序,是訴訟內的調解;而人民調解並不是訴訟的必經程序,是非訴訟的調解活動。

(2)調解的范圍不同。司法調解的范圍是法院所受理的所有民事案件和刑事自訴案件。人民調解的范圍主要限於民間糾紛。

(3)調解達成協議的效力不同。司法調解一經達成協議,即發生與法院判決同等的法律效力,對雙方當事人都具有法律上的約束力和強制力。人民調解達成的協議,具有法律約束力,但不具有強制執行的效力。如果一方不履行協議,另一方當事人可以請求基層人民政府處理,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調解協議達成後,雙方當事人認為有必要,可以自調解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申請司法確認。人民法院確認調解協議有效的,一方當事人拒絕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調解法》

第二條 本法所稱人民調解,是指人民調解委員會通過說服、疏導等方法,促使當事人在平等協商基礎上自願達成調解協議,解決民間糾紛的活動。

第三十一條 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的調解協議,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人民調解委員會應當對調解協議的履行情況進行監督,督促當事人履行約 定的義務。

Ⅱ 我國調解方式主要有哪三種

【法律分析】:我國調解主要有四種方式:行政調解(行政機關在執法過程中的調解)、訴訟調解(法院在訴訟過程中的調解)、仲裁調解(仲裁機關在仲裁過程中的調解)和人民調解(群眾性組織即人民調解委員會的調解)我國的調解主要有法定調解和非組織的民間調解。法定調解又分為法院調解、仲裁調解、行政調解、人民調解等。非組織性的民間調解是由糾紛雙方當事人的同事、親友、鄰居等自發的、臨時性的調解,是一種無組織的民間調解。調解還可分訴訟內與訴訟外調解。人民法院一般採用的調解方式:1、訴前調解;2、立案調解;3、庭前調解;4、書信(網路、簡訊)方式調解;5、社會化調解;6、開庭調解;7、送達調解。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調解法》 第二條 本法所稱人民調解,是指人民調解委員會通過說服、疏導等方法,促使當事人在平等協商基礎上自願達成調解協議,解決民間糾紛的活動。
第五條 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負責指導全國的人民調解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負責指導本行政區域的人民調解工作。
基層人民法院對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民間糾紛進行業務指導。

Ⅲ 人民調解委員會的調解與人民法院的調解有什麼不同

人民調解委員會的調解如果不履行需要訴訟後執行。法院調解如果不履行可以直接申請執行

Ⅳ 調解分為幾種

法律分析:調解主要有四種:1、訴訟調解(法院在訴訟過程中的調解);2、行政調解(行政機關在執法過程中的調解);3、仲裁調解(仲裁機關在仲裁過程中的調解);4、人民調解(群眾性組織即人民調解委員會的調解)。根據調解的主體不同,有人民調解、法院調解、行政調解、仲裁調解以及律師調解等。人民調解是人民調解委員會主持進行的調解;法院調解是人民法院主持下進行的調解;行政調解是基層人民政府或者國家行政機關主持下進行的調解;仲裁調解是在仲裁機構主持下進行的調解。在這幾種調解中,法院調解屬於訴內調解,其他都屬於訴外調解。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調解法》第二條 本法所稱人民調解,是指人民調解委員會通過說服、疏導等方法,促使當事人在平等協商基礎上自願達成調解協議,解決民間糾紛的活動。
第三條 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民間糾紛,應當遵循下列原則:
(一)在當事人自願、平等的基礎上進行調解;
(二)不違背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
(三)尊重當事人的權利,不得因調解而阻止當事人依法通過仲裁、行政、司法等途徑維護自己的權利。

Ⅳ 和解與調解的區別

和解與調解的區別如下:
1.性質不同。調解含有人民法院行使審判權的性質,和解則是當事人在訴訟中對自己訴訟權利和實體權利的處分;
2.參加的主體不同。調解有人民法院和雙方當事人共同參加,和解只有雙方當事人自己參加;
3.效力不同。根據法院調解達成協議製作的調解書生效後,訴訟歸於終結,有給付內容的調解書具有執行力;當事人在訴訟中和解的,則應由原告申請撤訴,經法院裁定準許後結束訴訟,和解協議不具有執行力。
調解,是雙方當事人在糾紛的問題上有分岐。有和解的可能,但一時找不到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案,在中間人的主持下,雙方經過協商,從而解決分歧。根據調解的主體不同,有人民調解、法院調解、行政調解、仲裁調解以及律師調解等。人民調解是人民調解委員會主持進行的調解;法院調解是人民法院主持下進行的調解;行政調解是基層人民政府或者國家行政機關主持下進行的調解;仲裁調解是在仲裁機構主持下進行的調解。在這幾種調解中,法院調解屬於訴內調解,其他都屬於訴外調解。
和解是當事人在訴訟進行中互相協商,達成協議,解決雙方的爭執。這種和解不問訴訟程序進行如何,凡在法院作出判決前,當事人都可進行。可以就整個訴訟標的達成協議,也可就訴訟上的個別問題達成協議。
訴訟中的和解協議經法院審查批准,當事人簽名蓋章,即發生效力,結束訴訟程序的全部或一部。結束全部程序的,即視為當事人撤銷訴訟。
調解只是個過程,結果怎麼樣難說。要是調解後,雙方能達成協議,可以說是和解。和解是雙方當事人協商解決糾紛,達成協議,沒有第三者參加。調解是在相關機構(法院,司法院,人民調解工作室等)的主持下成立的。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九十三條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根據當事人自願的原則,在事實清楚的基礎上,分清是非,進行調解。

Ⅵ 人民調解 行政調解 司法調解有什麼區別

一、概念不同:

1.人民調解:

人民調解是指在人民調解委員會的主持下,依照法律、政策及社會主義道德規范,對糾紛當事人進行說服規勸,促其彼此互諒互讓,在自主自願情況下,達成協議,消除紛爭的活動。

2.行政調解:

是指由我國行政機關主持,通過說服教育的方式,民事糾紛或輕微刑事案件當事人自願達成協議,解決糾紛的一種調解制度,通常稱為政府調解。

3.司法調解:

亦稱法院調解,是指對民事案件在人民法院審判組織主持下,訴訟雙方當事人平等協商,達成協議,經人民法院認可,以終結訴訟活動的一種結案方式。

二、機構:

1.人民調解:

人民調解由人民調解委員會發起。

2.行政調解:

行政調解由行政機關發起。

3.司法調解:

司法調解由法院發起。

(6)人民調解和人民法院調解擴展閱讀

人民調解有自己獨特的組織形式,完整的工作原則、制度、程序,嚴格的工作紀律,方便靈活、形式多樣的工作方法。因此許多國家把人民調解譽為「東方經驗」。

人民調解工作與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直接影響社會的安定團結,認真開展人民調解工作,能夠緩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安定團結。

行政調解協議雖然不具有強制執行的法律效力,但它的性質是合同,應當按照法律對合同的規定來處理相關問題,並按照法律對合同的有關規定對消費者進行進一步的保護。

Ⅶ 法院如何要求人民調解委員會進行調解

人民調解委員會主動調解的方式是:首先會了解所發生的糾紛案件,判斷是否屬於民事調解的調解范圍內;然後,如果判斷為屬於民事調解范圍的,會聯系糾紛雙方,作為主持人進行主持,對整個糾紛的爭議的事實和理由及其他情況了解清楚;最後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對糾紛解決提出建議和措施。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調解法》第十七條
當事人可以向人民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人民調解委員會也可以主動調解。當事人一方明確拒絕調解的,不得調解。
第十八條
基層人民法院、公安機關對適宜通過人民調解方式解決的糾紛,可以在受理前告知當事人向人民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

Ⅷ 人民調解和訴訟調解的區別

法律分析:人民調解是指由人民調解委員會主持,對民間糾紛進行調解的活動。人民調解、司法調解都是解決糾紛當事人的紛爭的一種重要方式。採用的方法都是通過說服教育、宣傳法律政策,促使當事人互相諒解達成和解協議,消除紛爭。適用的原則基本上都是「自願原則」、「合法原則」、「查明事實、分清責任原則」。但是,三種調解制度之間也有所區別:(1)調解機構性質不同。行使人民調解職能的機關是人民調解委員會,它是基層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民主自治組織。司法調解是由國家審判機關即人民法院來行使。

(2)調解的性質不同。人民調解是不具有訴訟性質的訴訟外民間調解,是一種群眾性自治行為。

法律依據:《人民調解法》第二條 本法所稱人民調解,是指人民調解委員會通過說服、疏導等方法,促使當事人在平等協商基礎上自願達成調解協議,解決民間糾紛的活動。

Ⅸ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調解協議司法確認程序的若干規定

第一條當事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調解法》第三十三條的規定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請確認調解協議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第二條當事人申請確認調解協議的,由主持調解的人民調解委員會所在地基層人民法院或者它派出的法庭管轄。
人民法院在立案前委派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並達成調解協議,當事人申請司法確認的,由委派的人民法院管轄。第三條當事人申請確認調解協議,應當向人民法院提交司法確認申請書、調解協議和身份證明、資格證明,以及與調解協議相關的財產權利證明等證明材料,並提供雙方當事人的送達地址、電話號碼等聯系方式。委託他人代為申請的,必須向人民法院提交由委託人簽名或者蓋章的授權委託書。第四條人民法院收到當事人司法確認申請,應當在三日內決定是否受理。人民法院決定受理的,應當編立「調確字」案號,並及時向當事人送達受理通知書。雙方當事人同時到法院申請司法確認的,人民法院可以當即受理並作出是否確認的決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一)不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的范圍或者不屬於接受申請的人民法院管轄的;
(二)確認身份關系的;
(三)確認收養關系的;
(四)確認婚姻關系的。第五條人民法院應當自受理司法確認申請之日起十五日內作出是否確認的決定。因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經本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十日。
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確認的決定前,一方或者雙方當事人撤回司法確認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准許。第六條人民法院受理司法確認申請後,應當指定一名審判人員對調解協議進行審查。人民法院在必要時可以通知雙方當事人同時到場,當面詢問當事人。當事人應當向人民法院如實陳述申請確認的調解協議的有關情況,保證提交的證明材料真實、合法。人民法院在審查中,認為當事人的陳述或者提供的證明材料不充分、不完備或者有疑義的,可以要求當事人補充陳述或者補充證明材料。當事人無正當理由未按時補充或者拒不接受詢問的,可以按撤回司法確認申請處理。第七條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不予確認調解協議效力:
(一)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
(二)侵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
(三)侵害案外人合法權益的;
(四)損害社會公序良俗的;
(五)內容不明確,無法確認的;
(六)其他不能進行司法確認的情形。第八條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調解協議符合確認條件的,應當作出確認決定書;決定不予確認調解協議效力的,應當作出不予確認決定書。第九條人民法院依法作出確認決定後,一方當事人拒絕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作出確認決定的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第十條案外人認為經人民法院確認的調解協議侵害其合法權益的,可以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益被侵害之日起一年內,向作出確認決定的人民法院申請撤銷確認決定。第十一條人民法院辦理人民調解協議司法確認案件,不收取費用。第十二條人民法院可以將調解協議不予確認的情況定期或者不定期通報同級司法行政機關和相關人民調解委員會。第十三條經人民法院建立的調解員名冊中的調解員調解達成協議後,當事人申請司法確認的,參照本規定辦理。人民法院立案後委託他人調解達成的協議的司法確認,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民事調解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法釋〔2004〕12號)的有關規定辦理。
(相關文書樣式附後)

司法確認申請書

申請人:(申請人的姓名或名稱等基本情況)
申請人:(申請人的姓名或名稱等基本情況)
申請人 因 糾紛,於 年月 日經 (調解組織)主持調解,達成了如下調解協議:
(寫明調解協議內容,或者將調解協議作為附件)
現請求×××人民法院依法對上述協議予以確認。
申請人出於解決糾紛的目的自願達成協議,沒有惡意串通、規避法律的行為;如果因為該協議內容而給他人造成損害的,願意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和其他法律責任

此致
×××人民法院

附:………(人民調解協議書及有關證明材料)

申請人×××(簽章)
申請人×××(簽章)
年月 日

×××人民法院
受理通知書(受理司法確認申請用)
(××××)調確字第××號

(申請人):
你請求本院確認調解協議的申請已收到。經審查,你的申請符合條件,本院決定受理。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Ⅹ 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和司法調解的區別是什麼

法律分析:一、概念不同人民調解是指在人民調解委員會的主持下,依照法律、政策及社會主義道德規范,對糾紛當事人進行說服規勸,促其彼此互諒互讓,在自主自願情況下,達成協議,消除紛爭的活動。行政調解是指由我國行政機關主持,通過說服教育的方式,民事糾紛或輕微刑事案件當事人自願達成協議,解決糾紛的一種調解制度,通常稱為政府調解。.司法調解亦稱法院調解,是指對民事案件在人民法院審判組織主持下,訴訟雙方當事人平等協商,達成協議,經人民法院認可,以終結訴訟活動的一種結案方式。二、機構不同。人民調解由人民調解委員會發起。行政調解由行政機關發起。司法調解由法院發起。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調解法》第二條:本法所稱人民調解,是指人民調解委員會通過說服、疏導等方法,促使當事人在平等協商基礎上自願達成調解協議,解決民間糾紛的活動。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調解法》第三條: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民間糾紛,應當遵循下列原則:

(一)在當事人自願、平等的基礎上進行調解;

(二)不違背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

(三)尊重當事人的權利,不得因調解而阻止當事人依法通過仲裁、行政、司法等途徑維護自己的權利。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調解法》第四條: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民間糾紛,不收取任何費用。

熱點內容
工資隨意更改勞動法怎麼辦 發布:2025-02-02 08:06:44 瀏覽:595
模範法官胡國運的妻子 發布:2025-02-02 07:59:34 瀏覽:234
貴陽有名離婚律師 發布:2025-02-02 07:43:16 瀏覽:515
有關禁毒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2-02 07:28:50 瀏覽:350
香港律師資格考試 發布:2025-02-02 06:53:18 瀏覽:335
新民事訴訟法涉外基層法院 發布:2025-02-02 06:45:22 瀏覽:789
港府司法復核 發布:2025-02-02 06:25:04 瀏覽:386
錫林郭勒盟法律服務所 發布:2025-02-02 06:07:56 瀏覽:136
法官藏匿偽造證據 發布:2025-02-02 05:59:23 瀏覽:991
法律援助工作站申請流程 發布:2025-02-02 05:55:41 瀏覽: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