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阜寧法官

阜寧法官

發布時間: 2022-07-01 07:52:10

Ⅰ 阜寧法官李正坤人品怎麼樣

天下的烏雅一般黑。法官人品還有好的嗎?

Ⅱ 法律裡面對於犯罪動機是如何確定的

淺議刑法中的犯罪動機

[摘要]本文首先論述犯罪動機的一般理論,包括犯罪動機的概念和性質、犯罪動機和犯罪目的的聯系和區別、犯罪動機的分類以及犯罪動機存在的范圍。其次通過介紹國外關於犯罪動機的立法規定和司法實踐,認為國外的某些做法可以為我國刑事立法採用。最後,對犯罪動機立法化進行思考,分析立法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並提出適合我國國情和刑事司法特點的立法建議。

[關鍵詞]犯罪動機犯罪動機立法化量刑情節故意殺人罪

一、犯罪動機的一般理論

(一)犯罪動機的概念、性質

什麼是動機?恩格斯曾指出「就個別人說,他的行為的一切動力,都一定要通過他的頭腦,一定要轉變為他的願望和動機,才能使他行動起來……」[1]從心理學上講,人的行為是由動機支配的,而動機是由需要引起的,沒有需要就不可能產生動機。但是,並不是任何需要都能成為動機,只有需要指向一定的目標,並且展現出達到目標的可能性時,才能形成動機,才會對行為有推動力。也就是說,有需要產生,還要有誘因條件。由此可見,形成動機的條件有二:一是內在條件,即需要、慾望;二是外在條件,即誘因、刺激。因此,動機的概念可以概括為:動機是指推動人行動的內在力量,它是引起和維持個體行為、並將此行為導向某一目標的願望和意念。

按照我國刑法學教科書的定義,所謂犯罪動機就是指「刺激、促使犯罪人實施犯罪行為的內心起因或思想活動,它回答犯罪人基於何種心理原因實施犯罪行為,故動機的作用是發動犯罪行為;說明實施犯罪行為對行為人的心理願望具有什麼意義。」[2]

犯罪動機的性質是指由內在需要決定的犯罪動機的特殊性。通說認為,犯罪動機具有反社會的性質。犯罪動機無論其本身的社會性質如何,在它推動下產生的行為都是危害社會的行為,因此,把犯罪動機與其所導致的犯罪行為聯系起來,就會看出犯罪動機具有反社會性。正像犯罪學家塔拉魯欣所指出的:「絕大多數誘發犯罪的動機都是反社會的或非公益的。」[3]

(二)犯罪動機與犯罪目的

所謂犯罪目的,是指犯罪人希望通過實施犯罪行為達到某種危害社會結果的心理態度,也就是危害結果在犯罪人主觀上的表現。如犯罪人實施盜竊行為時,就有非法佔有公私財物的目的;實施故意殺人行為時,就有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目的。

1.犯罪動機與犯罪目的的聯系

犯罪動機和犯罪目的之間密切聯系,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兩者都是犯罪人實施犯罪行為過程中存在的主觀心理活動,它們的形成和作用都反映行為人主觀惡性程度及行為的社會危害性程度。(2)犯罪目的以犯罪動機為前提和基礎,犯罪目的來源於犯罪動機,犯罪動機促使犯罪目的的形成。(3)兩者有時表現為直接的聯系,即它們所反映的需要是一致的,如出於貪利動機實施以非法佔有目的的侵犯財產犯罪即是如此。

2.犯罪動機與犯罪目的的區別

犯罪動機與犯罪目的又相互區別,主要表現在:(1)兩者的形成時間先後順序不同。即犯罪動機產生在前,犯罪目的產生在後,犯罪動機是產生犯罪目的的原因。動機產生於人對某方面的需要,動機就是人意識到某種需要。犯罪動機之產生,是由於人的某些需要在不良心理因素的作用下而激發的;犯罪目的則是在對犯罪行為的性質有明確認識的基礎上形成的。在實施犯罪時,犯罪目的控制犯罪行為的方向,並將犯罪意識轉化為犯罪行為;(2)兩者的內容、作用不同。犯罪動機是表明行為人為什麼要犯罪的內心起因,比較抽象,是內在的發動犯罪的力量,起的是推動犯罪實施的作用;犯罪目的則是實施犯罪行為所追求的客觀危害結果在主觀上的反映,比較具體,它決定著犯罪行為的方向,引導犯罪行為向預期達到的目標運行。所以說,動機決定目的的產生,目的支配行為的實施;有目的必有動機,有動機不一定有目的;兩者都伴隨行為的發展而發展變化,但動機對行為起的是推動作用,目的起的是導向、指揮作用;(3)一種犯罪動機可以導致幾個或者不同的犯罪的目的。例如,出於報復的動機,可以導致行為人去追求傷害他人健康、剝奪他人生命或者毀壞他人財產等不同的犯罪目的;一種犯罪目的也可以同時為多種犯罪動機所推動。例如,故意殺人而追求剝奪他人生命的目的,可以基於仇恨與圖財兩種犯罪動機的結合;(4)兩者對定罪量刑的意義不同。實踐中,犯罪目的一般不僅影響量刑,還影響定罪,側重於影響定罪,而犯罪動機側重於影響量刑。

3.犯罪動機與犯罪目的之間的轉化

犯罪人的犯罪動機並非總是從一開始就是單一的,往往具有幾個犯罪動機,經過犯罪動機的激烈斗爭,某一強烈的犯罪動機佔了上風。這時,基於這一犯罪動機,開始產生特定的犯罪目的。作為犯罪動機的行為人的某種願望與需要,如泄憤報復,在犯罪意識形成過程中一旦與具體的犯罪行為,如殺人、傷害、毀壞公私財物相結合,並以犯罪結果的實現為滿足行為人願望或需要的方式時,犯罪動機也就轉化成為犯罪的目的。也就是說,當行為人以具體的犯罪方式來滿足犯罪動機的要求時,就形成了特定的犯罪目的。

一般說來,犯罪動機可能出現以下幾種不同的結局:(1)依照既定的犯罪動機,實施犯罪,順利達到犯罪目的。(2)犯罪動機在實施犯罪的過程中,由於犯罪分子的主觀因素或出現某種客觀情況,致使犯罪終止。(3)犯罪動機在實施犯罪的過程中,由於主客觀因素的急劇變化,使犯罪人突生新的犯罪動機,從而構成更為嚴重的犯罪。

(三)犯罪動機的分類

西方的犯罪學家根據犯罪動機的性質,把犯罪動機分為財欲、性慾和攻擊欲三大類。我國的刑法學者主張將犯罪動機分為以下11類:(1)政治動機,指出於一種反社會需要而產生的犯罪動機;(2)財物動機,指為了滿足衣、食、住、行等方面物質需要而產生的犯罪動機;(3)性動機,指為了滿足性本能的需要而產生的犯罪動機;(4)報復動機,指基於報復而產生的犯罪動機;(5)自尊動機,指為了滿足某種變了形的自尊的需要而引發的犯罪動機;(6)友情動機,指為了滿足某種非社會化友情需要而導致的犯罪動機;(7)妒忌動機,指因妒忌而產生的犯罪動機;(8)戲謔動機,指出於追求刺激而產生的犯罪動機;(9)恐懼動機,指因害怕而引起的犯罪動機;(10)好奇動機,指出於好奇心而產生的犯罪動機;(11)其他動機,如大義滅親行為中正義感動機。犯罪動機的性質不同,所反映出來的主觀惡性往往大不一樣,比如謀財害命的貪利性動機就比出於自尊動機而侵害他人的主觀惡性大。[4]

(四)犯罪動機存在的范圍

對犯罪動機的存在范圍這一問題,學術界有不同的看法,通說認為,犯罪動機只存在於直接故意犯罪中。少數學者認為,不僅是直接故意犯罪,而且間接故意犯罪中也存在犯罪動機,甚至認為過失犯罪中都存在著犯罪動機。筆者同意通說的觀點,即犯罪動機只存在於直接故意犯罪中。根據動機理論,不是行為的結果決定動機,而是動機決定行為的結果。更重要的是,犯罪動機是測定犯罪人的主觀惡性程度的一個心理指數,只有能夠說明犯罪人的主觀惡性程度的心理事實才能成為犯罪動機。例如,姦情殺人和義憤殺人,這二者所反映的犯罪人的主觀惡性的有所區別的。而在間接故意犯罪和過失犯罪中,所謂的動機並不反映犯罪人的主觀惡性程度。例如,為投毒殺妻而間接故意殺子與為打中獵物而間接故意殺人,就間接故意殺人而言,無論實施這一行為的動機是殺妻還是打獵,主觀惡性程度沒有差別。因此,筆者認為,間接故意犯罪與過失犯罪中不存在犯罪動機。

二、中外對於犯罪動機在立法上的規定和司法實踐中的做法

(一)外國對於犯罪動機在立法上的規定和司法實踐中的做法

以成文法為主的大陸法系國家中,不少國家的立法或司法實踐非常重視犯罪動機這一因素。比如,德國則旗幟鮮明地把動機堂而皇之地寫進了它的刑法典。犯罪動機在德國刑法中不僅是量刑的首要依據,而且是某些犯罪構成的要件。德國刑法典第46條對量刑的基本原則作了規定:「法院在量刑時,應權衡對犯罪人有利和不利的情況,特別注意下列事項:犯罪人的犯罪動機和目的,行為所表露的思想和行為時的意圖等」。[5]同時,第188條把出於與受誹謗者的公開生活地位有關的動機直接規定在對政界人士的中傷和誹謗罪的條文中,成為構成該罪的要件之一。日本的刑事立法也有這方面的規定,日本改正刑法草案第48條第2項規定:「適用刑罰時,應當考慮犯罪人的年齡、性格、經歷與環境、犯罪的動機、方法、結果與社會影響、犯罪人在犯罪後的態度以及其他情節,並應當以有利於抑制犯罪和促進犯罪人的改善更生為目的。」[6]西班牙刑法典第23條規定:「罪犯的配偶及結合成具有類似情感的穩定關系人、尊親屬、卑親屬、婚生、領養兄弟或者同輩分的親屬協助罪犯實施犯罪的,根據犯罪性質、動機和結果等情節,可以減輕或者加重其刑事責任」。[7]

故意殺人的犯罪動機多種多樣,如報復殺人、姦情殺人、義憤殺人、圖財殺人等等。德國刑法典第213條規定:「非行為人的責任,而是因為被害人對其個人或家屬進行虐待或重大侮辱,致行為人當場義憤殺人,或具有其他減輕情節的,屬故意殺人的減輕情節」。[8]西班牙刑法典第143條第4項規定:「由於被害人因足以致其死亡或者持續、嚴重、不能忍受的嚴重疾病而提出認真、明確的請求,而殺害或者通過必要、直接的行為參與殺害被害人的,減輕一至兩級判處刑罰」。[9]可見,犯罪動機在許多國家的刑事立法及司法中都得到了重視。

而在以判例法為主的英美法系國家,犯罪動機更是其刑事司法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英美法系國家實行的是陪審團制度,裁決有罪無罪的權力掌握在陪審團的手裡。陪審團的成員不是法律專家,而是所謂代表社會良知的一些普通人。他們判定一個人有罪還是無罪的標准往往不只看他做了什麼,而是更注重他為什麼要這么做。在他們的眼裡並非所有的殺人者都是罪犯,甚至反而是英雄。這往往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動機的不同。

(二)我國立法對於犯罪動機的態度和司法實踐中的做法

在我國刑事立法中,犯罪動機不屬於犯罪構成的要件,而屬於酌定量刑情節。酌定量刑情節是指刑法沒有明文規定的,由審判機關在司法實踐中總結出來並加以適用的,對正確裁量刑罰有影響的事實情況。犯罪動機的不同,直接說明行為人的罪過程度不同,因而是量刑時必須要考慮的重要因素。例如,同樣是故意殺人,有的是出於義憤殺人,有的出於報復殺人,其所反映出行為人的主觀惡性就有差別,量刑時也應有所差別。

同時,犯罪動機對定罪也有一定的影響。如我國刑法典第13條規定:「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再如刑法典第37條規定:「對於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的,可以免予刑事處罰。」我國刑法的某些具體條文中,對某些犯罪規定了「情節嚴重」或「情節惡劣」作為犯罪成立的構成要件,我們稱這種犯罪為「情節犯」。如我國刑法典第243條規定,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意圖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節嚴重的,才成立誣告陷害罪;刑法典第246條規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才成立侮辱罪、誹謗罪;等等。類似的規定在我國刑法中佔有相當大的比例。就目前生效的刑法及其修正案而言,以情節嚴重、情節惡劣作為犯罪成立的構成要件的規定就有74個條文、79個罪名之多。而我們通常所說的情節犯的「情節」的成分主要包括犯罪動機、行為人的主觀惡性程度等與行為人的人格判斷相關的因素。根據立法和司法實踐來看,犯罪的動機是作為定罪情節的重要內容之一。

我國刑法典對故意殺人罪的規定,用的是簡單罪狀的表述方式,只涉及了一個罪名。該罪主觀方面要求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他人死亡的危害結果,並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的發生。不同的殺人動機,對構成該罪沒有影響。有這么一個例子,兒子不學無術、視賭如命、燒傷擄掠、無惡不作,還經常打罵、虐待年老的父母親,動輒逼要他們的「棺材本」,村裡人看到他都害怕,可以說是地方上的禍害。老父親痛心疾首,基於「大義滅親」的動機將親生兒子殺死,認為是為民除害。誠然,其行為已經構成了故意殺人罪,因為我國不承認「家法」,法律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理由非法剝奪他人的生命。但是,其動機引起的行為導致的結果,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可能避免了或者減少了被害人對社會潛在的危害性,而犯罪人本身的社會危害性並不是很大。當然,放任這類犯罪行為的發生並不是筆者的本意。

三、犯罪動機立法化的思考

(一)犯罪動機立法化的必要性

犯罪動機立法化是指在刑法的立法中,將一些故意犯罪的犯罪動機予以明確規定。犯罪動機立法化具有一定的必要性:(1)犯罪動機在我國現行刑法中所處的地位還不盡合理,甚至還表現出較大的局限性。歸納起來,這種局限性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①論罪不問動機不利於科學地把握犯罪的本質。犯罪是一種法律所禁止的惡。從某種意義上講刑罰也是一種惡,一種法律所允許的、必要的惡。那麼法律所允許的惡和法律所不允許的惡在行為本身的要件上的不同就在於行為背後的原因,也就是動機。抽取了動機的行為本身無所謂善惡,所以被界定為犯罪的行為是不能不過問動機的,否則就很難理解什麼是真正的犯罪;②論罪不問動機不利於全面地發揮刑法功能。傳統的刑法理論認為刑法的功能在於維護社會秩序及保障公民自由,筆者認為除此之外,刑法還應該具有道德規誡的功能。刑法作為一種道德規誡的功能是通過追求刑法的價值理念——公正來實現的。只有這樣,刑法才能成為一種為人們所擁戴,所信服的良法。而要做到這一點,不考慮犯罪動機在刑法中的地位和作用,顯然是不行的。(2)犯罪動機立法化,有利於某些罪名的細化,這也是人權保障的基本要求。例如,我國刑法對故意殺人的立法規定,罪狀過於概括,法定刑幅度過大。立法規定了從死刑到3年有期徒刑這樣的法定刑量刑幅度,而沒有規定相應的具體情節。窮凶極惡的連殺數人是故意殺人,臨時起意的激情殺人是故意殺人,大義滅親是故意殺人,但不同的犯罪動機引起的不同情況在立法中並沒有相應的規定,立法顯得有些粗糙;(3)犯罪動機對於理解、把握整個直接故意犯罪現象的產生、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對於一個犯罪行為,只有探究其動機,才能正確揭示犯罪行為本質的因素,有助於預防、減少犯罪的發生,有利於打擊犯罪行為。

(二)犯罪動機立法化的可行性

犯罪動機立法化是可行的,主要表現在:(1)我國審判機關在對直接故意犯罪進行量刑時往往要考慮犯罪動機這一因素,而將其立法化並不與我國司法實踐中的做法相沖突,只是使其名正言順;(2)犯罪動機立法化符合罪刑法定原則的要求。罪刑法定原則的基本含義是:「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犯罪動機立法化有利於犯罪的法定化和刑罰的法定化的完善;(3)犯罪動機立法化有利於更好地保護法益。隨著社會的復雜化,犯罪動機呈現多樣化,且常常引發犯罪人實施較為殘忍、嚴重的犯罪行為。如近期媒體頻頻報道的滅門慘案,這種案件往往需要了解犯罪人實施犯罪行為的動機,可能更有利於案件的偵破。

(三)犯罪動機立法化的具體建議

筆者認為,我國刑法可以借鑒德、日等國關於犯罪動機在其刑事立法中的規定,實現犯罪動機的立法化,具體建議如下:

1.對我國刑法總則部分的犯罪動機規定的完善

(1)對我國刑法總則第20條、第21條關於正當防衛和緊急避險的規定進行補充。建議添加:「行為人出於正當的動機,且出於不得已,但不完全具備正當防衛的形式要件的,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處罰。」「行為人出於正當的動機,且出於不得已,但不完全具備緊急避險的形式要件的,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2)對我國刑法總則關於剝奪政治權利的附加、獨立適用的第56條的條文予以補充修正。建議添加:「對於故意犯罪的行為人犯罪動機十分惡劣,造成嚴重後果的,應當附加剝奪政治權利。」

(3)對我國刑法總則部分的第61條關於量刑的事實根據和法律依據的規定進行修正。可參照德國、日本的做法,在刑法條文中增補具體的量刑標准,同時將犯罪動機等酌定情節法定化,使其上升為法定情節。具體條文可表述為:「對於犯罪分子決定刑罰的時候,應該根據犯罪的事實、犯罪的性質、情節、犯罪人的犯罪動機和目的及對社會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關規定判處。」

2.對我國刑法分則部分的犯罪動機規定的完善

刑法分則部分,某些罪名要細化,明確其犯罪動機,如故意殺人罪。外國刑法一般都把義憤殺人等情形單獨設置一種罪名,從而形成與普通殺人罪並列的罪名之一。筆者認為,我們應該把這些特別的情節分別在普通殺人罪罪名之內予以列舉規定、設定處罰的上限或者下限。筆者認為,可以對我國故意殺人罪的立法條文作以下補充規定:「故意殺人,有下列情節之一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較重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1)因受被害人的侮辱、迫害或者虐待等原因,而出於激情、義憤故意殺人的;(2)直系血親尊親屬為隱瞞恥辱,或者無法養育,或者有特別值得憐憫的動機,在分娩時或者分娩後殺害嬰兒的;(3)其他情節較輕的情形。」

我國刑法分則部分對於情節犯的條文通常表述為「情節嚴重」、「情節特別嚴重」。立法解釋和司法解釋中也對情節犯的主要情節予以列舉規定,但是表述仍略顯粗糙。例如,我國刑法關於盜竊罪、貪污罪等罪名的情節的相關解釋是通過數額的角度認定的,並未考慮行為人的主觀方面的犯罪動機這一情節因素。筆者認為,可對情節犯的情節的具體解釋予以修正,充分考慮行為人的犯罪動機這一因素,以完善刑法分則部分關於犯罪動機的規定。

誠然,犯罪動機的立法化給刑事立法帶來的挑戰是巨大的。同時,動機的多樣性也對法官的綜合素質和法官在辦案過程中能否正確區分犯罪動機和犯罪目的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筆者期待犯罪動機的立法化的實現,並相信這一實現必將成為刑事立法的一個新亮點。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243頁

[2]蘇惠漁.刑法學:修訂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171頁

[3]俄〕斯·塔拉魯欣.犯罪行為的社會心理特徵,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77.40頁

[4]邱國梁.犯罪動機論,法律出版社,1988.70頁

[5]、[8]徐久生、莊敬華譯.德國刑法典,法制出版社,2000.56頁、161頁

[6]張明楷譯.日本刑法典,法律出版社,2006.23頁

[7]、[9]潘燈譯.西班牙刑法典,中國政法出版社,2004.10頁、56頁

作者單位:江蘇省阜寧縣人民法

來源:中國法院網

Ⅲ 急求,江蘇省鹽城市阜寧縣益林人民法庭的聯系電話,或者王軍法官的聯系電話

這人手太狠,刀太快,最好不要找他...

Ⅳ 阜寧十大好人

撿拾25萬巨款不動心的老兵楊志榮, 讓失管學子重返校園的檢察官李國輝,「6·23」風災中抗災救人英雄陳紅明、高成奎、李玉紅,危急之時跳水救人的輔警劉建高,賢惠勤勞的好兒媳姚 瑩,拾金不昧的最美教師顧中良,搶險救災四勇士卞庭將、夏斯華、顧正智、王濤,身患重症仍堅守崗位的好法官陶大中,十多年如一日服侍三位重症老人陳必秀,報答養育之恩的好養女魏玉。

Ⅳ 法官有錯判的嗎

有啊,如2009年江蘇省阜寧縣人民法院法官錯判案件、索賄、受賄等貪贓枉法違法犯罪案例

Ⅵ 全國法院統一訴電話號碼是多少

全國法院統一訴訟服務電話號碼是12368。

Ⅶ 鹽城阜寧法院徐壽海法官號碼有誰知道徐守海手機號多少

法官的個人號碼沒有公開。只有問同行的工作人員。還有問住宅小區的物業公司應該知道法官的電話號碼。

Ⅷ 人民法院職能標准表述/

縣(區)人民法院,是基層人民法院,是四級審判機關中最基礎的組成部分。
法院是司法(審判)機關,是負責審理案件,解決基本民事、行政、刑事案件糾紛的國家機構。各基層法院都擁有和行使調解的職能。
法院職責:
(一)審判法律規定,基層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在職權范圍內受理和受理的自訴和公訴的刑事、民事、行政等第一審案件。
(二)依法行使司法執行權和司法決定權。
(三)依法決定國家賠償。
(五)行使審判監督職能。
(六)研究、徵集對法律、法規、規章草案的意見;對案件審理中發現的問題提出司法建議。
(七)負責指導全縣(區)法院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培訓工作;按照許可權管理法官及其他人員;協助管理全縣(區)法院機構、人員編制工作;主管全縣(區)法院監察工作。
(八)結合審判工作宣傳法制,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憲法和法律。
(九)協調、管理、監督民眾陪審員和調解員的各項工作。
(十)承辦其他應由基層法院負責的工作。

有一些案子基層法院是無權審判的,像刑事案件可能判處死刑以及在本省有重大影響的案子, 涉外案件, 等等,主要區別下中級法院的案子

Ⅸ 建湖縣有哪些名人

建湖縣的名人有陸秀夫、陳玉樹、王學浩、陳中柱、陳必華、申德輝、周長江等。具體介紹以下幾位:

1、陳玉樹

陳玉樹,清末著名愛國詩人,後更名玉澍,字惕庵,建湖縣上岡鎮人。清光緒14年(1888年)考中舉人。他愛好寫詩,其詩中充滿愛國激情,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時,他一連寫了幾十首詩,痛斥日本的侵略行徑,抨擊清政府的反動無能,歌頌為國捐軀的將士。

2、陸秀夫

陸秀夫(公元1236年—公元1279年),字君實,一字宴翁,別號東江,楚州鹽城長建里(今江蘇省建湖縣建陽鎮)人。南宋左丞相,抗元名臣,與文天祥、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崖山海戰兵敗,背著衛王趙昺赴海而死,時年四十四歲。

3、王學浩

王學浩,男,漢族,1942年生,江蘇建湖人。任江蘇省人民醫院(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肝臟移植中心主任,衛生部活體肝臟移植重點實驗室主任兼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抗癌協會肝癌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江蘇省醫學會副會長等職務。

4、陳中柱

陳中柱,1906年出生於今建湖縣草堰口鄉堰東村。1941年2月,在指揮部副總指揮李長江叛變投敵後,任國民革命軍魯蘇皖邊區游擊總指揮部第4縱隊司令的他跟隨總指揮李明揚開赴泰州城外,在城郊水鄉打游擊,堅持與日寇斗爭,1941年6月,在指揮與日寇的激戰中壯烈犧牲。2014年9月,陳中柱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5、陳必華

陳必華, 男,二級舞美設計。江蘇建湖人,1932年12月出生。中國舞美學會會員、上海舞美學會理事、上海戲劇家協會會員。

熱點內容
司法行政法律全覆蓋圖版 發布:2025-01-25 07:43:53 瀏覽:158
2013合同法司考解析 發布:2025-01-25 07:42:04 瀏覽:4
定陶縣人民法院 發布:2025-01-25 07:39:18 瀏覽:826
航海條例影響 發布:2025-01-25 06:42:59 瀏覽:151
社區兩委班子法律知識培訓 發布:2025-01-25 06:19:44 瀏覽:673
民法自救行為 發布:2025-01-25 06:19:06 瀏覽:366
誅六族刑法 發布:2025-01-25 05:56:49 瀏覽:521
第五版國際商法翻譯 發布:2025-01-25 05:40:12 瀏覽:599
復旦大學法律碩士好考嗎 發布:2025-01-25 05:23:18 瀏覽:244
額頭的閉合性粉刺應該用啥防法治療 發布:2025-01-25 05:05:41 瀏覽: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