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院作證要

法院作證要

發布時間: 2022-06-09 14:13:00

① 上法庭作證要注意什麼

法律分析:證人出庭作證的,要注意以下幾點:1、如實、客觀陳述自己所知道的有關該案件的事實,不要做推測或者評論;2、在作證之前應當簽署保證書;3、作證之前不可以進入法庭旁聽,只能在法庭傳喚證人時才可以進入法庭作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憲法為根據,結合我國民事審判工作的經驗和實際情況制定。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任務,是保護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保證人民法院查明事實,分清是非,正確適用法律,及時審理民事案件,確認民事權利義務關系,制裁民事違法行為,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順利進行。

第三條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他們相互之間因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提起的民事訴訟,適用本法的規定。

② 申請證人出庭作證需要提供那些信息

證人證言作為民事訴訟法規定的證據類型之一,在訴訟中比較常見而且容易獲得。所以很多案件在沒有其他書面證據的情況下,當時都會申請證人出庭作證。那麼申請證人出庭作證都需要注意哪些事項呢?
首先申請證人出庭作證要在提交書面的證人出庭作證申請書,證人出庭作證申請書要寫明申請的證人的具體身份信息。該申請書要在開庭前提交法院。

開庭審理前如果有證人的話,證人需要在庭外等候。這個是法庭紀律的要求。一般如果一方當事人由代理律師的,都會在庭前通知證人在庭外等候。當然,如果你沒有律師事先也不知道證人需要退出法庭也無妨。在正式開庭前,書記員都會宣讀法庭紀律「旁聽席上如有證人,請退出法庭等候出庭作證」。所以開庭的時候不要以為宣讀法庭紀律不重要,其實裡面信息量很大的。如果證人沒有按照法庭紀律的要求退出法庭,而是旁聽了庭審,那麼證人便不能作證,其證人證言也不具有客觀性。

上述是證人開庭前的注意事項,那麼證人在出庭作證時的流程是什麼呢?在出庭時,證人需要攜帶身份證原件到庭。然後就是宣讀自己的身份信息(叫啥、住哪,啥時候出生,身份證號碼等)。等你宣讀完自己的身份信息後,法庭就會告知你你的如實陳述你說知道的事實,如果做假證會承擔不利的法律後果、(這就類似於你在國外電視劇上看到的證人對著聖經發誓一樣,當然我們國家不需要發誓)。
接下來就是直奔主題,由證人陳述其所知道的事實。由於證人多半是一般的老百姓也是第一次到法庭來,在陳述時未免會有些緊張,東說西說都說不到重點上。這樣很難達到作證的效果。作為證人你得明白你要說明啥問題,圍繞自己要說明的問題展開,不相乾的不要說。如果實在害怕開庭時不知道說啥,可以提前書寫一份證人證言。證人陳述之後就是法官以及原被告雙方對證人進行提問。在面對提問時證人容易激動,會將一些自己未親身經歷的事情經過自己主觀臆斷說出來,這是不符合證人作證的規則的。在面對提問時,你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說不知道就行了,不要去主觀推測。
以上就是證人出庭作證的流程及注意事項,希望對大家有所助益。

③ 證人出庭作證需要提前申請嗎

法律分析:需要。當事人申請證人出庭作證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人民法院在證人出庭作證前應當告知其如實作證的義務以及作偽證的法律後果,並責令其簽署保證書,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除外。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一百一十七條 當事人申請證人出庭作證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符合本解釋第九十六條第一款規定情形的,人民法院可以依職權通知證人出庭作證。未經人民法院通知,證人不得出庭作證,但雙方當事人同意並經人民法院准許的除外。

第一百一十九條 人民法院在證人出庭作證前應當告知其如實作證的義務以及作偽證的法律後果,並責令其簽署保證書,但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除外。證人簽署保證書適用本解釋關於當事人簽署保證書的規定。

④ 出庭作證需要注意什麼

、要帶身份證復印件和原件。很多證人到了法庭才發現沒帶證件,有時不能進入法院。白跑一趟事小,影響案件審理事大。另外,一個辦事粗心大意的人說話很難讓人相信。
2、一定要實事求是。
「會說的不如會聽的」。法官、仲裁員、對方律師通常具有豐富的辦案經驗因此,不符合實際的話不能自圓其說,經不起質問,不能被法官或仲裁員相信。 不但沒有實際效果,而且可能為對方作證。

3、最好要有法律的基本常識。要知道案件的爭議焦點,證言要說明什麼問題,要圍繞這個問題說。不能說成流水賬。要明白辦案人員的提問目的,千萬想好再答!
4、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因為只有恰好了解案件情況的人才能成為證人,所以證人不能選擇,如果遇到心理素質較差的證人,可能會影響效果。
尤其要注意,仲裁員、法官開場白都要說作偽證要負法律責任等,這是程序性的話,不必介意。而有的證人恐怕自己說錯

⑤ 證人出庭作證需要注意什麼

要帶身份證復印件和原件。
法律分析
1、要帶身份證復印件和原件。很多證人到了法庭才發現沒帶證件,有時不能進入法院。2、一定要實事求是。法官、仲裁員、對方律師通常具有豐富的辦案經驗因此,不符合實際的話不能自圓其說,經不起質問,不能被法官或仲裁員相信。不但沒有實際效果,而且可能為對方作證。3、最好要有法律的基本常識。要知道案件的爭議焦點,證言要說明什麼問題,要圍繞這個問題說。不能說成流水賬。4、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因為只有恰好了解案件情況的人才能成為證人,所以證人不能選擇,如果遇到心理素質較差的證人,可能會影響效果。尤其要注意,仲裁員、法官開場白都要說作偽證要負法律責任等,這是程序性的話,不必介意。而有的證人恐怕自己說錯,反而越說越亂。5.接受法官的詢問,包括法官對證人有關身份問題的核實,法官同時一般會交待證人應負的法律責任。6.證人在法庭上要准備接受法官和雙方當事人(主要是案件的原、被告)以及雙方律師的質詢提問,尤其要注意回答法官和對方當事人、律師向證人所作的質詢。
法律依據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決定》 十五、 將第七十條改為三條,作為第七十二條、第七十三條、第七十四條,修改為:「第七十二條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有關單位的負責人應當支持證人作證。「不能正確表達意思的人,不能作證。「第七十三條經人民法院通知,證人應當出庭作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人民法院許可,可以通過書面證言、視聽傳輸技術或者視聽資料等方式作證:「(一)因健康原因不能出庭的;「(二)因路途遙遠,交通不便不能出庭的;「(三)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不能出庭的;「(四)其他有正當理由不能出庭的。「第七十四條證人因履行出庭作證義務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必要費用以及誤工損失,由敗訴一方當事人負擔。當事人申請證人作證的,由該當事人先行墊付;當事人沒有申請,人民法院通知證人作證的,由人民法院先行墊付。」相應地將第六十二條中的「意志」修改為「意思」。

⑥ 刑事案件到法院申請證人出庭作證具體須要什麼材料

開庭前向法院提交證人名單,證人名單的內容包括證人的基本身份,證人所要證明的問題等。除了證人名單,最好交證人身份證復印件,開庭當日通知證人到庭並帶證人身份證。

《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九條 證人證言必須在法庭上經過公訴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辯護人雙方質證並且查實以後,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法庭查明證人有意作偽證或者隱匿罪證的時候,應當依法處理。

第六十條 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

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別是非、不能正確表達的人,不能作證人。

第六十一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保障證人及其近親屬的安全。

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第六十二條 對於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毒品犯罪等案件,證人、鑒定人、被害人因在訴訟中作證,本人或者其近親屬的人身安全面臨危險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採取以下一項或者多項保護措施:

(一)不公開真實姓名、住址和工作單位等個人信息;

(二)採取不暴露外貌、真實聲音等出庭作證措施;

(三)禁止特定的人員接觸證人、鑒定人、被害人及其近親屬;

(四)對人身和住宅採取專門性保護措施;

(五)其他必要的保護措施。

(6)法院作證要擴展閱讀:

《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第三百九十三條規定:法院受理檢察院的起訴應當審查是否附有證人、鑒定人名單;是否申請法庭通知證人、鑒定人、有專門知識的人出庭。

起訴書應當附有被告人現在處所,證人、鑒定人、需要出庭的有專門知識的人的名單,需要保護的被害人、證人、鑒定人的名單,涉案款物情況,附帶民事訴訟情況以及其他需要附註的情況。

證人、鑒定人、有專門知識的人的名單應當列明姓名、性別、年齡、職業、住址、聯系方式,並註明證人、鑒定人是否出庭。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一百八十條規定,法院審查檢察院的起訴時要審查是否有證人、鑒定人名單;是否申請證人、鑒定人、有專門知識的人出庭。

⑦ 法庭作證證詞怎樣寫

證 明

證明人(姓名):
性 別:
年 齡:
民 族:
住 所:
職 業:
聯系電話:

證明內容:
(寫清您所要描述的事實即可)

證明人(簽名)
日期:

(附身份證復印件)

如果是有關單位提供的證明材料,應由單位加蓋印章。

⑧ 法庭上證人需要什麼條件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七十條規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
證人具有適格性,並不意味著其證言具有可信性,證人證言的證明力需要在法庭上由法官依據證據規則進行識別、判斷,證人與一方當事人有親屬、近鄰、恩怨或利害關系,有為維護親情、友誼、報恩或泄憤等方面的動機,會導致其證言的不可靠。因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中規定,證人提供的對與其有親屬或者其他密切關系的當事人有利的證言,其證明力一般小於其他證人證言。

1、刑事訴訟中:證人證言必須在法庭上經過公訴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辯護人雙方質證並且查實以後,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法庭查明證人有意作偽證或者隱匿罪證的時候,應當依法處理。
2、民事訴訟中:證人應當出庭作證並接受當事人的質詢。證人在人民法院組織雙方當事人交換證據時出席陳述證言的,可視為出庭作證。
3、行政訴訟中:在訴訟過程中,被告及其訴訟代理人不得自行向原告、第三人和證人收集證據。
4、法律依據:《刑事訴訟法》(2012修正)第五十九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法釋[2001]33號 )第五十五條和《行政訴訟法》(2014修正)第三十五條。

⑨ 電話錄音法院作證的要求

法律分析:電話錄音法院作證的要求,具體情況如下:
1、錄音內容前後連接緊密,內容未被篡改,具有客觀真實性和連貫性;
2、錄音不能夠採取安裝竊聽器等竊聽方式取得;
3、被錄音的一方對錄音內容未提出反駁或反駁理由不成立,符合上述三個條件,人民法院就會確認該錄音證據的證明力。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二十三條 人民法院調查收集視聽資料、電子數據,應當要求被調查人提供原始載體。提供原始載體確有困難的,可以提供復製件。提供復製件的,人民法院應當在調查筆錄中說明其來源和製作經過。人民法院對視聽資料、電子數據採取證據保全措施的,適用前款規定。

熱點內容
工資隨意更改勞動法怎麼辦 發布:2025-02-02 08:06:44 瀏覽:595
模範法官胡國運的妻子 發布:2025-02-02 07:59:34 瀏覽:234
貴陽有名離婚律師 發布:2025-02-02 07:43:16 瀏覽:515
有關禁毒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2-02 07:28:50 瀏覽:350
香港律師資格考試 發布:2025-02-02 06:53:18 瀏覽:335
新民事訴訟法涉外基層法院 發布:2025-02-02 06:45:22 瀏覽:789
港府司法復核 發布:2025-02-02 06:25:04 瀏覽:386
錫林郭勒盟法律服務所 發布:2025-02-02 06:07:56 瀏覽:136
法官藏匿偽造證據 發布:2025-02-02 05:59:23 瀏覽:991
法律援助工作站申請流程 發布:2025-02-02 05:55:41 瀏覽: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