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張梁法官

張梁法官

發布時間: 2022-06-21 17:06:18

『壹』 某校學生在研究性學習中搜集了大量的資料,你認為史學價值較大的是: A.禹乃遂與益.後稷奉帝命,命

12.C

『貳』 《三國演義》的讀書筆記

三國演義》寫了三個國家的興衰史,從桃園三結義至三國歸晉共經歷了五大時期,便是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群雄割據(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
黃巾之亂是從桃園三結義開始,講了黃巾起義之後,東漢政府的反擊,出現了劉備,曹操等英雄,而東漢政權也快滅亡了.
董卓之亂是講董卓入京前後的故事,從何進與十常侍對戰到少帝逃出京城,結果被董卓救駕.董卓入京後收買了猛將呂布,又廢少帝,立獻帝,大權獨攬,實施暴政,逼得群雄聯軍伐董卓,雖然後來聯軍失敗了,但是董卓最後也被呂布所殺.
群雄割據是講董卓死後,中原諸侯群龍無首,為了擴大自己的地盤互相廝殺,最主要分為三個戰區,即北方的袁紹與公孫瓚,江東地區孫策的崛起,中原地區曹操,劉備,呂布,袁術之間的戰爭.
再後來的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我就不一一細說了,最主要的我想談談自己對三國演義的一些認識和看法.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欣賞的就是曹操了,雖然為了突出劉備的仁義,他被寫成奸詐之人,但是他的軍事才能仍然沒有抹殺.他在幾年的東征西戰中,佔領了長江以北的大片土地,連少數民族都臣服於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乾的,魏也是三國中最強盛的,他奠定了魏國的基礎,後來晉國才能統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對於人才的求賢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賞的地方,曹操為了選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據封建德行和門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標准, 提出了"唯才是舉"的用人方針,於公元210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賢令》.曹操在令中一開始就總結歷史經驗,認為自古以來的開國皇帝和中興之君,沒有一個不是得到賢才和他共同來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賢才,又往往不出里巷,這絕不是機遇,而是當政的人求,訪得來的.有鑒於此,曹操立足現實,指出現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賢最迫切的時刻.他希望在左右的人不要考慮出身,幫他把那些出身貧賤而被埋沒的賢才發現和推舉出來,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後來,曹操於公元 214和217年又下了兩道《求賢令》,反復強調他在用人上"唯才是舉"的方針.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門和各級地方官吏在選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責備,即使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也受有關系,只要真有才能就行.經過一番努力,曹魏集中了大量人才,當時各地投奔到曹操門下的人很多,形成猛將如雲,謀臣如雨的盛況.而且對於有才乾的人曹操還能做到不計前嫌,比如陳琳本來是袁紹的部下,曾經替袁紹起草檄文,罵了曹操的祖宗三代.袁紹失敗後,陳琳歸降曹操.曹操問他說:"你從前為袁紹寫檄之,罵我一個人就可以了,為什麼要罵到我的祖宗三代,陳琳連忙謝罪.曹操愛惜他的文才,不僅對他不處罪,還照樣任用他.
曹操的成功不僅因為他的傑出才能和善於招攬人才,還在於他有著豁達的胸襟和廣闊的胸懷.在赤壁的慘敗之後,曹操並未一籌莫展,而是笑著說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據",並且三次大笑展現出他對待挫折的樂觀態度.曹操同時也是個很有文學情趣的人,喜歡作文賦詩,即使大戰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許多詩作都是樂府中的名篇

『叄』 請問下河北省新樂市法院有沒有張良超被起訴的案件。提交。

如果有律師問律師就知道了;沒有可以問一下提起訴訟的人,法院有沒有向他內收取訴訟費並開容據收據,如果收了就代表以經立案;如果繳費後沒有收到案件受理通知書,起訴人可以持本人身份證到新樂市法院查詢立案受理進度;如以拿到受理通知書,可登錄新樂法院官網查詢開庭時間、在那個廳、審理法官等情況信息。

『肆』 遷安玄今朝

武安國

孔融麾下大將。虎牢關之戰中,勇敢挑戰呂布。使用慣用的鐵鎚大戰十餘回合,被呂布砍下手腕,丟下鐵鎚逃回。

正慮間,小校報來:「呂布搦戰。」八路諸侯,一齊上馬。軍分八隊,布在高岡。遙望

呂布一簇軍馬,綉旗招*,先來沖陣。上黨太守張楊部將穆順,出馬挺槍迎戰,被呂布手起

一戟,刺於馬下。眾大驚。北海太守孔融部將武安國,使鐵錘飛馬而出。呂布揮戟拍馬來

迎。戰到十餘合,一戟砍斷安國手腕,棄錘於地而走。八路軍兵齊出,救了武安國。呂布退

回去了。眾諸侯回寨商議。曹操曰:「呂布英勇無敵,可會十八路諸侯,共議良策。若擒了

呂布,董卓易誅耳。」

公孫瓚

公孫瓚 - 個人檔案

個人資料 性別 男

籍貫 [幽州]遼西令支 [今河北遷安]

容貌 相貌英偉,聲音洪亮

官至 前將軍 封易侯

兄弟姐妹 公孫越

子女 公孫續

相關人物 劉虞 袁紹 劉備

曾效力過的勢力 東漢 公孫瓚 劉虞

公孫瓚 - 簡明歷史傳記

公孫瓚:字伯圭,遼西令支(今遷安、遷西一帶)人,出身貴族。因母地位卑賤,只當了郡中小吏。他貌美,聲音洪亮,機智善辯。涿郡劉太守很賞識,將女兒許配給他。後來跟盧植於緱氏山中讀書,粗通經傳。後又被舉為上等郡吏。劉太守因事犯法,發配日南。當時法律不許部下隨檻車同行。他就化裝成侍卒,帶上劉太守日用品,駕車護送。行前,他跪在祖墳前說:「昔為人子,今為人臣,我應隨劉太守到日南去。日南瘴氣彌漫,我恐怕回不來了,在此我就向祖上辭別了。」他慷慨悲泣,拜罷起身而去,圍觀的人無不感嘆。後在途中獲得了赦免。 公孫瓚,書佐出身,靠自己的才能逐步作到中郎將,以強硬的態度對抗北方少數民族,做戰勇猛,威震邊疆。公孫瓚好戰,與主張以懷柔政策對待少數民族的上司劉虞不和,二人矛盾逐漸激化,發展到互相攻打,公孫瓚靠自己的軍事才能以少勝多,殺死了劉虞,並挾持朝廷使者得到了總督北方四州的授權,分派刺史,成為北方最強大的一路諸侯。公孫瓚與袁紹相爭,初期占據優勢,但因其只求自保的自私戰略,逐漸失去了部下的信任,被袁紹擊敗,最終被困於自己修建的高樓之中,引火自焚,勢力被袁紹吞並。

公孫瓚 - 簡明演義傳記

公孫瓚,東漢北平太守,「十八路諸侯反董卓」中的一路,曾參與討伐董卓。反董卓聯盟失敗後,公孫瓚退守北方,因貪圖冀州地盤而與袁紹相爭,交戰多次,最終被擊敗,於自己修建的高樓中引火自焚,勢力被袁紹吞並。

曾在郡中作過門下書佐。他相貌英偉,聲音洪亮,深得侯太守器重,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又派他到涿郡(今屬河北)盧植處習讀五經。後仍在郡中做官。

太守劉基因事獲罪被召至京師洛陽交廷尉處置,公孫瓚為他駕車,像僕役一樣服侍他。劉基將被流放到日南郡(今越南廣治省)的時候,公孫瓚備好酒肉在北芒山(即邙山,今河南洛陽北)祭辭自己的祖先,他舉杯祈禱:「以前為人子當盡孝道,而今為人臣當盡忠心,理應隨同太守共赴日南。日南多瘴氣,恐怕不能身還,就此別過列祖列宗。」說完又拜了兩拜,便慷慨激昂的站了起來,在場人無不落淚嘆息。劉基在赴日南途中被赦免而還。公孫瓚被舉為孝廉,做了郎官,被任命為遼東郡(今遼寧遼陽市)附屬國的長吏。

有一次跟隨數十名騎兵外出巡邏關塞,看到數百名鮮卑騎兵,公孫瓚就退到空亭對隨行隊伍說:「如不主動進攻必將被殺。」於是手執長矛策馬帶隊沖入鮮卑隊伍,殺傷數十人,雖辛免於死,自己也損失過半。鮮卑人以此為戒,再不敢輕易越進關塞。公孫瓚升遷為涿縣縣令。

光和(公元178年-公元183年)年間,邊章、韓遂叛亂,朝廷從幽州(今北京城西南)征發三千精銳騎兵,並給予公孫瓚都督行事的符節,統帥此三千騎兵。公孫瓚率軍到薊中時,漁陽(今北京市密雲縣西南)人張純引誘遼西烏桓首領丘力居等叛亂,攻佔右北平郡(今河北豐潤東南)、遼西郡屬國的城市。公孫瓚以三千騎兵追討張純等叛賊,立下戰功,升為騎督尉。此時,屬國烏桓首領貪至王率眾歸降公孫瓚。公孫瓚又升為中郎將,封為都亭侯,進駐屬國,此後的五六年間,與北方少數民族爭戰不斷。

漢靈帝中平五年(公元188年),烏桓丘力居部到青州(今山東淄博臨淄北)、幽州、冀州(今河北臨漳西南)掠奪。公孫瓚與張純、丘力居等戰於屬國石門,張純等大敗,張純於是拋下妻兒逃入鮮卑境內。公孫瓚繼續追擊,由於太深入,反被丘力居圍困於遼西管子城二百餘日,糧盡士潰,士卒死傷大半。丘力居軍也糧盡疲乏,遠走柳城。朝廷詔拜公孫瓚為降虜校尉,封都亭侯,又兼領屬國長史。公孫瓚於是統領兵馬,守護邊境。每次一聽到敵人來襲,公孫瓚馬上聲疾色厲,作戰時像是打自己的仇人似的,甚至一直打倒夜深。從此烏桓都害怕公孫瓚的勇猛,不敢再來進犯。公孫瓚常與身邊數十個善於騎射的人都騎白馬,相互間為左右翼,自號「白馬義從」。

朝廷派宗正東海郡(今山東郯城縣)人劉虞(字伯安)為幽州州牧。劉虞到任後,派遣使臣到少數民族中曉以利害,責令他們獻上張純的首級。丘力居等聽說劉虞到了,紛紛派遣使者前來溝通歸附之事。公孫瓚擔心劉虞立功,暗中派人在途中暗殺這些使者。少數民族明白此事後,便繞道到劉虞處。劉虞上報朝廷撤掉駐防軍隊,只留下公孫瓚統萬餘步兵、騎兵屯駐右北平。

漢靈帝中平六年(公元189年)三月,張純被其門客王政殺掉並把首級送給劉虞。劉虞因安撫少數民族有功而被授予太尉之職,封為襄賁侯。不久,又遷劉虞為大司馬,公孫瓚為奮武將軍,封為薊侯。

漢獻帝初平二年(公元191年),青州黃巾軍攻打渤海(今河北南皮東北),聚眾三十萬,欲與黑山軍會合,公孫瓚率步騎兩萬人在東光南大破青州黃巾,斬首三萬余。青州黃巾軍棄輜重,奔走渡河。公孫瓚等他們過到一半時出擊,再次大敗黃巾軍,死者數萬,俘虜七萬餘人,車甲財物無數,於是公孫瓚威名大震。

皇帝想東歸洛陽,派劉虞之子劉和逃出長安,偷偷出武關去找劉虞,讓劉虞率兵前來相迎。劉和途經袁術駐地,將此事告知了袁術。袁術扣留了劉和,讓劉和給劉虞寫信,答應等劉虞率兵前來為袁術後援,一起赴長安。公孫瓚知道袁術會叛變而制止劉虞,劉虞不聽。公孫瓚擔心袁術知道後恨他,派他堂弟公孫越率千餘騎兵到袁術處相結好,而暗地又讓袁術扣留劉和並奪占劉和兵馬。因此,公孫瓚與劉虞的矛盾越來越深。

袁術遣公孫越幫助孫堅攻周昂,公孫越被流矢射中而死,公孫瓚怒道:「我弟之死,禍起於袁紹。」於是出兵駐扎在磐河(今河北境內)准備報復袁紹。袁紹驚恐萬分,把渤海郡太守印交給了公孫瓚堂弟公孫范,派他到南皮,想以此與公孫瓚結援。公孫范於是背叛袁紹,以渤海兵力協助公孫瓚,攻破青州、徐州黃巾軍,兵勢日益強盛,進駐界橋(故址在今河北威縣境內)。公孫瓚自己任命嚴綱為冀州州牧,田楷為青州州牧,單經為袞州(今山東金鄉縣西北)州牧,並配置了郡首縣令。

漢獻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年),袁紹屯軍廣川縣(今河北棗強縣東北),與公孫瓚戰於界橋南二十里處。公孫瓚有精兵三萬。袁紹命其將麴義領精兵八百在前,布強弩千張於兩翼。公孫瓚輕視袁紹兵少,縱騎兵出戰。麴義命士兵伏於楯下不動,等公孫瓚軍到十步前,一時同發,公孫瓚大敗。袁紹捉住了嚴綱兵斬其首。麴義追公孫瓚到界橋,公孫瓚率兵還擊,再次被打敗,於是公孫瓚逃到薊縣(今北京大興縣),在縣城東南另築小城自守,與劉虞臨近,漸漸結下仇恨。

漢獻帝初平四年(公元193年),劉虞擔心公孫瓚反叛,於是率兵十萬攻打公孫瓚。當時,公孫瓚的部曲放散在外,倉卒欲從東城逃走,劉虞的士兵不習戰,又下軍令不準騷擾百姓,久攻不下。公孫瓚於是招募精兵數百人,順著風勢放火,趁勢殺入劉虞兵營,劉虞大敗。劉虞與他的部下往北逃到居庸縣(今北京延慶縣東)。公孫瓚三天就攻破了居庸城,活捉劉虞及其妻子兒女回到薊縣。此時董卓已死,獻帝派使者段訓給劉虞增加封地,令其督統六州,升遷公孫瓚為前將軍,封易侯。公孫瓚誣陷劉虞與袁紹謀取稱帝,脅迫段訓斬劉虞及其妻子兒女於薊市。公孫瓚將劉虞的首級送到京師,被劉虞的舊部下尾敦在路上劫走並安葬。公孫瓚殺了劉虞之後,得到了整個幽州,日益驕矜,不恤百姓,記過善忘,睚眥必報。

漢獻帝興平二年(公元195年),劉虞的從事漁陽鮮於輔、齊周、騎督尉鮮於銀等率幽州兵馬想為劉虞報仇,因燕國(今北京大興縣)閻柔素有恩義,他們便推舉閻柔為烏丸司馬。閻柔招集鮮卑、烏丸等兵馬,共得漢兵、胡兵數萬人,與公孫瓚所置漁陽太守鄒丹戰於潞河(今朝白河)之北,大敗公孫瓚軍,斬殺鄒丹。烏桓峭王也率其部落的人及鮮卑騎兵七千餘騎,隨鮮於輔迎接劉虞之子劉和與袁紹將麴義,合兵共十萬攻打公孫瓚,大敗公孫瓚於鮑丘,斬首二萬余。於是,代郡、廣陽、上谷、右北平各殺公孫瓚所置長官,與鮮於輔、劉和兵聯合,公孫瓚屢戰屢敗,於是逃回易京(故址在今河北雄縣西北)堅守。臨易河挖十餘重戰壕,又在戰壕內堆築高達五六丈的土丘,丘上又築有營壘。塹壕中央的土丘最高,達十餘丈,公孫瓚自居其中,以鐵為門,斥去左右,令男人七歲以上不得進入,只與妻妾住在裡面,又囤積糧谷三百萬斛。公孫瓚又讓婦人習為大聲,使聲音能傳出數百步,用來傳達命令。公孫瓚又疏遠賓客,致使身邊沒有一個親信,謀臣猛將都漸漸疏遠了。從此以後,很少出來打仗。

漢獻帝建安三年(公元198年),袁紹傳書給公孫瓚,想跟他釋和,公孫瓚沒有答復,反而增強守備。袁紹於是大興兵攻打公孫瓚。先是公孫瓚一別將被圍,公孫瓚不肯相救,說:「救一人,那以後眾人都會只等救兵而不肯力戰。」等到袁紹來攻時,公孫瓚的界橋別營自度不能自救,而公孫瓚必不肯相救,眾人或降或逃。袁紹直接攻到了城門前,公孫瓚派他的兒子公孫續向黑山(今河南浚縣西北)黃巾軍求救,又想親自率兵沖出重圍,占據西南山,仰仗黑山軍,切斷袁紹軍的後路。長吏關靖勸諫他說:「現在您的將士都各懷叛離之心,已無力再戰,他們之所以能固守是顧惜他們的故鄉老少,而把將軍您當成主心骨,將軍如能持久堅守,袁紹自然會退兵,四方軍隊一定又可以會合了。若將軍現在棄易京而走,軍隊會失去後鎮,易京覆滅指日可待。將軍失去根基,流落荒野,怎麼成就事業呢?」公孫瓚於是決定不離開易京,等待其子搬來救兵,內外夾攻袁紹。

漢獻帝建安四年(公元199年)三月,黑山帥張燕與公孫續率兵十萬,分三路相救公孫瓚。援兵還沒到,公孫瓚秘密派人送信給公孫續,讓他率五千騎兵於北隰之中,舉火把為應,公孫瓚就從城內出戰。袁紹劫得了這封信,如期舉起火把。公孫瓚以為救兵到了,率兵出擊。袁紹設伏兵襲擊公孫瓚,公孫瓚大敗,又回到城內堅守。袁紹於是掘地道到城樓下,毀壞其望樓,漸漸到達中央的土丘。公孫瓚自料必敗無疑,先殺掉自己的妻子兒女、姐妹,然後引火自焚。

公孫瓚的歷史評價

陳壽:公孫瓚保京,坐待夷滅。

公孫瓚生長在幽州。幽州包括今日河北省的中部、北部,及遼寧省的南部、中部。當地漢人,有不少是慷慨悲歌之士,豪爽而尚武好義;也有許多人習慣民族共處,學會了匈奴與鮮卑、烏桓的騎射。公孫瓚本人又是「家世二千石」,高級官吏的子弟,翩翩少年,身材高、聲音大,騎得好,射得准,雖則由於母親出身卑賤,而只能在遼西郡的太守衙門里充當一名「書佐」,亦即抄寫員之流,然而很快便獲得太守侯某人的賞識,做了侯太守的女婿,被侯太守送往洛陽之南的緱氏縣,從當時的大儒盧植先生讀書。

他在盧先生那裡,結交了一位同學,姓劉名備。

他不曾把書讀通,不久便回了家鄉令支縣(河北遷安之西),又轉到遼西郡的首縣陽樂(撫寧縣之西),在新任太守劉基的下面作了一個「上計吏」,相當於會計室主任兼統計室主任。他根本沒有文人的氣質,干這些事都是用非所長,卻也表現得不太壞。

劉太守吃了官司,被關在檻車里押往洛陽,公孫瓚化裝為一個僕人,一路跟隨侍侯。劉太守被判流放日南郡,公孫瓚也下了決心,陪他去這個傳聞瘴氣甚厲害的地方。所好,兩人走到中途,劉太守就遇到了赦免。公孫瓚於是又回到遼西郡的令支縣。

家鄉的父老與地方官舉他為「孝廉」。這是兩漢官場的正途。由孝廉而被天子召見,留用為「郎」,再由郎而外放為地方官,最後由地方官而內調為中央大官。

公孫瓚在為「郎」欺滿以後,被派作幽州的「遼東屬國長史」。長史的意思,是秘書長,是文官,但在這里卻是武官,相當於一郡的都尉。所謂遼東屬國,便是散布在遼東郡周圍的若干藩屬國,亦即大大小小的匈奴與鮮卑的部落。公孫瓚的職務,便是監視這些部落,不許他們對漢朝的中央造反。

公孫瓚喜歡騎白色的馬,他叫所率領的衛隊也都騎了白馬。因此,人們送給他一個綽號:白馬長史。

有些法官是疾惡如仇。公孫瓚是疾胡如仇。每次,當他接到有什麼部落造反的消息,他就會勃然大怒,集合兵馬,立刻奔赴該部落去交鋒,好像是他私人和這部落有什麼深仇大恨一樣。到了交鋒的之時,不用說,他決不客氣,而盡量猛打,盡量殘殺。各處的胡人,對他的確是十分害怕的。

他的長官,幽州牧劉虞,對付胡人另有一套。劉虞反對殺,所行的是懷柔政策。胡人感他的恩,已經造反的,退走;沒有造反的,不再想反。

我用這個胡字,包括很多不同種族的人。嚴格說來,胡只能指匈奴,而匈奴是突厥種(因為突厥與今日的多數土耳其人是匈奴的苗裔)。

西漢之時,匈奴之東有所謂東胡,其血統與語言均與匈奴不同,被人類學家稱為「東胡種」或「通古斯種」。

就東漢末年的幽州而論,烏桓是各種胡人之中力量最大的一種。烏桓兩字,有時也被寫作烏丸。東漢的朝廷,特設了一個「護烏桓校尉」負責保護烏桓部落的專責。所謂保護,包含「保全」的意思,防止他們因造反而喪失生命與畜產。

東漢的最後一個「護烏桓校尉」,姓箕名稠,有人說他不姓箕而姓綦。他不但不曾護得烏桓,而且保護不了自己,被兩個姓張的漢人殺死。這兩個姓張的,一個叫張純,曾經作過中山國的國相;一個叫張舉,曾經作過泰山郡的太守。張純對漢朝前途的看法,與其他三個姓張的(張角、張寶、張梁)大致相同:漢朝氣數已盡,新朝代即將誕生。張純於是說動了張舉,推張舉為天子,而自稱「彌天將軍安漢王」。

這張天子與張將軍,自以為抓住了時代的趨勢,就在靈帝中平四年,大造其反,擔負他們交給自己的歷史任務,實行荒乎其唐的機會主義。他們誘惑了烏桓的一個領袖丘力居,吆喝了不少的漢人與胡人,殺掉護烏桓校尉箕稠,與右北平郡太守劉政、遼東太守陽終,以流寇的戰術橫沖直撞,劫掠了青、徐、幽、冀四個州的不少城市、鄉鎮、村莊。

次年,中平五年,在幽州牧劉虞的指揮下,公孫瓚大破張純、張舉、丘力居等於(河北薊縣之西的)石門。

公孫瓚在石門打了勝仗以後,窮追張純等人的漢胡混合部隊,一直追到管子城。

他與他的追擊軍在管子城遇到埋伏,被敵人反包圍,圍了一百多天。糧食吃完,吃馬;馬也吃完,煮馬鞍、盾牌、皮靴等等。幸虧敵人也吃完了糧食,不得不退回他們的根據地柳城;否則,公孫瓚及其殘余部隊,不都餓死,也都會凍死了。

這時候,公孫瓚的官位是騎都尉。他早已做過涿縣的縣令了。立了石門之戰的大功以後,在洛陽的靈帝升他為中郎將,封為「都亭侯」。

中平六年,三月間,有一個姓王名政的,於張純未對他防備之時,將張純殺了,割下張純的頭,送給幽州牧劉虞領賞。朝廷加官劉虞為大司馬,封公孫瓚為薊侯,拜「奮武將軍」。

公孫瓚一躍而為天下知名的名將,有希望成為撥亂反治的重鎮,倘若他懂得與劉虞始終合作,服從這位富有政治經驗、而且遠近仰望的長官。

他卻不肯如此做。

他打了一個不太大的勝仗,便自以為很了不起,不再把劉虞看在眼裡,而處處與劉虞作對。劉虞派人送東西,賞賜一些忠順的部落,公孫瓚偏要去攔截、搶去,破壞劉虞的懷柔政策。

劉虞有一個兒子劉和,在長安朝廷當侍中,與獻帝處得很好。獻帝在私底下拜託劉和,逃離長安,去幽州,叫劉虞帶兵來,迎接他(獻帝)東歸洛陽。

劉和奉了這個密旨,便逃離長安,奔出武關,先到南陽,他本想由南陽再向東走,到穎川郡再轉向東北,經兗州、青州、冀州,見父親劉虞;不料,袁術認為奇貨可居,把劉和以連軟帶硬的方式留了下來,他叫劉和寫信給劉虞,把兵送到南陽來,袁術也帶兵一起去。袁術是想與劉虞分功,甚至想爭劉虞的功。

公孫瓚勸劉虞不必派兵,劉虞不聽;派了幾千人去。公孫瓚暗中寫信給袁術,建議袁術將劉和扣留,將劉虞的兵吃掉。

他在表面上裝著與劉虞一起行動,也派了一千多人,交給堂兄公孫越帶去。

結果,袁術吃了劉虞所派來南陽的兵,也按照公孫瓚的建議,把劉和關了起來。這位劉和,頗有能力,竟然從袁術那裡逃走,逃到了幽州,向父親劉虞報告了一切。

於是,劉虞對公孫瓚就恨入骨髓。

公孫瓚不僅與劉虞成了敵人,與袁紹也成了敵人。原因是,他的堂兄公孫越奉了袁術之命,幫助孫堅,打袁紹所派去的「豫州刺史」周昂,在打的時候中了箭陣亡。

袁紹明知道孫堅已經是豫州刺史,又另行「承製」(自稱朝廷授權)派一個什麼周昂,乘著孫堅在洛陽前線打董卓,襲占豫州的某一部分。這誠然是袁紹的不對。

公孫越的「任務」,本是前往長安,迎接獻帝。袁術不踐言參加迎駕,而吃掉劉虞的兵,又把公孫越及其部隊用在打周昂的小戰爭上面,以至公孫越陣亡,這是袁術的不對。

單就公孫越之陣亡而論,公孫瓚應該第一先恨袁術,其次才恨袁紹。

軍閥便是軍閥,不懂得什麼叫平心靜氣的分析。

他進軍(山東德平縣的)磐河。同時,他上疏給朝廷,數說袁紹十項大罪。

這是初平二年十二月的事,董卓還不曾死。公孫瓚在他的討袁紹疏之中,雖不明白站在董卓的一邊,而責備董卓的字眼也不過是「造亂」、「無禮」幾個字而已。

除了為堂兄公孫越報仇以外,公孫瓚的另一原因,也就是真正的原因,是擴充地盤。

一個月以前,初平二年十一月,公孫瓚在(河北省東南部的)東光縣大勝了青州的黃巾,殺掉三萬,收降七萬。

由東光再向前,便是袁紹的地盤。袁紹此時名義上是冀州牧兼渤海郡太守,而實力早就伸入青州。公孫瓚要找袁紹打,袁紹仍不想和他打。公孫瓚有一個親弟弟公孫范,在袁紹的身邊。袁紹希望以公孫范為橋梁,與公孫瓚保持友好關系,就把自己所兼的渤海郡太守的官職讓給公孫范(渤海郡在今滄州一帶)。

誰知,這公孫范有了渤海,不作調停人,而立刻調集全部的兵,幫助哥哥公孫瓚打袁紹。

公孫瓚與袁紹雙方的兵,於初平三年正月在(河北威縣之北)界橋,進行決戰,袁紹以步兵三萬人結為方陣,用騎兵一萬人布在兩翼,精兵八百,強弩千張,作為挑戰的前鋒。公孫瓚不懂得如何對付這樣的陣勢,被袁紹殺得大敗,退回薊縣。

公孫瓚所任命的冀州刺史嚴綱,被俘。

袁紹乘勝派人追擊,追到(易縣東南的)故安縣。公孫瓚的部隊,掉過頭來死守,袁紹的部隊攻它不下,撤退。

袁軍撤退以後,輪到公孫軍來追擊,追到(新城縣之東的)拒馬河,大勝袁軍,殺了七八千人,向東擴充戰果,進展到(山東西北部的)平原國,繼續佔領了大部分的青州。

公孫瓚於是派了一個姓田名楷的,作青州刺史。

劉備在這一次戰役之中,頗替公孫瓚立了一些功。公孫瓚任命他為平原縣縣令,其後又升為平原國的國相(漢朝在景帝以後,有王有侯,但王侯都無權統治他們的「國」,一切由中央政府所謂「相」來當家。劉備當時的官名,是「平原相」三個字,不是我給他的「平原國的國相」六個字)。

袁紹不甘心丟了他的青州,便用他的全副力量來和公孫瓚死拼,拼了很久。

拼到興平二年,袁紹才獲得一個決定性的勝利於(河北通縣之南的)鮑丘,殺了公孫瓚的兵兩萬。公孫瓚退到(雄縣西北的)易京。

公孫瓚之所以戰敗,簡單說來,一是地盤佔得太大,人才與兵力不敷分配;二是不但任命了所謂冀州刺史與青州刺史,也任命了所謂兗州刺史:樹敵太多;三是劉備在興平元年為了援救被曹操所攻的陶謙,脫離了公孫瓚與田楷等人的團體,去了徐州,而且趙雲也借口兄喪,回了常山郡真定縣;四是與幽州牧劉虞鬧翻,殺了劉虞,與劉虞的兒子和劉虞的很多部下結下了不共戴天之仇。

他殺劉虞,是在劉備離開青州的前一年,亦即初平四年。十月間,長安朝廷派了一位使者段訓到幽州來,加劉虞的官,也升他的官。劉虞被加官「督六州事」;他被升為「前將軍」,爵位也由薊侯改封為「易侯」。

他脅迫段訓與他合作,偽造皇帝詔書,說劉虞與袁紹合謀僭位,將劉虞斬首。

事先,劉虞曾經在段訓未到以前,與公孫瓚打了一仗,打敗,被俘。公孫瓚等待段訓來了以後,才把劉虞殺害,因為劉虞本是他的長官,背一個殺長官的名不好。

殺長官的事實,他怎麼樣也掩蓋不了。劉虞的部屬們公推閻柔為領袖,號召漢人與胡人,集合了幾萬兵馬,與劉和的一支力量配合。袁紹也派了大將麴義,率領幾萬兵,參加這討伐公孫瓚的聯軍,一舉而斬殺了公孫瓚的漁陽郡太守鄒丹(漁陽郡的首縣漁陽縣,在河北密雲的西南)。

漁陽郡以外,代郡、廣陽郡、上谷郡、右北平郡,各地所有的老百姓都紛紛起義,殺了公孫瓚所任命的官吏,響應劉和、閻柔與麴義所統率的聯軍(代郡的郡治在高柳,在山西陽高西北;廣陽郡的郡治在薊縣,薊縣的故城在北京西南;上谷郡的郡治在沮陽,河北懷來之南。右北平郡治在土垠,河北豐潤之東)。

公孫瓚的對策,是採取「絕對守勢」。他把易京造得十分堅固,城牆之外,有土塹;土塹之外,又有土塹;傳說這易京有幾十重的土塹。城牆本身,有六七丈高;公孫瓚與妻妾姊妹所住的樓更高,足足十丈,不設樓梯,公文用繩子繫上去,傳令用特別訓練的、能夠大聲喊叫的女人,城內,他儲蓄了極多的糧食。

盡管如此,這易京終於在建安四年三月被攻破,公孫瓚放火自焚,沒來得及死,被砍。袁術死在他前面三個月,呂布死在他後面三個月。

編輯詞條

開放分類:

歷史人物、三國、將軍、英雄、官宦

參考資料:

1.三國演義 細說三國(黎東方)

貢獻者:

天地為家、碧水青天、hanbingjun、齊達內、魚雁花月、隱士鳳雛、啄B木W鳥、石硤、zicheng794、青阮玉、御劍斬赤龍、景觀美、407695206

本詞條在以下詞條中被提及:

官渡之戰、關羽、張飛、張郃、趙雲、陳琳、三國、袁紹、劉備、溫酒斬華雄、單騎救主、程昱、黃巾起義、桃園三結義、田豐、春閨夢、十八路諸侯、三英戰呂布、白馬義從、發破傳書、東漢末年群雄割據形勢圖、文丑、為袁紹檄豫州文、喀左大陽山

『伍』 求三國人物武安國和公孫瓚的資料

武安國
孔融麾下大將。虎牢關之戰中,勇敢挑戰呂布。使用慣用的鐵鎚大戰十餘回合,被呂布砍下手腕,丟下鐵鎚逃回。

正慮間,小校報來:「呂布搦戰。」八路諸侯,一齊上馬。軍分八隊,布在高岡。遙望
呂布一簇軍馬,綉旗招*,先來沖陣。上黨太守張楊部將穆順,出馬挺槍迎戰,被呂布手起
一戟,刺於馬下。眾大驚。北海太守孔融部將武安國,使鐵錘飛馬而出。呂布揮戟拍馬來
迎。戰到十餘合,一戟砍斷安國手腕,棄錘於地而走。八路軍兵齊出,救了武安國。呂布退
回去了。眾諸侯回寨商議。曹操曰:「呂布英勇無敵,可會十八路諸侯,共議良策。若擒了
呂布,董卓易誅耳。」
公孫瓚
公孫瓚 - 個人檔案

個人資料 性別 男

籍貫 [幽州]遼西令支 [今河北遷安]

容貌 相貌英偉,聲音洪亮

官至 前將軍 封易侯

兄弟姐妹 公孫越

子女 公孫續

相關人物 劉虞 袁紹 劉備

曾效力過的勢力 東漢 公孫瓚 劉虞

公孫瓚 - 簡明歷史傳記

公孫瓚:字伯圭,遼西令支(今遷安、遷西一帶)人,出身貴族。因母地位卑賤,只當了郡中小吏。他貌美,聲音洪亮,機智善辯。涿郡劉太守很賞識,將女兒許配給他。後來跟盧植於緱氏山中讀書,粗通經傳。後又被舉為上等郡吏。劉太守因事犯法,發配日南。當時法律不許部下隨檻車同行。他就化裝成侍卒,帶上劉太守日用品,駕車護送。行前,他跪在祖墳前說:「昔為人子,今為人臣,我應隨劉太守到日南去。日南瘴氣彌漫,我恐怕回不來了,在此我就向祖上辭別了。」他慷慨悲泣,拜罷起身而去,圍觀的人無不感嘆。後在途中獲得了赦免。 公孫瓚,書佐出身,靠自己的才能逐步作到中郎將,以強硬的態度對抗北方少數民族,做戰勇猛,威震邊疆。公孫瓚好戰,與主張以懷柔政策對待少數民族的上司劉虞不和,二人矛盾逐漸激化,發展到互相攻打,公孫瓚靠自己的軍事才能以少勝多,殺死了劉虞,並挾持朝廷使者得到了總督北方四州的授權,分派刺史,成為北方最強大的一路諸侯。公孫瓚與袁紹相爭,初期占據優勢,但因其只求自保的自私戰略,逐漸失去了部下的信任,被袁紹擊敗,最終被困於自己修建的高樓之中,引火自焚,勢力被袁紹吞並。

公孫瓚 - 簡明演義傳記
公孫瓚,東漢北平太守,「十八路諸侯反董卓」中的一路,曾參與討伐董卓。反董卓聯盟失敗後,公孫瓚退守北方,因貪圖冀州地盤而與袁紹相爭,交戰多次,最終被擊敗,於自己修建的高樓中引火自焚,勢力被袁紹吞並。
曾在郡中作過門下書佐。他相貌英偉,聲音洪亮,深得侯太守器重,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又派他到涿郡(今屬河北)盧植處習讀五經。後仍在郡中做官。

太守劉基因事獲罪被召至京師洛陽交廷尉處置,公孫瓚為他駕車,像僕役一樣服侍他。劉基將被流放到日南郡(今越南廣治省)的時候,公孫瓚備好酒肉在北芒山(即邙山,今河南洛陽北)祭辭自己的祖先,他舉杯祈禱:「以前為人子當盡孝道,而今為人臣當盡忠心,理應隨同太守共赴日南。日南多瘴氣,恐怕不能身還,就此別過列祖列宗。」說完又拜了兩拜,便慷慨激昂的站了起來,在場人無不落淚嘆息。劉基在赴日南途中被赦免而還。公孫瓚被舉為孝廉,做了郎官,被任命為遼東郡(今遼寧遼陽市)附屬國的長吏。

有一次跟隨數十名騎兵外出巡邏關塞,看到數百名鮮卑騎兵,公孫瓚就退到空亭對隨行隊伍說:「如不主動進攻必將被殺。」於是手執長矛策馬帶隊沖入鮮卑隊伍,殺傷數十人,雖辛免於死,自己也損失過半。鮮卑人以此為戒,再不敢輕易越進關塞。公孫瓚升遷為涿縣縣令。

光和(公元178年-公元183年)年間,邊章、韓遂叛亂,朝廷從幽州(今北京城西南)征發三千精銳騎兵,並給予公孫瓚都督行事的符節,統帥此三千騎兵。公孫瓚率軍到薊中時,漁陽(今北京市密雲縣西南)人張純引誘遼西烏桓首領丘力居等叛亂,攻佔右北平郡(今河北豐潤東南)、遼西郡屬國的城市。公孫瓚以三千騎兵追討張純等叛賊,立下戰功,升為騎督尉。此時,屬國烏桓首領貪至王率眾歸降公孫瓚。公孫瓚又升為中郎將,封為都亭侯,進駐屬國,此後的五六年間,與北方少數民族爭戰不斷。

漢靈帝中平五年(公元188年),烏桓丘力居部到青州(今山東淄博臨淄北)、幽州、冀州(今河北臨漳西南)掠奪。公孫瓚與張純、丘力居等戰於屬國石門,張純等大敗,張純於是拋下妻兒逃入鮮卑境內。公孫瓚繼續追擊,由於太深入,反被丘力居圍困於遼西管子城二百餘日,糧盡士潰,士卒死傷大半。丘力居軍也糧盡疲乏,遠走柳城。朝廷詔拜公孫瓚為降虜校尉,封都亭侯,又兼領屬國長史。公孫瓚於是統領兵馬,守護邊境。每次一聽到敵人來襲,公孫瓚馬上聲疾色厲,作戰時像是打自己的仇人似的,甚至一直打倒夜深。從此烏桓都害怕公孫瓚的勇猛,不敢再來進犯。公孫瓚常與身邊數十個善於騎射的人都騎白馬,相互間為左右翼,自號「白馬義從」。

朝廷派宗正東海郡(今山東郯城縣)人劉虞(字伯安)為幽州州牧。劉虞到任後,派遣使臣到少數民族中曉以利害,責令他們獻上張純的首級。丘力居等聽說劉虞到了,紛紛派遣使者前來溝通歸附之事。公孫瓚擔心劉虞立功,暗中派人在途中暗殺這些使者。少數民族明白此事後,便繞道到劉虞處。劉虞上報朝廷撤掉駐防軍隊,只留下公孫瓚統萬餘步兵、騎兵屯駐右北平。

漢靈帝中平六年(公元189年)三月,張純被其門客王政殺掉並把首級送給劉虞。劉虞因安撫少數民族有功而被授予太尉之職,封為襄賁侯。不久,又遷劉虞為大司馬,公孫瓚為奮武將軍,封為薊侯。

漢獻帝初平二年(公元191年),青州黃巾軍攻打渤海(今河北南皮東北),聚眾三十萬,欲與黑山軍會合,公孫瓚率步騎兩萬人在東光南大破青州黃巾,斬首三萬余。青州黃巾軍棄輜重,奔走渡河。公孫瓚等他們過到一半時出擊,再次大敗黃巾軍,死者數萬,俘虜七萬餘人,車甲財物無數,於是公孫瓚威名大震。

皇帝想東歸洛陽,派劉虞之子劉和逃出長安,偷偷出武關去找劉虞,讓劉虞率兵前來相迎。劉和途經袁術駐地,將此事告知了袁術。袁術扣留了劉和,讓劉和給劉虞寫信,答應等劉虞率兵前來為袁術後援,一起赴長安。公孫瓚知道袁術會叛變而制止劉虞,劉虞不聽。公孫瓚擔心袁術知道後恨他,派他堂弟公孫越率千餘騎兵到袁術處相結好,而暗地又讓袁術扣留劉和並奪占劉和兵馬。因此,公孫瓚與劉虞的矛盾越來越深。

袁術遣公孫越幫助孫堅攻周昂,公孫越被流矢射中而死,公孫瓚怒道:「我弟之死,禍起於袁紹。」於是出兵駐扎在磐河(今河北境內)准備報復袁紹。袁紹驚恐萬分,把渤海郡太守印交給了公孫瓚堂弟公孫范,派他到南皮,想以此與公孫瓚結援。公孫范於是背叛袁紹,以渤海兵力協助公孫瓚,攻破青州、徐州黃巾軍,兵勢日益強盛,進駐界橋(故址在今河北威縣境內)。公孫瓚自己任命嚴綱為冀州州牧,田楷為青州州牧,單經為袞州(今山東金鄉縣西北)州牧,並配置了郡首縣令。

漢獻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年),袁紹屯軍廣川縣(今河北棗強縣東北),與公孫瓚戰於界橋南二十里處。公孫瓚有精兵三萬。袁紹命其將麴義領精兵八百在前,布強弩千張於兩翼。公孫瓚輕視袁紹兵少,縱騎兵出戰。麴義命士兵伏於楯下不動,等公孫瓚軍到十步前,一時同發,公孫瓚大敗。袁紹捉住了嚴綱兵斬其首。麴義追公孫瓚到界橋,公孫瓚率兵還擊,再次被打敗,於是公孫瓚逃到薊縣(今北京大興縣),在縣城東南另築小城自守,與劉虞臨近,漸漸結下仇恨。

漢獻帝初平四年(公元193年),劉虞擔心公孫瓚反叛,於是率兵十萬攻打公孫瓚。當時,公孫瓚的部曲放散在外,倉卒欲從東城逃走,劉虞的士兵不習戰,又下軍令不準騷擾百姓,久攻不下。公孫瓚於是招募精兵數百人,順著風勢放火,趁勢殺入劉虞兵營,劉虞大敗。劉虞與他的部下往北逃到居庸縣(今北京延慶縣東)。公孫瓚三天就攻破了居庸城,活捉劉虞及其妻子兒女回到薊縣。此時董卓已死,獻帝派使者段訓給劉虞增加封地,令其督統六州,升遷公孫瓚為前將軍,封易侯。公孫瓚誣陷劉虞與袁紹謀取稱帝,脅迫段訓斬劉虞及其妻子兒女於薊市。公孫瓚將劉虞的首級送到京師,被劉虞的舊部下尾敦在路上劫走並安葬。公孫瓚殺了劉虞之後,得到了整個幽州,日益驕矜,不恤百姓,記過善忘,睚眥必報。

漢獻帝興平二年(公元195年),劉虞的從事漁陽鮮於輔、齊周、騎督尉鮮於銀等率幽州兵馬想為劉虞報仇,因燕國(今北京大興縣)閻柔素有恩義,他們便推舉閻柔為烏丸司馬。閻柔招集鮮卑、烏丸等兵馬,共得漢兵、胡兵數萬人,與公孫瓚所置漁陽太守鄒丹戰於潞河(今朝白河)之北,大敗公孫瓚軍,斬殺鄒丹。烏桓峭王也率其部落的人及鮮卑騎兵七千餘騎,隨鮮於輔迎接劉虞之子劉和與袁紹將麴義,合兵共十萬攻打公孫瓚,大敗公孫瓚於鮑丘,斬首二萬余。於是,代郡、廣陽、上谷、右北平各殺公孫瓚所置長官,與鮮於輔、劉和兵聯合,公孫瓚屢戰屢敗,於是逃回易京(故址在今河北雄縣西北)堅守。臨易河挖十餘重戰壕,又在戰壕內堆築高達五六丈的土丘,丘上又築有營壘。塹壕中央的土丘最高,達十餘丈,公孫瓚自居其中,以鐵為門,斥去左右,令男人七歲以上不得進入,只與妻妾住在裡面,又囤積糧谷三百萬斛。公孫瓚又讓婦人習為大聲,使聲音能傳出數百步,用來傳達命令。公孫瓚又疏遠賓客,致使身邊沒有一個親信,謀臣猛將都漸漸疏遠了。從此以後,很少出來打仗。

漢獻帝建安三年(公元198年),袁紹傳書給公孫瓚,想跟他釋和,公孫瓚沒有答復,反而增強守備。袁紹於是大興兵攻打公孫瓚。先是公孫瓚一別將被圍,公孫瓚不肯相救,說:「救一人,那以後眾人都會只等救兵而不肯力戰。」等到袁紹來攻時,公孫瓚的界橋別營自度不能自救,而公孫瓚必不肯相救,眾人或降或逃。袁紹直接攻到了城門前,公孫瓚派他的兒子公孫續向黑山(今河南浚縣西北)黃巾軍求救,又想親自率兵沖出重圍,占據西南山,仰仗黑山軍,切斷袁紹軍的後路。長吏關靖勸諫他說:「現在您的將士都各懷叛離之心,已無力再戰,他們之所以能固守是顧惜他們的故鄉老少,而把將軍您當成主心骨,將軍如能持久堅守,袁紹自然會退兵,四方軍隊一定又可以會合了。若將軍現在棄易京而走,軍隊會失去後鎮,易京覆滅指日可待。將軍失去根基,流落荒野,怎麼成就事業呢?」公孫瓚於是決定不離開易京,等待其子搬來救兵,內外夾攻袁紹。

漢獻帝建安四年(公元199年)三月,黑山帥張燕與公孫續率兵十萬,分三路相救公孫瓚。援兵還沒到,公孫瓚秘密派人送信給公孫續,讓他率五千騎兵於北隰之中,舉火把為應,公孫瓚就從城內出戰。袁紹劫得了這封信,如期舉起火把。公孫瓚以為救兵到了,率兵出擊。袁紹設伏兵襲擊公孫瓚,公孫瓚大敗,又回到城內堅守。袁紹於是掘地道到城樓下,毀壞其望樓,漸漸到達中央的土丘。公孫瓚自料必敗無疑,先殺掉自己的妻子兒女、姐妹,然後引火自焚。

公孫瓚的歷史評價

陳壽:公孫瓚保京,坐待夷滅。

公孫瓚生長在幽州。幽州包括今日河北省的中部、北部,及遼寧省的南部、中部。當地漢人,有不少是慷慨悲歌之士,豪爽而尚武好義;也有許多人習慣民族共處,學會了匈奴與鮮卑、烏桓的騎射。公孫瓚本人又是「家世二千石」,高級官吏的子弟,翩翩少年,身材高、聲音大,騎得好,射得准,雖則由於母親出身卑賤,而只能在遼西郡的太守衙門里充當一名「書佐」,亦即抄寫員之流,然而很快便獲得太守侯某人的賞識,做了侯太守的女婿,被侯太守送往洛陽之南的緱氏縣,從當時的大儒盧植先生讀書。
他在盧先生那裡,結交了一位同學,姓劉名備。
他不曾把書讀通,不久便回了家鄉令支縣(河北遷安之西),又轉到遼西郡的首縣陽樂(撫寧縣之西),在新任太守劉基的下面作了一個「上計吏」,相當於會計室主任兼統計室主任。他根本沒有文人的氣質,干這些事都是用非所長,卻也表現得不太壞。
劉太守吃了官司,被關在檻車里押往洛陽,公孫瓚化裝為一個僕人,一路跟隨侍侯。劉太守被判流放日南郡,公孫瓚也下了決心,陪他去這個傳聞瘴氣甚厲害的地方。所好,兩人走到中途,劉太守就遇到了赦免。公孫瓚於是又回到遼西郡的令支縣。
家鄉的父老與地方官舉他為「孝廉」。這是兩漢官場的正途。由孝廉而被天子召見,留用為「郎」,再由郎而外放為地方官,最後由地方官而內調為中央大官。
公孫瓚在為「郎」欺滿以後,被派作幽州的「遼東屬國長史」。長史的意思,是秘書長,是文官,但在這里卻是武官,相當於一郡的都尉。所謂遼東屬國,便是散布在遼東郡周圍的若干藩屬國,亦即大大小小的匈奴與鮮卑的部落。公孫瓚的職務,便是監視這些部落,不許他們對漢朝的中央造反。
公孫瓚喜歡騎白色的馬,他叫所率領的衛隊也都騎了白馬。因此,人們送給他一個綽號:白馬長史。
有些法官是疾惡如仇。公孫瓚是疾胡如仇。每次,當他接到有什麼部落造反的消息,他就會勃然大怒,集合兵馬,立刻奔赴該部落去交鋒,好像是他私人和這部落有什麼深仇大恨一樣。到了交鋒的之時,不用說,他決不客氣,而盡量猛打,盡量殘殺。各處的胡人,對他的確是十分害怕的。
他的長官,幽州牧劉虞,對付胡人另有一套。劉虞反對殺,所行的是懷柔政策。胡人感他的恩,已經造反的,退走;沒有造反的,不再想反。
我用這個胡字,包括很多不同種族的人。嚴格說來,胡只能指匈奴,而匈奴是突厥種(因為突厥與今日的多數土耳其人是匈奴的苗裔)。
西漢之時,匈奴之東有所謂東胡,其血統與語言均與匈奴不同,被人類學家稱為「東胡種」或「通古斯種」。
就東漢末年的幽州而論,烏桓是各種胡人之中力量最大的一種。烏桓兩字,有時也被寫作烏丸。東漢的朝廷,特設了一個「護烏桓校尉」負責保護烏桓部落的專責。所謂保護,包含「保全」的意思,防止他們因造反而喪失生命與畜產。
東漢的最後一個「護烏桓校尉」,姓箕名稠,有人說他不姓箕而姓綦。他不但不曾護得烏桓,而且保護不了自己,被兩個姓張的漢人殺死。這兩個姓張的,一個叫張純,曾經作過中山國的國相;一個叫張舉,曾經作過泰山郡的太守。張純對漢朝前途的看法,與其他三個姓張的(張角、張寶、張梁)大致相同:漢朝氣數已盡,新朝代即將誕生。張純於是說動了張舉,推張舉為天子,而自稱「彌天將軍安漢王」。
這張天子與張將軍,自以為抓住了時代的趨勢,就在靈帝中平四年,大造其反,擔負他們交給自己的歷史任務,實行荒乎其唐的機會主義。他們誘惑了烏桓的一個領袖丘力居,吆喝了不少的漢人與胡人,殺掉護烏桓校尉箕稠,與右北平郡太守劉政、遼東太守陽終,以流寇的戰術橫沖直撞,劫掠了青、徐、幽、冀四個州的不少城市、鄉鎮、村莊。
次年,中平五年,在幽州牧劉虞的指揮下,公孫瓚大破張純、張舉、丘力居等於(河北薊縣之西的)石門。
公孫瓚在石門打了勝仗以後,窮追張純等人的漢胡混合部隊,一直追到管子城。
他與他的追擊軍在管子城遇到埋伏,被敵人反包圍,圍了一百多天。糧食吃完,吃馬;馬也吃完,煮馬鞍、盾牌、皮靴等等。幸虧敵人也吃完了糧食,不得不退回他們的根據地柳城;否則,公孫瓚及其殘余部隊,不都餓死,也都會凍死了。
這時候,公孫瓚的官位是騎都尉。他早已做過涿縣的縣令了。立了石門之戰的大功以後,在洛陽的靈帝升他為中郎將,封為「都亭侯」。
中平六年,三月間,有一個姓王名政的,於張純未對他防備之時,將張純殺了,割下張純的頭,送給幽州牧劉虞領賞。朝廷加官劉虞為大司馬,封公孫瓚為薊侯,拜「奮武將軍」。
公孫瓚一躍而為天下知名的名將,有希望成為撥亂反治的重鎮,倘若他懂得與劉虞始終合作,服從這位富有政治經驗、而且遠近仰望的長官。
他卻不肯如此做。
他打了一個不太大的勝仗,便自以為很了不起,不再把劉虞看在眼裡,而處處與劉虞作對。劉虞派人送東西,賞賜一些忠順的部落,公孫瓚偏要去攔截、搶去,破壞劉虞的懷柔政策。
劉虞有一個兒子劉和,在長安朝廷當侍中,與獻帝處得很好。獻帝在私底下拜託劉和,逃離長安,去幽州,叫劉虞帶兵來,迎接他(獻帝)東歸洛陽。
劉和奉了這個密旨,便逃離長安,奔出武關,先到南陽,他本想由南陽再向東走,到穎川郡再轉向東北,經兗州、青州、冀州,見父親劉虞;不料,袁術認為奇貨可居,把劉和以連軟帶硬的方式留了下來,他叫劉和寫信給劉虞,把兵送到南陽來,袁術也帶兵一起去。袁術是想與劉虞分功,甚至想爭劉虞的功。
公孫瓚勸劉虞不必派兵,劉虞不聽;派了幾千人去。公孫瓚暗中寫信給袁術,建議袁術將劉和扣留,將劉虞的兵吃掉。
他在表面上裝著與劉虞一起行動,也派了一千多人,交給堂兄公孫越帶去。
結果,袁術吃了劉虞所派來南陽的兵,也按照公孫瓚的建議,把劉和關了起來。這位劉和,頗有能力,竟然從袁術那裡逃走,逃到了幽州,向父親劉虞報告了一切。
於是,劉虞對公孫瓚就恨入骨髓。
公孫瓚不僅與劉虞成了敵人,與袁紹也成了敵人。原因是,他的堂兄公孫越奉了袁術之命,幫助孫堅,打袁紹所派去的「豫州刺史」周昂,在打的時候中了箭陣亡。
袁紹明知道孫堅已經是豫州刺史,又另行「承製」(自稱朝廷授權)派一個什麼周昂,乘著孫堅在洛陽前線打董卓,襲占豫州的某一部分。這誠然是袁紹的不對。
公孫越的「任務」,本是前往長安,迎接獻帝。袁術不踐言參加迎駕,而吃掉劉虞的兵,又把公孫越及其部隊用在打周昂的小戰爭上面,以至公孫越陣亡,這是袁術的不對。
單就公孫越之陣亡而論,公孫瓚應該第一先恨袁術,其次才恨袁紹。
軍閥便是軍閥,不懂得什麼叫平心靜氣的分析。
他進軍(山東德平縣的)磐河。同時,他上疏給朝廷,數說袁紹十項大罪。
這是初平二年十二月的事,董卓還不曾死。公孫瓚在他的討袁紹疏之中,雖不明白站在董卓的一邊,而責備董卓的字眼也不過是「造亂」、「無禮」幾個字而已。
除了為堂兄公孫越報仇以外,公孫瓚的另一原因,也就是真正的原因,是擴充地盤。
一個月以前,初平二年十一月,公孫瓚在(河北省東南部的)東光縣大勝了青州的黃巾,殺掉三萬,收降七萬。
由東光再向前,便是袁紹的地盤。袁紹此時名義上是冀州牧兼渤海郡太守,而實力早就伸入青州。公孫瓚要找袁紹打,袁紹仍不想和他打。公孫瓚有一個親弟弟公孫范,在袁紹的身邊。袁紹希望以公孫范為橋梁,與公孫瓚保持友好關系,就把自己所兼的渤海郡太守的官職讓給公孫范(渤海郡在今滄州一帶)。
誰知,這公孫范有了渤海,不作調停人,而立刻調集全部的兵,幫助哥哥公孫瓚打袁紹。
公孫瓚與袁紹雙方的兵,於初平三年正月在(河北威縣之北)界橋,進行決戰,袁紹以步兵三萬人結為方陣,用騎兵一萬人布在兩翼,精兵八百,強弩千張,作為挑戰的前鋒。公孫瓚不懂得如何對付這樣的陣勢,被袁紹殺得大敗,退回薊縣。
公孫瓚所任命的冀州刺史嚴綱,被俘。
袁紹乘勝派人追擊,追到(易縣東南的)故安縣。公孫瓚的部隊,掉過頭來死守,袁紹的部隊攻它不下,撤退。
袁軍撤退以後,輪到公孫軍來追擊,追到(新城縣之東的)拒馬河,大勝袁軍,殺了七八千人,向東擴充戰果,進展到(山東西北部的)平原國,繼續佔領了大部分的青州。
公孫瓚於是派了一個姓田名楷的,作青州刺史。
劉備在這一次戰役之中,頗替公孫瓚立了一些功。公孫瓚任命他為平原縣縣令,其後又升為平原國的國相(漢朝在景帝以後,有王有侯,但王侯都無權統治他們的「國」,一切由中央政府所謂「相」來當家。劉備當時的官名,是「平原相」三個字,不是我給他的「平原國的國相」六個字)。
袁紹不甘心丟了他的青州,便用他的全副力量來和公孫瓚死拼,拼了很久。
拼到興平二年,袁紹才獲得一個決定性的勝利於(河北通縣之南的)鮑丘,殺了公孫瓚的兵兩萬。公孫瓚退到(雄縣西北的)易京。
公孫瓚之所以戰敗,簡單說來,一是地盤佔得太大,人才與兵力不敷分配;二是不但任命了所謂冀州刺史與青州刺史,也任命了所謂兗州刺史:樹敵太多;三是劉備在興平元年為了援救被曹操所攻的陶謙,脫離了公孫瓚與田楷等人的團體,去了徐州,而且趙雲也借口兄喪,回了常山郡真定縣;四是與幽州牧劉虞鬧翻,殺了劉虞,與劉虞的兒子和劉虞的很多部下結下了不共戴天之仇。
他殺劉虞,是在劉備離開青州的前一年,亦即初平四年。十月間,長安朝廷派了一位使者段訓到幽州來,加劉虞的官,也升他的官。劉虞被加官「督六州事」;他被升為「前將軍」,爵位也由薊侯改封為「易侯」。
他脅迫段訓與他合作,偽造皇帝詔書,說劉虞與袁紹合謀僭位,將劉虞斬首。
事先,劉虞曾經在段訓未到以前,與公孫瓚打了一仗,打敗,被俘。公孫瓚等待段訓來了以後,才把劉虞殺害,因為劉虞本是他的長官,背一個殺長官的名不好。
殺長官的事實,他怎麼樣也掩蓋不了。劉虞的部屬們公推閻柔為領袖,號召漢人與胡人,集合了幾萬兵馬,與劉和的一支力量配合。袁紹也派了大將麴義,率領幾萬兵,參加這討伐公孫瓚的聯軍,一舉而斬殺了公孫瓚的漁陽郡太守鄒丹(漁陽郡的首縣漁陽縣,在河北密雲的西南)。
漁陽郡以外,代郡、廣陽郡、上谷郡、右北平郡,各地所有的老百姓都紛紛起義,殺了公孫瓚所任命的官吏,響應劉和、閻柔與麴義所統率的聯軍(代郡的郡治在高柳,在山西陽高西北;廣陽郡的郡治在薊縣,薊縣的故城在北京西南;上谷郡的郡治在沮陽,河北懷來之南。右北平郡治在土垠,河北豐潤之東)。
公孫瓚的對策,是採取「絕對守勢」。他把易京造得十分堅固,城牆之外,有土塹;土塹之外,又有土塹;傳說這易京有幾十重的土塹。城牆本身,有六七丈高;公孫瓚與妻妾姊妹所住的樓更高,足足十丈,不設樓梯,公文用繩子繫上去,傳令用特別訓練的、能夠大聲喊叫的女人,城內,他儲蓄了極多的糧食。
盡管如此,這易京終於在建安四年三月被攻破,公孫瓚放火自焚,沒來得及死,被砍。袁術死在他前面三個月,呂布死在他後面三個月。
編輯詞條
開放分類:
歷史人物、三國、將軍、英雄、官宦

參考資料:
1.三國演義 細說三國(黎東方)

貢獻者:
天地為家、碧水青天、hanbingjun、齊達內、魚雁花月、隱士鳳雛、啄B木W鳥、石硤、zicheng794、青阮玉、御劍斬赤龍、景觀美、407695206
本詞條在以下詞條中被提及:
官渡之戰、關羽、張飛、張郃、趙雲、陳琳、三國、袁紹、劉備、溫酒斬華雄、單騎救主、程昱、黃巾起義、桃園三結義、田豐、春閨夢、十八路諸侯、三英戰呂布、白馬義從、發破傳書、東漢末年群雄割據形勢圖、文丑、為袁紹檄豫州文、喀左大陽山

『陸』 誰知道關於名人講誠信的故事!急需!!

1.美國第一任總統華盛頓。小時候就十分講誠信。有一次,華盛頓的爸爸買來一把十分鋒利的斧頭,這把斧頭被非常淘氣的華盛頓發現了,他想試試這把斧頭的鋒利程度,便將斧頭拿到果園,他掄起斧頭向一棵小櫻桃樹砍去一斧砍下去那棵小櫻桃樹成了兩截,華盛頓一看這把斧很鋒利,他便將斧頭放回原位,裝做什麼都沒有乾的樣子。過了一會兒華盛頓的爸爸看見他用十分昂貴的錢買的櫻桃樹斷成了兩截十分生氣,便找來僕人問僕人櫻桃樹是誰砍的,僕人說不出是誰乾的華盛頓的爸爸便要趕僕人走,華盛頓知道了,趕快跑到了爸爸那告訴爸爸這件事是他乾的華盛頓萬萬也沒有想到爸爸不但沒有責怪華盛頓還誇獎華盛頓講信用。

『柒』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讀後感和筆記

鋼鐵的精神
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有感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是一本讓人讀後覺得盪氣回腸的書,這是一首英雄的頌歌。本書所描寫的是以俄國十月革命為背景的一個傳奇人物——保爾·柯察金。所描述的事件發生於1915年直到30年代初那一段歷史時期。保爾·柯察金是作者著力塑造的中心人物,也是書中塑造得最為成功的共產主義戰士的形象,他是在老布爾什維克朱赫萊的影響下從自發戰斗走向自覺戰斗的。在戰斗中他懂得了不平等生活的社會根源,懂得了要想推翻舊世界必須成為「勇敢堅強的階級弟兄」和「堅決斗爭的鋼鐵戰士」。在積極投身保衛蘇維埃政權的偉大斗爭中,他認識到,一個人只有和祖國聯系在一起時,才會創造出奇跡。他曾說:「我贊成那種認為個人的事情絲毫不能與集體的事業相比的革命者。」
本書作者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在解釋這部作品的標題時說:「鋼是在烈火里燃燒、高度冷卻中煉成的,因此它很堅固。我們這一代人也是在斗爭中和艱苦考驗中鍛煉出來的,並且學會了在生活中從不灰心喪氣。」作者在塑造保爾這一形象時,用內心獨白、書信、格言警句,揭示了這一形象的內心的全部復雜性和成長過程。保爾的形象是社會主義青年一代中最光輝最典型的代表。無論從思想內容還是從藝術形式來看,這部小說都可以稱為30年代的蘇聯文學中最優秀的作品之一,而就它對讀者影響的力量和深度來說,在世界文學史上也是獨一無二的。
同時,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所塑造的「保爾精神」 對人們的影響也是超越時間和空間的界限的。拿我國來說,八十年代起我國邁入了改革開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同保爾那個時代的具體內容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我們面臨著新的形勢,新的任務,也有一大堆新的問題需要解決。現實生活不再要求我們像保爾當年那樣一天發起十七次沖鋒去攻佔一個城堡,也不再要求我們在身患傷寒的情況下踩著寒冷徹骨的爛泥去修建小鐵路。但是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偉大進軍中,保爾的那種為人類的進步和解放而無私奉獻的精神;那種把崇高理想和每一個具體行動結合起來,腳踏實地,埋頭苦乾的精神;那種不畏任何艱難險阻,百折不撓,勇於進取,艱苦創業的精神;那種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精神,卻仍然是時代的最強音。在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設中,保爾精神仍然是我們強有力的武器。
「人最寶貴的生命,生命屬於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回首往事,不應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臨終時能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這是本書中大概可以算最震撼人心,最精彩的一段的。我想保爾·柯察金那段名言將伴隨我一生,鞭策我抓緊每秒每分鍾的時間,去做一些有利於人類發展、進步的事,同時也使自己的精神生活得到充實。回首往事時,不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讀後感

這本書,書中的主人公——保爾使我油然而生敬意。
保爾被老師神甫趕出學校後,在一次偶然的相遇中,他與冬妮亞結為朋友。他在裝配工朱赫來的引導下,懂得了布爾什維克是為窮人爭取解放的革命政黨。他依依不捨得告別了冬妮亞,逃離了家鄉,加入了紅軍,成為了一名堅強的布爾什維克戰士。但是他的身體狀況每況俞下,右腿變成殘廢,脊椎骨的暗傷也越來越嚴重,最後終於癱瘓了。但他並沒有不此而沮喪,而且開始了他的艱難的寫作生涯,從此有新生活的良好開端。
我非常敬佩保爾不畏病魔侵擾和不怕命運挫折的百折不撓的革命精神。他時刻都在為革命事業而奮斗。他有一次不幸染上了傷寒,他憑他那堅強的毅力,奇跡般地從死亡線上走了回來了,重新義無反顧地走向火熱的工作崗位。
最使我感動的是下面的故事。
索絡面卡區的團組織幾乎全部全上陣了。團省委去了三個人——杜巴瓦、潘克拉托夫和保爾。這三個人是朱赫來同志親自選定的。鐵路搶修工作開始了,誰也沒想到條件會有那麼艱苦,寒冷的秋雨浸透了人的衣衫,沉甸甸、冰涼涼的;四周荒涼一片,幾百個人晚上只能睡在四間破房子里的水泥地板上,穿著淋濕了而又沾滿泥漿的衣服,緊緊地擠在一起,盡量對方的體溫取暖。早上,大家喝點茶就去幹活,午飯天天是素扁湯和一隻煤球一樣的黑麵包。但他們憑著對革命事業的無限忠誠和堅強的革命毅力,出色完成了任務。
人最寶貴是的生命,生命屬於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回首往事,不應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
「人應該怎樣活著?」看完了這本書,我對這個問題有了最完美的解答。
我讀著,讀著,保爾那堅毅的臉龐,彷彿就在我的眼前,他,一個普通的戰士,竟有鋼鐵般的意志。這是什麼力量推動著他鼓舞著他前進呢?那不就是偉大的共產主義事業。這也就是他頑強地與病魔作斗爭的動力。
保爾教育我如何正確對待疾病,如何戰勝困難。 他一個全身癱瘓的都能夠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我,一個在黨,在人民的陽光雨露撫育下的少年兒童,怎麼能夠被一些區區困難而嚇倒呢?
差不多沒有一個人甘心平平庸庸的生活,因為即使是小草也在努力著為春天增添一絲綠色,希望在春回大地的彩卷上留下自己的身影 。但是卻未必人人都會煉就一塊好鋼。
那麼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相信大家的腦海里一定會出現那烈焰熊熊的煉鋼場面。其實,人生就如同煉鋼!沒有什麼東西是與生俱來的,「鐵」變成「鋼」,只有一種途徑——煉!有人說保爾是天生的英雄,其實,在這個世界上是沒有天生的英雄的。保爾之所以能夠成為英雄,完全是由於自身的努力——在戰火紛飛的戰場,面對生與死的考驗,他沒有後退;在疾風暴雪的建設工地,面對常人難以忍受的勞動強度和飢寒,他沒有倒下;在雙目失明、疾病纏身的情況下,面對書稿丟失、身體每況愈下的無情打擊,他仍沒有屈服,終於從一個出身貧苦的少年,成長為一名具有崇高理想、高尚品格和頑強作風的共產主義戰士。
人生,可以說是一段曲折而坎坷不平的路。在人生的旅途中,你會遇到重重的困難,要去面對失敗的打擊和不被人理解的痛苦,等等。但是,這一切都是短暫的。在突破障礙、戰勝困難後,回顧走過的道路,我們就會領悟到,那是磨煉人生的火焰。多少英雄、偉人,都是在熊熊燃燒的火焰中鍛煉出來的,正如人們常說的:「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和保爾相比,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實在是微不足道的,我們有什麼理由唉聲嘆氣、裹足不前呢?
一個人只有樹立崇高的理想,造就優良的素質,並有執著的追求,在正確的生活目標,他才不會被生活所拖累,不會被不幸所壓倒,他才會在苦難的熊熊烈焰中堅強起來,成熟起來,去熱愛生活,去充實自己,迎接美好的明天。
21世紀的鍾聲已經敲響,我們站在新世紀的門檻上,尋找往日的英雄情結,重塑「保爾精神」,意義非同小可。為了我們偉大祖國的繁榮昌盛,讓我們以保爾為榜樣,去煉就人生,樂觀地擁抱未來。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讀後感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小說我在假期中已經看了好幾遍了,它是我最喜歡的課外讀物之一,其中有關人生意義的段落,我還能把它給背誦出來呢!
人應該怎樣地活著才有意義呢?保爾·柯察金用行動回答了這一問題.保爾他殘廢後,毫不灰心,還要頑強的學習,努力工作,並且開始了文學創造.後來雙目失明了,這對於已經癱瘓的人來說,要是一場多麼沉重的打擊呀!可是他卻毅然拿起筆來,摸索著,堅持寫作,每寫一個字,他都需要付出極其艱苦的勞動.經過頑強的努力,他終於成功的寫出了小說《在暴風雨里誕生》的前幾章.讀著,讀著,我也禁不住熱淚盈眶,心潮澎湃.保爾·柯察金那堅毅的臉龐,彷彿就在我的眼前.保爾這樣一個普通的戰士,竟有比鋼鐵還要堅強的意志,這是什麼力量在鼓舞著他呢?我讀完這本書,在書中我終於明白了,這是那最偉大,最壯麗的共產主義事業在召呼著他創造奇跡,這就是他頑強地與疾病作斗爭的動力.
保爾·柯察金,可敬可佩的共產主義戰士,您為我們樹立身殘志不殘的偉大榜樣,我原來也有一個同學也是殘疾人,他的名字叫吳偉:從他生下那一天起就得了先天性心臟病.十幾年來,病魔纏著他,使他不能像同學們那樣活潑在操場上,球台前,參加集體活動也就更不用提啦.因為他稍微活動一下,就臉色蒼白,嘴唇發紫,上學校讀書全靠他爸爸用自行車來回接送.在學校里,他將吳偉從一樓背到四樓,放學後再由四樓背到一樓,中飯由同學們送到教室吃.自從,吳偉讀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他也就這樣堅強的站了起來.
對於我來說,我是一個完完整整的人,我的智力不差,能夠學好自己的社會主義文化課,我長大後,我一定比吳偉強.雖然,我不能背起鋼槍保衛祖國,也不能戰斗在烈火熊熊的戰場上,但我可以把我所學的知識,貢獻給人民,為了祖國的建設做出一份力量,有了奮斗的目標,有了學習的榜樣,我的夢想一定會實現的.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可真好啊!我還要不斷的學習,從這本書中吸取更多更大的精神力量.

三國演義讀後感
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在烽火連天的世界裡,卻引發一個又一個驚心動魄的故事!
那正是在羅貫中筆下的著作――《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內容豐富,成語眾多,雖然看起來比較麻煩,但是能讓我們真正領會作者的藝術才華.這本書的主要內容講張角,張梁,張寶黃巾起義,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之後,三兄弟開始打天下,以及當中發生的事.我讀了這本書真是受益非淺,看,諸葛亮的出現使三國變得更有意義,真是進入白熱化階段.火燒新野,草船借箭,智取漢中,七擒孟獲,智取三城等都是諸葛亮的"傑作",就連他死了的時候也機關算盡.
我總想著,若無諸葛亮,劉備根本就不可能建立起蜀國,諸葛亮的才華可謂是深不可測.他考慮周到,而且不講私情.他最喜歡用火攻,想當初,諸葛亮的隆中對,巧借東風,寫出師表,六齣祁山,七擒孟獲,智退司馬懿無不體現了諸葛亮的機智才華.正是因為如此,我深深的敬佩這一位先生.
在《三國演義》里還可以看到,各政治集團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今天勢不兩立,明天卻又杯酒言歡.而且這種斗爭滲透到生活的許多方面,連家庭,朋友等,都毫無例外地被捲入了斗爭的漩渦,甚至成為斗爭的工具.他們為了滿足自己權利,財產的慾望,為了使自己在激烈的爭奪戰中不被消滅,總是玩弄各種手段,演出了一幕幕勾心鬥角.
總之,《三國演義》除了給人以閱讀的愉悅與歷史的啟迪以外,它更是給有志王天下者聽的英雄史詩.正因為如此,《三國演義》在雄渾悲壯的格調中彌漫與滲透著的是一種深沉的歷史感悟和富有力度的反思.
讀《三國演義》有感
今年寒假,媽媽給我買了一本彩圖本的《三國演義》,這本書的內容真是太精彩了,我一連看了三遍,還覺得不過癮.現在,你只要任意指出書中的一幅插圖,我就能馬上說出這是描寫哪一場戰爭的或是描寫哪個英雄人物的.
這本書人物描寫栩栩如生,故事敘述有聲有色.有料事如神的諸葛亮,周瑜,有陰險狡詐的董卓,曹操,還有英勇善戰的關羽和趙雲.其中,我最喜歡,最佩服的人物是諸葛亮.雖然周瑜和諸葛亮一樣聰明過人,足智多謀,但是,他心胸狹窄,處處為難諸葛亮,想盡辦法加害於他.竟然讓諸葛亮在三天之內造十萬枝箭,還要他立下軍令狀,完不成任務就按軍法處置.而諸葛亮卻以國家大事為重,顧全大局,從容應對,既巧妙地避開了周瑜的無端加害,又順利地完成了任務,他才是一個真正的,充滿智慧的了不起的人物.
讀完了這本書,我懂得了做人要心胸開闊,做事要顧全大局,只有這樣,才能成就大事,才能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三國演義》讀後感
《三國演義》寫了三個國家的興衰史,從桃園三結義至三國歸晉共經歷了五大時期,便是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群雄割據(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
黃巾之亂是從桃園三結義開始,講了黃巾起義之後,東漢政府的反擊,出現了劉備,曹操等英雄,而東漢政權也快滅亡了.
董卓之亂是講董卓入京前後的故事,從何進與十常侍對戰到少帝逃出京城,結果被董卓救駕.董卓入京後收買了猛將呂布,又廢少帝,立獻帝,大權獨攬,實施暴政,逼得群雄聯軍伐董卓,雖然後來聯軍失敗了,但是董卓最後也被呂布所殺.
群雄割據是講董卓死後,中原諸侯群龍無首,為了擴大自己的地盤互相廝殺,最主要分為三個戰區,即北方的袁紹與公孫瓚,江東地區孫策的崛起,中原地區曹操,劉備,呂布,袁術之間的戰爭.
再後來的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我就不一一細說了,最主要的我想談談自己對三國演義的一些認識和看法.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欣賞的就是曹操了,雖然為了突出劉備的仁義,他被寫成奸詐之人,但是他的軍事才能仍然沒有抹殺.他在幾年的東征西戰中,佔領了長江以北的大片土地,連少數民族都臣服於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乾的,魏也是三國中最強盛的,他奠定了魏國的基礎,後來晉國才能統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對於人才的求賢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賞的地方,曹操為了選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據封建德行和門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標准,提出了"唯才是舉"的用人方針,於公元210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賢令》.曹操在令中一開始就總結歷史經驗,認為自古以來的開國皇帝和中興之君,沒有一個不是得到賢才和他共同來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賢才,又往往不出里巷,這絕不是機遇,而是當政的人求,訪得來的.有鑒於此,曹操立足現實,指出現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賢最迫切的時刻.他希望在左右的人不要考慮出身,幫他把那些出身貧賤而被埋沒的賢才發現和推舉出來,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後來,曹操於公元214和217年又下了兩道《求賢令》,反復強調他在用人上"唯才是舉"的方針.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門和各級地方官吏在選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責備,即使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也受有關系,只要真有才能就行.經過一番努力,曹魏集中了大量人才,當時各地投奔到曹操門下的人很多,形成猛將如雲,謀臣如雨的盛況.而且對於有才乾的人曹操還能做到不計前嫌,比如陳琳本來是袁紹的部下,曾經替袁紹起草檄文,罵了曹操的祖宗三代.袁紹失敗後,陳琳歸降曹操.曹操問他說:"你從前為袁紹寫檄之,罵我一個人就可以了,為什麼要罵到我的祖宗三代,陳琳連忙謝罪.曹操愛惜他的文才,不僅對他不處罪,還照樣任用他.
曹操的成功不僅因為他的傑出才能和善於招攬人才,還在於他有著豁達的胸襟和廣闊的胸懷.在赤壁的慘敗之後,曹操並未一籌莫展,而是笑著說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據",並且三次大笑展現出他對待挫折的樂觀態度.曹操同時也是個很有文學情趣的人,喜歡作文賦詩,即使大戰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許多詩作都是樂府中的名篇.

『捌』 表現曹操殘忍的有什麼事例

杖殺幸姬

有一個曹操寵愛的姬妾常常陪曹操在白天睡覺,躺在曹操的床上。有一次曹操臨睡前對她說:「一會記得把我叫醒」。後姬妾看到曹操睡得很香,就擅自做主沒有把他叫醒。等到曹操自己醒來發現錯過了時辰,就下令把這個姬妾杖責至死。

(8)張梁法官擴展閱讀:

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奠定了曹魏政權。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

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擴大屯田、興修水利、獎勵農桑、重視手工業、安置流亡人口、實行「租調制」,從而使中原社會漸趨穩定、經濟出現轉機。

熱點內容
注會經濟法偏 發布:2025-01-28 01:17:30 瀏覽:508
工作的條例 發布:2025-01-28 00:42:40 瀏覽:45
行政法中利害關系人 發布:2025-01-28 00:42:38 瀏覽:767
中級經濟法一周能過嗎 發布:2025-01-28 00:29:23 瀏覽:270
總經銷商與分銷商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28 00:20:57 瀏覽:657
法律碩士會有補助嗎 發布:2025-01-27 23:48:49 瀏覽:631
襄陽法官受賄 發布:2025-01-27 23:39:11 瀏覽:971
四川農業經濟法 發布:2025-01-27 23:18:01 瀏覽:574
2015年中級經濟法教材 發布:2025-01-27 22:11:51 瀏覽:206
增加法律條例 發布:2025-01-27 21:51:34 瀏覽: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