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人身保護令
『壹』 人身安全保護令的弊端
人身安全保護令的弊端在於法院一般不開具。
一、人身保護令的申請數量有限
明確行為保全制度的適用范圍與實施細則,經濟相對發達國家很早開始便實行人身保護令制度,在家庭暴力案件中幾乎成為常態。就國內實際發展情況而言,人身保護令制度還有很多缺陷與不足,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做出適當調整。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基於當事人申請意願、法院審查誤區等因素所致,部分家庭暴力受害人苦於家庭壓力、社會壓力不願起訴到法院,「生不上公堂,死不入地獄」的傳統思想依然在作梗;部分法院法官官本位思想嚴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對於受害人的人身安全保護申請置之不理,以致於人身保護令流於形式,迫於流產。
【拓展資料】二、人身保護令的受理主體限制
現行法律法規對受理與發出人身保護令的主體進行明確規定,無論是受理還是頒發都僅限於人民法院,其他行政機關並無權制定頒發。而人民法院頒發人身保護令又需當事人提起離婚訴訟,這使得除了因家庭暴力婚姻案件起訴之外的受害人,其人身安全無法保證,並不利於維護受害人的切身合法權益。
三、人民法院認定家庭暴力成立難
離婚糾紛案的起因與家庭暴力有關,由於受害人提供的證據不充分,難以構成認定家庭暴力成立的證據鏈,人民法院認定家庭暴力成立的數量有限。同時,除了當事人舉證難外,人民法院難以認定家庭暴力成立還受到以下因素的影響:
1.家庭暴力的范圍不明確
家庭暴力其實也就是行為人以殘害、捆綁、毆打家庭成員,通過多種手段限制其人身自由,使其身心受到傷害。現行法律法規主要對受害人身體上所受到的傷害等方面做出明確規定,沒能具體說明採用哪些手段,各位法官在受理家庭案件時會依據個人對法律法規的理解對家庭暴力進行定義,通常將其理解為「積極作為」,理論界在「不作為」是不是應該納入家庭暴力有很大爭議,也正是因為如此,尚未將經濟控制、精神暴力等劃歸到家庭暴力的范疇。
2.法官對涉家庭暴力案件的處理理念存在偏差
家庭暴力使受害者的身心受到極大傷害,不得以的情況下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法院在受理離婚訴訟案時需要考慮到諸多方面,尤其是與家庭暴力相關的案件,但就現實情況而言,部分法官在受理此類案件時處理方式與普通的離婚案件相類似,沒能考慮到家庭暴力給社會帶來的負面影響,「清官難斷家務事」等傳統理念影響較深,因此在處理此類糾紛時往往只是採取單純調解手段,要求受害方讓步和解,息事寧人,對施暴方也只是單純的批評教育,在認定是否存在家庭暴力時猶豫不決。有些法官認為受害方之所以受到家庭暴力,其自身也有過錯,認為做錯事就該打,將一些應定性為家庭暴力的案件排除之外。
3.現行證據規則沒有考慮涉家庭暴力案件的特殊性
民事訴訟法與證據規則對與家庭暴力相關的離婚訴訟案的受理方式等進行明確規定,如果僅僅只是一般的民事訴訟案,則需要嚴格遵循「誰主張,誰舉證」等原則,特殊情況下則需要嚴格遵循舉證責任倒置。法官在受理家庭暴力案件之前要了解其所具備的特點,採取對應措施保護受害方,如果機械適用該原則,極易導致實體不公、社會效果不好的後果。另一方面,證據規則對法院依職權取證作出了比較嚴格的限制,最高院證據規則第十五條規定,只有涉及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他人合法權益的,以及與實體爭議無關的程序事項,人民法院才能依職權調取相關證據。按照司法實踐通常理解,涉家庭暴力案件不屬於上述范疇,而受害方限於法律知識的缺乏,往往沒有主動申請法院調取相關證據,法院一般也不會主動依職權向有關職能部門或目擊證人調查取證。
四、人身保護令的執行限制
如當事人違反人身安全保護裁定的,申請人可考慮向法院提出申請,要求其強制性執行,法院在受理此類案件時要嚴格遵守相關規定,依據情節輕重做出懲罰,如果存在故意為之的情況,則必須要嚴格按照《刑法》第313條做出的規定,追究當事人的法律責任,要求其承擔刑事責任。但家庭是整個社會的組成細胞,家庭生活與社會各個部門的工作內容息息相關,家庭暴力主要發生在非正常工作時間,如果只是依賴法院的力量將無法保護受害人,人身安全保護裁定需要由法院、公安、行政、醫療、社會組織等多機構聯合執行,由於我國目前還沒有保護令制度的立法,機構聯動不足,許多公安機關時常會表示現行法律法規中沒能對此進行明確規定,無法與法院聯合保護受害人的人身安全,也正是因為如此,執行人身安全保護裁定時出現很多問題,採取怎樣措施能夠協調公安部門等多機構參與裁定的執行十分迫切。主要表現在:
(1)公安機關嚴重忽視與法院之間的合作,尤其是與人身安全保護裁定相關的活動,由於現行法律法規尚未對此進行明確規定,即便是受害人在第一時間報警,相當一部分警察將其作為一般家務糾紛調解處理,不記錄現場狀況,不對加害人做詢問筆錄,甚至也不給被害人做詢問筆錄;
(2)關於責令加害人接受心理治療的裁定內容,缺乏行政主管部門統一安排,無法確定有資質的醫療機構對加害人進行心理評估及心理治療;
(3)沒有關於違反保護令罪的立法,保護令威懾作用不足;
(4)缺乏安置場所,如作出責令被申請人離開雙方共同居所的裁定,被申請人可能因無家可歸而將矛頭對准法院,造成法院工作被動。
五、違反人身保護令的處罰限制
目前我國法院針對不接受法院審理結果,沒有按要求執行人身保護令的被申請人進行處罰,依據《民事訴訟法》予以處罰,如罰款、拘留等處罰措施,但對於多次違反同一生效裁定情形的,能否給予多次處罰,尚存爭議。我國法律中亦沒有關於違反人身保護令屬於犯罪的立法規定,所以目前對於違反者僅能適用民事訴訟的司法處罰以及與人身傷害有關的治安處罰,在未達到刑事責任承擔的情況下,尚不能進行刑事處罰,這也使得一些膽大妄為、不屑於以身試法的加害人逍遙法外。
『貳』 什麼是人身保護令
人身保護令的種類是長期保護令和緊急保護令。人身保護令的申請是當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臨家庭暴力的現實危險,有明確的被申請人,有具體的請求,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第二十三條
當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臨家庭暴力的現實危險,向人民法院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當事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因受到強制、威嚇等原因無法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的,其近親屬、公安機關、婦女聯合會、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救助管理機構可以代為申請。
第二十七條
作出人身安全保護令,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明確的被申請人;
(二)有具體的請求;
(三)有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臨家庭暴力現實危險的情形。
『叄』 人身保護令怎麼執行
法院作出人身保護令裁定後,將會把裁定送達申請人、被申請人、當地公安機關以及村委會、居委會等有關組織。根據法律規定,收到送達後的有關機關和組織將在規定的期限之內,指派人員與申請人和被申請人進行談話。
【法律分析】
人身安全保護令是一種民事強制措施,是人民法院為了保護家庭暴力受害者,及其子女和特定親屬的人身安全,而作出的民事裁定。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的主題僅限定於家庭成員之間,這里的家庭成員是指法律規定的近親屬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法院作出人身保護令裁定後,將會把裁定送達申請人、被申請人、當地公安機關以及村委會、居委會等有關組織。人身保護令由人民法院負責執行,公安機關及村委會、居委會等應當協助執行。收到送達後的有關機關和組織將在規定期限內,指派人員與申請人和被申請人進行談話。如果被申請人無視「人身安全保護令」,照樣進行騷擾、跟蹤、實施暴力行為,構成犯罪的,應當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人民法院可以採取訓誡、根據情況處以1000元以下罰款、15日以下拘留等處罰措施。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 第三十二條 人民法院作出人身安全保護令後,應當送達申請人、被申請人、公安機關以及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等有關組織。人身安全保護令由人民法院執行,公安機關以及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等應當協助執行。
『肆』 申請人身保護令有什麼用
法律分析:人身保護令是一種民事裁定,當受害人遭受來自其家庭成員的暴力侵害時,可以要求法院發出該裁定,裁定的內容包括禁止被申請人毆打、威脅申請人或申請人的親友,要求被申請人暫時搬出雙方共同的住所等。作為一種訴訟保全措施,其發出的目的在於保證訴訟程序的正常進行,其有效期一般認為是訴訟進行期間。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暴法》第二十三條當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臨家庭暴力的現實危險,向人民法院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當事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因受到強制、威嚇等原因無法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的,其近親屬、公安機關、婦女聯合會、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救助管理機構可以代為申請。
『伍』 人身保護令適用范圍
人身安全保護令的適用范圍:反家庭暴力法借鑒國外民事保護令制度,總結部分地區人民法院人身安全保護試點經驗,建立了人身安全保護令制度。該法規定,當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臨家庭暴力的現實危險,向人民法院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當事人因受到強制、威嚇等原因無法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的,其近親屬、公安機關、婦女聯合會、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救助管理機構可以代為申請。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應當以書面方式提出。書面申請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案件由申請人或者被申請人居住地的基層人民法院管轄。家庭暴力發生地的基層人民法院可以管轄人身安全保護令案件。人身安全保護令應當由人民法院以裁定形式作出。該法還規定,作出人身安全保護令,應當具備下列條件:有明確的被申請人。有具體的請求。有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臨家庭暴力現實危險的情形。該法規定,人民法院受理申請後,應當在72小時內作出人身安全保護令或者駁回申請。情況緊急的,應當在24小時內作出。人民法院作出人身安全保護令後,應當送達申請人、被申請人、公安機關以及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等有關組織。人身安全保護令由人民法院執行,公安機關以及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等應當協助執行。人身安全保護令可以包括下列措施:禁止被申請人實施家庭暴力。禁止被申請人騷擾、跟蹤、接觸申請人及其相關近親屬。責令被申請人遷出申請人住所。保護申請人人身安全的其他措施。該法規定,申請人、被申請人對人身安全保護令或者駁回申請不服的,可以申請復議一次。復議期間不停止人身安全保護令的執行。人身安全保護令的有效期不超過6個月,自作出之日起生效。人身安全保護令失效前,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受害人的申請撤銷、變更或者延長。被申請人違反人身安全保護令的,人民法院應當給予訓誡,可以根據情節輕重處以1000元以下罰款、15日以下拘留。被申請人違反人身安全保護令,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當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臨家庭暴力的現實危險,向人民法院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當事人因受到強制、威嚇等原因無法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的,其近親屬可以代為申請。
『陸』 法院保護令是什麼意思
法院保護令的意思是對法官的人身安全進行保護的命令。當受害人遭受來自其家庭成員的暴力侵害時,可以要求法院發出該裁定,裁定的內容包括禁止被申請人毆打、威脅申請人或申請人的親友,要求被申請人暫時搬出雙方共同的住所等。作為一種訴訟保全措施,其發出的目的在於保證訴訟程序的正常進行,其有效期一般認為是訴訟進行期間。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
第二十三條
當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臨家庭暴力的現實危險,向人民法院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當事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因受到強制、威嚇等原因無法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的,其近親屬、公安機關、婦女聯合會、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救助管理機構可以代為申請。第二十四條
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應當以書面方式提出;書面申請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申請,由人民法院記入筆錄。
『柒』 對人民法院作出的人身安全保護令由誰執行
法律分析: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人身安全保護令由人民法院以裁定形式作出,人民法院作出人身安全保護令後,由作出的法院執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
第三十一條 申請人對駁回申請不服或者被申請人對人身安全保護令不服的,可以自裁定生效之日起五日內向作出裁定的人民法院申請復議一次。人民法院依法作出人身安全保護令的,復議期間不停止人身安全保護令的執行。
第三十二條 人民法院作出人身安全保護令後,應當送達申請人、被申請人、公安機關以及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等有關組織。人身安全保護令由人民法院執行,公安機關以及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等應當協助執行。
『捌』 人身保護令是什麼
法律分析:人身安全保護令是一種民事強制措施, 是人民法院為了保護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子女和特定親屬的人身安全、確保婚姻案件訴訟程序的正常進行而作出的民事裁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第二十五條,人身安全保護令案件由申請人或者被申請人居住地、家庭暴力發生地的基層人民法院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