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青州法官

青州法官

發布時間: 2022-07-04 20:57:21

❶ 賣玩具槍獲刑十年案件將再審,若被判無罪,能申請國家賠償嗎

不得不說賣玩具槍獲刑10年這種新聞確實是有點奇葩,所以按照最新規定對於這些案件的重新審理獲得減刑的概率還是蠻大的,但是被判無罪的幾率還是非常的小。

01、賣玩具槍獲刑10年已服刑6年。

其實這個事件的犯罪事實沒什麼好說的也沒有什麼好辯駁的,不管是檢方還是當事人對於事實都沒有什麼疑慮,那就是當事人確實賣了一些動能超過公安部規定的槍形物。只是這件事情本身看起來確實有點荒謬,所以當事人一直不服判案結果一直在上訴。

而按照新的法律法規來量刑的話他的刑期不會有10年也不會有6年,但是他已經服刑6年了,所以說如果改判的話,他大概率會被當庭釋放。

那麼新的問題產生了,他有機會獲得國家賠償嗎?因為他已經做了6年牢了,而他實際上獲得的刑罰可能會比這個數要小很多。

說真的這一點還不好說,因為當年他被判刑10年也沒有判錯,只是當時的法律法規確實如此,現在他能減刑,那是因為新的法律法規做出了調整變更,可能有機會獲得一些人道主義的補償,但想要獲得動輒上百萬的補償,幾率應該不大。

❷ 哪個電視劇在青州二中拍攝過

賢妻良母

❸ 判決書可否寫入合議庭或審委會不同意見(否定說)

判決書可否寫入合議庭或審委會不同意見 (部分讀者討論意見——否定說) 甘肅省民勤縣人民法院:劉文基 筆者認為,判決書的法律地位、法定格式及合議庭與審判委員會的性質,不允許在民事判決書中寫入合議庭或審判委員會的不同意見。 首先,民事判決書的法律地位不允許在民事判決書中寫入合議庭或審判委員會的不同意見。民事判決書是人民法院通過對民事案件的審理,按照法定程序對案件事實進行全面審查的基礎上,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對雙方當事人之間的實體問題所作的結論性的判定。民事判決書雖然是合議庭、審判委員會這些審判組織代表人民法院作出的,但它並不是合議庭、審判委員會這些審判組織自身的產物,更不是其中持不同意見的某個合議庭組成人員或者審判委員會委員的個人意見,而是人民法院代表國家法律對民事案件所作的判定。 其次,民事判決書的法定格式不允許民事判決書中寫入合議庭或審判委員會的不同意見。如上所述,民事判決書是審判組織代表人民法院作出的,代表國家法律的權威,其內容、形式都是由國家法律規定的。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八條規定:「判決書應當寫明:(一)案由、訴訟請求、爭議的事實和理由;(二)判決認定的事實、理由和適用的法律依據;(三)判決結果和訴訟費用的負擔;(四)上訴期間和上訴的法院。」而該條並未規定應寫入合議庭或審判委員會的不同爭議意見。判決書要以理服人,依法斷案,合議庭與審判委員會的不同意見只能削弱而不能強化判決的理由。當然,這並非排斥合議庭或審判委員會中的不同意見,其應該在合議庭或審判委員會記錄中記得一清二楚。 再次,合議庭和審判委員會的性質不允許在民事判決書中寫入合議庭或審判委員會的不同意見。合議庭和審判委員會是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作出決議,並在此基礎上形成判決書的,只有多數意見才是形成判決結果的意見,在判決結果中未被採納的不同意見不是合議庭和審判委員會的討論結論,自然不能寫入民事判決書。從保守審判秘密的角度看,合議庭和審判委員會的不同意見也不應該寫入民事判決書。合議庭和審判委員會的討論是保密的,在卷宗裝訂中也應訂入副卷,不允許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包括律師查閱,這是符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合議庭工作的若干規定》的。而民事判決書則是公開的,許多法院的民事判決書已經上網公布,因此將理應保密的合議庭和審判委員會的不同意見公布於眾,顯屬不當。 北京市自然律師事務所:墨帥 對於判決書能否公開合議庭不同意見,筆者認為,司法裁決無論從形式還是內容上講,都應當力求保持統一性和權威性。公開不同意見,雖然並無多少「技術」上的難度,但終歸有些「形式意義大於實質效果」,從長遠來看,它對當事人乃至公眾在司法心理上的影響恐怕是復雜的、難以估測的。 首先,法官的中立地位決定其司法言行應當盡量避免與當事人及其代理律師發生角色上的交叉甚至錯位。法官作為居中裁判者,在當事人眼中是一個獨立整體,代表著法院形象和司法權威,法官的中立性某種程度上意味著「唯一性」,即其地位唯一、結論唯一。即便在推導過程中有不同意見,也屬內部或前期論證問題,當其面向公眾發布最終結論時,無論是論證過程還是結論本身,都無法再自行分裂為「兩派」陣勢。事實上,任何案件中都可能產生爭辯,但這種辯論能否簡單地視同「對立」,或有必要公之於眾,都是值得商榷的。法官的中立地位決定其公眾角色不宜分化。如果法官也像雙方律師那樣各執己見,似有代行律師職責之嫌。雖然公眾從不同意見中看到了不同法官的斷案思維,但也從中瞥見了司法內部意見的分化,這可能會給公眾帶來更大的不限於個案而關乎整個法治的迷茫和困惑,從而影響到對判決的認同和接受。在他們眼裡,正義應當是具有唯一表現形式的,他們真正關心的是最終決定其命運的確定性結果,他們甚至寧可相信最終的判決是多數法官「說服」少數法官的結果,也不願坦然接受原本建立在較大爭議基礎上的判決結果。如果上訴人在上訴狀中直接援引異議法官觀點,也難免會讓司法者尷尬。 其次,法庭的三維格局要求每一方的人格立場都應當保持「對外一致」,至少應當是「存內異而求外同」。法庭之上,原告、被告和法官三方各自處於一個特定方位,秉持各自的職責底線和基本訴求,將內部分歧流露於形色乃參與審判之大忌。法庭各方「人格」的統一和立場的堅定是促成其特定訴求或職責實現的基礎。這種審判格局模式是千百年來司法理論和實踐總結出的成果。從哲學和法學的角度來看,對於統一性中所蘊含的沖突性應當盡量內部消解,確實無法彌合裂痕時,則依據表決規則或權能大小,最終服從占據上風者(此時它將被視為正確者)。而法官的意見分化並公開,等於率先打破了法庭「三足鼎立」式的既定格局和均衡狀態,無形中使當事人找到了各自的「外援」,使最為穩定的「三角框架」演變成「四方較量」甚至「兩軍對壘」的模式,這是非常不妥的。 此外,司法的公權性質決定法官的職務行為是代表法院的,法官的意見分化不能簡單地認為只是個人問題。雖然案件是由法官進行審理判斷的,但其實質上還是在代表法院行使審判職責,將法官個人意見公開,固然有助於強化法官個性色彩,但多少淡化了司法活動的整體性和國家意志性。法官個人意見的爭鋒畢露,對於司法權威和法院形象的樹立恐怕是有負面影響的。 也許有人認為,現代司法審判實踐已證實很難達到「唯一正解」的效果,因而公開不同意見當屬自然。但這里更應當注意到的一個問題是,法官的不同意見,實質上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原、被告雙方的對立意見。那麼,更適宜的辦法可能是,法官在裁決書中應當更多體現當事人及其代理律師的意見,加強對有關意見予以採納或不予支持的說理和分析,這樣更具說服力,更能使當事人服判息訟。 山東省青州市人民法院:王學堂 從兩大法系的傳統看,基於兩大法系傳統文化上的差異,在對待判決書是否應列舉不同的判決意見方面做法不一。在英美法系國家,歷來強調在判決中列舉各種不同的裁判意見,特別是反對意見,但目前已有所保留和回歸。這一做法與其實行的法官獨立審判制度是分不開的。而大陸法系國家一般規定合議庭成員的少數意見或者分歧應當保密,不得對外泄露,不得在判決中註明。如德國和日本則作出嚴格限定,只有憲法法院或最高法院的判決書要列出不同的意見,其他法院則未採取此種做法。筆者認可判決書要公開、要說理的觀點。其實,仔細分析北京市一中院公開的合議庭不同意見,筆者認為這更是一個判決書的說理過程。根據我國目前的司法體制和法律制度等國情因素,雖然在判決書中不宜列舉法官的不同意見和反對意見,但如果在說理過程中,將對立意見進行剖析(分析和論證),並結合法理和法律適用,最終得出判決意見,可能比單純公開兩種不同意見更易讓人接受。這也是在當前司法社會公信力不高的情形下,對法官的一種保護措施和法官自我保護的一種措施。 江蘇省鹽城市亭湖區人民法院:陳黎筍 筆者認為,合議庭評議公開不符合我國實際。理由是:1.法官個人意見的保密是司法獨立的一個重要方面,由於目前我國法官總體素質不高,公開評議容易使得他們不敢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而變得附和多數法官的意見,由此影響法官獨立。2.在我國行政色彩過於濃厚,還未能真正實現「法律至上」原則的社會背景下,審委會和合議庭在某種程序上還承擔了緩沖案件社會壓力的功能,一旦將評議意見公開則辦案壓力過大。3.公開評議的不同意見,會成為一些拒不執行判決和裁定的當事人的借口,從而削弱裁判的權威性,給執行增加難度。4.法律保障機制還有待完善,少數當事人會對持反對意見的法官特別是少數意見的法官懷恨在心,認為是該法官固執己見,導致自己敗訴,因而為法官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騷擾和傷害。 江西省上高縣人民法院:鄒小院 對於在判決書公布了合議庭的兩種不同觀點的做法,筆者並不贊成。理由如下: 一是這種做法妨礙了判決書作為一個整體的一致性。一份好的判決書應該是論據充分,論證有力,邏輯嚴密,從而順理成章地得出明確判決結果,使當事人信服。如果在判決書中出現了兩種甚至更多的處理意見,毫無疑問會損害判決書的邏輯結構和整體協調,甚至給人自相矛盾的感覺。 二是這種做法容易導致案件當事人對判決結果產生合理懷疑。本案法官的本意也許是想使當事人更加了解判決結果形成的原因和根據,增加裁判文書的公開透明度,增強判決書的公信力。但是,實踐中很可能會事與願違,起到相反的效果。因為,相對案件當事人而言,合議庭、審判委員會對他們來說是一個整體,即案件的裁判者。現在連裁判者內部都出現了不同的意見(相對而言,總有一種意見對某方當事人更加有利),說明一方沒有得到支持的某些要求還是有根據的,有些法官是支持的。當事人很自然地就會聯想,為什麼最後的判決不支持我的請求?由此可能導致一些不必要的上訴、申訴甚至上訪。 三是這種做法與法律文書改革的方向並不相符。法律文書改革的方向是增強法律文書的說理性,使人們可以從判決書明確地知道案件處理結果的由來,做到「贏得堂堂正正,輸得明明白白」。這就更加要求法官在法律文書中加強說理論述,而不是在形式上一味求新。筆者以為,以法律為業者對待法律實務問題應該選擇保守,在沒有經過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光靠法官一時的創意就對法律文書進行個性化的創作是很不妥當的。法律職業重在理性思考,並不鼓勵創作。 江西省豐城市人民法院:胡鄉榮 合議庭和審判委員會的不同意見不宜一律強調應該在判決書中公開。理由是:首先,因當事人受法律水平、法律素質的局限,容易招惹當事人的不當質疑,甚至懷疑法官徇私枉法、錯誤裁判,從而引發上訴率提高,涉訴上訪案件增多,甚至對主審法官打擊報復。其次,公開不同意見,如闡述不清,會造成判決意見難以駁倒不同意見,甚至判決意見反而顯得牽強,容易使社會公眾對法律標准產生迷惑,引起局部社會秩序和法律秩序的混亂。再次,因法官素質參差不齊,有個別不同意見顯然是錯誤的,而將顯然錯誤的不同意見公開,有損法官整體形象和內部團結。但筆者也不反對在復雜疑難案件中將不同意見在判決書中公開,做得好能起到辨法析理,贏得當事人理解和信任。而前提是:1.必須限於復雜疑難案件;2.必須是主審法官的綜合素質強、法律水平高,對案件有清晰明確的認識,判決理由有較強的說服力。否則弊大於利,不如不公開的好。 浙江省慈溪市人民法院:房赤敏 判決書是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所反映的案件爭議事實並提供的相關證據,結合法律規定所做出的唯一的法律上的評價。當事人通過訴訟途徑無非想得到一個非此既彼的法律評價,而法院所做的工作也不外乎給當事人一個支持與否的最終結論並說明相應的法律理由。在司法裁判文書中反映合議庭乃至審判委員會的不同意見,筆者認為不妥:其一,影響法院判決權威性。裁判文書的判決意見基於少數服從多數而形成。依據訴訟法的合議原則,判決結論系多數人形成的意見,而此多數意見由特定審判人員組成的合議庭所形成。如在裁判文書中反映不同意見,即使多數人形成之意見系確信無疑之結論,但當事人及社會公眾仍有可能形成「如更換合議庭成員,可能會得出不同的審判結論」的假設,由此而導致對法院判決結果的不信服。其二,易導致裁判文書冗長拖沓。我國司法制度追求公正、高效的效果,裁判書應在簡明中體現充分的說理過程。如果在裁判文書中反映不同意見,必然會陳述不同意見及其相關的證據,在論證多數意見的時候必然會駁斥不同意見,並以相關的證據來證明多數意見的正確性、合理和合法性。這除了增加裁判文書的理解難度外,還要耗費一定的訴訟成本。其三,將合議庭乃至審判委員會的不同意見寫入判決書違反我國現有的審判制度。我國現行的訴訟法要求審判公開,但是法律要求合議庭的評議秘密進行。在裁判文書中反映合議庭乃至審委會的不同意見,無異於把合議過程和審判委員會討論過程變相公開,這種做法從一個層面上突破了現有的法律規定。 江蘇省揚中市人民法院:楊雲 筆者認為,現階段我國法院並不具備在裁判文書中標明個人意見或列明不同意見的條件,亦不宜取消裁判文書的格式化。理由是:其一,不在裁判文書中公開不同意見不代表不允許存在不同意見。評議秘密原則包括評議過程不公開和每一位參與評議的法官應就評議與表決結果保密,這是建立在合議的基礎上充分討論的結果,只是不將過程公開而已。該過程公開與否與司法腐敗並不存在必然聯系。其二,目前我國司法在公眾心目中的權威性較低,許多公正的裁判面臨著「執行難」的問題。如果其中列出法官的不同意見,則會削弱裁判的權威性,並有可能會為拒不執行判決和裁定的當事人提供借口。其三,當前審判任務繁重,特別是在基層法院人少案多的矛盾很突出,很多合議庭審理的案件實際上多是由承辦人自己操作,其他合議庭成員很少發表意見。而對爭議標的不大、分歧不大、事實較清楚的案件簡化裁判文書的體裁,統一制定格式化裁判文書樣式,顯得尤其重要。因該方式操作成本低、效率高、簡潔易行且便於老百姓看懂,對基層法院和法庭仍值得提倡的。

❹ 曹操的評價

第一是:知人善任,唯才所宜。唯才所宜是荀彧和郭嘉這兩個人對曹操用人之道的評價,唯才所宜和知人善用或者知人善任,是統一的。什麼叫知人善任?包括三個內容:第一是,知道哪些人是人才;第二,知道這些人是哪方面的人才,或者那種類型的人才;第三,知道把這些人放在什麼位置上最合適。這就叫做知人善任,知人善任第一是知人,第二是善任,而善任就要唯才所宜。比方說我們一再提到的崔琰和毛玠,他們的特點是什麼呢?作風正派,清正廉明,曹操就讓他們去主持組織部和幹部部的工作,選拔官員,果然他們兩個選拔推薦上來的那都是德才兼備的。再比方說棗祗和任峻這兩個人,這兩個人的特點是什麼呢?任勞任怨,曹操就讓他們去屯田,結果曹操的屯田製得到了貫徹和落實,曹操獲得了豐厚的糧草和經濟基礎。這就是曹操用人的第一個特點,知人善任、唯才所宜。這個特點,連最討厭曹操的人,比方說寫《容齋隨筆》的洪邁,他也承認,洪邁對曹操的用人也有這么一個評價:「智效一官,權分一郡,無小無大,卓然皆稱其職」,就是說他不管安排什麼人做什麼事都非常地合適,都非常地稱職,這是第一個特點。

第二個特點:推誠取信,用人不疑。這個是用人的一般原則,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會用人的人都是這么做的。但是曹操這里有一點特殊,特殊在什麼地方呢?就在於曹操第一他身處亂世,亂世的特點是什麼呢,人心浮動,人際關系緊張,人與人之間缺乏信任和誠意,用曹操的話說這叫做「上下相疑之秋也」,大家都不信任,這是第一個特點。第二個特點,是曹操的雙重角色,曹操這個人用周瑜的話說叫「名為漢相,實為漢賊」,當然這個事情我們現在也不能肯定地說那曹操到底是不是漢賊了,至少我們可以肯定地說,曹操在前期他還是想把漢王朝維護下去的,他後期的個人野心膨脹,變成奸雄,想取而代之。但是即便在前期曹操也未嘗沒有自己的小算盤,他名義上是為漢王朝招納人才,實際上它是希望這些人才為他所用。但是這樣一來,他又一個優勢,他也有一個劣勢,就是曹操的「奉天子以令不臣」或者說「挾天子以令諸侯」,他又優有劣,優勢是什麼呢?他可以利用中央政府、大漢王朝、現任皇帝的名義,以及這個政府的官位、爵位、俸祿來招攬人才,比劉備比孫權要方便一些;他的劣勢是什麼呢?就是他弄不清楚他招來的是為誰服務的,是效忠皇帝的還是效忠他的,搞不清楚,這就難免會有猜疑。第三個特點就是曹操陣營復雜,他這個陣營裡面有原來東漢王朝的官員,有新招聘和新選拔的官員,有曹操自己帶出來的人,也有別人陣營裡面的投靠曹操、投降曹操、投奔曹操的。那麼這些人之間也是互相猜疑,也就是說對於曹操來說,信任和誠意在這個時候、在這個環境、在這個條件下格外地重要。而曹操在這個時候作為一個領導人,一定要表現出自己的寬容和誠意。

我們前面一再講曹操對那些包括背叛他的人都那麼寬容,他對張綉,對魏種,對畢諶,還有對曾經惡毒攻擊他的人,比方說陳琳,對這些人這么寬容,他是為什麼?他就是要向天下人表示,我曹操這個人確確實實是真心誠意地希望天下的人才都到這里來為國家效勞,我是非常誠懇的,哪怕你們背叛了我,我也不在乎,也不後悔,也不計較,甚至我也不懲罰,只要你再來,他就是為了表達這個誠意。那麼這樣的一種信任和誠意,他換來的是什麼呢?換來的是忠誠。比方說於禁,於禁是曹操自己親手從行伍當中提拔起來的將領。曹操第一次南征張綉的時候,張綉不是投降了曹操然後又反叛了嗎,反叛的時候就打得曹操有點落花流水了,這時曹軍是很混亂的,但是唯獨於禁的這個隊伍非常地整齊,一路整理著自己的隊伍,一路敲著鼓,有秩序地撤退。撤退的路上碰到幾個其他人手下的士兵,衣衫不整狼狽不堪的樣子,於禁就問他們怎麼回事,他們說,我們被青州兵搶劫了,青州兵是什麼呢?青州兵就是投降曹操的黃巾軍,這個黃巾軍投降曹操以後曹操把他們收編為青州兵,曹操對他們特別寬容,這些人一看曹操打敗了就起來作亂,就把曹操其他的隊伍搶劫了。於禁一看這還得了,既然都是曹公的隊伍怎麼可以這樣做!然後隊伍開過去把青州兵整治了一頓,再往回撤。這時候青州兵挨了於禁的整,就趕緊跑到曹操那兒告了於禁一刁狀,等到於禁回到大本營的時候,上上下下已經是沸沸揚揚了,但是於禁仍然首先整頓好自己的隊伍,安下營寨,沒有及時去見曹操。當時就有人跟於禁說,青州兵都告了你了,你還不去向曹公說清楚,你現在在安營紮寨干這些事干什麼?於禁說,敵兵在後,說來就來,我們不做好准備怎麼迎敵呢?公事要放在前面,我於禁的個人的進退榮辱要放在後面,再說了,曹公是何等英明的人,他怎麼會聽信讒言呢?安頓好部隊以後,做好了戰斗准備以後,於禁才去見曹操,曹操大加表揚,說於將軍你真是有古之良將的風度,太好了。這是什麼?信任換忠誠。

*曹操在對待人才上能夠量才而用,並以相互信任架起了與人才溝通的最佳橋梁,因此曹操手下人才的能力得到了最大的發揮。所以曹操往往在失敗的邊緣能夠與眾將領齊心協力,共渡難關,尤其是在一個爾虞我詐的亂世,這更顯出了曹操的誠意與寬容。可是寬容只是表現了曹操的人情,有人情味的軍隊就能夠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嗎?曹操又是依靠什麼樣的用人之道來樹立自己的權威的呢?

曹操用人的第三個特點是:令行禁止,賞罰分明。曹操治軍是很嚴的,多次下達和頒布各種命令,要求嚴明軍紀。因為曹操很清楚,一支沒有紀律的隊伍是不能戰勝敵人的。而且曹操還能夠做到以身作則。有一個有名的故事,可能觀眾朋友們都很熟悉,就是有一次在行軍的時候曹操下達了一個命令,不得踐踏農田,他要保護農民,誰的馬如果踩了麥田那是殺頭的罪,所以曹操的那些騎兵全部下馬步行,一隻手牽著馬,另外一隻手用武器,用戈啊什麼東西把麥子護住,小心翼翼地走。曹操自己沒有下馬,結果馬驚了,一傢伙跳到麥田裡面,曹操的馬踐踏了麥田。曹操馬上下馬,把軍法官叫來說,該當何罪?軍法官說,殺頭。曹操說那就請你行刑吧。唉呦,那怎麼可以呢,反正古代有這個傳統,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法不施於尊者,統帥怎麼能夠殺頭呢。曹操說那沒有辦法,那就割一把頭發吧,自己拔出劍來把頭發割了一片扔在地上,表示受過罰了。這個故事是記載在一部對曹擦很不友好的書裡面,這個書的名字叫《曹瞞傳》,用來說明什麼呢,說明曹操虛偽,奸詐,說你下道命令說踩了麥田就要殺頭,結果你弄個頭發下來。其實不然啊,曹操這個也是受刑的,叫髡刑,髡刑就是把頭發剃掉,因為古人認為這個身體膚發受之父母,是不可以放棄的,而且髡刑是帶有侮辱性的這樣一個刑罰,所以他還是受了刑的,還是表現了曹操的執法嚴明。

那麼曹操罰得重,賞得也不含糊。曹操獎賞部下有一個特點,就是不像某些豪帥那樣,憑一時的興致。我們知道軍閥混戰的時候會有很多所謂豪帥,一仗打下來以後,這仗打贏了,來,來,來,哥幾個,分了,這個給你,這個給你,這個給你,隨便拿,好像很豪爽,其實沒道理。曹操如果要獎賞一個人,肯定有兩條,第一,這個人一定是立下了赫赫的功勞;第二,曹操的獎勵一定十分到位,就是曹操給你的獎勵一定超過你希望的那個份額,他加碼,他在獎勵你的時候他考慮得周到,可能周到得連你自己都想不到,曹操是一個非常會做人情的人,他不做則矣,人情一定是做得足足的。曹操作為一個統帥,他有一個過人之處,就是從來不和部下爭風頭、爭面子、搶功勞,他所有的功勞都歸於部下;第二個,他的獎勵絕不走過場,一定讓你實實在在地得到好處,曹操是一個非常非常實在的人,正是這種實在的作風使得大家覺得跟著曹操確實是跟對了。

第四個特點是:虛懷若谷,見賢思齊。曹操不和部下爭風頭、爭面子、搶功勞,這且不說,而且部下給他提意見,如果他沒有採納,犯了錯誤他一定檢討,一定把錯都攬到自己他過身上。當然在很多情況下曹操是虛心納諫的,這也是吸引人才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因為作為一個人才來說他固然希望通過自己的勤勞、智慧換取他應得的報酬,這是他的一個希望,但是他更希望的是自己能夠施展才華,自己的建議、策劃能得到採納。我們讀史書可以看到,大量的這樣的記載,太祖聽之,從之,善之,當然也有不聽的時候,也有太祖不聽,如果不聽而決策錯誤,曹操一定檢討。有一次曹操打孫權的時候,曹操就做了一個決定,就准備把淮南的老百姓都遷移到北方去,當時有個叫蔣濟的人就不贊成。曹操說你看上次我跟袁紹官渡之戰的時候我就把白馬的老百姓遷移到延津,蔣濟說,曹公,現在這個情況和你跟袁紹打白馬的時候不一樣了,再說老百姓他都是戀土的,戀家的,誰願意搬來搬去,不要遷移他們。曹操不聽,不聽以後這些老百姓一聽曹操要把他們遷移到北方去,呼啦啦都跑到孫權那兒去了。所以後來蔣濟去見曹操,曹操聽說蔣濟來了以後馬上出門迎接,然後呵呵呵地笑著,拉著蔣濟的手說,哎呀蔣濟,你看你看這事我弄得,我本來是想讓他們躲避一下孫賊的,誰知道把他們都趕到孫賊那去了,你看我乾的這事,檢討。而且我們還要學他一點,就是檢討也用不著總是哭喪著臉,我們現在一些當領導的犯了錯誤不願意檢討就是因為一檢討好像就要痛哭流涕,深刻解剖自己,檢討也有各種感情,你也可以笑著檢討,笑著檢討你也不丟面子,接受你檢討的人他也還是覺得你是有誠意的。

這就是曹操在用人方面的四個特點,根據這四個特點我們可以總結出八句話:

真心誠意,以情感人;推心置腹,以誠待人;開誠布公,以理服人;言行一致,以信取人;
令行禁止,依法治人;設身處地,以寬容人;揚人責己,以功歸人;論功行賞,以獎勵人。

*曹操作為一個好老闆,是非常會用人的,他十分清楚「爭天下必先爭人」。可是身處亂世,老伴選擇人才,人才也選擇老闆,這就類似於今天的雙向選擇,因此爭取人才必須先征服人才的心。而易中天先生認為曹操能夠恩威並舉,並善於自我批評和將心比心,這難道就是曹操爭取人心的獨家秘訣嗎?那麼,曹操那麼多用人之術的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的玄機呢?

其實重要的不是曹操怎麼做,而是他為什麼要這樣做,也就是說重要的不是用人之術,而是用人之道。「道」是什麼呢?道就是人性,就是人心。曹操用人之道的核心就是:洞察人性,洞悉人心。他太了解人是怎麼回事了,他知道他的將士們跟著他出生入死是為了什麼,因此有「以功歸人,以獎勵人」。他知道人都是有弱點的,也都是有缺點的,因此有「以法治人,以寬容人」。他也知道人是理性的動物,人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通情達理的,因此有「以理服人,以信取人」。他還知道人是有感情的,有時候感情的維系比利益的維系更重要,更起作用,因此有「以誠待人,以情感人」。所以曹操了不起的地方,不在於他的術,那些具體的做法,而在於他的道,而在於他對人心、人性的透徹地理解和把握。

有一個例子很能說明問題,就是官渡之戰之後,曹操繳獲了袁紹大量的圖書、資料、文件、書信,就發現其中有自己的人寫給袁紹的信。按照一般人的反應,這是通敵的證據,這是背叛的證據,應該把這些信都拿出來一個一個地按圖索驥,把那些叛徒,把那些有二心的,把那些動搖分子,都給我揪出來,曹操沒有,曹操發現有這么一堆書信以後,看都不看,立即下令全部燒毀。曹操這個事情做的是太漂亮了,當時很多人不理解,就問曹操,你為什麼要把這么重要的證據都毀掉了?曹操說,哎呀,算了吧,說老實話我和袁紹作戰是以弱勝強,袁紹是強勢,我是弱勢,那個時候連我曹操自己老實說心裡都沒底,我都沒有把握能不能打勝這一仗,何況大家呢?很正常嘛!曹操這手做得實在是聰明,聰明在什麼地方呢?他很清楚,當時的形勢就是他說的那個情況,那麼既然是那樣一個情況,當時秘密和袁紹有來往的,肯定不是一個小數,不是一個兩個、三個五個,弄不好就是幾十個、上百個,這些人你都清算,你清算不了,既然清算不了,不如乾脆不清算,我不但不清算,我連把柄我都不拿在手裡,我當著你的面我沒有拆封,我沒有看,我不知道有誰在勾結袁紹,我現在把證據全部燒毀,大家放心好了,只要以後你跟著我曹某人,忠心耿耿,以前的事我不知道,人情做到底了。曹操很清楚,在這樣復雜的政治斗爭當中,有些時候是要裝糊塗的,裝糊塗才能寬容人,寬容人才能得人心,得人心才能的天下,所以叫做老白姓有句話說「不啞不聾不做阿公」,有時候就是要裝聾作啞。洞悉人心、洞察人性已經不容易,設身處地、將心比心就更不容易,更為難得的是曹操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比方說他銷毀這些證據,他獎勵他手下的將領,他給自己的缺點錯誤做檢討,他感謝那些給他提意見的人,他做這些所有事情的時候,他做得坦誠,大氣,自然,實在,一點沒有裝腔作勢的樣子,這就太難了。

*曹操能夠洞察人性,洞悉人心,也就掌握了用人之道。曹操掌握了用人之道,也就知道了手下的人才最需要什麼。當曹操知道了人才的需求,也就知道了他能夠給予人才什麼。因此說到底,曹操的用人之道也就是他的做人之道,那麼曹操的做人之道究竟是什麼呢?

曹操為什麼能做到這一點呢?幾個原因,第一點,曹操聰明,他知道一個搞政治斗爭的人,一個在戰場上作戰的的人,全講真話那是不可能的,全講假話是行不通的,這樣一個人必須把握什麼時候說真話,什麼時候說假話,對誰說真話,對誰說假話。對敵人,你肯定要說假話,兵不厭詐嘛,你不能說實話;但是你對你自己的謀士,他們可都是聰明人,那你要說真話,你說真話你才能換取信任,你換取了信任他才會盡心竭力地為你出謀劃策,你才能克敵制勝。曹操他能夠把握這個真假之間的這個度,這叫做聰明。

第二個原因就是隨和,曹操這個人性格裡面有很好的一面就是他是個性情中人,我們都知道曹操是個詩人,他身上既有軍事將領的素質,他也有詩人的氣質,他只要不是在正式辦公、正式作戰的時候,他為人是很隨和的,他會跟大家說說笑話,開開玩笑,打打哈哈,這樣他就有了一種親和力。一個做領導的,太嚴肅了不好,太嚴肅了,人家覺得你不可親近;太隨便了也不好,太隨便了你沒有威望,最好是像曹操這樣,需要威望的時候他是不怒而威,平時的時候他又親切隨和,這樣就使自己的下屬既尊敬他,又愛戴他,這個分寸,曹操也把握得很好。所以曹操經常把正經事用開玩笑的口氣來說,比方說他有一個人在他敵人那邊,自己的父親被曹操下了大獄,曹操就給他寫封信說,令尊大人在我的監獄里日子過得還不錯,不過呢,國家也不能老掏錢替人家的爸爸養老啊,你看著辦吧,非常好玩兒。

第三個原因,他的真誠,曹操是真心誠意、實實在在希望有很多人來幫助他,他確實感到自己一個人是孤單的,是勢單力薄的,這是他的真話。曹操有一首詩叫《短歌行》,裡面有這樣的句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翻譯過來就是,青青的是你的衣衿啊,悠悠的是我的愛心,只是由於你的原因啊,讓我思念到如今。思念著誰?不是情人,不是小蜜,是能夠幫助他成就一番事業的朋友,這個感情是真實的,所以第三個原因是他的真誠。

❺ 作為領導如何適度的「擺譜」

提起領導,多數人的感覺是「架子大」、「官氣十足」,給人的印象是脫離群眾,目中無人。但是,我們要說,「架子」絕不僅僅是一個消極、負面的東西,而有著它積極而微妙的意義。成為許多人領導和管理下屬的一種十分有效的藝術性方法。

公元197年,曹操在南陽敗於張綉,撤退途中,其嫡系青州兵軍紀混亂,搶掠民財,而大將於禁部下則秋毫無犯。

一次,青州官兵搶掠財物被於禁抓住,於禁大呼:「你們身為曹公麾下官兵,如此傷天害理,上違帥意,下逆民心,豈得奪天下?」

豈知這伙官兵卻自恃是曹操親兵,置若罔聞。於禁一氣之下斬了其中三名軍官首級。到宿營地後,又有幾個青州官兵到於禁帳下胡鬧,聲稱於禁「乘戰亂撤退之機,斬殺統帥親兵,意欲圖謀不軌。」

於禁卻毫不理會,直撲曹操賬里。

曹操開門見山:「剛才有人說,你殺了我青州兵的軍官,真有此事?」

於禁一怔,隨即坦然陳詞:「青州兵是您曹公一手訓嚴明育的精兵,目的在於實現您的宏圖大業,理應軍紀嚴明、英勇善戰,而目前一青州官兵肆意搶劫財物,侮辱民女,如不加制止,必將有損您的形象。」

曹操頷首不語。

於禁又曰:「如今天下群雄並起,更需要一支深得百姓擁戴的軍隊,才能力搓群豪,一統天下,因此我當眾斬殺了三名違紀軍官,又何罪之有?」

曹操一時贊許不已,開始轉怒為喜,並將他由侯爵升為伯爵,並將誣告於禁的軍官處死。

曹操不愧為一世梟雄,倘若他一怒之下聽信誣告,加罪於禁,勢必失去一員虎將,所以他寬愛有加,升其爵位。但事後,曹操又托謀士轉告於禁,遇事要多加考慮,不可輕易斬殺,否則會導致自相殘殺,那時則會反過來處死於禁。

於禁聽後頓覺曹公寬愛之中也有嚴厲之處,於禁事後處事更加謹慎,作戰亦屢戰屢勝,更得曹操信贛。

權力並不是萬能鑰匙,你不用多表現,大家也知道你是領導。威信比權力更重要,把精力放在建立威信上,效果會更好一些。尤其是作為企業領導,不管是國企、合資還是私企,效益都是第一位的,以良好的效益創造和建立威信,比什麼人為的權術都有效,聰明的領導很少會像封建社會那些專制的皇帝,隨心所欲,世間萬物為自己一人所支配。他們往往在工作中,通過展現自己,來逐步建立自己的威信,有了威信,大家才信服你。這時,你才具備了無形的感召。

❻ 水滸傳中宋江攻打曾頭市的經過結果

第六十七回宋公明夜打曾頭市盧俊義活捉史文恭

關勝得到宋江允許,同宣贊、郝思文一起,要擒單廷王圭(聖水將軍)、魏定國(神火將軍)。關勝用大刀使單廷王圭落馬,單願降。魏定國使神火打敗關勝,城裡卻被李逵放火燒了,不敢回城,於中陵縣屯住。關勝圍城,單廷王圭、關勝說魏定國降了梁山泊。

宋江先前攻打祝家莊得了戰功,晁蓋覺的不服氣。恰好曾頭市強搶了晁蓋的寶馬,晁蓋為了穩固自己地位,便要下山攻打,沒想到最終連命也搭進去了。晁蓋臨終說,誰給他報仇,便立誰為梁山之主,宋江便以為晁蓋報仇為名,攻打曾頭市。

因為奪馬事件,宋江決定向曾頭市舊賬新帳一起算,再次兵發曾頭市。梁山好漢先是用火攻和誘敵追擊的計策摧毀了曾頭市外圍的陷阱,再陣斬曾塗,又設伏大破劫營的曾家軍,斬殺曾密。曾頭市被迫求和。

此時官軍來援,吳用料曾頭市必然變卦,將計就計派時遷以和談為名卧底曾頭市。當曾家軍變卦夜襲梁山軍營,遭到早已埋伏好的梁山好漢毀滅性打擊,全軍覆沒。曾頭市也在梁山好漢里應外合下攻破。史文恭逃走,在野外被埋伏待機的盧俊義生擒。至此曾頭市被徹底滅亡。

(6)青州法官擴展閱讀:

曾頭市長官曾弄,年過五旬。原為大金國人,年輕時來中原做些人參買賣,聚得數萬貫家財。因有膂力,霸住村坊,改名為曾頭市。曾弄系外國僑民,官府不敢得罪,因而曾頭市勢力越做越大。

膝下五子,乃是:曾塗、曾密、曾索、曾魁、曾升。又請得兩個豪傑:史文恭、蘇定,見做曾頭市正副教頭。曾頭市地面方圓數百里,人口眾多,軍馬過萬,紮下五個大寨,無人敢惹。

曾頭市有7員猛將。為首的一位乃是曾頭市都教師史文恭。其人身高九尺,面色微白,三綹須髯,膀闊腰圓,約三十八九年紀。慣使一桿方天畫戟,騎著照夜玉獅子,穿弓帶箭。有萬夫不當之勇。為曾頭市都教師。

為次的好漢蘇定也是英雄了得,見做曾頭市副教師。身長八尺六七,面色青黃,絡腮胡須。為地方豪強曾頭市的副教師,曾家五虎的師傅。施耐庵對此人著墨甚少,現僅掌握以上資料。

曾塗乃是曾家長子,頭戴金盔,身披鐵鎧,腰系絨絛,坐騎快馬,彎弓插箭,體掛緋袍,腳踏寶鐙,手捻鋼槍。後獨戰呂方郭盛,被花榮暗箭射中,死於呂、郭二人戟下。

曾密為曾家次子,第一次偷營不成,被解珍一鋼叉戳於馬下。曾索,曾家第三子,夜襲不成,回寨途中被朱仝一刀戳死。曾魁為曾家第四子,戴熟銅盔,披連環甲,使一條點鋼槍,騎著匹沖陣馬。後來劫寨失敗後在亂軍中馬踏如泥。

曾升,武藝絕高,使兩口飛刀,人莫敢近。後來到梁山寨內獻降書留下為質時,被斬首。又有一個馬夫頭,亦是奢遮。名為郁保四,祖貫青州人氏,身長一丈,腰闊數圍,綽號「險道神」。擅長步戰,使一桿寬刃長刀。

❼ 包姓的來源

源於風姓包氏,出自遠古部落首領中國三皇五帝之首包羲字伏羲號黃熊謚太昊後裔。《易經系辭》載: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古代的包羲氏稱王於天下)。

包拼音:bāo,注音:ㄅㄠ,部首:勹部,部外筆畫:3畫,總筆畫:5畫,五筆:QNV

倉頡:PRU,鄭碼:RY,四角:27712,結構:右上包圍,電碼:0545,區位:1692

統一碼:5305,筆順:ノフフ一フ

釋義:

1、用紙、布或其他薄片把東西裹起來:包裝。包餃子。

2、包好了的東西:郵包。背(bèi)包。

3、裝東西的袋:書包。皮包。

4、容納在內,總括在一起:包括。包舉(總括)。包容。包涵。包羅萬象。無所不包。

5、總攬,負全責:包銷。包攬。

6、保證:包賠。包在我身上。

7、約定的,專用的:包飯。包工。

8、圍:包圍。包剿。

9、一種帶餡的蒸熟的麵食:包子。糖包兒。

10、身體上腫起的疙瘩:膿包。

11、姓。

(7)青州法官擴展閱讀

漢字筆畫:

相關組詞:

1、憨包[hān bāo]

「憨包」,也叫「寶器」,或者說「瓜娃子」,在西南方言里都是表示很傻的意思。

2、包好[bāo hǎo]

將一些東西利用較大的物品將其包裹起來,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3、氈包[zhān bāo]

氈房;我國北部少數民族居住的篷帳。

4、飯包[fàn bāo]

飯袋。

5、包漿[bāo jiāng]

指銅、玉、竹等古玩表面經長期撫摩所發出的光澤。

❽ 遷安玄今朝

武安國

孔融麾下大將。虎牢關之戰中,勇敢挑戰呂布。使用慣用的鐵鎚大戰十餘回合,被呂布砍下手腕,丟下鐵鎚逃回。

正慮間,小校報來:「呂布搦戰。」八路諸侯,一齊上馬。軍分八隊,布在高岡。遙望

呂布一簇軍馬,綉旗招*,先來沖陣。上黨太守張楊部將穆順,出馬挺槍迎戰,被呂布手起

一戟,刺於馬下。眾大驚。北海太守孔融部將武安國,使鐵錘飛馬而出。呂布揮戟拍馬來

迎。戰到十餘合,一戟砍斷安國手腕,棄錘於地而走。八路軍兵齊出,救了武安國。呂布退

回去了。眾諸侯回寨商議。曹操曰:「呂布英勇無敵,可會十八路諸侯,共議良策。若擒了

呂布,董卓易誅耳。」

公孫瓚

公孫瓚 - 個人檔案

個人資料 性別 男

籍貫 [幽州]遼西令支 [今河北遷安]

容貌 相貌英偉,聲音洪亮

官至 前將軍 封易侯

兄弟姐妹 公孫越

子女 公孫續

相關人物 劉虞 袁紹 劉備

曾效力過的勢力 東漢 公孫瓚 劉虞

公孫瓚 - 簡明歷史傳記

公孫瓚:字伯圭,遼西令支(今遷安、遷西一帶)人,出身貴族。因母地位卑賤,只當了郡中小吏。他貌美,聲音洪亮,機智善辯。涿郡劉太守很賞識,將女兒許配給他。後來跟盧植於緱氏山中讀書,粗通經傳。後又被舉為上等郡吏。劉太守因事犯法,發配日南。當時法律不許部下隨檻車同行。他就化裝成侍卒,帶上劉太守日用品,駕車護送。行前,他跪在祖墳前說:「昔為人子,今為人臣,我應隨劉太守到日南去。日南瘴氣彌漫,我恐怕回不來了,在此我就向祖上辭別了。」他慷慨悲泣,拜罷起身而去,圍觀的人無不感嘆。後在途中獲得了赦免。 公孫瓚,書佐出身,靠自己的才能逐步作到中郎將,以強硬的態度對抗北方少數民族,做戰勇猛,威震邊疆。公孫瓚好戰,與主張以懷柔政策對待少數民族的上司劉虞不和,二人矛盾逐漸激化,發展到互相攻打,公孫瓚靠自己的軍事才能以少勝多,殺死了劉虞,並挾持朝廷使者得到了總督北方四州的授權,分派刺史,成為北方最強大的一路諸侯。公孫瓚與袁紹相爭,初期占據優勢,但因其只求自保的自私戰略,逐漸失去了部下的信任,被袁紹擊敗,最終被困於自己修建的高樓之中,引火自焚,勢力被袁紹吞並。

公孫瓚 - 簡明演義傳記

公孫瓚,東漢北平太守,「十八路諸侯反董卓」中的一路,曾參與討伐董卓。反董卓聯盟失敗後,公孫瓚退守北方,因貪圖冀州地盤而與袁紹相爭,交戰多次,最終被擊敗,於自己修建的高樓中引火自焚,勢力被袁紹吞並。

曾在郡中作過門下書佐。他相貌英偉,聲音洪亮,深得侯太守器重,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又派他到涿郡(今屬河北)盧植處習讀五經。後仍在郡中做官。

太守劉基因事獲罪被召至京師洛陽交廷尉處置,公孫瓚為他駕車,像僕役一樣服侍他。劉基將被流放到日南郡(今越南廣治省)的時候,公孫瓚備好酒肉在北芒山(即邙山,今河南洛陽北)祭辭自己的祖先,他舉杯祈禱:「以前為人子當盡孝道,而今為人臣當盡忠心,理應隨同太守共赴日南。日南多瘴氣,恐怕不能身還,就此別過列祖列宗。」說完又拜了兩拜,便慷慨激昂的站了起來,在場人無不落淚嘆息。劉基在赴日南途中被赦免而還。公孫瓚被舉為孝廉,做了郎官,被任命為遼東郡(今遼寧遼陽市)附屬國的長吏。

有一次跟隨數十名騎兵外出巡邏關塞,看到數百名鮮卑騎兵,公孫瓚就退到空亭對隨行隊伍說:「如不主動進攻必將被殺。」於是手執長矛策馬帶隊沖入鮮卑隊伍,殺傷數十人,雖辛免於死,自己也損失過半。鮮卑人以此為戒,再不敢輕易越進關塞。公孫瓚升遷為涿縣縣令。

光和(公元178年-公元183年)年間,邊章、韓遂叛亂,朝廷從幽州(今北京城西南)征發三千精銳騎兵,並給予公孫瓚都督行事的符節,統帥此三千騎兵。公孫瓚率軍到薊中時,漁陽(今北京市密雲縣西南)人張純引誘遼西烏桓首領丘力居等叛亂,攻佔右北平郡(今河北豐潤東南)、遼西郡屬國的城市。公孫瓚以三千騎兵追討張純等叛賊,立下戰功,升為騎督尉。此時,屬國烏桓首領貪至王率眾歸降公孫瓚。公孫瓚又升為中郎將,封為都亭侯,進駐屬國,此後的五六年間,與北方少數民族爭戰不斷。

漢靈帝中平五年(公元188年),烏桓丘力居部到青州(今山東淄博臨淄北)、幽州、冀州(今河北臨漳西南)掠奪。公孫瓚與張純、丘力居等戰於屬國石門,張純等大敗,張純於是拋下妻兒逃入鮮卑境內。公孫瓚繼續追擊,由於太深入,反被丘力居圍困於遼西管子城二百餘日,糧盡士潰,士卒死傷大半。丘力居軍也糧盡疲乏,遠走柳城。朝廷詔拜公孫瓚為降虜校尉,封都亭侯,又兼領屬國長史。公孫瓚於是統領兵馬,守護邊境。每次一聽到敵人來襲,公孫瓚馬上聲疾色厲,作戰時像是打自己的仇人似的,甚至一直打倒夜深。從此烏桓都害怕公孫瓚的勇猛,不敢再來進犯。公孫瓚常與身邊數十個善於騎射的人都騎白馬,相互間為左右翼,自號「白馬義從」。

朝廷派宗正東海郡(今山東郯城縣)人劉虞(字伯安)為幽州州牧。劉虞到任後,派遣使臣到少數民族中曉以利害,責令他們獻上張純的首級。丘力居等聽說劉虞到了,紛紛派遣使者前來溝通歸附之事。公孫瓚擔心劉虞立功,暗中派人在途中暗殺這些使者。少數民族明白此事後,便繞道到劉虞處。劉虞上報朝廷撤掉駐防軍隊,只留下公孫瓚統萬餘步兵、騎兵屯駐右北平。

漢靈帝中平六年(公元189年)三月,張純被其門客王政殺掉並把首級送給劉虞。劉虞因安撫少數民族有功而被授予太尉之職,封為襄賁侯。不久,又遷劉虞為大司馬,公孫瓚為奮武將軍,封為薊侯。

漢獻帝初平二年(公元191年),青州黃巾軍攻打渤海(今河北南皮東北),聚眾三十萬,欲與黑山軍會合,公孫瓚率步騎兩萬人在東光南大破青州黃巾,斬首三萬余。青州黃巾軍棄輜重,奔走渡河。公孫瓚等他們過到一半時出擊,再次大敗黃巾軍,死者數萬,俘虜七萬餘人,車甲財物無數,於是公孫瓚威名大震。

皇帝想東歸洛陽,派劉虞之子劉和逃出長安,偷偷出武關去找劉虞,讓劉虞率兵前來相迎。劉和途經袁術駐地,將此事告知了袁術。袁術扣留了劉和,讓劉和給劉虞寫信,答應等劉虞率兵前來為袁術後援,一起赴長安。公孫瓚知道袁術會叛變而制止劉虞,劉虞不聽。公孫瓚擔心袁術知道後恨他,派他堂弟公孫越率千餘騎兵到袁術處相結好,而暗地又讓袁術扣留劉和並奪占劉和兵馬。因此,公孫瓚與劉虞的矛盾越來越深。

袁術遣公孫越幫助孫堅攻周昂,公孫越被流矢射中而死,公孫瓚怒道:「我弟之死,禍起於袁紹。」於是出兵駐扎在磐河(今河北境內)准備報復袁紹。袁紹驚恐萬分,把渤海郡太守印交給了公孫瓚堂弟公孫范,派他到南皮,想以此與公孫瓚結援。公孫范於是背叛袁紹,以渤海兵力協助公孫瓚,攻破青州、徐州黃巾軍,兵勢日益強盛,進駐界橋(故址在今河北威縣境內)。公孫瓚自己任命嚴綱為冀州州牧,田楷為青州州牧,單經為袞州(今山東金鄉縣西北)州牧,並配置了郡首縣令。

漢獻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年),袁紹屯軍廣川縣(今河北棗強縣東北),與公孫瓚戰於界橋南二十里處。公孫瓚有精兵三萬。袁紹命其將麴義領精兵八百在前,布強弩千張於兩翼。公孫瓚輕視袁紹兵少,縱騎兵出戰。麴義命士兵伏於楯下不動,等公孫瓚軍到十步前,一時同發,公孫瓚大敗。袁紹捉住了嚴綱兵斬其首。麴義追公孫瓚到界橋,公孫瓚率兵還擊,再次被打敗,於是公孫瓚逃到薊縣(今北京大興縣),在縣城東南另築小城自守,與劉虞臨近,漸漸結下仇恨。

漢獻帝初平四年(公元193年),劉虞擔心公孫瓚反叛,於是率兵十萬攻打公孫瓚。當時,公孫瓚的部曲放散在外,倉卒欲從東城逃走,劉虞的士兵不習戰,又下軍令不準騷擾百姓,久攻不下。公孫瓚於是招募精兵數百人,順著風勢放火,趁勢殺入劉虞兵營,劉虞大敗。劉虞與他的部下往北逃到居庸縣(今北京延慶縣東)。公孫瓚三天就攻破了居庸城,活捉劉虞及其妻子兒女回到薊縣。此時董卓已死,獻帝派使者段訓給劉虞增加封地,令其督統六州,升遷公孫瓚為前將軍,封易侯。公孫瓚誣陷劉虞與袁紹謀取稱帝,脅迫段訓斬劉虞及其妻子兒女於薊市。公孫瓚將劉虞的首級送到京師,被劉虞的舊部下尾敦在路上劫走並安葬。公孫瓚殺了劉虞之後,得到了整個幽州,日益驕矜,不恤百姓,記過善忘,睚眥必報。

漢獻帝興平二年(公元195年),劉虞的從事漁陽鮮於輔、齊周、騎督尉鮮於銀等率幽州兵馬想為劉虞報仇,因燕國(今北京大興縣)閻柔素有恩義,他們便推舉閻柔為烏丸司馬。閻柔招集鮮卑、烏丸等兵馬,共得漢兵、胡兵數萬人,與公孫瓚所置漁陽太守鄒丹戰於潞河(今朝白河)之北,大敗公孫瓚軍,斬殺鄒丹。烏桓峭王也率其部落的人及鮮卑騎兵七千餘騎,隨鮮於輔迎接劉虞之子劉和與袁紹將麴義,合兵共十萬攻打公孫瓚,大敗公孫瓚於鮑丘,斬首二萬余。於是,代郡、廣陽、上谷、右北平各殺公孫瓚所置長官,與鮮於輔、劉和兵聯合,公孫瓚屢戰屢敗,於是逃回易京(故址在今河北雄縣西北)堅守。臨易河挖十餘重戰壕,又在戰壕內堆築高達五六丈的土丘,丘上又築有營壘。塹壕中央的土丘最高,達十餘丈,公孫瓚自居其中,以鐵為門,斥去左右,令男人七歲以上不得進入,只與妻妾住在裡面,又囤積糧谷三百萬斛。公孫瓚又讓婦人習為大聲,使聲音能傳出數百步,用來傳達命令。公孫瓚又疏遠賓客,致使身邊沒有一個親信,謀臣猛將都漸漸疏遠了。從此以後,很少出來打仗。

漢獻帝建安三年(公元198年),袁紹傳書給公孫瓚,想跟他釋和,公孫瓚沒有答復,反而增強守備。袁紹於是大興兵攻打公孫瓚。先是公孫瓚一別將被圍,公孫瓚不肯相救,說:「救一人,那以後眾人都會只等救兵而不肯力戰。」等到袁紹來攻時,公孫瓚的界橋別營自度不能自救,而公孫瓚必不肯相救,眾人或降或逃。袁紹直接攻到了城門前,公孫瓚派他的兒子公孫續向黑山(今河南浚縣西北)黃巾軍求救,又想親自率兵沖出重圍,占據西南山,仰仗黑山軍,切斷袁紹軍的後路。長吏關靖勸諫他說:「現在您的將士都各懷叛離之心,已無力再戰,他們之所以能固守是顧惜他們的故鄉老少,而把將軍您當成主心骨,將軍如能持久堅守,袁紹自然會退兵,四方軍隊一定又可以會合了。若將軍現在棄易京而走,軍隊會失去後鎮,易京覆滅指日可待。將軍失去根基,流落荒野,怎麼成就事業呢?」公孫瓚於是決定不離開易京,等待其子搬來救兵,內外夾攻袁紹。

漢獻帝建安四年(公元199年)三月,黑山帥張燕與公孫續率兵十萬,分三路相救公孫瓚。援兵還沒到,公孫瓚秘密派人送信給公孫續,讓他率五千騎兵於北隰之中,舉火把為應,公孫瓚就從城內出戰。袁紹劫得了這封信,如期舉起火把。公孫瓚以為救兵到了,率兵出擊。袁紹設伏兵襲擊公孫瓚,公孫瓚大敗,又回到城內堅守。袁紹於是掘地道到城樓下,毀壞其望樓,漸漸到達中央的土丘。公孫瓚自料必敗無疑,先殺掉自己的妻子兒女、姐妹,然後引火自焚。

公孫瓚的歷史評價

陳壽:公孫瓚保京,坐待夷滅。

公孫瓚生長在幽州。幽州包括今日河北省的中部、北部,及遼寧省的南部、中部。當地漢人,有不少是慷慨悲歌之士,豪爽而尚武好義;也有許多人習慣民族共處,學會了匈奴與鮮卑、烏桓的騎射。公孫瓚本人又是「家世二千石」,高級官吏的子弟,翩翩少年,身材高、聲音大,騎得好,射得准,雖則由於母親出身卑賤,而只能在遼西郡的太守衙門里充當一名「書佐」,亦即抄寫員之流,然而很快便獲得太守侯某人的賞識,做了侯太守的女婿,被侯太守送往洛陽之南的緱氏縣,從當時的大儒盧植先生讀書。

他在盧先生那裡,結交了一位同學,姓劉名備。

他不曾把書讀通,不久便回了家鄉令支縣(河北遷安之西),又轉到遼西郡的首縣陽樂(撫寧縣之西),在新任太守劉基的下面作了一個「上計吏」,相當於會計室主任兼統計室主任。他根本沒有文人的氣質,干這些事都是用非所長,卻也表現得不太壞。

劉太守吃了官司,被關在檻車里押往洛陽,公孫瓚化裝為一個僕人,一路跟隨侍侯。劉太守被判流放日南郡,公孫瓚也下了決心,陪他去這個傳聞瘴氣甚厲害的地方。所好,兩人走到中途,劉太守就遇到了赦免。公孫瓚於是又回到遼西郡的令支縣。

家鄉的父老與地方官舉他為「孝廉」。這是兩漢官場的正途。由孝廉而被天子召見,留用為「郎」,再由郎而外放為地方官,最後由地方官而內調為中央大官。

公孫瓚在為「郎」欺滿以後,被派作幽州的「遼東屬國長史」。長史的意思,是秘書長,是文官,但在這里卻是武官,相當於一郡的都尉。所謂遼東屬國,便是散布在遼東郡周圍的若干藩屬國,亦即大大小小的匈奴與鮮卑的部落。公孫瓚的職務,便是監視這些部落,不許他們對漢朝的中央造反。

公孫瓚喜歡騎白色的馬,他叫所率領的衛隊也都騎了白馬。因此,人們送給他一個綽號:白馬長史。

有些法官是疾惡如仇。公孫瓚是疾胡如仇。每次,當他接到有什麼部落造反的消息,他就會勃然大怒,集合兵馬,立刻奔赴該部落去交鋒,好像是他私人和這部落有什麼深仇大恨一樣。到了交鋒的之時,不用說,他決不客氣,而盡量猛打,盡量殘殺。各處的胡人,對他的確是十分害怕的。

他的長官,幽州牧劉虞,對付胡人另有一套。劉虞反對殺,所行的是懷柔政策。胡人感他的恩,已經造反的,退走;沒有造反的,不再想反。

我用這個胡字,包括很多不同種族的人。嚴格說來,胡只能指匈奴,而匈奴是突厥種(因為突厥與今日的多數土耳其人是匈奴的苗裔)。

西漢之時,匈奴之東有所謂東胡,其血統與語言均與匈奴不同,被人類學家稱為「東胡種」或「通古斯種」。

就東漢末年的幽州而論,烏桓是各種胡人之中力量最大的一種。烏桓兩字,有時也被寫作烏丸。東漢的朝廷,特設了一個「護烏桓校尉」負責保護烏桓部落的專責。所謂保護,包含「保全」的意思,防止他們因造反而喪失生命與畜產。

東漢的最後一個「護烏桓校尉」,姓箕名稠,有人說他不姓箕而姓綦。他不但不曾護得烏桓,而且保護不了自己,被兩個姓張的漢人殺死。這兩個姓張的,一個叫張純,曾經作過中山國的國相;一個叫張舉,曾經作過泰山郡的太守。張純對漢朝前途的看法,與其他三個姓張的(張角、張寶、張梁)大致相同:漢朝氣數已盡,新朝代即將誕生。張純於是說動了張舉,推張舉為天子,而自稱「彌天將軍安漢王」。

這張天子與張將軍,自以為抓住了時代的趨勢,就在靈帝中平四年,大造其反,擔負他們交給自己的歷史任務,實行荒乎其唐的機會主義。他們誘惑了烏桓的一個領袖丘力居,吆喝了不少的漢人與胡人,殺掉護烏桓校尉箕稠,與右北平郡太守劉政、遼東太守陽終,以流寇的戰術橫沖直撞,劫掠了青、徐、幽、冀四個州的不少城市、鄉鎮、村莊。

次年,中平五年,在幽州牧劉虞的指揮下,公孫瓚大破張純、張舉、丘力居等於(河北薊縣之西的)石門。

公孫瓚在石門打了勝仗以後,窮追張純等人的漢胡混合部隊,一直追到管子城。

他與他的追擊軍在管子城遇到埋伏,被敵人反包圍,圍了一百多天。糧食吃完,吃馬;馬也吃完,煮馬鞍、盾牌、皮靴等等。幸虧敵人也吃完了糧食,不得不退回他們的根據地柳城;否則,公孫瓚及其殘余部隊,不都餓死,也都會凍死了。

這時候,公孫瓚的官位是騎都尉。他早已做過涿縣的縣令了。立了石門之戰的大功以後,在洛陽的靈帝升他為中郎將,封為「都亭侯」。

中平六年,三月間,有一個姓王名政的,於張純未對他防備之時,將張純殺了,割下張純的頭,送給幽州牧劉虞領賞。朝廷加官劉虞為大司馬,封公孫瓚為薊侯,拜「奮武將軍」。

公孫瓚一躍而為天下知名的名將,有希望成為撥亂反治的重鎮,倘若他懂得與劉虞始終合作,服從這位富有政治經驗、而且遠近仰望的長官。

他卻不肯如此做。

他打了一個不太大的勝仗,便自以為很了不起,不再把劉虞看在眼裡,而處處與劉虞作對。劉虞派人送東西,賞賜一些忠順的部落,公孫瓚偏要去攔截、搶去,破壞劉虞的懷柔政策。

劉虞有一個兒子劉和,在長安朝廷當侍中,與獻帝處得很好。獻帝在私底下拜託劉和,逃離長安,去幽州,叫劉虞帶兵來,迎接他(獻帝)東歸洛陽。

劉和奉了這個密旨,便逃離長安,奔出武關,先到南陽,他本想由南陽再向東走,到穎川郡再轉向東北,經兗州、青州、冀州,見父親劉虞;不料,袁術認為奇貨可居,把劉和以連軟帶硬的方式留了下來,他叫劉和寫信給劉虞,把兵送到南陽來,袁術也帶兵一起去。袁術是想與劉虞分功,甚至想爭劉虞的功。

公孫瓚勸劉虞不必派兵,劉虞不聽;派了幾千人去。公孫瓚暗中寫信給袁術,建議袁術將劉和扣留,將劉虞的兵吃掉。

他在表面上裝著與劉虞一起行動,也派了一千多人,交給堂兄公孫越帶去。

結果,袁術吃了劉虞所派來南陽的兵,也按照公孫瓚的建議,把劉和關了起來。這位劉和,頗有能力,竟然從袁術那裡逃走,逃到了幽州,向父親劉虞報告了一切。

於是,劉虞對公孫瓚就恨入骨髓。

公孫瓚不僅與劉虞成了敵人,與袁紹也成了敵人。原因是,他的堂兄公孫越奉了袁術之命,幫助孫堅,打袁紹所派去的「豫州刺史」周昂,在打的時候中了箭陣亡。

袁紹明知道孫堅已經是豫州刺史,又另行「承製」(自稱朝廷授權)派一個什麼周昂,乘著孫堅在洛陽前線打董卓,襲占豫州的某一部分。這誠然是袁紹的不對。

公孫越的「任務」,本是前往長安,迎接獻帝。袁術不踐言參加迎駕,而吃掉劉虞的兵,又把公孫越及其部隊用在打周昂的小戰爭上面,以至公孫越陣亡,這是袁術的不對。

單就公孫越之陣亡而論,公孫瓚應該第一先恨袁術,其次才恨袁紹。

軍閥便是軍閥,不懂得什麼叫平心靜氣的分析。

他進軍(山東德平縣的)磐河。同時,他上疏給朝廷,數說袁紹十項大罪。

這是初平二年十二月的事,董卓還不曾死。公孫瓚在他的討袁紹疏之中,雖不明白站在董卓的一邊,而責備董卓的字眼也不過是「造亂」、「無禮」幾個字而已。

除了為堂兄公孫越報仇以外,公孫瓚的另一原因,也就是真正的原因,是擴充地盤。

一個月以前,初平二年十一月,公孫瓚在(河北省東南部的)東光縣大勝了青州的黃巾,殺掉三萬,收降七萬。

由東光再向前,便是袁紹的地盤。袁紹此時名義上是冀州牧兼渤海郡太守,而實力早就伸入青州。公孫瓚要找袁紹打,袁紹仍不想和他打。公孫瓚有一個親弟弟公孫范,在袁紹的身邊。袁紹希望以公孫范為橋梁,與公孫瓚保持友好關系,就把自己所兼的渤海郡太守的官職讓給公孫范(渤海郡在今滄州一帶)。

誰知,這公孫范有了渤海,不作調停人,而立刻調集全部的兵,幫助哥哥公孫瓚打袁紹。

公孫瓚與袁紹雙方的兵,於初平三年正月在(河北威縣之北)界橋,進行決戰,袁紹以步兵三萬人結為方陣,用騎兵一萬人布在兩翼,精兵八百,強弩千張,作為挑戰的前鋒。公孫瓚不懂得如何對付這樣的陣勢,被袁紹殺得大敗,退回薊縣。

公孫瓚所任命的冀州刺史嚴綱,被俘。

袁紹乘勝派人追擊,追到(易縣東南的)故安縣。公孫瓚的部隊,掉過頭來死守,袁紹的部隊攻它不下,撤退。

袁軍撤退以後,輪到公孫軍來追擊,追到(新城縣之東的)拒馬河,大勝袁軍,殺了七八千人,向東擴充戰果,進展到(山東西北部的)平原國,繼續佔領了大部分的青州。

公孫瓚於是派了一個姓田名楷的,作青州刺史。

劉備在這一次戰役之中,頗替公孫瓚立了一些功。公孫瓚任命他為平原縣縣令,其後又升為平原國的國相(漢朝在景帝以後,有王有侯,但王侯都無權統治他們的「國」,一切由中央政府所謂「相」來當家。劉備當時的官名,是「平原相」三個字,不是我給他的「平原國的國相」六個字)。

袁紹不甘心丟了他的青州,便用他的全副力量來和公孫瓚死拼,拼了很久。

拼到興平二年,袁紹才獲得一個決定性的勝利於(河北通縣之南的)鮑丘,殺了公孫瓚的兵兩萬。公孫瓚退到(雄縣西北的)易京。

公孫瓚之所以戰敗,簡單說來,一是地盤佔得太大,人才與兵力不敷分配;二是不但任命了所謂冀州刺史與青州刺史,也任命了所謂兗州刺史:樹敵太多;三是劉備在興平元年為了援救被曹操所攻的陶謙,脫離了公孫瓚與田楷等人的團體,去了徐州,而且趙雲也借口兄喪,回了常山郡真定縣;四是與幽州牧劉虞鬧翻,殺了劉虞,與劉虞的兒子和劉虞的很多部下結下了不共戴天之仇。

他殺劉虞,是在劉備離開青州的前一年,亦即初平四年。十月間,長安朝廷派了一位使者段訓到幽州來,加劉虞的官,也升他的官。劉虞被加官「督六州事」;他被升為「前將軍」,爵位也由薊侯改封為「易侯」。

他脅迫段訓與他合作,偽造皇帝詔書,說劉虞與袁紹合謀僭位,將劉虞斬首。

事先,劉虞曾經在段訓未到以前,與公孫瓚打了一仗,打敗,被俘。公孫瓚等待段訓來了以後,才把劉虞殺害,因為劉虞本是他的長官,背一個殺長官的名不好。

殺長官的事實,他怎麼樣也掩蓋不了。劉虞的部屬們公推閻柔為領袖,號召漢人與胡人,集合了幾萬兵馬,與劉和的一支力量配合。袁紹也派了大將麴義,率領幾萬兵,參加這討伐公孫瓚的聯軍,一舉而斬殺了公孫瓚的漁陽郡太守鄒丹(漁陽郡的首縣漁陽縣,在河北密雲的西南)。

漁陽郡以外,代郡、廣陽郡、上谷郡、右北平郡,各地所有的老百姓都紛紛起義,殺了公孫瓚所任命的官吏,響應劉和、閻柔與麴義所統率的聯軍(代郡的郡治在高柳,在山西陽高西北;廣陽郡的郡治在薊縣,薊縣的故城在北京西南;上谷郡的郡治在沮陽,河北懷來之南。右北平郡治在土垠,河北豐潤之東)。

公孫瓚的對策,是採取「絕對守勢」。他把易京造得十分堅固,城牆之外,有土塹;土塹之外,又有土塹;傳說這易京有幾十重的土塹。城牆本身,有六七丈高;公孫瓚與妻妾姊妹所住的樓更高,足足十丈,不設樓梯,公文用繩子繫上去,傳令用特別訓練的、能夠大聲喊叫的女人,城內,他儲蓄了極多的糧食。

盡管如此,這易京終於在建安四年三月被攻破,公孫瓚放火自焚,沒來得及死,被砍。袁術死在他前面三個月,呂布死在他後面三個月。

編輯詞條

開放分類:

歷史人物、三國、將軍、英雄、官宦

參考資料:

1.三國演義 細說三國(黎東方)

貢獻者:

天地為家、碧水青天、hanbingjun、齊達內、魚雁花月、隱士鳳雛、啄B木W鳥、石硤、zicheng794、青阮玉、御劍斬赤龍、景觀美、407695206

本詞條在以下詞條中被提及:

官渡之戰、關羽、張飛、張郃、趙雲、陳琳、三國、袁紹、劉備、溫酒斬華雄、單騎救主、程昱、黃巾起義、桃園三結義、田豐、春閨夢、十八路諸侯、三英戰呂布、白馬義從、發破傳書、東漢末年群雄割據形勢圖、文丑、為袁紹檄豫州文、喀左大陽山

❾ 我看水滸傳怎麼感覺梁山好漢怎麼都是一群狗東西呢,為了賺秦明入伙,冒充秦明的兵馬去打青州,害的他一家

有一部分本來就是混混真不是什麼好東西,也有一部分確實是被迫落草的好人,最無恥的是宋江,口號一大堆、老是算計兄弟們!後來朝廷說要收編,宋江屁顛的也不會考慮從官場上下來無奈落草的幾個人,重返官場會是個什麼下場……等等…!

❿ 求李氏輩分表

李姓輩分表

湖南省

張家界桑植縣李氏派語:金明左國進。

寧鄉李氏派語:鞠公口占原派:崇志奉正宗,祖方應兆龍,榮華發達茂,永遠曜先公。一修原派:文光恢世緒,良澤啟廷封,長振家聲大,禎祥國祚雍。三修新派:忠孝功名顯,詩書道業隆。派次:宏開景象,家世克昌,承宜祖德,永錫賢良。

沅江李氏派語:景繼修鳳玉應,春世時之成,大學文名顯,鴻勛泰運新,克勤功益懋,遵道治常隆,守訓承先志,敦行尚本真,有恆斯建業,能立定增榮。

茶陵(衡山)李氏派語:排行原詩:天全基李祚,華胄經商傳,福國護宗祖,元長世德亨。排行新詩:光宗在立本,萃植待春來,萬甲和孫懋,群英象子開,向陽真泰遇,守正乃良材,有道芳聲大,逢年可作梅。

四川省

三台李氏派語:明永李朝天,文中紹丕先,興廣長成德,定向嘉法全。

廣安武勝李氏派語:國政乾坤定,英雄世代昌。

南充、德陽中江李氏派語:斯氏本忠,萬世興隆;洪兆先德,永佑後聰。(續字輩)家國天廷,中華少雄。

廣元蒼溪一帶李氏派語:恩榮光昌國,洪財煥大唐。

青川縣茶壩鄉派語:龍斗林思從,春正開榮昌,忠和光天德,萬世自留芳。

南充西充李氏派語:朝庭延長,君國忠政,天子萬年。

廣漢李氏派語:上二十輩為:國正天興順 官清民自安 坤賢乾得助 子孝親常寬 到家父「寬」字輩結束 ;下二十輩從我「仁」字輩開始為:仁義治世寶 清潔傳家珍 忠信福祿本 和平暢茂因。

金堂水竹林李氏派語(一世祖李輝春/貝氏,二世祖李世輩(一世祖李輝春/貝氏,二世祖李世愛/英氏,三世祖李生玉/許氏,原籍湖南新寧高橋):天 元 年 永, 時 值 宏 昌, 家 道 隆 慶,福祈延長,篤生英俊,特起賢良,安邦定國,族大庭光。

(10)青州法官擴展閱讀:

起源

1、出自贏姓

李氏的遠祖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五帝」時代的高陽氏顓頊(zhuān xū),出自贏姓。顓項氏族屬於東夷族,最早活動於今河南東部,後來北遷到帝丘,即今河南濮陽西南。

到了唐堯時代,顓項部落已分為八個氏族,其一為庭堅,其首領皋陶,為堯帝的大理官,即法官。其子伯益掌管火種和馴養獸鳥,協助大禹治水,獲姓贏。

治水成功,顓頊氏族也得到了發展。皋陶的子孫一直作大理之官,至夏朝時,其子孫以官名為氏,即理氏。商朝末,大臣理征因正直敢言得罪了紂王,被害。其子理利貞出逃,隱於今河南西部嵩縣的伊水旁。因靠樹上的果子(李子)充飢才得以存活,遂改理氏為李氏。李姓至今已有3100多年的歷史。

2、出自姬姓

商朝時期,居武落鍾離山的巴人,在今湖北長陽西北一帶,是周的同姓後裔,後向川東擴展。周武王滅商後,封巴人於巴,在今重慶的巴南區,稱巴子國。公元前316年,秦國滅巴國。一部分留於渝境的巴人成為板楣蠻,而南移到湘西的巴人成為武陵蠻的一部分,遷移到鄂東的稱江夏蠻和五水蠻。

巴人以虎為圖騰,巴語讀虎為李,當虎圖騰演化為姓時,巴人崇仰漢人之姓,遂依音用李姓。公元303年,巴人李姓在四川建立大成國,史稱成漢,這是李姓在中國所建的第一個王朝,後滅於東晉。這支姬姓李氏的歷史有2800年。

3、出自他族改姓

三國時,諸葛亮平哀牢夷後,賜當地少數民族趙、張、楊、李等姓。鮮卑氏有復姓叱李氏,漢化後,改為漢字單姓李氏。是為洛陽李氏。

4、出自他姓改李氏

據有關資料所載,唐開國元勛有諸將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鮮於氏等16氏,因立功從唐國姓,賜予李氏。

5、外族基因的融入

李姓的第三支出自賜姓和外族改姓。西南民族中多李姓,其原因是當權者的賜姓和崇仰漢人的自取姓所造成的。進入魏晉南北朝之後,北方連年戰亂,政權更迭頻繁,外族不斷進入中原,李姓隨其他的原華北居民一起向南方和東南遷移和發展。

中原百姓中開始融入了大量的北方民族的血液,李姓中也混人了匈奴人和鮮卑人的基因。發生外族流人李姓的主要民族有:唐朝的沙陀、氐、回紇、契丹、高車、吐蕃、西域各國等族。

以及猶太人、波斯人、安息人、朝鮮人等外國人,之後這種融入從未間斷過,北宋西夏國黨項族、金國女真族,明清時期的蒙古人、滿洲人、西北的土司和西南的土著均紛紛改漢族姓,尤以李姓為首選。這些少數民族長期與漢族混居,其中大部分漢化了。

熱點內容
民法典房子 發布:2025-01-25 01:55:36 瀏覽:367
福建教育督導條例 發布:2025-01-25 01:27:36 瀏覽:234
法院專送郵箱 發布:2025-01-25 01:23:34 瀏覽:174
法學考公務員占優勢嗎 發布:2025-01-25 01:21:23 瀏覽:780
勞動法對入職人員 發布:2025-01-25 00:47:14 瀏覽:966
人社系統開展法治建設的重大行政決策制度 發布:2025-01-25 00:25:04 瀏覽:506
廣東省勞動保障監察條例2014 發布:2025-01-24 23:51:00 瀏覽:788
法學論文的格式 發布:2025-01-24 23:50:58 瀏覽:286
微法院垃圾 發布:2025-01-24 23:32:58 瀏覽:288
刑法體系分為 發布:2025-01-24 23:13:43 瀏覽: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