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判決不公被推翻有何後果
A. 如果法官的判決讓二審撤銷,對這個法官有沒有影響呢
關於原判決被上級法院撤銷,是否對原審法官有影響,要視情況而定。如果是因為當事人未在舉證期限內提供證據、或者在原判決作出後又出現新證據,對於這類情況,上級法院進行改判並非因為原審法官存在過錯,則不會對原審法官有影響。
如果是因為原審法官徇私枉法、或者因法官原因認定事實不準確、適用法律不正確等情況,在原審判決錯誤的情況下,上級法院撤銷原判決,則會影響原審法官的年終考評、升職、晉級等等。
關於是否申請迴避,要由當事人根據具體情況決定。如果已經明知某法官可能影響案件的審理,也可以考慮申請迴避,畢竟,迴避之後其再打招呼,比直接由其判決要多一道程序。據說法官應當獨立辦案,如果運氣好,換的法官不一定完全會按其的意見辦。
以上意見,僅供參考。
B. 法官判案不公被上訴,對這個法官有什麼影響
如果一個法官一年中經手判的100件案件,其中30件被上訴後改判,法院院長還會讓這個法官在第二年繼續審判案子嗎?量的積累,會導致質的變化。
C. 古代的法官斷案,判錯了怎麼辦,會有怎樣的後果呢
1.判罰不公,罪過與犯人相同
案子都是由人來辦的,客觀上很難保證一點不錯,若有人徇私枉法,冤案就更不可避免。在先秦時期,中國古人就意識到這一點,開始防範審判不公和司法腐敗。
《尚書·周書·呂刑》中便提到了刑法審判的五大弊端:依仗官勢、挾私報復、暗中做手腳(一說聽信女人枕邊風)、索受賄賂、謁請說情。若法官在這五方面有失檢點,判罰不公,“其罪惟均”,其罪過與犯人相同。
如果非工作失誤,採取虛構事實、增減案情的辦法,將案子錯判,有罪者判無罪,無罪者判有罪,或者重罪輕判、輕罪重判,即所謂“出入人罪”,懲罰更重,法官要遭“反坐”:判處和犯人相同的罪行,即誤判犯人死刑的,出事法官也犯死罪,且“死罪不減”。
“反坐制度”繼承了先秦判罰不公“其罪惟均”的刑法思想,此制度在漢代即施行,漢順帝建康元年(公元144年),零陵太守劉康,因為“坐殺無辜,下獄死。”
法官依法審案,“援法斷罪”,否則問題也嚴重。據《商君書·賞刑》,先秦時如果法官不執行君主法令,將被判處死刑,而且父母、兄弟、老婆都跟著他倒霉。這一點進入封建時代後,有所減輕,但也要領“笞刑”,唐、宋及明、清法律中都規定,“違者笞三十”。
D. 法官因疏忽大意導致判決錯誤造成後果 將擔什麼責任
法官應當對其履行審判職責的行為承擔責任,在職責范圍內對辦案質量終身負責。法官在審判工作中,故意違反法律法規的,或者因重大過失導致裁判錯誤並造成嚴重後果的,依法應當承擔違法審判責任。
法條鏈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完善人民法院司法責任制的若干意見》
一、根據第26條的規定,在審判活動中的重大過失行為一般有:
審理案件時因重大過失遺漏主要證據、重要情節導致裁判錯誤並造成嚴重後果的;在製作訴訟文書時,因重大過失導致裁判文書主文錯誤並造成嚴重後果的;因重大過失對不符合減刑、假釋條件的罪犯裁定減刑、假釋並造成嚴重後果的等。
二、第37條:對應當追究違法審判責任的相關責任人,根據其應負責任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等有關規定處理:
(1)應當給予停職、延期晉升、退出法官員額或者免職、責令辭職、辭退等處理的,由組織人事部門按照幹部管理許可權和程序依法辦理;
(2)應當給予紀律處分的,由紀檢監察部門依照有關規定和程序依法辦理;
(3)涉嫌犯罪的,由紀檢監察部門將違法線索移送有關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免除法官職務,必須按法定程序由人民代表大會罷免或者提請人大常委會作出決定。
三、第28條:因下列情形之一,導致案件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起再審後被改判的,不得作為錯案進行責任追究:
(1)對法律、法規、規章、司法解釋具體條文的理解和認識不一致,在專業認知范圍內能夠予以合理說明的;
(2)對案件基本事實的判斷存在爭議或者疑問,根據證據規則能夠予以合理說明的;
(3)當事人放棄或者部分放棄權利主張的;
(4)因當事人過錯或者客觀原因致使案件事實認定發生變化的;
(5)因出現新證據而改變裁判的;
(6)法律修訂或者政策調整的;
(7)裁判所依據的其他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的;
(8)其他依法履行審判職責不應當承擔責任的情形。
E. 法官亂判案有什麼後果
法律分析:法官亂判案,當事人不服終審判決的救濟途徑: 1、向上一級法院申請再審。2、向人民檢察院申請檢察建議或者抗訴。3、還可以通過正常渠道向媒體、人大、黨委、檢察院等申訴控告,推動上級法院啟動再審程序。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九條 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或者當事人雙方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申請再審的,不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
F. 一審法官亂判的後果
【法律分析】
人民法院審判制度是二審終審制,如果當事人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審理的第一審案件所作出的判決和裁定不服,可以依法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要求上一級人民法院對案件進行第二次審判經第二審人民法院對案件進行審理,所作出的判決和裁定是終審判決和裁定,當事人不服不得再提起上訴,人民法院也不得按照上訴審程序審理。如果當事人認為終審法院判決仍然是錯的,可以申請啟動審判監督程序,即申請再審。也可以申請國家賠償,國家賠償以支付賠償金為主要方式。能夠返還財產或者恢復原狀的,予以返還財產或者恢復原狀。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每日賠償金按照國家上年度職工日平均工資計算。第二審人民法院對原判決認定事實沒有錯誤,但適用法律有錯誤,或者量刑不當的,應當改判原判決事實不清楚或者證據不足的,可以在查清事實後改判也可以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 第五條 法官應當勤勉盡責,清正廉明,恪守職業道德。
G. 法官執法不公怎麼辦
法律分析:1、在法律規定的時間內向作出判決的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2、在判決生效後兩年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申訴。3、如果判決不公涉嫌審判法官個人的違法犯罪,可向當地的紀委或者人民檢察院舉報。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四條 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H. 法官判案不公怎麼辦
法官判案不公可以上訴,上一級人民法院會對原判決進行審查,確有不公的會打回要求重審或組成合議庭,重新審理該案件。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四條 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第一百六十九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上訴案件,應當組成合議庭,開庭審理。經過閱卷、調查和詢問當事人,對沒有提出新的事實、證據或者理由,合議庭認為不需要開庭審理的,可以不開庭審理。
(8)法官判決不公被推翻有何後果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上訴案件,經過審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
(一)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的,以判決、裁定方式駁回上訴,維持原判決、裁定;
(二)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錯誤或者適用法律錯誤的,以判決、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銷或者變更;
(三)原判決認定基本事實不清的,裁定撤銷原判決,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或者查清事實後改判;
(四)原判決遺漏當事人或者違法缺席判決等嚴重違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銷原判決,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
原審人民法院對發回重審的案件作出判決後,當事人提起上訴的,第二審人民法院不得再次發回重審。
I. 法院判決不公正並導致嚴重後果產生的法官是否也應該被受到處理
如果你覺得法院的判決不公正,你可以上訴,上訴權在判決書的尾部有交待。如果判決確實不公正或違法,上級法院會改判。改判後,作出錯誤判的法院會按錯案追究制度對辦案法官進行追究。另外你如果有法官違紀違法的證據,也可向紀檢部門舉報,紀檢部門會作出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