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市中級人民法院
㈠ 霍焰的人物履歷
2003年9月,清華大學法學院攻讀訴訟法學專業法學碩士學位。
2006年9月,襄樊市中級人民法院副科級審判員;
2006年12月,任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襄樊市中級人民法院委員會副書記。
2008年7月,襄樊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內務司法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人選。
2008年11月7日,襄樊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內務司法工作委員會副主任。
2016年1月,襄陽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委員。
㈡ 湖北襄陽中級人民法院,2019鄂06民終2499號案件審判結果
如果你確定這個名事案件已經審判結束,那麼你可以在中國裁判文書官網查詢這個審判內結果。如果現容在查詢不到,說明系統還需要一定的更新,畢竟上傳審判文書也是需要一定的時間的,你應該耐心等待。如果你作為案件的當事人的話,你可以聯系這個審判長進行咨詢。
㈢ 湖北省襄陽市中級人民法院關於累犯減刑通告
根據刑法來的規定,累犯不得適源用緩刑和假釋,但並未規定累犯不能減刑。因此即使是累犯,只要滿足《刑法》第七十八條規定的條件,仍然可以減刑。
根據刑法第七十八條第一款的規定,被判處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執行期間,如果認真遵守監規,接受教育改造,確有悔改表現的,或者有立功表現的,可以減刑;有重大立功表現的,應當減刑。
(一)「確有侮改表現」是指同時具備以下四個方面情形:認罪服法;認真遵守監規,接受教育改造;積極參加政治、文化、技術學習;積極參加勞動,完成生產任務。
(二)「立功表現」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檢舉、揭發監內外犯罪活動,或者提供重要的破案線索,經查證屬實的;
2、阻止他人犯罪活動的;
3、在生產、科研中進行技術革新,成績突出的;
4、在搶險救災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表現積極的;
5、有其他有利於國家和社會的突出事跡的。
(三)「重大立功表現」是指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動的;檢舉監獄內外重大犯罪活動,經查證屬實的;有發明創造或者重大技術革新的;在日常生產、生活中捨己救人的;在抗禦自然災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現的;對國家和社會有其他重大貢獻的。
㈣ 07103692615是襄陽哪個法院的電話在什麼地方
像這種情況,你直接撥打過去,問一下他們就知道了。如果你怕被騙,你可以直接撥打當地區號加114,問一下這個電話是哪裡的就知道了。還可以問到襄陽市中級人民法院的電話,祝你好運,希望能得到採納,謝謝。
㈤ 襄陽滅門始末:同姓親屬,因鄰里矛盾,夫妻倆砍殺一家三口,後來怎樣了
有句話說得好,遠親勝過近鄰.然而,人們總是自私貪婪,心胸狹窄,這樣的鄰居真的需要提防。襄陽香洲區的一對夫婦因為長期以來鄰里關系不好殺了一個人。
多年的感情積累,踩上了山脊成了兩個鄰居的導火索,而且都姓郝,不出五代,也是親戚。但兩人想要來更多的矛盾,怨恨更深,水火不容。郝的房子是兩年前建的,所以地勢比較高。通常下雨的地方是他家附近的排水系統,所以兩人經常吵鬧。
還有很多時候被人陷害,被豪偷了自己的東西。郝的妻子王某兩個家庭在房子後面各有一塊空地,通常種些蔬菜。這一天被郝媳婦宋某和媳婦小紅在房子後面的土地上種土豆,不小心掉到了兩家的邊界上,他的腳踩到了郝家的田埂上。因為天空下著小雨,所以小紅腳印越來越明顯。
往往因為小事,雙方心中開始懷疑,矛盾不斷積累,負面情緒不斷上升,很容易導致雙方之間的爭吵,一場爭吵很容易使用暴力,這就導致了悲劇。交流可以說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雙方發生沖突,一個中間人去打架、調解,或者一個草根工人去面對調整、伸張正義,也許能夠及時得到解決。什麼事是怕一個熟人說和,雙方都應該給一些面子,更多的溝通即使人再難,再難,只要耐心說服就會解決。
正是由於缺乏這些聯系,導致沖突升級,最終變得無法補救。有一句話說: 「寬恕和浩瀚的天空下」 ,「退後一步」 ,如果我們面對這些事情,心可以豁達,寬容一些,我們會失去什麼?如果我們學會設身處地地為別人著想,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理解別人的困難和困難,事情就不會這樣了。
保持一顆善良的心,控制自己的情緒,以合理的方式面對生活。我相信我們都是鄰居。
㈥ 為什麼安排王長貴死
顯然,趙本山特意給王長貴安排了反差極大的「兩會」,趙本山為什麼要這么殘酷地讓廣受電視觀眾喜愛的王長貴這個角色這么早地就犧牲呢?
結合多次正確提出公益質疑而維護了國家形象和尊嚴,捅倒了「共和國脊樑」和「美麗中國的建設者」,駁倒了瘟官「中國沒有南開不行」之邪說,捅掉了襄陽機場凸顯「洋妞」「水多,夠爽!」不良廣告,捅掉了襄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做的不嚴肅的「中國前進!」公益廣告,揭批了襄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執法犯法、違法養豬,得助於國資委第八督導組的督導和幫助而在中國化學工程集團公司舉報中國化學工程第六建設公司違背黨性、枉法偽證,持續質疑中國化學工程第六建設公司「總經理」劉佑錕等人涉入的三一「行賄門」真相不公開,揭批了三一重工總裁向文波散布一條網路謠言,揭批了「三一弔車司機」在《星光大道》欺騙全國觀眾,持續揭批襄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偏信中國化學工程第六建設公司的偽證而錯審,建議全國總工會撤銷枉法提供偽證還沒認錯的中國化學工程第六建設公司所獲得的「全國五一勞動獎狀」稱號,揭批了襄陽市委濫評2013年度市直機關「黨建工作先進單位」,等等,精細管理工程創始人劉先明認為,要想理解趙本山的這一殘酷安排,就要來看一看趙本山是如何安排和刻畫王長貴這個角色的特徵的。
王長貴這個角色,有四點突出的特徵:一、王長貴被冤枉過;二、王長貴贏得了多數老百姓的敬佩與贊譽;三、雖然王長貴犧牲了,但卻活在多數老百姓的心中;四、王長貴為救落入深水的小百姓而犧牲,很多老百姓踴躍捐款,願替王長貴還債。
在中國的現實政治生活中,有沒有像王長貴這一角色上述特徵的官員?即:被冤枉過,贏得了眾多老百姓的敬佩與贊譽,雖然生命或政治生命結束了,卻依然活在眾多老百姓的心中,眾多老百姓願為他捐款。他是誰?我想,多數老百姓心裡會有一致的答案。有了這個一致的答案,就不難理解趙本山為什麼要這么殘酷地讓廣受電視觀眾喜愛的王長貴這個角色這么早地就犧牲了。希望能解決你的困惑
㈦ 湖北省襄陽市人民法院有幾個
市級的當然就一個啊 襄陽市中級人民法院 是副廳(市)級
每個縣和區也各有自己的法院 是副處(縣)級
㈧ 襄樊市各法院檢察院地址
襄樊市中級人民法院:湖北省襄樊市襄城區新街8號, 電話: 0710-3511664;
襄城區人民法內院容--襄樊檀溪路,0710-3513180;
樊城區人民法院--七里河路6號,0710-3222849;
襄陽區人民法院--襄陽區榮華路1號,0710—2813592;
襄樊市高新技術開發區人民法院--襄樊高新區春園路火炬大廈,0710-3257151。
襄樊市人民檢察院:襄樊市檀溪路113號,電話:(0710)3570926
㈨ 唐建敏案的案情探究
唐建敏既然被槍決了,怎麼又復活了呢?難道是兩個唐建敏、抑或是被人冒名頂替了還是……
諸多疑雲,值得探究:如果現在還活著的唐建敏是無辜的,那麼被槍決的又是誰? 2009年,湖北省檢察院啟動調查。後查明:在湖北宜昌,搶劫犯「唐建敏」從被抓獲、羈押、審查起訴、審判,直至最終被驗明正身、明正典刑,司法機關都沒有發現他原來並不是唐建敏,而是名叫張文華。
槍斃了一個「冒牌」的唐建敏,自然不妨礙真正的唐建敏好好活著。
可是,張文華又是誰?他何以能夠一路通行無阻,以唐建敏之名受審領死?又是什麼原因,讓他至死也不肯表露自己真實的身份?
2011年09月20日前,新快報記者北上前往河南淅川,湖北襄陽、宜昌、武漢四地調查,試圖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
記者發現,張文華曾於1997年在襄陽犯下另一起謀殺案,其在逃亡路上還書信「舉報」了「同夥」徐浩。
當地監獄里,至今還關押著這名已喊冤14年的「同夥」徐浩,他還苦苦等待著,那已被槍決的張文華有朝一日能夠「落網」,以查清這起謀殺案,還自己一個清白。
張文華說他叫唐建敏,警察就記錄他是唐建敏。
案子就這么辦下去了。
如今,隨著張文華「冒名」死亡被發現,有關徐浩殺人的案子也成了說不清的「死囚遺案」。
這也引起了湖北省檢察院的高度關注。該院目前正著手重新梳理此案。
我們相信:只要回歸常識,注重證據,還原事實真相並不困難。 9月16日,「南水北調」水源地丹江口水庫旁的河南省淅川縣厚坡鎮。連續數日的陰雨後,天氣放晴,一些人甚至重新穿回了短袖。
地里空著,還不到種麥的季節,65歲的前河村老支書李明占也就閑在家裡,沒有出門。
向新快報記者提起村民唐殿忠家九年前的一樁遭遇,李明占至今還記憶猶新,同時哭笑不得,「因為這事實在是太離譜了!」
九年前的夏天,李明占受託轉交村民唐殿忠家一份湖北省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的通知,稱唐的兒子唐建敏因犯搶劫罪,被執行死刑,讓家人前去領屍。
「當時唐家沒人,也就無人去領屍。」李明占說。
不料,一個多月後,已經「死」在宜昌的唐建敏居然回家了。當時,這位剛從北京打工回來的青年搞不懂:鄉親們為何都用奇怪的目光看著他。 唐建敏是唐殿忠的二子,時年30歲,常年在外打工。
由於平素里父子關系很不好,他去到哪兒也不告訴家裡,甚至不留聯系方式。法院的通知,讓村裡人很是吃驚:這小子在外面違法犯罪,被槍斃啦!
一個多月後,村裡人再次大吃一驚:已經「被槍斃」了的唐建敏活生生地走回來了,「正在村口晃盪呢」。
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2002年的刑事裁定書中寫道:「1972年8月21日,出生於河南省淅川縣的唐建敏,於2000年9月30日晚,穿夾克、戴帽子跟蹤女子黃婭,在宜昌市珍珠路實施搶劫,搶走黃婭身上的一部手機及錢包。此後,唐建敏又連續作案,搶劫三名女子,並將其中兩人捅成重傷。2001年8月19日,唐建敏被警方擒獲。」
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以搶劫罪和敲詐勒索罪,數罪並罰,判處「唐建敏」死刑。「唐建敏」認為量刑過重,提起上訴。
湖北省高院二審維持原判,並由院長吳家友簽發了執行死刑命令。
宜昌市中院於2002年6月6日對「唐建敏」執行了死刑。
可是,既然唐建敏還活著,而且並未到過宜昌,那麼,被處死的人又是誰呢?
「唐建敏今年過春節還回來過,他帶著老婆、孩子在北京打工。」李明占說,「我們到現在都納悶:法院是如何判刑,又如何驗明正身的?」
關於在宜昌被處死的罪犯「唐建敏」的真實身份,多年以後才為前河村人所知曉。
2008年8月,一名從北京來的律師找到唐殿忠,詢問張文華與他家有何關系。
唐殿忠告訴遠道而來的律師,張文華是唐建敏的表弟,家住湖北襄樊(今襄陽),是姐姐唐殿榮的兒子,但已經很久不來往了,他和姐姐家也多年沒走動。
律師告訴他:張文華就是死在宜昌的「唐建敏」。 張文華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為何冒用表哥的身份,直至最後被處決?
襄陽市政法機關給出的問題答案是:張文華是一名一直未能抓獲的殺人在逃犯。
1997年7月26日,襄陽縣(今襄州區)襄東加油站門口花池內發現一具身長170厘米、長發的年輕無名男屍,經法醫鑒定為勒死。
同年7月30日,馬東、鄭衛東、韓靜、王靜分別到派出所報案及認屍,確認死者為襄樊市傳染病醫院保衛科科員、23歲的李峻。
幾人的報案均稱:張文華逃走前曾告知他們、並且逃走後也從外地打來電話說,他和迎旭小學教師徐浩因練膽量,把李峻殺害,並拋屍。
張文華時年25歲,初中文化,未婚,做紙品生意,父母為退休工人。
死者李峻是張文華的朋友,雙方還是傳銷上下線的關系。徐浩則是張文華的初中同學,迎旭小學音樂教師。張文華曾數次提出將其銷售的紙品送到學校代銷,被徐浩謝絕。
此後,張灣派出所又接連收到張文華的兩封「舉報信」。
「舉報信」稱:7月24日晚9點多鍾,他和徐浩、李峻三人在他家喝酒,徐浩用繩子勒李的脖子,他則抱住李。過了20分鍾,徐浩用錘子砸李的頭部。然後,他們開雄風摩托車拋屍。徐浩把李拖下來,放在路邊,並用尖刀戳屍體的臉、頸、腹部。他們把血衣、刀子等扔在路邊,將車放在棗陽市的一家摩托車修理鋪,後搭乘公車回家。
兩封「舉報信」均是用空白信用社儲蓄存款憑條寫的,還畫圖標明了拋屍地及存放摩托車的位置。在信中,張文華將殺人和毀屍的主要責任都推給了徐浩。
對於自己的去處,張文華做了這樣的交代:「我罪大惡極,幾天晚上睡不著,良心吃不消。你們看到我時,已跳漢江而亡,或吃安眠葯死在山裡。」
當然,後來發生的事實是,張文華既沒有「跳漢江而亡」,也沒有「吃安眠葯死在山裡」。虛晃一槍後,他到了鄰近的宜昌市,繼續作惡,直至被當地警方擒獲,被法院判處極刑。 張文華以表哥唐建敏之名作別了人世,並且直到最後一刻,也沒有講出自己的真名。
這讓他的殺人罪行未得到法律上的追究,成為漏罪。
更為重要的是,他的死,讓其「舉報」的「徐浩殺人」難以對質,成為一樁身後疑案。在他逃亡期間,徐浩被抓,並被認定有罪,判處死緩。
但十多年來,徐浩一直喊冤。
根據湖北省襄樊市中級法院的認定:1997年7月24日晚,張文華與襄樊市傳染病醫院職工李峻為嫖娼產生矛盾,張文華遂生殺李之心。
7月25日上午8時許,張文華邀約徐浩共同殺李,徐當即同意。二人商定用酒將李灌醉後殺死。
當晚9時許,張、徐二人將李騙至張家,張文華以比賽力氣為名,從李峻背後把李抱住,徐浩見狀,即取出事先准備好的塑料繩一根,把李峻頸部套定,猛勒。
張文華用一鐵錘猛擊李峻頭部後,也用繩索緊勒李頸部。見李死亡後,二人方才罷休。而後,二人騎摩托車拋屍,並用尖刀亂刺李峻的臉、頸、腹部等。
很明顯,法院最終認定的事實與張文華的「舉報」有出入。在法院認定的事實中,用鐵錘猛擊李峻頭部的是張文華,而非張文華所「舉報」的徐浩。毀屍也是二人的共同行為,並非徐浩一人所為。
張文華一死,徐浩的案子也成了死無對證的疑案。 新快報記者在襄陽市二十中教師宿舍找到徐浩家時,看到的景象堪稱慘淡:法院判決、律師辯護詞、證人證言、申訴材料,鋪滿了客廳,外加茶幾。當時是下午1點,徐的母親、退休教師趙克鳳連早飯都沒吃上。沙發上擺著徐父的遺像。
趙克鳳以「真凶舉報在逃,無辜替罪坐牢,真凶落網已斃,無辜仍押牢內」二十四字來形容這起案件。
她說,自己整天沉溺於案情之中,根本無心收拾。
徐浩的父親徐新玉2002年過年前,因兒子在獄中無法團圓,心情激動,突發腦溢血。2004年去世,死時65歲。
「以前是我們夫妻倆一起為兒子跑各個司法機關,要求再審,他走以後,就是我一個人在跑。」
趙克鳳認為,公安機關完全採信了殺人真凶張文華在逃時寫的陷害信,立即對徐浩刑拘調查,並完全按照在逃兇手的意圖,對徐浩刑訊逼供,用殘暴的手段,獲取了徐浩「參與殺人」的口供。
隨後檢察機關、法院也同樣採信了在逃兇手的陷害信,給徐浩認定了殺人罪。 從襄陽城區以西約10公里的梁坡,是湖北省襄樊監獄所在地。徐浩在這里服刑。
監獄獄政科曾科長向新快報證實,徐浩進入監獄以後,就一直不認罪,狀態非常不好,不與任何人交流。「他說自己心已死,就是塊『行屍走肉』。」
「從管教到監獄長,在他身上耗費的精力是最多的,盡量給他做工作,開導他。」曾科長說,徐浩最嚴重的時候是在父親去世以後,一度出現了精神病的「亞木僵」狀態。近兩年情況好轉,徐浩開始參加一些勞動,並且願意在監所健身文化活動時為大家彈奏電子琴。「他的電子琴彈得非常不錯!」
曾科長承認,徐浩至今仍然不認罪,一直要求案件重審。而管教幹部則不主動提起,以免給他造成刺激。
據徐母說,徐浩入獄後,沒有主動申請減刑,在服刑9年後,監獄很關心他,主動申請為徐浩減刑到有期徒刑20年。徐浩在拿到減刑裁定後,就撕了。
「我沒有殺人」,「我知道我的案子不大好改,我也不想給法官添麻煩。請尊敬的省高院法官判我立即執行死刑,這樣,我母親就用不著鳴冤了。」在2009年8月24日的信函上,徐浩這樣寫道。
據悉,在徐浩殺人案的辦理過程中,曾因證據不足,襄樊市中級人民法院1999年3月19日裁定,准予襄樊市檢察院撤訴。
但僅僅一個月之後,1999年4月19日,檢方未補充任何新的證據,法院卻判決徐浩死緩。
而根據最高法關於執行刑訴法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院裁定準許檢察院撤訴的案件,沒有新的事實、證據,檢察院重新起訴的,法院不予受理。 湖北真武律師事務所主任董文高在10多年前是徐浩的辯護律師,從一審到終審,他至今持徐浩「無罪」的觀點。
「公訴人認為,被告人不能證明他沒有實施犯罪,因此,公訴方提出的大量證據就證明了被告人有罪。」董文高律師說,這真是荒唐可笑。
他認為,判決徐浩犯故意殺人罪「既缺乏直接證據,間接證據也不能形成證據鏈條」。
在當時的辯護詞中,董文高律師即直指,張文華在逃亡途中連寫兩封信「檢舉」徐浩,行為違反常理。
「張文華是這起殺人案的主犯,按照殺人犯的一般行為心理,要麼是害怕,銷毀證據,畏罪潛逃;要麼約上同夥,繼續作惡。但張文華則不然,說他害怕,他卻能在犯罪後找來好友馬東、鄭衛東,不厭其煩地把他和徐浩如何犯罪講給他們聽,連細節也不放過;說他繼續作惡,那麼徐浩幫他殺了人,他們的關系應該更親近,他有必要馬上出賣徐浩嗎?」
已去世的徐父為兒子書寫的申訴材料里,也有類似的分析。
徐父設問:張文華起了殺人之心後,就「邀約徐浩一同殺人」,事後,又是告訴「朋友」,又是寫「檢舉信」,他是怕自己的罪行不被別人知道?還是怕公安機關不知道?為何不投案自首?這是明顯的栽贓陷害。
董文高說,該案甚至沒有物證。僅找到一把刀鞘,還沒有徐浩的指紋;在拋屍現場提取到腳印,並非徐浩的;作案用的凶器錘子、繩子,以及血衣,無一提取到。
此外,法院認定,張文華和徐浩將運送屍體的摩托車丟在了摩托車修理鋪。而在摩托車修理鋪李峰的證人證言上,也顯得超越了常理。
案發後的7月31日,辦案民警帶著徐浩到棗陽市的李峰摩托車修理鋪,但李峰沒有認出徐浩。8月3日,民警拿著張文華和徐浩的照片給李峰辨認,李峰認出了張文華是送摩托車修理的兩個人之一,並沒有認出徐浩。但在案發五個月後的當年12月31日,李峰辨認照片,反而准確認出了徐浩。 案卷顯示,民警一共出示了6張照片,其中有4張是明顯的囚犯照片,另有1張上的男子有30來歲,剩下的1張就是20歲時的徐浩照片。
徐母認為,李峰先前已得到過「疑犯20來歲」的信息。這些因素,都直接誘導他選擇了徐浩的照片。
徐母還稱,據李峰母親說,民警直接指著徐浩的照片,讓李峰辨認簽名。「這種行為明顯是公安局為了盡快結案,做出的極不負責任的行為。」
張文華冒用他人名義被處死。經查實後,其「遺案」蹊蹺之處愈顯突出,引起了湖北省檢察院的重視。
9月16日,湖北省檢察院常務副檢察長、新聞發言人徐漢明稱,該院已著手重新梳理該案,如確有重大疑問,將進行再審抗訴,要求法院啟動審判監督程序,予以再審。
我國知名法律學者、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教授、司法高等研究所主任徐昕認為,此案非常離奇,也稱將密切關注案件進展。 張文華「冒名」被槍決是誰發現的,何時發現的?新快報記者來到宜昌,未得到理想答案。
根據湖北省檢察院鄂檢控申回復[2009]23號回復函,是徐浩母親趙克鳳去信反映「唐建敏實際未執行死刑」後,該院才指派宜昌市檢察院監所檢察部門開展調查的。
經查閱卷宗,走訪辦案人員、照片對比、文檢鑒定,後確認:因犯搶劫罪被執行槍決的實為冒唐建敏之名的殺人犯張文華。
也就是說,死囚張文華被執行槍決七年之後,2009年,湖北省人民檢察院出具的官方回復函,才最終確認了他的真實身份。
記者前往宜昌市檢察院監所處,處長趙青表示,未聽聞過該起調查。
而在「唐建敏」四次搶劫案發地的宜昌市西陵區公安分局,其政工科科長胡紹紅也表示,未對此案有任何印象。
那麼,徐浩母親趙克鳳是如何得知張文華冒名被處決一事的呢?
趙克鳳告訴新快報記者,張文華被處決,是2008年自己從襄樊市政法委副書記姚家聯處聽說。或許是姚體恤她為兒子跑了10多年,加上其時姚已接近退休,就告訴了她這個「秘密」。
姚家聯是何時得知張文華已冒名他人被執行槍決?難道襄陽市政法機關早已知道,卻秘而不宣?
新快報記者聯繫上姚家聯,姚稱已退休,無意再提起此事,刻意迴避了記者的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