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模式
㈠ 工會➕仲裁➕法院模式的優點有哪些
這個模式其實特別好,首先是工會,然後是仲裁委,然後才是法院這樣,一方面,能夠構建和諧,這是一個很好的內部處理,第二個呢,如果處理不了,讓員工讓職工廣泛的參與到工會的活動當中,這是一個很好的我是
㈡ 憲法監督在世界范圍內有多種模式,其中我國屬於哪一種模式,a憲法法院模式,b憲法委員模式,c普通法院
代議機關模式
你好,本題應選d 我國有權監督憲法實施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大常委會。
按照我國現行的制度安排,監督憲法實施、進行合憲性審查的權力屬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 。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來審查法律是否違憲的做法,既不能使憲法監督充分制度化,也難以達到及時糾正違憲現象的目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既是制憲機關又是立法機關,由於憲法是一個國家的最高准則,而人大僅是當前人民選舉出來的一個代表機關,其立法不能突破憲法規定的范圍。人大一旦制定某法,就意味著對於該法的合憲性有充分的信心,回顧歷史,法律並不具有天然的違憲免疫力,如我國的《選舉法》規定農村人選舉一個全國人大代表的人數四倍於城市人口,很顯然侵犯了人人平等的政治權利。人大很難對自己制定的法律是否違憲做出合理的判斷。此時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也成了違憲主體,如果法律違反憲法,就應該由特定機關撤銷或改變,至少在理論上不能由立法機關自行審查,做自己案件的「法官」。在此意義上,立法機關並不享有解釋和監督憲法的特權。因此,需要在全國人大的現有框架之外,再設立一個憲法監督機關,以免出現角色上自相矛盾的尷尬。謝謝,望採納!
歡迎追問
㈢ 工會_仲裁_法院模式的優點
工會_仲裁_法院模式的優點:多層次、全方位、立體式解決解紛
有效將矛盾化解在仲裁之前,能夠更高效、更優質得兌現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㈣ 如何理解我國當前的民事訴訟模式
法學界對我國現行民事訴訟模式屬何類型看法不一。大多數觀點認為,雖然1991年頒布的民事訴訟專法較屬之1982年的民事訴訟法(試行)在法院和法官職權色彩上有所弱化,但並未從根本上遮蓋我國民事訴訟制度濃厚的職權主義色彩,我國民事訴訟模式仍然屬於職權主義訴訟模式。我國民事訴訟模式仍有職權干預的影子,如前所述,而職權主義卻恰恰與法官中立、民事訴訟程序的完善是不能、或是極難相融合的。
㈤ 法院案件分配法官方式
法律分析:1.大立案模式。由法院的立案庭直接排期開庭,隨機選擇法官。2.傳統模式。由立案庭把案件轉到相應庭室,然後由庭長安排具體承辦法官。以上便是法院法官立案分配方式的相關內容。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二百五十九條 判決和裁定在發生法律效力後執行。
下列判決和裁定是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
(一)已過法定期限沒有上訴、抗訴的判決和裁定;
(二)終審的判決和裁定;
(三)最高人民法院核準的死刑的判決和高級人民法院核準的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的判決。
第二百六十條 第一審人民法院判決被告人無罪、免除刑事處罰的,如果被告人在押,在宣判後應當立即釋放。
第二百六十一條 最高人民法院判處和核準的死刑立即執行的判決,應當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簽發執行死刑的命令。
被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的罪犯,在死刑緩期執行期間,如果沒有故意犯罪,死刑緩期執行期滿,應當予以減刑的,由執行機關提出書面意見,報請高級人民法院裁定;如果故意犯罪,情節惡劣,查證屬實,應當執行死刑的,由高級人民法院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對於故意犯罪未執行死刑的,死刑緩期執行的期間重新計算,並報最高人民法院備案。
第二百七十五條 監獄和其他執行機關在刑罰執行中,如果認為判決有錯誤或者罪犯提出申訴,應當轉請人民檢察院或者原判人民法院處理。
第二百七十六條 人民檢察院對執行機關執行刑罰的活動是否合法實行監督。如果發現有違法的情況,應當通知執行機關糾正。
㈥ 我國除了普通法院之外,有否行政法院其具體運作模式有什麼中國特色沒
英美法系有行政法院,我國是大陸法系,所以在香港澳門有,因為香港澳專門屬於前屬者
中國政法大學馬懷德教授曾表示,最理想的改革模式是設立相對獨立的行政法院。行政法院直屬於最高人民法院,專司行政審判職能。各級行政法院只接受上級行政法院的業務指導。最高行政法院的工作受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最高人民法院的監督。地方各級行政法院的設置不與現行行政區劃重疊,可根據實際需要,按自然地域劃區設置。
㈦ 民事訴訟模式
法律分析:民事訴訟模式是指民事訴訟制度和程序運作所形成的結構中各種基本要素及其關系的抽象形式。民事訴訟的模式主要有職權主義與當事人主義。我國特有的職權主義與當事人主義結合的民事訴訟模式。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六條 民事案件的審判權由人民法院行使。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對民事案件獨立進行審判,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第八條 民事訴訟當事人有平等的訴訟權利。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保障和便利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對當事人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㈧ 民事訴訟模式優劣
法律分析:民事訴訟的優點
一是客觀性。其是基於法院代表國家作為糾紛處理的主體主持民事訴訟活動,保證了解決過程和結果的客觀性,處理過程與結果均不受當事人的干擾,相較在其他糾紛處理方式中發揮重要影響作用的一些傳統習俗、觀念等因素而言,其對訴訟過程及結果的干擾降至最低。
二是公平性。由於訴訟活動嚴格依照民事訴訟法等相關法律制度規定程序進行案件審理,追求程序公平,保證了糾紛的有序公平解決,而其他方式在這一點上略微有所不足。
三是強制性。國家強制力在訴訟過程和結果中得到了充分體現,在訴訟過程中,法院有權對妨礙訴訟秩序的行為人採取強制措施,在當事人不履行判決時甚至可以依法採取強制執行等措施。這也成為了當事人首選訴訟解決糾紛的主要原因。
2.民事訴訟的不足
一是高成本。從國家層面來說,整個訴訟過程的順利進行到結果的最終執行,國家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從當事人層面來說,不管糾紛處理結果如何,當事人均要耗費大量的精力、財力。
二是費時間。程序嚴格,保證了公正,但同時由於其繁瑣和死板,環節過多,甚至由於目前各級法院案件過多造成「積案」等原因,耗費大量時間,導致訴訟效率低下。
三是結果合法但不一定合理。法律規定保證了過程和結果的合法性但沒有考慮其他主客觀因素,這就很容易造成結果合法但是不合理,當事人對訴訟結果從內心很難接受,造成對訴訟的不信任。
四是地方保護主義明顯。地方法院為維護本地經濟利益,往往通過打擦邊球的方式,盡量做出有利於本地當事人的判決,無法做到真正的客觀公正。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憲法為根據,結合我國民事審判工作的經驗和實際情況制定。
㈨ 我國民事訴訟模式
法律分析:1,民事訴訟結構,是民事訴訟制度的內在結構,是當事人、法院的訴訟地位與相互關系的內在反映。
2,民事訴訟模式,是對特定的民事訴訟制度本質的外在反映。
3,民事訴訟結構中法官(法院)或當事人在訴訟中能動性的消長,形成了兩種民事訴訟模式:
(1)職權主義,是指在民事訴訟中法院擁有主導權,程序的進行以及訴訟資料、證據的收集等全部由法院負責。
(2)當事人主義,是指在民事訴訟中,訴訟請求的確定、訴訟資料的提出和證據的收集和證明主要由當事人負責。法官處於順應性的地位,尊重當事人的意志,不作干預。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任務,是保護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保證人民法院查明事實,分清是非,正確適用法律,及時審理民事案件,確認民事權利義務關系,制裁民事違法行為,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順利進行。
㈩ 崇文法院的「八大樣板工程」是什麼
在北京市人民法院系統,「以黨建帶隊建,以隊建促審判」的發展模式是崇文區人民法院的一張「名片」。這個獨到的法院發展模式,誕生於一場特殊的討論。
2007年初,在困惑中緩步前行的崇文區法院展開了一場關於「如何爭創一流法院」的討論。在深刻分析了法院發展的面臨的新形勢後,他們終於找到了支撐法院快速發展的最大優勢:崇文區法院法官中黨員佔到了97%,支部建到了所有的庭上。於是,「以黨建帶隊建,以隊建促審判」的具有崇文特色的法院發展模式應運而生。
以黨建帶隊建,催生「八大樣板工程」
明確了「以黨建帶隊建,以隊建促審判」的發展思路後,仍然有一個棘手的問題擺在崇文區法院面前。黨建工作和審判工作,這兩個看似毫不相乾的工作,通過怎樣的途徑,才能建立起「以黨建促審判」的長效機制?就是這個看似簡單但又深入的思考,催生了崇文區法院一項極具想像力的工作:「支部樣板化建設」。由各支部分別承擔重點審判工作的樣板建設,將支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審判工作發展的職能優勢。
從2007年3月開始,崇文區法院正式推行「八大樣板工程」,在八個審判工作核心支部分別確立了八項重點工作作為樣板,以支部為承建單位集中力量建設。在明確了政治處主抓「八大樣板工程」後,要求各支部書記牢固樹立「守土有責、虛工實做」的理念,強化支部書記對於本樣板建設「第一責任人」的地位。這種集約化的建設模式,在進一步整合資源的同時也營造了庭室間良性的競爭氛圍。其中,刑庭支部承建「和諧司法工作樣板」;民二庭支部承建「司法調解工作樣板」;立案庭支部承建「司法為民工作樣板」;執行庭支部承建「司法公開工作樣板」;行政庭支部承建「庭長辦案工作樣板」;民一庭支部承建「教育培訓工作樣板」;民三庭支部承建「思想政治工作樣板」;法警大隊支部承建「規范化管理樣板」。
通過「八大樣板工程」,崇文區法院切實發揮了黨組織在法官隊伍中的戰斗堡壘作用,不斷強化隊伍建設對審判工作的促進機制,黨的建設、隊伍建設和審判工作「階梯互動」的良性格局使各項工作提檔加速,審判工作實現「質」「效」雙升。2008年,崇文區法院民商事案件調撤率從2006年的74.7%上升到83.7%(同期北京市法院調撤率為54.4%),一審息訴服判率更是達到了94.4%(同期北京市基層法院一審息訴服判率為87.3%),均位列全市法院第一。與此同時,崇文區法院民商事案件的平均審理周期從2008年57天下降到了2009年的50天,審判效率明顯提高。以2009年的當前結案量計算,共計為人民群眾縮短訴訟周期50 407天。
以隊建促審判,「存案工作量」明顯下降
「支部樣板化建設」的工作模式在有效整合資源的同時也集中了力量,一改以往各支部各自為戰、重復建設,體系不清、亮點不多的狀況,其本質在於通過培養「單打冠軍」實現「團體冠軍」的目標。同時,這種工作模式在有效保證質量的同時也提高了效率。一支部一樣板,建設內容相對專一,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支部工作效率,樣板一旦成熟後即全面推開,為法院各項工作跨越式發展提供了可能。原先需要「舉崇文區法院之力」,可能要花八年時間探索的八項重點工作,很有可能在兩到三年的時間里全部完成。崇文區法院黨組書記、院長高曉陵自信地告訴記者,「『八大樣板工程』找到了優勢,抓住了根本,用對了方向,提高了效率。」
胡秉義是崇文區法院民二庭的支部書記、庭長。在他們庭承建的司法調解工作樣板中,他們大膽改革、創新實踐,在全國法院系統率先開展了「調判分流」改革試點工作。他們將本庭室法官分為調解組和審判組,案件進入庭室後,由庭長把關,將案件分為先行調解案件和普通案件,由調解組對調解案件進行先行調解,在案件受理之初即做到了「繁簡分流」,有效地提高了案件調撤率。通過他們半年的試點工作,可以說成效顯著。胡庭長自豪地告訴記者,「試點半年來,該庭調撤率達到了80%,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5.1個百分點。」
通過崇文區法院政治處對「八大樣板工程」承建庭室「存案工作量」的動態監控中,記者發現,民二庭自啟動「調判分流」改革試點工作,該庭的存案工作量迅速下降至2個月以下,之後半年時間再未超過2個月,審判效率明顯提高。
崇文區法院,是北京市首家引入「存案工作量」評價指標的法院。這個被用來反映審判效率的指標,還被崇文區法院用來動態監控結案進度,推動均衡結案。「存案工作量」,顧名思義,就是存案所需的工作量。是由當月未結案數與之前十二個月每月結案的平均數相除得到的結果,它反映了當月未結案件全部審結所需的工作時間。當「存案工作量」高時,說明結案效率不高,當「存案工作量」低時,則說明結案效率高,案件審結得快。如果一個庭室的「存案工作量」始終保持在平穩低位的狀態,就表明該庭室每月的結案數都較為穩定,沒有突擊結案的情況,每月都處於高效率的結案狀態,也就是實現了「均衡結案」。這個指標以工作量為單位,使不同案件類型之間,不同審判庭室之間,不同地區法院之間的工作具備了可比性,具有很現實的評價意義。同時,它又能動態監控每月的結案進度,反映結案效率,具有很強的杠桿作用。通過論證,崇文區法院認為,2.5個月是「存案工作量」的警戒線。這條警戒線,既是人民群眾心目中「高效司法」的及格線,也是法官依法履職的高壓線。當「存案工作量」超過2.5個月這條警戒線時,則結案效率處於較為低下的水平,未結案件在正常的審判節奏之下將難以完成,需要突擊結案,勢必影響司法質量和司法效率。
「思想政治工作樣板」承建支部民三庭著重探索均衡結案工作。他們通過引入「存案工作量」開展「存案調控法」,2009年「月存案工作量」平均值僅為1.7個月,每月未結案件數量在150件上下平穩波動。該庭2009年11月的「存案工作量」僅為1.32個月,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82個月,下降幅度達38.3%。與此同時,該庭審判效率也大幅提升。該庭案件平均審理周期從2006年的63天,下降到2009年42天,下降幅度達到33.3%。案件縮短辦案周期21天,審判效率大為提高。按照該庭2006年至2009年的結案量計算,三年來共計為人民群眾縮短訴訟周期171 822天。如果將這個數字摺合成案件量,相當於該庭兩年的工作量。
法院工作前移,努力打造人民滿意的好法院
崇文區法院在八大樣板工程建設過程中,引入工程學機理,按照「嚴謹的頂層設計」、「嚴肅的工程投入」、「嚴密的過程實施」和「嚴格的質量驗收」,務求工程取得實效。與此同時,每個樣板都設計了獨立的價值理念和運作模式,從思路到措施,從體例到步驟,從階段到過程,從動機到效果,給人以想干什麼,想怎麼干,想干出怎樣成效的明示。尤其是作為「八大樣板工程」指導思想的「法院工作前移」理念,一經提出,就在群眾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82歲的崔守琳老人,近日成為向崇文區法院提起訴訟年齡最大的當事人。不過,老人卻一趟法院也沒跑,從立案到審判,都是法院派法官上門進行的。「電話預約、上門立案」縮短了當事人與法院之間的空間距離,也拉近了群眾與司法體系之間的心靈距離。這就是崇文區法院「八大樣板工程」中立案庭打造的「司法為民工作樣板」。崇文區法院也是北京市首家開展「電話預約、上門立案」舉措的法院。
「這樣的法院,代表黨;這樣的法官,百姓歡迎!」崔守琳老人這句肺腑之言,是記者此次對「八大樣板工程」采訪過程中感受最深的。
立案庭的「電話預約、上門立案」舉措是崇文區法院在「八大樣板工程」建設中堅持「法院工作前移」指導思想的生動體現。在這個指導思想的指引下,各樣板承建支部都紛紛推出了許多便民惠民的創新舉措,創造出利民愛民的社會效益。
崇文區法院執行庭在「司法公開工作樣板」建設中,在全市率先推出了「緊急執行無假日」制度,將法官手機號碼向社會公開,凡有緊急執行線索的,法官將不分工作日和節假日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執行。在向社會公開承諾後,該庭法官平均每周都有緊急執行,但他們並沒有怨言。因為,他們看到通過他們的努力,當事人對法院工作越來越理解,信訪投訴現象逐年下降,群眾滿意度不斷提高。崇文區法院紀檢檢查部門接待的群眾來信來訪總數從2007年的80件次下降到2009年的44件次,下降了45%。與此同時,崇文區法院涉案信訪率也從2007年的1.7%下降到2009年的1.4%。
實踐證明,「八大樣板工程」有效地激活了基層黨建和審判工作的創新動力,有序地實現了黨的建設和審判工作的「無縫銜接」。一個「以點帶面、由點及面」,從「點上突破」向「整體推進」轉變的「支部樣板化建設」的崇文經驗初現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