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院三大

法院三大

發布時間: 2022-06-10 19:54:04

1. 司法公開三大平台是什麼

2013年以來,為貫徹中央關於進一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的總體部署,推進陽光司法,最高人民法院提內出建立【完善審判流容程公開】、【裁判文書公開】、【執行信息公開】三大平台,並選擇部分法院開展試點工作。這是人民法院深化司法公開的一項重大舉措。各級人民法院要按照最高人民法院要求,以「天平工程」建設為基本載體,努力實現三大平台的一體建設和整體推進,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重要作用,推動深化司法公開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

2. 我國的三大訴訟法是什麼

三大訴訟法是指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通俗地講,刑事訴訟是官告民,民事訴訟是民告民,行政訴訟民告官。
一概念:刑事訴訟法是關於辦理刑事案件程序的法律。具體包括偵查機關立案、偵查、採取扣留、逮捕等強制措施,移送審查起訴、審查起訴、審判、宣判、執行等程序。 刑事訴訟是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在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解決被追訴者刑事責任問題的活動。
民事訴訟法是關於調整民事訴訟活動,確定民事訴訟法律關系的法律規范。民事訴訟是指人民法院在雙方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審理和解決民事糾紛案件和其他案件的各種訴訟活動,以及由這些活動所產生的各種訴訟法律關系的總和。
行政訴訟法是關於調整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或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依法向人民法院請求司法保護,人民法院通過對被訴行政行為的合法性進行審查,從而解決特定范圍內行政爭議的程序法律。行政訴訟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或者規章制度授權組織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依法定程序向人民法院起訴,人民法院在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對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進行審理並作出裁決的活動。
二、三大訴訟法的共同點
(一)三大訴訟活動都是由人民法院主持,刑事審判權、民事審判權、行政審判權都由人民法院統一行使。
(二)目的相同,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懲處違法或犯罪行為,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的司法活動。
(三)許多基本制度是共有的,包括法院依法獨立行使行政審判權原則,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原則,合議、迴避、公開審判原則(公開審判制度,是指人民法院審判案件,一律公開進行。但是,有關國家秘密、個人隱私的不公開審理。不公開審理的案件,宣判時必須公開),兩審終審制原則,當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則,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原則,辯論原則,人民檢察院實行法律監督原則。
(四)證據的主要表現形式相同,如書證,物證,視聽資料,鑒定結論,勘驗筆錄,證人證言。
(五)當事人都需負舉證責任。
三、三大訴訟法的區別
(一)案件性質不同,行政訴訟解決的是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之間的行政爭議;民事訴訟解決的是平等主體之間的民事爭議;刑事訴訟解決的是被告人的犯罪和刑罰問題。
(二)提起訴訟的主體不同,行政訴訟由行政相對人,利害關系人提起,行政主體沒有起訴權和反訴權;民事訴訟雙方當事人都有權提起,並互有反訴權;刑事訴訟自訴案件由受害人提起,公訴案件由檢察機關代表國家提起。
(三)起訴的先行條件不同,行政訴訟要求存在某個行政行為為現行條件;民事訴訟不需要現行條件;刑事訴訟要求被告涉嫌犯罪為前提。
(四)舉證責任不同,行政訴訟就具體行為是否合法由被告負舉證責任,「行政爭議的被告應對其作出具體行政行為負舉證責任,所舉證據不能證明其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合法的,要承擔敗訴後果」,行政賠償訴訟由原告負舉證責任;民事訴訟則「誰主張,誰舉證」,「民事爭議當事人對自己的民事權益主張負舉證責任,不能證明自己主張成立的,承擔相應的敗訴責任」;刑事訴訟就犯罪構成由檢察機關或自訴人負舉證責任。
(五)是否使用調解不同,行政訴訟除行政賠償訴訟以外不適用調解,法院在訴訟中不得調解當事人雙方爭議,也不得以調解結案;民事訴訟中調解是一項基本原則,法院既可以調解的方式進行審理,也可以調解的方式結案,有一些民事案件必須經過調解這一程序;刑事訴訟中的調解主要針對自訴案件及附帶民事訴訟就定罪量刑問題不適用。
(六)適用法律依據不同,行政訴訟以行政實體法、行政程序法和行政訴訟法為依據;民事訴訟以民法通則等民事實體法、民事訴訟法為依據;刑事訴訟以憲法、刑法和刑事訴訟法、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解釋為依據。
(七)審理對象及判決不同,行政訴訟主要是法律審,法院審理的重點是被訴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有權作出維持、撤銷判決、強制履行和有限的變更判決,但通常不對當事人在行政法上的權利義務直接作出判決;民事訴訟既是事實審,又是法律審,法院有權根據當事人的請求作出確認判決、給付判決和變更判決,可以直接決定當事人的民事權利義務;刑事訴訟既是事實審,又是法律審,針對刑事責任的有無分為有罪判決、無罪判決及免除刑事責任判決。
(八)判決的執行措施不同,行政訴訟中法律對原告、被告規定不同的執行措施,且被告行政機關依法享有對部分判決執行強制執行手段;民事訴訟中,判決、裁定的強制執行,全部由法院進行,而且強制執行措施普遍適用於原告、被告;刑事訴訟中,「執行主體分散,執行措施多樣,執行的變更較有特色。

3. 我國的人民法院包括哪三個

對於法院的種類和層級這一問題,總的來說是 由最高法院、地方各級法院和軍事法院等專門法院構成。其中,地方各級法院分為基層法院、中級法院、高級法院。級別上就是四級:基層法院(縣級),中級法院(地市級)、省高院(省級),最高院。

具體到類別上就是專門法院的類別,目前主要的專門法院有軍事、海事、鐵路運輸法院、森林法院等。
其中軍事法院三級:基層軍事法院,大軍區、軍兵種軍事法院,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法院。
海事法院分別設在廣州、上海、武漢、青島、天津、大連等口岸城市。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個人賬戶養老金月標准為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計發月數,計發月數根據本人退休時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本人退休年齡、利息等因素確定,比如60歲退休時,計發月數為139,這些都與企業養老保險辦法相同。
就拿一位機關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為例,每年都是按照上一年度的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為養老保險繳費基數進行繳費,他的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就是1。從現在開始繳費到退休,繳費年限為35年,即基礎養老金的計算比例為35%,假設退休前一年的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為8000元,那麼他的基礎養老金為8000元×35%=2800元。假如到他60歲退休時,個人賬戶裡面有69500元,用來除以139,即可得出個人賬戶養老金,即500元。基礎養老金加上個人賬戶養老金,2800元+500元=3300元,便是他退休後拿到的基本養老金。
2、兩者待遇一樣嗎?另外享受職業年金,待遇標准高過企保
從基本養老金的計算方法上看,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與企業退休人員,沒有多大分別,那麼兩者的待遇是不是就一樣呢?該負責人表示,在退休後的待遇方面,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還有額外的補助,即職業年金。在國務院發布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辦法裡面確實有關於職業年金的條款,即「機關事業單位在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應當為其工作人員建立職業年金。單位按本單位工資總額的8%繳費,個人按本人繳費工資的4%繳費。工作人員退休後,按月領取職業年金待遇。職業年金的具體辦法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制定。」
「職業年金,現在有很多單位都在繳納,也是一塊重要的退休
鐵路運輸法院分設兩級:在各個鐵路管理局中設立的終極鐵路運輸法院和在鐵路管理分局設立的基層鐵路運輸法院。
森林法院主要包括基層法院:林區人民法庭,森林中級法院,中級法院內設的林業審判庭,高級法院內設的林業審判庭。

4. 三大訴訟法的共同原則和制度 三大訴訟法的特有原則和制度

三大訴訟法的共同原則和制度

(1)人民法院獨立行使審判權原則。

(2)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原則。

(3)適用法律平等原則。

(4)訴訟以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原則

(5)人民檢察院對訴訟實行監督原則。

(6)公開審判原則。公開審判制度,是指人民法院審判案件,一律公開進行。但是,有關國家秘密、個人隱私的不公開審理。不公開審理的案件,宣判時必須公開。

(7)迴避制度。迴避制度,是指為了保證案件的公正審理,而要求與案件有一定的利害關系的審判人員或其他有關人員,不得參與本案的審理活動或訴訟活動的審判制度。

(8)合議制度。

(9)兩審終審制。兩審終審制,是指一個案件經過兩級人民法院審判即告終結的制度。

三、三大訴訟法的特有原則和制度

1,刑事訴訟法的特有原則和制度

(1)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依法行使職權。

刑事訴訟法第三條規定:「對刑事案件的偵查、拘留、執行逮捕、預審,由公安機關負責。檢察、批准逮捕、檢察機關直接受理的案件的偵查、提起公訴,由人民檢察院負責。審判由人民法院負責。除法律特別規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都無權行使這些權力。」「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必須嚴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關規定。」

(2)專門機關與群眾路線相結合。

刑事訴訟法第六條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必須依靠群眾」。

(3)公、檢、法三機關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原則。

刑事訴訟法第七條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應當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以保證准確有效地執行法律。」

(4)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原則。

刑事訴訟法第十二條規定:「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5)辯護制度。

辯護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辯護人針對控訴一方的指控而進行論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罪輕、減輕或免除罪責的反駁和辯解,以保護其合法權益的訴訟行為。辯護分為自行辯護、委託辯護和指定辯護。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二十二條的規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委託下列1一2人作為其辯護人:①律師;②人民團體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單位推薦的人;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監護人、親友。辯護人的主要職責是根據事實和法律,提出證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罪輕、減輕或免除其刑事責任的材料和意見,以維護其合法權益。

(6)強制措施。

刑事訴訟中的強制措施是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為了有效地同犯罪作斗爭,保障訴訟活動的順利進行,依法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採取的暫時限制或剝奪其人身自由的各種法定強制方法。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了五種強制措施,即拘傳、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拘留和逮捕。

2.民事訴訟法的特有原則和制度

(l)調解原則。

調解是解決民事案件的方式之一,在民事訴訟整個過程中,人民法院都可以主持調解。人民法院主持調解,應當遵循自願和合法的原則,即調解的進行,應當是在雙方當事人願意調解的基礎上,調解程序應當合法,調解的協議也應合法。若調解未能達成協議,人民法院應及時判決,不應久調不決。

(2)處分原則。

民事訴訟當事人在訴訟過程中可依法處分自己的民事權利。民事訴訟法第十三條規定:「當事人有權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處分自己的民事權利和訴訟權利。」

(3)支持起訴原則。

支持起訴是指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對損害國家、集體或者個人民事權益的行為,可以支持受害人向人民法院起訴。支持起訴的限於侵權行為而產生的糾紛。

(4)辯論原則。

民事訴訟中的辯論,是在人民法院的主持下進行的,參加者是當事人雙方及依法享有辯論權的訴訟代理人。辯論的內容,是案件事實及爭議的問題,包括案件實質性問題和程序性問題。辯論的形式,有書面形式和口頭形式。辯論權的行使,貫穿於訴訟全過程,而不僅僅是限於辯論階段。人民法院應當保障雙方當事人充分行使辯論權,為當事人行使辯論權提供方便。人民法院應當重視辯論的作用,未在法庭L辯論和質證的證據,不得作為法院裁判的根據。

(5)財產保全。

財產保全的范圍限於請求的范圍或者與本案有關的財物。財產保全分為訴訟前保全和訴訟中保全。

訴訟前保全要求具備以下條件:①發生了財產權益爭議;③利害關系人申請並提供擔保;③利害關系人的合法權益可能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

訴訟中保全要求具備以下兩個條件:①案件具有財產給付內容;②存在著由於當事人一方的行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決將來不能執行或者難以執行的可能性。

財產保全的措施有查封、扣押、凍結、變賣、限制支取到期應得收益、限制實現到期債權等。

(6)先予執行。

民事訴訟法第九十七條規定,人民法院對下列案件,根據當事人的申請,可以裁定先予執行:①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撫恤金、醫療費用的案件;②追索勞動報酬的案件;③因情況緊急需要先予執行的其他案件。但人民法院裁定先予執行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當事人之間權利義務關系明確,不先予執行將嚴重影響申請人的生活或者生產經營;二是被申請人有履行能力。

(7)訴訟費用。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七條規定:「當事人進行民事訴訟,應當按照規定交納案件受理費。財產案件除交納受理費外,並按照規定交納其他訴訟費用。」訴訟費用實行「由敗訴方負擔」的原則,此外,依據不同的情況,還存在按比例負擔、人民法院決定負擔、原告負擔、協商負擔、自行負擔、申請人負擔、被申請人負擔等情形。

3.行政訴訟法的特有原則和制度

(1)對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進行審查原則。

行政訴訟法第五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對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進行審查。」

(2)舉證責任。

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二條規定,被告對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應當提供作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並且根據「先取證後裁決」的原則,除法律規定的特殊情況外,禁止被告行政機關在行政訴訟過程中自行向原告和證人收集證據。

5. 中國三大執法機關

法律分析:在我國,執法機關包括公安機關、檢察機關、法院。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是國家的執法機關;公安機關,是國家的治安、保衛機關;人民檢察院,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人民法院,是國家的審判機關。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一百二十八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是國家的審判機關。

第一百二十九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設立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軍事法院等專門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每屆任期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每屆任期相同,連續任職不得超過兩屆。人民法院的組織由法律規定。

6. 中國基本三大法律法規是什麼

三大基本程序法是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

一、民事訴訟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是以憲法為根據,結合我國民事審判工作的經驗和實際情況制定。1991年4月9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已於2014年12月1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636次會議通過,自2015年2月4日起施行。

目前版本為根據2017年6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決定》第三次修正。

民事訴訟如同刑事訴訟、行政訴訟一樣,都是透過國家所設立的法院來進行的訴訟程序,僅是依其所針對事務的不同,而將其劃歸為此三大類。

刑事訴訟重在國家刑罰權的實現,藉由刑事訴訟對於犯罪行為進行追訴並加以處罰;行政訴訟則重在救濟國家行政機關行使公權力時所產生的錯誤。而所謂的「民事訴訟」乃指民事法院依當事人之請求,就民事紛爭事件利用國家公權力強制解決之程序。

而須注意的是,民事訴訟法中規范的對象主要是針對民事訴訟的開始(起訴)、進行(審理)、終結(判決)之部分,另外就保全程序的部分亦是在民事訴訟法中加以規定,而就訴訟終結後的執行問題則是屬於強制執行法的問題。


二、刑事訴訟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是為了保證刑法的正確實施,懲罰犯罪,保護人民,保障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安全,維護社會主義社會秩序,根據憲法,制定的法律。

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於1979年7月1日通過,1979年7月6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令第五號公布,自1980年1月1日起施行。2018年10月26日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表決通過關於修改刑事訴訟法的決定 。


三、行政訴訟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是為保證人民法院公正、及時審理行政案件,解決行政爭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而制定的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由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於1989年4月4日通過,自1990年10月1日實施。現行版本為2017年6月27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決定,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


三大基本實體法和三大基本程序法,三大基本實體法是民法,刑法和行政法。三大基本程序法是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



(6)法院三大擴展閱讀:

中國法律體系

現今世界上大部分國家的法律體系,可粗略分為普通法系及大陸法系兩大類。由於歷史的因素,中國大陸和兩個特別行政區各自使用自己原來的法律體系,分別如下:

中國內地:大陸法系(主要受法國、德國和前蘇聯的社會主義法系所影響,並以數個大陸法系的國家為參考)

香港特別行政區:普通法系(源自殖民宗主國英國);

澳門特別行政區:大陸法系(源自殖民宗主國葡萄牙);

法律體系的分別,會對司法及法律的解釋權帶來重大的沖擊。舉例說:就單就法官的職能這方面來看,中國內地也跟大部分大陸法系國家的制度一致,因此澳門的法系和中國內地的法系相近。但在香港,法官判案的案例,會成為同級及下級法院的規范,成為法律的延伸。

制度保障法官在判案時不會受任何(特別是來自政府及政黨)的影響。而另一方面,一旦下級法官判錯案件,法院亦要依從一個非常嚴格的制度,從法律觀點上駁斥。


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7. 刑事訴訟法的三大原則

(一)偵查權、檢察權、審判權由國家專門機關依法行使原則;
(二)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依法獨立行使職權原則;
(三)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原則。
《刑事訴訟法》第七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應當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以保證准確有效地執行法律。
【法律依據】
《刑事訴訟法》第七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應當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以保證准確有效地執行法律。

8. 我國的司法機關包括哪些機關

我國的司法機關在狹義上包括人民法院,廣義上包括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等偵查機關在履行刑事偵查職能時可以認為是司法機關的一部分。

拓展資料

司法機關(judicial branch)是行使司法權的國家機關,是國家機構的基本組成部分,是依法成立的行使相關國家職權的司法組織。包括法院、檢察院及有關功能部門。

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20年來,中國各級司法行政機關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為鞏固人民民主政權和國家長治久安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服務,為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建設服務,為保護人民民主權利,方便人民群眾生活服務,開拓創新,艱苦奮斗,使司法行政公安司法機關事故調查處理各項業務工作蓬勃發展。

職能:

審判權

人民法院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其他國家機關不能分享。憲法第一百二十三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是國家審判機關」,依法確立了人民法院作為審判機關履行國家審判職能的性質。

檢察權

人民檢察院依法獨立行使檢察權,有權對國家公務人員履行職務進行監督,對公安機關的偵查、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司法行政機關的監獄工作進行監督。憲法第一百二十九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依法確立了人民檢察院作為國家檢察機關代表國家行使檢察權的法律監督機關性質。

偵查權

公安機關依法行使偵查權,具有司法的性質。公安機關除具有司法的屬性外,歸屬國家行政機關的組成部分;公安機關的主要任務是維護國家安全,維護社會治安秩序,保護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財產,預防、制止和懲治違法犯罪活動。

特殊偵查權

國家安全機關依法對危害國家安全犯罪立案偵查、監獄偵查部門依法對發生在監獄內部的一般刑事犯罪立案偵查、軍隊保衛部門依法對軍人犯罪立案偵查,上述負有刑事偵查權的機關在履行刑事偵查職能過程中角色同公安機關,可以被認為是司法機關的一部分。但上述機關(包括公安機關)在履行行政職能或其他非偵查職能的時候屬於行政機關的組成部門或軍隊政治部門的組成部門,不認為是司法機關。

參考自:司法機關-網路

9. 三大訴訟法管轄原則的區別

三大訴訟法比較 行政訴訟法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地域管轄1、最初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所在地法院管轄。經復議改變的,也可以由復議機關所在地法院管轄; 2、對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提起的訴訟,由被告或原告所在地法院管轄; 3、因不動產提起的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法院管轄。沖突解決:最先收到起訴狀法院(1)被告所在地(經常居住地)法院管轄為一般原則,原告所在法院管轄為例外規定;(22-23)(2)民事訴訟中有大量的特殊地域管轄的規定。(24-35條) ( 離婚管轄的特別規定; 特殊地域管轄9種;專屬管轄:不動產,港口,被繼承人死亡住所地或主要遺產所在地。對於兩個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時的沖突解決:最先立案法院(1)犯罪地法院(即犯罪行為發生地)管轄為主,被告人居住地法院(包括戶籍所在地、居所地)管轄為輔;(2)最初受理地法院審判為主,主要犯罪地法院管轄為輔;(3)刑事訴訟中也有一些特殊地域管轄的規定。 被告居住地包括戶籍所在地、經常居住地和學習工作地沖突解決:最先受理法院管轄異議接到應訴通知10日內應當在提交答辯狀期間提出應當在審限內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爭議的人民法院分別逐級報請共同的上一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管轄權向下轉移能。上級法院可以把自己管轄的第一審行政案件移交下級法院審判能。上級法院有權審理下級法院管轄的第一審民事案件,也可以把本院管轄的第一審民事案件交下級人民法院審理。下級法院對它所管轄的第一審民事案件,認為需要由上級法院審理的,可以報請有上級法院審理。不能。依法應當由上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刑事案件,不能指定下級法院管轄。註:檢察院認為可能判處無期徒刑、死刑而向中院提起公訴的普通刑事案件,中院受理後,認為不需要判處無期徒刑以上刑罰的,可依法審理,不再交基層法院審理。http://wenku..com/view/3536b944b307e87101f6961d.html

熱點內容
法律援助工作站申請流程 發布:2025-02-02 05:55:41 瀏覽:966
醫葯公司法律監管 發布:2025-02-02 05:54:19 瀏覽:734
電力公司違法規定罪名 發布:2025-02-02 05:37:18 瀏覽:477
常芬律師 發布:2025-02-02 03:58:35 瀏覽:638
代理律師為勞動法費用多少 發布:2025-02-02 03:36:12 瀏覽:635
法院疫情紀實 發布:2025-02-02 03:34:20 瀏覽:192
九龍坡區法律援助中心西彭工作站 發布:2025-02-02 03:33:54 瀏覽:653
行政法規一般有三種 發布:2025-02-02 02:37:24 瀏覽:122
范莉法官 發布:2025-02-02 02:32:16 瀏覽:432
民法協議內容 發布:2025-02-02 02:31:48 瀏覽: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