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人民法院工作原則

人民法院工作原則

發布時間: 2022-06-10 22:04:56

法院審判的基本原則,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項原則

法院審批的基本原則,對於回答者影響最深的是:「以法律為准繩,以事實(證據)為依據」的原則。

⑵ 人民法院的宗旨和原則

法律分析:司法為民是人民法院的根本宗旨。

首先,堅持司法為民是確保審判事業正確政治方向的必然要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人民性是我國國家政權的本質屬性。人民法院作為黨領導下的國家司法機關,必須在司法領域體現黨的宗旨和國家性質,把司法為民作為全部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其次,堅持司法為民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應有之義。社會主義法治的精髓,在於通過法律手段保障人民群眾的權利。司法作為依法治國的關鍵環節和重要保障,必須將法治的精髓貫穿履行職責的始終,依法服務和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

第三,堅持司法為民是人民司法優良傳統的繼承和發揚。從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馬錫五審判方式,到建國初期為鞏固國家政權開展的司法工作,再到改革開放三十年多來的司法實踐,人民司法事業的優良傳統集中體現在司法為民。

在新形勢、新條件下,司法為民的優良傳統不能丟,而且要與時俱進,發揚光大。還有,堅持司法為民是解決當前司法工作中突出問題的客觀需要。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

第二條 人民法院是國家的審判機關。

人民法院通過審判刑事案件、民事案件、行政案件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案件,懲罰犯罪,保障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解決民事、行政糾紛,保護個人和組織的合法權益,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秩序,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尊嚴和權威,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順利進行。

第三條 人民法院依照憲法、法律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決定設置。

第四條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第五條 人民法院審判案件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組織和個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禁止任何形式的歧視。

第六條 人民法院堅持司法公正,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遵守法定程序,依法保護個人和組織的訴訟權利和其他合法權益,尊重和保障人權。

⑶ 法院的工作原則是怎樣的

法院的工作原則是:

1、適用對象

人民法院審判案件,對於一切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社會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有任何特權。

3、審判委員會

各級人民法院設立審判委員會,實行民主集中制。審判委員會的任務是總結審判經驗,討論重大的或者疑難的案件和其他有關審判工作的問題。

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委員,由院長提請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委員,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

各級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會議由院長主持,本級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可以列席。

4、兩審終審制

人民法院審判案件,實行兩審終審制。

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第一審案件的判決和裁定,當事人可以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向上一級人民法院上訴,人民檢察院可以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抗訴。

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第一審案件的判決和裁定,如果在上訴期限內當事人不上訴、人民檢察院不抗訴,就是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

中級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審判的第二審案件的判決和裁定,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的第一審案件的判決和裁定,都是終審的判決和裁定,也就是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

⑷ 人民法院審判工作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人民法院審判工作的基本原則是人民法院通過審判刑事案件、民事案件、行政案件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案件,懲罰犯罪,保障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並解決民事、行政糾紛,保護個人和組織的合法權益,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秩序,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尊嚴和權威,人民法院審判案件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組織和個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禁止任何形式的歧視。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第二條人民法院是國家的審判機關。人民法院通過審判刑事案件、民事案件、行政案件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案件,懲罰犯罪,保障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解決民事、行政糾紛,保護個人和組織的合法權益,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秩序,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尊嚴和權威,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順利進行。

第四條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第五條人民法院審判案件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組織和個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禁止任何形式的歧視。

(4)人民法院工作原則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第六條人民法院堅持司法公正,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遵守法定程序,依法保護個人和組織的訴訟權利和其他合法權益,尊重和保障人權。

第二十九條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由合議庭或者法官一人獨任審理。合議庭和法官獨任審理的案件范圍由法律規定。

第三十條合議庭由法官組成,或者由法官和人民陪審員組成,成員為三人以上單數。合議庭由一名法官擔任審判長。院長或者庭長參加審理案件時,由自己擔任審判長。審判長主持庭審、組織評議案件,評議案件時與合議庭其他成員權利平等。

⑸ 我國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要堅持哪些原則

你好,(1)平等原則,這就是說,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在司法上各民專族一律平等,在適用屬法律上不允許有特權,不得有任何歧視。
(2)公開審判原則。人民法院審理案件,除涉及國家機密、個人隱私和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外,一律公開進行。
(3)辯護原則。被告人依法有權委託他人或由自己,在審判過程中對案件事實的認定和材料證據進行辯解。
(4)合議制。最高人民法院審判第一審案件,由審判員1—3人以及人民陪審員2—4人組成合議庭。審判上訴或抗訴案件,由審判員3—5人組成合議庭。合議庭由院長或者庭長指定審判員1人擔任審判長,成員權利平等。
(5)迴避制度。如果當事人認為審判人員對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其他關系不能公正審判,有權請求審判人員迴避,審判人員是否迴避,由院長決定。另一方面,如果審判人員認為自己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其他關系,需要迴避時,報告院長決定。
(6)獨立審判原則。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⑹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應遵循哪些原則

法律分析:1、人民法院依法獨立審判原則。 2、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 3、對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審查原則。 4、當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則。 5、使用民族語文文字進行訴訟的原則。 6、辯論原則。 7、合議、迴避、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原則。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二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前款所稱行政行為,包括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行為。

第三條 人民法院應當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起訴權利,對應當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干預、阻礙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被訴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出庭應訴。不能出庭的,應當委託行政機關相應的工作人員出庭。

第四條 人民法院依法對行政案件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人民法院設行政審判庭,審理行政案件。

第五條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

第六條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對行政行為是否合法進行審查。

第七條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依法實行合議、迴避、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制度。

第八條 當事人在行政訴訟中的法律地位平等。

第九條 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行政訴訟的權利。

⑺ 人民法庭三便原則是什麼

兩便原則是指便於當事人訴訟,便於人民法院依法獨立、公正和高效行使審判權。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在2005年制定的《關於全面加強人民法庭工作的決定》中提出了堅持"便於當事人訴訟,便於人民法院依法獨立、公正和高效行使審判權"的新兩便原則。《決定》提出的新"兩便原則",與傳統的"兩便原則"不同之處在於,《決定》強調的是人民法院依法"獨立"、"公正"和"高效"行使審判權,不受任何外來壓力的干擾和破壞,以作出公正的裁判。<3>凡是不利於人民法院依法"獨立"、"公正"和"高效"行使審判權的,都應該加以改進和完善。因此,便於群眾訴訟即便民原則依然是兩便原則的核心,同時司法公正是兩便原則的靈魂.因為便於當事人訴訟,就是便於當事人利用審判制度,通過公正的裁判最終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如果正義不能實現,即使一種制度的設計是簡易快捷的,對當事人來說也是不方便的。
另外,當事人之間的糾紛如果不能得到公正的裁決,就會引發上訴、申訴、纏訴、信訪等種種問題,其花費的成本就會大大增加,不僅不能節約訴訟成本,反而更增加了當事人的訴累,嚴重損害了司法的尊嚴與權威。因此,我們不能離開司法公正去奢談什麼方便當事人訴訟。"便於人民法院行使審判權"就是要保障人民法院在不受任何外來壓力的干擾下公正地作出裁判,這才是便於人民法院行使審判權的根本內涵。如果人民法院不能獨立行使審判權,時時受到外來壓力的困擾,何談便於人民法院行使審判權。新"兩便"原則是適應司法實踐的要求,在新的形勢下對傳統兩便原則內涵的豐富,對於民事司法實踐和民事司法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⑻ 人民法院對行政案件原則、基本制度是什麼

法律分析:人民法院對行政案件原則是:

1、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

2、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對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進行審查;

3、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依法實行合議、迴避、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制度。

基本制度是:

1.公開審判制;

2.兩審終審制;

3.公開審判制。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六十九條 行政行為證據確鑿,適用法律、法規正確,符合法定程序的,或者原告申請被告履行法定職責或者給付義務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⑼ 人民法院的立案工作應遵循哪些原則

法律分析:不告不理原則、審判權獨立行使原則、直接言詞原則、審判及時原則,人民法院的立案工作遵循便利人民群眾訴訟、便利人民法院審判的原則。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立案工作的暫行規定》 第一條 人民法院的立案工作遵循便利人民群眾訴訟、便利人民法院審判的原則。

熱點內容
電力公司違法規定罪名 發布:2025-02-02 05:37:18 瀏覽:477
常芬律師 發布:2025-02-02 03:58:35 瀏覽:638
代理律師為勞動法費用多少 發布:2025-02-02 03:36:12 瀏覽:635
法院疫情紀實 發布:2025-02-02 03:34:20 瀏覽:192
九龍坡區法律援助中心西彭工作站 發布:2025-02-02 03:33:54 瀏覽:653
行政法規一般有三種 發布:2025-02-02 02:37:24 瀏覽:122
范莉法官 發布:2025-02-02 02:32:16 瀏覽:432
民法協議內容 發布:2025-02-02 02:31:48 瀏覽:299
律師賺多少錢 發布:2025-02-02 02:06:27 瀏覽:674
南京森林法院 發布:2025-02-02 01:53:24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