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國市法院
Ⅰ 被訴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出庭應訴可不可以委託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出庭
根據《行政訴訟法》規定,被訴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出庭應訴,不能委託相應的工作人員出庭依法應訴。
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三條
人民法院應當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起訴權利,對應當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
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干預、阻礙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
被訴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出庭應訴。不能出庭的,應當委託行政機關相應的工作人員出庭。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五條
行政訴訟法第三條第三款規定的「行政機關負責人」,包括行政機關的正職和副職負責人。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的,可以另行委託一至二名訴訟代理人。
被訴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出庭應訴,不出庭應當說明理由。
(1)寧國市法院擴展閱讀:
相關案件:
2018年10月29日上午,副市長田揚暢代表市政府,就寧國市曾某等三原告訴宣城市人民政府《不予受理行政復議申請決定書》一案,在宣城市中級人民法院出庭應訴。寧國市政府負責人及承擔具體組織實施征地工作的國土部門相關人員參加庭審旁聽。
庭審中,原、被告雙方在合議庭的主持下,依據各自掌握的證據,展開了激烈的舉證、質證和辯論。市政府法制辦主要負責人作為該案中市政府的代理人充分詮釋了市政府作為復議機關當初作出不予受理行政復議決定的主要事實和證據依據,並就雙方爭議的核心焦點從案涉行政復議決定的合法性、合理性等多角度作了補充說明。
對原告方依法尋求法律救濟最直接最高效的途徑予以了明確的引導。
田揚暢代表市政府綜合闡述了意見。他指出,一直以來,宣城市政府高度重視各級人民法院的審判監督工作,市政府負責人依法出庭應訴,定期對各級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情況實施督查考核問責,並將督查情況作為依法行政目標管理考核的重要依據。
他表示,對原告方通過復議、訴訟等法律途徑尋求權利救濟,完全理解並積極支持,同時也真誠地歡迎社會各界對我市各級行政機關依法行政工作持續予以關注和監督。他指出,就本案而言,我們認為原告方提起的行政復議申請確實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規定的宣城市政府依法受理的范圍。
原告方已經就征地批復不服向省政府提起行政復議申請,同時,原告方若對寧國市政府及其相關職能部門後續征地實施行為不服,仍然可以繼續通過行政復議、行政訴訟等法定渠道依法維護自身權益。
庭審結束後,田揚暢帶領寧國市政府負責人與原告方及其委託代理人進行了深入溝通,寧國市政府負責人進一步了解了原告方的案件訴求和要求,表明了進一步溝通協商、協調處理的明確態度,對原告方提出的正當訴求寧國市政府高度重視並將在後續工作中認真研究、妥善處理。
市政府負責人此次出庭應訴,在全市行政機關中形成了領導幹部帶頭出庭應訴,依法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的典型示範作用,營造了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的濃厚氛圍。
參考資料:人民網-
宣城:市政府負責人積極出庭應訴 助推法治政府建設
參考資料:中國政府網-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法律
參考資料:最高人民法院-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Ⅱ 寧國市人民法院,最近幾年,刑事案件判的最重的是,多少年
死刑同時宣告緩期二年執行。
對於應當判處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須立即執行的。
自訴案件,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的期限,未被羈押的,應當在受理後六個月以內宣判;二審刑事案件,應在二個月內宣判。
Ⅲ 求法律與人情相悖的典型案例
裁判要旨
調整同一對象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法律規范,因規定不同的法律後果而產生沖突,應當按照我國立法法規定的上位法優於下位法、後法優於前法以及特別法優於一般法等法律適用規則,判斷和選擇所應適用的法律規范。
案情
原告汪新華系第三人寧昌公司的職工,從事塑料塗覆工作。2002年3月23日,汪新華和同事徐勛和在車間上中班,徐勛和在換網時發現汪新華突然躺倒在地上,寧昌公司立即將汪新華送到海螺集團公司總醫院搶救,該醫院診斷為腦出血。後經南京腦科醫院診斷為煙霧病。汪新華多次向被告寧國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申請工傷認定,寧國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以汪新華申請工傷認定超過1年的受理時效為由,於2005年8月8日作出《關於對汪新華要求工傷認定申請答復的函》,對汪新華提出的工傷認定申請未予受理。汪新華不服該答復函,於2005年9月1日向寧國市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該案經寧國市人民法院審理,作出[2005]寧行初字第22號行政判決,對寧國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作出的該答復函予以撤銷,同時判令寧國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依法受理汪新華提出的工傷認定申請並在法定期限內作出工傷認定的決定。宣判後,寧國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不服該判決,向宣城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經該院審理,判決駁回其上訴並維持原判。上述判決發生法律效力後,被告寧國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於2006年6月1日作出編號為「寧國認定004020060040」的工傷認定決定書,對原告汪新華工作期間突發腦出血未予認定為工傷。原告汪新華不服該工傷認定結論,於2006年6月7日再次向寧國市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要求撤銷被告作出的工傷認定決定書,致本案行政糾紛產生。
裁判
寧國市人民法院審理認為,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五十三條規定,申請工傷認定的職工對工傷認定結論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訴訟。據此,當事人對工傷認定結論不服的,應先申請行政復議,行政復議是提起行政訴訟的必經程序。而工傷認定辦法第十九條規定:「職工或者直系親屬、用人單位對不予受理決定不服或者工傷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該條的規定與工傷保險條例第五十三條的規定相抵觸。由於工傷認定辦法屬於部門規章,其效力低於作為行政法規的工傷保險條例,故本案應按照工傷保險條例執行。原告未先行申請復議而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不符合法律規定。寧國市人民法院遂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十四條第一款第(七)項和第六十三條第一款第(二)項的規定,裁定:駁回原告汪新華的起訴。
汪新華不服一審判決,向宣城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宣城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理認為,本案各方當事人對不服工傷認定結論,依法可資權利救濟的法律程序和途徑應適用國務院工傷保險條例第五十三條的規定,均無異議。本案爭議的焦點問題是國務院工傷保險條例第五十三條規定的具體含義應如何理解、該條規定與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工傷認定辦法第十九條的規定是否沖突?以及上述法律規范如因規定不同的法律救濟途徑而產生沖突,人民法院如何選擇應適用的法律規范?
國務院工傷保險條例第五十三條針對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職工所在單位不服工傷認定結論的情形,設定了專門的救濟程序,該條與之相關的文字表述內容為「有關單位和個人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訴訟」。本案中,上訴人和被上訴人對上述條款的規定內容在理解上產生歧義。上訴人汪新華認為不服工傷認定結論可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不以申請行政復議為必經程序。對當事人爭執的該焦點問題,法院認為,人民法院在裁判案件中對於具體法律規范的應用解釋,是人民法院適用法律的重要組成部分。人民法院對於所適用的法律規范,一般按照其通常語義進行解釋;有專業上的特殊含義的,該含義優先;語義不清楚或者有歧義的,可以根據上下文和立法宗旨、目的和原則等確定其含義。工傷保險條例第五十三條雖然沒有明確規定不服工傷認定結論應當先向行政復議機關申請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但從該條「有關單位和個人……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提起行政訴訟」的規定內容以及該條上下文的整體結構和表述內容來看,一審法院確定行政復議程序是當事人不服工傷認定結論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的前置程序,符合該條規定的內涵和要義。因而,上訴人汪新華稱其依國務院工傷保險條例第五十三條規定,既可以向有關單位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與該條規定的內容相悖,依法應不予採納。
根據我國行政訴訟法和立法法的規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為法律依據,並可以參照規章。在參照規章時,人民法院應當對規章的規定是否合法有效進行判斷,對於合法有效的規章,人民法院應當作為行政案件的審判依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工傷認定辦法第十九條規定當事人不服工傷認定決定「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賦予了當事人不同法律救濟途徑的選擇權,與國務院工傷保險條例第五十三條規定內含的復議程序前置的內容明顯抵觸。上訴人稱兩者之間的規定內容不存在「相抵觸」,顯然不能成立。鑒於工傷保險條例第五十三條和工傷認定辦法第十九條的規定內容相沖突,兩處法律規范的層級和門類各不相同,分屬於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且本案中不存在依據立法法規定的程序逐級送請有權機關裁決法律規范沖突如何適用法律的情形,因此,一審法院按照我國立法法規定的上位法優於下位法的法律適用規則,認定工傷認定辦法第十九條規定的效力低於工傷保險條例第五十三條,審查、判斷、選擇工傷保險條例第五十三條作為本案應適用的法律規范,並由此認定上訴人的起訴未經由行政復議的前置程序,不符合我國行政訴訟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確定的起訴條件,對上訴人的起訴從程序上裁定予以駁回,對本案被訴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未進行實體審查,並無不當。上訴人汪新華關於工傷認定辦法第十九條未經法定程序被廢除或修改,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時即應當適用的上訴意見,與我國行政訴訟法賦予人民法院在審理行政案件時徑行審查規章的規定是否合法有效並決定是否參照適用規章的規定內容不相符,故其上述意見和理由,二審法院不予採信。
[2005]寧行初字第22號行政判決解決的行政爭議的性質為不服被上訴人作出的不予受理決定,而本案糾紛的性質為不服被上訴人作出的工傷認定結論。該兩種不同性質的行政爭議,我國行政訴訟法和國務院工傷保險條例賦予了當事人不同的法律救濟程序和途徑,對於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作出的不予受理工傷認定申請的決定,當事人不以行政復議程序為提起訴訟的必要條件,既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依法直接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因此,前案一審法院立案受理並作出實體判決並不能當然成為上訴人據以認為本案一審法院裁定違法的合法根據,上訴人稱一審法院同種類型的案件未作出同一處理的意見,沒有事實依據。
綜上,宣城中院認為一審裁定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九十七條、第六十三條第一款第(十五)項,《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四條的規定,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裁定。
(本案案號為[2006]宣中行終字第30號)
安徽省宣城市中級人民法院·司含江
Ⅳ 寧國司法警察好不好
要從多個方面考慮。
1首先,軍銜會很高,越會受人尊重。司法警察授予警銜,警司及以下的由高級人民法院或省一級人民檢察院授予,警督,警監由最高人民法院或最高人民檢察院授予。司法警察警銜最高為一級警監。2司法警察的待遇是有法律保障的。根據《人民警察法》第七十八條(工資待遇)國家建立符合人民警察職業和崗位特點的工資、津貼、獎金、補貼等保障制度。3工作內容是,司法警察是隸屬於司法機關,依照法律、根據命令,協助司法人員進行司法活動的警種。它包括人民檢察院的司法警察和人民法院的司法警察兩大類。(八)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職責。警衛法庭,維持法庭秩序,押解犯人出庭受審,執行搜_、拘傳、送達、協助執行人員執行法院判決和裁定,協助檢察人員進行偵察活動等。
Ⅳ 我是危險駕駛醉,被法院判了一個月,請問進寧國市看守所會是怎樣,會受罪嗎
如果是醉酒抄駕駛的,已經構襲成危險駕駛罪,根據我國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之一的規定:在道路上醉酒駕駛機動車的,處拘役,並處罰金。至於在法院判決後是否會被立即逮捕並送看守所,要看法院的判決結果的: 1,如果法院判決是判拘役,並判緩刑的,則不會被逮捕,當然也就不會被送看守所的。 2,如果法院沒有判緩刑,則在法院宣布判決後會被立即逮捕,並送到看守所羈押。
Ⅵ 河北省法院保險費補足差額案
工傷規定未足額繳納工傷保險費應當
補足職工的工傷待遇
未足額繳納工傷保險費
10-06-03
公司因沒有足額繳納工傷保險費使職工未能充分享受工傷保險待遇而被
告上法庭。近日安徽省寧國市人民法院審理了該起工傷事故損害賠償糾紛案
一審判決支持了原告要求被告補齊工傷保險待遇差額的訴訟請求。
原告梁某系被告寧國某公司職工2007年5月22日下午原告在工作工
程中右手掌不慎被齒輪絞斷。經法定部門鑒定梁某致傷為工傷勞動能力障
礙為四級。同年11月第三人寧國市醫保中心以被告為原告繳付的工傷保險費
對原告的工傷保險待遇進行核定並將核定款32047.66元撥付至被告處。被告
扣除已為原告報銷的醫療費後支付原告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傷殘津貼(兩個
月)、工資等共計26907.52元。
原告認為被告未按原告實際工資總額繳納工傷保險費致使原告獲得的
工傷保險待遇大大降低遂向有關部門申請復議和仲裁未果後原告訴諸法
院。
法院經審理認為原告在為被告公司工作過程中受傷經依法認定構成工
傷並被評定為四級傷殘應當享受工傷保險待遇。被告作為用人單位應當以
勞動者的實際勞動報酬總額為標准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繳納工傷保險費並將
參保情況在本單位公示。被告未盡上述義務致使原告未能足額享受工傷保險
待遇被告理應承擔差額填補責任。
據此法院依法判決被告支付原告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不足部分11301.66元
並按月承擔傷殘津貼差額470.90元至原告退休時止。
用人單位未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造成工傷者未能足額領到工傷保險待遇
的差額部分由用人單位支付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Ⅶ 安徽省寧國市有名的律師有哪些
安徽博時律師事務所辦事處聯系方式 【公司名稱】:安徽博時律師事務所辦事處
【聯系人名】:艾勁豐
【辦公地址】:安徽省寧國市市區金寨路327號 電話號碼的話我有
Ⅷ 05634300206是寧國法院的號碼嗎
你接到電話說是中獎等,那都是騙子,說你不兌獎,承擔違約金之類的內,他們多為冒充司法部門騙人容,打電話的那就是騙子的伎倆,不領獎起訴你,這不是逼著你中獎、領獎么,不覺的可笑么?有這等好事?中獎不領他們巴不得,就成他們的啦,還用起訴你?公安、法院不用電話、簡訊通知人,是直接送達文書。當事人簽字。記住,不回復、不聯系、不轉帳。至於什麼信息沒關系,沒有身份證原件什麼都幹不了.不理他就行啦。
如果是有訴訟糾紛,可以打過去問問
民事訴訟法
第八十五條送達訴訟文書,應當直接送交受送達人。受送達人是公民的,本人不在交他的同住成年家屬簽收;受送達人有訴訟代理人的,可以送交其代理人簽收;受送達人已向人民法院指定代收人的,送交代收人簽收。
受送達人的同住成年家屬,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負責收件的人,訴訟代理人或者代收人在送達回證上簽收的日期為送達日期。
Ⅸ 對六大頑瘴痼疾的認識
摘要 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