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官評論

法官評論

發布時間: 2020-12-17 09:16:30

法官不允許庭審中評論爭議訴求對或錯

是的。
法官應該處於公正的立場,不管原被告的訴求是不是合理合法,根據「誰主張誰舉證」版的原則,雙方都要權拿出證據支撐其訴求,其證據都要雙方相互質證。是否曲折,只有等庭審結束以後才能明了。如果發現一方的訴求違法或者缺乏證據,判決時駁回就是了,沒有必要在法庭上指責一方當事人。如果法官指責當事人的訴求,當事人反駁,開庭成立一方當事人與法官之間的辯論了,既不利於法官查明案情,又失法庭的嚴肅性。

② 秉公執法可以形容哪些人

秉公執法指持心公正無私地執行法律法規可以用來形容司法工作人員和行政執法人員。

「法不阿貴,繩不繞曲。」這是法治精神的真諦。如果不信仰法治,沒有堅守法治的定力,面對權勢、金錢、人情、關系是抵不住誘惑、扛不住干擾的。

政法隊伍要把法治精神作為主心骨,做知法、懂法、守法、護法的執法者,站穩腳跟,挺直脊樑,只服從事實,只服從法律,鐵面無私,秉公執法。該堅持的就要堅持,要相信公道自在人心。

(2)法官評論擴展閱讀:

歷史名人

1、包拯(公元999-1062)

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是歷史上最有名的清官。他從青少年時代起,就開始立志要為國家出力,「竭忠死義」。

當過外交使節出使遼邦;最有名的是做過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不持一硯歸」;他一生鐵面無私,不避權貴,執法如山。對皇親國戚、宦官權貴的不法行為,一律極力主張繩之以法。

2、陳希亮

字公弼,北宋時期眉州青神(今屬四川)人,原籍京兆(今陝西西安市)。後因辛勞過度而逝世,享年64歲。著名文學家蘇軾,自稱平生不為人作行狀墓碑,但他十分敬佩陳希亮的為人,擔心陳希亮的事跡失傳於後世,而破例寫下了《陳公弼傳》。

3、狄仁傑(公元607-700)

字懷英,唐朝並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市西南)人,應試明經科(唐代科舉制度中科目之一),初任並州都督府法曹,轉大理丞,改任侍御史,歷任寧州、豫州刺史、地官侍郎等職。後人稱之為」唐室砥柱」。

他任掌管刑法的大理丞,到任一年,便處理了前任遺留下來的17000多件案子,後人據此編出了許多精採的傳奇故事。

③ 法律評論

這是年司法考試卷四的題目。
如果沒有猜錯的話,你應該還是在校學生。
你可以去購買司法考試歷年真題詳解,裡面的講解非常詳細。要過司考,必須看真題。

下面,給你幾個作參考:

一、法官自由裁量權的規制與約束
王學堂

據材料,某大學女生甲到國際知名連鎖店乙超市購物,被保安搜身。一審判決被告賠償精神損害11萬元。二審法院酌情改判乙超市賠償甲精神損害1萬元。本案最引人關注的是賠償數額,二審僅為一審數額的零頭,令人難以理解,於是法官自由裁量權也納入了公眾關注的視線。對此,本人觀點有三:

觀點之一,法官自由裁量權存在確有必要。法律具有規范、指引、評價、預測、教育的功能,法律的適用應當具有確定性,這種確定性就是體現在對相同或類似的行為應當有相同或類似的處理。但是,法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存在著漏洞(特別是成文法國家)。主要表現為:不合目的性、不周延性、模糊性和滯後性。如精神損害賠償相當長時間內被認為是資產階級法權而不被借鑒。同樣,對該案很多人提出精神損害賠償應當明碼標價、定額化,基於這種議論,最高司法機關在司法解釋的草案中,也曾經提出了這樣的意見。事實上,這是不合適的。因為社會中的人和事都是具體的、生動的,千變萬化,情況各異,即使對同樣的一件事,各人的感受也有所不同。精神損害要素的多元性、易變性、難測性等,決定了法律無法對精神損害賠償的標准規定得詳盡無遺,加之我國幅員遼闊,各地經濟水平不一,要在全國制定統一的賠償標准顯然是不現實的。普遍的法律規范和個案處理之間總是存在一定的距離,這是自由裁量權存在的現實基礎。丹寧勛爵將之形象地比喻為:「法官絕不可以改變法律織物的紡織材料,但是他可以也應該把皺折熨平。」

觀點之二,法官自由裁量權有其內在缺陷。法官自由裁量權是一把雙刃劍,其優勢是自由性,其內在缺陷也在於自由性。在「宜粗不宜細、成熟一條制定一條」的立法思想指導下,我國已制定出的法律存在著規范不詳、彈性極大、可操作性差的問題,導致法官有極大的自由裁量權,如本案中的1萬元和11萬元,正是其具體表現之一,極易造成司法之隨意性進而膨脹為司法專橫,直接損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乃至國家和社會公眾的利益,最終破壞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一社會主義法制原則,破壞我國法制的統一,有損於司法機關的形象及權威,有悖於司法機關的性質和宗旨。這也是公眾對司法進行指責的口實之一。波斯納將法官自由裁量權比喻為「黑箱」;英國法學家戴西也認為自由裁量是一種專斷的權力,與法治原則是不相容的。因為法治要求行為的確定性和可預測性,對其局限性必須有充分認知。

觀點之三,規制與約束,自由裁量權的必由之路。必須承認,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權是法官行使司法權力的一種常態,法律適用中同時並存的確定性與不確定性、可測性與不可測性等特點,決定著適用法律也必然與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權並存。只要我們對法官自由裁量權涵義及內在缺陷有一個清晰的認識,然後設計出一套完善合理的監控制度來有效控制它,就能使法官自由裁量權發揮最大效用,正如肖揚所言,「依法限制自由裁量的空間,實現程序公正與實體公正的有機統一」,上級法院的法官根據當事人的請求運用自己的法律專業知識和司法經驗對下級法院法官的司法判斷行為進行監督,使不正當運用自由裁量權的行為得到糾正。這種監督實際上是職業法官之間在共同的知識背景下所進行的一種專業性對話與交流。

但必須要申明,只要一審法院對自由裁量權的行使未超過合法、合理范圍的,二審法院就應當尊重一審法院法官的自由裁量權,如無新的事實依據,不得擅自改變其審判結果,而不是本案的結果。
或許,這正是本案給我們的最重要啟示。

二、 私力救濟的底線

陳定良

近年來,「商家搜身案」屢屢見諸報端,卻屢「批」不止。人們或大力鞭撻,主張加大懲罰力度,規范商家行為;或大聲疾呼,要求廣大消費者提高自身的法律水平,增強維權意識。輿論似乎成一邊倒的趨勢,共同將矛頭指向了那被認為是「強勢」的商家。而涉案的商家們除了承受點輿論壓力或賠點錢外,似乎也並無進一步的舉動,搜身案依然在有些地方發生著,人們不禁感到困惑……。作為一名從事法律工作的人,我也不免「三句話不離本行」,從法律的角度談談對這類案件的看法。

我認為,要杜絕此類現象發生,除了涉及司法審判以及消費者維權以外,還涉及商家的觀念轉變問題,即商家能否私力救濟以及私力救濟的底線的問題。一般認為,私力救濟是人類幼年時期盛行的制度,在現代文明昌盛時期,原則上是禁止私力救濟的。但是,考慮到私力救濟迅速、及時的特點,在私法領域,各國法律都例外地肯定特定情況下的私力救濟制度。具體到商家搜身等一系列的案件當中,在商場、超市林立,盜竊現象又比較嚴重的今天,逐一地要求公安部門出警不太現實,這就要求商家在一定范圍內實施私力救濟。我以為,如果商家有確鑿的證據懷疑顧客實施了盜竊行為時,可以採取一定的措施自我保護,如適當的詢問或在顧客完全同意的前提下,打開其背包、購物袋進行查看,但是在實施上述行為時,需要把握一個底線,那就是對消費者不能採取任何強制措施,不管是行為或是言語上,尤其是不能採取非法拘禁、暴力毆打、威脅或逼迫脫衣搜查等手段。即使是「當場抓獲」也應該按照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三條的規定及時扭送公安機關處理,而不能濫用私刑。法院在審理此類民事案件時,一方面應當在把握「人身權優先於財產權」原則的前提下,結合個案情形,加大對消費者一方權益的保護,從而從反面促使商家完善自己的保安措施。對那些可能涉及刑事犯罪的案件,及時移送公安機關處理;另一方面,應該區分情形,合理地判斷商家的自我救濟行為是否超過了必要的限度,以此確定加重、減輕或免除其相應的民事責任,達到公平、正義的目的。具體到「甲女大學生被乙超市非法搜身」一案,我認為一審法院判定乙超市承擔11萬元精神損害賠償的判決比較妥當。

來源:人民法院報
三、舉證責任的分配
女大學生甲是否受到連鎖店乙的強迫而脫去內衣,對賠償數額的認定將有著重大的影響。一、二審法院在這一問題上作出了截然相反的裁決。分歧的關鍵在於舉證責任的分配:一審法院適用了舉證責任倒置規則,推定乙強迫甲脫衣的事實成立;二審法院則堅持了「誰主張、誰舉證」的基本證據規則,將舉證責任分配給了原告,並最終因原告未充分舉證而認定強迫脫衣的事實不成立。筆者認為,一審法院對事實的認定是正確的,依據證據規則,應當認定強迫脫衣的事實成立。

首先,當事人的舉證條件決定了本案應適用舉證責任的倒置。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規定》)中雖然僅僅列明了適用舉證責任倒置的幾種情形,但同時設定了彈性條款。《規定》第七條規定:「在法律沒有具體規定,依本規定及其他司法解釋無法確定舉證責任承擔時,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綜合當事人舉證能力等因素確定舉證責任的承擔。」本案即應適用該條的規定。縱觀本案事實,甲一個人到乙連鎖店購物,其事先不可能預見到糾紛的發生,也不可能事先為取證做必要的准備。在被帶進經理室後,甲孤身一人,更是喪失了獲取證據的條件。而乙作為連鎖店的經營者,物品失竊可以說是其經營損失的一部分,乙對此應當有所預見。與消費者甲相比,乙事先更有條件通過安裝監控設備等手段固定證據。在甲被帶進乙的經理室後,乙更是處於絕對的控制地位。在消費者甲根本不具備舉證條件的情況下,人民法院應當依據《規定》第七條適用舉證責任倒置,推定甲所主張的被強迫脫衣的事實存在。

其次,連鎖店乙的侵權行為決定了其應當承擔更重的舉證責任。本案中,連鎖店乙因懷疑消費者甲盜竊物品而對甲進行了搜身,「爭執過程中引來眾多顧客圍觀」,隨後又將甲帶進乙的經理辦公室進行盤問。乙的上述行為嚴重侵犯了甲的名譽權及人格權。正是乙的違法行為,使得甲被迫進入了經理辦公室這一特定的封閉場合,使得室內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後無法查清。在這種情況下,人民法院只能要求造成事實不明的一方即本案中的乙承擔舉證責任。如果乙無法充分舉證,則其必須為自己的違法行為承擔不利的後果。

最後,舉證責任的倒置有利於敦促乙改進安保措施。法院的判決,不僅要注重其在個案中對當事人利益的衡平,更要注重其對類似糾紛的防範作用。人民法院運用舉證責任倒置的規則,將使更多的營業機構認識到,留置消費者進行盤問並非解決問題的良策,從而敦促其改進安保措施及解決糾紛的手段,學會以合法文明的方式與顧客相處。(王永亮)

四、 法官自由裁量權的邊界

「女大學生超市搜身案」,一審法院判決超市賠償女大學生精神損害11萬元,二審法院卻在基本事實不變的情況下,改判超市賠償精神損害1萬元。由此引發了對法官自由裁量權的思考。

自由裁量權是法律賦予法官的權力,適用於民事、刑事等各個領域。比如民法通則有關司法解釋規定,當事人請求撤銷重大誤解或顯失公平的民事行為的,人民法院可以酌情予以變更或撤銷;刑法分則中,許多條文都授予了法官對量刑的自由裁量權。法律為法官設置自由裁量權的目的在於,把簡單的、原則的法律規定靈活地應用到復雜的、具體的社會生活中去,以實現法律所追求的公平正義。為適應多變的社會生活,賦予法官自由裁量權是非常必要的,問題的核心是,法官自由裁量權的邊界在哪裡。

我認為,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權的第一道邊界是法律,如果法律為自由裁量設置了明確的界限和范圍,法官必須在法定的限度內行使權力,不能越界,否則,危害甚大。比如試題中,原告起訴的賠償數額是10萬元,一審法院的法官卻自由裁量,判決被告賠償11萬元。這一判決違反了法律規定的「不告不理」原則。這樣的判決將會從根本上侵蝕我們的司法制度。還比如在刑事司法中,如果法官任意在刑法規定的法定刑幅度以外判處被告人刑罰,顯然是一個錯誤判決。可見,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權的底線是法律。

然而,僅有法律作為自由裁量權的邊界是遠遠不夠的,法官自由裁量權的行使,不是在法定限度內的隨心所欲,還必須受到社會常理和人們普遍觀念的約束。後者甚至是更重要的。因為對普通民眾而言,由於對法律基本制度或基本原理知之甚少,在判斷法官的自由裁量權行使得是否合理妥當時,往往不會在乎判決的結果是否合法,而可能更在意其是否合情理。如果法院判決被告賠償的數額超過原告的訴求,除了法律專業人士和被告之外,可能沒有多少人(包括原告自己)會認為法院的做法有問題,反而會覺得法院更加充分地保護了原告的合法權益。之所以有這樣的看法,是因為人們覺得這一結果是合理的。同樣,電影《秋菊打官司》中的秋菊卻怎麼也弄不明白她只是想討個「說法」,派出所為什麼要把村長抓走。秋菊的困惑在於,盡管派出所是依法辦案,在秋菊看來卻是不合理的。對他們而言,合理的事,不合法也無關緊要;相反,合法的事,如果不合常理,也是不能接受的。

那麼,是不是說只要合乎常理的事就可以置法律於不顧呢?當然不是。在法律限度內的自由裁量要盡可能做到符合社會理性、社會公眾的認知水平,只有這樣,司法才能使更多的人接受和信服。試題中,二審判決把精神損害賠償改判為1萬元,盡管不違反任何法律規定,但卻遭到社會的質疑,引發公眾對司法公正性的懷疑,就是不當行使自由裁量權帶來的負面影響。司法的結果不但要符合法律的規定和原則,更要經得起社會公眾的檢驗,只有這樣,法官才能真正成為正義的守護神。(郭發產)

五、 淺議人格權的保護

乙超市對甲的非法搜查行為(不管是否進行了強制搜身)在廣為傳播後給甲造成了精神上的巨大壓力和負擔,導致其出現了失眠、頭暈等症狀,無法繼續學業,很明顯乙超市的行為已嚴重侵害了甲的心理健康,理應承擔相應的精神損害賠償責任。

這是因為,自然人不僅是肉體的存在,而且是心理的存在。享有健全豐富的精神生活,此乃人的基本需要、基本利益和基本權利。所謂精神生活,亦即心理活動、心理生活。現代醫學和心理學研究表明,心理健全比肉體健全更重要。因此,保護人的正當心理利益,不使心理遭受非法侵擾,不使人無端地遭受心理痛苦,便成為民法的基本任務之一。保護之道首先在於肯認人的心理利益權,並且使之明細化和定型化,同時,尚應建立對被害人同質救濟的制度,療治其心理創傷,祛除其心理痛苦,使之恢復完滿狀態。於是,精神人格權制度應運而生。

具體在本案中,首先,乙超市在對甲進行全身搜查時,無論其是否強令甲脫去了內衣,都已違反了「禁止對自然人的人身或住所進行非法搜查」的相關法律規定,構成了違法行為。這是因為,人的人身權利或者與人身權利有關的住宅權等享有不受侵犯的權利,除非是有搜查權的人員,經法定機關批准,按照法定的程序而進行的搜查。這里的「有搜查權的人員」,主要是指司法行政機關中有權進行搜查的人員,「法定機關」就是指有搜查權的司法行政機關或其上一級機關。而乙超市既不是有搜查權的部門,其人員也就更談不上是有搜查權的人員了。雖然其認為自己在超市內已張貼告示,保留對顧客進行搜查的權利,但根據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可知,經營者不得對消費者進行侮辱、誹謗,不得搜查消費者的身體及其攜帶的物品,不得侵犯消費者的人身自由;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或減輕、免除其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時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的規定,如果經營者的格式合同、通知、店堂告示等含有上述所禁止的內容,其內容無效。

其次,乙超市在進行非法搜查行為時主觀方面明顯表現為故意,並對此事件的傳播採取一種放任的態度,而在此事件傳播後甲形成了巨大的精神壓力,出現了失眠、頭暈等症狀,無法繼續學業。根據社會一般經驗和智力水平可以認定,乙超市的上述非法行為足以給甲造成精神上的巨大壓力和負擔,導致其出現失眠、頭暈等症狀,以至無法繼續學業。

誠然,心理健康權並不屬於我國現行法律所規定的健康權,也未被單獨列為一類權利,但這並不代表其不受法律的保護,因為,民法設立的具體精神人格權類型,僅具宣示功能,而非法定和限制。況且,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第二款中已規定:「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侵害他人隱私或者其他人格利益,受害人以侵權為由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郭 磊)

六、 企業保安的許可權

企業保安是協助公安機關維護社會秩序,預防和減少違法、犯罪行為的重要力量,在現代社會管理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但與預期作用相左的是,實踐中,企業保安非法侵犯他人權利的事件卻時有發生。具體到本案,超市一方的違法之處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保安阻攔甲並強行將其帶至值班經理辦公室;(2)讓女工作人員對甲強制搜身;(3)在超市內張貼告示,聲稱保留對顧客搜查的權利。這些行為的共性在於,三者均為超市的保安措施,並且均超越了企業保安的應有許可權,最終造成了對甲人身權利的侵犯、人格尊嚴的侮辱。

關於企業保安的許可權范圍或說職責范圍,現行法律並沒有明確的規定,目前,在規范層面只有部委規章以及一些地方規章對其作出了界定。有代表性的如,公安部2000年出台的《關於保安服務公司規范管理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公安部規定》)、深圳市1994年出台的《深圳經濟特區企業事業單位保安工作管理暫行規定》(以下簡稱《深圳市規定》)等。其中《公安部規定》第十三條規定,保安人員不得有下列行為:(1)剝奪、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2)搜查他人的身體或者扣押他人合法證件、合法財產;(3)辱罵、毆打他人或者教唆毆打他人。本案中,超市保安強行將甲帶至值班經理辦公室的行為限制並侵犯了公民的人身自由,如此這般的保安措施不僅與《公安部規定》不符,並在根本上構成了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違背。

我國憲法第三十七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體。第三十八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根據上述兩條規定的精神可以推定,人身權利為憲法賦予公民的基本權利,非經國家司法機關依法定程序不得被任意限制;人格尊嚴體現了公民基於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對自己社會價值的自我認識和評價,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對之辱沒。企業保安不等於公安機關,其職責僅限於協助公安機關維持社會秩序。且不說本案之中甲開始只是被懷疑為「攜帶了未結賬的商品」(結果證明是一種無端的猜測),即便其竊取商品被當場發現,保安以及相關的工作人員也無權私自對其進行人身限制並強制搜身,而應及時向公安機關報告將事情交由公安機關處理。

概而言之,公民的人身自由、人格尊嚴當處於優位保護的地位。為減少甚至杜絕以「保安」的名義對其橫加踐踏的事件,當務之急應以法律的形式對企業保安人員的權責作出明確的界定,以克服《公安部規定》位階偏低的局限;同時,立法應對企業保安人員的培訓、考核以及錄用等問題作出規定,以確保保安人員品德優良、業務熟稔、恪盡職守。
(朱建敏)

來源:人民法院報

④ 要<東京審判> 影評

看完《東京審判》心情到現在還不能平靜~想起前些天碰到那些哈日的孫子,真想找來他們暴打,讓他們看看小鬼子的嘴臉~很多人可能先看過這片子,網上大概也早有評述了,我就簡單說點我的看法~

1.國家尊嚴
抗戰勝利,中國以巨大的代價為戰爭做了勝利的鋪墊,最後美國的「小男孩」在廣島、長崎結束了一切。可美國等國家骨子裡並不認同中國,梅汝璈法官無法認同第三的排序,其實我甚至無法認同第二的排序~當然我是意氣用事~中國有梅汝璈這樣的法官在為國家的尊嚴抗爭是我們當時福氣。這排序被美國庭長用種種借口兒戲般的搪塞,可以看出,那是一種輕蔑~但我們用意志和人格抗爭到了這難得的尊嚴。

2.認識無恥
我讀過書,知道無恥的意思。但今天,我總算是認識到什麼是最大的無恥。庭審開始的時候辯護律師用他們的理念質疑庭長的法官身份,甚至法庭的合法性,這是種無恥;比之有甚的是中國小偷承認為了生存在鬼子的強迫下強奸了少女,辯護律師自知無力辯駁,怎麼證明自己是被強迫而不是自願的,簡直令人發指;好像是松井石根在自辨的時候竟然這樣比喻:中國是弟弟,日本是哥哥,哥哥愛弟弟,但哥哥的愛有點強硬。我當時把煙頭扔到了屏幕上,沒見過這樣無恥的;最大的無恥是東條英機說,中國人死了那麼多是他們的統治者的過錯,他們不該反抗,他承認日本殺人,侵略,但最後在控方檢察官質問:「假若今天的被告都無罪釋放了,你們還會繼續侵略戰爭嗎?」這雜種答:「會」~當時要不看電腦是自己的我真想砸了~這種雜種根本沒有人性~ 領略了他們,我才知道什麼是無恥~對了,還落了一人,開始的時候坐在被告席最上面的大川周明突然拍了坐在他前面的東條英機一巴掌,東條苦笑了一下,大川被帶出了法庭,被拖出去的時候,他還一直嚷「東條,我要殺死你」他是唯一一個靠裝瘋逃脫了審判的人。真是無恥大觀啊,什麼樣的都有~

3.「你是日本人嗎」
日本一個陸軍在庭上作證,辯護律師只問了句「你是日本人嗎?」我感覺,問的好~他問的這句話的出處就是,假若你是日本人就該為日本人辯護作證。我們反過來想那就是說,日本人的燒殺搶掠代表是日本人,日本人的虛偽代表日本民族,為了這種民族精神,他該為日本人的本性和形象作證。

4.國人自強
這里中國的檢察官法官梅汝璈、倪征燠、向哲浚都展示了他們為國自強的一面,雖然戲份都不多,但能看出來,為了審判他們在當時的情況下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收集證據,研究策略,無不展現出泱泱大國的風范。尤其精彩的是倪征燠對東條英機的一段辯論~

5.量刑猜測
最後在量刑的時候我很來氣~英國的意思好像是文明為重,反對死刑。印度的意思是他們信佛,不同意死刑。印度就是英國當時的一條狗。雖然最後6:5票可以執行死刑,但這5票的另3票是誰?我猜測,美國跑不了,從開始排座序時候他袒護英國就看的出;加拿大、菲律賓是我個人感覺,未必作準~

6.溥儀作證
整個電影里我對溥儀出場很感興趣,結果是大失所望。我看過他的回憶錄,電影里的表演和他根本不相符。那歇斯底里的甚至還帶點驕傲的作風太失敗了。雖然是末代皇帝,還是傀儡,但他仍有威嚴,我不相信真實的歷史上他會是那個樣子。而且作證時間最長的溥儀出場時間太短,沒說出他在庭審中的作用。

7.可悲民族
電影還有一條復線,是日本家庭。哥哥弟弟上戰場,哥哥先回來了,妹妹輟學戰後回來了,是被「慰問」了回來的。另一個弟弟在家聽到戰敗的消息很悲憤,但他仍不清醒。他在審判東條英機的時候在場,也聽清楚了戰爭的實質,但仍不改初衷。在他要殺中國人的時候,他哥哥承認是自己殺了已經成為殺人狂的弟弟。這個傢伙就用槍結束了他哥哥~ 這時候我感覺他腦子里是我不明白的東西,他們不會反思,這個民族就是這個樣子,腦子里大概都是糞便,不然怎麼人都是又臭又硬的呢~

幾十年過去了,日本仍沒有在教訓中走出來~當然我相信即使再給他們一次教訓,他們還會認為他們是對的,這是這個民族的本性~這本性大概沒有什麼錯,但用在人類發展的路程中那就是一個危險的同伴~就象在旅程中與一個精神分裂症患者同行一樣~這樣的民族我認為只有兩種方法,一個是治癒他,一個是關起來。治癒是天方夜譚了,關起來也辦不到,迫不得已就讓他消失是最好的辦法。因為他有潛在的威脅,要先予以打擊嘛~這是美國人的邏輯,想必總舔美國人屁股的日本人也不會有什麼怨言~

⑤ 求難以忽視的真相影評和難以忽視的真相下載地址

難以忽視的真相下載地址:movie-shili8-com
把短橫'-'換成點'.'

難以忽視的真相影評:
不論左派或右派的媒體,對於此片的評價都極為正面。在爛番茄網站中,此片獲得92%的好評,而「Cream of the Crop」網站的評論者也有94%給予此片好評。影評人羅傑·艾伯特(Roger Ebert)和里察·洛普(Richard Roeper)評價此片為「極佳」(two thumbs up)。艾伯特寫到:「39年來,我從未在影評中寫過這些字,但我必須要說:你一定要去看這部電影。如果你沒看,而你又有孫子的話,你必須向他們解釋你為什麼不去看」
而少數的影評沒有如此正面的評價。例如自由意志主義雜志《Reason》的記者羅納德·貝利(Ronald Bailey)認為「雖然戈爾在科學方面的正確大於錯誤,但他誇大了全球暖化的風險」。
此片也獲得人道主義獎(Humanitas Prize)追認的特別獎,這是該機構在過去10年內首次頒發的特別獎。
英國Telegraph報導英國高等法院法官為此片做出判決,提出片中的九個錯誤:
1.冰層溶化會令海平面在不久的將來升高7米。 (法官:這情況至少要「上千年」才會發生。)
2.太平洋低窪環礁正被淹沒。(法官:無證據顯示發生這樣的事。)
3.墨西哥灣流消失。(法官:可能會減慢,但消失的幾率很低。)
4.65萬年間二氧化碳和氣溫上升的圖表「完全吻合」。(法官:兩個圖表有關系,但不足以支持戈爾的假設。)
5.乞力馬扎羅山的雪因全球暖化而消失。(法官:無證據支持人類導致的全球暖化是主要原因。)
6.查德湖乾涸是全球暖化的明證。(法官:無足夠證據支持。)
7.颶風卡特里娜是全球暖化所致。(法官:無足夠證據支持。)
8.北極熊首次被發現因長距離游泳尋找冰層而溺斃。(法官:科學家最近只發現有4隻北極熊溺斃,但它們溺水是由一場風暴造成的。)
9.珊瑚礁因全球暖化和其他原因褪色。(法官:很難將氣候變化的影響跟其他諸如過度捕魚和污染等的影響分開來說。)
法官裁決
只能「有條件」放映
《難以忽視的真相》捧回奧斯卡獎後,英國政府原計劃把這部影片納入英國學校教育課程,在英格蘭和威爾士的3500多所中學展映。
法官伯頓認為,影片看似具備預示災難的遠見,卻沒有對氣候變化作出客觀科學的分析,片中誇大成分其實是為突出戈爾對全球變暖的關注。
伯頓因此裁定這部紀錄片為「政治影片」。英國法律禁止在學校課堂宣傳任何政治觀點。
法官為此作出裁決:《難以忽視的真相》只能在中學課堂實施有條件放映。也就是說,影片可以繼續按計劃在各中學展映,但前提是教師必須同時根據一份書面說明指導學生觀看,對片中內容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⑥ 《顫抖吧阿部2》好看嗎評價怎麼樣

《顫抖吧阿部2》是一部腦洞大開的古裝玄幻科幻網劇,是《顫抖吧阿部》的續集,從9月27號開播至今,網友眾說紛紜,評價有褒有貶,至於它好看嗎?

有的網友說:「劇情反轉太快,智商都不夠用了」,對於這種說法,只能說:同學,你真識貨。畢竟是腦洞大開的網劇,劇情不高能怎敢出來混,它的目的就是要牢牢抓住觀眾的眼睛,讓你一刻都不捨得移開眼睛,時刻有一種:上一秒感覺自己已經完全熟知編劇的套路,下一秒就感覺完全失控,就是這么刺激。

總的來說,《顫抖吧阿部2》並沒有如一般的續集一樣水準降低,口碑撲街,而是延續了第一部的製作水準,給了觀眾不一樣的劇情,不一樣的感覺,卻是同樣的喜歡。

⑦ 南京彭宇案的主審法官王浩對於雷鋒的行為或者雷鋒精神有何看法作何評論

主審法官王浩是帝國主義派來的間諜,其目的就是要敗壞中國社會的風氣,摧毀中國人的道德體系。

⑧ 如何評價昌平法官被殺案大部分網友叫好的評論

這是一個抄很有趣的套路,可以放在任何一個職業。 事件發生之後的就事論事不會太久,很快會變成本職業人員的訴苦——於情很適合,但邏輯上與案件沒有任何關系——冒昧地解釋一下,本案法官工作艱難,嫌疑人是要判刑的;難道如果法官權力很大生活優裕,嫌疑人就應該輕判么?因而,此時已經跑題了。 然後會有人反駁——一般是該崗位的對象——「你們還弱,明明是我們弱好不好?」 然後本單位人員反駁「我們就是弱啊,你看……」 然後另一方反駁「我們更弱啊……」 知乎人是很反感「我弱我有理」的,但對於這種包裝起來的哭弱,似乎視而不見。 醫生,教師,警察,法官,公務員,銀行,老闆,……這個套路幾乎適用於任何職業!!! 這說明了什麼呢? 大家都是弱勢群體了,誰是強勢群體呢? 我不知道。 另外,雙方都在自說自話,都只站在自己的立場上,這是一種可怕的現象——社會在撕裂,並且充滿了戾氣。

⑨ 選取上海近期的熱點新聞,寫一段評論,主要是事件,字數不限,闡述清楚即可,謝!!!

最近上海最熱的新聞事件:

上海市高院趙明華等四名法官違法違紀事件,性質極其惡劣,危害極其嚴重。同時,也暴露出當前政法隊伍建設中存在著「一些同志自我感覺好」、「少數幹部生活情趣低」、「制度監督執行弱」、「幹部隊伍管理軟」等突出問題。

上海法官招 嫖 事件曝光後,在媒體輿論的持續追蹤和廣大網民的密切關注下,涉事法官受到了黨紀國法的嚴肅處理,3人被雙開,1人留黨察看,算是給了公眾和輿論一個交待,一個回應。對事件的處理絕不能止於雙開,草草收場。法院是國家的司法審判機關,法官是國家法律的實施者、維護者,法官的政治素質、道德修養、業務能力,直接關繫到案件的公正審理,關繫到案件的審判質量,關繫到國家法律的尊嚴權威,關繫到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維護司法公正,維護法律尊嚴,維護當事人權益,是法官的職責,是群眾的期待。它要求法官必須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忠於法律,一切以法律為准繩,以事實為根據,排除干擾和阻力,拒絕人情和關系,反對司法腐敗,依法辦案,公正審案,鐵面無私,維護司法公正,伸張社會正義。法官是正義的化身,是法律的使者。如果法官自身不正不忠,何以維護法律尊嚴,維護公平正義?

抓好隊伍黨風廉政建設,領導幹部是關鍵。各級領導幹部要始終堅定黨性、以身作則,率先垂範,爭當廉潔自律、執法為民的表率,守住法律底線、紀律底線、道德底線和職責底線,決不越雷池半步。要秉公用權,以公開促公正、以公正樹公信、以公信贏權威,自覺做到為民用權、依法用權、陽光用權。要自覺接受群眾監督,把好慾望、交友、興趣這「三關」,守住信念、道德、法紀「三道防線」,保持高尚品格和清正氣節,培養健康情趣,老老實實做人、乾乾凈凈幹事、清清白白為官。

⑩ 麗江一法官因發錯誤評論被停職檢查是怎麼回事

在2月26日上午,麗江市中級人民法院法官李炳祥個人微博(微博認證名:麗江炳哥),專轉發人民網微博《一位屬57歲民警的雪中堅守》時作出錯誤評論,對此,麗江市中級人民法院非常重視。



隨後麗江法院對奮戰在一線維持交通秩序的公安幹警表示深深的敬意和敬佩,並對法官幹警教育管理不到位表示歉意。表示將汲取教訓,進一步加強教育,嚴肅管理,杜絕此類事件的發生。

熱點內容
受賄最新司法解釋 發布:2025-01-16 12:56:01 瀏覽:516
發票失控會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1-16 11:41:49 瀏覽:430
食品安全法中的法律責任包括哪些 發布:2025-01-16 11:19:34 瀏覽:342
刑法理論論文 發布:2025-01-16 11:19:31 瀏覽:782
道德與法律的相同點 發布:2025-01-16 11:17:46 瀏覽:401
崗位交接班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16 11:04:05 瀏覽:668
楊橋人民法院 發布:2025-01-16 10:32:04 瀏覽:288
且末縣城鎮法律服務所怎麼樣 發布:2025-01-16 10:12:16 瀏覽:241
快車律師 發布:2025-01-16 09:51:05 瀏覽:685
社會責任適用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16 09:20:39 瀏覽: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