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章法院
Ⅰ 馬克地址被盜用怎麼辦
人才與罪犯僅隔一「線」 剖析青少年高科技犯罪
網路 訊誠代理④號向您提供:
2000年10月24日,來自世界最富裕的8國網際網路高級專家齊聚柏林,研究如何打擊愈演愈烈的網路犯罪。德國外長菲舍爾在會上稱,就目前看,網路犯罪造成的損失每年達1000億德國馬克。在我國,隨著計算機及網路技術的普及,利用高科技手段進行違法犯罪活動亦逐年迅速上升,據對北京、江蘇、上海等地調查,此類案件80%為青少年所為。
青少年犯罪、環境污染、吸毒販毒被稱為當今世界的「三大公害」。遏制青少年高科技違法犯罪活動已成為當務之急。
據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2000年7月統計結果顯示,我國上網用戶人數1998年為117.5萬人,今年則達1690萬人,用戶年齡18-24歲佔46.77%,25-30歲佔29.18%,具有本科學歷的佔46%,大中專學歷為46%,碩士及以上學歷網民佔6%,人們在為中國互聯網迅猛發展及前景感到驚嘆和欣喜的同時,面對如此龐大的青少年網民群體,青少年高科技犯罪這一嚴重的社會問題伴隨著網路的發展擺在了人們的面前。
■手段:花樣百出
日前,中央黨校學員、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蘇澤林等人歷經數月調查了上海、江蘇等地青少年利用高科技違法犯罪情況,記者先後采訪了蘇澤林副院長及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刑一庭庭長助理王永章。從他們所提供的案例中,我們似乎可以看到青少年高科技違法犯罪之一斑。
信用卡詐騙北京某公司計算機部經理成某(男,22歲)於1999年7月至11月間,以偷看儲戶操作獲取密碼、撿拾儲戶丟棄的取款憑條獲取帳戶的方法,用計算機及磁卡讀寫器復制ATM卡,在各郵局ATM機上盜取儲戶存款2.8萬余元。又於1999年6月用他人或偽造的身份證辦理信用卡,通過ATM機惡意透支1.2萬余元。公安人員在其家中共搜出各種信用卡39張。此類案件在福州市、成都市等地均有發生。
盜用他人網際網路帳號和密碼非法獲利南京市管某(男,27歲)、申某(男,23歲)、施某(男,22歲)於1999年11月合夥開設一間網吧,配置了11台電腦供贏利使用。同年12月,管等三人將盜竊他人上網帳號及密碼輸入所開網吧的11台電腦上,使用至2000年3月,共上網66755分鍾,產生上網費用達4450.33元。
破壞證券市場計算機信息系統,非法牟取暴利趙某、高某某利用三亞某信託投資公司上海證券營業部計算機系統在安全防範方面的漏洞,將自己的手提電腦連接在該營業部的電腦終端插口內,使用自己編制的程序非法侵入股票交易網路,竊取大量股民的地址、證券種類、成交數量、資金等交易數據資料,並通過主機中的委託數據指令,虛構股東,虛開買入指令,哄抬股價,從中牟取非法利益,造成該營業部以漲停價買入股票500餘萬股,損失達340餘萬元。王某某(男,26歲)為北京某名牌大學碩士研究生,1995年12月在北京某證券公司中關村營業部實習時,操作計算機非法進入該營業部中心資料庫,竊得股民股票交易帳號、名稱、資金情況等交易信息,並破譯了股民的交易密碼。通過竊取的股民股票交易信息及密碼控制股民的股票拋出和購入,與自己所開帳戶對沖,從中牟利,使儲戶損失36萬元,一筆100萬元交易幸被儲戶發現及時未能得逞。
利用計算機非法竊取信息,侵犯商業秘密2000年3月中旬,章某(男,19歲)發現上海市中山南路某證券經營部底樓北側有一電腦終端插口,離插口50厘米處有一排水口。即回家自編了一套程序命令,自製了一副超長的電腦連接插頭,於同月中旬的一個晚上,夥同田某(男,20歲)帶上攜帶型手提電腦,用超長連接頭將手提電腦與該經營部的電腦終端插口相連接後,輸入有關程序命令,多次竊取該證券營業部內股民地址、證券種類、成交數量、資金情況等數據,幸被及時查獲。經專家分析,章某編制的電腦程序可以轉換為證券交易所正常的電腦運行系統,可以對證券營業部中所有股民的資金、股票交易進行任意操作和資金轉劃。一旦實施,其後果不堪設想。
製造電腦病毒攻擊他人網路四川某大學信息中心劉某某(男,23歲),2000年6月28日晚,使用自己編程的破壞性電子郵件向四川省交通廳信息中心發送兩封電子郵件,該廳179個用戶收到上述郵件。該郵件無需打開,只要點擊到標題,熒屏就會出現一個人頭和骷髏交替的窗口,直至系統資源耗盡死機。
以高科技產品為對象的犯罪上海市某職業學校學生徐某(男,18歲)、趙某某(男,18歲),於1999年7月14日晚,攜帶電筆、微型手電筒、旅行包等作案工具,撬門進入該市盧灣區職業教育中心電腦教室,將室內30餘台計算的「奔騰」100晶元32隻、「奔騰」233晶元1隻、1G硬碟32隻、內存條60根、顯示卡3塊及若干計算機配件盜走,價值人民幣2萬余元。致使該教育中心的30餘台計算機成為一堆空殼。
近年,盜版計算機軟體案逐漸增多,幾乎每一個大城市都有非法的盜版軟體市場。僅1999年,我國查獲並銷毀的盜版光碟數億張,作案人員多系大中城市的青少年。
現代媒體誘發違法犯罪據南京市玄武區人民法院統計,今年以來,不良媒體誘發的姦淫幼女、強奸婦女案件增多,且被告人多數不滿16歲。
電子游戲對青少年具有巨大的吸引力,被群眾稱之為「電子海洛因」。不少青少年迷戀於電子游戲而不能自拔,由於沒有經濟來源,也不敢向父母索要,便不惜採用盜竊、搶奪、搶劫等違法犯罪手段獲取錢財。據南京市鼓樓區人民檢察院統計,在未成年犯罪人中,有76.7%迷戀電子游戲;據連雲港市海州區人民法院統計,由電子游戲誘發的犯罪占未成年人犯罪的15%。連雲港某中學學生汪某(男,15歲),在校屬於優等生。今年「五一」放假期間,因迷戀電子游戲,沒有回家過節,廢寢忘食地玩電子游戲,隨身攜帶的錢用完後,竟在光天化日之下持刀搶劫一對夫婦,被當場抓獲。
■特點:高學歷、低齡化、隱蔽性
中關村是高科技密集區,也是青少年高科技犯罪高發區。海淀區人民法院刑一庭庭長助理王永章自1993年以來一直從事高科技犯罪案件的審判工作,他告訴記者,1993年他審判的第一起高科技犯罪案件是某飯店22歲收銀員,高中學歷,出於對電腦的喜好,無意間進入飯店電腦控制系統,並掌握了這種方法,通過正常收取顧客房費、修改電腦控制系統少計費的方式達到非法獲利的目的。而現在,進行高科技犯罪的大多數具有本科以上的學歷,甚至有博士。
10月25日,在北京舉辦的「為了明天———預防青少年犯罪展覽 提供數據表明,我國青少年違法犯罪正在向低齡化發展,90年代以來,犯罪初始年齡比70年代提前了2-3歲。同時,青少年利用計算機犯罪也有發展蔓延趨勢。1998年2月2日,我國發生第一起非法入侵中國公眾多媒體網路案,24歲的呂某和22歲的袁某利用手提電腦侵入中國公眾多媒體網路,非法獲得網路系統管理的最高許可權,修改密碼和口令,使管理員失去管理權,給國家造成重大損失。此後,還發生了多起利用計算機進行金融詐騙、盜打國際聲訊電話和色情電話的案件,罪犯都為17-22歲的青少年。
■原因:好玩漏洞
根據調研結果,蘇澤林副院長認為,青少年法律意識淡薄,對自己行為的正當性缺乏最基本的認識和控制是造成這一現象的重要原因。有的盜打電話、修改IC卡吃飯「不用錢」,不認為這是違法行為;有的故意製造電腦病毒,破壞他人電腦系統,心中還洋洋得意,到處宣揚;有的破譯他人密碼,侵入他人網路,以炫耀和展示自己的「才華」。王永章法官曾問這些青少年高科技違法犯罪分子是否知道其行為及後果的嚴重性時,不少人回答,知道,這么做就是為了好玩,刺激,認為別人不會知道,即使知道了也不會找到自己。
同時,電腦網路等高科技領域在技術上未設防也為青少年高科技犯罪提供了可能。人們只熱衷於開發和使用電腦,不注意網路的安全和保密,不少單位的主機房沒有屏蔽設施,終端機用戶沒有防護措施,利用現代先進技術在數百米以外就可以輕而易舉地竊取到計算機內的數據資料。一些單位的人員將自己的計算機指令密碼記在本子上、壓在玻璃板下,密碼形同虛設。
另外,防範機制不健全是我國網路建設中普遍存在的一個漏洞。
社會不良因素的影響也為青少年高科技犯罪推波助瀾。電子游戲廳、歌舞廳、「網吧」等包圍著學校,公共娛樂場所的業主昧著良心賺錢,使青少年沉溺其間不能自拔;一些不良媒體向青少年播放暴力、恐怖、色情影片,腐蝕毒害青少年。
■「舊瓶裝新酒」呼喚為網路立規
如何預防青少年高科技犯罪?蘇澤林副院長認為首先應加快網路立法。目前,我國法律對網路犯罪基本是一片空白。王永章法官告訴記者,現在對網路犯罪這一新的犯罪手段,在審判實踐中使用的還是老罪名,比如「盜竊罪」等,但其行為與傳統的盜竊決不相同,其社會危害也決不能相提並論。根據「罰當其罪」的原則,「舊瓶裝新酒」決不是長久之計。蘇澤林副院長認為,網路的發展要靠法律來規范、引導和保障。如果沒有網路規則,互聯網將變成混亂的世界,必須加強對高科技領域的違法犯罪行為的研究,盡快制定網路法規,建立起網上權利保障機制,對網上權利人的權利進行保障,對網上責任人應該承擔的責任進行追究,保證被稱為「第五空間」的網路系統能夠健康有序地發展。現在當務之急是根據一些新類型案件和國外相關案例和立法案例,對現行的法律作出補充規定,以便在處理這類案件時有法可依。
■司法人員必須文武雙全
「高科技的發展給司法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須具有現代知識結構才能不被淘汰。」王永章法官說。蘇澤林副院長說,近年來這類案件的數量和類型逐年增多,對從事偵查、起訴、審判工作的司法工作人員來說,是一個嶄新的課題。從司法機關自身來看,首先,要加強對高科技領域的技術偵查手段,改變目前對網際網路運行失控的尷尬局面;其次,加強對偵查、起訴、審判人員的計算機等高新技術知識的培養提高,掌握高科技領域的一些基礎知識,為正確地處理這類案件掌握第一手資料。
■教育:因勢利導
要遏制青少年高科技犯罪,法律制裁是不得已而為之,關鍵還在於預防。蘇澤林副院長認為,青少年的最大特點是可塑性強,「決堵東,則東流;決堵西,則西流」。尤其是利用計算機進行違法犯罪的青少年,一般天資聰穎,在電腦技術方面有一技之長,引導得好是難得的人才。
現代的青少年對高科技有一種天生的好奇心。他們熱愛科學,崇尚科學,實踐科學,敢想敢幹。但是,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尚未完全形成,法律知識欠缺。然而,傳統的應試教育,使得學校仍然把法制教育放在微不足道的地位;望子成龍的家長們也只是一味地對孩子的考分異常關注,對學生的法制觀念、道德意識則很少問津。學校和家庭對法制和道德教育的雙重忽視,使得許多青少年對一些必備的法律常識知之甚少,幾近法盲。
因此,要加強對青少年進行道德教育、法制教育,使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道德觀,增強對不良事物的免疫能力。無錫市錫山區教委同人民檢察院聯合編寫的《中小學法律知識讀本》列入了該區中小學的教育內容,對學生的法制、道德教育起到了良好的作用。連雲港新浦區法院創辦的「青少年犯罪行為矯治中心」,積極開展對失足青少年教育、感化、挽救工作,使98%的人棄暗從明。
同時,王永章法官認為,在預防青少年高科技犯罪人群中,大學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群體,不少大學生心理、心態偏激,尤其是理工科學生,很多人將自己封閉起來,不善與人交往,學校也不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課是一門選修課,往往被忽視,傳統的講課方法也不適用於大學生,一旦遇有契機,很容易導致走向犯罪的道路。因此,必須加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人們有理由相信,隨著網路技術的深入發展,法制的不斷完善,社會法律、道德意識的提高,青少年高科技違法犯罪這一新的犯罪形式將會得到有效的防範與遏制。
網路 訊誠代理④號向您提供
······································
說行天下 是非常不錯的小說網站大全
快來一起分享吧~~~
Ⅱ 欠錢不還的老賴有哪些賴賬的招數
一、老賴稱「病」
幾年前,韓某購買了一套住宅,價值80餘萬元,卻欠房產公司29萬余元。在接受法官詢問後,晚上,韓某稱自己胃痛得不得了,韓某想玩「裝病」。
六、關閉老企業,注冊新企業
如本企業欠債被追訴了,便把陷入困境的企業的資產轉移出來,再申請破產,重新注冊一家新公司,同樣風光快活。
「關閉老企業,注冊新企業」,成了不法企業的騙錢伎倆。
七、打出「法律白條」
家住柳州柳邕路的覃仁寶駕車撞傷了人,被交警部門認定負全責後,先悄然把他與妻子共有的房子賣給妻妹,繼而又突然與妻子離婚。至今覃既不承擔法律責任,又莫名「蒸發」。
執結率上升
對付「老賴」見成效
面對「老賴」們的種種伎倆,法院也有自己的一套做法。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執行庭庭長王永章對執行庭和執行辦全體黨員提出了「流血流汗抓執行兌現,團結奉獻讓人民滿意」的要求。去年,海淀發執行案件的實際兌現率達到70%以上。
從執結率來看,法院的以下做法還是很有成效的。
公告懸賞
即對被執行人或其法定代表人下落不明,或者被執行人隱匿、轉移財產的,人民法院可以採取公告懸賞的方式進行查找。賞公告可在電視、報紙、網路上發布。
委託調查
律師應按照規定申領調查令,並手持調查令向有關單位和個人搜集債務人財產狀況的證據。調查范圍包括銀行賬號、檔案材料、權利憑證、電子書證、信函電報等。
公布拒執行人名單
有履行能力經教育後仍不履行法院判決的被執行人和為逃避執行而轉移、隱匿、變賣、毀損財產的被執行人,法院將根據具體情況採用在媒體上公布「黑名單」的方式給予曝光。
限制賴賬者高消費
如被執行者具有履行能力,在法律文書確定的給付義務未履行完畢期間內,該公司負責人不得進入高檔娛樂場所,也不能購買高檔消費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