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參加法院

參加法院

發布時間: 2022-06-14 21:06:27

『壹』 去法院參加庭審或旁聽案件,應該注意什麼

法庭旁聽需要的條件:

_1、公民要求旁聽的案件應為依法應公開審理的案件。

2、公民要求回旁聽公開審理案答件,應向法院出示有效身份證件;法院根據法庭場所和要求旁聽的人員情況決定發放旁聽證的數量;公民持有旁聽證方能進入法院旁聽案件的審判。公開審理的案件,外國公民要求旁聽的,依照有關外事管理規定辦理。

3、下列公民不得要求旁聽公開審判:不滿18歲的未成年人(經法院批準的除外)、精神病人和醉酒的人,其他不宜旁聽的人。

4、公民旁聽公開審判應遵守法庭規則,在案件審判過程中應關閉尋呼機、手持電話機;不得錄音、錄像和攝影;不得隨意走動和進入審判區;不得發言、提問;不得鼓掌、喧嘩、哄鬧和實施其他妨害審判活動的行為;要愛護法庭設施,保持法庭衛生。

『貳』 普通人能去法院旁聽嗎

公開的庭審活動,普通人可以旁聽。
可以旁聽的案件有民事糾紛案件,知識財產糾紛案件,婚姻糾紛案件,合同糾紛案件,非財產糾紛案件都是可以進行旁聽的。在旁聽時需要攜帶自己的身份證。除了一些涉密或者涉及他人隱私的案件以外,大多數案件是允許旁聽的。
旁聽席位不能滿足需要時,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申請的先後順序或者通過抽簽搖號等方式發放旁聽證但是應當優先安排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與案件有利害關系的人旁聽。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依法有可能封存犯罪記錄的公開庭審活動,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組織人員旁聽。
不能旁聽的案件類型:
1、涉及未成年的刑事案件;
2、涉及個人隱私的案件;
3、涉及國家秘密的刑事案件。
參加法院旁聽需要的手續:
1、一定帶好身份證原件,如果是外籍人士就帶好護照;
2、至少提前15分鍾到法院,需要安檢,登記;
3、評審的時候手機靜音,不要錄音拍照;
4、未經法官允許不要說話,發問;
5、盡量別翹二郎腿,不要隨意走動,喧嘩,鼓掌。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法庭規則》第八條 公開審理的案件,公民可以旁聽;根據法庭場所和參加旁聽人數等情況,需要時,持人民法院發出的旁聽證進入法庭。下列人員不得旁聽:
(一)未成年人(經法院批準的除外);
(二)精神病人和醉酒的人;
(三)其他不宜旁聽的人。要帶身份證在開庭前去法院。第五條 公開審判的案件,允許公民旁聽。公民憑人民法院發出的旁聽證進入法庭。
下列人員不準參加旁聽:
(一)不滿十八歲的未成年人;
(二)精神病人和醉酒的人;
(三)被剝奪政治權利、正在監外服刑的人和被監視居住、取保候審的人;
(四)攜帶武器、凶器和其他危險物品的人;
(五)其他有可能妨害法庭秩序的人。

『叄』 怎麼參加法院拍賣會

在拍賣公司繳納一定的保證金(多為每輛車1萬元),領取拍賣會資料,辦理競買登記手續(提供身份證,營業執照,等證件),即可參與競拍。

准時到達競拍地點進行競拍。若競買未成交,將由拍賣公司退還競買保證金,若競買成交,競買人須交付競買價款,傭金並領取成交確認書。

拍賣成交後,買受人應當在拍賣公告確定的期限內將剩餘價款交付人民法院指定賬戶。拍賣成交後二十四小時內,網路服務提供者應當將凍結的買受人交納的保證金劃入人民法院指定賬戶。

(3)參加法院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房產法院拍賣需要了解該法院是否是第一查封法院,如果是就沒有問題,如果是輪候查封法院,就要弄清楚第一查封法院是否處理完畢,這個房產是否是第一查封法院處理剩下的資產,如果不是,就有問題。也就是說這個法院是否具有委託人這個資格。

房產法院拍賣需要了解該房產的相關產權權屬情況是否清晰,能否順利過戶,這個關繫到你購買後是否還要面臨一場官司的問題。

房產法院拍賣需要了解拍賣成交後過戶過程中的稅、費承擔問題,這個關繫到購買成本。尤其是資不抵債的房產,基本上所有拍賣、過戶當中產生的稅費都是買受人承擔的,所以買受人也要核算下總的稅費,不要白忙活一場。

『肆』 如何報名參加法院公開庭審旁聽

這個是通過法院政治處進行申請報名,但是前提是你與被審判人員存在利益關系。

『伍』 法院里的人民陪審員參加審判活動時有什麼樣的權利

就目前的法律規定尚不完善,剛剛結束的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完善人民陪審員制度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定於明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
《決定》主要從以下七個方面完善了人民陪審員制度:

(一)關於人民陪審員的職責定位

現行法律沒有對人民陪審員的職責作出明確界定,導致實踐中人民陪審員職責地位的模糊。《決定》在第一條規定:「人民陪審員依照本決定產生,依法參加人民法院的審判活動,除不得擔任審判長外,同法官有同等權利。」明確地將人民陪審員的職責定位於參加人民法院審判活動即行使審判權。這無疑有利於今後人民陪審員制度的正確實行。

(二)關於人民陪審員的產生

現行人民法院組織法對人民陪審員產生方式的規定過於原則。實踐中,人民陪審員的產生方式多種多樣,很不規范,嚴重影響了人民陪審員制度的嚴肅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這項制度的實行。鑒於此,《決定》通過第七條、第八條規定人民陪審員統一以基層人民法院院長提請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命的方式產生。這為統一規范人民陪審員的產生方式提供了明確具體的法律依據。

(三)關於人民陪審員參與審判案件的范圍

現行人民法院組織法規定,人民法院審判第一審案件,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或者由審判員和人民陪審員組成合議庭進行。即人民法院審判第一審案件,可以實行人民陪審員制度,也可以不實行,存在較大的隨意性,影響了人民陪審員制度的正確實施。本著充分、有效地發揮人民陪審員作用的原則,根據有關法律規定和當前我國司法審判的實際情況,《決定》第二條對人民陪審員參與審判案件的范圍作出了規定。根據該規定,人民法院審判社會影響較大的第一審刑事、民事、行政案件,應當實行陪審制;對於刑事案件被告人、民事案件原告或者被告、行政案件原告申請由人民陪審員參加合議庭審判的案件,人民法院也應當實行陪審制。但是,對於上述案件中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和法律另有規定的案件不實行陪審。

(四)關於人民陪審員的任職條件

擔任人民陪審員應當具備一定的條件,特別是要有一定的文化程度,否則,人民陪審員可能因自身能力、水平較低而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決定》第四條第一款規定了擔任人民陪審員必須具備的四項條件,第二款特別規定「擔任人民陪審員,一般應當具有大學專科以上文化程度」。該規定同時也考慮到了我國地區之間的差異,為部分經濟文化欠發達地區在人民陪審員任職文化條件上作適當放寬處理留下了空間,也為部分在群眾中享有較高威望但文化程度偏低的人擔任人民陪審員放寬了條件。

(五)關於人民陪審員參與陪審具體案件的確定形式

目前在實踐中的通常做法是,由法院輪流指定人民陪審員參與陪審具體案件,但確有少數法院出於方便安排陪審工作等方面的考慮,將陪審任務固定地交給少數積極性較高的人民陪審員,導致這些人民陪審員變相成為「編外法官」,失去了這項制度應有的廣泛的群眾性。鑒於此,《決定》在第十四條規定採取隨機抽取的方式確定參與陪審具體案件的人民陪審員。

(六)關於人民陪審員的日常管理

傳統的做法是由人民法院負責對人民陪審員的管理、培訓。鑒於人民陪審員在審判活動中的獨特地位和作用,對人民陪審員的管理、培訓不宜由法院或司法行政機關單獨自行負責。因此《決定》通過第十五條、第十七條規定由基層人民法院會同同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機關對本院的人民陪審員進行管理和培訓。

(七)關於人民陪審員履行職責的經費保障

長期以來,人民陪審員參加審判活動應當獲得的補助缺乏明確標准,人民法院實行這項制度必需的經費也難以落實。這是影響人民陪審員制度有效實行的一個重要原因。《決定》對此作出了具體規定。《決定》第十八條規定:「人民陪審員因參加審判活動而支出的交通、就餐等費用,由人民法院給予補助。有工作單位的人民陪審員參加審判活動期間,所在單位不得剋扣或者變相剋扣其工資、獎金及其他福利待遇。無固定收入的人民陪審員參加審判活動期間,由人民法院參照當地職工上年度平均貨幣工資水平,按實際工作日給予補助。」《決定》第十九條規定:「人民陪審員因參加審判活動應當享受的補助,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機關為實施陪審制度所必需的開支,列入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機關業務經費,由同級政府財政予以保障。」上述規定為人民陪審員制度的實行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基礎。

『陸』 怎麼參加法院庭審

法律分析:出示自己的身份證,一般的案件就可以讓你旁聽的,有些法庭會給旁聽人員發放旁聽證的。而對於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商業秘密、未成年人的案件是不允許旁聽的。對於旁聽者必須遵守法庭紀律,不得在法庭上拍照、錄音、大聲喧嘩等妨害法庭秩序的行為,否則,法庭可以對旁聽人員予以訓誡、警告、要求退出法庭等措施,嚴重的還可以給予罰款或拘留。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三十四條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除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或者法律另有規定的以外,應當公開進行。

離婚案件,涉及商業秘密的案件,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可以不公開審理。

第一百三十六條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在開庭三日前通知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公開審理的,應當公告當事人姓名、案由和開庭的時間、地點。

『柒』 被告參加法院訴前調解後又提起管轄權異議怎麼辦

提起管轄權異議事訴訟是人的權益。應該先由法院對管轄權作出裁判。被告雖然參加了訴前調解,但訴前調解程序中,法院並未正式立案,且被告參加訴前調解並不是必然認可了該法院的管轄權,被告仍有權在法院正式受理後的法庭期限內提出管轄權異議。
法律分析
原告對管轄權異議也可以提出。在民事訴訟活動中,如果原告對案件的管轄權不滿,可以提出管轄權異議,一般提出管轄權異議的是被告,很少有原告提出。因為原告是可以先行選擇法院去起訴,原告提起訴訟,表明原告已經對管轄人民法院作了選擇。而法院認為不該受理的,應移送有管轄權的法院或告知原告到管轄權法院立案。當事人應當在提交答辯狀期間提出管轄權異議。當事人對管轄權有異議的,應當在答辯期內提出,答辯期內提出管轄權異議是當事人享有的法定訴訟權利,人民法院有責任、有義務對提出的管轄權異議進行審查,並作出書面裁定,以此決定是否支持當事人主張的管轄權異議。對於當事人逾期提出的管轄權異議,人民法院可以不予審查、不做答復,但可以作為人民法院依職權發現管轄權問題的線索之一,人民法院仍可以依職權決定將案件移送至有管轄權的法院審理。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九條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根據自願和合法的原則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及時判決。
第九十三條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根據當事人自願的原則,在事實清楚的基礎上,分清是非,進行調解。
第三十八條 上級人民法院有權審理下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民事案件;確有必要將本院管轄的第一審民事案件交下級人民法院審理的,應當報請其上級人民法院批准。下級人民法院對它所管轄的第一審民事案件,認為需要由上級人民法院審理的,可以報請上級人民法院審理。
第一百二十二條 當事人起訴到人民法院的民事糾紛,適宜調解的,先行調解,但當事人拒絕調解的除外。

『捌』 參加法院旁聽的可以向外界告知法庭上的內容嗎

既然允許公開旁聽,那對於庭審得內容問就是公開的,你和別人說也是沒關系的

『玖』 10歲能去法庭參加案件審庭嗎

1、如果是訴訟當事人,可以參加庭審。
2、如果是去旁聽,需要經過法院批准。
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法庭規則》第八條 公開審理的案件,公民可以旁聽;根據法庭場所和參加旁聽人數等情況,需要時,持人民法院發出的旁聽證進入法庭。
下列人員不得旁聽:
(一)未成年人(經法院批準的除外);
(二)精神病人和醉酒的人;
(三)其他不宜旁聽的人。
第九條 旁聽人員必須遵守下列紀律:
(一)不得錄音、錄像和攝影;
(二)不得隨意走動和進入審判區;
(三)不得發言、提問;
(四)不得鼓掌、喧嘩、哄鬧和實施其他妨害審判活動的行為。

熱點內容
醫療事故責任糾紛相關法律 發布:2025-02-01 08:13:36 瀏覽:144
道德經原文PDF 發布:2025-02-01 07:52:38 瀏覽:213
姜婷律師 發布:2025-02-01 07:31:04 瀏覽:697
刑法的保障性 發布:2025-02-01 07:12:19 瀏覽:463
道德經的經典語錄 發布:2025-02-01 07:01:48 瀏覽:728
道德經視頻朗誦 發布:2025-02-01 06:58:22 瀏覽:673
解決勞動法爭議途徑 發布:2025-02-01 06:44:11 瀏覽:145
行政法兩大主體 發布:2025-02-01 06:40:49 瀏覽:47
公司法律聯絡員工作 發布:2025-02-01 06:29:32 瀏覽:649
臨沂市法律服務所 發布:2025-02-01 06:16:55 瀏覽: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