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法院怎樣判刑
Ⅰ 疫情期間拘役怎麼執行
法律分析:受到疫情影響法院可能會決定暫緩執行,但是絕對不會不執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四十二條 拘役的期限,為一個月以上六個月以下。
第四十三條 被判處拘役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機關就近執行。 在執行期間,被判處拘役的犯罪分子每月可以回家一天至兩天;參加勞動的,可以酌量發給報酬。
第四十四條 拘役的刑期,從判決執行之日起計算;判決執行以前先行羈押的,羈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
Ⅱ 疫情期間惡意誹謗對方怎麼處罰
疫情期間惡意誹謗或造謠他人得病,第一,涉嫌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可能被公安機關以散布謠言、謊報疫情擾亂公共秩序予以如下幾種處罰:(1)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2)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3)如果情節輕微未造成廣泛影響的,也可能被公安機關教育訓誡,要求寫下悔過書。第二,可能違反刑法,(1)涉嫌尋釁滋事犯罪,最終可能被法院判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2)涉嫌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罪,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3)涉嫌編造、故意傳播虛假信息罪,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五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一)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條尋釁滋事罪:有下列尋釁滋事行為之一,破壞社會秩序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四)在公共場所起鬨鬧事,造成公共場所秩序嚴重混亂的。兩高《關於辦理利用信息網路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五條第二款:編造虛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編造的虛假信息,在信息網路上散布,或者組織、指使人員在信息網路上散布,起鬨鬧事,造成公共秩序嚴重混亂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條第一款第(四)項的規定,以尋釁滋事罪定罪處罰。《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條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罪:編造爆炸威脅、生化威脅、放射威脅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編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條之一編造、故意傳播虛假信息罪: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Ⅲ 疫情期間判刑多久送監獄
法律分析:法院判實刑的當日開始執行刑期,被判處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監獄或者其他執行場所執行。執行有期徒刑判決以前先行羈押的,羈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
原來被羈押的,開庭後會及時收監;原來取保候審的,判決生效以後,法院出具執行書,會被及時收監羈押。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四十七條 有期徒刑的刑期,從判決執行之日起計算;判決執行以前先行羈押的,羈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
Ⅳ 疫情期間詐騙判幾年
法律分析:疫情期間詐騙,如果數額較大的,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的,判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的,判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八條 一方以欺詐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四十九條 第三人實施欺詐行為,使一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對方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欺詐行為的,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五十條 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脅迫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脅迫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一百九十二條 以非法佔有為目的,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第二百六十六條 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Ⅳ 現在疫情期間現在判不判刑
法律分析:疫情期間不收監,但有監管行為的,應當算刑期。被告人被人民法院判處刑罰,監獄在收到相關的司法文書後,應當按照相關的規定對罪犯收監的,但在疫情期間,為了避免傳染,不對罪犯收監,那麼這個期間是否算刑期,是要看罪犯有沒有被監管的,罪犯被監管的,應當算刑期,未被監管的,不算刑期。
法律依據:《刑事訴訟法》 第二百六十四條 罪犯被交付執行刑罰的時候,應當由交付執行的人民法院在判決生效後十日以內將有關的法律文書送達公安機關、監獄或者其他執行機關。 對被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無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由公安機關依法將該罪犯送交監獄執行刑罰。對被判處有期徒刑的罪犯,在被交付執行刑罰前,剩餘刑期在三個月以下的,由看守所代為執行。對被判處拘役的罪犯,由公安機關執行。 對未成年犯應當在未成年犯管教所執行刑罰。 執行機關應當將罪犯及時收押,並且通知罪犯家屬。 判處有期徒刑、拘役的罪犯,執行期滿,應當由執行機關發給釋放證明書。「
Ⅵ 疫情期間法院判決怎麼辦
法律分析:民商事、行政案件一般均可以採取在線方式開庭,但案件存在雙方當事人不同意在線庭審、不具備在線庭審技術條件、需現場查明身份、核對原件、查驗實物等情形的,不適用在線庭審。刑事案件可以採取遠程視頻方式訊問被告人、宣告判決、審理減刑、假釋案件等。對適用簡易程序、速裁程序的簡單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案件,以及妨害疫情防控的刑事案件,可以探索採取遠程視頻方式開庭。人民法院開展在線庭審,一般應當在法庭內進行。因疫情防控需要,法官確需在其他場所在線開庭的,應當報請本院院長同意,並保證開庭場所莊重嚴肅、庭審禮儀規范。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加強和規范在線訴訟工作的通知》 第八條 各級人民法院要積極推廣和有序規范在線庭審,綜合考慮技術條件、案件情況和當事人意願等因素,確定是否採取在線庭審方式。民商事、行政案件一般均可以採取在線方式開庭,但案件存在雙方當事人不同意在線庭審、不具備在線庭審技術條件、需現場查明身份、核對原件、查驗實物等情形的,不適用在線庭審。刑事案件可以採取遠程視頻方式訊問被告人、宣告判決、審理減刑、假釋案件等。對適用簡易程序、速裁程序的簡單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案件,以及妨害疫情防控的刑事案件,可以探索採取遠程視頻方式開庭。
Ⅶ 疫情期間造謠犯罪怎麼量刑標准
法律分析: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在疫情期間造謠生事的,造謠者要依據情節進行處罰,不構成犯罪的,給予治療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於依法懲治妨害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違法犯罪的意見》 第六條 編造虛假的疫情信息,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虛假疫情信息,故意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條之一第二款的規定,以編造、故意傳播虛假信息罪定罪處罰。
Ⅷ 疫情期間判刑怎麼處理
法律分析:疫情期間如果被法院判被執行人的那麼就應該積極執行法院的判決,這個時候如果不執行法院判決的,就可能會成為失信被執行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四十條 執行員接到申請執行書或者移交執行書,應當向被執行人發出執行通知,並可以立即採取強制執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