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聞捷
Ⅰ 受到屈辱的事例
顧聖嬰,女,1937年生,上海交響樂團鋼琴演奏家,1967年1月31日在該樂團的「斗爭會」上遭到野蠻毆打與侮辱,當晚與母親秦慎儀以及弟弟顧握奇一起在上海愚園路1355弄73號家中開煤氣自殺。時年30歲。
在文革前,顧聖嬰是中國最優秀的鋼琴演奏家之一。她1954年入上海交響樂團,1958年獲得第十四屆日內瓦國際音樂比賽女子鋼琴最高獎。文革開始,文革領導人給文藝界定下了 「文藝黑線專政」的罪名,她和一大批知名藝術家就成為文藝界首當其沖的攻擊對象。
1967年1月31日,在上海湖南路上海交響樂團的排練廳中,上海交響樂團的「造反派」把顧聖嬰揪到排練大廳的舞台上,當著上海交響樂團全體工作人員的面,打她耳光,揪她的頭發,強迫她跪在毛澤東像前「請罪」。
顧聖嬰遭到野蠻「斗爭」後,在家中和母親、弟弟一起自殺。
顧聖嬰沒有結婚,和母親以及弟弟顧握奇住在一起。顧聖嬰的母親秦慎儀,畢業於大同大學西洋文學系,是家庭主婦。顧聖嬰的父親顧高地,在1956年牽涉進「反革命」案件「潘漢年案」被逮捕,1958年被判刑20年,送往青海「勞改」。(潘漢年是上海中共地下黨負責人,1949年出任上海市副市長,領導了上海的 「鎮反」和「五反」運動,逮捕處決了大批「反革命分子」,打擊了大量的工商界人士,然後,在1955年,潘漢年自己被以「反革命」罪名逮捕,1963年被最高人民法院判處徒刑15年,隨即獲得假釋。文革中,1967年被重新收監,1970年被判處無期徒刑,1977年死亡。文革後,1982年,潘漢年得到 「平反昭雪」。)
顧聖嬰的弟弟顧握奇,1955年考進上海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是中國最早建立的一所現代化工程教育機構,是最好的也是最難考入的大學之一。1956年,中央政府命令上海交通大學遷往西安。一批教授提出反對,結果反對者在1957年的「反右派運動」中全部被劃成「右派份子」,搬遷事也就無人再敢非議。上海交大搬往西安,顧握奇因病退學,留在上海,多年以後才找到一份臨時工作,在天山中學擔任代課數學教師。
顧聖嬰和母親、弟弟是在家中開煤氣自殺的。上海有不少住房有煤氣設備。用煤氣做飯,比燒煤要方便和干凈得多。當時在北京,很少有居民區供給煤氣,人們只能燒煤球和蜂窩煤。在有的省城,連蜂窩煤都還得居民自己用鐵杴混合水和煤粉再用模子一塊一塊手工作出。「政治運動」連年不斷,人們的生活條件不斷惡化。別的城市的人們只能羨慕上海居民可以用煤氣做飯卻無法得到。但是,當文革中人們因受迫害而大批自殺的時候,煤氣竟然成為上海人特有的自殺工具。華東師范大學教授李平心在1966年6月自殺,上海音樂學院教授李翠貞在1966年9月自殺,上海作家協會詩人聞捷在1971年自殺,都是開煤氣。
文革中大批人自殺。有的是兩人一起自殺的,比如這里記載的上海音樂學院教授楊嘉仁和妻子程卓如,著名翻譯家傅雷和妻子朱梅馥,武漢大學教授劉綬松和妻子張繼芳,復旦大學教授劉德中和其妻子,余楠秋和其妻子,陝西師范大學教授黃國璋和范雪茵。夫婦二人一起自殺,是兩個人同時都對現實絕望才會這樣做。不然,其中的一個人一定會堅決勸阻另一個人。顧聖嬰和母親弟弟之死,一次竟有三人,更是慘烈。
顧聖嬰和母弟三人死後,屍體被燒,骨灰被扔,住房很快被分配給別人居住。有人聽說,他們自殺之前,給顧父顧高地留下了一封遺書。遺書的大意是說,他們三人決意自殺,顧高地遠在青海,無法聯絡,只有將來在天堂里見面了。文革後顧高地從青海勞改營回到上海,沒有人把遺書的事情告訴他。不久後顧高地也去世了。有否有遺書,遺書里寫了什麼,只有當時掌握權力的人才知道。但是直到現在,沒有見到這樣的人說出有關事實。
上海交響樂團的文革受難者,除了顧聖嬰,還有指揮陸洪恩。他文革前就患有精神病,文革中卻因其言論被指控為「現行反革命」。1966年5月28日陸洪恩被逮捕,1968年4月28日被判處死刑槍斃。在陸洪恩被逮捕和槍斃之間,曾經多次從監獄被押到上海交響樂團「斗爭」,遭到樂團一些人的毆打和侮辱。顧聖嬰一定也看到過陸洪恩被「斗爭」的場面。還有,樂團的中提琴家周杏蓉,受到迫害,在1968年秋天自殺身亡。
更多資料請參考http://www.blog.e.cn/user1/1812/archives/2006/1206988.shtml
Ⅱ 配偶的詞語,從何而來
基本信息
【詞目】配偶
【拼音】pèi ǒu
【詞義】指夫妻雙方互為配偶。亦指男女相配為夫婦。法律對已婚男女之間關系的界定,即已婚男女互為配偶。夫妻的概念沿襲了封建社會家庭男女不平等的制度和體例,為現代文明社會所摒棄。配偶這一概念也界定了已婚男女最本質的生物學關系。
基本概念
又稱「夫妻」。合法婚姻中的男女雙方互為配偶。它是其他親屬關系(血親、姻親)賴以發生的基礎。配偶關系因婚姻的成立而發生。
在中國,以准予登記、取得結婚證的時間,為配偶關系發生的時間。配偶關系因婚姻的終止,即一方死亡(包括宣告死亡)或雙方離婚而消滅。配偶關系消滅的時間為:(1)一方死亡;(2)或取得離婚證;(3)或人民法院准予離婚的調解書或判決書生效之時。對應否將配偶列入親屬范圍,各國的立法例和法學家的主張不盡相同。例如,1896年德國民法典不以配偶為親屬;現行日本民法典則以配偶為親屬;有些國家在法律上雖無明文規定,在解釋上卻又將配偶作為親屬。中國歷代的禮和律都以配偶為親屬,《儀禮·喪服》雲:「妻,至親也,」《服制圖》將嫁入本宗之女列為宗親。《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規定,近親屬是指夫、妻、父、母、同胞兄弟姊妹。配偶是中國的親屬種類之一,這是毫無疑義的。
配偶星即男命指財星(正才為妻),女命指官星(官星為夫)。配偶星是直接代表夫妻的標志,故其在命局的組合對婚姻而言極其重要。在推斷婚姻的遲早時,應將配偶富與配偶星結合起來,互相參看而定
《後漢書·鄧訓傳》李賢 注引《東觀記》:「其無妻者,為適配偶。」
《漢書·孝昭上官皇後傳》:「長主內周陽氏女,令配偶帝。」
【基本解釋】
1、[spouse]∶夫妻的稱呼。已婚的人
2、[partner]∶結婚雙方中之一方
古意及來源
亦作「配耦」。
1、指丈夫或妻子。
《東觀漢記·鄧訓傳》:「其無妻者,為適配偶。」《資治通鑒·後梁均王貞明二年》:「使各有配偶,墾藝荒田。」《東周列國志》第五回:「及返國之日,向世子忽言之,忽對曰:『妻者齊也,故曰配偶。今鄭小齊大,大小不倫,孩兒不敢仰攀!』」《剪燈新話·鑒湖夜泛記》:「夫欲界諸天,皆有配耦,其無耦者,則無欲者也。」聞捷《海燕》:「自然包括那些正在尋求配偶的姑娘們在內。」
2、婚配。
《漢書·外戚傳上·孝昭上官皇後》:「長主內周陽氏女,令配耦帝。」《元史·世祖紀十三》:「以汴梁逃人男女配偶成家,給農具耕種。」 清俞蛟《潮嘉風月記·麗景》:「而蜑戶惟麥、濮、蘇、吳、何、顧、曾七姓,以舟為家,互相配偶。」
3、結交。
《楚辭·王逸》:「言旋邁兮北徂,叫我友兮配耦。」洪興祖補註:「言此國已無良人,庶北行遇賢友而以自耦也。」
4、搭配。
《漢書·貨殖傳》「糵麴鹽豉千合」唐顏師古註:「合者,相配偶之言耳。今西楚荊沔之俗賣鹽豉者,鹽豉各一升則各為裹而隨焉,此則合也。」
2繼承權編輯
內地和台灣對於夫妻若採取類似共同財產制,則在分配遺產時,妻子都有優先分一半的權利,而香港法律對於未立遺囑者的遺產分配,妻子有優先繼承全部土地財產的權利。這些配偶優先分配權,都使得妻子可分到最大份的遺產。
香港法律對配偶更優厚,資深律師業者指出,香港《遺囑條例》規定有立遺囑者按照遺囑進行遺產分配,但華人因為對死亡有忌諱,真正在生前立遺囑的不多,未立遺囑,則按照香港《無遺囑者遺產條例》規定。
Ⅲ 對顧城之死的國內外研究
給你幾個論文題目
顧城之死與女兒國的破滅 (鄧曉芒
王德威:詩人之死:聞捷,施明正,顧城
在理解與誤解之間――由顧城之死所想到的
童心的復歸——顧城之死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詩人顧城之死
也談「朦朧派」代表詩人顧城之死與「不無自我」
顧城的死與人格缺陷
顧城之死的文化解析
本文試圖從詩人對童話烏托邦世界的迷戀和皈依所導致的主體精神的放逐、迷失消亡,對情愛世界的慾望偏執所導致的主體精神的嗜血性發展,對知識分子精神的堅守所導致的主體精神的焦慮和絕望三個維度梳理、解析顧城自殺...
楊丹丹 《求索》2008年 第8期相關文獻
幻像之死——從《英兒》及其詩作看顧城棄城
《英兒》成書未及出版,隨即傳來顧城殺妻自殺的驚世傳言,社會各界一時眾說紛紜、各執一詞,驚異聲、感嘆聲、唏噓聲淹沒了事件。有評論者以道德尺度界定事件,顧城自私自利、為所欲為,《英兒》的全部內容
章學珍 《小說評論》2007年 第S1期相關文獻
微笑而痛苦的靈魂——顧城詩作中的死亡意識
顧城作為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在九十年代初的殺妻自縊事件對整個文壇和社會都產生了很大影響,文壇因此眾說紛紜,其死亡原因也因此成了一個神秘而難解的謎。本文正是從不同側面在詩人逝去十餘年後試著客觀公正...
任岩岩 《中華現代教育》2007年 第9期相關文獻
從女性觀到死亡觀——析顧城的《英兒》和川端康成的《雪國》
分析顧城的《英兒》和川端康成的《雪國》,我們可以看到兩位作者不同的女性觀——對女性的佔有或對女性的崇拜,以及與這女性觀休戚相關的死亡觀。顧城的一生是追求「自我」的一生,川端的一生是追求美的一生。所以,...
高華 王蕊 《宜春學院學報》2005年 第3期相關文獻
誤讀乎?真人乎?——對顧城死因的淺析及思考
顧城在觀念上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錯讀,導致其錯誤地想在現實中完成對絕對自由的追求,結果只是理想的破滅,狂狷與自私交織而成的變態人生觀使他走上極端。
張瑜 《中國科技信息》2005年 第3期相關文獻
死亡的寓言
從1989年3月26日海子的卧軌自殺開始,經過駱一禾的「革命性病故」,戈麥的焚詩自沉,直至顧城的殺妻自縊,詩歌死亡的多米諾骨牌已經砰然發動。當我著手收編有關顧城的文本時,詩人自殺的消息還在不斷地傳來—...
朱大可 張靈 《出版參考:新閱讀》2004年 第12期相關文獻
顧城的死亡意識
對顧城詩歌意象的解讀顯示:回歸自然和女兒國是顧城理想王國的最高境界,在理想的追逐與破滅中,又對死亡有著獨特的預測性體驗,最後漂泊無依的顧城渴望家並終於回歸了「家」。
許艷 《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 第3期相關文獻
Ⅳ 什麼叫配偶
詞義:指夫妻雙方互為配偶。亦指男女相配為夫婦。 基本解釋 1. [spouse]∶夫妻的稱呼。已婚的人 2. [partner]∶結婚雙方中之一方 詳細解釋 1. 亦作「 配耦 」。1.指丈夫或妻子。 《東觀漢記·鄧訓傳》:「其無妻者,為適配偶。」《資治通鑒·後梁均王貞明二年》:「使各有配偶,墾藝荒田。」《剪燈新話·鑒湖夜泛記》:「夫欲界諸天,皆有配耦,其無耦者,則無欲者也。」 聞捷 《海燕》:「自然包括那些正在尋求配偶的姑娘們在內。」 2. 婚配。 《漢書·外戚傳上·孝昭上官皇後》:「長主內 周陽氏 女,令配耦帝。」《元史·世祖紀十三》:「以 汴梁 逃人男女配偶成家,給農具耕種。」 清 俞蛟 《潮嘉風月記·麗景》:「而蜑戶惟 麥 、 濮 、 蘇 、 吳 、 何 、 顧 、 曾 七姓,以舟為家,互相配偶。」 3. 結交。 《楚辭·王逸<九思·疾世>》:「言旋邁兮北徂,叫我友兮配耦。」 洪興祖 補註:「言此國已無良人,庶北行遇賢友而以自耦也。」 4. 搭配。 《漢書·貨殖傳》「糵麴鹽豉千合」 唐 顏師古 註:「合者,相配偶之言耳。今 西楚 荊沔 之俗賣鹽豉者,鹽豉各一升則各為裹而隨焉,此則合也。」
[編輯本段]基本概念
又稱「夫妻」。合法婚姻中的男女雙方互為配偶。它是其他親屬關系(血親、姻親)賴以發生的基礎。配偶關系因婚姻的成立而發生。 在中國,以准予登記、取得結婚證的時間,為配偶關系發生的時間。配偶關系因婚姻的終止,即一方死亡(包括宣告死亡)或雙方離婚而消滅。配偶關系消滅的時間為:(1)一方死亡;(2)或取得離婚證;(3)或人民法院准予離婚的調解書或判決書生效之時。對應否將配偶列入親屬范圍,各國的立法例和法學家的主張不盡相同。例如,1896年德國民法典不以配偶為親屬;現行日本民法典則以配偶為親屬;有些國家在法律上雖無明文規定,在解釋上卻又將配偶作為親屬。中國歷代的禮和律都以配偶為親屬,《儀禮·喪服》雲:「妻,至親也,」《服制圖》將嫁入本宗之女列為宗親。《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規定,近親屬是指夫、妻、父、母、同胞兄弟姊妹。配偶是中國的親屬種類之一,這是毫無疑義的。 配偶星即男命指財星(正才為妻),女命指官星(官星為夫)。配偶星是直接代表夫妻的標志,故其在命局的組合對婚姻而言極其重要。在推斷婚姻的遲早時,應將配偶富與配偶星結合起來,互相參看而定 《後漢書·鄧訓傳》李賢注引《東觀記》:「其無妻者,為適配偶。」 《漢書·孝昭上官皇後傳》:「長主內周陽氏女,令配偶帝。」
Ⅳ 失信的意思
失信的意思:答應別人的事沒做,失去信用:~於人。准時歸還,決不~。
拼音:[ shī xìn ]
引證解釋:」 聞捷 《海燕》:「我對參謀長從不失信。參謀長對人更守信用。」
失信的近義詞:
一、失期[ shī qī ]
超過了限定的日期;誤期。
」《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七:「一言已定,必不失期,明日准造宅上。」
二、誤期[ wù qī ]
延誤期限:必須按時完工,不能~。
」吳組緗 《山洪》二八:「保長沒有失約,第二天大早上果然從 黃龍溪 趕了回來。」
Ⅵ 「我不能失信」中「失信」的意思是什麼
失信[ shī xìn ]
背約;不守信用。
《國語·晉語四》:「得 原 而失信,何以使人?」《後漢書·南匈奴傳》:「﹝ 元帝 ﹞見大驚,意欲留之,而難於失信,遂與 匈奴 。」 宋 文天祥 《<指南錄>自序》:「二十日至 高亭山 ,詰虜帥前後失信,虜帥辭屈。」 聞捷 《海燕》:「我對參謀長從不失信。參謀長對人更守信用。」
造句如下:
(1) 爸爸辦事從來說到做到,決不失信。
(2) 學習上妄自菲薄易讓人喪失信心。
(3) 你千萬不能喪失信心,要振作精神再干。
(4) 家長答應孩子的事一定要做,不能失信。
(5) 他經常失信於人,因而沒有朋友。
Ⅶ 蘇陽芳齡幾何
我不知道你指的是哪一個蘇陽,我這里提供給你的是杭州電視台節目主持人蘇陽的一些資料,不知道對不對,你先看看吧。杭州電視台節目主持人蘇陽:(1969~ ) 播音主持名聞捷,女,漢族,遼寧錦州人。畢業於遼寧大學中文系。曾任內蒙古經濟電視台節目主持人,現任杭州電視台節目主持人。1992年開始在遼寧省錦州市經濟廣播電台從事廣播播音工作,主持《早間新聞直播》、《合鳴》、《星星知我心》等新聞社教類節目。1998年在北京廣播學院播音、節目主持培訓班學習。1997年開始從事電視播音工作,主要主持新聞節目。1998年10月在內蒙古經濟電視台新聞中心擔任新聞主播,並從事新聞採制工作。2000年10月,調至浙江省杭州電視台。1993年4月,播出的新聞獲遼寧省廣播新聞二等獎;1994年,採制的新聞《水,向錦城亮出黃牌》獲錦州市優秀新聞作品一等獎;1994年,春節特別節目《跨越萬水千山的問候》獲遼寧廣播三等獎;1998年10月,播音作品《經視新聞》獲內蒙古電視播音三等獎;1999年,採制的現場短新聞《新城區法院在金辰遭遇執行難》獲內蒙古電視新聞評選一等獎、內蒙古自治區現場短新聞競賽優秀獎;2000年10月,播出的《杭州新聞西博會特別節目》獲杭州市電視播音主持三等獎。普通話水平測試一級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