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查違法官員
㈠ 潮州現任交警支隊長
是鍾明。鍾明:潮州市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市公安局局長、黨委書記、督察長,市委政法委第一副書記。主持全面工作,兼管審計科、技術偵察支隊。
2016年9月河源連平縣召開領導幹部大會,免去鍾明同志中共連平縣委書記、常委、委員職務。[2]
2016年9月30日,潮州市第十四屆人大常委會舉行第三十三次會議,鍾明為潮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和潮州市公安局局長。
2017年1月16日,潮州市十五屆人大一次會議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當選為廣東省潮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1)潮州查違法官員擴展閱讀:
依法查處道路交通違法行為和交通事故;維護城鄉道路交通秩序和公路治安秩序;開展機動車輛安全檢驗、牌證發放和駕駛員考核發證工作;
開展道路交通安全宣傳教育活動;道路交通管理科研工作;參與城市建設、道路交通和安全設施的規劃。組織宣傳交通法規,依法管理道路交通秩序,管理車輛、駕駛員和行人,教育交通違章者,勘查處理交通事故,以維護正常的交通秩序,保證交通運輸的暢通與安全。
㈡ 什麼是三潘之亂
清朝初年封三個異姓王,雲南王吳三桂,靖南王耿仲明(後有其子耿精忠襲),平南王尚可喜,三藩勢成割據三藩各擁重兵,久據數省。平南、靖南二藩各有兵力十五佐領,綠營兵各六七千,丁口各兩萬;平西王所屬兵力五十三佐領,綠營兵一萬二千,丁口數萬。吳三桂功高兵強,四方精兵猛將多歸其部下。清廷又擢升其部將王輔臣為陝西提督,李本深為貴州提督,吳之茂為四川總兵,馬寶、王屏藩、王緒等十人為雲南總兵。三藩勢力幾及全國之半。康熙帝決定撤藩三藩勢成割據,嚴重威脅著清朝的統治。早在清世祖死時,吳三桂擁兵北上入祭,兵馬塞途,居民走避,清廷恐吳三桂生變,命其在城外張棚設奠,禮成即去。康熙帝親政數年,深知朝廷中外之利害和前代藩鎮之得失,曾說:「朕聽政以來,以三藩及河務、漕運為三大事,夙夜厪念,曾書而懸之宮中柱上。」康熙六年,吳三桂以目疾請解除總管雲貴兩省事務,以相試探。康熙帝命吳三桂將所管各項事務交出,責令雲貴兩省督撫管理。雲貴總督卞三元、提督張國柱、李本深合詞請命平西王仍總管滇黔事務。康熙帝以照顧吳三桂身體為理由,予以拒絕。
康熙十二年三月,平南王尚可喜疏請歸老遼東,留其子尚之信繼續鎮守廣東。經戶、兵兩部和議政王貝勒大臣集議,認為如果尚之信擁兵留鎮廣東,跋扈難制,康熙帝遂詔令盡撤全藩。吳三桂和耿精忠得知不能自安,在同年七月先後疏請撤兵,以試探朝廷意旨。經戶、兵二部確議,吳三桂及所部五十三佐領官兵家口應俱遷移。疏下議政王大臣會議,大學士索額圖、圖海等多以為三藩不可遷移。惟有刑部尚書莫洛、戶部尚書米思翰、兵部尚書明珠等力請徙藩。康熙帝再命議政王貝勒大臣及九卿科道會同確議,畫一具奏。諸王以下所見不一,仍持兩議。康熙帝考慮到藩鎮久握重兵,勢成尾大,非國家之利;又以為吳三桂之子,耿精忠諸弟都宿衛京師,諒吳、耿二人不能發動變亂。遂下令三藩俱撤還山海關外。
三藩之亂及其覆滅吳三桂、耿精忠疏請移藩,實迫於形勢,並非本意。吳希冀朝廷慰留,如明代沐英世守雲南之先例。及撤藩命下,愕然失望,遂與其心腹聚謀,暗中部署兵馬,禁遏郵傳,只許入而不許出,並勾結他省舊部,又與耿精忠聯絡應和,准備叛亂。康熙十二年八月清廷命禮部侍郎哲爾肯等赴雲南,戶部尚書梁清標等赴廣東,吏部侍郎陳一炳等赴福建,各持敕諭,會同該藩及督撫商榷移藩事宜。九月,清廷命陝西總督鄂善總督雲南軍務,寧夏總兵官桑額提督雲南軍務。此時吳三桂與其黨正日夜加緊密謀。侍郎哲爾肯、學士傅達禮等既至雲南,催促起行。吳三桂表面拜詔,而屢遷行期,反謀益急,而難於舉兵之名。欲立明朝後裔以號召天下,但緬甸之役及殺害永曆帝無可自解;欲行至中原據腹心之地舉兵,又恐日久謀泄。
是年十一月,吳三桂反,殺雲南巡撫朱國治,拘捕了按察使以下不順從的官員,發布檄文,自稱「原鎮守山海關總兵官,今奉旨總統天下水陸大元帥,興明討虜大將軍」。佯稱擁立「先皇三太子」,興明討清,蓄發,易衣冠,傳檄遠近,致書平南、靖南二藩及各地故舊將吏,並移會台灣鄭經,邀約響應。雲南提督張國柱、貴州巡撫曹申吉、提督李本深等隨吳三桂反。雲貴總督甘文焜在貴州聞變,馳書告川湖總督蔡毓榮,急走至鎮遠,被副將江義以兵包圍,甘文焜自殺,三藩之亂由此開始。自康熙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一吳三桂起兵反清。至康熙二十年十月二十九吳世璠自殺,清軍進入昆明,三藩之亂歷時八年。其演變過程,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自康熙十二年十一月至十五年四月。戰亂不斷擴大,吳三桂兵出三貴,進據湖南澧州、常德、岳州、長沙;清軍雲集荊州、武昌、宜昌,但不敢渡江攖其鋒。孫延齡叛於廣西,羅森、鄭蛟麟、吳之茂叛於四川,耿精忠叛於福建,台灣鄭經渡海進兵福建漳州、泉州和廣東潮州,提督王輔臣又叛於寧羌,擊殺清陝西經略莫洛。四方震動,人心動搖。康熙帝欲親征,經議政內大臣密議諫止。清軍東征西討,顧此失彼。隨後尚之信又叛於廣東,總督、巡撫俱附之,清廷增兵兩江。
第二階段自康熙十五年五月至十七年七月。以王輔臣敗降平涼為轉機,形勢向有利於清軍發展。隨後,因鄭經部爭據福建漳、泉、興、汀等地,耿精忠腹背受敵,倉促撤兵請降。尚之信也相繼投降。孫延齡又被吳世璠殺於桂林。於是,清軍集中兵力進逼長沙、岳州,吳三桂聚眾固守。兩軍在江西吉、袁二州、廣東韶關、永興和廣西梧、潯二州及桂林等湖南外圍要地反復爭奪。清軍將帥每多觀望,曠日糜餉,在軍事上仍處於相持階段。
第三階段自康熙十七年八月至二十年十月。康熙十七年,年已七十四歲的吳三桂在衡州稱帝,國號大周,但未能改變叛軍的困境。同年秋,吳三桂病死,形勢陡變。叛軍無首,眾心瓦解。其孫吳世璠繼承帝位。清軍趁機發動進攻,從此叛軍一蹶不振,湖南、廣西、貴州、四川等地逐步為清軍恢復。但馬寶、胡國柱等叛軍仍困獸猶斗,節節頑抗;滿洲將帥仍多遷延,以致時逾兩年,清軍才進逼雲南,康熙二十年底,圍攻省城昆明。吳世璠勢窮自殺,余眾出降,三藩之亂終告平定。
㈢ 三打兩建的所有有關資料,急急急!!!!
三打兩建
· 釋義:
「三打」:打擊欺行霸市、打擊制假售假、打擊商業賄賂;
「兩建」:建設 社會信用體系 、建設市場監管體系
緣起
經過改革開放幾十年的發展, 廣東 地區在經濟建設取得巨大成就,而文化建設和道德建設卻成為短板。無論從當前還是從長遠來看,創造良好的市場經濟環境、維護正常的市場秩序,都是一項重要而緊迫的工作。欺行霸市、制假售假、商業賄賂扭曲市場機制、危害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破壞公平競爭和正常交易秩序、阻礙市場經濟健康發展,都是當前人民群眾深惡痛絕、影響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毒瘤」。
2011年1月6日上午~8日上午,中共廣東省委十屆八次全會在 廣州 召開。會議提出「著力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廣東」這一核心任務。
作為服務於「平安廣東」和「幸福廣東」的有力保障,2012年1月6日,在省委十屆十一次全會上,廣東在全國率先提出2012年要組織開展以「打擊欺行霸市、打擊制假售假、打擊商業賄賂,建設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市場監管體系」為內涵的「三打兩建」、建設幸福廣東的活動。
從2012年2月起將在全省范圍開展「三打」專項行動,重點打擊交通運輸、礦產開采、商品批發、工程建設等行業中欺行霸市等涉黑違法犯罪行為;非法壟斷、控制農貿市場,以及強買強賣、收保護費、敲詐勒索等違法犯罪行為。行動還將對因受賄造成的公職人員利用職權干預市場運作的違法犯罪行為,製造假證假照、售賣假冒偽劣食品葯品的違法犯罪行為進行打擊。在打擊各類市場違法行為的同時,省委、省政府還將採取措施逐步建設社會信用體系和市場監管體系,做到以打帶建、以打促建,重塑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優勢。
工作組
為落實好「三打兩建」工作,省政府成立了以省委副書記 朱明國 總負責,由省委政法委牽頭的「三打兩建」專項行動領導小組。省政府還要求各地方政府盡快成立專項工作組。
進展
從2012年1月6日,在省委十屆十一次全會上,廣東在全國率先提出 「三打兩建」、建設幸福廣東的活動。至2月9日,全省「三打兩建」工作會議,廣東省委對「三打兩建」工作進行部署,正式拉開「三打兩建」的序幕。2月14日, 粵東 片區打擊欺行霸市專項行動工作會議召開,落實 汪洋 書記「粵東率先行動,汕頭要帶頭」的要求,至此「三打兩建」活動正式進入實施階段。
實踐
為落實「三打兩建」活動,省公安廳、省檢察院、省高院紛紛採取措施。 汕頭 、 汕尾、 揭陽 、 潮州 、 惠州 等粵東地區也多種措施齊頭並進。
查處犯罪
2012年3月22日下午,廣東 韶關 「三打」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公布該市近期共立案查處了132宗案件、打掉6個欺行霸市團伙。在其中的26宗商業賄賂中,有13名政府官員被判刑或處分。
截至3月19日,被判刑或受到行政處分的官員包括 樂昌 坪石鎮 原黨委書記吳林森、 韶關市城區市場物業管理中心 原主任賀武東、 韶關市城鄉規劃局 原辦公室主任科員 李鋼 等5名處級以上幹部和8名 科級幹部 ,已查明的涉案金額為300多萬元人民幣。
除商業賄賂案件外,該市近期還查處了106宗制假售假案件,抓獲了6名制假人員,搗毀了製造假煙、假酒、假汽車配件等多個制假窩點;打掉了6個欺行霸市團伙,抓獲犯罪嫌疑人22名。從網路找的。
㈣ 潮州市蔡潮松
蔡潮松,潮州市潮安縣浮洋鎮橋湖村人。弟弟蔡潮華,2007年1月16日蔡潮華向潮安縣實名舉報村幹部非法賣地90餘畝所得款項去向不明,以及村民宅基地分配不公的問題。得罪村治安主任蔡得城、村片長蔡錦旋等浮洋鎮某些政府官員。
㈤ 潮州市 通緝犯怎樣查看
查不了
㈥ 李紳吃雞舌是真的嗎
春種一粒粟,秋成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中唐詩人李紳《憫農》詩兩首,道盡了農民的辛苦,讓後人為這位詩人的悲天憫人情懷所感動。
但總有所謂的「揭秘」,網上隨便找找就可以找到李紳的黑材料,一說李紳嗜好吃雞舌,一餐要三百隻雞,只用雞舌,雞肉雞毛堆積如山;另一說李紳在政治上是李黨成員,投靠李德裕,辦了一件冤殺官員的案件。
還原真實的中唐宰相李紳,憫農詩作者,吃雞舌是假,黨爭冤案是假
【雞舌湯】
雞舌湯是清代開始流傳的一道名菜,專門用於給人抹黑。
最早的出處是明末清初文人褚人獲的筆記小說《堅瓠集》,此人是《隋唐演義》的作者,是小說家,而非史學家。
而且褚人獲記載的雞舌湯,是用來黑北宋初期宰相呂蒙正的。文中說呂蒙正以前極其貧困,所以發達了之後甚是貪圖享受,每天必用雞舌湯。一天呂蒙正在花園中看到一座小山,竟然是雞毛堆積的,旁人說一隻雞只有一條舌頭,一碗雞舌湯就要幾只雞,於是呂蒙正從此不再食用雞舌湯。
後來這個段子又被用在很多人身上,包括宋代寇準、明代張居正,李紳只是其中之一。
雞舌在古代是一種香料,來自大食,又叫丁香、丁香母,能夠掩蓋口臭,官員上朝奏事都會在口中咀嚼雞舌香,與咯咯叫的公雞母雞舌頭無關。
雞舌做菜,正史中從無記載,包括李紳等人,都無這方面的記錄。
實際上編這些謠言的小人想像力都很匱乏,又大多沒有鍾鳴鼎食的奢侈享受經歷,如果把魏晉時期那些高官富商的奢侈美食嫁接到李紳身上,欺騙性估計能更強。
古人記載李紳等人的黑材料,主要集中在唐末筆記《雲溪友議》,其中有詩人吳武陵得罪李吉甫的經過,李紳對故人李元將、崔某的刻薄等。尤其對百姓,書中記載,李紳治下百姓有逃亡的,李紳說「汝不見掬麥乎?秀者在下,粃粏隨流者不必報來」,把老百姓當成谷糠,似乎已經不再是當年那個憫農的李紳,但其中也沒有李紳吃雞舌的記錄。
而且,這些記載畢竟只是來自唐人筆記,正史不見。不敢說是假的,但也不能以此認為這就是真正的李紳。
還原真實的中唐宰相李紳,憫農詩作者,吃雞舌是假,黨爭冤案是假
(丁香,也許這就是雞舌香)
【正史上的李紳】
李紳的曾祖父是李治、武則天時期的宰相李敬玄,百多年過去,家道已經中落,祖父、父親都只是個小小的縣令。唐憲宗元和元年(806年)李紳34歲才進士及第,沒沾到其曾祖父的光。
之後李紳在朝中、地方上當小官,在金陵李琦賬下當從事時,因李琦欲反叛割據,李紳拒不為李琦做事,險些被殺。後來李琦被朝廷剿滅,李紳才被從牢中放出,並因此政治上得分,入朝當了右拾遺。
這是李紳仕途的起步,當時與李德裕、元稹都為翰林學士,時稱「三俊」。這段時間的同事,使李紳與李德裕有了互相提攜幫襯的基礎。
三人當中元稹先發達了當上了宰相,但元稹為相根基不穩,又有奸臣李逢吉在後面搞鬼,很快元稹就被罷相,李紳並未得到什麼好處。
李德裕當時是宰相候選人之一,也被李逢吉排擠外放出京。
「三俊」去其二。
還原真實的中唐宰相李紳,憫農詩作者,吃雞舌是假,黨爭冤案是假
【「三俊」最後一個李紳也沒能倖免】
實際上當時的李紳也已經做到了中書舍人、知制詔,也算是宰相候選人之一,只是排位不靠前而已,沒有必要借元稹和李德裕的光。
元稹、李德裕一去,李紳就成了李逢吉眼中的主要對手之一,並設計了一個局,把李紳和當時任吏部侍郎的韓愈一網打盡。
李逢吉調動李紳任御史中丞,韓愈任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唐代御史中丞往往都兼御史大夫,李逢吉特意把兩個官位分開,就是要製造矛盾。
京兆尹是地方官,按慣例要去御史台拜訪走一下程序,但李逢吉既然要挑起事端,就明確在韓愈的任命詔書中說韓愈可以不去拜訪御史台。
李紳和韓愈的性格都是非常耿直,甚至到了偏執的地步。為此公文往來,互相指責,到了言辭不遜的程度,在朝中造成很壞的影響。
李逢吉因此把李紳和韓愈二人同時降級,解決了自己的相位威脅之一。
還原真實的中唐宰相李紳,憫農詩作者,吃雞舌是假,黨爭冤案是假
【李紳的壞運氣並未結束】
之後李逢吉並未罷休,借唐敬宗剛剛繼位,就安排多人包括自己在唐敬宗面前上讒言,說李紳當年不支持唐敬宗為太子。這種讒言凡是皇帝就會輕信,尤其中晚唐的皇帝,於是李紳這次被貶端州(現廣州肇慶)為司馬小官。
李逢吉仍然不滿足,在第二年改元寶歷大赦天下時,在大赦詔書上做了一點手腳。
每逢大赦天下,一般被貶官員都能得到「量移」,就是調到離關中較近的發達地區為官,幾次下來就能回到長安。而李逢吉這次,只說已經「量移」的可以再次「量移」,就把李紳這樣剛剛被貶的一批官員排除到了「量移」范圍之外。
但當時的唐敬宗在宮中翻閱舊檔案,找到了唐穆宗時期的奏疏,其中就有李紳等人請立唐敬宗為太子的奏疏,於是唐敬宗知道李逢吉等人是讒言陷害李紳。加上其他大臣也為李紳等人求情,唐敬宗就修改了大赦天下詔書,允許剛剛貶官的也可以「量移」,李紳才得以離開端州這樣的偏遠地區,先到江州任長史,再到洛陽為官。
還原真實的中唐宰相李紳,憫農詩作者,吃雞舌是假,黨爭冤案是假
【靠李德裕的李紳,開始了好運氣】
一直到唐文宗太和七年(833年),李德裕為相,年過六十的李紳仕途才真正得到轉機。當年同為「三俊」的三人,元稹此時已經死去兩年,李德裕年紀最小,卻在仕途上成就最高。
但當時「牛李黨爭」正盛,李宗閔、牛僧孺等人不斷排擠李德裕,直到唐文宗開成五年(839年)唐武宗繼位李德裕才重新回朝為相。
這幾年的李紳一直在外為官,先後任浙東觀察使、河南尹、淮南節度使等要職,雖然未能入朝,但也算是封疆大吏。
這段時間的李紳在地方上留下一些政績,包括治理霍山虎患、整治洛陽城中為非作歹的惡少等,史書記載還都是正面形象。
李德裕掌政後,李紳也得以入朝進入宰相班子,協助李德裕實現了唐王朝的「會昌中興」。李紳為相期間,並無傑出功績,但無論人品道德,還是執政能力,如果不符合宰相要求,李德裕或者唐武宗都不會讓李紳擔任宰相四年之久。
李紳也很幸運,唐武宗末期因中風辭去相位,外放淮南為節度使,不久病逝揚州,終年74歲,追贈太尉,謚號文肅。後來對李紳抹黑最甚的冤案,就是這段時間發生的事情。
還原真實的中唐宰相李紳,憫農詩作者,吃雞舌是假,黨爭冤案是假
(實現會昌中興的唐武宗端陵)
【李德裕的悲劇】
李德裕是晚唐最傑出的政治家,其主政時期一直到唐武宗去世,這里要明確,我個人認為「牛李黨爭」的「李」是指李宗閔,李德裕無黨。
這一點,無論從李宗閔、李德裕為相時的政治風氣對比,還有執政效果對比,都能看出顯著差別,「牛李黨爭」最大的責任人是李宗閔。
但唐武宗之後的唐宣宗不知哪裡來的對李德裕的怨氣,上台之後第二天就免去李德裕相位,並在幾年內對李德裕一貶再貶,從宰相貶到了崖州司戶參軍,幾乎是唐王朝最低官位,最後病逝在海南島這個養老聖地。
唐宣宗也算是唐王朝傑出帝王之一,但在用人方面缺乏眼光,在位期間並無「名相」,尤其對李德裕的處置是個很大的錯誤。
其中李德裕的一次關鍵被貶,就是因為李紳辦的那件「冤案」。李紳是協助李德裕實現「會昌中興」的宰相班子成員,李紳的黑歷史,就是李德裕的黑歷史。
還原真實的中唐宰相李紳,憫農詩作者,吃雞舌是假,黨爭冤案是假
(晚唐最傑出的政治家李德裕)
【吳湘冤案始末】
這件事情史書上記載還是比較詳細的,唐宣宗時期的宰相白敏中是白居易的同族弟弟,之前本來是李德裕推薦才任中書舍人這樣的重要職務,但唐宣宗繼位之後又成為排擠李德裕最狠毒的一個,效果是五年之內連升十三級進入宰相班子,其忘恩負義為時人所不齒。
事情發生在唐武宗會昌五年(845年),當時揚州江都縣尉一個叫吳湘的官員因罪下獄,李紳當時已經辭去相位,任淮南節度使。按唐律,吳湘應當是死罪,於是李紳按此上奏朝廷。
吳湘的罪名主要兩條,一是貪污受賄,這是重罪;二是娶了普通百姓的女兒為妻,「有逾格律」,只是違紀並非違法。
唐代雖然不是法治社會,但對官員處置還是很慎重的,尤其老吳家和李德裕有怨,之前吳湘的叔父吳武陵據說得罪過李德裕的父親李吉甫,於是就有言官懷疑其中有問題。
朝廷派了一位御史崔元藻核查此案,崔的核查結果與揚州地方官大同小異,第一罪名無異議,第二罪名不實,那個女子也算是官宦人家的女兒,吳湘娶她不算違紀。
李德裕是處理這個小案子的最後一道程序,吳湘被處死,崔元藻因「無定奪」,被貶崖州司戶。這里崔被貶的原因不詳,估計是因為這么個小案子,你朝廷御史親自去重新審理,就該把授權用好,又重新回到我宰相案頭是什麼意思?
還原真實的中唐宰相李紳,憫農詩作者,吃雞舌是假,黨爭冤案是假
但李德裕罷相之後,白敏中等人把這個案子翻了出來。
吳湘的哥哥叫吳汝納,是個進士,曾經當過小官員,到長安告了御狀,說李紳在淮南依仗自己曾經是宰相,製造了吳湘冤案。又說本來應當是秋後才能處決罪犯,而李紳盛夏時就下令處死了吳湘,且殺了就埋了,沒能歸葬家鄉。
崔元藻被貶肯定也是心中不滿,也改口說吳湘雖然有罪,但罪不至死。又說李德裕當時權傾朝野,自己調查的真相無法上奏皇帝,李德裕採用了李紳的上奏才處死了吳湘。
唐宣宗派人審理,完全採納了吳、崔等人的供述,結論是李德裕、李紳結黨冤死了了吳湘。
繞了一大圈,終於把李德裕牽連進來了。於是李德裕雖然被罷相,卻也是閑職高位,因此事被貶為潮州司馬這么個小官,赴任途中再次被貶到崖州。
李紳也未能倖免於難,雖然已經去世,但仍然「詔削紳三官,子孫不得仕」,這是唐王朝神龍革命後對武則天時期酷吏的處置方式。(《新唐書》)
當時李宗閔一黨勢大,掌權的崔鉉、白敏中、令狐綯都是其中成員。「吳汝納、崔元藻為崔、白、令狐所獎,數年並至顯官。」(《舊唐書》)
還原真實的中唐宰相李紳,憫農詩作者,吃雞舌是假,黨爭冤案是假
(海口五公祠)
《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鑒》三部正史對此記載基本一致,都是吳湘有罪被叛死罪,後來崔元藻改口說罪不至死,造成李德裕、李紳被處置。
另一部接近正史的《冊府元龜》還補充了一點細節,反而更說明此案有問題。
「李紳文宗開成中鎮維揚,有顏氏女殊色,為遊客吳湘所聘(吳湘即江都縣尉也。與紳爭婚顏氏紳怒其無禮拾贓罪奏而殺之非遊客也。)紳屢求之意欲遺李德裕,為湘所拒,乃誣以他罪害之,顏氏尋亦自裁。」
意思是說李紳是為了把這個女子獻給李德裕,才想法設法弄死了吳湘。
㈦ 官員參加宴請應做到「三問」 揭秘哪些飯局不能碰
【官員參加宴請應做到「三問」 揭秘哪些飯局不能碰】
2016-01-20 07:50 【源自網路】
核心提示:時值歲末年初,大小各種宴請、飯局少不了,在鐵的紀律之下,為官者更要認清「飯局陷阱」,看清「人情漩渦」,哪些飯局可以有,哪些絕對不能碰。
被雙開的艾寶俊多次違規出入私人會所、打高爾夫球,被雙開的周來振不僅違規使用高爾夫球卡,而且還接受超標准公款宴請。實際上中央八項規定以來,從中央到地方因大吃大喝被點名、被處分的領導幹部不在少數。時值歲末年初,大小各種宴請、飯局少不了,在鐵的紀律之下,為官者更要認清「飯局陷阱」,看清「人情漩渦」,哪些飯局可以有,哪些絕對不能碰。
1.公款宴請絕對不能去
2015年12月2日,中紀委通報七起違反八項規定案件,7名官員被點名曝光,排在第一位的是上海市副市長周波。上海跨年夜踩踏事件發生後,周波任調查組副組長。調查組查明,踩踏發生時本應負責秩序維護的官員正公款吃喝。時隔不到一年,周波也因接受公款宴請被處分。
中紀委通報顯示,八項規定實施以來,至少13名省部級官員因違反八項規定被處理,其中至少5人因接受公款宴請、大吃大喝被處分。例如,喝酒致人死亡的黑龍江原副省級官員付曉光,一頓飯吃掉17659元公款的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建鳴,組織、參加用公款支付的旅遊、宴請」的湖南副省長張劍飛。
落馬官員中,被中紀委指出有接受公款宴請、大吃大喝行為的也不少:河北省委原書記周本順「超標准公款吃喝」;吉林省原副省長谷春立、體育總局原副局長肖天、安徽省政協原副主席韓先聰、廣州市委原書記萬慶良、南京市委原書記楊衛澤等。
2.私人會所宴請千萬別進
查閱中紀委公布的處理意見發現,至少有8名省部級以上官員出入私人會所:艾寶俊、谷春立、國家行政學院原副院長何家成、周本順、肖天、江蘇省委原常委趙少麟、楊衛澤和萬慶良。其中周本順「頻繁出入」,且「生活奢侈、揮霍浪費」。趙少麟更是縱容其子開設私人會所,並多次在私人會所宴請有關領導。
萬慶良在中央八項規定出台,特別是中央整治「會所中的歪風」通知下發以後,仍然多次出入私人會所,在被組織調查的前幾天,他還到會所裡面去大吃大喝;在中紀委對韓先聰宣布立案調查決定當天,他的手機信息顯示有兩場飯局,中午晚上各一場。
3.超標准宴請一定不能碰
從不斷公布的典型案件不難看出,「飯局病」仍然沒有從一些領導幹部的心中去除。去年落馬的天津市市委委員、天津市醫葯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建津經常出入各種飯局。經查,張建津違規「公吃」:他常常以商務接待為名,頻繁出入高檔酒樓,組織和接受公款宴請,每餐「燕鮑參翅」等高檔菜餚必點,茅台、五糧液、特供保健酒必上,而且一般茅台酒不入口,要喝就喝15年、30年的年份茅台酒。張建津違規「私吃」:從境內到境外,一餐花費高達上萬歐元,竭力顯擺奢華風光,2013年,張建津在香港接受被其「關照」而獲取巨大利益的港商奢華宴請,其中有鱷魚尾「盤踞」餐桌;2014年,張建津因公務出訪義大利米蘭,還不忘讓陪同的私企老闆為其舉辦「生日PARTY」。
4.接受下屬宴請也要謹慎
「公款大吃大喝」被明令禁止,於是「私人請客,個人掏錢,與中央八項規定沒關系」就成為賓主雙方都接受的說辭,但接受下屬宴請一樣要謹慎。2015年的最後一天,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證實,第26集團軍軍長張岩在軍部與第39集團軍的兩名老部下喝酒,導致一人死亡,有關人員受到了嚴肅查處,張岩被撤職,由正軍降到副軍並免職;一周後,廣東潮州市紀委通報稱,該市公路局領導班子於2015年12月31日晚接受管理服務對象宴請,發生嚴重傷亡事故,在組織調查過程中提供虛假情況,該局多名局領導因此被處分。
5.參加同學聚會更要留心
同學之間聯絡感情,本無可厚非,但有人利用職務之便,意圖用公款報銷同學聚餐費用,讓純潔的同學情變了味兒.河北保定清苑區政府辦常務副主任劉力就犯了這樣的錯。去年6月18日晚,劉力宴請同學共8人就餐,花費1832元。飯後,劉力在點菜欠單上簽字「劉力,政府辦」。和劉力不同,為避免走入人情漩渦,40多歲的某鎮黨委任書記前年春節拒絕了數十次到酒店吃飯的邀請,甚至高中同學畢業20周年聚會也不敢參加,「現在風聲太緊,老同學你們多理解。我給大家買單,就不進去了,抱歉。」 華商報記者 王利民 整理
官員參加私人宴請前應做到「三問」
和誰吃、在哪吃、誰買單
昨日,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接受華商報記者采訪時指出,遏制公款吃請,必須從根源上減少權力運行的空間。為何領導幹部飯局多,因為有很多行政審批及事務通過正常手續難以辦到,只能通過飯局的形式,跟領導拉關系,套近乎,獲得行政審批項目。因此應從政府管理體制入手,實行權力清單制度,將行政審批程序、方式向社會公開並接受監督,用透明約束權力。
庄德水說,官員參加私人宴請前也應理清界限,做到「三問」——和誰吃、在哪吃、誰買單。領導幹部應少參加宴會,更不能參加不明不白的宴會。如果參加者只是親戚朋友還能理解,但也不能奢侈浪費,用餐標准不應與當地消費水平有較大反差,如果參加者中有下屬或轄區企業,或有利益關系的人,則不應參加。「我們尊重領導幹部正常的人際交往,但不能用人情交往的方式搞奢靡腐敗、權錢交易。」
「以香港廉政公署為例,工作人員私人宴請前必須向管理部門提出申請,寫明被宴請人與自己是什麼關系、准備在哪吃、多少錢的標准,並且在宴請時不得提及公務,如果違反將受法律懲處。」庄德水建議,中國內地也可以效仿香港的做法,領導幹部參加私人宴請前,也應提前向組織申報,「這樣做,不只是約束領導幹部,更是保護領導幹部。」
㈧ 潮州騰瑞老總被捉
相關資料只有特定管理部門可以隨意公開查詢到的
一般普通人無法隨意公開查詢到的
相關資料是保密的事情
㈨ 怎麼舉報貪污受賄官員
1、具體辦法:
每周一到周五,到各檢察院「受理接待中心」,最好帶上書面舉報材料、相關證據等。
2、給檢察院舉報中心寫檢舉信要詳細寫明被舉報人基本情況
盡量詳細寫明被舉報人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單位、職務、聯系方式,便於檢察機關開展調查,如果同時舉報多人請逐人寫明基本情況;被舉報人的違法犯罪具體事實,寫明案件發生的時間、地點、手段、具體情節和危害後果等,如有多項犯罪事實建議逐項寫清楚;掌握犯罪證據的情況,說明證據種類、證明力及證據來源;證明人和知情人的情況,姓名、單位、聯系電話;發表自己對該案件的看法以及具體要求。
寫舉報信應注意以下事項:舉報內容應當真實。要實事求是,不能隨意誇大或歪曲事實,不能道聽途說、無中生有。切忌把自己主觀上的懷疑、推測作為真實情況反映,更不能為了個人情感宣洩或引起舉報機構重視,而故意捏造或編造事實情節。惡意舉報行為可能引發嚴重後果,導致舉報人觸犯治安管理處罰法,甚至觸犯刑法構成犯罪。要妥善保管原始證據,切忌把對案件有證明作用的原始書證、物證,如證劵、票據等夾在信中一起寄出,謹防丟失;可以隨信寄送證據的復印件,原件當面提供給調查人員核實。既可以實名舉報,也可以匿名舉報。建議實名舉報,當檢察人員審查處理舉報線索時,如果認為內容不清,可以約請舉報人通過合適方式補充有關材料,取得舉報人的配合和支持,同時也方便向舉報人反饋處理結果和獎勵舉報有功人員,檢察機關將維護舉報人及其近親屬的合法權益。舉報信既可以手寫,也可以列印,要注意字跡工整、清晰。
3、電話舉報
12309是全國檢察機關統一使用的舉報電話,群眾撥打「12309」後,電話將被接往撥打地所在檢察機關;如果想進行異地舉報,可在「12309」前加撥被舉報人所在地區號即可。工作日上班時間,12309舉報熱線有專人負責接聽,舉報人可根據工作人員提示,提供被舉報人的信息及舉報的犯罪事實,工作人員將對以上信息進行登記。非上班時間也可以撥打「12309」,該熱線有錄音功能,舉報人可根據提示錄下所要舉報的事實,工作人員會及時收聽電話錄音並進行登記處理。
4、登陸檢察院網路檢舉系統舉報打開有關檢察院門戶網站(左側服務通道「網上舉報」欄目,填寫被舉報人信息及舉報事由概要,填寫完成後點擊「確定」,系統會產生一串舉報代碼,日後可通過舉報代碼查詢舉報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