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院板報

法院板報

發布時間: 2022-08-08 00:21:40

⑴ 法制黑板報可以畫什麼

法官,法律書,法院裡面的裝飾,大網,法網恢恢,疏而不漏么

⑵ 法制教育黑板報內容, 急急急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要從預防未成年人不良行為開始

1、預防不良行為要從小抓起,從現在做起。
良好習慣,良好行為的養成要經過一個長期的培養訓練。預防不良行為必須從小抓起;
2、預防不良行為要從具體的小事抓起。小事不小。小時不抓,就演變成大錯。教育無小事;
從小抓,抓小事,久而久之,形成良好習慣,使不良行為得到及時的制止和矯治,起到防微杜漸的作用,抓好兩「小」,是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關鍵環節。
三、小結:我們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紀律、有文化的接班人。《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是小學生行為的准則,應努力做到。我們每一個同學都要做到:自尊自愛,注重小學生儀表,真誠友愛,禮貌待人,遵規守紀,勤奮學習,勤勞儉朴,孝敬父母,嚴於律己,遵守公德。將來我們才能成為一名遵紀守法,對社會有用的好公民。

教授青少年自我保護二十招

第1招
警惕「黃狼」入室
健康第一,高尚情趣。抗拒誘惑,抵制黃毒
第2招
學會獨處
獨自在家,不必害怕,管好自己,安全瀟灑
第3招
現代居室內的安全
現代居室,空間有限,安全規則,牢記心間
第4招
不要輕易「打」「聽」
要打電話,先問費用,量入為出,全家安寧
第5招
正確對待寵物
寵物可愛,不可迷戀,狂犬病毒,預防在前
第6招
預防20世紀「新瘟疫」
艾滋病毒,可以預防,潔身自愛,永保健康
第7招
餐桌上,噎著怎麼辦
食物噎住,壓腹咳出,細嚼慢咽,麻煩免除
第8招
求助「快速突擊隊」
緊急危險,求助莫慢,快撥110,轉危為安
第9招
久戴耳機有害無益
保護聽力,少用耳機,音量適度,輕松愜意
第10招
「電老虎」屁股摸不得
電是老虎,不可糊塗,預防觸電,請教父母
第11招
火里逃生
防火須知,勿當兒戲,火警電話,不可忘記
第12招
未成年少女自護
少女合群,防止無助,冷靜機智,勇敢自護
第13招
學會使用家電產品
家電便利,用前學習,合理使用,遵循規律。
第14招
電腦與自護
電腦神奇,積極學習,你是主人,莫做奴隸。
第15招
招謹防鉛中毒
鉛會毒人,慎選器皿,裝修防鉛,處處小心。
第16招
把好你的「健康之門」
愛牙護牙,防止齲齒,斷牙可植,就醫及時。
第17招
注意廚房中的安全
廚房學藝,細心有序,邊學邊做,安全第一。
第18招
安全使用煤氣
煤氣危險,用畢即關,注意通風,防患未然。
第19招
不做小煙民
吸煙成癮,疾病纏身,健康自尊,不做煙民。
第20招
面對校園暴力
不卑不亢,自衛適當;對症下葯,人人舒暢。
第21招
學會用法律保護自己
學法懂法,依法行動;合法權益,應當力爭。
第22招
守護好你的「司令部」
保護大腦,謹慎用葯,精神衛生,至關重要

案例:小陳是一個農村姑娘,9歲時由父母做主,同一個21歲的男青年訂立了婚約。男方給了小陳的母親1960元禮金。小陳13歲時,提出要與男方解除婚約。男方不肯,堅持「要人不要錢」。小陳為了保護自己的權益,便到法院起訴,要求解約。法院經過調查,在做好疏導工作的基礎上,依法裁決由小陳的父母退還男方1960元禮金,小陳與男方解除非法婚約。就這樣,小陳依靠法律,保護了自己的合法權益。

案例:小周家住湖北農村,是六年級學生。1996年月11月3日,在騎車回校途中,不慎將8歲女孩小雷撞倒在地致傷,雷家要求周家賠償,雙方未能達成一致意見,雷家到鎮派出所報案,要求周家賠償損失。派出所召集雙方家長調解未成,於是派人到學校將小周帶回派出所拘留。周母到派出所要求放人,派出所答復,必須交納1000元才放人。周家因家窮被迫四處籌錢,但仍不夠錢,被迫寫下欠條,之後,派出所才放出小周。小周回家後,越想越不服,聯想起在學校學的法律知識,決定討一個說法。於是小周向當地法院遞交起訴狀,法院經審理後,認為派出所行為是違法行為,必須退還周家交納的錢。小周終於依法維護了自己的尊嚴。

青少年法制學習刻不容緩

(一)青少年違法犯罪活動突出
日前記者從某市公安局獲悉,在8月25日至30日一周,公安機關打擊刑事犯罪活動中,發現一個值得關注的特點:即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活動突出。
近日在該市的石景山分局和東城分局先後在三天內打掉了兩個盜竊犯罪團伙,抓獲10名犯罪嫌疑人,其中7名是未成年人,年齡最小的只有14歲。8月中旬,朝陽分局連續打掉兩個騎摩托車搶奪作案的犯罪團伙,抓獲7名犯罪嫌疑人,破獲騎搶案件24起,被抓獲的7名犯罪嫌疑人中有6人不滿16歲,有2人是在校學生。為此,警方呼籲,青少年違法犯罪問題應該引起家長、老師以及全社會的關注。
(二)青少年法制學習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專家指出,初始犯罪年齡與犯罪率有很大關系。11歲開始犯罪的為65%;12--15歲開始犯罪的為54%;16--21歲開始犯罪的為46%。成年犯罪中早年發生犯罪的比成年後開始犯罪的多七倍。理論上來說,預防好青少年犯罪,可減少6/7犯罪。
今年1--5月份,在校中學生犯罪情況(含職高、寄宿、中專)共計25件、41人 ,其中未成年人32人,成年人9人,女性5人,
占整個未成年人犯罪的25%。占所有案件的2.19%。學生主要集中在職高、寄宿學校。涉嫌犯罪的職高生有20名,寄宿生有10名,中專生有4名,普通中學生有7名。
犯罪類型多為搶劫、尋釁滋事等,沒有高智商犯罪,基本沒有預謀。地域相對集中,犯罪嫌疑人與被害人多相識。搶劫物品多為隨身聽等小件物品,也有手機。校園內、學校附近犯罪的比較多。
分析犯罪原因:未成年人法律意識相當薄弱。

教訓是慘痛的,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刻不容緩,每個同學都應該積極響應中央的號召,根據教育部、司法部、中央綜治辦、共青團中央近日聯合下發了《關於加強青少年學生法制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自覺主動接受法制教育,做到懂法、知法、守法、護法,成為一個真正對社會有所作為的人。

據公安部調查,我國青少年犯罪率呈上升趨勢。
年份 犯罪比例 以1987年為100 備注
1987年 1991年 1997年 13.6/萬 21.9/萬 30/萬 100% 161% 220%1
另:未成年人犯罪人數絕對值增加,近幾年每年查獲15萬。比1986年增加1倍

不僅犯罪率上升,而且出現年齡低齡化、手段智能化、團伙性和暴力性犯罪增多的特點。青少年犯罪已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從這方面來說,也必須加強立法,約束青少年的行為。

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長,能否肩負起歷史賦予的重任,直接關繫到革命前輩開創的社會主義事業是否後繼有人的大問題。因此,黨和國家歷來重視對青少年的教育、引導和保護,但是我們通過前面的討論知道,在當今社會還是存在著一些不利於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因素,我國現行的法律又不足以充分保障青少年的合法權益。所以,制定關於保護青少年的專門法律,就顯得尤為重要。

⑶ 反暴力講法制講秩序手抄報內容

新疆自古以來就是偉大祖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即使在腐朽的清王朝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新疆也沒有從祖國的懷抱中分裂出去。今天的中國,有強大的經濟實力,有人民民主專政的堅強柱石,是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已被舉世公認。我們正告那些妄圖製造謠言、搞分裂破壞活動、進行各種恐怖活動的人:今天的中國是強大的中國,團結進步是當代的歷史潮流,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鬧獨立、搞分裂只能是螳臂當車,不自量力,必然遭到各族人民的堅決反對,並以徹底失敗而告終。喀什、和田的暴力恐怖實踐只是一小撮民族分裂分子的惡毒行徑,他們的行為不會影響到新疆各族人民的團結和和睦相處,喀什市、和田市會在各族人民的團結、努力下,一定會不斷地走向更加輝煌的明天!
意識形態領域的反分裂斗爭是長期的、復雜的、尖銳的斗爭,在開展這場斗爭中,要增強思想政治堅定社會主義信仰、堅決與破壞民族團結和分裂祖國的丑惡行徑,針對不同的學生群體採取不同的宣傳教育方式、方法,實施多層次的思想教育工程;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強學生的愛國意識,認識到民族團結的重要性,徹底認識民族分裂主義和非法宗教活動丑惡本質,決不給民族分裂主義和非法宗教活動提供任何可乘之機。
我們作為高校的教師,更應該立場堅定、態度明確、堅決反對民族分裂,從思想上築起反分裂的鋼鐵長城,積極為建設平等的、團結的、互助的、和諧的民族關系而貢獻自己的力量。

⑷ 老師讓我出關於法制教育的黑板報,要多一點的內容

1.狹義的法律:專指擁有立法權的國家機關依照立法程序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2(一)法律與道德
道德是生活於一定物質條件的人們以善與惡、正義與非正義、光榮與恥辱、公正與偏私等標准來評價人們的言行、並靠人們的內心信念、傳統習慣和社會輿論維持的規范、原則和意識的總稱。法律與道德的關系問題是法學理論的一個永恆的話題。二者有內在的必然聯系,又有明顯的區別。了解這個問題,對我們理解法的概念有助益,同時,對我們制定良好的、符合民心、民意的法律是必不可少的。
3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1982年12月4日 2004年3月14日
反分裂國家法 2005年3月14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 1995年2月28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 1982年12月10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 2004年10月27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 1982年12月10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 1979年7月1日 1983年9月2日 2006年10月3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組織法 1983年9月2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2000年3月15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監督法 2006年8月27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1990年4月4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駐軍法 1996年12月30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1993年3月3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駐軍法 1999年6月28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 2001年2月28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法 1991年3月2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 1990年6月28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 1998年11月4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集會遊行示威法 1989年10月3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1991年9月4日 2006年12月29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1999年6月28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 1996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 1990年12月28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 1994年5月12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 1980年9月10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戒嚴法 1996年3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引渡法 2000年12月28日
商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1986年4月12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2007年3月16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 1990年9月7日 2001年10月27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2001年4月28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 1998年11月4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 1985年4月10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1993年12月29日 1999年12月25日 2004年8月28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 2006年8月27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夥企業法 1997年2月23日 2006年8月27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 2006年10月3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 2003年12月27日 2006年10月3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 2002年10月28日 2009年10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 1992年11月7日
行政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1995年2月28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 2003年8月27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 1999年4月29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1996年3月17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2006年3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 2002年6月29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 1997年3月14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 1998年12月29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 2001年4月28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防空法 1996年10月29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 2003年6月28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槍支管理法 1996年7月5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 2007年8月30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 2003年10月28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 2009年5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 1993年2月22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 2005年4月27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法 1997年5月9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 1996年7月5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 1988年9月5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1995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1986年4月12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 1998年8月29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 1996年5月15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 1993年10月3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 2002年12月28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 2002年6月29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 2000年10月3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 1994年10月27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 2001年12月29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 1994年7月5日 2007年8月30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 2000年7月8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 1999年10月3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 2002年8月29日
刑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1999年12月25日 2002年12月28日
經濟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所得稅法 1980年9月10日 1983年9月2日 1991年4月9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企業所得稅法 1981年12月13日 1991年4月9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法 1991年4月9日 2007年3月16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 2007年3月16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1980年9月10日 1993年10月31日 1999年8月30日 2005年10月27日 2007年6月29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洗錢法 2006年10月3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 1986年1月20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法 1996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法 1995年10月30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 1986年12月2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 2002年12月28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 2000年7月8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 2004年6月25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 1997年7月3日 2007年8月30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 2007年8月30日
勞動法
最新更新2008年1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 2007年8月30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2007年6月29日
訴訟及非訴訟程序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1991年4月9日 2007年10月28日修正,2008年4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 1994年8月31日通過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1979年7月7日通過,1996年3月17日修正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1989年4月4日

⑸ 我要出初一黑板報 主題是「學法 守法 護法」 ,請大家給一些文章

、 什麼叫法:

1. 古代中國人認為:法的含義是判斷曲直、懲罰罪惡,象徵公正。

2. 古羅馬人認為:法是善良和公正的藝術。

3. 現代人認為:法和法律是同一個意思。是由統治階級制定或認可的、代表統治階級意志、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范,是統治階級治理國家的工具。

二、法與我們密切相關:我們大家都知道,過馬路要遵守《道路交通安法》;上學要遵守《義務教育法》;等等,法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為什麼我們的國旗是五星紅旗?為什麼我們的國歌是《義勇軍進行曲》?為什麼我國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而不是其它的吶?很簡單,因為這是法律規定的,更准確地說是憲法規定的。

三、什麼是憲法:

我們首先看一個案例:1990年,山東省滕州第八中學初中畢業生齊玉苓考上了濟寧商校,卻被同村同學陳恆燕盜用姓名就讀直至畢業,畢業後陳繼續冒用齊的名字參加工作。求學路突然中斷,齊玉苓被迫賣早點。

齊訴陳侵犯姓名權、受教育權糾紛案,經山東省高院二審公開開庭審理,並向最高人民法院請示,於2001年8月24日向社會公布了審理結果:齊玉苓獲得計10萬余元的賠償。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可現在我國公民憲法意識還不強,相當一部分公民對憲法知之甚少,或者認為憲法離自己很遠。人們往往以為憲法是抽象的,很少運用於保護公民根本權利。其實憲法與老百姓並不遠,憲法的許多規定,如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男女平等實行同工同酬等都與百姓有密切的聯系。

1999年1月29日,忍無可忍的齊玉苓在家人的幫助下將陳恆燕、山東省濟寧商業學校、滕州第八中學、滕州市教委等推上棗庄中級法院被告席。

1999年5月,棗庄市中級人民法院對齊玉苓訴陳恆燕等四被告一案作出一審判決。一審判決後,沒有認定齊玉苓的受教育權被侵犯,齊玉苓又上訴至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而這起特殊的案件著實讓法官感到為難,陳恆燕等人侵犯了齊玉苓的受教育的權利,應該承擔民事責任,但是卻苦於找不到具體的法律規定。所以決定向最高法院請示。2001年6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作出了法[2001]25號批復,明確指出以侵犯姓名權的手段侵犯他人依據憲法規定享有的受教育權,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據此對這場冒名頂替上學案作出了終審判決:判令陳恆燕停止對齊玉苓姓名權的侵犯,濟寧商校、滕州教委、滕州八中承擔連帶賠償責任與陳恆燕父女共同賠償齊玉苓精神損失費5萬元、賠償齊玉苓因受教育權被侵犯所造成的經濟損失5萬余元,總計10萬余元。

此案例說明:一個公民在社會生活中的權利只有得到法律確認,才是合法權利,才能得到國家保護。憲法是根本大法,由憲法確認的公民權利是公民的基本權利。憲法保護公民的基本權利,國家和政府有保證其實現的責任。那麼,什麼是憲法哪?

憲法是一個「舶來品」。在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君主專制的土壤上,不可能自發地產生憲法。憲法是西方資產階級反對封建專制的產物,是人類進步的共同文明成果。現在世界上,大致可以說,只要有國家,就會有憲法。

中國的憲政運動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從戊戌變法、清末預備立憲,到欽定憲法大綱;從辛亥革命到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從孫中山五權憲法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無數革命先烈和仁人志士,為了憲法,拋頭顱、灑熱血,前仆後繼,付出了巨大的犧牲。我國建國後,已先後頒布實施了四部憲法。現行《憲法》於1982年12月4日頒布實施。是迄今為止符合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一部最好的憲法,值得人們倍加珍惜和嚴格遵守。

要在全社會形成濃厚的憲法意識,首先就必須搞清楚憲法到底是什麼。可能會有人說,憲法誰不知道,人人都知道。這是件大好事。一般來說,大家都知道「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這個背得滾瓜爛熟的判斷句。但問題是恐怕有不少人對憲法還只停留在似是而非的認識上。不錯,憲法確實是一個國家的根本大法,是其他一切法律的母法,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得有凌駕於憲法之上的特權。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卻深深體悟到,這個關於憲法的判斷句只突出了憲法的重要性,卻看不出它為什麼特別重要,更感不到它與普通公民的緊密關系。所以在一般人眼中,憲法是高高在上的東西,與國家有關而與己無涉。豈不知,憲法恰恰是與每一個公民的關系最為密切的法律。憲法是共和國之母,沒有憲法,就沒有共和國。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國家的總章程。它之所以是國家的根本大法,首先是因為它規定了國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問題。如:憲法規定了國家的根本任務是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指導思想;政權名稱是人民民主專政;根本制度是社會主義制度;國家機構;宏偉目標是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規定了國家性質、根本政治制度、國旗、國徽、首都等;其次,憲法是普通法的立法基礎。任何法律的制定,都必須以憲法為基礎,違憲無效。再次,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⑹ 《責任與義務》板報

責任

責任並不是一個甜美的字眼,它僅有的是岩石般的冷峻。一個人真正地成為社會一分子的時候,責任作為一份成年的禮物已悄然卸落在他的背上。它是一個你時時必須付出一切去呵護的孩子,而它給予你的,往往只是靈魂與肉體上感到的痛苦,這樣的一個十字架,我們為什麼要背負呢?因為它最終帶給你的是無價的珍寶——人格的偉大。
20世紀初的一位美國義大利移民曾為人類精神歷史寫下燦爛光輝的一筆。他叫弗蘭克,經過艱苦的積蓄開辦了一家小銀行。但一次銀行遭搶劫導致了他非凡的經歷。他破了產,儲戶失去了存款。當他帶著一個妻子和四個兒女從頭開始的時候,他決定償還那筆天文數字般的存款。所有的人都勸他:「你為什麼要這樣做呢?這件事你是沒有責任的。」 但他回答:「是的,在法律上也許我沒有責任,但在道義上,我有責任,我應該還錢。」
償還的代價是三十年的艱苦生活,寄出最後一筆「債務」時,他輕嘆:「現在我終於無債一身輕了。」他用一生的辛酸和汗水完成了他的責任,而給世界留下了一筆真正的財富。
責任的存在,是上天留給世人的一種考驗,許多人通不過這場考驗,逃匿了。許多人承受了,戴上了荊冠。逃匿的人隨著時間消逝了,沒有在世界上留下一點痕跡。承受的人也會消逝,但他們仍然活著,死了也仍然活著,精神使他們流芳百世。
責任,讓即將沉淪的浪子回頭;責任,讓弱不禁風的幼苗逐漸承受風吹雨打。
責任是苦澀的,是沉重的,然而,它也是一種愛,甚至是一種最為崇高的愛。
願我們所有的人都把責任之心攜帶在人生的道路上,讓人生散發出淡淡的,金子般的光輝。

權利與義務(額,權利是義務的對稱)
公民權利是指擁有一國國籍的人在其本國范圍內所普遍享有的權利。公民權利包括公民依法所享有的政治權利、經濟權利、文化權利和社會生活的權利等。公民權利也可以區分為法律權利和道德權利。公民權利的主要內容都是為法律所確認的。不論我們對公民權利進行如何劃分,它們都是歸屬於每一個公民的。每一個公民都應享有平等的、全面的公民權利。

公民的基本權利是公民依照憲法規定在政治、人身、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享有的主要權利,也叫憲法權利。它是公民最主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權利。根據我國憲法規定,我國公民享有的基本權利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政治權利和自由
政治權利和自由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參加國家政治生活方面的權利和自由。具體包括兩大方面:第一,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第二,政治自由。包括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的自由。

2.宗教信仰自由

憲法規定我國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3.人身自由權利

人身權利是公民最基本的權利。它包括公民的生命權利、健康權利、人身自由權利和人格尊嚴權利,等等。我國憲法和法律規定,任何公民非經人民檢察院批准或者決定或者人民法院決定,並由公安機關執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剝奪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體。禁止用任何方法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通信自由受法律保護;禁止非法侵入公民住宅。

4.社會經濟權利

社會經濟權是指公民享有的經濟生活和物質利益方面的權利,是公民實現其他權利的前提條件和物質基礎。它主要包括:第一,財產權;第二,繼承權;第三,勞動權;第四,休息權;第五,物質幫助權;第六,離退休人員的生活保障權。

5.教育、科學、文化權利和自由

憲法規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國家採取各種措施,發展各種教育事業。

6.特定人的權利

所謂特定人,這里是指包括婦女、母親、兒童、老人、離退休人員、烈軍屬、華僑、歸僑和僑眷在內的人員。其權利包括:第一,婦女、婚姻、家庭、母親、兒童和老人受國家保護;第二,保障離退休人員和烈軍屬的權利;第三,保護華僑、歸僑和僑眷的正當權益。

7.監督權利

憲法規定公民有對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提出批評和建議的權利;對其違法失職行為有向國家機關提出申訴、控告或者檢舉的權利。

第二節 權利的救濟

古語出處:孟子離婁(上)「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白話解釋:空有仁心卻沒有仁政,就不足以治理國家;空有仁政卻沒有仁心,仁政也不能自動施行。

引申說明: 如果空有法律條文,而不知如何適當運用的話,則再好的法令也無法發揮其效用。法律是用來保障我們的權利,但空有法律是無法發揮效用,唯有我們自己主動去了解各種法律,才能知道哪些情況下,要用哪些法令來保障自己的權利。

自中國進入轉型社會以來,民眾維權意識不斷高漲,在維護自己權益時,經常出現不經過法律途徑,而是利用私人力量的自力救濟事例層出不窮。這些全憑自己的主觀論斷,以暴力脅迫對方就範的自力救濟行徑,在民事上可能構成侵權行為,甚至在刑事上也可能構成犯罪行為。因此,在法治社會,以法為治,就應依法行事,權利才能獲得確切保障。

「有權利必有救濟」是權利的核心要素。權利體現了人的某種要求,而救濟則是這種要求得以實現的手段。即使在沒有法律(或者法律失靈)的時候,人們沒有法律保障的「權利」,但也要通過私力救濟來實現各種要求。然而,私力救濟往往難以應對社會生活中諸多復雜的情況,也容易引發以暴易暴,造成社會秩序的破壞。所以,法律在規范權利的同時,也要對權利加以規范,就必須同時配以救濟途徑;否則,人們依然會訴諸私力救濟而使法律的權威遭到損害。

在英美法中,「有權利必有救濟」是普通法的一項古老原則。在英國1703年的「阿什比訴懷特案」中,首席大法官宣稱:「如果原告擁有一項權利,他就必然要有維護和保持該權利的方法,如果他在行使權利時遭到侵害則必須要有救濟……對權利的需求和對救濟的需求是相互的……一個人得到救濟,也就得到了權利;失去救濟,也就失去了權利。」

在美國,「有權利必有救濟」的原則最早出現在著名的「馬伯里訴麥迪遜案」中。審理該案的馬歇爾大法官除了重申普通法的這一原則之外,更將「有權利必有救濟」作為法治的核心組成部分——「公民自由的本質確切無疑地存在於每個人在遭到侵害時能夠獲得法律保護的權利。政府的首要義務之一就是承擔這種保護……合眾國政府強調自己遵循法治而非人治。但是如果合眾國的法律不能夠向某項遭到侵害的既定法律權利提供救濟,它就不配擁有『法治』這樣崇高的稱呼。」

在具體的法律制度中,「有權利必有救濟」的原則總是與正當程序原則相結合。如英國1215年《大憲章》第三十九條規定:「任何自由人,如未經其同級貴族之依法裁判,或經國法判決,皆不得被逮捕、監禁、沒收財產、剝奪法律保護權、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損害」;美國聯邦憲法第五修正案關於「未經相應法律程序,不得剝奪任何人之生命、自由或財產」的規定,既是對救濟的行使做出的程序限制,同時也是為實現法律程序而提供的救濟途徑。對於法律救濟來說,正當程序能夠加強救濟手段的合理性,也能避免私力救濟通常會帶來的無序和暴力;對於正當程序來說,有效的救濟有助於實現正當程序的最終目標。

在現代社會中,救濟對權利的意義更加重要:權利總是以正面肯定的方式出現在法律中,而社會生活的多樣性則難以從正面肯定的角度一一窮盡,於是法律對於權利的規定常有抽象化的傾向,在日益復雜的現代社會中尤其如此。但是權利若過於抽象,就缺乏可操作性,與日常生活的距離也會越拉越大。法律救濟則是從反面確定對權利的保障,往往針對具體的侵害做出規定。例如一個抽象的「平等權」,並不能直接解決諸如「身高歧視」、「乙肝歧視」、「戶籍歧視」等各種具體的歧視問題;只有通過相關的救濟途徑,在法律的程序中針對具體問題進行評價和判斷,才能將「平等權」落實到現實生活中——反過來,如果僅有「平等權」的抽象規定而沒有相應的救濟途徑,現實生活中各種具體的「歧視」問題也就無法得到解決。

因此,完善的救濟可以令抽象的權利具體化,讓紙面上的法律成為可以使用的具體工具。所以,評價一國的權利保障狀況,不僅要看其憲法和法律賦予公民哪些權利,更要看相關的法律制度中有多少配套的救濟途徑。沒有救濟的權利,只能是一紙空文。

隨著社會的發展,一些權利難以通過傳統的救濟途徑獲得保障,這就需要發展新的途徑。

通過什麼樣的程序實現或補救被否定和剝奪的權利,不僅是實體正義的要求,也是對法律的程序的要求。加強法制的呼聲,首先是從對權利的司法救濟角度提出來的。因此,對法制的呼喚,隱含了對法律的正當程序的訴求。正當程序在法哲學上的表現是訴訟理性主義,它與政治運動和民眾熱情格格不入。

當代中國的法律救濟制度形成於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伴隨著大規模的平反冤假錯案的運動及1982年新憲法的制定,中國社會確立了現代意義上的法律救濟制度,主要包括司法救濟、行政救濟、上訪救濟、調解和仲裁救濟、社會救濟、群體救濟、律師代理等。

司法救濟以權利救濟為核心。在實施司法救濟時,首先應當明確是誰的權利和什麼權利遭到的侵犯,受害人應當或需要獲得什麼救濟方式。刑法中的罪名、民事案件中案由的確立大體上是以權利分類為標準的。不能歸屬於一個罪名或案由的權利往往認為不可追究或不具有可訴性。因此,設定權利-權利被侵犯-司法救濟成為現代社會權利救濟的一般機理。在刑事領域加重了對犯罪嫌疑人、罪犯、受害人及證人的權利保護,在民事領域則強化了對當事人訴權的維護。

司法救濟以程序正義為判斷標准。任何人都需要得到公平的對待。這樣才能避免那些操作程序的人所代表的偏袒和專斷行為的侵害。公平的程序必須是開放的程序,在其中運作的規則和標准對運用它們的人們而言是透明的。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方興未艾的司法改革浪潮在「效率和公正」的指導思想之下,凸顯的是對程序正義的要求。《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等三大訴訟法的不斷修改和完善以及最高司法機關對這些程序法律的有效解釋,迎合了社會對司法公正的訴求,提高了司法救濟的能力。

行政救濟是指公民和組織通過行使聽證、復議等權利,要求國家行政機關以行政裁決的形式實現對權利的救濟。行政救濟是依法行政原則的必然結果,是現代社會優化政府治理結構的內在需要。行政機關的違法行為和不當行為應當予以矯正,並需要對行政管理相對人的權利進行一定的補救。其中,行政復議制度是行政救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上訪權主要是指公民通過向有關國家機關的申訴、控告或檢舉,要求恢復名譽、賠償損失、落實政策、取消不合理的義務負擔等。憲法第四十一條集中規定了公民的上訪權利。進入21世紀以來,在我國運行了50多年的上訪制度發生了深刻的危機。一方面,人民的權利需要得到更多形式的保護,上訪救濟盡管成效不大,卻是眾多受害人樂於採用的方面,另一方面,上訪機關已越來越難以承擔一次又一次的上訪浪潮。因此,改革現有的上訪體制是不可迴避的歷史任務。

同行政救濟一樣,調解救濟和仲裁救濟不僅是一種重要的法律救濟形式,也是具有自身特徵的法律訴訟外的解決糾紛機制。調解救濟和仲裁救濟是重要的非司法救濟形式,在彌補司法救濟的缺陷、完善法律救濟的體系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顯著的作用。

憲法規定,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喪失勞動能力的情況下,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國家有義務發展為公民享受這些權利所需要的社會保險、社會救濟和醫療衛生事業。根據憲法的規定,國家從下面三個方面落實和履行社會救濟的義務:建立健全社會保險制度;完善社會救助制度;強化社會福利制度。這就是普遍意義上的社會救濟內涵。

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喪失勞動能力的情況下有權獲得國家和社會的幫助,這種幫助不是人道主義意義上的慈善,而是一種權利。社會救濟的權利意味著要求國家和社會對救濟對象負有責任和義務。

我們建立了一套現代意義上的權利救濟制度,它不僅是西方法律制度「西學東漸」的產物,更本源於中國建國以來的權利斗爭。在公民權利普遍遭到蔑視、輕視或踐踏的時候,在大規模的平反冤假錯案的時候,權利的生成和成長便在這樣的侵權和維權的歷史實踐中得以張揚。更為重要的是,權利意識的覺醒是在真理之下得到庇護,催生了中國現代的民主和法制思想。這一切,均構成了中國改革開放政策的主要原則和內容,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英國憲法學大師戴雪曾批評只考慮憲法權利的宣布而輕視權利救濟的做法,並引用古語道,「在有法律之地,即有救濟辦法存在。」設計權利救濟的方法,是憲法的任務。唯有給權利指明救濟的方法,權利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權利。

第三節 公民的義務

所謂義務,是指公民依法應當履行的職責,它表現為負有義務的公民必須做出一定的行為或禁止做出一定的行為。

公民的基本義務相對於國家生存和國家管理而言,是國家的法定權利。但需要注意的是,國家所加於公民的任何義務,都應來自於法律的規定,公民只履行法定義務,而不服從於任何個人的意志。按照一般憲法原理,公民的義務通常不會規定在憲法中,即公民只負有普通法律上的義務,因為憲法是公民用來約束政府的,而不是約束自己的;政府在憲法上只有義務而無權利。所以,憲法規定的公民基本義務,多數僅具象徵意義。

公民享受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也應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憲法規定的公民的基本義務主要有下述一些內容:

1. 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

作為公民憲法基本義務的第一項,《憲法》第52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維護國家統一和全國各民族團結的義務」。維護國家統一是要求公民負有維護國家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的義務,是我國公民的最高法律義務。任何人都不得以任何方式分裂國家、接受外國勢力支配、割讓領土、服從外國勢力或要求外國干涉中國內政,堅持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原則,反對外來侵略或危害國家政權統一管轄權的行為。公民應履行這項義務,而實際上它也是對我國政府及國家各級領導人的要求,因為後者違反此項義務的後果要比普通公民的違反義務的後果嚴重得多。

維護民族團結的義務是指每個公民都有責任維護各民族間的平等、團結和互助關系,同一切破壞民族團結和製造民族分裂的言行作斗爭,它與我國多民族的國家結構密切相關。全國各族人民都要把維護民族團結作為自己的崇高責任,任何人都不得以任何形式製造民族矛盾和民族沖突。

2. 遵守憲法和法律

《憲法》第53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保守國家秘密,愛護公共財產,遵守勞動紀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會公德」。遵守憲法和法律是公民應履行的最根本的義務。在法律完備的法治國家,只要公民守法,也就等於公民履行了其他的憲法和法律的義務。法治國家必須以公民守法為條件,否則法治就失去了建立的可能。當然,公民守法與公民在國家的地位密切相關,在多數居民受奴役的社會中,遵守法定義務是毫無意義的。保守國家秘密等規定是對守法義務的必要的補充,共同組成了我國社會秩序的基本要求。

公民不僅應遵守憲法和法律,還應遵守行政法規,因為根據憲法的規定,行政法規也屬於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監督權的范圍之列;公民還應遵守地方性法規。但在我國目前法律體制下,對於行政法規的遵守有絕對性,對於地方性法規的遵守則不是絕對的;隨著我國法治建設的發展,行政法規也將逐步進入可訴訟的階段。此外,保守國家秘密、愛護公共財產、遵守勞動紀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會公德也是本項基本義務的要求。

3.維護祖國的安全、榮譽和利益

《憲法》第54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維護祖國的安全、榮譽和利益的義務,不得有危害祖國的安全、榮譽和利益的行為」。國家的安全是每一個以中國為祖國的公民生產生活、安居樂業的必要條件,反過來每個公民也就有義務維護祖國的安全。國家的榮譽也就是國家和民族的尊嚴,作為我國的公民,任何人都有義務維護國家的榮譽,任何崇洋媚外、喪失人格國格的行為都是不允許的。維護國家的榮譽,也就是維護中國人自己的榮譽。不熱愛祖國的人,就是有辱中國公民的人格的人,情節嚴重的不僅應受到譴責,也應當受到法律的制裁。同理,對於國家利益,每個公民都有維護的責任。這里的國家利益,主要是指國家的整體利益,不是在公民與國家關系意義上講的,而是相對於外國國家利益而言的,其中包括政治、經濟等方面的內容。任何公民都不能以犧牲國家利益來換取個人好處,否則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4.服兵役

按照《憲法》第55條的規定,這項義務包括保衛祖國、抵抗侵略、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的義務,服兵役的義務是關鍵。在上古國家初生時期,當兵保衛祖國本是本國人民的權利,奴隸是不能服兵役的。隨著社會生活的復雜化發展,各國都把當兵設定為一種公民或國民對國家的義務,但仍然保留了當兵保家衛國的權利意義。所以,我國憲法將保衛祖國、抵抗侵略規定為公民的神聖職責,依法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就成為了公民的一項光榮義務。我國目前實行義務兵役制與志願兵制相結合、民兵與預備役相結合的兵役制度,通過了《兵役法》,公民不分民族、種族、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和教育程度,都有服兵役的義務,但依法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除外。

5.依法納稅

《憲法》第56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依照法律納稅的義務」。與服兵役的義務一樣,納稅也是公民或國民對國家應負的古老的傳統義務。國家產生的標志之一就是居民納稅,因為公共機構的設立和公共權力的行使必須建立在國家財政的基礎上,而國家財政的主渠道就是稅收。沒有稅收,就沒有國家管理和對社會的服務,也就沒有國家本身。另外,稅收也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資金積累的重要來源,是國家調節國民經濟的重要杠桿。所以,為了國家的繁榮昌盛,公民都應當依法納稅。

納稅以公民的自覺性為基礎,輔以國家的強制手段,所有負有義務的單位和個人,都必須自覺履行納稅義務;任何偷稅、漏稅的行為都是違法的,都應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

6.其他基本義務

除了上述所列義務外,憲法第49條第3款規定了「父母有撫養教育未成年子女的義務,成年子女有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

熱點內容
陪標有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23 06:14:52 瀏覽:15
安全標准化法律法規清單 發布:2025-01-23 05:55:24 瀏覽:658
公司法修改回購 發布:2025-01-23 05:43:20 瀏覽:271
經濟法產品質量多選題 發布:2025-01-23 05:43:10 瀏覽:170
民法上的時效是指 發布:2025-01-23 04:38:28 瀏覽:31
刑事訴訟法簽字 發布:2025-01-23 04:32:04 瀏覽:933
洪公法院 發布:2025-01-23 04:30:23 瀏覽:972
最高法院適用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發布:2025-01-23 03:30:20 瀏覽:940
司法中打架 發布:2025-01-23 03:18:00 瀏覽:895
鐵路法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23 03:03:11 瀏覽:403