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訴對法官的影響
㈠ 為什麼一個案件產生抗訴,對審判法官不利
抗訴是檢察院對抗法院,產生抗訴一是審判程序不對,二是運用法律不對,三是證據材料不回全,四是裁判失衡。這些答情況任何一項落實都會把案件退回或重新審判,當然對法官不利,換句話說是增加了法官的工作量,但不會承擔什麼責任。
㈡ 民事抗訴一旦成立對當事法官有影響嗎
當事人不服判決上訴是其合法權利,對原審法官沒有任何影響。
上訴,是指專當事人對人屬民法院所作的尚未發生法律效力的一審判決、裁定或評審決定,在法定期限內,依法聲明不服,提請上一級人民法院重新審判的活動。
法律條件:
1、必須有合格上訴人和被上訴人
2、必須是依法允許上訴的判決裁定
3、符合法定的上訴期限。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四條,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㈢ 民事抗訴一旦成立對當事法官有影響嗎
民事抗訴一旦成立,那麼對當事的法官肯定會有影響的,首先他的聲譽就會受到影響,其次他的資質就會被人產生懷疑。
㈣ 檢察院抗訴對法院判決有什麼影響
法律分析:檢察院抗訴對法院判決的影響如下:1、嚴重損害了司法權威。無限制的低劣的抗訴不僅難以保證抗訴的質量,也嚴重損害了檢察機關的形象,同時也損害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2、抗訴對法官有影響的。法院系統上下級之間是監督關系。下級法院的法官一般比較反感抗訴案件,因為直接影響個人工作年度內的考評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六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不服第一審判決的上訴、抗訴案件,經過審理後,應當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
(一)原判決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正確、量刑適當的,應當裁定駁回上訴或者抗訴,維持原判;
(二)原判決認定事實沒有錯誤,但適用法律有錯誤,或者量刑不當的,應當改判;
(三)原判決事實不清楚或者證據不足的,可以在查清事實後改判;也可以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
原審人民法院對於依照前款第三項規定發回重新審判的案件作出判決後,被告人提出上訴或者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的,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作出判決或者裁定,不得再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
㈤ 抗訴對法官有影響嗎
有影響的。
法院系統上下級之間是監督關系。下級法院的法官對抗訴案件肯定是不高興的,因為直接影響都他個人工作年度內的考評的。上一級法院的法官肯定是喜歡抗訴案件的。因為抗訴案件對他個人的考評只會是有利無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