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判決後怎麼執行
1. 判決生效後如何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法律分析:一審判決下發後的15天內,如雙方均未對該民事判決提起上訴,則該民事判決書已經生效,判決下發的15天之後,你就可以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一審判決下發後的15天內,如雙方或一方對該民事判決提起上訴,則二審法院作出生效判決後,此時你可以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七十條 判決宣告以後,刑罰執行完畢以前,發現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判決宣告以前還有其他罪沒有判決的,應當對新發現的罪作出判決,把前後兩個判決所判處的刑罰,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條的規定,決定執行的刑罰。已經執行的刑期,應當計算在新判決決定的刑期以內。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九十五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拒絕履行判決、裁定、調解書的,行政機關或者第三人可以向第一審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或者由行政機關依法強制執行。
2. 法院判決後是如何執行的
法律分析:最高人民法院判處和核準的死刑立即執行的判決,應當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簽發執行死刑的命令。死刑採用槍決或者注射等方法執行。死刑可以在刑場或者指定的羈押場所內執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二百五十九條 判決和裁定在發生法律效力後執行。
下列判決和裁定是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
(一)已過法定期限沒有上訴、抗訴的判決和裁定;
(二)終審的判決和裁定;
(三)最高人民法院核準的死刑的判決和高級人民法院核準的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的判決。
第二百六十條 第一審人民法院判決被告人無罪、免除刑事處罰的,如果被告人在押,在宣判後應當立即釋放。
第二百六十一條 最高人民法院判處和核準的死刑立即執行的判決,應當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簽發執行死刑的命令。
3. 法院如何執行法院判決書
在判決書生效後,對方仍然沒有向你給付,則可申請強制執行
。
申請強制執行分兩種,如果審理案子的法院離你的路途較遠,可以通過微信小程序「移動微法院」進行網上申請,並上傳材料,具體可以參見知友
@妖靈靈
的介紹,很詳細。
如果路途很近,則可以去法院申請強制執行,需要准備,執行申請書,判決書原件、如果有也可以提供對方財產線索材料。
判決書
原件要拿到審理你案子的法官處加蓋「生效章」或出具「判決已生效的證明」。
民事一審判決,雙方接到判決15日後生效。刑事一審判決,公訴方
、被告人接到判決書10日後生效。這塊時間略有不同,還需要注意。
在滿足生效條件後,拿著准備好的材料,去執行事務中心
,立案就可以了,提醒一下,執行費用是被執行人出。這里並不需要你繳納費用。
申請執行後,移動微法院可以查詢執行進度等情況。但執行需要一定過程,需要耐心等待。
4. 判決書生效後怎麼執行
法律分析:從後收到判決書的當事人收到判決書的時間往後數十天,是履行期;再往後數十五天為上訴期。一共過二十五天以後,可以去法院開生效確認書,申請執行。民事判決書生效後,一般應由第一審人民法院負責執行判決。民事判決生效後,如果對方未履行的,另一方可向第一審人民法院或者與第一審人民法院同級的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申請執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二十四條 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以及刑事判決、裁定中的財產部分,由第一審人民法院或者與第一審人民法院同級的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執行。法律規定由人民法院執行的其他法律文書,由被執行人住所地或者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執行。
第二百三十六條 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也可以由審判員移送執行員執行。調解書和其他應當由人民法院執行的法律文書,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
5. 判決書下來後怎麼執行
法律分析:終審作出判決後判決即生效,當事人應當履行判決裁定的法定義務與責任。一方拒絕履行的,方當事人可以向第一審人民法院或者與第一審人民法院同級的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申請執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二十四條 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以及刑事判決、裁定中的財產部分,由第一審人民法院或者與第一審人民法院同級的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執行。
法律規定由人民法院執行的其他法律文書,由被執行人住所地或者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執行。
6. 刑事案件法院判決後如何執行
刑事訴訟中的執行,是指人民法院將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交付執行機關,以將其所確定的內容依法對諸實施,以及解決實施中出現的變更執行等訴訟問題而進行的各種活動、執行是刑事訴訟的最後一個程序。
法律分析
刑事判決後的執行程序:人民法院將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交付執行機關,以將其所確定的內容依法對諸實施。一、執行的概念:刑事訴訟中的執行,是指將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所確定的內容付諸實現以及處理執行過程中的變更執行等問題而依法進行的活動。二、執行的依據:執行的依據是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1)已過法定期限沒有上訴、抗訴的判決和裁定;(2)終審的判決和裁定;(3)高級人民法院核準的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的判決、裁定和依據最高人民法院的授權核准死刑的判決和裁定;(4)最高人民法院核準的死刑和法定刑以下處刑的判決和裁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核準的因特殊情況不受執行刑期限制的假釋的裁定。三、執行主體:(1)人民法院。人民法院負責無罪、免除刑罰、罰金和沒收財產及死刑立即執行判決的執行。(2)監獄。監獄負責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緩期2年執行判決的執行;未成年犯管教所負責對未成年犯判決的執行。(3)公安機關。公安機關負責有期徒刑緩刑、拘役緩刑、管制、剝奪政治權利、假釋、暫予監外執行和送交執行時余刑不足一年的執行。
法律依據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決定》 九十八、 將第二百一十三條改為第二百五十三條,第一款修改為:「罪犯被交付執行刑罰的時候,應當由交付執行的人民法院在判決生效後十日以內將有關的法律文書送達公安機關、監獄或者其他執行機關。」第二款修改為:「對被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無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由公安機關依法將該罪犯送交監獄執行刑罰。對被判處有期徒刑的罪犯,在被交付執行刑罰前,剩餘刑期在三個月以下的,由看守所代為執行。對被判處拘役的罪犯,由公安機關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