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革命司法官鍾樓
❶ 西安鼓樓上的文武盛地和聲聞於天是什麼意思啊
西安鼓樓上的文武盛地是清乾隆皇帝御筆刻書. 「鍾為文,鼓為武」鍾鼓樓晨鍾暮鼓遙相呼應的盛況。
聲聞於天是,咸寧縣李允寬書生寫. 反應鼓樓深沉的鼓聲滿城可聞的震撼。
❷ 中國第一座鍾樓是建於哪年在哪現在還在嗎那種樓有名稱嗎我說的是有指針的那種。
開封鼓樓,中國最早的鼓樓,建於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鍾樓在今天鼓樓廣場原鼓樓的那個位置上,鼓樓在「拆樓口」即今省府西街眼科醫院門前,通向迎賓路口的位置,東西對稱,在一條線上,十分 中國最早的鼓樓 開封鼓樓
威嚴、齊整。 明代後期,河南巡撫認為鍾樓、鼓樓妨礙了巡撫衙門的風水,下令將鍾、鼓二樓上的鍾與鼓互相調換,鍾樓改為鼓樓,鼓樓改為鍾樓。 在卸鍾進行互換過程中鍾紐斷了,鍾從樓上掉下來,摔個粉碎。後來將碎鐵片熔化後重新鑄了新鍾,但新鍾發音遠不如老鍾響亮。 巡撫十分氣惱,但也無可奈何,只好作罷,但從此對鍾樓不管不問,任其破損、坍塌也不加修繕。 到了清代,鍾樓已經破損、坍塌得不成樣子,康熙十年(1671年),河南巡撫郎廷相下令將鍾樓拆掉,從此開封就沒了鍾樓。拆下來的磚瓦、木料在大相國寺內建了藏經樓。 鍾樓存在的時候,那個地方叫鍾樓口,鍾樓拆掉以後,其處叫「拆樓口」(諧音錯叫為「車路口」)。 開封鼓樓一直保存了下來,但1948年6月開封第一次解放時毀於戰火,只剩下了一個基台,1976年,這棟在歷次的戰火、洪水甚至文化大革命革中屹立不倒的建築,最終不幸被拆除
❸ 刺客信條大革命司法官地區還差一個箱子在哪
我記得在附近的一個塔上的地板上,是個五芒星 然後慢慢從邊上爬上去就行了,最好過了威尼斯那關,學會超級跳
❹ 刺客信條大革命在巴黎聖母院鍾樓牆上怎麼下來
來到巴黎聖母院,我們會發現上面有2個塔挨在一起,其中有一個是我們要上去的俯瞰點位置,這時候我們不要急於求成,先從俯瞰點隔壁的塔樓上去,再沿著外圍慢慢走,這是會發現一個施工現場,我們爬上木架子跳到對面就可以順利到達俯瞰點了。
以上就是今天為大家帶來的刺客信條大革命巴黎聖母院俯瞰點上去方法介紹的全部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更多的內容請持續關注當游網,為你帶來最新最全的游戲相關內容。
兄弟你怎麼上來的就怎麼下去唄
❺ 開封的鼓樓
開封鼓樓,中國最早的鼓樓,建於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鍾樓在今天鼓樓廣場原鼓
開封鼓樓(1906年)
樓的那個位置上,鼓樓在「拆樓口」即今省府西街眼科醫院門前,通向迎賓路口的位置,東西對稱,在一條線上,十分威嚴、齊整。
明代後期,河南巡撫認為鍾樓、鼓樓妨礙了巡撫衙門的風水,下令將鍾、鼓二樓上的鍾與鼓互相調換,鍾樓改為鼓樓,鼓樓改為鍾樓。
在卸鍾進行互換過程中鍾紐斷了,鍾從樓上掉下來,摔個粉碎。後來將碎鐵片熔化後重新鑄了新鍾,但新鍾發音遠不如老鍾響亮。 巡撫十分氣惱,但也無可奈何,只好作罷,但從此對鍾樓不管不問,任其破損、坍塌也不加修繕。
到了清代,鍾樓已經破損、坍塌得不成樣子,康熙十年(1671年),河南巡撫郎廷相下令將鍾樓拆掉,從此開封就沒了鍾樓。拆下來的磚瓦、木料在大相國寺內建了藏經樓。
鍾樓存在的時候,那個地方叫鍾樓口,鍾樓拆掉以後,其處叫「拆樓口」(諧音錯叫為「車路口」)。
開封鼓樓一直保存了下來,但1948年6月開封第一次解放時毀於戰火,只剩下了一個基台,1976年,這棟在歷次的戰火、洪水甚至文化大革命革中屹立不倒的建築,最終不幸被拆除。
編輯本段文人描述
清人馮應泰寫的七言律詩《登鼓樓》:「危樓高矗壯天中,極目新城
馮玉祥時期的四面鍾
百尺雄。梁園繁華歸逝水,宋家議論散秋風。地鍾嵩岳千層翠,險亘黃河萬古虹。興廢不堪登眺感,疏砧又動夕陽紅。」「詩情」和「實情」的差別實在是太大了。這里原來並不是廣場,而是聳立著一座高大的建築物——鼓樓。據《開封勝跡志》記載,城內原有鍾、鼓二樓,東西相望,以報昏曉,相傳為宋太祖創建。在很久以前,宋代鍾、鼓二樓早已不復存在。到了明初,在宋代鍾、鼓二樓遺址上又建起了鍾、鼓二樓。
編輯本段建築地位
鍾樓、鼓樓是我國古代城市用於報時和顯示威嚴的建築物,也是我國古代城市文明的標志之一。朱元璋開國之始,擬建都開封,並已將其定名北京,接著在開封建起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座鼓樓和鍾樓。以此為先導,南京、西安、北京的鍾樓、鼓樓才陸續建起。開封鼓樓宏偉無比,只有後建的西安鍾樓才可媲美,故有「中國的鍾樓在西安,鼓樓在開封」之說。
編輯本段歷次修繕
日偽時期開封鼓樓
據王宴春先生考證,開封鼓樓建於明代洪武十二年(1379年),由河南都司都指揮
使徐司馬所築,後傾損失修,至明景泰元年(1450年)重修,因時遇久雨成災未竣。明天順五年(1461年)
再修,又因黃河決口停工。當時謠傳修鼓樓有水災之患,所以鼓樓日久不修破廢,時人稱「破鼓樓」。
明嘉靖六年(1527年),鎮守太監呂憲力排眾議,毅然重修,結果平安無事。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李自成率農民起義軍第三次攻打開封,明統治者以水代兵解圍,洪水將存在了一個多世紀的鼓樓淹廢。
清康熙元年(1662年),鼓樓又進行復建。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河南巡撫閻興邦又組織重修,時至6個月竣工,但後又遭損壞。
迨清光緒七年(1881年),河南巡撫李鶴年對鼓樓進行大修。修後的
馮玉祥時期開封鼓樓——中山圖書館
鼓樓台基
高10米,台基中間磚砌瓮門,瓮門縱貫大街,門下東西通車行人。台基北,有關帝廟一座,穿廟出向上有門,門內作磚鋪階,人可循階而上。台基上,建有一古式兩層樓,東、西出廈各3大間,上層四周布游廊欄桿。東西檐下各懸巨匾一塊,西檐下額題「聲震天中」,東檐下額題「無遠弗屆」。樓上南間架有牛皮巨鼓一面,直徑約1米,聲音深沉渾厚,能傳數十里。
辛亥革命後,鼓樓北隅建天中飯庄一座,天中飯庄與鼓樓間架有天橋,可相互通行取樂。1928年,馮玉祥二次主豫時,將第一層樓改為「中山圖書館」,上層改為「消防隊」和「新聞聯合會」,四外走廊作為火警瞭望台。樓頂中央增建一尖塔式四方樓,四面裝有巨型自動鍾,
20世紀70年代初的鼓樓台基鳥瞰
為全市報時之用。台基上西南懸掛一口火災報警大鐵鍾,據說此鍾是從曹門外「十方院」移來的。1930年前後,一樓「中山圖書館」又改為「通俗圖書館」。1948年開封第一次解放時,台基上兩層樓為炮火所焚,僅剩下一座台基。
新中國成立後,開封多次對台基加以整修,作為節日檢閱觀禮台和全市廣播宣傳中心。1976年11月,將鼓樓台基拆除辟為廣場。從此,鼓樓在開封消失了。
編輯本段絕筆之謎
原鼓樓上懸掛的「聲震天中」和「無遠弗屆」8個大字,每字約1米見方,皆為楷書,甚見筆力。其中,「聲震天中」4個大字,更為海內外書法家所稱贊,與鼓樓同享有盛名。數百年來,凡文人墨客來汴者無不到此大飽眼福,但是「聲震天中」這被譽為書法絕筆的4個大字究竟出自哪位大家之手,卻一直眾說紛紜,是古城開封一個不大不小的「懸案」。
「聲震天中」匾額上落有題款,上款為「皇清康熙廿八年歲次己巳季春吉日」,下款書「巡撫河南等處地方提督軍務兼理河南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宣鎮閻興邦立」。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開封全城覆沒在黃河水之中,鼓樓傾圮殆盡,僅存舊址。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河南巡撫閻興邦組織重修,匾額上的題款只能說明重修之事,而絕非能說明「聲震天中」是閻所書。
由於匾額上未署何人所書,自然就引出了許多傳說。按常人的邏輯,這些傳說又多在非名人身上打轉轉,因為人們猜測如果是名人所題,自然是要落上大名的。早年傳說這「聲震天中」4個驚人之筆的大字出自一獄吏之手,此人因傾盡心力,書後累病而亡。到20世紀30年代又有新的傳說,傳說劉峙主豫時期,僚下秘書寫一筆好字,因吸毒被監禁。秘書深知主子沽名釣譽,要求與主子單獨談話。秘書說:吾寫「聲震天中」4字能超過鼓樓上4字,以主席名字落款。劉峙默認,在秘書書後派人深夜將原匾額換下。後來,那個秘書羞慚自己的字不能上高,又將原匾額換上。到20世紀50年代,李村人先生著《開封名勝古跡散記》時,說這4字是杞縣秀才孟鼎所書。20世紀80年代初,據書法名人靳選先生說:這幾字相傳是其祖上靳標崧所書。據孔憲易老先生說:這4字出於邑人袁舜裔之手,乾隆遊河南來開封,曾看此匾額,並說在縣志上有記載。
原鼓樓上方巨匾「聲震天中」出自誰手及其下落,一直眾說紛紜,成一「懸案」。直到近幾年才有了答案。據說,早在20世紀30年代初期,修繕鼓樓時,將「聲震天中」匾卸下,其字氣勢雄渾,結構神韻俱佳,歷來使書人贊嘆,令開封人自豪。當時,許多人圍觀欣賞,有人請北書店街的中原照相館照了一張像片,兩天之後牌匾又裝回到鼓樓上。後來,鼓樓及牌匾均毀於戰火,這唯一留下來的一張底片保存在蒿國全先生的家裡。多年來,蒿先生精心珍存,每當有愛好書法的朋友到家中玩時,也只是讓他們看一看底片,從未洗印。現在,這唯一的底片已由蒿先生專程捐給中國翰園。公濤先生親自指定沖洗、放大、鐫刻成碑,立於中國翰園之中,使「聲震天中」重放異彩。
編輯本段尋找鍾樓
開封人對鼓樓比較熟悉,但對鍾樓卻較為陌生,因鍾樓拆毀已有300多年了。開封鍾樓哪裡去了?鍾樓是怎樣「銷聲匿跡」的呢?
開封的鍾樓建於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比鼓樓晚建1年。作為報時的公共設施,鍾樓一般都建在城市的中心位置。而當時開封城的鍾樓、鼓樓位置與古制卻相反,鼓樓建在城池中心,鍾樓卻建在偏側。據說當時的河南某巡撫因患病,懷疑自己的病因是鍾樓所處的風水地勢所引起的,故此,他下令將鍾樓、鼓樓對換,以後鼓樓便位於城中心,鍾樓則偏於西側。後來,開封鍾樓哪裡去了?在過去的歲月里曾有不少的傳說。其中一種傳說是:晚清時期,有一巡撫到開封任職,上任後卻不理政事,經常和一幫人通宵達旦地尋歡作樂。早上,洪亮的鍾聲經常驚醒剛入睡的巡撫大人。他大為惱火,叫來師爺下令道,以後早上不準再撞鍾。師爺為難地說:「晨鍾暮鼓這是開封城多年的規矩,不好改呀。」「不好改,惹我惱了,把鍾樓給拆了。」師爺不愧為高參,馬上順著說:「想拆鍾樓好辦,但要叫眾百姓心服、口服,並贊成擁護。」師爺說著便獻上妙計。
兩天後,巡撫大人召見城內一些德高望重的老人們,他講道,最近,有人報告說鍾樓年久失修,恐怕雨季到來下雨倒塌,傷及路人,特暫時關閉鍾樓,拆掉重建,不知眾位意見如何?
老人們聽後道,感謝大人為民著想,為地方造福,但是拆鍾樓再重修,銀兩出自何處?巡撫道,國庫存銀不多,但可拿出一些,本人俸祿全部獻出,也望全城父老捐助一點。眾老聽完後深受感動,齊聲說,大人為百姓造福,我們贊成,不足銀兩,由全城百姓募捐。
不久,開始拆鍾樓,建著慢拆時快,只幾天,開封城中的鍾樓就被拆除了。以後,官府年年催要捐助修鍾樓的銀兩,但只見收錢卻不見鍾樓動工的跡象。不久,該巡撫升遷到外省,帶著眾百姓捐助的銀子,溜之乎也。古城眾百姓得知後,痛恨萬分,便將鍾樓拆除後的遺址叫為「拆樓口」,以後時間長了,訛傳為「車路口」(在今省府西街勝利市場一帶)。
鍾樓拆除的情況據有關史料記載是: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黃河決口,洪水淹城後,鍾樓台基被淤於地下一部分,樓也大損。待到康熙十年(1671年),巡撫郎廷相看鍾樓損壞,樓下門洞也無法通行,下令將鍾樓拆除,所得建築材料全部搬運到大相國寺,用於藏經樓的修建。從此,鍾樓從古城消失了。
❻ 刺客信條大革命 第一個土星謎語 怎麼過
呃…不是什麼正義和法律在我左右!在司法宮附近…然後一視同仁說明是時間…就在司法宮東北角的石英鍾樓位置呀!
❼ 廣州有哪些革命遺跡或者歷史名勝
1、中山紀念堂
奉化總理紀念堂前身為中山紀念堂。奉化老城北部的錦屏山,宋代起即為民眾踏青優游之地。1925年3月孫中山先生逝世後,原有的錦屏山宋家坪公園改建為中山公園,並著手增建中山紀念堂、縣立圖書館(後稱中正圖書館)等公共建築。
「無論是破土動工,還是落成,奉化中山紀念堂都堪稱第一。」裘國松在1994年出版的《奉化市志》中找到了依據,「1934年1月由陳布雷堂兄、近代寧波文化名人陳訓正撰寫的《奉化中山公園記》,明確記載奉化中山紀念堂是在1925年6月,也就是孫中山辭世滿百日的時候動工興建的,並歷經三個寒暑於1928年落成」。
❽ 結合法國大革命論述盧梭的人民主權思想為什麼導致多數人的暴政
盧梭,這個有著裸露癖的思想家自稱是「人類的朋友」,但是卻沒有哪個人類比他更加忘恩負義。他的情婦華倫夫人至少救援過他四次,但是當華倫夫人落魄的時候,他卻對她的求助置之不理,聽任她貧病而死。
盧梭自稱「沒有一個父親會比我更加慈愛」,但他又把自己的5個親生孩子送進育嬰堂。
上世紀二十年代後期,從美國回國不久的梁實秋發表了《盧梭論女子教育》。梁文對盧梭有些小小不恭,觸動了魯迅的敏感神經,惹得他勃然大怒,亦寫了《盧梭與胃口》的雜文。從而,掀起一場論戰。
在上海,坐在洋房裡的魯迅,抽著莫合煙,吃著菜合子,還有一間安靜書房供他寫作。而他所尊崇的思想先驅、那位寫了《懺悔錄》的法國人盧梭,就沒有他那麼幸運了……
一七六一年,盧梭五十歲時,出版商邀他寫一部自傳。毫無疑問,那對當時譽滿巴黎的盧梭來說,是適宜的。但盧梭拒絕了。不久,他的《愛彌兒》出版後,他卻遭到了幾乎整個歐洲的討伐,四處流亡。他不得不考慮寫一部自傳,為自己辯解。他在《懺悔錄》開篇時寫下:不管末日審判的號角什麼時候吹響,我都敢拿著這本書走到至高無上的審判者面前,果敢地大聲說,「請看,這就是我所做過的,這就是我所想過的,我當時就是那樣的人……」
盧梭出身平民家庭,經歷了流浪兒、鍾表修理匠、音樂教師、文員等生涯,通過自學和個人奮斗,終於成為知識界巨子。他創作了多部歌劇,出版了《新愛洛伊絲》和《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社會契約論》等文學著作和政治思想論著。盧梭主張「主權在民」,「國家應由社會契約決定」。他的民權思想體現了「法」的精神,成為後來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思想啟蒙。在巴黎楓丹白露皇宮演出的盧梭的歌劇《鄉村卜師》,收獲滿堂盛譽。以至國王也整日痴痴迷迷地在皇宮里,用他那不著調的嗓音,哼唱著歌劇中的歌曲,「我失去了我的忠僕,我失去了我的全部幸福……」一時間,盧梭成了巴黎的寵兒,貴族們都以邀請盧梭喝下午茶為榮耀。盧梭似乎也迷失了,忙於趕赴各位貴族王公和夫人、小姐們的沙龍,游戲其間。
上帝給了盧梭一雙勘破世間風雲的銳目,卻沒有給他一雙看清愛情風月的慧眼。他曾迷失於多位女人。在結束與華倫夫人的畸戀後,他遇上了戴萊絲,一位文化不高卻極淳樸的女僕。僅是教會戴萊絲看懂鍾樓的大鍾,就花了盧梭不少時間。在向她聲明「不會娶她,也絕不會拋棄她」後,盧梭與她同居了。他們先後有過五個孩子,都讓盧梭送到了育嬰堂。盧梭的所謂理由卻是,私生子無法得到社會承認和良好教育。戴萊絲生生死死地追隨著他,沒有名份地與他同居生活了二十五年。
就在《鄉村卜師》轟動巴黎時,盧梭接到傳報,明日,國王要在皇宮接見他,還要給他一份不菲的終身年金。那天夜裡,盧梭失眠了。去?還是不去?若得到那份終身年金,戴萊絲可一生無憂;可是,盧梭也會因此失去思想的自由。終是拿定主意,盧梭以身體不適,謝絕了覲見。第二天清晨,乘坐著馬車,他帶著戴萊絲離開了巴黎。
他住在巴黎郊外鄉間的「退隱廬」。他喜愛大自然,喜愛那兒的草地、湖泊和森林。白天,明媚的陽光照在草地上,草地上開放著紫羅蘭、迎春花和五顏六色的太陽花;夜裡,森林有夜鶯在歌唱。居「退隱廬」,靜靜地思索、寫作。
盧梭的兒童教育文學專著《愛彌兒》出版後,情勢突變。大理院下令焚燒那本觸犯封建秩序的作品,還要逮捕作者。盧梭倉皇出逃,先是避難於日內瓦。不久,日內瓦也驅逐他,他又去了普魯士屬地。那時,流傳一本《公民們的感情》的小冊子,對盧梭與華倫夫人畸戀、與戴萊絲同居、棄嬰等,進行人格攻擊。小冊子竟來至盧梭的原友人,著名的「網路全書」派,一個個聞名遐邇的名字,伏爾泰、狄德羅……在人們的眼中,盧梭成了「異教徒」、「瘋子」。他的生命再次受到威脅。有人叫嚷要在他背後開槍,殺了那「野蠻人」。一天夜裡,盧梭租住的房屋遭到暴雨般的磚石襲擊,他和戴萊絲躲在牆角,不敢出屋。第二天一早,房屋主人驚呼,「天啊!這簡直成了一座採石場。」當地官員也對盧梭說,無法保證他的安全。盧梭再次流亡於他本不願意去的英國,開始斷斷續續地寫作他的《懺悔錄》。六年後,大理院解除了對他的通牒,他才回到他熱愛的祖國――法國。
一七六八年,盧梭與戴萊絲在巴黎結婚。那年,盧梭五十六歲,戴萊絲已是四十六歲的中年婦人。教堂里,神父宣布他們結為正式夫妻,盧梭擁著已然微微發胖的戴萊絲,將親吻輕輕印上她的前額。一行清淚從戴萊絲有些滄桑的臉上緩緩滑落,她終於得到了她應有的尊稱――盧梭夫人。那時,盧梭才明了,他對眼前那位忠貞女子的摯愛,遠勝於天下芸芸美婦。
盧梭死後十一年,法國爆發了1789年資產階級革命。羅伯斯比爾們從盧梭那兒找到了銳利的思想武器,斗敗了國王軍隊的火槍。民眾暴動,攻佔巴士底獄,把路易十六國王押上斷頭台,建立資產階級的統治。在革命高潮中,巴黎舉行了一次隆重的儀式,把一個遺體移葬到偉人公墓。那就是《懺悔錄》中的「我」。巴黎議會廳內,盧梭的半身塑像,與華盛頓、富蘭克林等偉人塑像一道陳列。生前凄苦的盧梭,死後,極盡哀榮。
世事匆匆,百年飛度,回望盧梭,依舊景仰。在一些人眼裡那閃著眩目寶光的國王恩賜,盧梭輕輕一諾,棄之而去,為的只是思想的自由。現今,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斥著聲光色電的時代,各色物慾、情慾誘惑,讓我們眼花繚亂。為達種種欲求,我們爬山涉水,身心疲憊。其實,我們生活所需的並不多,日食三餐,夜眠一宿。累了,卧下;醒來,舒眉。
法國大革命時,法國人口才 2000多萬,比今天的上海多一些,即使到了1962年,法國的人口也才4千多萬,而中國今天已是一個13億人口的大國,如果像法國這樣折騰的話,內亂不說,全世界都受不了。
西歐本身的人口變動。七~八世紀,就是中世紀黑暗期~商業復興之前,中歐人口急速上升;中世紀人口的另一個迅速增長階段為十~十二世紀。
以法國為例:前一期人口從三百萬上升到六百萬,後一期則從一千萬上漲到一千九百萬
中世紀中期、法國農業、手工業、商業有所發展。人口逐漸增長,至14世紀20年代,約達1600萬
在歐洲歷史上,法國長期一直是除哈布斯堡帝國之外人口最多的國家。它使法國贏得了戰略優勢。在19世紀以前,法國的人口增長速度在歐洲長期名列前茅。法國人口在1715年至1789年間從1800萬增長到2600萬。在此期間,路易十四的武功、拿破崙的霸業,至今仍引人驚嘆。然而,這一優勢在19世紀中葉以後開始削弱。法國是歐洲最早開始實行節制生育的國家。法國人口增長到19世紀已經放緩。1800年,法國共有2700萬居民,人口居全歐之首,占歐洲總人口的15.7%;但是到1850年時,這一比例下降為13.3%;1900年更下降為9.7%。
在法國人口增長速度放緩的同時,歐洲其他一些大國特別是德國的人口卻在迅速增長。德國的前身——普魯士王國,在拿破崙戰爭時代人口不到1000萬;而到了1870年,統一後的德國人口達到 4000萬;再到1914年,德國的人口增至6500萬。19世紀60年代末,德國20至34歲的青年男性比例只是稍稍超出法國,然而到1910年,德國人已經把這優勢增大到了1.6:1;到1939年,德國在年齡上適於從軍的人數已相當於法國的兩倍多
拿破崙時代人口2600萬,軍隊42萬
中世紀法國為例:前一期人口從三百萬上升到六百萬,後一期則從一千萬上漲到一千九百萬
可耕種土地面積全部相等,當然會互相殘殺
❾ 正定開元寺鍾樓的考證之謎
為了解開當地流傳的「鍾墜樓毀」之謎吧,中國當代數學泰斗華羅庚教授,1952年春偕兩名外國數學家專程來正定查看鍾樓,每天早到晚歸,滾得渾身泥土,歷時八天多,從幾何力學角度也沒計算出樓的受力結構和鍾的掛法之間的關系。華羅庚先生感慨萬千,激動地說:「這個鍾再重一點也不行,再輕一點也不行;這個樓的木質結構、長短粗細、輻射方向再差一點也不行。這樣建起來,這樣掛上去,恰巧鍾的重量就一點也沒有了,但它結實得好像打上一個非常奇妙的釘子。」華羅庚先生那時說,這是一道世界建築史上、世界數學史上,至今未被後人算清揭示出來的數學幾何力學題。又過了五十年,這道樓與鍾之間存在的力學結構數學題仍無人破解。
1933年春四月,中國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教授,冒著兵荒馬亂的危險,考察了正定的古建築,他稱鍾樓是他此行的意外收獲。「文化大革命」開始以後的1966年,受到批判的梁思成先生還十分關心鍾樓的保護,他於5月16日上午急電正定文保所,讓把鍾樓的唐代板門拆下來保護好。
鍾樓的始建年代未發現確切記載,但從建築結構用材及製作手法分析,當為晚唐遺物。明、清均進行過修繕,1988年鍾樓被列為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0年進行落架復原性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