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古時法官

古時法官

發布時間: 2022-06-12 01:24:00

㈠ 古時候的法官叫什麼

古代沒有專門的法官.特別是地方上,都是有地方官兼任的.地方官要兼任很多職責的.例如回答,縣官不但是縣長,還是稅務局長,法院院長,檢察長,公安局長,城管局長,民政局長,糧食局長,財政局長等.地方官員兼任司法官員在我國歷代都是一樣的.但是在省就發生一些變化.在省一級一般有個專門負責一省刑獄的官員.在宋代叫提刑按察使.一般是4,5品官員.宋慈就是曾經做過這個官職的.到了明代朱元璋把一省的權利分成3部分.民政,司法,軍事3部分.但是問題來了.這3個職位上面沒有管他們的人了.3個人呢互相牽制,平常關系好還好說,要是有點矛盾,那就麻煩了.於是明朝就設立了巡撫一職,但這不是固定的職位一般巡完是要回京城的.有事情才會出來一下.因為明代的巡撫一般是各部是侍郎.到了清朝,在省一級也有專門的負責司法的官員,是3品.而他的上級卻有個巡撫,這是個從2品的官職,但是是個固定職位.2到3個省還有總督.這些都是一級的司法官員.

㈡ 請問古代的法官和律師叫什麼名字

古代的律師稱謂:「狀師」也就是「訟師」。《清稗類鈔·獄訟類》里收錄了清代數十則著名「狀師」的故事,他們譎詐多謀,壞法亂紀,除了勾結官吏,包攬訴訟外,也經常每能以不可思議的機巧手段,在訴訟里獲得勝利。他們的角色類似於現代的律師,但刀筆及巧詐工夫尤勝近代的律師一籌。

古代法官等級

皇帝是最高大法官;
周朝:中央--大司寇,小司寇,士師;
秦朝:中央設廷尉,地方由地方長官負責;
漢朝:中央一般有丞相,御史大夫,廷尉辦理;廷尉為專門機關,下設正,監,作監和右監等;
三國兩晉:襲東漢;
隋唐:中央設大理寺(卿),刑部(尚書),御史台負責;
宋朝:中央宋承唐制,地方設知府,知縣,軍事,行政和司法和一;
元朝:中央設大宗正府,御史台,宣政院,
明朝:三司--刑部,大理寺(卿),都察院;
清朝:中央設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地方有縣廳州,府,按察使司,總督,巡撫等
中央:一般所有皇帝都有最高司法權
周時設大司寇,為最高司法官
秦漢時最高司法官是廷尉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最高司法官仍舊是廷尉,但三國東吳稱大理,北朝的北周稱大司寇,北齊稱大理寺卿,東漢後,尚書台下均有兼管司法的部門
唐時,大理寺卿掌中央司法審判權,審理百官犯罪案件及京師徒刑以上案件,對刑部移送的地方死刑及疑難案件有重審權;刑部尚書掌司法行政及復核權,類似現代司法部長一職。
宋時刑部尚書仍舊掌司法行政和復核權,但刑部左右曹可以審其他案件,職權有所擴大;宋太祖設審刑院,其職權是對地方上報案件進行備案,並對案件有評議權。宋神宗時審刑院並入刑部。大理寺此時地位下降,成為二線審判機關,即復核機關。
明清仍舊沿襲刑部審刑,大理寺復核的辦法。
地方:
一般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官員均有司法權,如縣、州、府長官等,比較特別的有:
宋時在州縣上設提點刑獄司,作為中央在地方各路的司法派出機構,其長官定期巡視州縣,監督審判,詳錄囚徒,可對地方官員的審判違法行為進行監督,輕者立即處斷,重者上報皇帝裁決。
明代的省設提刑按察司,長官為提刑按察使,有權審結徒刑案件,流刑以上案件則要報送中央批准執行;府一級無任何審判權,只是承上啟下,復審州縣上報案件;州縣一級有權審結苔杖案件。明代的司法審判制度是我們最熟悉的「古代」審判制度。即「縣官審、州官二審、府尹復審、按察使終審、刑部及皇帝終裁」
清代略有不同,州縣一級為第一審級,決苔杖;府為第二審級,掌復核;按察使為第三審級,決死刑、軍流等,但需上報執行;督撫為第四審級,可對徒刑案件結案,但軍流以上仍需上報刑部。
清代末的修法運動,大致吸取了近代的司法制度,但不完全,不贅述。。皇帝是最高大法官;
周朝:中央--大司寇,小司寇,士師;
秦朝:中央設廷尉,地方由地方長官負責;
漢朝:中央一般有丞相,御史大夫,廷尉辦理;廷尉為專門機關,下設正,監,作監和右監等;
三國兩晉:襲東漢;
隋唐:中央設大理寺(卿),刑部(尚書),御史台負責;
宋朝:中央宋承唐制,地方設知府,知縣,軍事,行政和司法統一;
元朝:中央設大宗正府,御史台,宣政院,
明朝:三司--刑部,大理寺(卿),都察院;
清朝:中央設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地方有縣廳州,府,按察使司,總督,巡撫

㈢ 沒有高科技,古代的法官是怎麼樣斷案的

我們經常在電影電視劇中,看到古代的法官公正執法,憑著經驗,大顯神通,有時甚至藉助神明來斷案,讓一件件冤假錯案浮出水面,讓我們看的大呼過癮!其實中國古代斷案也講證據,到了宋代,取證的檢驗和勘驗已經被相當重視,法醫學也開始成形,比較有名的宋慈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現代刑偵有專門的犯罪心理學,古代的官員們自然沒學過,但古代有古代的辦法,而且運用得相當熟練。

古代人都敬畏鬼神,聰明的法官還藉助鬼神之力進行斷案,某人做生意歸來,想試試自己老婆是否賢惠,就把金銀藏在土地廟的香爐里,裝成窮困潦倒的樣子進了家門。老婆倒真賢惠,對他仍舊很好。夜裡他把實話告訴了老婆,第二天一早去取時,卻發現金銀被偷了,於是告到衙門。惲敷先到他家實地察看,發現隔壁是他叔叔,牆壁很薄能聽到隔房聲音。又打聽得知,他叔叔一向品行不端,於是心裡有了數。第二天開堂審案,全村的人都被帶來聽審,包括這個叔叔。惲敷說,這事土地神最清楚,派人抬來了土地菩薩。惲敷發問,菩薩自然不吱聲。惲敷大怒:「在本老爺面前,你土地神還要包庇奸人嗎!」命令衙吏拿棍子敲菩薩頭。一敲,菩薩耳朵中掉出一張紙,上寫:「偷金子者是某人叔叔。」這叔叔嚇得面如土色,磕頭認罪。原來,惲敷知道他不會輕易認罪,就事先寫好了紙條塞在菩薩耳朵里。

㈣ 古代法官斷案,如果判錯了會怎麼辦

如果判錯的話,也是會受到懲罰的,古代的時候法官斷案也難免會有疏忽的地方,或者說有的人故意徇私枉法出現冤案,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說古代的時候就已經制定了一定的刑法,就是防止古代法官故意斷錯案,尚書·周書·呂刑 這裡面就說了關於刑法的事情,如果說法官在刑法裡面出現有失檢點的地方,就會和犯人處相同的刑罰,而且在古代的時候,為了防止官員之間相互袒護,還有獎勵舉報制度,如果說能夠主動檢舉貪贓枉法的官員能夠受到獎勵。

古代的官員在判斷案之後,也會根據相關的律法進行懲處,有的時候會所有參與辦案的人員共同承擔責任,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連坐,有的會直接承辦古代的法官,在承辦的時候,根據情節的嚴重性,考慮處罰判錯案官員的方法。

㈤ 刑庭法官在古代是什麼官職

在古代,法官最高者是廷尉,在郡一級是郡都尉(刺史類似檢察官),在縣一級是縣尉。

㈥ 古代最優秀的專職法官是誰

這個人的名字叫徐有功
徐有功(640——702),名弘敏,字有功,唐洛州偃師(今偃師市緱氏鎮)人,唐朝著名政治人物。 在古代,大多數官職都是行政司法混一的,也即是說官員的權力和職責范圍比較寬泛。為什麼說徐有功是「專職法官」呢?因為其一生都在司法部門工作,專掌司刑。徐有功一生先後做過蒲州司法參軍、司刑寺(即大理寺,相當於現最高法院)丞、秋官(即刑部)員外郎、郎中侍御史、司刑少卿等職。 為什麼說徐有功是古代最優秀的專職法官呢?

首先,量刑有度。 徐有功為官之時,正值武周恐怖統治時期。當時酷吏得意橫行,大肆構陷良人,並毫無節制地動用酷刑、私刑。而徐有功在如此環境之下,卻能做到量刑有度,注重對犯人的感化教誨,以令其改過自新。 據史料記載,徐有功為蒲州司法參軍之時,「為政仁,不忍杖刑」, 為此蒲州百姓和官吏都很受教育和感動,稱徐有功為「徐無杖」,「民服其恩」,以至於到了「犯徐參軍杖者,必斥之」的地步。也即是說,如果有誰受到徐有功的杖刑,那他必是罪有應得,罪大惡極,會受到百姓大眾的一致斥責。正是由於徐有功政績突出,聲名遠揚,被武則天詔進中央做官,授予司刑丞。
其次,依法辦事,公正無私。 徐有功在司法任上,依法辦事是他的辦事原則。堅持這一原則,他先後平反冤案近千起,救活人命達萬人以上,其中較為著名的冤假錯案有「韓紀孝案」、「魏州貴鄉顏余慶案」、「潤州龐氏案」等。 徐有功在司法職上,自始至終公私分明,從不公報私仇。比如《新唐書》記載: 徐有功做司刑少卿之時,與皇甫文備同僚共事。皇甫文備欲陷害徐有功,誣其縱容逆黨。後來,皇甫文備因事下獄,案件落在了徐有功手裡,大家都認為這次皇甫文備完蛋了。而徐有功秉公辦案,皇甫文備因此免死。有人對此不解,對徐有功說:「彼嘗陷君於死,今生之,何也?」徐有功卻道:「爾所言私忿,吾所守者公法,不可以私害公。」 徐有功深知自己的職位的重要性,曾對自己的親近之人說:「大理,人命所系,不可阿旨詭詞,以求苟免。」正是由於他如此的公正無私,嚴重損害了酷吏佞臣們的利益,故常常遭到陷害,史料記載其「凡三坐大辟」(死刑),然而還是因為他依法辦案,公正無私,讓審判他的人在他身上找不到任何貪贓枉法的證據,因此徐有功均得赦免。
再次,勇敢無畏。 「勇敢無畏」是任何一個優秀法官必不可少的素質,如果缺少這一點,在辦案中就很難做到依法、秉公。 徐有功勇敢無畏,在審理案件時從沒有被強權,甚至君權所嚇倒。 比如上面提到的「韓紀孝案」。韓孝紀「罪名」已成立,武則天亦已允許,可是徐有功不畏龍顏,依法力爭道:「律,謀反者斬。身亡即無斬法,無斬法則不得相緣。所緣之人亡,則所因之罪減。」因此,韓孝紀得到赦免,並挽救了數十百姓的性命。 再如,「魏州貴鄉顏余慶案」。武則天下令處死,徐有功覺得不妥,在朝堂之上與武則天進行了激烈的爭辯。對於這次爭辯,據史料記載,「當此時,左右及衛仗在廷陛者數百人,皆縮項不敢息」,而徐有功卻「神色不撓,爭之彌切」。
總評: 徐有功剛正不阿、守法護法,公正無私,勇敢無畏。他在司法任上約15年,平反大案近千件,救人數以萬計。他既不為己謀利,也不為君主之私慾所動搖,他守的是天下之公法,無私念之法,是一位守正不阿優秀法官。因此受到歷代人民的擁護和愛戴。 他死後武則天追贈他為大理寺卿。唐中宗李顯登位後加贈他為越州都督(一品)頭銜,並特下制書表彰:「節操貞敬,器懷亮直,徇古人之志業,實一代之賢良」和「卓然守法、雖死不移。無屈撓之心,有忠烈之議。

㈦ 在古代法官怎樣判案

首先申明一點,中國古代是沒有法官這個職業的。
中國古代實行地方行政長官兼理司法的制度,意思是各級行政長官兼任相應級別的「法院和檢察院院長」,由他們審理的主要是刑事案件。

至於中國古代如何斷案的問題,就先把我所了解的說一說。拋磚引玉阿~
商周時期是「神明裁判」,即通過各種占卜讓「上天」來斷案。秦漢之後神明裁判漸漸廢止,斷案的主要依據是:1.由行政官員主觀地根據雙方當事人以及證人的證言,還有搜集的實物證據綜合推理案件事實;2.根據以儒家思想,儒家經典為指導而制定的各種律令來適用具體刑罰。

㈧ 古代的「法官」是怎樣處理刑事案件的

古代的科學技術並不發達,人們處理刑事案件依靠的都是一些簡單的方法,如巫師推斷,化學法,以及搜尋證據等方法處理日常所見的刑事案件。

最後除了仵作的證據收集,古代處理刑事案件還會將嫌疑人和受害人集中在公堂之上,雙方對簿公堂,通過雙方的言語行為,以及各自給出的證據結合仵作驗屍結果,最終決定案件的結果如何。

以上就是古代“法官”對刑事案件的處理,現代刑事案件的偵破就是以此為基礎發展的。

㈨ 古代的法官斷案,判錯了怎麼辦,會有怎樣的後果呢

1.判罰不公,罪過與犯人相同

案子都是由人來辦的,客觀上很難保證一點不錯,若有人徇私枉法,冤案就更不可避免。在先秦時期,中國古人就意識到這一點,開始防範審判不公和司法腐敗。

《尚書·周書·呂刑》中便提到了刑法審判的五大弊端:依仗官勢、挾私報復、暗中做手腳(一說聽信女人枕邊風)、索受賄賂、謁請說情。若法官在這五方面有失檢點,判罰不公,“其罪惟均”,其罪過與犯人相同。

如果非工作失誤,採取虛構事實、增減案情的辦法,將案子錯判,有罪者判無罪,無罪者判有罪,或者重罪輕判、輕罪重判,即所謂“出入人罪”,懲罰更重,法官要遭“反坐”:判處和犯人相同的罪行,即誤判犯人死刑的,出事法官也犯死罪,且“死罪不減”。

“反坐制度”繼承了先秦判罰不公“其罪惟均”的刑法思想,此制度在漢代即施行,漢順帝建康元年(公元144年),零陵太守劉康,因為“坐殺無辜,下獄死。”

法官依法審案,“援法斷罪”,否則問題也嚴重。據《商君書·賞刑》,先秦時如果法官不執行君主法令,將被判處死刑,而且父母、兄弟、老婆都跟著他倒霉。這一點進入封建時代後,有所減輕,但也要領“笞刑”,唐、宋及明、清法律中都規定,“違者笞三十”。

㈩ 中國古代最早的法官是誰

皋陶(gāo yáo) ,中國上古傳說中的人物, 出生於山西省臨汾市洪洞縣皋陶村,上回古時期偉大的政答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史學界和司法界公認為中國司法鼻祖。皋陶是與堯、舜、大禹齊名的「上古四聖」之一,葬之於六(Lù),禹據其功德,封皋陶後裔於英、六一帶(今安徽六安地區) ,故亦被尊為六安國始祖。

熱點內容
司法警校畢業能幹什麼 發布:2025-02-01 21:32:51 瀏覽:877
勞動法倒班工時規定 發布:2025-02-01 21:25:18 瀏覽:480
誰刺傷法官 發布:2025-02-01 20:37:01 瀏覽:93
法院扣除審限 發布:2025-02-01 20:23:47 瀏覽:274
法治新講堂 發布:2025-02-01 19:26:37 瀏覽:156
法官法第十六條解釋 發布:2025-02-01 19:02:15 瀏覽:926
立法文案 發布:2025-02-01 18:50:31 瀏覽:232
依法治國何時提出來的 發布:2025-02-01 18:50:22 瀏覽:880
警旗司法警察 發布:2025-02-01 18:33:14 瀏覽:350
後廚人員管理規章制度 發布:2025-02-01 18:24:07 瀏覽: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