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英國法官判決

英國法官判決

發布時間: 2022-06-14 09:50:56

Ⅰ 怎麼看待英國最高法院11名法官一致判定,約翰遜關閉議會違法呢

這事表明政府首腦和國會之間的激烈斗爭漸趨白熱化,反映了英國政壇內部在脫歐問題上的深刻矛盾,這恐將使得英國的脫歐之路變得更為困難。

8月末,英國首相約翰遜提出讓議會於9月10日休會直至10月14日的請求,並得到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批准。這樣一來,在最後脫歐期限間,議員們議事時間大為減少,首相推行自己的政策議會干預的可能性變小。

目前,英國政壇發生的這件事情,對英國脫歐的進程會產生何種影響還不清楚。無非以下四種情況:約翰遜辭職,延期脫歐,達成脫歐協議,或無協議脫歐。究竟情況如何,讓我們拭目以待。

Ⅱ 英國一男子送妻子看病超速,法官為什麼判緩刑二十年

是美國發生的事情,而不是英國,也不是判緩刑二十年,而是法官判他緩刑,而且同意他20年之後再來報道執行懲罰。對於這起事故,盡管最終結果是老人超加速,但法官的判決也很人性化。許多人還羨慕老人和妻子之間的甜蜜愛情,非常感人。下面我們可以看一下事情具體情況。

總結;在本案的審判中,卡普里奧認為厄普頓年紀太大,因為照顧自己的妻子犯錯,他是一個負責任的丈夫,因此被判緩刑,許多網友稱贊這種做法,並說法官可愛幽默,使法庭充滿了人情味。實際上,卡普里奧法官在當地非常受歡迎。

Ⅲ 英國法院判定英軍在伊戰中違反《日內瓦公約》是真的嗎

倫敦12月15日消息,英國高等法院14日判定,英軍在伊拉克戰爭期間存在無端逮捕和虐待伊拉克民眾的行為,違反了《日內瓦公約》相關規定。

英國在從伊拉克撤軍後成立了「伊拉克歷史問題指控處理團隊」,調查伊拉克平民對駐伊英軍2003年到2009年期間在伊違反人權行為的指控。截至2016年年底,有300多起案件達成和解,英國防部為在伊拉克遭受虐待的戰時平民支付賠償金總額超過2000萬英鎊。

Ⅳ 為什麼在英國法庭,法官宣判死刑的時候要蒙上黑紗

一般只有英美法國家死刑宣判才這樣

表示法律的尊嚴.

就像中國古代審完定罪再拋一隻令箭一樣.

法官在宣判囚犯死刑前戴上黑紗,以示默哀。

Ⅳ 英美法系中法官在庭審中扮演的角色

  1. 英美法系尊崇的是判例法,「法官造法」。在英美,如果發生了案件,是參考從前版的判例權來判的,除此之外法官也可以考慮用成文法來判。法官做出的判決具有與國家法律一樣的強制適用效力,可以同國家法律一樣作為審理案件的標准和依據。

  2. 不同於大陸法系法官主動參與案件追查的」糾問者「角色,在英美法系法官扮演的是一個消極中立的角色,不參與辯論。(有點像主持人,下面管下面辯,陪審團管陪審團議,法官主持次序,最後宣讀下判決書)。但是從法律淵源、司法體制與法官或法院的司法權威來看,英美法系都是超過大陸法系的。

  3. 在英美法系中,英美有點不同。如果法官認為陪審團的合議結果無法讓自己接受,不符合法律,那麼在英國通常法官會自行判決,而在美國則通常是尊重陪審團的意見。(雖然在很多州法官有不理睬陪審團結果的權利。)

Ⅵ 英國的司法先例如何影響法官以後的判決

一般而言,英國判例法由法院的判決所創立,一經創立,便對法院以後的判決形成拘束力,這是對英國判例法規則的總體描述。


一、司法判例的創立和適用主要取決於以下兩個因素

(1) 只有上級法院的司法判決才能創立為有拘束力的先例。

下級法院的司法判決,如治安法院[Magistrates'Court]和郡法院[County Court]的司法判決則不能成為任何形式的、具有拘束力的司法先例。

(2) 只有在重要事實[material facts)相類似的情況下,才能適用司法判例。

在英國判例法中,判決主要分為"判決理由"[ratio decidendi]和"附帶說明"[obiter dicta]兩大部分。其中,判決根據是判例的核心部分,它賦予某判決以拘束的效力。而"附帶說明"部分雖然對以後法院的判決有參考價值。但卻不具有拘束力,因而處於相對次要的地位。

二、英國判例法主要通過以下方式加以實現:

1.上議院(最高法院)[The House of ords]的裁決對所有下級法院均有拘束力,而且,一般說來,上議院(最高法院)也受自身裁決的拘束。英國上議院(最高法院)是英國最高審判和上訴機關,所有下級法院都必須嚴格遵循其所作出的裁決。

2.上訴法院[Appeal Courts)在英國法院體系中位居上議院(最高法院)之下。上訴法院的司法判決除拘束所有的下級法院之外,一般也拘束本法院,除非其司法判決和上議院或者樞密院司法委員會的裁決相沖突。

3.高等法院 [High Court of ustice)由數個分庭組成,各個分庭的判決對所有下級法院形成拘束。但是,高等法院分庭的判決對其他分庭則不構成拘束,但有相當的參考價值。

三、英國判例法中的"判例規避"

但時代在變化,有的司法判例會過時,甚至暴露出其荒誕不經之處。在司法實踐中,英國法官在創設司法判例的同時,也在創設規避判例的規則。這些規則主要包括:

(1) 區別前後案件[distinguish]。這種規則的要旨是,盡量找出目前案件與包含司法判例之先前案件之間在事實-上的差異,從而規避判例的適用。英國判例法有一條基本規則,即只有當前後兩案在事實上類似時,才能適用先前的判例。因此,只要找出差異,甚至是細微的差異也可能達到規避判例的目的。

(2) 指出判例根據[ratio]的模糊或不明之處,進而拒絕遵循先例,以規避判例對目前案件的適用,並對模糊或不明之處進行澄清,或者給予新的解釋,賦予其新的含義,引出新的法律規則。

(3) 宣布先例與"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沖突",從而規避判例的適用。

(4) 宣布先例的原則或者判例依據過於"寬泛",或者將判例依據之一部分視作"附帶說明",從而規避判例的適用。因為,依照嚴格的判例法規則,只有"判決根據"[ratio]才是判例具有拘束力的依據,而"附帶說明"則不對法院產生任何實質性的拘束力。

(5) 因同級法院的判例互相沖突而選擇合適的判例加以適用,從而規避不當判例的適用。一般而言,同級法院的判例之間發生沖突,法官可以根據"後法優於先法"的原則,選擇適用後一先例,以規避適用另外的先例,即用後一判例規避適用另外的判例。

(6) 因原有先例被制定法所推翻而不再適用該先例。

Ⅶ 英國法官裁定稱男性禿頭構成騷擾,這一判決合理嗎

我個人認為這一判決不合理,因為我實在想不到禿頭怎麼會影響到異性了?而且有一些天生禿頭的人怎麼辦?難不成他們不能上街嗎?這個判決就是在瞎扯!

總的來說,這個判決在我看來,是極其離譜的,因為禿頭並不會影響到他人的正常生活,能影響到他人正常生活的是人的行為,而不是人的自身。

Ⅷ 英國法院判決書在國內有效嗎

英國法院判決書在國內沒有法律效力,必須經過中駐英使館認證後才能在國內使用。
辦理流程:1、英國律師公證 2、英國外交部認證 3、中駐英使館認證

Ⅸ 英國審判權和執行權是怎樣分離的

審判權和執行權如何分離是當前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從英國的做法看,審判權和執行權相分離的體制是在司法「大部制」的基礎上構建的。

法院的運作需要司法行政的支持。在不少國家,法院的司法行政工作是由司法行政部門負責的,包括法院裁判的執行權也是由司法行政部門行使的,執行員是司法行政人員。為了便於管理,有些國家乾脆就在司法行政部門下面設立一個機構,專門負責法院的司法管理和執行工作,這樣就形成了「大部制」的司法行政部門。英國的法院管理體制就是典型的一例。

英國法院是由一個個彼此獨立的法官組成的裁判機構,不是我們概念中的「工作單位」。為法院(法官)提供行政支持的是英國司法部下屬的行政機構――法院事務管理局。從法院事務管理局的工作目標看,主要包括:為法院(法官)獨立審判提供支持、成為優秀的用人單位、建立一個公正、高效的現代司法系統以回應社會對司法的需求,還包括:以最小的成本實現最大的價值、不斷提高工作的質量和效率、與其它司法機構合作為地方社區提供良好的服務,以及增強公眾對司法的信心。所以,法院不是「用人單位」,法院事務管理局才是「用人單位」,但它只是法院工作人員(法院官員和職員)的工作單位,不是法官的「工作單位」。法官是組成法院的獨立的法律職業人,而法院官員和職員則不是獨立的法律職業人。

法院官員和職員是司法行政人員,是英國政府的公務員(civil servant)。執行員屬於法院官員和職員。以利物浦郡法院為例,該院只有10多位地區法官,但為法院(法官)提供行政支持的法院辦事處(法院事務管理局的基層單位)則有120多位法院官員和職員。該辦事處下設立案、案件管理、執行,以及行政事務等七個部門。工作層面上,法官與法院官員是「合作」(collaborative)關系。按照法院官員的話說,「我們與法官們緊密合作」(working closely with the judiciary),按照法官的話說,「他們(指法院官員)讓我們保持忙碌狀態」(they keep us busy)。這是法官與法院官員工作關系的真實寫照。

這樣一種司法審判和司法行政事務分類管理的體制,有利於法官擺脫行政事務的煩繞,集中精力辦好案件,也有利於司法行政部門整合行政資源,破解「執行難」。那麼,我們能否借鑒這樣的管理體制,把法院的司法行政事務劃歸司法行政部門,由司法行政部門成立一個法院事務管理局,專門負責法院的司法管理,行使法院裁判的執行權?這需要結合我國國情進行研究,不是本文所要論述的內容。本文只是想強調,英國法院事務管理局及其執行員行使的執行權僅是動產扣押、強遷和強制交付等行政性的權力,這僅僅是判決執行的一部分,不是判決執行的全部。從我國法院執行機構目前承擔的業務看,若要把執行劃歸司法行政部門,要注意防止把應該由法官負責的業務也劃了出去,因為執行中有很多重要的業務都是法官的職能范圍。

對於法院判決的執行,不少人存有誤解,誤以為判決是法官的事,執行是執行員的事,他們不知道判決的執行很復雜,很多事情屬於法官的職能。以執行工作中較為常見的房屋處理為例。2007年筆者在英國利物浦大學法學院讀書期間,有老師知道我在中國上海法院當法官,便問我是民事法官還是刑事法官,我說我是執行法官。他有點納悶,旁邊的中國同學解釋說,與警察的工作差不多。我當即糾正了同學的說法,並舉個例子對那老師說,債權人取得勝訴判決後,要求拍賣、變賣債務人的住房以清償債務,這時,我必須結合該住房是否還住有債務人的配偶及未成年子女,拍賣、變賣後會不會造成他們無家可歸等因素,依法決定是否准予債權人的請求。那老師聽了後頻頻點頭,說,這在英國也是由法官決定的,而且是英國法官審判中面臨的一大難題。

事實上,在英國,對房屋等不動產的執行,是由法官處理的,與執行員沒有直接關系。按照不動產強制抵押制度,債權人拿到勝訴判決後,如果債務人擁有房屋,債權人可以使用「押記令」(Charging order)這一方法執行。所謂「押記令」,實際上是由法官做出的一個裁定。即,由債權人向法院提出申請,由法官裁定在債務人房屋上強制設定抵押,等日後出售時優先受償。如果債權人不願意等,想盡早收回債款,那可以在強制設定抵押後向法院提起一個「出售之訴」,請求法官做出一個「出售令」,准予其出售該房屋,用所得價款清償債務及執行費用。所以,如果我們簡單地把我們現在在做的執行業務劃歸司法行政部門,就會把應當由法官做的事情也劃了出去。那麼,執行中到底哪些事情可以劃給司法行政部門呢?

從英國的情況看,由司法行政部門負責的執行業務主要是動產扣押。也就是說,當事人拿到勝訴判決後,如果債務人擁有車輛、機器設備等動產,債權人可以使用「動產扣押令狀」這一方法執行。即,由債權人向法院提出申請,請求簽發「動產扣押令狀」給執行員,指令執行員上門追收,如債務人拒不償還,可扣押債務人擁有的動產變賣、拍賣(Seizure and Sale of goods),以清償債權人債款及執行費用。

需要強調的是,即使在動產扣押程序中,法官也承擔著決定性的職能。例如,對於已超過6年的判決,或者涉及案件當事人變更等情況的,債權人向法院申請「動產扣押令狀」前必須首先取得法官的許可。對於動產扣押中的暫緩、中止、變賣等重大事項,也是由法官決定的。此外,執行員在動產扣押過程中碰到的其他執行異議也都是由法官裁定的。如,執行員上門執行時債務人拒不開門,是否授權執行員強行入內也需要法官決定。所以,在對動產的執行中,法官的職能也是決定性,執行員的工作僅是執行命令而已。

因此,英國法官與執行員的分工比較明確,什麼事情該由法官做,什麼事情該由執行員做,不僅有制度保障,而且還有程序規制,由司法行政部門負責的僅僅是執行員該做的事情。我國沒有有區別地建立動產扣押和不動產強制抵押制度,法官與執行員的分工不是很明確,實踐中應該由執行員完成的工作都是由法官兼帶完成的,雖然人民法院組織法上有執行員的規定,但法院人事管理上基本沒有形成執行員序列,由此形成了頗具特色的執行法官制度。所以,若要結合司法「大部制」改革,把執行劃出法院,首先需要理清法官與執行員的職能。那麼,把動產扣押業務劃歸司法行政部門到底有何好處呢?對此,筆者在《英國強制執行法》中已作詳細論述。

從英國的情況看,主要在於在執行員的管理體制上可以靈活點。英國現在的模式是雙軌制,既有司法行政性質的郡法院執行員,又有類似於律師業「市場化」運作的有規制的高等法院執行官。在郡法院和高等法院管轄的劃分上,標的大於5000英鎊的由高等法院執行官執行,標的小於600英鎊的郡法院判決和郡法院判決的消費信貸案件由郡法院執行員執行。標的介於兩者之間的,由債權人選擇。當然,這里僅是指動產扣押案件(上文已說過,不動產強制抵押案件是由法官處理)。「市場化」運作模式的執行員的收入與執行效果是掛鉤的,執行效率高、效果好,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高等法院執行官執行。不少人建議將二種體制合二為一,統一採用「市場化」的運行體制,但考慮到小標的案件往往涉及弱勢群體權益;消費信貸案件,如車貸、信用卡等案件,往往涉及消費者的權益,在當事人雙方實力懸殊的情況下,需要更多的公共權力進行平衡,所以該方案始終沒有採納。

所以,如果將動產扣押業務劃歸司法行政部門後,有律師事務所主任提出申請,法院(法官)和司法行政機關依申請頒發執照授權其通過動產扣押的方式追收法院判決確定的債務,這位主任就相當於英國的高等法院執行官。按照英國的做法,他可以自由僱傭執行人員。當他收到法院的「動產扣押令狀」後,可以依令狀上門追收債務,如債務人拒不支付,可以扣押其財物(動產)拍賣、變賣以清償債務及執行費用,這就把原本由公務員承擔的動產扣押業務轉化成了法律服務業的組成部分。

當然,引進市場機制,打破壟斷,會提高執行效率,但如何防止亂收費等執行亂問題也是個難題。限於篇幅,本文不再展開。總之,法律是地方性知識,各國的模式是各國國情的選擇,有長處,也有不足,審判權和執行權到底如何分離,分離後執行權力的運行機制如何,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

Ⅹ 英美法法律判決拘束原則

由於英美法系是以判例法為主的,所以其法院對案件的判決對以後的審判就具有一定約束力。法律判決約束原則一般是指某一法院的判決,或者是一個判決所含有的法律原則或規則,對其他法院(或甚至對本院)以後的審判具有作為前例的約束力或說服力。
一般來講英國在這個方面更為嚴格一點,英國的司法先例卻是-種有直接拘束力的法律,也就是說,對於司法先例,法官在審案時不只是參考和可以遵循,而是必須遵循;先例不只是示範的模式,而是對後來案件具有拘束力的判例。

而美國就要寬松一點,這是因為在美國明顯存在著英國普通法和法典編纂的兩種傾向。19世紀中期在紐約州圍繞法典編纂所展開的激烈爭論就集中體現了英國法與大陸法傳統之間的沖突。當時,紐約州憲法規定要起草"成文的、系統的法典"。律師菲爾德作為法典編纂派的代表,堅決主張法典編纂,認為法典能使法律具有固定性、確定性和可預測性,反對法官像英國那樣成為立法者。美國律師公會會長卡特則領導了反對法典編纂的一派,他認為,調整人們行為的規則來自習慣,判例只表明公眾對社會習慣的認可,因而法官只是發現法律而不是立法,相反,法典編纂會妨礙法律的成長。這兩種傾向的斗爭,以普通怯傳統-方取得而而告終,美國在整體上確立了普通怯傳統(除路易斯安納州)。 美國雖以判例法為基礎,但建國初期就顯示出比英國更加重視制定法的傾向,在後來的發展中也出現過歐陸式法典或法規取代判例法的傾向。19世紀末以來,美國的制定法遠比英國多得多,作用也越來越重要。雖然,美國全盤繼承了英國的普通法傳統,但美國對待判例法的態度與英國並不完全相同。在美國,盡管某-轄區內的下級法院認為要受上級法院或最高法院判例的約束,但各州的最高法院和聯邦最高法院對於早期有錯誤的判例,或過時的判例,均採取了比英國法院較為靈活的態度,認為法官可以背離或者推翻講判例。甚至美國的各中級上訴法院大多也行使這樣的權力。它們主要以理由不充分、先前法院對判決的誤解以及與新建立的社會倫理道德觀不符等理由,大膽推翻不適當的先例。同時,各級法院的法官,對忽視約束性的先例,普遍擁有較廣泛的權力。
但在事實上,美國的法官基本上還是"遵循先例"的。美國極其明智地借鑒來法典化的優點,利用成文憲法來限制"遵循先例"的例外情況。也就是說,無論是聯邦法院的法官,還是州法院的法官,在作出背離"先例"的判決時必須以憲法為最終依據,若違反憲法,將會被聯邦最高法院撤銷。另外,聯邦最高法院還擁有對憲法的解釋權,這樣也就確立了聯邦最高法院監督下級法院"遵循先例"的權威性,從而使判例法能在美國以一種不同於英國的特色良好地發揮作用。

熱點內容
河南電視台法治頻道記者 發布:2025-02-01 10:51:14 瀏覽:82
猇亭區法院 發布:2025-02-01 10:37:55 瀏覽:948
律師樓備案 發布:2025-02-01 10:37:54 瀏覽:522
巨鹿法院迫賣 發布:2025-02-01 10:36:25 瀏覽:790
童裝店管理規章制度 發布:2025-02-01 10:02:53 瀏覽:693
六安工傷法律咨詢熱線 發布:2025-02-01 09:44:30 瀏覽:159
河南項城法律咨詢中心 發布:2025-02-01 09:42:55 瀏覽:713
堅決司法為民 發布:2025-02-01 09:25:50 瀏覽:104
社會與法普法欄目劇白鴿四 發布:2025-02-01 09:02:24 瀏覽:231
醫療事故責任糾紛相關法律 發布:2025-02-01 08:13:36 瀏覽: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