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最高人民法院信用卡

最高人民法院信用卡

發布時間: 2022-06-12 15:51:01

❶ 信用卡起訴在哪個法院起訴

法律分析:信用卡起訴是在被告住所地的基層人民法院起訴。信用卡逾期超過30天且超過一個賬單期以上的逾期行為,銀行在信用卡催收方式主要有以下五種方式:1、簡訊催收,主要針對早期持卡人出現的逾期還款行為,一般為逾期7到15天,簡訊主要起提醒功能;2、電話催收,主要針對超過30天且超過一個賬單期以上的逾期行為,進行電話提醒還款;3、上門催收,主要針對超過90天以上逾期,銀行會安排催收人員到持卡人居住或工作地址上門催繳還款;4、法院起訴,主要針對超過半年以上逾期,銀行會向法院申請,要求對持卡人進行起訴還款;5、外包催收,主要針對超過1年以上逾期,銀行會將逾期資金進行打包,折價給外包催收公司,負責進行逾期欠款催繳。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六條 持卡人以非法佔有為目的,超過規定限額或者規定期限透支,並且經發卡銀行兩次催收後超過3個月仍不歸還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條規定的「惡意透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條 以下情況屬於非法佔有:(一)明知沒有還款能力而大量透支,無法歸還的;(二)肆意揮霍透支的資金,無法歸還的;(三)透支後逃匿、改變聯系方式,逃避銀行催收的(四)抽逃、轉移資金,隱匿財產,逃避還款的;(五)使用透支的資金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的;(六)其他非法佔有資金,拒不歸還的行為。惡意透支,數額在1萬元以上不滿10萬元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條規定的「數額較大」。

❷ 信用卡惡意透支最新的司法解釋,是怎麼規定的

最高院對惡意透支信用卡的司法解釋: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發布的《關於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對信用卡「惡意透支」構成犯罪的條件作了明確的規定,以及「惡意透支」認定處罰的相關問題,對「以非法佔有為目的」作了界定,以區別於善意透支的行為。
根據《解釋》,持卡人以非法佔有為目的,超過規定限額或者規定期限透支,並經發卡銀行兩次催收後超過3個月仍不歸還的,應當認定為「惡意透支」。
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孫謙介紹,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條的規定,「惡意透支」屬於信用卡詐騙的犯罪行為。這次「兩高」司法解釋對「惡意透支」構成犯罪的條件作了明確的規定:
1、對「惡意透支」增加了兩個限制條件:一是發卡銀行的兩次催收;二是超過三個月沒有歸還。這裡面就排除了因為沒有收到銀行的催款通知或者其他的催款文書,而沒有按時歸還的行為,持卡人沒有接到有關通知或者文書,過了一定的期限沒有歸還的,不屬於「惡意透支」。
2、惡意透支信用卡詐騙犯罪是故意犯罪,因此在主觀上具有非法佔有的目的,這是該行為非常重要的構成要件。「非法佔有」是區分「惡意透支」和「善意透支」的一個主要界限,只有具備「以非法佔有為目的」進行透支的才屬於「惡意透支」,才構成犯罪。
這次司法解釋中對「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結合近年來的司法實踐列舉了六種情形,比如明知無法償還而大量透支的不歸還;肆意揮霍透支款不歸還;透支以後隱匿、改變通訊方式,逃避金融機構的追款等。這些情形都是「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的表現。
3、明確了「惡意透支」的數額,「惡意透支」的數額是指拒不歸還和尚未歸還的款項,不包括滯納金、復利等發卡銀行收取的費用。
4、根據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在法院未判決或者公安機關未立案之前,償還了這些透支款息的,從輕處理或者不追究刑事責任,這樣既依法追究那些「惡意透支」的詐騙行為,同時又發揮法律的警示和教育作用,盡可能地縮小刑事打擊面。
《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第一百七十七條相關規定:偽造信用卡被列為」情節嚴重「的:
偽造信用卡5張以上不滿25張;偽造的信用卡內存款余額、透支額度單獨或者合計數額在20萬元以上不滿100萬元的;偽造空白信用卡50張以上不滿250張;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條規定」情節特別嚴重「的:
偽造信用卡25張以上的;偽造的信用卡內存款余額、透支額度單獨或者合計數額在100萬元以上;偽造空白信用卡250張以上的;其他情節特別嚴重的情形。
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條第一款第三項所稱「冒用他人信用卡」的情形
拾得他人信用卡並使用的;片區他人信用卡並使用的;竊取、售賣、片區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獲取他人信用卡信息資料,並通過互聯網、通訊終端等使用的;其他冒用他人信用卡的情形。

❸ 信用卡立案標准5萬

使用偽造的信用卡、以虛假的身份證明騙領的信用卡、作廢的信用卡或者冒用他人信用卡,進行信用卡詐騙活動,數額在五千元以上不滿五萬元的,就達到信用卡詐騙罪的立案標准。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一百九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進行信用卡詐騙活動,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一)使用偽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虛假的身份證明騙領的信用卡的;

(二)使用作廢的信用卡的;

(三)冒用他人信用卡的;

(四)惡意透支的。

前款所稱惡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佔有為目的,超過規定限額或者規定期限透支,並且經發卡銀行催收後仍不歸還的行為。

盜竊信用卡並使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六條持卡人以非法佔有為目的,超過規定限額或者規定期限透支,經發卡銀行兩次有效催收後超過三個月仍不歸還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條規定的「惡意透支」。對於是否以非法佔有為目的,應當綜合持卡人信用記錄、還款能力和意願、申領和透支信用卡的狀況、透支資金的用途、透支後的表現、未按規定還款的原因等情節作出判斷。不得單純依據持卡人未按規定還款的事實認定非法佔有目的。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條第二款規定的「以非法佔有為目的」,但有證據證明持卡人確實不具有非法佔有目的的除外:(一)明知沒有還款能力而大量透支,無法歸還的;(二)使用虛假資信證明申領信用卡後透支,無法歸還的;(三)透支後通過逃匿、改變聯系方式等手段,逃避銀行催收的;(四)抽逃、轉移資金,隱匿財產,逃避還款的;(五)使用透支的資金進行犯罪活動的;(六)其他非法佔有資金,拒不歸還的情形。

第五條使用偽造的信用卡、以虛假的身份證明騙領的信用卡、作廢的信用卡或者冒用他人信用卡,進行信用卡詐騙活動,數額在五千元以上不滿五萬元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條規定的「數額較大」;數額在五萬元以上不滿五十萬元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條規定的「數額巨大」;數額在五十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條規定的「數額特別巨大」。

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條第一款第三項所稱「冒用他人信用卡」,包括以下情形:

(一)拾得他人信用卡並使用的;

(二)騙取他人信用卡並使用的;

(三)竊取、收買、騙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獲取他人信用卡信息資料,並通過互聯網、通訊終端等使用的;

(四)其他冒用他人信用卡的情形。

❹ 信用卡套現司法解釋有哪些

法律分析:信用卡套現的司法解釋:在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關於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中,信用卡套現司法解釋為:信用卡套現本質特徵就是通過欺騙方式將信用卡內的授信額度直接轉化為現金套取出來。解釋中規定,違反國家規定,使用銷售點終端機具(POS機)等方法,以虛構交易、虛開價格、現金退貨等方式向信用卡持卡人直接支付現金,情節嚴重的,應當依據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的規定,以非法經營罪處罰。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二條違反國家規定,使用銷售點終端機具(POS機)等方法,以虛構交易、虛開價格、現金退貨等方式向信用卡持卡人直接支付現金,情節嚴重的,應當依據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的規定,以非法經營罪定罪處罰。實施前款行為,數額在一百萬元以上的,或者造成金融機構資金二十萬元以上逾期未還的,或者造成金融機構經濟損失十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規定的「情節嚴重」;數額在五百萬元以上的,或者造成金融機構資金一百萬元以上逾期未還的,或者造成金融機構經濟損失五十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規定的「情節特別嚴重」。持卡人以非法佔有為目的,採用上述方式惡意透支,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條的規定,以信用卡詐騙罪定罪處罰。

❺ 信用卡欠款多少會被追究刑事責任

欠信用卡,只要你積極還款就不是惡意透支。如果一下子還不出那麼多,每個還100元甚至元,你都在積極履行還款義務。
所謂信用卡詐騙罪,重點在詐騙兩個字。只要你申請信用卡的材料真實,用卡有一段時間正常還款,不是一下卡刷空了不還,沒有逃避催收,積極與銀行溝通就不涉及詐騙也不能構成刑事案件。
銀行起訴也只屬於民事借貸糾紛。民事案件最大的懲罰就是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不可能動用刑法處罰(抓人,拘捕,坐牢都不可能)。
說白了,銀行借錢給你,也是為了賺取利潤,信用卡也是借貸的一種形式。那麼他就應對借貸的風險進行把控。用卡人造成逾期與他們審核不嚴,亂批卡也有很大的關系。
你逾期影響最大的是銀行的中高層,所以他們會想方設法的對你進行催收,甚至外包第三方進行催收,而第三方催收公司又是靠催收成功的提成吃飯的。所以他們有時候會威脅,恐嚇你或者你的家人。有時候甚至冒充國家執法機關進行催繳,遇到這種情況首先要核實來電者的身份,如果確實是國家執法機關,那麼積極配合,如果不是,那麼請忽視。同時積極與家人攤牌,溝通,以免催收人員利用家人不懂法理的心理向家人要錢。信用卡只能批給成年人,成年人就是獨立的具備承擔一切責任的自然人,債務不可能轉移給任何關系的親人。他們沒有義務幫你償還。如果家人有能力也自願幫你清償,恭喜你。那麼請振作起來,努力工作,積極生活爭取早日還他們。記住這份恩情,不要再一次辜負!
如果被起訴了,很好,說明銀行沒招了,那麼請積極應訴,開庭一定要去,陳述自己的一切能找到的銀行不對的地方!比如利息過高,下卡審核不嚴格,違約金收取不合理,並且盡可能要求銀行把之前收取的不合理違約金、利息退還。判決書下來之後,堅決提起上訴!上訴不單是爭取自己的權利,更是緩和時間,讓你有充裕的時間賺錢還債!開庭時,切忌認錯、向法院求情或者向銀行提出減免的請求,已經開庭了,法律是沒有任何情面的只有完全的理性爭辯!

最後:信用卡是一個非常完美的金融產品,一旦用上了,普通人很難停止使用。每個月銀行都可以靠信用卡從消費者、合作的POS商戶手中賺取巨大的利潤。不被信用卡困擾最好的辦法就是遠離信用卡!
有些狗律師直接就是銀行請來的水軍,畢竟只會幫著有錢的是吧。他們回答這種問題似是而非,玩字眼游戲,不用理他們。

❻ 最高法使用多人信用卡

是犯罪行為。信用卡又叫貸記卡,是由商業銀行或信用卡公司對信用合格的消費者發行的信用證明,最高人民法院規定多張信用卡透支合計超過五萬,構成信用卡詐騙罪,一人代還多人信用卡的行為也是禁止的,構成犯罪。

❼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一條復制他人信用卡、將他人信用卡信息資料寫入磁條介質、晶元或者以其他方法偽造信用卡1張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條第一款第(四)項規定的「偽造信用卡」,以偽造金融票證罪定罪處罰。

偽造空白信用卡10張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條第一款第(四)項規定的「偽造信用卡」,以偽造金融票證罪定罪處罰。

偽造信用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條規定的「情節嚴重」:

(一)偽造信用卡5張以上不滿25張的;

(二)偽造的信用卡內存款余額、透支額度單獨或者合計數額在20萬元以上不滿100萬元的;

(三)偽造空白信用卡50張以上不滿250張的;

(四)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偽造信用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條規定的「情節特別嚴重」:

(一)偽造信用卡25張以上的;

(二)偽造的信用卡內存款余額、透支額度單獨或者合計數額在100萬元以上的;

(三)偽造空白信用卡250張以上的;

(四)其他情節特別嚴重的情形。

本條所稱「信用卡內存款余額、透支額度」,以信用卡被偽造後發卡行記錄的最高存款余額、可透支額度計算。第二條明知是偽造的空白信用卡而持有、運輸10張以上不滿100張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條之一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數量較大」;非法持有他人信用卡5張以上不滿50張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條之一第一款第(二)項規定的「數量較大」。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條之一第一款規定的「數量巨大」:

(一)明知是偽造的信用卡而持有、運輸10張以上的;

(二)明知是偽造的空白信用卡而持有、運輸100張以上的;

(三)非法持有他人信用卡50張以上的;

(四)使用虛假的身份證明騙領信用卡10張以上的;

(五)出售、購買、為他人提供偽造的信用卡或者以虛假的身份證明騙領的信用卡10張以上的。

違背他人意願,使用其居民身份證、軍官證、士兵證、港澳居民往來內地通行證、台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護照等身份證明申領信用卡的,或者使用偽造、變造的身份證明申領信用卡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條之一第一款第(三)項規定的「使用虛假的身份證明騙領信用卡」。第三條竊取、收買、非法提供他人信用卡信息資料,足以偽造可進行交易的信用卡,或者足以使他人以信用卡持卡人名義進行交易,涉及信用卡1張以上不滿5張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條之一第二款的規定,以竊取、收買、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定罪處罰;涉及信用卡5張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條之一第一款規定的「數量巨大」。第四條為信用卡申請人製作、提供虛假的財產狀況、收入、職務等資信證明材料,涉及偽造、變造、買賣國家機關公文、證件、印章,或者涉及偽造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印章,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依照刑法第二百八十條的規定,分別以偽造、變造、買賣國家機關公文、證件、印章罪和偽造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印章罪定罪處罰。

承擔資產評估、驗資、驗證、會計、審計、法律服務等職責的中介組織或其人員,為信用卡申請人提供虛假的財產狀況、收入、職務等資信證明材料,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九條的規定,分別以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罪和出具證明文件重大失實罪定罪處罰。第五條使用偽造的信用卡、以虛假的身份證明騙領的信用卡、作廢的信用卡或者冒用他人信用卡,進行信用卡詐騙活動,數額在5000元以上不滿5萬元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條規定的「數額較大」;數額在5萬元以上不滿50萬元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條規定的「數額巨大」;數額在50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條規定的「數額特別巨大」。

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條第一款第(三)項所稱「冒用他人信用卡」,包括以下情形:

(一)拾得他人信用卡並使用的;

(二)騙取他人信用卡並使用的;

(三)竊取、收買、騙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獲取他人信用卡信息資料,並通過互聯網、通訊終端等使用的;

(四)其他冒用他人信用卡的情形。

❽ 我想知道關於信用卡欠款不還的相關刑法,法律法律,多少條,詳細說明

關於信用欠款不還的相關法律如下:

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如下:

第一百九十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進行信用卡詐騙活動,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一)使用偽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虛假的身份證明騙領的信用卡的;

(二)使用作廢的信用卡的;

(三)冒用他人信用卡的;

(四)惡意透支的。

前款所稱惡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佔有為目的,超過規定限額或者規定期限透支,並且經發卡銀行催收後仍不歸還的行為。

盜竊信用卡並使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2、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如下:

第六條持卡人以非法佔有為目的,超過規定限額或者規定期限透支,並且經發卡銀行兩次催收後超過3個月仍不歸還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條規定的「惡意透支」。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條第二款規定的「以非法佔有為目的」:

(一)明知沒有還款能力而大量透支,無法歸還的;

(二)肆意揮霍透支的資金,無法歸還的;

(三)透支後逃匿、改變聯系方式,逃避銀行催收的;

(四)抽逃、轉移資金,隱匿財產,逃避還款的;

(五)使用透支的資金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的;

(六)其他非法佔有資金,拒不歸還的行為。

惡意透支,數額在1萬元以上不滿10萬元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條規定的「數額較大」;數額在10萬元以上不滿100萬元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條規定的「數額巨大」;數額在100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條規定的「數額特別巨大」。

惡意透支的數額,是指在第一款規定的條件下持卡人拒不歸還的數額或者尚未歸還的數額。不包括復利、滯納金、手續費等發卡銀行收取的費用。

惡意透支應當追究刑事責任,但在公安機關立案後人民法院判決宣告前已償還全部透支款息的,可以從輕處罰,情節輕微的,可以免除處罰。惡意透支數額較大,在公安機關立案前已償還全部透支款息,情節顯著輕微的,可以依法不追究刑事責任。

(8)最高人民法院信用卡擴展閱讀

1、信用卡惡意透支行為包括兩種基本行為方式:

一是超過規定限額透支,即超過信用卡章程的規定或者發卡銀行的允許透支。

二是超過規定期限透支,即在規定的時間內沒有歸還本息。一般來說,信用卡惡意透支行為,將在發卡銀行留下不良的信用記錄, 影響 持卡人的個人信用。

2、信用卡惡意特徵如下:

(1)超出了透支限額,是否超過透支限額以信用卡帳戶余額軋差數是否超過限額為准;

(2)在規定期限內未償還透支款本息而又繼續透支的;

(3)超限額或超期透支前沒有取得 發卡行授權的許可,包括逃避授權、偽造授權和騙取授權等情形;

(4)透支人主觀上有 非法佔用發行卡資金的故意。

參考資料來源: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最高人民檢察院—《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❾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信用卡逾期未還是否違法的司法解釋

參見:

第六條 持卡人以非法佔有為目的,超過規定限額或者規定期限透版支,經發卡銀行兩次有效催收權後超過三個月仍不歸還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條規定的「惡意透支」。
對於是否以非法佔有為目的,應當綜合持卡人信用記錄、還款能力和意願、申領和透支信用卡的狀況、透支資金的用途、透支後的表現、未按規定還款的原因等情節作出判斷。不得單純依據持卡人未按規定還款的事實認定非法佔有目的。

第八條 惡意透支,數額在五萬元以上不滿五十萬元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條規定的「數額較大」;數額在五十萬元以上不滿五百萬元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條規定的「數額巨大」;數額在五百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條規定的「數額特別巨大」。
第九條 惡意透支的數額,是指公安機關刑事立案時尚未歸還的實際透支的本金數額,不包括利息、復利、滯納金、手續費等發卡銀行收取的費用。歸還或者支付的數額,應當認定為歸還實際透支的本金。

熱點內容
法治新講堂 發布:2025-02-01 19:26:37 瀏覽:156
法官法第十六條解釋 發布:2025-02-01 19:02:15 瀏覽:926
立法文案 發布:2025-02-01 18:50:31 瀏覽:232
依法治國何時提出來的 發布:2025-02-01 18:50:22 瀏覽:880
警旗司法警察 發布:2025-02-01 18:33:14 瀏覽:350
後廚人員管理規章制度 發布:2025-02-01 18:24:07 瀏覽:971
民法典美術 發布:2025-02-01 18:24:00 瀏覽:186
最高人民法院鑒定中心 發布:2025-02-01 18:23:54 瀏覽:727
浙江溫嶺律師 發布:2025-02-01 18:20:41 瀏覽:404
上海二中院姚法官 發布:2025-02-01 18:10:04 瀏覽: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